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全國獨生子女有多少人
法律分析:盡管已成社會熱點,但中國到底有多少失獨家庭目前仍沒有確切數據。據人口學專家、《大國空巢》作者易富賢根據人口普查數據推斷:中國現有的2.18億獨生子女,會有1009萬人在或將在25歲之前離世。這意味著不用太久之後的中國,將有1000萬家庭成為失獨家庭。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 第二十七條 在國家提倡一對夫妻生育一個子女期間,自願終身只生育一個子女的夫妻,國家發給《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
獲得《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的夫妻,按照國家和省、自治區、直轄市有關規定享受獨生子女父母獎勵。
法律、法規或者規章規定給予獲得《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的夫妻獎勵的措施中由其所在單位落實的,有關單位應當執行。
獲得《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的夫妻,獨生子女發生意外傷殘、死亡的,按照規定獲得扶助。
在國家提倡一對夫妻生育一個子女期間,按照規定應當享受計劃生育家庭老年人獎勵扶助的,繼續享受相關獎勵扶助。
② 陝西有多少失獨老人。謝謝了。給個數據
陝西有4000多戶失獨家庭。
http://sx.sina.com.cn/news/b/2012-08-07/09108362.html
③ 中國現在又多少失獨家庭
保守地估計,有千萬以上,失獨家庭養老問題十分嚴峻,只能靠國家微薄的補助來支撐。
④ 中國目前有多少孤寡老人
中國目前有孤寡老人大約是13萬.
1、我國《老年人權益保護法》 第三十一條 國家對經濟困難的老年人給予基本生活、醫療、居住或者其他救助。
老年人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贍養人和扶養人,或者其贍養人和扶養人確無贍養能力或者扶養能力的,由地方各級人民政府依照有關規定給予供養或者救助。
第四十一條 政府投資興辦的養老機構,應當優先保障經濟困難的孤寡、失能、高齡等老年人的服務需求。
2、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五保戶供養工作條例》第六條 老年、殘疾或者未滿16周歲的村民,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又無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或者其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無贍養、撫養、扶養能力的,享受農村五保供養待遇。
另外的,對供養內容、供養形式和法律責任都有明確規定。第九條 農村五保供養包括下列供養內容:
(一)供給糧油、副食品和生活用燃料;
(二)供給服裝、被褥等生活用品和零用錢;
(三)提供符合基本居住條件的住房;
(四)提供疾病治療,對生活不能自理的給予照料;
(五)辦理喪葬事宜。
⑤ 失獨老人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的,據現在幾年了啊
按照已有數據,有些機構做了樣本統計:目前中國15歲至30歲的獨生子女總人數約有1.9億人,這一年齡段的年死亡率為萬分之四,因此每年約產生7.6萬個失獨家庭,按此統計,目前中國的失獨家庭至少已超百萬。
「我們這一代人經歷過插隊,執行了計劃生育政策,也遭遇過下崗。但是與同齡人相比,我們這群人唯一的孩子也沒有了,現在面臨養老,沒人為我們著想。」孫英說,他們才是真正的「空巢老人」。
當年,數以億計的中國父母響應計劃生育號召,誕下唯一的孩子,將所有希望寄予其身上。然而,有超過1000萬獨生子女家庭遭遇喪子,造成2000萬失獨父母。有失獨者說,中國的老百姓活的就是孩子,沒有孩子,就什麼都沒有了。當他們年老體衰,需要孩子照顧時,不僅孤立無援,甚至連養老院都進不去。他們的後半生,將於何處安放?
中國社會正在快步進入「老齡化社會」,從傳統來看,家庭養老一直是中國的最主要的養老方式,但是對於失獨家庭來說,這「最主要」的養老方式失去之後,他們就只能依賴國家和社會。但是目前,對於失獨家庭的幫扶制度並不完善。
在2001年頒布了《人口與計劃生育法》中,涉及失獨群體社會保障的條款為該法的第四章第二十七條:「獨生子女發生意外傷殘、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和收養子女的,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給予必要的幫助。」
其實,近年來隨著失獨問題的逐漸凸顯,失獨群體的養老問題已經引起中國政府的重視。《國家人口發展「十二五」規劃》就明確提出,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在養老保險基礎上,進一步加強養老保障工作,積極探索為獨生子女父母、無子女和失能老人提供必要的養老服務補貼和老年護理補貼。
以上資料來自《網路》和失獨老人調查_《活著》_騰訊新聞_騰訊網
⑥ 中國有多少失獨老人
012年5月9日廣州日報《暮年喪獨子,他們的餘生該何去何從?》一文在互聯網上引起巨大反響,網路轉載的時候多把題目改成了《全國失去獨生子女家庭超百萬……但是這個數據顯然是錯誤的。
穆光宗先生在《獨生子女家庭本質上是風險家庭》(《人口研究》2004年第1期)一文中說,「到2000年,全國領取獨生子女證的數量已達到5578萬,比1995年增加672萬。如果再將沒有領證但實際為獨生子女的人數考慮進去,那麼1999年全國獨生子女數量估計在9000萬左右。如果按每年增加500萬計算,那麼現在肯定超過了1個億。」如今離1999年又過了12年多,以每年增加500萬計算,目前獨生子女總人數應該在1.5億以上。由於農村城市化和生育意願下降,實際上每年新增獨生子女家庭遠不止500萬個。人口學者易富賢根據2005年1%人口抽樣調查所作的推算表明,到2010年底我國獨生子女人數可能已達到2.18億。
但即使以1.5億計算,我國曾經失去獨生子女(以下簡稱「失獨」)的家庭有多少呢?《獨生子女夭亡家庭生存狀況調查》(《中國經濟周刊》,人民網2009年6月1日)一文告訴我們,我國大約有「5.4%的人在25歲之前死亡,12.1%的人在55歲之前死亡」。我問過人口學者易富賢,這個數據是靠譜的。僅僅以1.5億獨生子女計算,這意味著我們已有或將有1500萬個左右家庭已經或將要蒙受失去獨生子女的痛苦。當然痛苦的程度不一樣,失獨較早的大多數很快就補生了孩子,失獨較晚的其獨生子女已經給他們生了孫子女或外孫子女。廣州日報所稱每年增加7.6萬、總數超過百萬的失獨,應該是指最痛苦的一類失獨,就是父母已喪失生育能力而獨生子女死亡前又沒有孩子的。
⑦ 中國老齡化現狀如何
中國人口老齡化發展十分迅速,60歲及以上老年人達2.41億人,占人口比例為17.3%,而2011年僅為1.84億,佔13.7%,年均增加近1000萬人,大致相當於兩個新加坡。
根據聯合國的預測,到2035年,中國老年人將高達28.5%,超過3.4億人,大約每4個人就有一個老年人;到2050年,將達35.1%,超過4.4億,大約每3個人就有一個老年人。
就眼下來看,生活最艱難的老年群體有四個:「失能失智老人」、失獨老人、城鎮空巢老人、農村留守老人。目前有關部門正在15個城市進行長期照護保險制度試點,這個制度有望將「失能失智老人」這個群體覆蓋進來。但是,失獨老人、城鎮空巢老人、農村留守老人這個「三老」群體還沒有相對應的一攬子服務機制。
失獨老人大約有上百萬人,他們飽受喪子之苦,目前正逐漸進入暮年,其中有一部分老人經濟十分拮據,理應享受一定的政策性幫扶。城鎮空巢老人大約有幾千萬,由於其子女長期在異地工作甚至域外工作學習,一些家庭尤其是獨生子女的家庭常年呈空巢狀態。農村留守老人約有上億人,他們的子女異地打工,很少回家,相當一部分人還把孩子也留在農村家裡由老人照看。
「三老」群體問題,是中國特定經濟發展階段一個特殊的社會問題,媒體常有報道,城鎮空巢老人死亡很多天以後才被鄰居發現,農村留守老人為不給子女添麻煩而採取自殺方式離開人世的現象也時常見諸報端。
盡快一攬子解決「三老」問題十分迫切,意義重大:一是可以大幅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讓他們分享經濟高速發展的社會成果;二是可以編織一個社會安全網,讓他們分享社會正義的陽光,有利於社會穩定;三是有利於全國異地打工1.7億人的子女更加安心工作,增加勞動供給,促進經濟發展;四是可將籌建「三老」服務協調機製作為積極應對老齡化的一個「突破口」,條件成熟時逐漸覆蓋到全體老年人。
⑧ 全國有多少失獨家庭
《獨生子女夭亡家庭生存狀況調查》顯示,「根據2010年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我國城鄉地區曾經有過一個孩子但現在無後的家庭有67萬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