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安徽的名勝古跡
包公祠
包公祠 包公祠全名「包公孝肅祠」,位於合肥市環城南路東段的一個土墩上,是包河公園的主體古建築群。明弘治元年(1488年).廬州知府宋鑒在此修建包公書院,故名為包公祠。這個土墩又有「香花墩」的雅號。 包公祠是紀念宋龍圖閣直學士、禮部侍郎、開封府尹包文拯的公祠。祠為白牆青瓦構築的封閉式三合院組成。主建築是包公享堂,端坐包拯高大塑像,壁嵌黑石包公刻像,威嚴不阿,表現了「鐵面無私」的黑臉包公的凜然正氣。享堂西面配以曲榭長廊;東面有一六角龍井亭聳立,內有古井,號「廉泉」。亭欄畫棟頂端雕有浮龍,晴天白日,龍影映人井底,隨著井水晃動,如龍飛舞,俗稱「龍井」。清末舉人李國葦根據傳說寫了《井享記》,發出「抑或孝肅祠之井為廉泉,不廉者飲此頭痛歟,是未可知也」的議論,世人改稱「廉泉」。其祠四面環水,正門朝南,西廊陳列包氏支譜、遺物、包公家訓和包公墨跡,以及有關史冊資料。祠四周即包河,相傳生紅花藕,斷之無絲,「包老直道無私、竟及於物」,因此傳為佳話。 與包孝肅祠緊連的是包河南畔林區的包孝肅公墓園。園內面積1200平方米,墓園內遷安了包拯及其夫人、子孫的遺骨。
巢湖
巢湖是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方圓800里,是皖中旅遊勝地.巢湖煙波浩渺,白帆點點,美不勝收,宛如一面寶境鑲嵌在江淮大地。湖中央有姑山,姥山兩個島嶼,被譽為"兩顆寶石"。矗立於湖心的姥山島,面積0.86平方公里,古有望兒塔、聖妃廟,今建娛樂城、度假村,來此游覽猶如進入「虛幻夢境」、「世外桃源」。中廟(漢),傍湖凌空而建,與姥山島隔水相望,稱「湖天第一勝景」。湖四周有半湯、香泉、湯池三大溫泉, 有太湖山,雞籠山,冶父山,天井山四個國家森林公園,稱"四塊翡翠",還有仙人,紫薇,王喬,華陽,伯山五大溶洞。這天然組合的奇觀,點綴湖巢湖沿岸,猶如"眾星捧月",組成了一幅絕妙的立體山水畫!巢湖地區歷史悠久,文化薈萃.這里是長江流域人類祖先"銀山猿人"繁衍生息的地方,是"商湯放桀於巢湖","伍子胥過韶關","楚霸王烏江自刎"的紀念地,是名人丁汝昌、馮玉祥、張治中、李克農、戴安瀾的故里。
太平湖
太平湖位於黃山區北部,距屯溪143公里,距黃山北大門(芙蓉嶺)18公里,距九華山南大門(南洋灣)40公里,南依黃山,北鄰九華,是九華山進黃山公路必經之津。有「東方日內瓦」「水中黃山」、未經雕琢的翡翠「之美譽。 太平湖是一處人工湖,東西長80公里,南北最寬處約4公里.最窄處僅10餘米,面積88.6平方公里,水深平均約40米,最深處70米,可蓄水28億立方米,屬高山峽谷型湖泊,也是安徽省最大的人工湖. 太平湖寬處煙波浩渺,似洞庭之坦盪;狹處曲徑通幽,賽灕江之奇美。崇巒起伏,翠崗連綿,山環水繞,微波瀲艷。湖內秀島錯落,星星點點;島上林木蔥蘢,鳥語花香。環境清幽靜謐,空氣清新宜人。湖水終年清澈碧綠,潔靜明麗;湖岸粉牆青瓦,青松翠竹倒映湖中,如瑰麗的七寶樓台,又似神奇水晶宮,恍若奇妙的夢幻世界。 整個太平湖共分為共幸、廣陽、黃荊、龍門、三門等五大景區,主要景點有:西山觀魚、平龍山採茶、三峽水趣、桂林小景、鱷魚戲水、蘑菇松、眉毛峰及樵山神仙洞等自然景區核心鏡的白鷺洲樂園、黃金島植物園、猴島、鹿島、蛇島及金盆灣旅遊度假區。 廣陽景區:共幸開發區是太平湖旅遊接待中心。出共幸灣不遠,即是廣陽景區。廣陽景區湖面寬廣,山水相映,綠如翡翠。景區內樹綠水綠,碧藍純凈;湖岸山舍村舍倒映水中,猶如水中樓閣,自然水墨畫。新建的太平湖大橋即在湖區西側。 黃荊景區:為太平湖的精華景區。
採石磯
採石磯 位於馬鞍山市西南約5公里的翠螺山麓,古稱牛渚磯,和岳陽城陵磯、南京燕子磯,合稱「長江三磯」。以山勢險峻,風光綺麗,古跡眾多而列三磯之首,素有「千古一秀」之譽。採石磯突兀江中,絕壁臨空,扼據大江要沖,水流湍急,地勢險要,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採石磯歷來為江南名勝,古往今來,吸引著許多文人名士,像白居易、王安石、蘇東坡、陸游、文天祥等都曾來此題詩詠唱,特別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多次來採石磯游覽,留下了許多有名的詩篇。 來到馬鞍山市西南的唐賢街,過鎖溪橋,即見平地拔起的翠螺山。山西北臨大江,三面為牛渚河環抱,海拔131米,猶如一隻碩大的碧螺浮在水面而得名。此山原名牛渚山,相傳古有金牛在此出渚。山間林木蔥綠,蔚然深秀,西麓突兀於江中的懸崖峭壁就是著名的採石磯;西北臨江低凹之處,人稱西大窪,北邊山脊樑叫蝸牛尾,山勢險峻;南麓林木蔥郁,亭閣隱隱,太白樓等文物古跡均分布在這一帶,最高處是翠螺峰。 太白樓面臨長江,背連翠螺,濃蔭簇擁,雄偉壯觀。它與湖南嶽陽的岳陽樓、湖北武昌的黃鶴樓、江西南昌的滕王閣,合稱為江南著名的「三樓一閣」。太白樓是為紀念我國唐代詩人李白而建造的。它初建於唐元和年間(806~820年),原名「謫仙樓」。清雍正八年重建,改名為「太白樓」,亦稱作「唐李公青蓮祠」。現存建築建於清光緒年間(1875——1908年)。太白樓高18米,長34米,寬17米,採用我國傳統的古建築式樣,主樓三層,一層為廳,二層為樓,三層為閣。前後分兩院,前為太白樓,後為太白祠,由迴廊相連,二、三樓閣檐下置郭沫若書寫的「太白樓」和張愷帆書寫的「謫仙樓」匾額,各具神韻,十分醒目。進門檐下兩壁嵌有一塊清代重修太白樓碑記和一塊記載李白生平的碑文。進入大廳迎面大屏風繪有太白漫遊來石圖,壁上掛著太白游蹤圖,樓上設兩尊黃楊木太白雕像,一立一半卧,還有太白手書拓本和各種版本詩集陳列,以及歷代名士文人的詩篇、楹聯、匾額和繪畫。 太白樓西側是廣濟寺。綠樹掩映之中的「觀音閣」是已毀的廣濟寺僅剩的建築,內供觀音菩薩像。閣前左側有一口「赤烏井」,是採石磯最為古老的歷史文物。 廣濟寺西首有蛾眉亭,亭建於北宋,已有900多年歷史。亭內有數方珍貴的古碑。蛾眉亭據險而臨深,憑高而望遠,景色秀麗。亭前左前方臨江之處是聯璧台,此石嵌在蔥郁陡峭的絕壁上,伸向江中,險峻異常。民間傳說詩人李白是在這里跳江捉月,騎鯨上天的,故又稱「捉月台」或「捨身崖」。 聯璧台左下側的臨江絕壁之上有燃犀亭,四方小亭簡朴典雅。傳說東晉將領溫嶠在此燃犀角照金牛水怪。亭下滔滔江水穿過天門一瀉而下,浪擊峭壁,捲起千堆雪,氣勢壯觀。亭西側石階下還可以看到懸空橫出的巨石,上有一隻50餘厘米長的大腳印,傳說是明初大將常遇春三打採石磯時留下的。 翠螺山半山腰還有李白衣冠冢,墓用青石壘砌,基高2米,直徑5米,墓碑上鐫「唐詩人李白衣冠冢」。四周松柏簇擁,芳草菲菲,環境幽靜。 三元祠,是採石磯最大的一座天然石洞,又稱三官洞,在蛾眉亭西側岩下,洞傍山臨江嵌在崖壁間,下落無地,如自水而出,江水拍擊洞邊崖壁,浪花飛濺,令人眩目。洞內上下兩層,洞內有洞,可通大江,環境別致,四季景色迥然各異,洞中供奉天、地、水三元水府神位。內還設有茶室。
逍遙津
位於合肥市舊城的東北角,是一座約20萬平方米的城市公園。 逍遙津古為淝水上的一個津渡。公園外,有一座西津橋,又有逍遙橋,是合肥對外交通要道。 逍遙津名稱歷史悠久,以三國古戰場聞名後世。曹魏與孫吳為爭奪合肥,鏖戰32載,其中最著名的一次戰斗就在古逍遙津畔。著名古典小說《三國演義)中「張遼威震逍遙津」的故事,即由此而來。至今逍遙湖心3島中還有一土丘,相傳為張遼的衣冠冢。逍遙津公園四季長青,環境優雅寧靜,曲道幽長迂迴,假山假石磷峋逼真,不對稱式園林布局層次分明,錯落有致。公園既有北方園林的古樸典雅,又有南國園林的嫵媚清秀;就像一位亭亭玉立、著裝入時的村姑。足踏逍遙津公園,悠久的歷史傳說會使人盡發思古之幽情;而引人入勝的自然風貌和人工建築又使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在這里,既可想像出古戰場的彌漫硝煙,又可品覽祖國壯麗河山的錦綉。公園最大的特色是園內有湖,湖中有島,島上有亭,極富情調;若逢淡霧朦朧的天氣,或霞光萬丈的時辰,更是別有一番風味。
桐城文廟
桐城系安徽省歷史文化名城。春秋為桐子國,唐至德初建縣制,崛起於明,鼎盛於清,尤以「桐城派」古文著稱天下。歷代名人、桐城派代表人物均留有豐富的遺存。古建築更是燦燦如珠,烘襯出這座古城的文化風采。在眾多的古建築中,尤以桐城文廟超群絕倫,光彩奪目。
迎江寺
位於安慶市東門,瀕臨長江,佔地3萬余平方米,建於明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明光宗曾親書匾額「護國永昌禪寺」,清順治七年(1650年)敕改「迎江禪寺」,乾隆帝賜「善獅子吼」額,光緒八年(1882年)題匾「迎江寺」,慈禧太後賜額「妙明圓鏡」。
黃山
黃山 黃山聳立在皖南山區,風景區的面積約154平方公里,其中蓮花峰、光明峰、天都峰三大主峰都在海拔1800米以上。明代的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有句很著名的話「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意思是,黃山的景色最佳,游覽了黃山,別的山都不用去看了。
琅琊山
琅琊山風景名勝區,位於滁縣城西約5公里處的群山之中。古稱摩陀嶺,後因東晉琅琊王避難於此,改稱「琅琊山」。這一風景區包括琅琊山、城西湖、姑山湖、胡古等四大景區,面積115平方公里。主要山峰有摩陀嶺、鳳凰山、大豐山、小豐山、琅琊山等。景區以茂林、幽洞、碧湖、流泉為主要景觀。山間還有豐富的人文景觀,有始建於唐代的琅琊寺,有卜家墩古遺址留下的大量古跡和文物,還有著名碑刻唐吳道子畫觀音像、唐李幼卿等摩崖碑刻近百處。唐宋著名文人雅士如韋應物、歐陽修、曾鞏、蘇軾、宋濂等均以詩文記其勝。故琅琊山為我國24座文化名山之一。醉翁亭,位於琅琊山半山腰,為我國四大名亭之一。它和豐名亭都因鐫有歐陽修文、蘇東坡字而著名。醉翁亭初建於北宋仁宗慶歷年間,距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它是當時琅琊寺住持智仙和尚專門為歐陽修而建。當時,歐陽修因在朝得罪了左丞相等一夥奸黨,被貶至滁州任太守後,常在此飲酒賦文,智仙特為他建造了這亭子。歐陽修自稱「醉翁」,便命亭為醉翁亭,並作了傳世不衰的著名散文《醉翁亭記》。醉翁亭四周的台榭建築,獨具一格,意趣盎然。亭東有一巨石橫卧,上刻「醉翁亭」三字,亭西為寶宋齋,內藏高約2米,近1米,刻有蘇軾手書的《醉翁亭記》碑兩塊,為稀世珍寶。亭西側有古梅一株,傳為歐陽修手植,故稱「歐梅」。亭前的釀泉,旁有小溪,終年水聲潺潺,清澈見底 。再往西行,可觀「九曲流觴」勝景。從醉翁亭西南方上行1公里許,便是琅琊寺。琅琊寺是我國東南名剎,建於唐代大歷年間,唐代宗賜名「寶應寺」,宋代易名「開化禪寺」。後因山名相沿,稱「琅琊寺」。琅琊寺掩映在綠樹濃蔭之中,潺潺泉水繞寺而過,亭台樓閣錯落有致,正如宋人詩雲:「踏石披雲一徑通,翠微環合見禪宮。峰巒密郁泉聲上,樓殿參差樹色中。」 大雄寶殿為寺內主要建築,雄偉壯觀,殿前院落中央有明月池,池上一拱橋曰明月橋,池北有一舍為明月觀。大雄寶殿後有藏經樓,相傳唐高僧玄奘西天取經回來,有一部經書藏在這里。從樓右側下,可抵園,園中翠微亭尤為別致。明月觀後有三友亭,因亭旁有松、梅、竹「歲寒三友」而得名。由琅琊寺東南偏門出便見南天門與無梁殿。無梁殿建在山腰,背靠大山,面對南天門,它無一木樑,全系磚石結構,故以其獨特的建築樣式著稱。登上山頂南天門,這里可遠眺長江和江南諸峰的雄姿,近瞰綠蔭如蓋,雲霧繚繞,溪水潺潺,清幽俊秀的琅琊山自然風光,令人陶醉。從此下山向北,是一片巨石林立的山坡,這里有歸雲洞和石上松等景點。 琅琊山層巒疊嶂,曲徑幽泉,四季皆有好景。尤以夕陽晚照、雨後聽泉,別有情趣。
九華山
九華山位於安徽西部青陽縣城西南,現有寺廟80餘座,僧尼300餘人,是具有佛教特色的風景旅遊區。在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中,九華山獨領風騷,以「香火甲天下」、「東南第一山」的雙重桂冠而聞名於海內外。九華山方圓約百公里,號稱九十九峰、十八景,鼎盛時,寺庵一百五、僧尼三四千。九華山群峰爭峙,卻玲瓏秀麗。之所以成名,除了它得天獨厚的優美環境外,還應歸功於詩仙李白和高僧金喬覺。九華山原名九子山,李白游山時,遠眺九峰如天賜九蓮,觸景生情,詠有《遙望九華峰》一詩,贊曰「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從此「九華名遂聞於天下」。稍後,朝鮮半島高僧金喬覺,渡海來九華修行,傳說他是地藏菩薩的化身,普度眾生,功德無量,「遠近焚香者,日以千計」。 九華山不僅以佛教人文景觀著稱,而且山水雄奇、靈秀,勝跡眾多。在全山120平方公里范圍內,奇峰疊起,怪石嶙峋,湧泉飛瀑,溪水潺潺。鳥語伴鍾鼓,雲霧現奇松。自然風光十分迷人。唐代詩人劉禹錫贊曰:「奇峰一見驚魂魄」;宋代文學家王安石則雲:「楚越千萬山,雄奇此山兼」 九華山最高峰十王峰,海拔1342米,素有「東南第一山」之稱,其次為七賢峰(1337米)、天台峰(1306米〕。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峰有三十餘座,雲海翻騰,各展雄姿,氣象萬干。險峰多峭壁怪石,天台峰西「大鵬聽經石」,傳說有大鵬聽地藏菩薩誦經而感化成石。觀音峰上觀音石,酷似觀音菩薩凌風欲行。十王峰西有「木魚石」,缽盂峰有「石佛」,中蓮花峰有「羅漢曬肚皮」,南蠟燭峰有「猴子拜觀音」等等,維妙維肖,越看越奇,耐人尋味。又有幽深岩洞,堆雲洞、地藏洞,相傳金地藏最初來九華時曾禪居洞內。還有老虎洞、獅子洞、華嚴洞、長生洞、飛龍洞、道僧洞等,均為古代僧人居室,清靜雅緻,極利禪修。深山多秀水。九華山溪水清澈,泉、池、潭、瀑眾多。有龍溪、縹溪、舒溪、曹溪、濂溪、瀾溪、九子溪等,源於九華山各峰之間,逶迤秀麗,閃現於綠樹叢中。龍溪上有五龍瀑,飛瀉龍池,噴雪跳玉,極為壯觀。又有弄珠潭,激流直下,浪花似珠玉四處亂彈。舒溪三瀑相連,注入上、中、下雪潭,斷崖飛簾,如卷雪浪。此外還有碧桃岩瀑布、濯纓瀑、七布泉瀑布、百丈箭瀑布、百丈潭瀑布、百丈岩瀑布等。潭有飲猿潭、清漪潭、濯纓潭、伏龍、百丈潭、鯰魚潭等,正是「藏在深山人未識,一朝踏勘情難忘」。九華山山水風景最著名者,舊志載有九華十景:天台曉日、化城晚鍾、東崖晏坐、天柱仙蹤、桃岩瀑布、蓮峰雲海、平崗積雪、舒潭印月、九子泉聲、五溪山色。此外,還有龍池飛瀑、閔園竹海、甘露靈秀、摩空梵宮、花台錦簇、獅子峰林、青溝探幽、魚龍洞府、鳳凰古松等名勝。 導游手記:上九華山游覽的路線共有三條:一是搭乘長江航船至蕪湖或貴池,改乘汽車直達九華街。貴池磁口港至九華街52公里,蕪湖至九華街167公里。從安慶也有班車通九華山,路程約122公里。輪渡載車過江,旅客不用自己擺渡。 二是從南京乘火車到銅陵市,改乘汽車直達九華街92公里。三是從杭州乘汽車至黃山,從黃山轉乘汽車至九華山。從合肥前往,路程約311公里,亦有班車可通。交通還算方便。 九華山現有賓館、飯店、旅社床位數千張。較好的旅館,在九華街有九華旅社、佛教協會招待所;東崖賓館等,中國國際旅行社即設在東崖賓館內;中閔園有九蓮社;祗園寺有祗園寺招待所;天台有天台招待所等。 游覽九華山最好的季節是3月至11月。特產有九華雲霧茶、黃精、天竺筷、紙扇等。以山筍、冬菇、野菜為原料做的「九華素食」,很受遊客歡迎。
齊雲山
齊雲山位於休寧縣城西15公里,距屯溪33公里。齊雲山古稱白岳,因其「一石插天,與天並齊」,明嘉靖年間改名為齊雲山。 齊雲山方圓110.4平方公里,境內峰巒四起,峭壁聳立,飛雲、流泉、雲海、佛光;四時變幻,綺麗多姿。三十六奇峰,峰峰入畫,七十二怪岩,岩岩皆景.全山地質構成為層積砂岩,赤如硃砂,燦若紅霞,為典型的「丹霞地貌」。山奇、岩怪、水秀、洞幽,徐霞客、唐寅、海瑞、戚繼光等歷代名人學士都留有佳句墨寶。
天柱山
在長江北岸、安徽省潛山、岳西兩縣境內,主峰海拔1751米,高聳挺立,如巨柱擎天,因而稱為天柱峰,山也就稱為天柱山。天柱山過去還有潛山、皖山、萬歲山之稱。據說,稱萬歲山是因漢武帝南巡時,親臨皖山設台祭岳,敕封皖山為「南嶽」,在祭岳時,人群高呼萬歲,所以將此山稱為萬歲山。隋唐以後,南嶽改為衡山,天柱山被列為國內五大鎮山之「中鎮」(其餘四鎮是:遼寧錦州的北鎮醫巫閭山、山東中部的東鎮沂山、陝西隴縣的西鎮吳山、浙江紹興的南鎮地稽山)。天柱山有42座山峰,山上遍布蒼松、翠竹、怪石、奇洞、飛瀑、深潭。《天柱山志》稱天柱山「峰無不奇,石無不怪,洞無不杳,泉無不吼」。可見其自然景色奇絕。
㈡ 安徽馬鞍山市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濮塘風景區】 位於馬鞍山市東郊的濮塘風景區面積約20平方公里,雖然與市區相去不遠,但清幽靜謐,有如世外桃源,竹海、古樹、清泉、鍾鼓被稱為濮塘「四絕」,新近發現的怪坡更為罕見,現被列為安徽省省級風景名勝區。 【採石磯風景名勝區】 位於馬鞍山市西南約5公里處的長江東岸,因集;雄、奇、陷、秀;於一體而居於;長江三磯;之首,素有;千古一秀;之譽。獨特的自然景觀和底蘊深厚的文化遺存使其成為聲聞遐邇的江南名勝,建有太白樓、三台閣、三元洞、林散之藝術館、廣濟寺等景點,現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區。 採石磯【青山李白墓園】 李白墓園背倚的大青山,因李白多次來此停留游覽,亦名為李家山,山高372米對徑20餘公里,山上鳥道迂迴,林木蔥郁,面臨長江,地理位置顯要,自古以來是兵家必爭之地,青山文物古跡豐富,北麓有著名的晉墓群及明代琉璃瓦窯址。朱元璋建都南京古城時曾用此窯琉璃瓦。南齊著名詩人謝?曾在山南築室而居並修一池(謝公池)此井至今甘甜,終年不枯。在其舊址旁有一石佛庵,大雄寶殿等眾多寺廟,每年香火很旺,青山主峰有始建於宋代的雲霧禪林寺廟。登上主峰可以遠眺長江,近觀層層林海,視野開闊,是旅遊登山的絕好去處。 【朱然陳列館】 位於安徽省馬鞍山市區南部的雨山鄉境內,為三國東吳大將朱然之墓。朱然墓發掘於1984年6月,出土許多珍貴文物,部分漆器填補了三國美術史的空白,也是已發掘東吳墓葬中墓主身份最高、墓葬規模最大的、時間最早的一座大墓,被列為80年代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三國朱然文物陳列館,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安徽省馬鞍山市南雨山區,距六朝古都南京只有40多公里,交通十分方便。 本館始建於1987年,經歷年擴建,佔地面積已達11000平方米,主體建築為一組仿漢風格的古典建築群。目前有朱然墓室陳列廳、出土文物陳列廳、朱然生平浮雕長廊、仿古兵器館、朱然家族墓陳列廳、望樓鍾鼓等場館對外開放,輔助設施,休息場所也十分完備。館外群山遙峙,館內綠草成蔭,春天櫻花爛漫,八月丹桂飄香。它既是一座展示三國東吳歷史文化特色的專題性博物館,也是一處探古尋幽,休閑娛樂的絕佳旅遊勝地
㈢ 宜州市歷史有什麼名人
一、狀元馮京
宜州城西龍江北岸的天門山下有一個村落,名叫馮村,也叫馮家灣,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馮京出生於此。馮京自小聰明好學,才華橫溢。慶歷八年(1048年),馮京參加州試,中解元,次年,馮京參加會試,中會元,接著,他參加殿試,中狀元,馮京連中三元,人們稱他為馮三元。中國歷史上能連中三元的只有13名,馮京是其中之一。
馮京及第後,先是被任命為監丞。黃佑三年(1051年),馮京被派任荊南府任通判,黃佑四、五年間(1052-1053年)馮京先後在朝中的集賢院、登聞鼓院、磨勘司和吏部南曹三司任中高級官員,後來馮京外調知揚州、轉調知廬州,後調江寧府等地,馮京回朝後,先後任翰林學士、糾察在京刑獄和昭文館的主官。
至和二年(1055年),仁宗皇帝命馮京繼任翰林學士知製造,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馮京為陝西安撫使,治平三年,馮京奉調回朝充群牧使兼昭文館的主官。熙寧七年馮京回朝後,先後被任命為給事中、正議大夫等職位,元豐四年(1081年),以觀文殿學士、光祿大夫出知河陽府。
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馮京被授青光祿大夫,次年被任保寧軍節度使知大名府。元佑五年,被授檢校司空,改任彰德軍節度使,此後,馮京改知陳州、改授宣徽使等。元佑九年,馮京病逝。
馮京為輔佐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大臣,在政事、武功等方面均多業績,馮京一生多次外調內遷,飽經宦海風浪,其身不倒,確有過人之處,著作有奏議十三卷、《潛山文集》一部,其詩詞、書法散見其他書籍,原著多已散失。
宜州天門山上有馮京祖墓。山麓舊有馮家祠,州城及城南南山寺舊有崇祀馮京的三元祠、鄉賢祠、三賢祠,均先後圮毀。今宜州城西龍江北岸建有馮京公園。
二、馮俊
馮俊,字士彥,宜山(今宜州)人,一生中的許多時間都在宜州以外的地方度過。
1460年,馮俊中進士,被授予刑部浙江司主事、任員外郎中的官職,1472年,被提拔為福建按察副使,此後,他被授予湖廣辰沅兵備道一職。又先後擔任過廣東按察使、山西左使政使、廣東左使政使等官職。1492年,馮俊又被提拔為右副都御使,1496年,67歲的馮俊死在四川巡撫的任上。
馮俊天性剛毅,不畏權勢,碰上事情敢作敢當,絕不推諉責任,顧恤民情,深得民心。他為官一任、造福四方、馮俊在各地都留下了勤政愛民、兩袖清風的好名聲。他墓誌上有兩句這樣的評價:"都憲豐功大業,可謂當世之偉人。參議君老不忘親,可謂當時之孝子矣。"這可作為馮俊一生的寫照。
三、學人余心孺
余心孺生性聰慧,博聞強記,博學多才,在琴棋書畫上深有造詣,且工於詩詞古文。
康熙二十一年,滿腹才學的余心孺被授延津知縣一職。余心孺為官清正廉潔,深得人民的敬仰、擁戴。他所著的書目有:《道學淵源》、《天笑集》、《詅痴夢草》。《道學淵源》一書是余心孺侯選京華三年間所寫的,其自志之:"余侯選京華,滯跡三載,窮愁著書,謬注河圖洛書、洪範周易oooooo統名之曰《道學淵源》。"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余心孺對道家亦有深刻鑽研。《詅痴夢草》一書,收集了他的古文雜著,共十二卷,這部書在他死後百餘年的道光末年還有人爭相抄閱,永葆青春。但此書後遭兵火焚毀,現已不復存在。余心孺在《天笑集》自序中有"天笑集世誠笑孺,毋孺自笑,孺自笑,終身付之一笑"句,這何嘗不表現出余心孺能夠對天而笑的勇氣和灑脫!
四、空軍抗日英雄--黃鶯
黃鶯原名黃廓,生於1912年,宜州市龍頭鄉九磨村人。1932年,志存高遠的黃鶯考入柳州航空學校,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柳州航校奉命編為空軍第三大隊,黃鶯任第八中隊飛行員。1938年7月18日,日寇出動大批飛機襲擊南昌,蘇聯空軍志願隊聯合黃鶯所在大隊對日展開激烈空戰,戰斗中黃鶯之機為營救蘇聯戰友志願隊領隊巴比洛夫上校之機得以脫險,不幸自己機尾被擊中墜落,機毀人亡。黃鶯的壯烈犧牲,軍事委員會極為重視,題贈"求仁得仁"表彰英烈。如今,宜州市文物管理所還保存著一塊蔣介石所題"碧血忠魂"的半截石碑。黃鶯還受到李宗仁、白崇禧和第十六集團軍總司令夏威等高級人物的題詞表彰。
在黃鶯靈柩由武漢回宜山過程中,各地黨、政、軍、學、商及群眾前往車站設靈祭奠,以慰烈士英靈。宜山各界人士在中山公園中山紀念亭設靈堂公祭,極為隆重。1988年,經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確定黃鶯為抗日烈士。
五、壯烈殉國的謝騤
謝騤,原名謝家騤,宜山縣(今宜州市)慶遠鎮管家巷人,其父謝廷輝,一度擔任宜山(今宜州)勸學所所長。謝騤15歲應募入廣西軍隊當兵,1932年考入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第一分校,畢業後分派部隊任職。1936年升任連長。抗日戰爭爆發後,隨桂系第七軍參戰,1937年8月在淞滬戰役中右手負傷,被送往杭州治療。隨後,升任第七軍一三八師四一四團團附兼二營營長。1939年11月,謝騤加入中國共產黨。
1940年4月,由於武裝暴動未遂,謝騤被迫離開安徽到達淮北抗日根據地,進入抗大四分校學習並擔任大隊長,1940年9月,調任淮上行政公署二科(民政)科長。1941年2月,謝騤調任蒙城縣抗日民主政府縣長,至1942年冬,謝騤先後擔任皖東北保安司令部參謀長、淮上行署民政處處長等職。1943年1月,謝騤出任泗陽縣縣長,他除了把主要精力放在搞武裝斗爭上外,還重視加強政權建設,他在《保政權中的三三制》、《對行政公署領導上的意見》中,對整個淮北根據地的政權建設提出一些很好的意見,受到根據地領導重視。謝騤性格剛毅、待人爽直誠摯,遇事不避艱險。但每流於固執,因才自負,易激切偏頗,在泗陽反特案件中處理不當,造成牽連人數眾多的錯案,被撤銷縣長職務。
1944年3月27日,謝騤在率泗陽七大隊一部與日寇的激戰中壯烈殉國。
六、旅行家徐霞客
1637年,52歲的徐霞客首次進入廣西來到宜州。1638年,他從賓陽、上林、忻城等縣境內於二月二十六日到達當時的永定土司長官署所在地(即今天的石別鎮三寨村),從此開始了他在縣境30天的旅遊。其中入境到三寨村一天;在縣城及郊區各地19天;游多靈山往返3天;在懷遠鎮、德勝鎮各地7天。
在縣境,他到過北山、南山、九龍山、料高山、石山村後山等10多個大小山嶺,經過龍江、小環江、五拱橋水、九龍潭等10多條江流、小溪和幾處水潭。游覽過龍隱岩、雙門洞、盧僧洞、蚺蛇洞、九龍洞、白龍洞等10多處岩洞和香山寺、南山寺、西竺寺、雪花寺、黃山谷祠、龍隱庵、觀音閣、玄帝殿,德勝鎮的玉皇閣、蓮花庵、福山寺等20多座寺廟庵。在他所著的《徐霞客游記》一書中,關於在宜山縣(今宜州市)境旅遊考察的記述佔41頁,計2萬多字。
崇禎十四年(1641年)正月,徐霞客在家病逝,時年56歲。1985年宜州市在白龍公園建一霞客亭來紀念這位中外聞名的旅行家。
七、文學家黃庭堅
黃庭堅,字魯直,號山穀道人,江西修水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生於1045年6月12日,23歲登進士第,即步入官場,宦海沉浮,59歲那年,黃庭堅在一再遭貶後,被朝廷除名,羈管宜州。
1104年夏天,黃庭堅隻身一人來到宜州,從此,宜州和這位文化巨人結下了不解之緣。黃庭堅雖然落魄宜州,但是他在藝術領域里卻創作出驚天地、泣鬼神的作品來。如《虞美人o宜州見梅作》:"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闌風細得香遲,不道曉來,開遍向南枝。玉台弄粉花應妒,飄到眉心住。平生個里願杯深,去國十年,老盡少年心。"地以人名,黃庭堅在宜州的許多詩作,迅速飛出嶺南,傳遍大江南北,宜州城的知名度也在逐漸變大。文化人的力量還在於可以教化一個地方,黃庭堅來宜州後,他開館講學,開了宜州讀書之風氣,使宜州之名在嶺南顯揚開來。
黃庭堅歿後數十年,宜州太守韓璧始建山谷祠來紀念他,祭祀他,許多文人墨客從各地來到宜州憑吊他,追尋他的足跡。至今黃庭堅的許多嘉言懿行在宜州還是有口皆碑,為人民津津樂道。
八、鄭獻甫
鄭獻甫(1801-1872),象州人,原名鄭成。他是晚清一位著名的學者、詩人和詞家。史載他天賦優異,嗜學成癖,博聞強記,智力超群。道光十五年(1835年)中進士,旋即被授任刑部主事,他目睹官場昏暗,宦海險惡,漸生倦意,在做了14個月的官後,辭職歸里。以後"浮現鄉里,教授諸生"。其中除了咸豐八年至十年曾在湖北巡撫伍長華幕府中讀書、寫作外,其餘時間都在為教學工作奔波忙碌。他先後在象州、宜山(今宜州)、柳江等書院任講席,兢兢業業,嘔心瀝血,造就了大批人才。其中在宜山(今宜州)慶江書院,德勝書院,長達八年,為培養宜山(今宜州)人才作出了重要貢獻。
㈣ 寫一篇去馬鞍山旅遊日記
11月末,正是秋末冬初的時候,我們文學社去朱然墓、採石磯和林散之紀念館進行了采風。
第一站:朱然墓
雨輕輕地下著,彷彿不願大煞周圍的風景。我和其他幾位文學社成員漫步在朱然墓公園里。
朱然墓於1984年在安徽省馬鞍山雨山鄉發掘,是三國時期東吳左大司馬、右軍師、當陽侯朱然的陵墓。而且朱然墓是迄今發掘的吳墓中等級最高的一座,對研究東吳的埋葬制度甚有價值。
聽導游講:陳列館為一座漢代風格的仿古建築,由南京工學院古建築研究所劉敘傑教授設計。館以墓體為基礎,古樸凝重。館內大廳中央部分是墓穴,穴中置棺木一尊。四周陳列有墓中出土的文物和有關朱然墓研究的圖片、中外文獻資料等。朱然墓內共出土隨葬器物140多件,有漆木器、瓷器、陶器、銅器等,其中漆木器約佔57%。許多漆器上彩繪人物故事和動植物紋圖案。正當我欣賞著這些其中的青瓷器時,導游突然喊我們集合了,我只得意猶未盡地離開了。
第二站:採石磯
採石磯位於馬鞍山市區西南約5公里的採石公園里的翠螺山莊,採石磯的得名據說是因三國東吳時.此處曾產五彩石,又因其形狀如蝸牛,又有「金牛出渚」的傳說,故又名牛渚磯.它和岳陽城陵磯、南京燕子磯,合稱「長江三磯」。以山勢險峻,風光綺麗,古跡眾多而列三磯之首,素有「千古一秀」之譽。採石磯突兀江中,絕壁臨空,扼據大江要沖,水流湍急,地勢險要,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南宋紹興三十一年(1161),這里曾發生「宋金採石之戰」。
採石磯分為翠螺山、太白樓和三元祠三個景點;由於時間有限,我們只游覽了翠螺山上的三元祠。三元祠(又稱三官洞)是採石磯最大的一座天然石洞,在蛾眉亭西側岩下,洞傍山臨江嵌在崖壁間,下落無地,如自水出。江水拍擊洞邊崖壁,浪花飛濺,令人眩目。洞內上下兩層,洞內有洞,可通大江,環境別致,四季景色迥然各異,洞中供奉天、地、水三元水府神位。內還設有茶室。
我們因時間有限就只游覽了一個小時左右就走了。
第三站:林散之紀念館
「草聖」林散之先生是江浦縣林山鄉人,他一生潛心藝道,不倦求索,在詩、書、畫方面均有很高造詣,趙朴初先生譽其為「三絕」。特別是他的草書氣勢奔放,獨步當今,啟功先生贊嘆「林老寫字真如大鵬展翅」;日本著名書法家青山杉雨先生訪華時稱「草聖遺法在此翁」。「草聖」林散之先生生前熱愛祖國,情系家鄉,親自將書畫珍品210幅捐贈給江浦。林散之藝術館是中國草書大家,有當代草聖之稱的林散之先生的作品陳列館。林散之先生祖籍安徽省和縣烏江鎮,一生酷愛山林,早年受益於書畫大師黃賓虹,他每遇山水佳境,必登臨、吟詠、圖貌之,得寫生畫稿八百餘幅,詩作二百餘首,尤精於書法。他六十歲起始作狂草,卻功深力到,妙造自然,享譽海內外,有一代宗師之譽。先生生前曾十餘次放歌採石,心儀先賢,素有「歸宿之期與李白為鄰」的願望,因此,在他百年之後,馬鞍山市為他設館於採石公園內,以遂其願。
「草聖」林散之紀念館在山林之間,山上多竹,四季常青,象徵著林散之先生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品格和不畏冰霜雨雪的風骨。佔地面積一萬兩千多平米的紀念館在翠綠的竹海中,恬淡脫俗、質朴自然,給遊人一種塵襟盡滌、俗慮俱消的感覺。曲徑通幽,花香陣陣,引遊人走到「散之山房」,這是主展廳,陳列著「草聖」林散之書畫精品400多幅。草書《自作詩論書一首》,整張丈二宣紙,45平方尺,通篇用枯筆寫成,是紀念館的鎮館之寶。
我們游覽至一點左右便隨著冬風回家了。
窗外,冬風依然在吹著……
㈤ 南京的情侶園在哪裡啊
南京情侶園花卉公園位於城東北,南鄰玄武湖,東枕紫金山,總面積30公頃,其中水面積10公頃。公園內既有游覽、觀賞、休閑、娛樂、婚慶等功能,又具備青少年植物科普知識實習的內容。1984年榮獲國家建設部園林設計一等獎及國家科技進步獎,1999年又榮獲南京市城建先進單位獎。
到崗子村,可乘坐:
南金線
市郊線路 (南京車站(南京站)6:00-20:30 東山總站5:40-20:00) 新城巴士(里程:約26公里;配車:33輛)
東山總站 - 運輸公司 - 金寶市場 - 五小區 - 竹山路 - 府前路 - 江寧商城 - 供銷商廈 - 武夷花園 - 河定橋 - 史家裡 - 岔路口[江寧] - 氣象學院 - 雙龍街 - 雙龍街西站 - 夾崗 - 窨子山 - 紅花鎮 - 後江沿 - 光卡路 - 馬家圩 - 中和橋 - 光華門 - 大光路(北) - 解放南路 - 瑞金北村 - 黃埔路 - 後宰門 - 富貴山 - 崗子村 - 鎖金村 - 花木公司 - 南京車站(南京站)(共33站)
南金線區間
市郊線路 (南京車站(南京站)6:00-19:25 江寧大學城6:00-18:00) 新城巴士(里程:36公里;配車:24輛)
上行: 南京車站(南京站) - 花木公司 - 鎖金村 - 崗子村 - 富貴山 - 後宰門 - 黃埔路 - 瑞金北村 - 解放南路 - 大光路(北) - 光華門 - 中和橋 - 馬家圩 - 光卡路 - 後江沿 - 紅花鎮 - 窨子山 - 夾崗 - 雙龍街西站 - 雙龍街 - 氣象學院 - 江寧裝飾城 - 岔路口[江寧] - 史家裡 - 河定橋 - 武夷花園 - 供銷商廈 - 江寧商城 - 府前路 - 竹山橋 - 新亭路 - 萊茵達路 - 天印花園 - 萊茵東郡 - 書香名門 - 江寧高級中學 - 義烏小商品城西站 - 60米景觀大道 - 江蘇經貿學院(醫科大學) - 南京工程學院北站 - 南京工程學院 - 南京工程學院南站 - 江寧體育中心 - 曉庄學院江寧校區 - 江寧大學城(南廣學院)(共45站)
下行: 江寧大學城(南廣學院) - 曉庄學院江寧校區 - 江寧體育中心 - 南京工程學院南站 - 南京工程學院 - 南京工程學院北站 - 江蘇經貿學院(醫科大學) - 60米景觀大道 - 義烏小商品城西站 - 江寧高級中學 - 書香名門 - 萊茵東郡 - 天印花園 - 萊茵達路 - 新亭路 - 竹山橋 - 竹山路 - 府前路 - 江寧商城 - 供銷商廈 - 武夷花園 - 河定橋 - 史家裡 - 岔路口[江寧] - 江寧裝飾城 - 氣象學院 - 雙龍街 - 雙龍街西站 - 夾崗 - 窨子山 - 紅花鎮 - 後江沿 - 光卡路 - 馬家圩 - 中和橋 - 光華門 - 大光路(北) - 解放南路 - 瑞金北村 - 黃埔路 - 後宰門 - 富貴山 - 崗子村 - 鎖金村 - 花木公司 - 南京車站(南京站)(共46站)
2路
市區線路 (西街5:00-23:00 長途東站5:00-23:00 高峰區間: 新街口-長途東站) 雅高巴士
上行: 西街(地鐵中華門站) - 雨花台(南京南站) - 雨花路 - 中華門內 - 長樂路(中華路) - 三山街(南) - 三山街(北) - 內橋(北) - 戶部街(洪武路) - 新街口(五星電器) - 網巾市 - 大行宮北站 - 四牌樓 - 雞鳴寺 - 北京東路 - 太平門 - 崗子村 - 鎖金村 - 新莊 - 長途東站(共20站)
下行: 長途東站 - 新莊(東) - 鎖金村 - 崗子村 - 太平門 - 北京東路 - 雞鳴寺 - 四牌樓 - 大行宮北站 - 網巾市 - 新街口[文化藝術中心] - 戶部街(洪武路) - 內橋(北) - 內橋 - 三山街(北) - 長樂路(中華路) - 中華門內 - 雨花路 - 雨花台(南京南站) - 西街(地鐵中華門站)(共20站)
游3路
市區線路 (邁皋橋好又多店8:00-16:00 靈谷寺公園8:50-16:50) 雅高巴士
邁皋橋好又多店 - 邁皋橋 - 省中西醫結合醫院 - 十字街 - 紅山動物園東門 - 中北巴士公司 - 曹後村 - 新莊 - 鎖金村 - 崗子村 - 白馬公園 - 紫金山索道 - 廖仲愷墓 - 中山植物園 - 明孝陵 - 梅花谷西門 - 梅花谷南門 - 四方城 - 美齡宮 - 海底世界 - 明孝陵東站 - 海底世界北站 - 中山陵 - 水榭 - 靈谷寺公園(共25站)
游5路
市區線路 (雅高巴士8:30-15:30 明文化村10:00-17:00 定時班車 IC卡不用) 雅高巴士
上行: 雅高巴士 - 鎖金村 - 崗子村 - 富貴山 - 後宰門 - 清溪路北站 - 清溪路 - 中山門 - 衛橋 - 衛崗 - 小衛街 - 南京理工大 - 孝陵衛 - 大柵門 - 鍾靈街 - 柳營 - 五棵松 - 鍾山學院 - 馬群 - 馬群停車場 - 馬群客運站 - 白水橋 - 麒西路 - 麒麟門西站 - 麒麟門 - 錦綉花園 - 西村 - 晨光村 - 金絲崗 - 陽山碑材 - 明文化村(共31站)
下行: 明文化村 - 陽山碑材 - 金絲崗 - 晨光村 - 西村 - 錦綉花園 - 麒麟門 - 麒西路 - 白水橋 - 馬群客運站 - 馬群 - 鍾山學院 - 五棵松 - 柳營 - 鍾靈街 - 大柵門 - 孝陵衛 - 南京理工大 - 小衛街 - 衛崗 - 衛橋 - 中山門 - 清溪路 - 清溪路北站 - 後宰門 - 富貴山 - 崗子村 - 鎖金村 - 雅高巴士(共29站)
17路
市區線路 (南京車站(南京站)5:00-23:00 紫金明珠5:00-22:30) 雅高巴士
上行: 南京車站(南京站) - 花木公司 - 鎖金村 - 崗子村 - 富貴山 - 後宰門 - 明故宮(南) - 御道街 - 標營 - 光華門(北) - 裝飾大世界 - 石門坎 - 天堂村 - 工程兵學院 - 海福巷西站 - 海福巷東站 - 牌樓 - 順德山莊 - 清新家園 - 南理工科技園 - 紫金明珠(共21站)
下行: 紫金明珠 - 南理工科技園 - 清新家園 - 順德山莊 - 牌樓 - 海福巷東站 - 海福巷西站 - 工程兵學院 - 天堂村 - 石門坎 - 裝飾大世界 - 光華門(北) - 標營 - 御道街 - 明故宮(北) - 後宰門 - 富貴山 - 崗子村 - 鎖金村 - 新莊 - 花木公司 - 南京車站(南京站)(共22站)
24路
市區線路 (鼓樓(鼓樓公園)6:00-21:00 金科院幕府校區5:20-20:20) 公交總公司
上行: 鼓樓(鼓樓公園) - 北極會堂 - 雞鳴寺(市教育局) - 北京東路 - 太平門 - 崗子村 - 鎖金村 - 新莊 - 曹後村 - 中北巴士公司 - 紅山動物園東門 - 十字街 - 省中西醫結合醫院 - 邁皋橋 - 南磚新村 - 曉庄 - 曉庄村(北) - 金科院幕府校區(共18站)
下行: 金科院幕府校區 - 曉庄村(北) - 曉庄 - 南磚新村 - 邁皋橋 - 省中西醫結合醫院 - 十字街 - 紅山動物園東門 - 中北巴士公司 - 曹後村 - 新莊(北) - 鎖金村 - 崗子村 - 太平門 - 北京東路 - 雞鳴寺(和平大廈) - 鼓樓(鼓樓公園)(共17站)
36路
市區線路 (南京車站(南京站)5:30-21:30 省農科院5:00-21:00) 公交總公司
上行: 南京車站(南京站) - 花木公司 - 鎖金村 - 崗子村 - 富貴山 - 後宰門 - 明故宮(北) - 中山門 - 衛橋 - 衛崗 - 小衛街 - 南京理工大 - 孝陵衛 - 大柵門 - 鍾靈街 - 省農科院(共16站)
下行: 省農科院 - 鍾靈街 - 大柵門 - 孝陵衛 - 南京理工大 - 小衛街 - 衛崗 - 衛橋 - 中山門 - 明故宮(北) - 後宰門 - 富貴山 - 崗子村 - 鎖金村 - 新莊 - 花木公司 - 南京車站(南京站)(共17站)
40路
市區線路 (月苑小區4:40-22:10 洋珠巷5:30-23:00) 中北巴士
上行: 月苑小區 - 北苑新村 - 長營村 - 華電路 - 邁皋橋 - 省中西醫結合醫院 - 十字街 - 紅山動物園東門 - 中北巴士公司 - 曹後村 - 新莊(北) - 鎖金村 - 崗子村 - 富貴山 - 後宰門 - 馬標 - 黃埔路 - 瑞金北村 - 瑞金路中 - 公園路 - 常府街 - 太平巷 - 長白街 - 夫子廟 - 三山街 - 洋珠巷(共26站)
下行: 洋珠巷 - 仙鶴橋 - 評事街 - 三山街 - 夫子廟 - 長白街 - 太平巷 - 常府街 - 公園路 - 瑞金北村 - 黃埔路 - 馬標 - 後宰門 - 富貴山 - 崗子村 - 鎖金村 - 新莊 - 曹後村 - 中北巴士公司 - 紅山動物園東門 - 十字街 - 省中西醫結合醫院 - 邁皋橋 - 華電路 - 長營村 - 北苑新村 - 月苑小區(共27站)
44路
市區線路 (雨花台南門5:10-22:00 南京車站(南京站)6:00-22:50) 公交總公司
上行: 雨花台南門 - 公交總公司駕校(公交四公司) - 安德門 - 能仁里 - 雨花西路 - 窯灣街 - 釣魚台 - 長樂路 - 琵琶巷 - 蓮子營 - 平江府路 - 夫子廟 - 長白街 - 太平巷 - 常府街(北) - 科巷 - 總統府 - 大行宮北站 - 四牌樓 - 雞鳴寺 - 北京東路 - 太平門 - 崗子村 - 鎖金村 - 新莊 - 花木公司 - 南京車站(南京站)(共27站)
下行: 南京車站(南京站) - 花木公司 - 鎖金村 - 崗子村 - 太平門 - 北京東路 - 雞鳴寺 - 四牌樓 - 大行宮北站 - 總統府 - 科巷 - 常府街(北) - 太平巷 - 長白街 - 夫子廟 - 平江府路 - 蓮子營 - 琵琶巷 - 長樂路 - 釣魚台 - 窯灣街 - 雨花西路 - 能仁里 - 安德門 - 公交總公司駕校(公交四公司) - 雨花台南門(共26站)
58路
市區線路 (紅花村5:30-21:00 王家灣5:30-21:00) 雅高巴士
上行: 紅花村 - 節制閘南站 - 節制閘 - 節制閘路 - 白鷺東苑 - 七里街 - 通濟門(南) - 瑞金路西 - 逸仙橋 - 21世紀廣場 - 小營 - 九華山 - 太平門 - 崗子村 - 鎖金村 - 新莊 - 長途東站 - 櫻鐵村 - 伊劉村 - 王家灣(共20站)
下行: 王家灣 - 伊劉村 - 櫻鐵村 - 長途東站 - 新莊(東) - 鎖金村 - 崗子村 - 太平門 - 九華山 - 小營 - 逸仙橋 - 瑞金路西 - 通濟門(南) - 七里街 - 白鷺東苑 - 節制閘路 - 節制閘 - 節制閘南站 - 紅花村(共19站)
59路
市區線路 (南京車站(南京站)6:00-22:00 江南明珠5:20-21:20) 公交總公司
上行: 江南明珠 - 石楊路 - 友誼河路南站 - 友誼河路 - 海福巷西站 - 工程兵學院 - 天堂村 - 小天堂 - 苜蓿園大街 - 衛橋南站 - 中山門 - 清溪路 - 清溪路北站 - 後宰門 - 馬標 - 小營 - 九華山 - 太平門 - 崗子村 - 鎖金村 - 新莊 - 花木公司 - 南京車站(南京站)(共23站)
下行: 南京車站(南京站) - 花木公司 - 鎖金村 - 崗子村 - 太平門 - 九華山 - 小營 - 馬標 - 後宰門 - 清溪路北站 - 清溪路 - 中山門 - 衛橋 - 衛橋南站 - 苜蓿園大街 - 小天堂 - 天堂村 - 工程兵學院 - 海福巷西站 - 友誼河路 - 友誼河路南站 - 石楊路 - 江南明珠(共23站)
93路
市區線路 (紅山動物園東門6:00-21:00 銀龍花園6:00-21:00) 雅高巴士
上行: 紅山動物園東門 - 中北巴士公司 - 曹後村 - 新莊(北) - 鎖金村 - 崗子村 - 太平門 - 太平門南站 - 九華山 - 小營 - 逸仙橋 - 公園路 - 瑞金路 - 瑞金路東 - 月牙湖 - 苜蓿園大街 - 小天堂 - 天堂村 - 工程兵學院 - 海福巷西站 - 友誼河路 - 友誼河路南站 - 石楊路 - 楊庄村委會 - 銀龍花園(共25站)
下行: 銀龍花園 - 楊庄村委會 - 石楊路 - 友誼河路南站 - 友誼河路 - 海福巷西站 - 工程兵學院 - 天堂村 - 小天堂 - 苜蓿園大街 - 月牙湖 - 瑞金路東 - 瑞金路 - 公園路 - 瑞金路西 - 逸仙橋 - 21世紀廣場 - 小營 - 九華山 - 太平門南站 - 太平門 - 崗子村 - 鎖金村 - 新莊 - 曹後村 - 中北巴士公司 - 紅山動物園東門(共27站)
117路
市區線路 (南堡公園6:00-20:30 太陽宮廣場6:50-21:20) 新寧浦巴士(里程:14.5公里;配車:16輛)
上行: 南堡公園 - 金陵六村 - 燕江路 - 金陵小區 - 金陵村 - 鋼材市場 - 水關橋 - 曉街 - 四平路 - 新民路 - 鐵路北街 - 鐵路北街南 - 福建路 - 新門口 - 鍾阜路 - 黑龍江路 - 黑龍江路東站 - 中央門南站 - 許府巷(地鐵新模範馬路站) - 新莊西站 - 鎖金村 - 崗子村 - 太陽宮廣場(共23站)
下行: 太陽宮廣場 - 崗子村 - 鎖金村 - 新莊 - 許府巷(地鐵新模範馬路站) - 中央門南站 - 黑龍江路東站 - 黑龍江路 - 鍾阜路 - 新門口 - 福建路 - 鐵路北街南 - 鐵路北街 - 新民路 - 五所村 - 四平路 - 曉街 - 水關橋 - 鋼材市場 - 金陵村 - 金陵小區 - 燕江路 - 金陵六村 - 南堡公園(共24站)
125路
市區線路 (燕子磯6:00-20:00 白馬公園6:00-20:00) 雅高巴士
燕子磯 - 門坡村 - 太平村 - 勝利村 - 吉祥庵 - 葯科大學 - 神農路 - 化纖廠 - 化纖新村 - 萬壽 - 液化氣廠 - 萬壽村 - 合作村 - 小營村 - 墨香路 - 經五立交橋 - 櫻鐵村 - 長途東站 - 新莊(東) - 鎖金村 - 崗子村 - 白馬公園(共22站)
140路
市區線路 (堯化門二號路6:00-21:15 雙龍巷6:30-22:00) 中北巴士
上行: 堯化門二號路 - 堯辰村 - 堯化新村 - 堯化門西 - 三元祠 - 外貿倉庫 - 岔路口東站 - 岔路口 - 王家灣 - 伊劉村 - 櫻鐵村 - 長途東站 - 新莊(東) - 鎖金村 - 崗子村 - 太平門 - 北京東路 - 雞鳴寺(和平大廈) - 東南大學 - 學府路 - 雙龍巷(共21站)
下行: 雙龍巷 - 丹鳳街 - 學府路 - 進香河 - 蓮花橋 - 浮橋(西) - 四牌樓 - 雞鳴寺(市教育局) - 北京東路 - 太平門 - 崗子村 - 鎖金村 - 新莊 - 長途東站 - 櫻鐵村 - 伊劉村 - 王家灣 - 岔路口 - 岔路口東站 - 外貿倉庫 - 三元祠 - 堯化門西 - 堯化新村 - 堯辰村 - 堯化門二號路(共25站)
308路
市區線路 (白馬公園6:00-20:30 五塘村6:00-20:30) 中北巴士
上行: 白馬公園 - 崗子村 - 鎖金村 - 新莊 - 新莊(北) - 曹後村(西) - 沈陽村 - 黃家圩 - 黃家圩北站(遠恆賓館) - 東井亭 - 安懷村 - 北崮山東站 - 北崮山 - 干休所 - 中央北路 - 五塘新村 - 伍佰村 - 旭日景城 - 五塘村(共19站)
下行: 五塘村 - 旭日景城 - 伍佰村 - 五塘新村 - 中央北路 - 干休所 - 北崮山 - 北崮山東站 - 安懷村 - 東井亭 - 黃家圩北站(遠恆賓館) - 黃家圩 - 沈陽村 - 曹後村(西) - 新莊(北) - 鎖金村 - 崗子村 - 白馬公園(共18站)
808路
夜間線路 (公交車輛廠22:30-3:30 南京車站(南京站)23:30-4:30 間隔時間:60-70分鍾) 公交總公司
上行: 公交車輛廠 - 小行橋 - 小行里 - 小行 - 菊花台 - 安德門 - 公交總公司駕校(公交四公司) - 花神廟 - 寧南小區 - 卡子門西站 - 城頭城 - 路子鋪 - 秦虹橋 - 白鷺東苑 - 七里街 - 通濟門(南) - 瑞金路西 - 逸仙橋 - 21世紀廣場 - 小營 - 九華山 - 太平門 - 崗子村 - 鎖金村 - 新莊 - 花木公司 - 南京車站(南京站)(共27站)
下行: 南京車站(南京站) - 花木公司 - 鎖金村 - 崗子村 - 太平門 - 九華山 - 小營 - 逸仙橋 - 瑞金路西 - 通濟門(南) - 七里街 - 白鷺東苑 - 秦虹橋 - 路子鋪 - 城頭城 - 卡子門西站 - 寧南小區 - 花神廟 - 公交總公司駕校(公交四公司) - 安德門 - 菊花台 - 小行 - 小行里 - 小行橋 - 公交車輛廠(共25站)
811路
夜間線路 (南京車站(南京站)23:50-4:00 金盛百貨大市場23:00-4:50 間隔時間:50-60分鍾) 中北巴士
上行: 南京車站(南京站) - 花木公司 - 鎖金村 - 崗子村 - 太平門 - 北京東路 - 雞鳴寺(和平大廈) - 保泰街(鼓樓廣場) - 鼓樓(鼓樓公園) - 雲南路 - 玉泉路 - 江蘇省委 - 草場門 - 草場門橋 - 龍江小區 - 金盛百貨大市場(共16站)
下行: 金盛百貨大市場 - 龍江小區 - 草場門橋 - 草場門 - 江蘇省委 - 玉泉路 - 雲南路 - 鼓樓(鼓樓公園) - 北極會堂 - 雞鳴寺(市教育局) - 北京東路 - 太平門 - 崗子村 - 鎖金村 - 新莊 - 花木公司 - 南京車站(南京站)(共17站)
815路
夜間線路 (崗子村23:00-4:45 中山碼頭23:15-5:00 間隔時間:45-60分鍾) 公交總公司
上行: 崗子村 - 鎖金村 - 新莊 - 花木公司 - 南京車站(南京站西) - 中央門 - 中央門南站 - 許府巷(地鐵新模範馬路站) - 公交總公司(地鐵新模範馬路站) - 青石村 - 司背後 - 南京飯店(東) - 三牌樓 - 薩家灣 - 大橋南路(中山北路) - 中山橋 - 中山碼頭(共17站)
下行: 中山碼頭 - 中山橋 - 大橋南路(中山北路) - 薩家灣 - 三牌樓 - 南京飯店(東) - 司背後 - 青石村 - 公交總公司(地鐵新模範馬路站) - 許府巷(地鐵新模範馬路站) - 中央門南站 - 中央門 - 南京車站(南京站西) - 花木公司 - 鎖金村 - 崗子村(共16站)
817路
夜間線路 (雙龍街西站22:30-4:40 南京車站(南京站)23:05-5:15 間隔時間:50-60分鍾) 公交總公司
上行: 雙龍街西站 - 夾崗 - 窨子山 - 春天家園 - 紅花鎮 - 後江沿 - 光卡路 - 馬家圩 - 中和橋 - 光華門(北) - 標營 - 御道街 - 明故宮(北) - 後宰門 - 富貴山 - 崗子村 - 鎖金村 - 新莊 - 花木公司 - 南京車站(南京站)(共20站)
下行: 南京車站(南京站) - 花木公司 - 鎖金村 - 崗子村 - 富貴山 - 後宰門 - 明故宮(南) - 御道街 - 標營 - 光華門(北) - 中和橋 - 馬家圩 - 光卡路 - 後江沿 - 紅花鎮 - 春天家園 - 窨子山 - 夾崗 - 雙龍街西站(共19站)
㈥ 南京市堯化門三元祠名稱由來
堯化門,原名姚坊門,明代南京外城城門之一。原址在今堯化街道。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明朝在此修建外城城郭門時,借用姚坊村民將城門命名為姚坊門。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英國人修京滬鐵路時將姚坊門誤譯為堯化門,此名沿用至今。
㈦ 南京採石磯周圍的風景都有哪些典故
採石磯風景1(18張)是中國長江中游南岸的一個港口,位於中國安徽省馬鞍山市的長江北岸。採石磯為長江沿岸三磯之一(另燕子磯和城陵磯),亦是南宋著名戰役採石之戰發生的所在地。 採石磯位於馬鞍山市區西南約5公里的採石公園里的翠螺山莊,採石磯的得名據說是因三國東吳時.此處曾產五彩石,又固其形狀如蝸牛,又有「金牛出渚」的傳說,故又名牛渚磯.它和岳陽城陵磯、南京燕子磯,合稱「長江三磯」。以山勢險峻,風光綺麗,古跡眾多而列三磯之首,素有「千古一秀」之譽。採石磯突兀江中,絕壁臨空,扼據大江要沖,水流湍急,地勢險要,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南宋紹興三十一年(1161),這里曾發生「宋金採石之戰」。
採石之戰
這是一場中國歷史上有名的以少勝多的反侵略戰爭,侵略的一方為金國統帥為金海陵王完顏亮,南宋主將為虞允文。虞允文仁壽(今四川仁壽)人,紹興三十年奉派出使金國,見該國大事戰備,回國後就奏請朝廷加強防禦。次年,完顏亮率60萬軍隊分四路甫侵,他自己帶領的一路約數十萬兵馬於同年11月抵達採石磯對面江岸,跟宋軍隔長江對峙。據《宋史》記載;當時形勢危急,江北完顏亮高踞在剛剛綻起的高台「黃居」下,殺白馬祭天,准備次日渡江。而江南的宋軍卻因正「易將」而無人負責,「我師三五星散,解鞍京甲坐遭旁」。虞允文蒿目時艱,毅然負起守衛重任,剛部署完水陸軍隊,完顏亮「 大呼,操小紅旗序數百艘絕江而來,瞬間,抵南岸者艘,直薄宋軍」。虞亢文勉勵身旁的勇將時佐應戰,時俊立即揮舞雙刀沖向金軍,採石磯風景2(18張)大隊宋軍跟著向金軍沖殺。金軍後退,宋軍用「神臂弩」射擊敵船,致大批金兵死於江中。逃回去的也被完顏亮「悉敲殺之」。次日,完顏亮又來侵犯,被宋軍焚毀戰船300,大敗而去。全軍在淮北的主力基本被殲,完顏亮又向宋軍施用反司計,也被虞允文識破。完顏亮惱羞成怒,率領部隊去江蘇揚州時的瓜洲渡,想從這里渡江奪取京口(今鎮江)。虞允文率 萬余軍隊赴京口增強防禦,並將馬船改造成戰艦。完顏亮在瓜洲渡發布軍今,實行連坐法;軍士逃亡則殺部將,部將逃亡則殺主將。以致人心浮動.導致11月2日黎明他在帳中為部將所殺.不久,全部金軍都鎩羽而歸。
編輯本段採石磯旅遊
採石磯歷來為江南名勝,古往今來,吸引著許多文人名士,像白居易、王安石、蘇東坡、陸游、文天祥等都曾來此題詩詠唱,特別是唐大詩人李白在這里飲酒賦詩,相傳最後因酒醉赴水中捉月而淹死,更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可以說:名山得詩仙李白而益著,詩仙則望名山而流連忘返! 多次來採石磯游覽,留下了許多有名的詩篇。現在在採石磯上建有國家4A級旅遊景區,是馬鞍山的重要旅遊景點。
翠螺山
遊人來到馬鞍山市西南的唐賢街,過鎖溪橋,即見平地拔起的翠螺山。山西北臨大江,三面為牛渚河環抱,海拔131米,猶如一隻碩大的碧螺浮在水面,山因此而得名。此山原名牛渚山,相傳古有金牛在此出渚。山間林木蔥綠,蔚然深秀,西麓突兀於江中的懸崖峭壁就是著名的採石磯;西北臨江低凹之處,人稱西大窪,北邊山脊樑叫蝸牛尾,山勢險峻;南麓林木蔥郁,亭閣隱隱,太白樓等文物古跡均分布在這一帶,最高處是翠螺峰。
太白樓
太白樓面臨長江,背連翠螺,濃蔭簇擁,是一座雄偉壯觀的古建築。它與湖南嶽陽的岳陽樓、湖北武昌的黃鶴樓、江西南昌的滕王閣,合稱為江南著名的「三樓一閣」。太白樓是為紀念我國唐代詩人李白而建造的。它初建於唐元和年間(806~820年),原名謫仙樓,距今已有1100餘年歷史。清雍正八年(1730年)重建,改名為「太白樓」,亦稱作「唐李公青蓮祠」。歷代均有修建,現存建築建於清光緒年間(1875一1908年)。太白樓高18米,長34米,寬17米,採用我國傳統的古建築式樣,主樓三層,一層為廳,二層為樓,三層為閣。前後分兩院,前為太白樓,後為太白祠,由迴廊相連,二、三樓閣檐下置郭沫若書寫的「太白樓」和張愷帆書寫的「謫仙樓」匾額,各具神韻,十分醒目。進門檐下兩壁嵌有一塊清代重修太白樓碑記和一塊記載李白生平的碑文。進入大廳迎面大屏風繪有太白漫遊來石圖,壁上掛著太白游蹤圖,樓上設兩尊黃楊木太白雕像,一立一半卧,還有太白手書拓本和各種版本詩集陳列,以及歷代名士文人的詩篇、楹聯、匾額和繪畫。 太白樓西側是廣濟寺。綠樹掩映之中的「觀音閣」是圮毀的廣濟寺僅剩的建築,內供觀音菩薩像。閣前左側有一口「赤烏井」,是採石磯最為古老的歷史文物。
林散之藝術館
竹林的深處,就座落著林散之藝術館(山牆上的館名為啟功所題)。 林散之藝術館是我國草書大家,有當代草聖之稱的林散之先生的作品陳列館。林散之先生祖籍安徽省和縣烏江鎮,一生酷愛山林,早年受益於書畫大師黃賓虹,他每遇山水佳境,必登臨、吟詠、圖貌之,得寫生畫稿八百餘幅,詩作二百餘首,尤精於書法。他六十歲起始作狂草,卻功深力到,妙造自然,享譽海內外,有一代宗師之譽。先生生前曾十餘次放歌採石,心儀先賢,素有「歸宿之期與李白為鄰」的願望,因此,在他百年之後,馬鞍山市為他設館於採石公園內,以遂其願。 林散之藝術館設計為園林風格,佔地3800平方米,綠草茵茵的庭院里主館、副館和學術館三個以茅草為頂,粉牆紅窗的仿古建築錯落有致。主館名之為「江上草堂」,內藏先生各個時期的代表作一百餘幅,大多為草書精品;他生前所作寫生畫稿及詩作手稿則保存於副館內。廣濟寺西首有蛾眉亭,亭建於北宋,已有900多年歷史。亭內有數方珍貴的古碑。蛾眉亭據險而臨深,憑高而望遠,景色秀麗。亭前左前方臨江之處,是一塊平坦巨石為聯璧台,此石嵌在蔥郁陡峭的絕壁上,伸向江中,險峻異常。民間傳說詩人李白是在這里跳江捉月,騎鯨上天的,故又稱捉月台或捨身崖。 燃犀亭 聯璧台左下側的臨江絕壁之上有燃犀亭,四方小亭簡朴典雅。傳說東晉將領溫嶠在此燃犀角照金牛水怪。亭下滔滔江水穿過天門一瀉而下,浪擊峭壁,捲起千堆雪,氣勢壯觀。亭西側石階下還可以看到懸空橫出的巨石,上有一隻50餘厘米長的大腳印,傳說是明初
大將常遇春三打採石磯時留下的。 翠螺山半山腰還有李白衣冠冢,墓用青石壘砌,基高2米,直徑5米,墓碑上鐫「唐詩人李白衣冠冢」。四周松柏簇擁,芳草菲菲,環境幽靜。 三元祠,又稱三官洞,是採石磯最大的一座天然石洞,在蛾眉亭西側岩下,洞傍山臨江嵌在崖壁間,下落無地,如自水出。江水拍擊洞邊崖壁,浪花飛濺,令人眩目。洞內上下兩層,洞內有洞,可通大江,環境別致,四季景色迥然各異,洞中供奉天、地、水三元水府神位。內還設有茶室。
㈧ 安徽馬鞍山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採石磯位於馬鞍山市區西南約5公里的採石公園里的翠螺山麓,古稱牛渚磯。它和岳陽城陵磯、南京燕子磯,合稱「長江三磯」。以山勢險峻,風光綺麗,古跡眾多而列三磯之首,素有「千古一秀」之譽。採石磯突兀江中,絕壁臨空,扼據大江要沖,水流湍急,地勢險要,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採石磯歷來為江南名勝,古往今來,吸引著許多文人名士,像白居易、王安石、蘇東坡、陸游、文天祥等都曾來此題詩詠唱,特別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多次來採石磯游覽,留下了許多有名的詩篇。現在在採石磯上建有國家4A級旅遊景區。是馬鞍山的旅遊景點。 遊人來到馬鞍山市西南的唐賢街,過鎖溪橋,即見平地拔起的翠螺山。山西北臨大江,三面為牛渚河環抱,海拔131米,猶如一隻碩大的碧螺浮在水面而得名。此山原名牛渚山,相傳古有金牛在此出渚。山間林木蔥綠,蔚然深秀,西麓突兀於江中的懸崖峭壁就是著名的採石磯;西北臨江低凹之處,人稱西大窪,北邊山脊樑叫蝸牛尾,山勢險峻;南麓林木蔥郁,亭閣隱隱,太白樓等文物古跡均分布在這一帶,最高處是翠螺峰。 太白樓面臨長江,背連翠螺,濃蔭簇擁,是一座雄偉壯觀的古建築。它與湖南嶽陽的岳陽樓、湖北武昌的黃鶴樓、江西南昌的滕王閣,合稱為江南著名的「三樓一閣」。太白樓是為紀念我國唐代詩人李白而建造的。它初建於唐元和年間(806~820年),原名謫仙樓,距今已有1100餘年歷史。清雍正八年(1730年)重建,改名為「太白樓」,亦稱作「唐李公青蓮祠」。歷代均有修建,現存建築建於清光緒年間(1875一1908年)。太白樓高18米,長34米,寬17米,採用我國傳統的古建築式樣,主樓三層,一層為廳,二層為樓,三層為閣。前後分兩院,前為太白樓,後為太白祠,由迴廊相連,二、三樓閣檐下置郭沫若書寫的「太白樓」和張愷帆書寫的「謫仙樓」匾額,各具神韻,十分醒目。進門檐下兩壁嵌有一塊清代重修太白樓碑記和一塊記載李白生平的碑文。進入大廳迎面大屏風繪有太白漫遊來石圖,壁上掛著太白游蹤圖,樓上設兩尊黃楊木太白雕像,一立一半卧,還有太白手書拓本和各種版本詩集陳列,以及歷代名士文人的詩篇、楹聯、匾額和繪畫。 太白樓西側是廣濟寺。綠樹掩映之中的「觀音閣」是圮毀的廣濟寺僅剩的建築,內供觀音菩薩像。閣前左側有一口「赤烏井」,是採石磯最為古老的歷史文物。 廣濟寺西首有蛾眉亭,亭建於北宋,已有900多年歷史。亭內有數方珍貴的古碑。蛾眉亭據險而臨深,憑高而望遠,景色秀麗。亭前左前方臨江之處,是一塊平坦巨石為聯璧台,此石嵌在蔥郁陡峭的絕壁上,伸向江中,險峻異常。民間傳說詩人李白是在這里跳江捉月,騎鯨上天的,故又稱捉月台或捨身崖。 聯璧台左下側的臨江絕壁之上有燃犀亭,四方小亭簡朴典雅。傳說東晉將領溫嶠在此燃犀角照金牛水怪。亭下滔滔江水穿過天門一瀉而下,浪擊峭壁,捲起千堆雪,氣勢壯觀。亭西側石階下還可以看到懸空橫出的巨石,上有一隻50餘厘米長的大腳印,傳說是明初大將常遇春三打採石磯時留下的。 翠螺山半山腰還有李白衣冠冢,墓用青石壘砌,基高2米,直徑5米,墓碑上鐫「唐詩人李白衣冠冢」。四周松柏簇擁,芳草菲菲,環境幽靜。 三元祠,又稱三官洞,是採石磯最大的一座天然石洞,在蛾眉亭西側岩下,洞傍山臨江嵌在崖壁間,下落無地,如自水出,江水拍擊洞邊崖壁,浪花飛濺,令人眩目。洞內上下兩層,洞內有洞,可通大江,環境別致,四季景色迥然各異,洞中供奉天、地、水三元水府神位。內還設有茶室。 馬鞍山市中心還有雨山湖公園,當塗縣境內有青山李白墓、天門山等名勝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