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穿山甲現存數量2021
2021年野生穿山甲總數量已經不足6.4萬頭。分布在中國湖南、江蘇、浙江、安徽、江西、貴州、四川、雲南、福建、廣東、廣西、海南、以及台灣中低海拔之山麓至海拔1000米左右的山區。尤其在廣西百色、宜山、田東、龍津、靖西、河池,雲南思茅、普洱、永平、大姚,貴州榕江、印江、湄潭、錦屏、獨山,廣東佛山、台山、平遠,海南島、湖南邵陽、黔陽、常德,浙江景寧、龍金、青田,福建建陽、建甌,台灣嘉義等地比較多
㈡ 穿山甲生活在哪個省份
中華穿山甲棲息於丘陵、山麓、平原的樹林潮濕地帶。生活於各種各樣的棲息地,包括熱帶森林、針葉林、常綠闊葉林、竹林、草原和農田。江浙皖湘贛等中南部省份都有。
中華穿山甲(學名:Manis pentadactyla):是鱗甲目、穿山甲科的哺乳動物。頭體長42~92厘米,尾長28~35厘米,體重2~7千克;鱗片與體軸平行,共15~18列。尾巴上另有縱向鱗片9~10片。鱗片棕褐色,老年獸的鱗片邊緣橙褐或灰褐色,幼獸尚未角化的鱗片呈黃色。吻細長。腦顱大,呈圓錐形。具有一雙小眼睛,形體狹長,全身有鱗甲,四肢粗短,尾扁平而長,背面略隆起。不同個體體重和身長差異極大。舌長,無齒。耳不發達。足具5趾,並有強爪;前足爪長,尤以中間第3爪特長,後足爪較短小。全身鱗甲如瓦狀。
棲息於丘陵、山麓、平原的樹林潮濕地帶。喜炎熱,能爬樹。能在泥土中挖深2~4米、直徑20~30厘米的洞。末端的巢徑約2米。以長舌舐食白蟻、蟻、蜜蜂或其他昆蟲。
分布於不丹、中國、印度、寮國、緬甸、尼泊爾、泰國和越南。
2020年6月5日,為進一步加大對穿山甲的保護力度,中國將穿山甲屬所有種由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提升至一級。
中華穿山甲頭體長42~92厘米,尾長28~35厘米,體重2~7千克;吻細長。腦顱大,呈圓錐形。具有一雙小眼睛,形體狹長,全身有鱗甲,四肢粗短,尾扁平而長,背面略隆起。不同個體體重和身長差異極大。頭呈圓錐狀,眼小,吻尖。舌長,無齒。耳不發達。足具5趾,並有強爪;前足爪長,尤以中間第3爪特長,後足爪較短小。全身鱗甲如瓦狀。鱗片與體軸平行,共15~18列自額頂部至背、四肢外側、尾背腹面都有。尾上另有縱向鱗片9~10 片。鱗甲從背脊中央向兩側排列,呈縱列狀。鱗片呈棕色,腹部的鱗片略軟,呈灰白色,老年獸的鱗片邊緣橙褐或灰褐色,幼獸尚未角化的鱗片呈黃色。
㈢ 中華穿山甲的現存數量還有多少
據了解,中華穿山甲曾廣泛分布於我國大陸地區長江以南17個省區市。由於過度獵捕利用和棲息地破壞,其分布范圍不斷縮小,種群數量急劇下降,保護形勢非常嚴峻。根據2003年發布的第一次全國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調查結果,中華穿山甲分布范圍已縮減至11個省份,數量降至約6.4萬只。
為進一步加大對穿山甲的保護力度,我國將穿山甲屬所有種由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提升至一級,這標志著當前在我國自然分布的中華穿山甲,以及據文獻記載我國曾有分布的馬來穿山甲和印度穿山甲將受到嚴格保護。
(3)中國哪裡穿山甲最多擴展閱讀:
穿山甲拯救措施:
1、加快穿山甲野外種群和棲息地調查監測,為開展全面系統研究、劃定保護區域、開展專項保護行動奠定科學基礎。
2、組織力量加強野外巡護,嚴防偷獵盜獵,不斷改善和恢復其生存環境。
3、加強穿山甲人工繁育及野化放歸研究,建設穿山甲保護研究中心和基因庫。
4、進一步加大穿山甲保護宣傳力度,嚴厲打擊非法交易、走私、濫食穿山甲及其製品等違法行為,扭轉穿山甲種群及棲息地狀況持續惡化趨勢,促進穿山甲種群不斷恢復增長。
㈣ 穿山甲分布在我國哪些地方
穿山甲為鯪鯉科動物鯪鯉的鱗甲,主產於廣西、廣東、雲南、貴州,亦產於浙江、福建、湖南、安徽等地,尾部甲片葯效大,以廣西產品為佳
㈤ 穿山甲生活在中國的哪個地方
穿山甲分布在中國的南方 包括廣東 海南 湖南 四川 雲南等多個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