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北陳是中國歷史上哪個階段

北陳是中國歷史上哪個階段

發布時間:2022-08-15 03:36:41

① 北陳是什麼朝代

北陳南北朝時期的陳朝時代。

陳朝(557年—589年),史稱南陳或南朝陳,是中國南北朝時期的南朝最後一個朝代,為陳武帝陳霸先於永定元年(557年)代南梁所建立,定都建康(今江蘇省南京市)。傳五帝,共歷三十二年。

簡介

光大元年(567年),陳宣帝陳頊即位,繼續實行陳蒨時輕徭薄賦之策,使江南經濟逐漸恢復。太建十年(578年),陳朝進攻北周,一度佔領淮南之地。後為北周所敗,盡喪江北州郡。後主陳叔寶繼位後,不問政事,荒於酒色,陳朝國勢江河日下。禎明二年(588年),隋文帝楊堅命其子楊廣等統軍攻陳,至次年(589年)攻陷建康,陳朝滅亡。



② 南蕭北陳是什麼朝代

南蕭北陳是南北朝時代。蕭姓皇帝是南北朝時期的齊朝和梁朝。齊朝(479年—502年)是中國南北朝時期南朝的第二個朝代,也是南朝四個朝代中存在時間最短的一個,僅有二十三年,為蕭道成所建。南梁(502年-560年),中國歷史上南北朝時期的南朝第三個朝代,由南齊宗室蕭衍取代齊朝稱帝,定都建康(今南京)。

封建王朝:實行封建制度的歷史王朝。在中國存在的具體時間段為:公元前221年至公元1912年,即:從秦朝到清朝。秦滅六國後的王朝,基本上都是封建王朝。例如:現今的許多國家,實行的可能還是封建制度,設置皇帝。

③ 歷史上有北陳嗎

有的。
陳朝亦稱南朝陳、南陳(557年~589年),是中國歷史上南北朝時期,南朝的最後一個朝代,陳霸先所創建,都建康,控制江陵以東、長江以南的地區。陳朝建立時已經出現南朝轉弱,北朝轉強的局面,陳朝剛建立時面臨北方政權的入侵,形勢十分危急。陳朝開國皇帝陳霸先帶領軍隊一舉擊敗敵軍,形勢有所好轉。亡國君為陳後主陳叔寶,陳最後被隋文帝所滅。歷五帝,共三十三年(557~589年)。中國歷史上朝代名與皇帝之姓重合者,僅陳朝一家。

④ 北陳是哪個朝代的哪個地方

北陳南北朝時期的陳朝時代。

陳朝(557年—589年),史稱南陳或南朝陳,是中國南北朝時期的南朝最後一個朝代,為陳武帝陳霸先於永定元年(557年)代南梁所建立,定都建康(今江蘇省南京市)。傳五帝,共歷三十二年。

由於侯景之亂對南朝的破壞,故而陳朝建立時已經出現南朝轉弱,北朝轉強的局面。陳霸先面臨北齊的入侵,率軍成功抵禦,形勢逐漸好轉。陳霸先於永定三年(559年)病逝,其侄陳文帝陳蒨即位,陳蒨大力革除奢侈之風,使陳朝政治稍為安定,促成「天嘉之治」。自陳霸先至陳蒨在位期間,陳朝相繼消滅了各反抗勢力和割據力量。

光大元年(567年),陳宣帝陳頊即位,繼續實行陳蒨時輕徭薄賦之策,使江南經濟逐漸恢復。太建十年(578年),陳朝進攻北周,一度佔領淮南之地。後為北周所敗,盡喪江北州郡。後主陳叔寶繼位後,不問政事,荒於酒色,陳朝國勢江河日下。禎明二年(588年),隋文帝楊堅命其子楊廣等統軍攻陳,至次年(589年)攻陷建康,陳朝滅亡。



⑤ 從東漢末年到北隋南陳的歷史特點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是中國歷史發展的總體規律! 東漢末年是三國時期,三國鼎立的局面維持了將近一百年的時間,之後是兩晉,其中西晉王朝只有五十年左右的時間,顛覆西晉王朝的根本力量是「五胡」中的匈奴與羯。「五胡」或加巴賨人稱為「六夷」。 東晉有一百多年,但是東晉的皇權是靠著江南的大地主支撐住的,因此東晉皇帝的權利受著大地主的控制,被稱為「王與馬共天下」 「王與馬,共天下」說法,既反映王氏扶持司馬氏政權,也反映皇室與僑姓大族的矛盾。元帝對王敦和簡文帝對桓溫,都曾有過「請避賢路」的表示,為君臣關系所罕見。「君弱臣強」的局面,是司馬氏與士族「共天下」的結果。 之後是南北朝時期,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分裂時期,由公元420年劉裕篡東晉建立南朝宋開始,至公元589年隋滅南朝陳為止
總之,兩晉和南北朝是我國歷史上一個民族大融合時期,大大促進了我過多元文化的發展,以及民族的發展。

⑥ 南朝和北朝各包括哪幾個朝代

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包含劉宋、南齊、南梁、南陳四朝;北朝(公元439年—公元581年)則包含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五朝。南北兩勢雖各有朝代更迭,但長期維持對峙形式,故稱為南北朝。

(6)北陳是中國歷史上哪個階段擴展閱讀

南北朝前期仍是士族政治,社會階層分為士族、齊民編戶、依附戶及奴婢,對外交流也很興旺,東到日本和朝鮮半島,西到西域、中亞、西亞,南到東南亞與南亞。

南北朝是中國一個分裂的朝代,分為南朝和北朝。南朝依次是劉宋、蕭齊、蕭梁、南陳;北朝是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出身於北周八柱國之一的李唐宗室,修《晉書》,奉南北朝共為正統。司馬光的《資治通鑒》奉南朝為正統。

南朝作為漢族政權和東晉的延續,其各朝皇族主要是士族或次級士族,因為在東晉末期之後,軍職大多由士族或次級士族等擔任。由於執政者的努力,出現元嘉之治與永明之治等治世,使得國力富盛。皇帝受獲聲譽深重的主流士族擁護,然而士族只想保有本身政治地位,並非全然支持皇室,皇帝也扶持寒門擔任軍職或次要官職以平衡政治勢力。由於皇室內部也因為爭奪皇位的斗爭,時常發生宗室血腥事件。

⑦ 北陳南蕭是什麼朝代

南北朝時期。

蕭姓皇帝是南北朝時期的齊朝和梁朝。齊朝(479年—502年)是中國南北朝時期南朝的第二個朝代,也是南朝四個朝代中存在時間最短的一個,僅有二十三年,為蕭道成所建。南梁(502年-560年),中國歷史上南北朝時期的南朝第三個朝代,由南齊宗室蕭衍取代齊朝稱帝,定都建康(今南京)。

《琅琊榜》中的皇帝是姓蕭,劇中的大梁又稱蕭梁、南梁,是南北朝時期的南朝,由梁武帝蕭衍所建立,因蕭衍也是原南朝齊的宗室,也可以看作梁是齊的延續,大梁只傳了三代皇帝,就被隋朝給滅了。

《琅琊榜》中的主要人物都集中在大梁,作者稱此朝代是架空的,故事也是虛構的,如果非要找出一個朝代,那麼《琅琊榜》中的這個大梁就和南北朝的大梁最為相似。

我們可以通過原著中的描述斷定,《琅琊榜》中的大梁,應該是借鑒了南北朝時期的南朝第三個王朝南梁。在歷史記載中,南梁皇帝的姓氏就姓蕭,和小說中大梁皇帝的姓氏相吻合。

⑧ 南北朝 陳國歷史

南朝陳是南朝的最後一個朝代,公元557年,陳霸先廢梁敬帝,自立為帝,建立陳朝,是為陳武帝。此時,中國南方經過了多年的戰亂,經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國家,註定是短命的。

陳武帝與其繼承者文帝、宣帝先後消滅了王僧辯、王僧智等反對勢力,又在建康附近打敗北齊軍,在一定程度上鞏固了陳的統治。

但畢竟由於國力衰微,北朝趁虛而入占據大片土地,陳的統治被局限於長江以南,宜昌以東的地方。公元583年,陳宣帝卒。

其子後主陳叔寶即位,此時北方已被隋朝統一,全國的統一也已指日可待。公元589年,隋文帝楊堅派晉王楊廣滅陳,結束了中國西晉以來(317年——589年)的分裂局面。

(8)北陳是中國歷史上哪個階段擴展閱讀:

南朝陳疆域人口:

南朝自南朝梁侯景之亂後,北齊佔領江北淮南之地,西魏佔領漢中巴蜀。西魏又受蕭詧之託,率軍奪下南朝梁江陵以北之地,建立附庸國西梁。

南朝陳成立後國土不多,至569年開始陸續收復淮南及部份淮北之地,並且一度奪下北齊長江以北之地(573年—577年)。到陳末時受北周入侵使得國土減少,僅剩長江以南至交廣地區。

在東晉南朝五個朝代中,陳的人口最少,《隋志·總序》稱陳僅有「戶六十萬」。《通典·歷代盛衰戶口》也稱:「戶六十萬。」

可見杜佑認為陳有戶六十萬是在宣帝時。至陳後主亡國時(589),僅剩「戶五十萬,口二百萬」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南朝陳

⑨ 關於南北朝的歷史

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分裂時期,由公元420年劉裕篡東晉建立南朝宋開始,至公元589年隋滅南朝陳為止。該時期上承東晉、五胡十六國,下接隋朝,南北兩勢雖然各有朝代更迭,但長期維持對峙,所以稱為南北朝。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包含宋、齊、梁、陳四朝;北朝(公元439年—公元589年)則包含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五朝。
簡介
南朝各國皇族主要是漢族或次級世族,因為在東晉末期之後,軍職大多由漢族或次級世族等擔任。由於執政者的努力,出現元嘉之治與永明之治等治世,使得國力富盛。皇帝受獲聲譽深重的主流世族擁護,然而世族只想保有本身政治地位,並非全然支持皇室,皇帝也扶持寒門擔任軍職或次要官職以平衡政治勢力。由於皇室內部也因為爭奪皇位的斗爭,時常發生宗室血腥事件。由於戰略運用錯誤與北朝的興起,使得南弱北強,疆域漸漸南移。到南朝梁時為梁武帝改善,和北魏六鎮之亂,使南朝國力逐漸追上北朝。但在他晚年時,過度崇信佛教,國家離心力漸強,導致了很多原南朝權貴軍閥跟隨歸順南梁的侯景發動侯景之亂,使南朝實力大減並四分五裂。獨霸政局的僑姓世族也完全崩潰,由南方土著豪族取代。最後到南朝陳的陳文帝方完全統一南朝,但南朝陳國力已衰,只能依長江抵禦北朝。 北朝承繼五胡十六國,為胡漢融合的新興朝代。北魏深受五胡文化影響,皇室多為鮮卑族。而鮮卑皇室也逐漸受到漢文化的薰陶,其中以北魏孝文帝的漢化運動最盛。由於北方的柔然牽制北魏,使得北魏難以用全力攻入南朝,直到較親北朝的突厥取代柔然後才較安定。北魏後期政治逐漸敗壞,六鎮民變後國力大衰。最後分裂成東魏及西魏,並分別由北齊及北周取代。北齊的核心主要為六鎮流民及關東世族,其軍力比較強盛。由於其源頭六鎮流民偏向鮮卑化,使得北齊主要提倡鮮卑文化。北周在立國時鮮卑軍不如北齊多,政治地位也不如北齊及南朝梁,所以建立關中本位政策,融合鮮卑及漢文化以消除胡漢隔閡。最後北周形成團結的關隴胡漢集團,得以攻滅因政治混亂而衰退的北齊,而漢族也逐漸成為北周軍隊的主力之一。周武帝去世後,劉昉、鄭譯矯詔以楊堅總知中外兵馬事,入朝輔政。不久周靜帝禪讓,楊堅代周建隋,於開皇九年下詔滅南朝陳,中華大地重新統一。
南朝
東晉十六國之後,中國歷史進入南北分裂、南北對峙的階段。在南方,雖然先後有劉宋、南齊、蕭梁和陳四個政權的更迭,但這中間除梁元帝以江陵作都3年外,其餘的時間,南方各朝的京城始終建在建康(今江蘇南京)。劉宋(420-479年)是其中疆域最大、最強、統治年代最長的一個政權,歷4代8帝,共59年。南齊(479-502年)國祚短暫,只有23年,但由於爭殺頻繁,竟歷3代7帝,平均3年一帝,是中國歷史上帝王更換極快的一朝。梁代(502-557年)歷3代4帝,其中武帝蕭衍個人享國時間最久,幾近半個世紀。陳(557-589年)首尾凡33年,歷3代5帝。最終喪亡於隋朝之手。陳承衰梁之弊,是版圖狹窄、人口孤弱、力量單薄的王朝,加之統治者又極度腐敗,最終喪亡於北方強敵之手。歷史上把宋、齊、梁、陳這南方四朝稱之為南朝。 南朝的歷史是門閥士族由盛而衰的歷史,南朝的皇權比較強大,門閥士族社會地位雖然高貴,卻已不能完全左右政局。隨著江南開發的不斷深入,土著漢人在政治上逐漸上升,步入官僚行列,為皇帝所倚重。從梁陳之際開始,南方內地的土豪,也成為割據的一方勢力。

宋武帝劉裕原為東晉北府軍的將領,在桓玄之亂後掌握朝廷。他為了獲得聲望來篡晉,發動了兩次北伐,共收復山東、河南及關中地區(關中後被胡夏佔領)。之後劉裕殺晉安帝,改立晉恭帝。並在兩年後(420年)如同魏晉舊事篡位,建國南朝宋,東晉亡。南方進入「南北朝時期」。北方至440年由北魏統一後,方與南朝宋形成南北對峙。 宋武帝出身於軍旅,為人剛毅儉朴,稱帝後仍力行節儉,一時政風甚佳。但是他似乎不重視皇室教育,以至於所託非人,釀成巨變。他察覺當時世族權勢盛重,君主威權移墜,所以在朝政上重用寒人掌握機要,軍權重鎮則託付給宗室皇族。由於宗室掌握軍權及政區,因此心生篡位之意,所以皇帝與宗室時常發生骨肉相殘的大屠殺。 宋武帝去世後由宋少帝繼立,因為嬉戲失德,被輔政大臣徐羨之、傅亮及謝晦所殺,改立宜都王義隆,是為宋文帝。他後來與北府名將檀道濟鏟除把持國政的徐羨之等人,至此政局穩定。宋文帝提倡節儉並澄清吏治,開創了「元嘉之治」。430年開始,宋文帝屢次北伐,但由於准備不足,再加上文帝的錯誤指揮,以致「兵荒財單」,國力大減。名將檀道濟因軍功被宋文帝猜忌而被鏟除 齊
,又使南朝宋失去能與北魏制衡的大將。於是當北魏發生蓋吳起事時,南朝宋因內部矛盾,沒能即時北伐。到450年時,宋文帝再度北伐,初期取得較大戰果。450年秋末,魏軍全面反攻,甚至一度進抵長江北岸,但因水土不服,將士多染病而北還。南朝宋在此後,國力衰破,無力再舉。 453年,宋文帝被太子邵所殺,三子劉駿趁機率軍奪位,即宋孝武帝。他為人荒淫猜暴,姦淫其侄女,發生兩起宗室戰事,最後還屠廣陵城。當時民謠言道:「遙望建康城,小江逆流縈,前見子殺父,後見弟殺兄」,即表示這段歷史。其子前廢帝繼立後又大殺宗室,後為湘東王劉彧所殺,是為宋明帝。然而他亦大殺宗室,使宋孝武帝的子孫盡亡。其子宋後廢帝繼立後政局動湯,履有叛變,將軍蕭道成漸漸掌握軍權。後廢帝去世後,蕭道成擁立宋順帝,獨攬朝政。在消滅政敵袁粲與沈攸之後,於478年篡位,建國南朝齊,史稱齊高帝,南朝宋亡。

齊是四個朝代中存在時間最短的,僅有23年。 齊高帝屬於蘭陵蕭氏的世族,但地位不高,所以遭世族權貴鄙視。他的政風也如同宋初,為政節儉,在位四年即去世,由太子賾繼立,即齊武帝。齊武帝為政清明,與北魏無戰事,安民保境,史稱「永明之治」。當時皇帝利用典簽官作為耳目,來監察諸州政事及宗室諸王。齊武帝去世後,由皇太孫蕭昭業繼立,由蕭子良與蕭鸞輔政。然而齊帝奢侈荒戲,國政漸由蕭鸞掌握。蕭鸞有意篡位,殺齊帝後改立其弟蕭昭文,不久廢帝自立,是為齊明帝。齊明帝繼位後,利用典簽官大殺宗室諸王,高帝與武帝的子孫都被殺盡。齊明帝去世後由太子蕭寶卷繼立。他昏庸殘暴,殺害顧命大臣,激起各地方鎮叛亂。亂事平定後,他又殺平亂有功的雍州刺史蕭懿。501年蕭懿之弟蕭衍宣布舉兵,在江陵立其弟寶融為帝,是為齊和帝。蕭衍在攻入建康後,齊帝寶卷被將軍王珍國所殺。在次年蕭衍篡位,建國南朝梁,史稱梁武帝,南朝齊亡。

梁武帝為蘭陵蕭氏的旁支,為人節儉,勤政愛民,使得梁朝前期開創盛事,國力勝過逐漸混亂的北魏。鑒於宋齊宗室的屠殺,梁武帝對其宗室十分寬容,即使犯罪也不追究。他學問淵博,提倡學術發展,使得南朝梁教育發達,南朝的文化發展至極致。然而在梁武帝後期,他喜聽人奉承,又迷信佛教,三次捨身同泰寺。由於僧侶道士不用賦稅,以致近一半的戶口記名其下,國家財政蒙受重大損失。當時的宗室及官員貪財奢侈,沉陷在紙醉金迷中而不可自拔。 梁武帝初期,北魏在漢化運動後矛盾叢生,國力漸漸輸給南朝梁。至503年始,北魏與南朝梁會戰於淮南地區,最後昌義之、曹景宗、韋叡在鍾離之役大敗魏軍。至此梁武帝有意北伐,但范圍不出淮南地區。於516年壽陽之役擊潰魏軍後因損失過大暫停北伐,至十年後才奪下壽梁陽。 梁武帝喜用降將,以期不勞而獲。 梁
北魏發生六鎮之亂時,梁武帝派陳慶之護送北魏北海王元顥北返繼位。當時的北魏主力尚在河北關中一帶平叛,陳慶之與元顥攻至洛陽,但因孤軍無援,魏軍主力又回師洛陽,最後失敗。 東西魏時期,東魏將侯景受東魏及西魏逼迫投奔南朝梁,梁武帝任用他北伐東魏。但在梁軍戰敗後,梁武帝意圖送還侯景以求和。他得知後舉兵叛變,南攻建康,史稱侯景之亂。梁將蕭正德引他渡江,使侯景攻入建康,梁武帝退至台城。之後各地雖有勤王之師,但皆觀望。侯景聞知勤王師後一度和談,但最後叛約並攻陷台城。建康淪陷後他屠殺江南世族,為南朝政治帶來毀滅性打擊。梁武帝最後餓死,侯景先後立殺梁簡文帝蕭綱及蕭棟,最後篡位,建國漢。但是侯景勢力僅在江東一帶,湖廣、四川一帶依舊由梁室掌控,只是各軍互相牽制,不願討伐。之後由廣州太守陳霸先率軍與湘東王繹派遣的王僧辯合進攻滅侯景。 湘東王繹於江陵繼位,為梁元帝。之後據守益州的武陵王紀稱帝並攻擊江陵。梁元帝向西魏求救,武陵王紀後為西魏攻滅,益州亦被奪走。次年,蕭詧引西魏軍趁機攻陷江陵,梁元帝被殺,西魏立他為魁儡,史稱西梁。 梁元帝被殺後,陳霸先與王僧辯立晉安王方智為帝,即梁敬帝。而後北齊迎蕭淵明南下,梁軍被擊敗,王僧辯屈事而迎立為梁帝。陳霸先於是率軍殺王僧辯,復立梁敬帝,之後陸續擊潰北齊南侵及王僧辯余黨,專政梁廷。最後於557年篡位,建國南朝陳,史稱陳武帝,南朝梁亡。

中國歷史上朝代名與皇帝之姓重合者,僅南朝陳一家。 公元557年,陳霸先廢梁敬帝,自立為帝,建立陳,是為陳武帝。 陳武帝是吳興人,為南方吳人。此時,中國南方經過了多年的戰亂,當時僑姓世族及吳姓世族皆因侯景之亂而受創,經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許多地方勢力亦紛紛割據。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國家,便註定是短命的。由於陳武帝無法盡數平定而采安撫的方式。 武帝死後其侄陳蒨繼位,即陳文帝。此時盤據兩湖的王琳叛變,聯合北齊、北周大軍東征建康。陳文帝先是擊潰王琳北齊聯軍,繼而封鎖巴丘,阻止北周順江東進。至此國勢方定 陳
。在位時期,他勵精圖治,復甦江南經濟,使南朝陳國勢強盛。 文帝去世後由太子伯宗繼位,即陳廢帝。不久,其叔安成王頊廢帝自立,即陳宣帝。當時北周意圖滅北齊,於是邀南朝陳共伐北齊。陳宣帝有意收復淮南於是同意,並於573年派吳明徹北伐,兩年後收復淮南。 陳朝疆域以太建(569~582)時為最廣。太建五年伐北齊,得和、南司、衡、巴、羅、定、揚、霍、合、江、西楚、東廣、淮、涇、南譙、東豫、光、建、譙、仁、潼、安、朔、青、冀等州,不僅恢復了淮南故土,而且也恢復了淮北的部分州縣。在一定程度上鞏固了陳的統治,但畢竟由於國力衰微。當時北齊衰落,陳宣帝本能趁機攻滅,但他只想守成即可。而後北周趁機攻滅北齊,並在577年南征,陳軍慘敗,南朝陳岌岌可危。然而北周武帝突然去世,北周朝政內亂,北周遂無意南征。 楊堅在建立隋朝後陳宣帝去世,由太子叔寶繼位,即陳後主。他荒淫奢侈,國政大亂,朝政極度腐敗。當時官吏剝削嚴重,人民苦不堪言。隋軍在南方收成季節,火燒南方的田地,南朝陳國力大衰。 588年,隋文帝任楊廣為主將,發動南征。陳叔寶恃長江天險,照常歌舞。隔年,隋軍攻入建康,陳叔寶與愛妃張麗華、孔貴人避入井中後被俘,南朝陳遂亡。結束了中國長達近三百年的分裂局面。 南朝的歷史是門閥士族由盛而衰的歷史,南朝的皇權比較強大,門閥士族社會地位雖然高貴,卻已不能完全左右政局。隨著江南開發的不斷深入,土著漢人在政治上逐漸上升,步入官僚行列,為皇帝所倚重。從梁陳之際開始,南方內地的土豪,也成為割據的一方勢力。
北朝
北朝時期自439年北魏滅北涼統一華北開始,至589年隋滅陳為止。經歷北魏、東魏西魏對峙、北齊北周對峙三個時期,並包括隋立國至滅陳時期。北魏、東魏、西魏及北周均由鮮卑族建立,北齊則由胡化漢人所建。
北魏興起與漢化運動
北魏於十六國時期由拓跋鮮卑所建,前身為代國。前秦於淝水之戰崩潰後,代王拓跋什翼犍之孫拓跋珪舉兵復國,都盛樂,改國號為「魏」,史稱北魏。 北魏在道武帝、明元帝及太武帝的經營下逐步壯大。拓跋珪與後燕交惡,發生多次戰爭,並在參合陂之戰擊潰燕軍。而後他率軍攻破後燕首都,遷都至平城。並在次年稱帝,即道武帝。道武帝性情殘忍,後為其子拓跋紹所殺。同年道武帝長子拓跋嗣平亂繼位,即明元帝。他攻下南朝宋的河南地,但不久去世。 其子拓跋燾繼位,即太武帝。他勵精圖治,國力大盛,並屢次攻掠南朝宋。在解除北方柔然的威脅後展開統一華北戰爭。在439年攻滅北涼精闢結束「五胡十六國時期」,與南朝宋對峙。北方至此正式進入「南北朝時期」。然而,還有後仇池,至443年方亡於北魏。 北魏雖國力鼎盛,但北有強敵柔然,以致不能全力南征。 信仰佛教的盧水胡人蓋吳率各族百姓起事,太武帝平定。打擊佛教,成為三武滅佛之一。 太武帝統一華北後又滅西域五大強國之一的鄯善,控制了西域。在450年又反攻南朝宋,直逼瓜步,並揚言渡江。之後掠奪五萬戶北返,至此北朝軍力壓倒南朝,但軍力也大損。 太武帝於後期刑罰殘酷,最後被宦官宗愛所殺,宗愛之亂至文成帝時方平定。 北魏前期以平城(今山西大同)為都,後來孝文帝大舉實行漢化,政治中心也遷徙到中原腹地洛陽。 北魏孝文帝元宏
獻文帝執政時,被其母馮太後毒殺。馮太後改立獻文帝之子拓跋宏(即孝文帝),並把持朝政。馮太後猜忌多智且濫刑,但使國政平穩。孝文帝可能因為馮太後的關系而傾慕漢文化,認為鮮卑人應該要深入漢化。他為人英明好學,在親政後擴建首都平城為漢城。基於洛陽較平城繁華,地理位置控制全國,易發兵於江南,可擺脫保守派勢力,於493年假借南征南朝齊名義,率眾南遷洛陽。 北魏初期,實行宗主督護制,從5世紀下半期開始,其漢化趨勢加快,開創了北魏黃金時代的正是北魏孝文帝元宏。 孝文帝實行三長制,頒布均田制,遷都洛陽,推行了一系列改革鮮卑舊俗的措施。遷都後在三年間展開漢化運動,例如全用漢官官制、禁胡服胡語、推廣教育、改姓氏(包括改拓跋氏為元氏)並同漢人世族通婚、禁止歸葬及度量衡采漢制,並頒詔宣布吸收漢族文化。孝文帝企圖通過限制自身文化,來達到與漢族融合的目的。 通過孝文帝的一系列改革,使得漢族的先進文化及先進的政治制度完全融入了北魏的統治中,中國的北方已經開始進入了其民族融合的階段。然而,雖然南遷的鮮卑人提升了文化素質,但使得暮氣重重的鮮卑貴族趨向奢侈及文弱。而後孝文帝在多次南征南朝齊後皆無功而返。至於留在北方六鎮的鮮卑貴族由於不願南遷,逐漸不受洛陽朝廷重視而失勢,這使得北魏內部分裂成鮮卑化與漢化兩大集團,成為日後六鎮民變的原因之一。 494年太子元恂意圖北返平城,孝文帝得知後廢太子並賜死。保守派穆泰、陸叡於平城擁王兵變,後被鎮壓,孝文帝還親自北巡安撫。孝文帝死後,北魏開始走入下坡。
六鎮民變與北魏分裂
499年孝文帝去世後由宣武帝繼任。他沉迷佛教,國政大亂,貴族競相奢侈。孝明帝繼任後,由胡太後執政。胡太後奢侈,私通清河王元懌並寵信元叉、劉騰。元劉二人因與清河王不合而叛變,並掌控朝政。劉騰去世後,到525年孝明帝與胡太後方平定亂黨。但胡太後依舊如故,並與孝明帝不合。而後北方發生六鎮民變,北魏走向滅亡之路。 南北朝作品
早在北魏初年,為了避免柔然入侵北都平城,於陰山黃河一帶設置沃野、懷朔、武川、撫冥、柔玄及懷荒等六鎮來拱衛首都。六鎮將領由鮮卑貴族擔任,將士多是鮮卑族或漢族的高門子弟。他們被視為「國之肺腑」,可隨時返京任職。但在遷都洛陽後,六鎮地位下降。由於仍保有鮮卑原始習性,被漢化的貴族歧視為「代北寒人」,將領升遷備受壓抑,心懷不滿。最後北方貴族與屯兵於523年發生六鎮民變,秦隴、關東等地各族人民也陸續起事。此事歷經三年方定,並形成許多軍閥。其中以鎮守晉陽的爾朱榮的勢力最大,他曾攻滅關東勢力最大的葛榮。 孝明帝意圖聯合爾朱榮對付胡太後,但被胡太後毒死。胡太後先後立孝明帝獨女敬哀公主及堂侄元釗為帝(即幼主)。同年爾朱榮以替孝明帝報仇為由,率軍攻佔洛陽,掌控朝政,史稱河陰事變。他在河陰將北魏幼主和胡太後沉入黃河溺斃,殺死大臣兩千餘人,改立孝庄帝,爾朱榮則於晉陽遙控朝政。孝庄帝憤為魁儡,於530年在爾朱榮晉見時親自殺掉。而後爾朱榮之子爾朱兆及從弟爾朱世隆擁長廣王元曄為帝,攻下洛陽後殺孝庄帝,改立節閔帝。同年軍閥高歡於信都擁元朗為帝,並在532年攻下洛陽後,改立孝武帝。 孝武帝為其所制,有意聯合關中鎮將賀拔岳對付高歡。高歡先發制人,於534年殺賀拔岳。孝武帝則任宇文泰代之,並與高歡決裂,投奔宇文泰。高歡追之不及,改立清河王世子善見為帝,即東魏孝靜帝,遷都鄴城。孝武帝西奔後不久被宇文泰所殺,改立南陽王寶炬為帝,即西魏文帝,定都長安。北魏於534年分裂成東魏及西魏後滅亡。 總括而言,孝文帝死後,由於部分守舊貴族和鮮卑武人的反對。北魏統治者逐漸廢棄了以前的民族和解政策,又恢復了鮮卑族的特權,於是新的矛盾產生了,北魏開始逐步走向衰落。孝明帝正光四年(523年),六鎮起兵,北魏陷入分裂和內戰。給中國歷史吹入融合新風的鮮卑族逐漸融入到中華民族的大家族中。不久,連鮮卑族姓氏也煙消雲散。但企盼民族大融合的孝文帝的美好意願卻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廊中鐫刻出不可磨滅的豐碑,昭示出中華民族大融合的歷史性進程。 北朝崇尚漢族文化,為後世的隋唐盛世奠定了基礎,在中國歷史上,也是有著很重要的地位。
東西魏對峙
東魏及西魏表面上由拓跋氏後裔所繼承,實際上分別由高歡及宇文泰控制,所以在數年後分別篡奪,形成北周與北齊的對峙。基本上東西魏為沿山西陝西的邊河黃河為界。由於東魏繼承北魏的國力較多,所以不論在軍力、經濟或文化上均勝過西魏,但東魏在多次進攻後皆失利,雙方的對峙至此已定。 高歡所控制的東魏,是由鮮卑化的六鎮流民及河北世族所組成,高歡本身也是胡化漢人,使得在政治上較倚重鮮卑族。後來北齊皇帝也都有意保持鮮卑習俗,提倡說鮮卑語及武事。高歡用人惟才是用,朝中不少名臣都是其夥伴,這些皆為後來的北齊打下堅固基礎。然而他戰術不及宇文泰,三次戰役屢敗。536年高歡率竇泰等人西征西魏,於潼關戰敗,竇泰自殺。隔年高歡趁關中大飢 蕭衍
時率軍再度西征,於沙苑之役敗給軍力不多的宇文泰。至此分裂局勢大定,戰場也轉向河東地區。546年高歡再率十萬大軍西征,於玉壁和西魏守將韋孝寬發生玉壁之役。最後高歡戰敗,死傷七萬餘人,隔年病死於晉陽。高歡死後,長子高澄繼之。他凶橫暴烈,姦淫大臣妻子,後被家奴刺死。高洋繼任後於550年廢殺東魏帝,並屠殺東魏皇室,東魏亡。他建國北齊,史稱北齊文宣帝。 宇文泰所控制的西魏,在八柱國等將領協助下,有效地抵抗東魏的多次進攻,鞏固西魏局勢。當時西魏在經濟及文化不如南朝梁及東魏。他讓蘇綽等人改革,建立關中本位使胡漢將領同心協力、設置府兵制以建立職業軍人,維持尚武精神。這些皆使西魏國力強盛,也影響隋唐的政治制度與集團分布。宇文泰趁南朝梁於侯景之亂後諸王內斗之際,先後攻下蜀地及江陵,並立西梁為魁儡國。西魏帝後由廢帝、恭帝相繼繼立。556年宇文泰去世後,其侄宇文護專政。他於隔年廢西魏恭帝,建國北周,立宇文泰子宇文覺為北周孝閔帝,西魏亡。
北周與北齊對峙
北齊繼承東魏版圖,於550年由齊文宣帝建國。齊文宣帝先後擊敗庫莫奚、契丹、柔然、山胡(屬匈奴族)等族,並攻下南朝梁的淮南地區。在經濟方面,農業、鹽鐵業、瓷器業都相當發達。北齊大致上同北魏,持續推行均田制。這些使得北齊的國力在初期均勝過北周及南朝陳。然而齊文宣帝在後期荒淫殘暴,並為了維護鮮卑貴族,屠殺漢人世族。他對人民的壓迫更重,使得北齊國勢衰落。齊廢帝繼立後,由其叔高演輔政。但高演不久即篡位殺帝,是為齊孝昭帝。齊孝昭帝在位期間,國力漸漸復元,還親征庫莫奚。但於兩年後去世,由其弟長廣王高湛繼立,即齊武成帝。齊武成帝昏庸好色,北齊國力大衰,不久去世,由後主高緯繼立。高緯同其父昏庸好色,國政混亂,還誅殺名將斛律光。之後北齊被南朝陳攻下淮南,並在577年亡於北周。 北周繼承西魏版圖,於556年由周孝閔帝立國,但朝政由堂兄宇文護掌握。周孝閔帝意圖聯合趙貴、獨孤信推翻宇文護。然而被其發現,趙及獨孤二人被殺,周孝閔帝於隔年先廢後殺。宇文護改立宇文毓為帝,即周明帝,但於560年又毒死周明帝改立宇文邕,即周武帝。周武帝采韜晦之計,在十二年後成功殺死宇文護,親掌朝政。周武帝為人英明雄偉,在他任內推動多方面的改革,使北周國力更盛。577年周武帝東征昏庸混亂的北齊,於隔年攻克鄴城,北齊亡。周武帝統一華北後又獲得李德林等關東世族的歸附,聲勢浩大。他立即南征南朝陳,但於同年逝世,而後北周發生內亂,使得南朝陳得以維持下去。以賀拔岳、宇文泰為代表的關隴集團則暗中支持著漢化。我們知道,關中地區是周文化的發源地 ,從蘇綽、盧辯等漢族士人傾向來看,周文化此時在關中仍有一定影響,更為重要的是 ,它是華夏族的正統文化,從這一方面來說,它與山東、江左所傳承的魏晉文化相比,亦毫不遜色。在此基礎上,蘇綽等人提出了採用古代周朝的六官制度,來改組政府的措施。雖然宇文泰死後,宇文護專橫朝政並削弱漢化,但是到了北周武帝宇文邕誅殺宇文護開始親政之後,北周開始奉行只要不妨礙地主階級專政的實質,不削弱地主階級對人民統治的力量它是可以付諸實施的政策。北周宇文邕這樣做,就可以使得北周最大化而且不冒進地推動漢化改革。 北周以儒家學說作為思想武器,去除鮮卑族的一些落後習俗和摒棄風靡一時的空談玄理。宇文邕注重培養大批具有儒家思想觀念的人士,作為政權的支柱。 僅僅說軍事方面,宇文邕當政期間也大量地吸納漢族為兵源,並且使得漢族和鮮卑族的將士們懂得協調作戰。而不像北齊那樣,鮮卑人嫉妒漢族,漢族懼怕鮮卑族。
隋朝建立與統一
楊堅為北周開國元勛楊忠之子,他的女兒為太子妃。578年周武帝去世後,由太子宇文贇繼立,即周宣帝。他荒淫昏庸,迷信佛道二教,立五位皇後並奪人妻子。他殺宗室功臣宇文憲並大撤諸王就國。楊堅開始集結周廷文武諸臣,形成一股龐大的集團。周宣帝去世後,其子宇文闡繼位,即周靜帝,劉昉、鄭譯矯詔以楊堅總知中外兵馬事,入朝輔政。由外戚楊堅專政。尉遲迥、司馬消難等人不滿楊堅專權,起兵反楊。楊堅得李德林策劃,以韋孝寬等人平定。581年楊堅代周為帝,即隋文帝,改國號隋,北周亡。587年隋文帝廢西梁後主蕭琮,西梁亡。588年隋文帝發動滅陳之戰,以楊廣為主將,同賀若弼和韓擒虎等名將發兵攻陳。隔年隋軍攻陷建康,南朝陳亡,中國再度統一。自永嘉風暴以來,中國分裂近三百年之久,至此「南北朝時代」結束,進入「隋朝時代」。歷經民族混成後的新漢族,不久即開創隋唐盛世,在世界史留下不朽的偉業。

閱讀全文

與北陳是中國歷史上哪個階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義大利人簽證被拒怎麼辦 瀏覽:116
中國球員有多少人去nba 瀏覽:816
義大利好的學校在哪裡呢 瀏覽:731
中國四大行哪個行免費辦不收費 瀏覽:706
義大利米蘭傢具展都有哪些形式 瀏覽:995
伊朗事件專家怎麼看 瀏覽:625
中國有哪些牌子的毛線 瀏覽:319
印度疫情怎麼不增加 瀏覽:664
保定哪裡有印度人吃飯 瀏覽:372
西安印度菜有哪些 瀏覽:732
一元中國人民幣可以換越南多少錢 瀏覽:770
到湛江哪裡有印尼貓屎咖啡賣 瀏覽:681
義大利虹橋有什麼好吃的 瀏覽:748
伊朗航運服務怎麼樣 瀏覽:69
印尼有什麼持久的葯買 瀏覽:550
從江蘇運貨到英國海運走哪裡 瀏覽:249
英國富人區租房多少錢 瀏覽:180
香道是如何從中國來的 瀏覽:582
印度為什麼大規模停電 瀏覽:490
明天伊朗長什麼樣 瀏覽: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