❶ 當年蘇聯究竟對中國幫助有多大
「但願從今後,你我永不忘,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一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是國人十分熟悉的旋律,除了旋律優美,這首歌在國內傳唱度這么高,還與當時的中蘇關系有關,因為那個時候,蘇聯被中國人親切的稱為「蘇聯老大哥」。
雖然中蘇關系經歷了「蜜月期」到「斷交期」,但蘇聯老大哥實實在在為中國的發展做了不少貢獻,尤其是在抗日戰爭和新中國成立初期。蘇聯是世界上第一個建立社會主義政權的國家,「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這句歷史書上的話,最好的詮釋了中國和蘇聯關系的淵源。
蘇聯當時作為社會主義國家中的龍頭老大,一度與美國形成了抗衡之勢,在兩極分化的世界格局中,中國自然就與國土毗鄰,政體一樣的蘇聯走的很近。
正是在這樣的國際背景下,蘇聯開始了對中國的幫助。當年蘇聯到底對中國幫助有多大?砸錢近百億,核心技術直接白送。
雪中送炭
人人都知道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蘇聯對中國的援助主要集中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無疑是雪中送炭。清朝時期中國在經濟、軍事、科技等方面早已被西方發達國家遠遠的甩在了後面,以致於淪落到落後就要挨打的地步。晚清簽訂的一個又一個喪權辱國的條約,讓本就積重難返的中國更加的雪上加霜。
筆者依稀記得當初學習這段歷史的時候,聽老師講過一個順口溜,如今在網上一搜,還真的能找到。「蘇聯老大哥,掙錢掙得多。買輛摩托車,騎到莫斯科。蘇聯老大嫂,掙錢掙得少。買塊舊手錶,樂的滿街跑」。這個充滿了口語氣息的順口溜足以說明蘇聯當時在中國的聲譽和影響。
後來中蘇關系決裂了,中國人也編了一個順口溜。「蘇聯老大哥,掙錢掙得多,買輛摩托車,騎到莫斯科,莫斯科地雷多,炸得老大哥直哆嗦;蘇聯老大嫂,掙錢掙得少,買塊破手錶,一年走一秒」。中國人的愛恨分明從順口溜的變化中就能可見一斑。
至於蘇聯為什麼要幫助中國,很多政客眾說紛紜,天底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蘇聯幫助中國自然有它的目的,但不管它的目的是什麼,中國是實實在在的得到了好處。吃水不忘挖井人,而今蘇聯已經不復存在,但蘇聯對中國的幫助,我們卻不能忘記。
小結:
世界格局瞬息萬變,當年能與美國勢均力敵的蘇聯轟然解體,社會主義陣營中少了一個至關重要的成員。蘇聯的解體有很多因素,給同是社會主義國家的中國以警示。
作為曾經的老大哥,蘇聯多中國的幫助無疑是雪中送炭,而且還以授之以漁的姿態給中國培養了專家學者,為新中國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中國能成為今日之中國,蘇聯當初的貢獻功不可沒。
❷ 抗美援朝中,中國得到了什麼呢
抗美援朝戰爭爆發時,中國剛成立不久,國內局勢還不太穩定,在國際上也沒有太高的地位,我國為何要拼盡全力支援鄰國朝鮮呢?在這場抗美援朝戰爭中,我國到底得到了什麼,美國至今才知道,難怪我軍當年傾盡全力進行戰斗。
因此有不少國家決定提前進行投資,希望跟我國建立友好的合作關系。從這個角度來說,抗美援朝戰爭也算是為我國的發展,提供了一定的戰略支持。
時至今日,迅猛發展的新中國已經成了第二大經濟體,僅次於美國這個超級大國,我們的軍事也極其強大,常年占據著世界第三的寶座,距離民族偉大復興已經越來越近。
❸ 抗美援朝電視劇
抗美援朝電視劇
抗美援朝電視劇,抗美援朝又稱抗美援朝運動或抗美援朝戰爭,指1950年6月爆發於朝鮮半島的軍事沖突,關於抗美援朝題材的影視劇也有很多,下面跟我一起了解抗美援朝電視劇的相關內容吧。
央視出手,代表國家水準,必定不同凡響。
央視確實做足了功夫,籌資3000多萬元拍攝這部《抗美援朝》,換算成現在,投資額至少是3、4個億,動用數百名演員,10多萬群演,花了整整一年拍攝完成,用心程度可見一斑。
這部《抗美援朝》不僅耗費巨資,也下了真功夫,導演、演員都是優中選優。
《抗美援朝》由張笑天編劇,李前寬、肖桂雲夫婦聯合執導。
張笑天是我國著名歷史作家、編劇,大學歷史系畢業,編劇的影視劇有《雁鳴湖畔》、《末代皇後》、《開國大典》、《重慶談判》,都是分量極重的歷史正劇。
李前寬、肖桂雲夫婦則是我國著名夫妻檔導演,兩人聯合執導過《開國大典》、《重慶談判》、《七七事變》、《決戰前後》、《世紀之夢》等革命歷史劇,口碑極佳。
編劇和導演合作多次,每次都是大獲成功,默契程度可想而知。
演員方面,更是全明星陣容。
古月飾演毛澤東,孔祥玉飾演周恩來,丁笑宜飾演彭德懷,他們都是演技精湛的戲骨加特型演員,飾演領袖不止一次,可謂形神兼備,深受觀眾好評。
為確保人物角色真實性,劇組還從美國、俄羅斯等17個國家精心挑選演員,斯大林、艾森豪威爾、麥克阿瑟等重要人物都由本國演員飾演,角色還原度很高。
為了把《抗美援朝》拍成一部真正符合歷史的史詩巨作,劇組聘請了專業歷史軍事顧問,特別是曾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後勤司令的洪學智上將,親自擔綱該劇的總顧問。
在高度尊重歷史的前提下,經許可,還披露了很多以前從未向外界披露的歷史事實。
比如在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第二階段,由於指揮失誤等原因,第60軍180師在撤退時被美軍包圍,突圍失利,最終只有4000多人成功突圍,其他大部犧牲或被俘,成為我軍在抗美援朝中最慘重的一次損失。對這段歷史,本片直面史實,未作迴避。
另外,軍隊方面也給予大力支持,劇組調用部隊10多萬人次,飛機、大炮、坦克等裝備都是真刀實槍,真實再現了抗美援朝戰場上大規模、集團化作戰的場景,很多長鏡頭堪比戰爭史詩《大決戰》,是一部尊重歷史、全方位展現歷史的革命歷史戰爭題材大戲。
這樣製作精良、場面宏大、還原度高的革命歷史正劇,難以再現了。
這部電影預計2001年元旦在央視一套黃金時間播出,但後來卻被雪藏了。
至於其中原因,眾說紛紜。
直到2009年,央視前台長楊偉光現身說法,在接受《南方人物周刊》訪問時,正面解釋了電視劇《抗美援朝》一直未能公開播映的原因,也是當前最權威的說法。
人物周刊:不光是文獻片,您說過,電視劇也得講政治。
楊偉光:是的。但是非常遺憾,當時搞慢了,片子拍了一年多,大家審看了都認為可以播,結果來了個「9·11」。世貿大樓剛被炸,你來個抗美援朝不太好,考慮到當時的一些情況,就沒有播。
2001年以來,國際關系變幻莫測,各方面不斷提出希望公開播映這部《抗美援朝》,但受各方面因素影響,都未獲批准,最終這部電視劇被雪藏起來,一藏就是20年。
這20年中,劇組一些工作人員沒能等到《抗美援朝》播映,就已經去世,比如飾演毛澤東的古月於2005年去世,編劇張笑天於2016年去世,不得不說是一件很大的遺憾。
今年是抗美援朝戰爭爆發70周年,《金剛川》等抗美援朝題材電影先後公映,讓很多人看到了2000年版《抗美援朝》開播的一線希望,但新拍攝的《跨過鴨綠江》近期在央視開播,宣布了《抗美援朝》被徹底打入冷宮,或許永遠沒有面世的希望了。
被雪藏的《抗美援朝》只能感嘆一句:生不逢時!生不逢時啊!
最後,向抗美援朝的英雄們致敬!歷史,不該被遺忘;英雄,永垂不朽!
抗美援朝電視劇《三八線》 從小人物切入再現史實
《三八線》講述了1950年鴨綠江上的漁民遭美軍戰斗機轟炸後,村裡兩位年輕小伙懷著國恨家仇參加志願軍奔赴朝鮮、保家衛國的故事。在朝鮮戰場上,志願軍與敵人展開了殊死較量,數次浴血戰役之後,漁村青年從沖動的年輕人成長為智慧果敢的愛國戰士。與此同時,經過幾輪戰略戰術調整,中國志願軍在戰場上逐漸掌握主動。在最後的上甘嶺戰役中,中國人民志願軍戰士以生命代價贏得了最後的勝利。
據編劇王海平的介紹,他在幾年前就開始構思劇本了,他認為這是值得紀念的一段歷史,「兩年前開始動筆,去年上半年最終完成」。
讓王海平欣慰的是,劇本寫完後不久,2014年3月28日,搭載著437具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的專機降落在沈陽桃仙國際機場,離開祖國60多年的英靈終於魂歸故里。王海平表示,「中國周邊環境的變化,也加速了劇本的問世」。
至於創作的初衷,王海平稱,抗美援朝戰爭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立國之戰,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奠基之戰,「65年前,志願軍戰士滿懷赤誠,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面對強敵凜然不懼,將青春熱血拋灑在異國土地上,捍衛了新中國,奠定了中國在世界舞台上的大國地位」。王海平說,還原歷史不僅是對志願軍老兵的致敬,也是想通過電視讓年輕人知道和平的來之不易。
據悉,近兩年我市大力實施文化精品工程,特別是加大愛國主義題材作品的規劃創作,除策劃製作《三八線》外,今年還將推出電影《百團大戰》、電視劇《巨浪》等抗戰題材作品。
推薦三部真實還原歷史的抗美援朝系列影視劇
一、電視劇《三八線》
對一支軍隊,真實與客觀才是最好的尊重
1、劇中李長順所在的部隊應該是吳信泉軍長率領的三十九軍,現在已經是第三十九集團軍,也是防備應對朝鮮半島事端的主力重機械化集團軍。
2、劇中幾次戰役原形應該是長津湖追擊戰和松骨峰戰役等。
3、劇中對當時志願軍的描寫,一點都不誇張,甚至可以說是收斂了很多,當時戰況之慘烈遠比劇中描寫的嚴重,可以參考兩部紀錄片,《血與雪——長津湖戰役全紀錄》《鐵在燒》
4、因為天氣惡劣,裝備落後,志願軍在執行任務中成建制,保持戰斗隊形凍死在陣地上,這不僅僅是長津湖才有,幾次戰役一直都有。
5、劇中對志願軍步兵戰術有所還原,首先人海戰術這種污衊志願軍的說法可以歇歇了,劇中對三三制,小隊穿插夜襲,步槍輪流射擊保持火力等等細節描寫都有還原。武器還原也不錯,比一些胡亂使用道具的抗日神劇強多了。
6、劇中有一段對美軍戰俘黑人白人等級差異的描寫,事實上當時美軍等級差異很嚴重,黑人受歧視是社會現象,甚至在志願軍戰俘營里都有表現,比如白人士兵拒絕和黑人士兵一起住。
7、美軍的空襲很厲害,對志願軍後勤補給影響很大,間接影響了前線的戰斗。汽車兵損失是很慘重的,從東北出發的志願軍後勤汽車部隊存活率甚至只有兩成。
這片的一大亮點就是完整展現了我軍的一些特色,如政治工作,官兵平等,以及內部互相競爭勇爭先進的不服輸的文化和精氣神等。
除去最後比較水的幾集,總體上還是不錯的,值得看
二、電視劇《戰火熔爐》
《我們的戰爭》已改名為《戰火熔爐》,與《三八線》類似,都是微觀視角下的戰爭敘事。
故事的主角是一個被俘的.國民黨軍連長。陰差陽錯中,他被當做志願軍戰士帶到了朝鮮戰場,在槍林彈雨中他見證了歷史,也感受到了精神信仰的力量。
《戰火熔爐》為全景還原戰場,對抗美援朝戰場的高度還原,驚心動魄、盪氣回腸的戰斗場景。該劇是最接近真實戰斗場景的國產戰爭劇。《戰火熔爐》所展現的是更加立體鮮活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戰士形象,他們是頑強不息、可歌可泣的中國英雄。看過《戰火熔爐》後,能夠更加理解是什麼讓每一個凡人做出了超越平凡的選擇,我志願軍戰士每場戰斗為什麼而戰。《戰火熔爐》選擇抓住抗美援朝基層部隊戰斗中的特寫,通過一個個熱血男兒的刻畫展現赤誠火熱的家國情懷,在磅礴且細膩的筆觸中,突出一代人平凡卻又偉大的付出與犧牲。
原本24集的電視劇被剪成13集,可想而知劇情之間不夠緊湊,雖然結尾幾集比較水,總體上還是很不錯的,值得看。
三、電視劇《彭德懷元帥》
除了《三八線》《戰火熔爐》,2016年播出的重大革命題材電視劇《彭德懷元帥》也有大量篇幅涉及到抗美援朝戰爭,集中在第26-33集。
《彭德懷元帥》在劇中大量使用了2000年製作完成的未上映電影《北緯三十八度》的素材。
借用的素材集中在美軍將領相關戲份、美軍行軍場景、大場面調度的戰爭戲等。而《彭德懷元帥》的導演宋業明正是當年電影《北緯三十八度》的導演。
有B站網友將《彭德懷元帥》中借用《北緯三十八度》的素材單獨剪輯出來,竟也有約35分鍾。
在《外交風雲》中,類似的「套娃」現象依然存在:《外交風雲》套用了《彭德懷元帥》的素材,而《彭德懷元帥》嵌套著《北緯三十八度》的素材。
值得一提的是,《彭德懷元帥》與《外交風雲》的導演都是宋業明,編劇都為馬繼紅。兩部電視劇的「移花接木」,也讓國內的觀眾某種程度上一睹《北緯三十八度》的風采。
❹ 抗美援朝中國投入了多少兵力
參戰國投入兵力
志願軍在朝鮮戰爭戰場上最高兵力134萬人,輪換制300多萬人
朝鮮260,000
蘇聯26,000(主要為飛行員)
韓國590,9111
美國480,000
英國63,000
加拿大26,791
澳大利亞17,000
菲律賓7,000
土耳其5,455
荷蘭3,972
法國3,421
紐西蘭1,389
泰國1,294
衣索比亞1,271
希臘1,263
哥倫比亞1,068
比利時900
南非826
盧森堡44
各國軍隊損失情況
韓國[1]:陣亡137,899人,負傷450,742人,失蹤24,495人,被俘8,343人。
美國:陣亡36,516人(包括2830非戰斗傷亡),負傷92,134人,失蹤8,176,被俘7245人。
英國[2]:陣亡1109人,負傷2674人,失蹤和被俘1060人。
土爾其[3]:陣亡721人,負傷2111人,失蹤168人,被俘216人。
澳大利亞:陣亡339人,負傷1200。
加拿大:陣亡516人,負傷1042人。
法國:陣亡287人,負傷1350人,失蹤7人,被俘12人。
泰國:陣亡129人,負傷1139人,失蹤5人。
希臘:陣亡194人,失蹤459人。 荷蘭:陣亡123人
哥倫比亞:陣亡163人,負傷448人,失蹤2人,被俘28人。
衣索比亞:陣亡120人,負傷536人,共計656人。
華盛頓朝鮮戰爭紀念碑攝影圖菲律賓:陣亡112人。
比利時:陣亡101人,負傷478人,失蹤5人。
盧森堡:陣亡2人。
紐西蘭:陣亡33人。
南非:陣亡28人,失蹤8人。
以上合計,「聯合國軍」傷斃俘778,053。
朝鮮[4]:215,000 陣亡,303,000 負傷,120,000 失蹤或被俘。
中國 中國方面數據[5]:183,108 陣亡(其中34,000 為非戰斗死),383,218 負傷,25,621 失蹤,21,400 被俘。
美方數據[6]:陣亡400,000+人,負傷486,000人,被俘21,839人。
蘇聯:315 陣亡。
中國死亡高級將領代軍長,副軍長(4 名)
1 李湘 江西省永新縣人,1913年生,1930年參加革命,中國黨員,第67軍代軍長,1952年7月8日在朝鮮病故。
2 吳國璋 安徽省金寨縣人,1919年生,1930年參加革命,中國黨員,第39軍副軍長,1951年10月犧牲。
3 饒惠譚 湖北省大冶縣人,1915年生,1930年參加革命,中國黨員,第23軍副軍長,1953年2月犧牲。
4 蔡正國 江西省永新縣人,1909年生,1929年參加革命,中國黨員,第50軍副軍長,1953年4月12日犧牲。
被俘
60軍180師政治部主任吳成德,師炮兵主任郭兆林、師作戰科長王化英、538 團政委趙佐瑞等 4 名團以上幹部被俘
美軍
死亡:沃頓·哈里斯·沃克中將,第八集團軍司令 1950年12月23日上午11點前的幾分鍾,約在議Go-ver-ment以南二三英里處發生車禍死亡,死後晉升上將。朝鮮人民軍方面說是被游擊隊打死的,中方也有人說是中國的狙擊手打死的,美軍說是被南朝鮮軍車撞死的。如果美方所言屬實的話,這應該是南朝鮮軍隊在本次戰爭中最大的戰果了。
被俘:威廉·費舍·迪安少將 美軍步兵24師師長1950年7月20日晨,人民軍突進至大田市區。24師被擊潰,8月25日,藏匿了36天的迪安最終在大田以南35公里處被朝鮮人民軍俘獲,成為朝鮮戰場被俘美軍軍銜最高的指揮官。
朝鮮和韓國被俘的高級軍官難以統計,一是雙方沒有公布,二是極度敵視對方,抓住之後一般都處決了。投降的普通士兵除非是死忠,一般都直接補充部隊了。
❺ 抗美援朝中國人民志願軍投入多少兵力
抗美援朝戰爭中,總計有240萬人先後加入中國人民志願軍,其中以輪戰方式先後入朝參戰的各種部隊共計190萬,補充兵源近50萬,共計240萬。 1950年10月,第一次戰役時,志願軍共有6個軍,18個步兵師,3個炮兵師,2個後勤分部,30萬人參戰;1950年11月第二次戰役時,志願軍共有9個軍30個步兵師,3個炮兵師,1個鐵道兵師,4個後勤分部,45萬人參加作戰;1951年4月,第四次戰役時,志願軍入朝兵力為14個軍42個步兵師,11個炮兵師,1個坦克師,3個鐵道兵師,6個後勤分部,達95萬人;1951年10月,粉碎「聯合國軍」秋季攻勢期間,志願軍入朝兵力有19個軍,58個步兵師,9個炮兵師,1個坦克師,4個鐵道兵師,6個後勤分部,115萬人;1952年2月,鞏固陣地作戰開始時,志願軍入朝兵力有17個軍,52個師,9個炮兵師,1個坦克師,4個鐵道兵師,5個後勤分部,95萬人;1952年10月,秋季戰術反擊作和上甘嶺戰役期間,志願軍入朝兵力有17個軍,52個步兵師是,10個炮兵師,1個坦克師,4個鐵道兵師,5個後勤分部,97萬人;1953年5月,志願軍入朝兵力有19個軍,59個師,14個炮兵師,2個坦克師,10個鐵道兵師,5個後勤分部,135萬人。
❻ 抗美援朝中國一共投入了多少兵力
抗美援朝戰爭中,總計有240萬人先後加入中國人民志願軍,其中以輪戰方式先後入朝參戰的各種部隊共計190萬,補充兵源近50萬,共計240萬。
1950年10月,第一次戰役時,志願軍共有6個軍,18個步兵師,3個炮兵師,2個後勤分部,30萬人參戰;1950年11月第二次戰役時,志願軍共有9個軍30個步兵師,3個炮兵師,1個鐵道兵師,4個後勤分部,45萬人參加作戰。
1951年4月,第四次戰役時,志願軍入朝兵力為14個軍42個步兵師,11個炮兵師,1個坦克師,3個鐵道兵師,6個後勤分部,達95萬人;1951年10月,粉碎「聯合國軍」秋季攻勢期間,志願軍入朝兵力有19個軍,58個步兵師,9個炮兵師,1個坦克師,4個鐵道兵師,6個後勤分部,115萬人。
1952年2月,鞏固陣地作戰開始時,志願軍入朝兵力有17個軍,52個師,9個炮兵師,1個坦克師,4個鐵道兵師,5個後勤分部,95萬人。
1952年10月,秋季戰術反擊作和上甘嶺戰役期間,志願軍入朝兵力有17個軍,52個步兵師,10個炮兵師,1個坦克師,4個鐵道兵師,5個後勤分部,97萬人;1953年5月,志願軍入朝兵力有19個軍,59個師,14個炮兵師,2個坦克師,10個鐵道兵師,5個後勤分部,135萬人。
戰爭評價
如果說美中戰爭是美國和中國「軍事、政治、經濟、外交上的全面較量」的話,那麼可以說結果是不分勝負。對於剛剛誕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來說,雖然在這場戰爭中犧牲了很多,但通過與美國對等作戰,完全確立了革命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
另外中國人民解放軍作為中國人民志願軍與美軍作戰,經受了「現代戰爭的考驗」,成長為一支能夠適應現代戰爭的正規軍。從這個意義上說,中華人民共和國在這場戰爭中得到很多,可以說它是一個預料之外的勝利者。
在國內,中國積累朝鮮戰爭時總體戰的經驗,從1953年到1957年開始了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展了農業合作化等蘇聯模式的社會主義變革,為國家社會主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抗美援朝
❼ 抗美援朝中國到底投入多少兵力
抗美援朝我軍先後入朝作戰的有出自一野的有1軍;出自二野的有12軍、13軍一萬餘人組成補訓師參戰,1954年隨15軍回國、15軍、16軍出自三野的有20軍、21軍、23軍、24軍、26軍、27軍。出自四野的有38軍、39軍、40軍、42軍、46軍、47軍、50軍、54軍。出自十八兵團的60軍。出自華北野戰軍的63軍、64軍、65軍、66軍、67軍、68軍。這些部隊先後入朝作戰,包括空軍和炮兵在內,總共先後投入的總兵力達近150萬
❽ 蘇聯對中國貸款援助是多少
蘇聯對中國援助主要集中在建國初期。1950年2月14日蘇聯政府向中國提供12億盧布(合4億美元)貸款協定,年息1%,期限5年,規定用於恢復和發展經濟的蘇聯交付給中國的機器設備與器材的支付。1950年全年這筆貸款支付2.4億盧布。在三年恢復時期中國中央政府總投資62.99億元中,這項蘇聯貸款所佔比例14.3%。1951年2月1日,中蘇兩國政府簽訂蘇聯向中國貸款12.35億盧布,用以購買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所需要的軍事裝備彈葯和鐵路器材。規定1950年10月19日誌願軍入朝作戰以前的以全價付款,以後的軍事裝備和彈葯以半價付款,鐵路器材以75折付款。1951年4月10日、9月12日毛澤東與斯大林在電報中商定了兩筆用於抗美援朝的追加軍事貸款約10億盧布。1952年11月9日,中國向蘇聯簽訂10.36億盧布貸款協議,購買60個師裝備。
1950年代,蘇聯對中國貸款共13筆,總計56.76億盧布。
經濟建設貸款共四筆12.5億盧布;
抗美援朝貸款共七筆44億盧布;
蘇軍自旅大撤退時剩餘物資一筆7.23億盧布;
移交中蘇合營公司的蘇聯股份貸款一筆2.78億舊盧布。
至1960年,中國已經向蘇聯出口了72億盧布的貨物用於償還貸款與延期付款的蘇聯援建中國重點工程項目的費用,還需要繼續出口79億盧布的貨物以全部還清(其中貿易欠款20億盧布,其它為貸款本息)。1961年3月蘇聯對中國的50萬噸古巴蔗糖貿易貸款3.296億1961版新盧布(1新盧布等於4.45舊盧布)。1961年4月,中蘇雙方達成協議:1960年中方貿易欠款可在5年期間分期歸還,中方借用的50萬噸蔗糖欠款可在1967年以前歸還,均不計利息。中國在1965年主動提前還完所欠蘇聯債務。蘇聯對中國的貸款總計約為80億舊盧布,加上利息,自1950年以來,中國對蘇聯的債務86億人民幣。
❾ 抗美援朝中國投送多少了兵力
135萬
抗美援朝戰爭 1950年10月至1953年7月,中國人民志願軍為援助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抗擊美國侵略,保衛中國...戰爭中,雙方在戰場上投入兵力最高達300多萬人,其中中國人民志願軍135萬餘人,朝鮮人民軍45萬餘人,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56萬餘人,南朝鮮軍64萬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