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韓語是從中國哪裡傳來的

韓語是從中國哪裡傳來的

發布時間:2022-08-15 07:05:13

① 韓文的由來

大韓民國在漢城建立以前,該語言一直都稱做「朝鮮語」.韓國建立以後,韓國國內學術界和民眾根據國名以及同朝鮮對峙等政治原因,將該語言的名稱改做了「韓國語」.但是朝鮮、中國的朝鮮人以及日本親朝鮮的朝鮮人則一直保留著「朝鮮語」這個名稱.而學術界依照歷史習慣,一般以「朝鮮語」作為這種語言的名稱.

在漢字文化圈內,社會主義陣營中的中國以及越南都跟隨朝鮮,將該語言稱呼做「朝鮮語」,而資本主義世界中的台灣、香港、澳門以及南洋的華人圈則跟隨韓國,將該語言稱做「韓國語」.隨著中韓建交以及雙方交流的擴大,現在絕大多數中國人對朝鮮語的定義開始改變,即「韓國語」特指使用在韓國的語言,而朝鮮語則特指使用在朝鮮以及中國朝鮮族社區內的語言.而這也是日本人在對待這兩個名稱的所採用的方式.

朝鮮語的使用者絕大多數聚集在東亞的韓國與朝鮮.朝鮮語在這兩個國家不僅是國語,而且這兩個國家的朝鮮語使用者佔了全球朝鮮語使用者的90%以上.在中國東北部的吉林省、黑龍江省和遼寧省,大約居住著兩百萬的朝鮮人(朝鮮族),現在朝鮮語是中國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的兩種官方語言之一(另外一種是中文).在中國黑龍江省也有中國唯一的一個省級朝鮮語廣播電台.在日本,由於歷史的原因,居住著大約七十萬的朝鮮人.朝鮮語雖然在這里不是官方語言,但是很多朝鮮人後代都會說朝鮮語.此外在美洲,還有大約有一百六十六萬來自韓國的移民.

朝鮮語的方言根據行政區域可以分做六種.除了濟州島的方言以外,鄰近的方言大都能夠通話.但是跨區之間的方言通話就有些困難(比如南方慶尚方言跟北方咸鏡方言)

朝鮮人在十五世紀以前一直沒有自己的文字,他們採用漢字來紀錄他們的語言.韓文(朝鮮文)創制以後,漢字才慢慢的從朝鮮人的文字生活中漸漸消退.

朝鮮文字創制以前的時代
紀錄的方法一般有鄉扎、口訣、書記、吏讀四種.

1446年《訓民正音》序章上說:「國之語音。異乎中國。與文字不相流通。故愚民。有所欲言。而終不得伸其情者多矣。予為此憫然。新制二十八字。欲使人人易習。便於日用耳。」

韓語的方言主要分作以下三大系統:

南朝鮮語:包括京畿、全羅、慶尚、忠清、濟洲五個小分支,其中濟洲方言跟其他方言的分別比較大。南部方言的主要特色,是詞語開首的"r"音變為"n"及"y"音,以及大量從日語及英語的外來詞。
北朝鮮語:包括平安、黃海、咸鏡等分支,主要特色是保留了詞語開首的"r"音,以及不少古舊的詞語。
中國朝鮮語:中國的朝鮮語和北部方言差不多,但所保留的古舊特色更多,以及比南、北方言更多的漢語借詞。語音方面,中國的朝鮮族人習慣將 "wae" 讀成 "we"。

韓語是一種粘著語言,主要依靠詞尾的變化來表現其文法關系,是表現力很豐富的一種語言。文法結構是主賓謂(SOV)結構。

② 韓語的來源是什麼

訓民正音(現稱Hangul)是韓語所使用的文字,為朝鮮朝(一四一八年至一四五零年)的第四代皇帝-世宗大王所創造,於一四四六年十月發表。古時的訓民正音有二十八個字母;而現代韓語有一共有二十四個字母,十四個為子音(聲母)字母和十個為母音(韻母)字母。

③ 韓語的來源

世上最容易學習和最科學化的文字之一 - 訓民正音

訓民正音(現稱Hangul)是韓語所使用的文字,為朝鮮朝(一四一八年至一四五零年)的第四代皇帝-世宗大王所創造,於一四四六年十月發表。古時的訓民正音有二十八個字母;而現代韓語有一共有二十四個字母,十四個為子音(聲母)字母和十個為母音(韻母)字母。韓語的語音結構比歐語簡單,每個韓文字代表一個音節,每音節最多有四個音素;而每字的結構最多由五個字母來組成,拼成方塊字的模樣,以便於與漢字同時一起使用。

訓民正音的字母易於學習,其形態也非常符合語音結構的邏輯,所以被稱為世上最易學習和最科學化之一的文字。對慣於使用我國注音字母(ㄅㄆㄇㄈ)或歐語拉丁字母(ABCD)的我們就很難理解,因為我們習慣把注音符號由上到下直寫下去,或把拉丁字母從左到右橫寫,沒有想過第三種形式-把字母寫成方塊字。

科學化的外表盡表古人的智慧

外表極像符號的字母是由世宗大王和一眾語言學家於十五世紀在沒有儀器的幫助下,做了詳盡的語音分折所創造出來。韻母字母的外表記錄著發聲器官發音時的形態,聲母則由天、地、人的部件所組成(發聲母時的器官位置不變,只是口形有異)。由於字母的創作經過詳盡的語音分折,所以每個字母表音準確得來科學化和符合邏輯,而形態也異常簡單。訓民正音字母是以「簡單易學」為宗旨,聰明的人只需三小時就學會,就算愚蠢的人也只需要三天。

字母的排列方法為:由左到右或由上到下。每一個韓文字是由兩個字母至五個字母所組成,每一個字代表一個音節。像國語一樣,每一個音節必需要有至少一個聲母,而復韻母是不容許的。

韓語中的漢字、漢語詞彙和純韓詞彙

由於我國古代是一個很強盛的國家,對韓國、越南和日本之文化和語文構成很大的影響力。現時韓語多於一半的詞彙是由中文借過去的(漢語詞彙共占日常韓語詞彙的五至六成)。這些漢語詞可以用漢字來書寫,但由於每個漢字的發音也可以用韓語字母來表音,所以在這幾年間韓語書刊上所出現的漢字己經大為減少,漸漸用字母表音的方法代替了。漢字在一九五零前還是主要的書寫文字,但韓戰後本土主義冒起,漢字漸漸由韓字注音代替。而北韓跟南韓不一樣,漢字一早就給廢除了。

現代韓語的漢字發音遺留了古代漢語中的入聲,所以很多語言學家認為現代韓語的漢字發音跟唐宋時的漢語發音差不多,這代表著很多漢字是從唐宋期間被借到韓語中的。而現在韓國的漢字發音跟我國南方的方言相近(例如粵語),我國南方的方言也保留著很多唐宋時代的古音,反而韓語的漢字發音跟現代國語的發音相差得比較遠一點。

這幾百年韓國深受我國的影響下,在韓語使用漢語詞彙是被認為比較有學識和得體的,反而很多歷史由久的純韓詞彙很少被使用或被遺忘了。就是這個原因,韓語中有不同的詞彙表示同一件事物的現象相當普遍(就像漢語的 計程車-的士 和 公車-巴士 表示同一樣的東西一樣),造成現在韓語所使用的詞彙數目相當高。近年韓國的民間團體提倡多使用純韓詞彙,但對於少用的純韓詞彙的大眾反而覺得很陌生,所以漢韓詞彙並用的方法還會維持相當的時間。

雖說學習和閱讀韓語字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韓語發音時變音極多,簡音也有不少。文法上也比中文困難得多,所以韓語聆聽和會話是很困難的。

韓語的語序跟中文很不一樣,但跟日語相像。韓語的語序是主詞-受詞-動詞;而中文的語序是主語-動詞-賓語,例如:

我買車-中文語序

我車買-韓語語序

在主詞或受詞很明顯的事候,主詞或受詞可以省掉。比起中文來說,韓語句子可省掉的部份比中文句子多。韓語句子中的主詞和受詞,跟很多語言一樣是需要加後綴來分辦的,但沒有歐語常見的詞性和數。

韓語有一樣其他語文沒有的特式,那就是「敬語」(尊待語)。對話時要跟據互相的關系(甚至談話內容中的人物)和場合來選用適當的詞彙和語尾。韓語的敬語跟日本的不一樣。跟長輩、陌生人(不論是否真的比你大)談話時,或談話內容中的人物的地位比較自己高時,運用不適當的語尾和詞彙是很失禮的,而不適當地對自己使用敬語,就給人自大高傲的感覺。

現今的南韓的標准韓語以漢城地區之方言為基礎,不同的地區也有其本身的方言,但是使用標准韓語溝通就沒有溝通上的問題。

歷史

根據早期的歷史記載,韓語的由來很不明確,一般都相信韓語由朝鮮人慢慢演變出來的。韓語的特點為聲母諧調,文法和詞彙上跟日語有著很少的關連,屬烏拉阿爾泰語族。

二千年前,朝鮮半島北部和滿洲有著兩種不同的語言。公元後七世紀中葉新羅帝國的掘起,那時朝鮮半島的語文被新羅語文統一了。公元後十世紀,一個新的皇朝遷都至半島中間的「開城」,那時開城方言成了朝鮮的國語。十四世紀後期,新建立的朝鮮朝把首到遷到「漢城」,因為漢城跟開城接近的關系,語言上沒有多大的變化。

漢字大約在公元前四世紀傳入朝鮮半島,大約公元後三世紀才流行。從那時候開始,韓語是用漢字來書寫的。那時候一篇文章里有些漢字表意,有些只表音而不表意,也可能整篇都是用中文寫成的。從漢字傳入開始,慢慢很多漢語詞彙最代了本身的純韓詞彙。但基於漢字是用來記錄漢文而不是韓語,一般百姓又根本不懂得使用漢字和漢文,所以紀錄韓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自從訓民正音字母發明後,不能記錄韓語的問題給解決了。但漢字一直都為學術界和政治界所採用,漢字為主的現象到了二十世紀才漸改變。

南韓重新使用漢字

九八年到韓國旅遊的四百多萬外國遊客當中,有大約百分之七十使用漢字,由於他們不懂只有韓字和英文拼音的路牌所以感到不便。於是韓國文化與旅遊部向政府建議解禁漢字的使用,而南韓總統金大中於一九九九年二月九簽署了總統令,批准道牌和政府公文中使用漢字。

南韓於一九四八年立法規定禁止在政府公文中使用漢字,一九六八年南韓更以總統令的方式禁止使用漢字。此後,報章和書本上漢字的比率大幅下降,現在只有書本的封面和報紙的標題使用部分漢字,而內文差不多己經不用漢字了。基於年輕一代接觸漢字的機會比老年和中年的一輩少,形成了漢字文盲增多的現象。

南韓政府表示,由於大部份的古藉均用漢字所寫成,重新使用漢字有助於改善人民對歷史的了解,也能促進南韓和使用漢字的國家和地區之間的交流。而人名和同音異意字用漢字來表示也能改善現時同音字的混亂。使用漢字也能促進旅遊業的發展,吸引中國、日本和東南亞諸國的遊客。

此禁令解禁後,隨即受到國內維護韓文團體的反對,他們擔心漢韓兩種文字一起使用會使韓字的地位下降,路牌加漢字的做法減低路牌的可讀性,也浪費資金錢。

現時批准使用漢字的范圍只有路牌、人名和同音字,其餘的漢字語還是必需用韓字書寫。

④ 韓國語的由來

韓語是韓國的官方語言,在朝鮮稱為朝鮮語.現在使用人數約8000萬名,主要分布在朝鮮半島,中國的東北三省,美國,日本,前蘇聯的中亞各國及遠東地區等。韓語的詞彙分為固有詞,漢字詞和外來語借詞。現代韓語是以首爾方言為官話的標准語言,平壤使用的朝鮮語占整個韓語人群中的多數,韓語可以說是朝鮮語的一個方言形式。韓國語和朝鮮語是同一種語言,但由於長達半個多世紀南北交流的中斷,特別是普通百姓之間的交流極少,加上兩國發展程度相差較大,現代韓國語中新詞,特別是西式外來詞在朝鮮語中是沒有或寫法不同,除了新詞,標准韓語和朝鮮語就是官方語言和地方語言的差異,僅僅是語音上的微弱區別,不存在互相聽不懂的現象,韓語朝鮮語都使用音位文字朝鮮文書寫。
韓語的標記方法分為漢字和韓文,漢字是表意文字,而韓文是音素文字,古代韓民族長期沒有本民族的書寫文字,所以歷史上借用漢字記錄韓語,用音讀的方法使用漢字表述韓語,但因為韓語同漢語語繫上的天然差異,,加上漢字量的龐大,漢字不能完整的記錄和表達韓語,普通人更沒有學習文化的機會。直到朝鮮王朝世宗大王創制民族文字韓文。韓文的發明並沒有排斥漢字,而且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韓文也不可能取代漢字的地位。在創制韓文的過程中,朝鮮學者先後13次前往遼東,向謫居在那裡的明代翰林學士黃瓚請教音韻和發音的表記。盡管如此,韓文一開始就受到來自各方的阻力,當時的崔萬里等學者提出:"放棄漢字使用諺文,違背了恭敬中國的思想,等於承認自己不開化。"有關韓文的公告《訓民正音》在韓文發明後的第三年才得以正式頒布。在古代韓國古籍文獻基本都是使用漢字記錄的,韓文創制以來長期遭到抵制,直到19世紀初才被民族主義者倡議下才真正屬於民族文字,當時也使用韓漢混用的文字,在韓國叫國漢文,後來漢字逐漸退出韓國主流文字,目前韓國的主要書寫文字就是韓文,漢字僅僅是輔助文字。韓語中漢字詞並非全部是中原漢字詞,韓語中的漢字詞包括三部分,第一就是中原漢字詞,在漢字引入半島以後,主要是單詞的借用,後來中國的影響擴大,引入了大量古漢字詞。一般認為時間在公元4-6世紀左右.雖然近代以來韓文逐漸取代了漢字,但是朝鮮語中的漢字詞卻無法被取代。朝鮮語中的漢字詞大部分來自古漢語,像車站稱為"驛",書稱為"冊",酒杯稱為"盞"。而且由於韓文發音比較少,幾個漢字只有一個韓文相對應,只用韓文經常不能將一些同音詞彙的意義區分出來,完全使用韓文容易產生混淆,有些詞彙不標明漢字就不知道確切的稱呼。所以在韓文創制之後的幾百年裡,朝鮮半島的語言書寫形式還是以漢字為主,後來漢字、韓文混合使用,漢字詞使用漢字,其餘使用韓文。這種混合型文字形態漸漸成為朝鮮半島通用的文字形式的主流。但在1910年日本佔領朝鮮半島以前,官方文書,典籍製作、科舉取士仍使用漢字。第二是日源漢字詞,近代東亞日本開化最早,日本人組合新造了不少新漢字詞,這些新生的漢字詞同時傳到中國和朝鮮半島,另外韓國人在長期使用漢字過程中也自己音注或組合了一些漢字詞,這些漢字詞在中國日本都沒有使用。由於漢字文化的長期影響,現代韓語中仍然有近50%的漢字詞語。漢字雖然退出韓語主要書寫舞台,但漢字仍然是韓國的輔助文字,作為古代東亞通用文字的漢字仍然將影響韓語。另 外現代韓語也出現西式外來語增多的趨勢。這也符合韓語標音語言的特點。
古代韓民族沒有自己的文字。語言猶如空氣一般,人們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用到,沒有自己的文字的痛苦現代人很難想像。如同拉丁語在中世紀歐洲是超越民族的共同語言,當時日本、越南及東南亞各國人民都廣泛地使用漢字。所以朝鮮半島使用漢字不足為怪。但有一點需要說明的是,當時半島的民眾說的並不是漢語而是韓語,而且韓語同漢語也不是同一個語系的語言,僅僅是藉助漢字記錄本民族語言而已。所以常常有漢字無法完整准確表達韓語的現象。學過一些韓語的人都會發現韓語雖然有大量漢字詞,但和漢語差別還是比較大,究其原因漢語是漢藏語系的獨立語,而韓語是阿爾泰語系的粘著語,兩者在語法上有巨大的差異。
起初,人們試圖用漢字表達韓語,並出現了「借字標記法」等折中的方法。當時上層統治階層的漢文水平遠高於底層的官吏,因底層的官吏漢字水平有限,往往利用這種兩種語言結合的方式來表達公文正確的意思。這種方法的本質就是在漢字上加上組詞等虛詞,並調整語序的方式來表達。由於漢字是標記漢語而創造的文字體系,要標記和漢語完全不同的韓語則非常不恰當。因此從韓國的三國時代開始就不斷有人嘗試用漢字來標記韓語。最後發現用2種方法來標記:一種方法是拋棄漢字的表意功能,使用漢字的表音功能。第二種方法是拋棄漢字的表音功能,只使用漢字的表意功能,利用漢字的表意特點來書寫韓語單詞。同樣用該方法可標記人名和地名。用漢字標記韓文的研究工作努力沒有停下來,最重要的一種方法就是誓記體表記法和吏讀,鄉札。誓記體表記法是把漢字的排列結合到新羅語的語順,即把漢字的新羅化。吏讀則是對誓記體表記法進行語法補充,讓文脈更加清楚。推測吏讀大約在公元7世紀左右形成完整的體系,從高麗,朝鮮一直使用到19世紀末。但是吏讀主要是吏胥專用的特殊書面語,還用於漢文書籍的翻譯。
雖然這種奇特的方式有一定生命力並繼續發展,但用漢字表達韓語難以保證完整性而且效率極低。因為韓語中有不少字很難用漢字的音或者意來正確描述,而且一個漢字有多種意思的情況也很普遍。同時統治階層的漢文水平逐步提高,導致「借字標記法」的使用范圍越來越小。
這種口語和書面語分離的情況使統治階層覺得十分不便,但對於維持統治地位卻有有利的一面。因為只有統治階層才能學會漢文並參加科舉考試,而科舉考試是確定政治地位並享受各種經濟利益的保證。所以,創造一個普通老百姓也能輕易學會的語言在當時是難以想像的事情而且也不是獲得主流社會認可的事情。從這一點來看,世宗為了圖普通百姓的方便創造民族特有文字-韓文,創制韓文從政治角度來看也是一個劃時代的創舉。
在這種背景下,世宗知道創造新文字的舉措必定會引起統治階層的不滿和反對。所以他在暗地裡隱秘地開展這個偉大的項目。據說世宗對這個事情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很多史書上都說世宗本人創造了韓語,至少世宗本人親自參與了這個事情。世宗是朝鮮半島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明君,當時有能力創造韓文的人中世宗也是首屈一指的學者。為什麼世宗如此熱衷於創造韓文呢?也許是因為這是他親自主持的項目,他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⑤ 韓文是怎麼來的

語言學和人種學的研究已確定韓語屬於中亞的烏拉爾-阿爾泰語系。這個語系還包括土耳語、匈牙利語、芬蘭語、蒙古語、藏語和日語。韓語在語法結構上與日語極為相似。
稱為「Han-gul」的韓語字母,是15世紀在朝鮮王朝(1392一1910)第四代君主世宗國王(1418-1450在位)倡導下,由一批學者創造的。在創造這些簡單的音標以前,韓語是用漢字書寫的,而漢字屬於一個完全不同的語系。學習中國文字太費時間,只有少數有特權的貴族才能掌握它。

韓語字母被認為是世界上最科學的書寫形式之一。它有10個母音和14個輔音,可能組成許多音節。它既簡單又具系統性和全面性。Han-gul易於學習和印刷,對於韓國文盲少,出版事業發達作出了巨大貢獻。它應用於電腦系統也很容易。

韓語公認為世界上最容易學的語言之一, 這是韓語的起源有直接關系。世宗創韓語的本意就是方便百姓使用(當時用的漢語是文言文,韓國人很難掌握)。這要求韓語必須簡單易學。韓國沒有文盲,甚至沒上過學校的人也不是文盲,因為韓語很容易掌握。

⑥ 關於韓文的起源

韓文源自15世紀朝鮮王朝世宗國王創制的訓民正音。

「1446年,朝鮮王朝世宗李祹正式公布新創制的文字,詔書稱為「訓民正音」,正式名稱為「諺文」(非正式文字)。意即教百姓以正確字音。新文字發明後,世宗提倡在公文和個人書信中使用「訓民正音」。他還將「訓民正音」作為錄用官吏的科舉考試的必考科目,並在錢幣上刻印了「訓民正音」。

朝鮮文有21個母音和19個輔音,任意母音字母與輔音字母均可單獨成字或組合成字。它既簡單又具系統性和全面性。朝鮮文易於學習和印刷,對於韓國文盲數量的減少、出版事業發達作出了巨大貢獻。它應用於電腦系統也很容易。不過也造成了大量的同音同形異義詞。

⑦ 韓國語與中國的歷史淵源

韓語採用的文字被稱為訓民正音,這是1444年由世宗大王下令集賢殿的學士們創制而成的,韓國的萬元大鈔上的頭像就是世宗的,在訓民正音創制前韓國人沒有自己的文字,韓國人在吸收漢文化的同時對漢字也有了深刻的了解,所以早在韓國的3國時期,韓國人就懂了用漢字記錄自己的語言,這被稱為吏讀。漢文化影響韓文化的過程中,大量的漢字詞彙沖擊著韓語,韓語中不低於60%的詞彙是漢字詞,但是韓語和漢語是屬於不同結構的語言,韓語屬於粘著語,漢語屬於孤立語,韓語句子結構是主賓謂,漢語是主謂賓,韓語詞彙有3種,固有詞,漢字詞和外來語,固有詞是純粹的韓語

閱讀全文

與韓語是從中國哪裡傳來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位於亞洲哪個片區 瀏覽:884
中國本土貓怎麼分辨 瀏覽:310
英國巫婆成什麼樣子 瀏覽:82
義大利人簽證被拒怎麼辦 瀏覽:116
中國球員有多少人去nba 瀏覽:816
義大利好的學校在哪裡呢 瀏覽:731
中國四大行哪個行免費辦不收費 瀏覽:706
義大利米蘭傢具展都有哪些形式 瀏覽:995
伊朗事件專家怎麼看 瀏覽:625
中國有哪些牌子的毛線 瀏覽:319
印度疫情怎麼不增加 瀏覽:664
保定哪裡有印度人吃飯 瀏覽:372
西安印度菜有哪些 瀏覽:732
一元中國人民幣可以換越南多少錢 瀏覽:770
到湛江哪裡有印尼貓屎咖啡賣 瀏覽:681
義大利虹橋有什麼好吃的 瀏覽:748
伊朗航運服務怎麼樣 瀏覽:69
印尼有什麼持久的葯買 瀏覽:550
從江蘇運貨到英國海運走哪裡 瀏覽:249
英國富人區租房多少錢 瀏覽: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