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醫院每天人滿為患,可醫院卻年年說虧損,為什麼
中醫院每天人滿為患,可是醫院的人卻說,醫院每年都是虧損的狀態,這讓很多網友疑惑,醫院的利潤是非常的大,為什麼會出現這一現狀?其實醫院的運營方式跟我們想像的不一樣,不管是人工費還是要的回扣,都不是我們想的那麼簡單。
很多人都說兩個地方是最掙錢的,一個是醫院,一個是學校,這兩個地方從來不會擔心自己虧損狀態,每天都有很多的盈利。但是很多人都說醫院是處於一種虧損的狀態,它並沒有像表面上看上去那麼盈利,其實醫生在開葯的時候基本都是有回扣的,而且現如今葯品的價格全部都不低,但是利潤又得給醫生回扣,而且國家規定很多葯品都下調了價格,導致了很多醫院回利潤特別的少,而且現在葯店也是特別的多,導致了醫院的葯並不是很好賣。
其實醫院就是給病人看病的地方,而不是想著自己的盈利,只有給老百姓謀更多到福利,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
⑵ 全中國有幾家醫院,城市裡的醫院而不是一些鄉鎮的醫院也算在一起,所有城市一共有多少家醫院
10萬家左右。
⑶ 中國醫療責任保險現狀
強制醫療責任保險制度研究
摘要]建立強制醫療責任保險制度是實現醫療損害賠償社會化分擔的必然要求,由於理論研究不足,國內對強制醫療責任保險仍缺乏深入研究。本文從發展模式的選擇以及責任范圍、保險費率、責任限額的合理確定等方面對強制醫療責任保險制度進行分析,以期引起拋磚引玉之效。
[關鍵詞]醫療責任保險,強制醫療責任保險,損害賠償
一、發展強制醫療責任保險的現實需求與意義
醫療責任保險對於分散醫院或醫生的賠償風險,預防和減少醫療糾紛,維護患者利益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但該險種自2000年全面推出以來並沒有受到醫院的青睞,相反醫院普遍對其反應冷淡,投保的積極性不高,從而使醫療責任保險面臨發展乏力的困境。究其原因,醫療責任保險所存在的自身不足是制約其發展的重要因素。在當前醫療責任保險的發展中存在醫療機構投保的積極性不高,逆向選擇嚴重等問題。例如北京市擁有各級各類醫院(含中央直屬和部隊醫院)共計551家。2003年投保醫療責任險的醫院不足20家,其中部分醫療機構具有很高的賠付率。即使在我國保險市場最發達地區之一的深圳,在1999年—2003年的四年間,醫療責任保險累計保費收入僅200多萬元,投保醫療機構比例不足5%,這與深圳保險市場接近20%的年保費增長率是極不協調的。
醫療責任保險發展滯後不僅使社會化的風險分擔機制難以在醫療行業內普遍建立,也使得患者的損害得不到充分彌補,從而不利於維護患者的合法利益。而當前醫療責任保險的運行所存在的問題證明:完全採取自願投保的方式難以適應形式發展的需要。在這種情況下,應建立一種新的醫療損害賠償給付機制和保險制度,即強制醫療責任保險制度,是指國家通過立法建立一種保險制度,確立醫療機構和醫生的強制投保義務,以分散醫療損害賠償的風險,並使受害人的損失及時得以補償。強制投保醫療責任保險符合醫療責任保險的發展趨勢,並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一)強制投保醫療責任保險是發揮醫療責任保險維護和保障患者利益的需要
盡管醫療責任保險在維護和實現患者利益方面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但醫療責任保險卻面臨極為尷尬的境地。一方面,醫療機構賠償能力不足已嚴重影響到受害人損害賠償請求權的實現,這就需要通過一定的保險制度予以解決。事實表明,現階段我國絕大多數醫院的規模偏小,經濟效益不高,自我積累不足,有的甚至長期處於虧損狀態。在發生醫療事故後這部分醫院可能由於無力承擔賠償責任,而使受害人得不到充分的救濟。通過責任保險制度來實現醫療損害的賠償已成為社會的共識。另一方面,盡管醫療責任保險已推行多年,但在自願投保的情況下,醫療機構普遍存在機會主義選擇而拒絕投保,從而導致醫療責任保險無法在醫療行業內普遍建立,患者在發生醫療損害後仍面臨索賠艱難、損害難以得到彌補的困境。
基於醫療損害賠償風險的普遍存在和患者損害賠償無法兌現的現狀,有必要通過立法確立醫療機構投保的法定義務,建立強制醫療責任保險制度,以充分發揮醫療責任保險在保障患者合法權益、防範醫療糾紛方面的作用。
(二)發展強制醫療責任保險是分散醫院賠償風險、降低賠償壓力的需要
由於缺乏有效的風險分散機制,現行醫療損害賠償模式的另外一個突出弊端是:醫療機構的賠償風險高度集中,從而承受較大的賠償壓力和經營風險。尤其是隨著醫療侵權訴訟舉證責任倒置、損害賠償范圍的擴大與賠償標準的提高,醫療機構的賠償風險和壓力將進一步加劇。為此,應建立醫療責任保險制度,通過保險實現損害賠償的轉移,即把集中於一個醫院的侵權賠償責任分散於社會,做到損害賠償社會化,以降低醫院的賠償壓力。
盡管如此,不少醫院和醫生對醫療責任保險缺乏認識和了解。有的甚至根本就不知道醫療責任保險的存在;有的醫院盡管對醫療責任保險比較感興趣,但仍持觀望態度,或者因缺乏風險防範意識而對醫療賠償風險抱僥幸的態度,或者是基於短期內的成本效益分析而拒絕投保。在自願投保不積極的情況下,通過強制手段推進醫療責任保險的發展,有利於建立和健全醫院的風險防範機制,實現醫療損害賠償的社會化,從而保障醫療衛生事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三)強制投保是解決當前醫療責任保險市場需求不足的有效手段
當前醫療機構投保的積極性不高,逆向選擇嚴重,從而導致醫療責任保險市場需求不足。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固然與醫療責任保險自身不足有關系,但是醫療機構自身的原因也不可忽視。首先,不少醫院缺乏風險防範意識,認為自身的醫療技術水平過硬,不太可能發生醫療糾紛,因而也就缺乏通過保險機制分散風險的內在動力。其次,在醫患雙方地位的不平等、醫療訴訟敗訴概率小、賠償金額低的情況下,醫院普遍對於醫療損害賠償存在僥幸心理,從而缺乏購買醫療責任保險的內在動力。最後,醫療機構對醫療責任保險需求的錯位也抑制了對責任保險的市場需求。很多醫院不僅希望通過醫療責任保險轉嫁醫療活動中產生的一切損害賠償,而且希望實現醫療糾紛的轉移,使自身從醫療糾紛的困擾中解脫出來。很明顯,醫院對醫療責任保險的期望存在錯位,實際上超出了醫療責任保險所具有的功能。
對於醫療責任保險市場需求不足的問題,固然可以通過培育市場、完善市場競爭、更新產品逐步予以解決,但這種模式完全依賴市場的自我演進,故發展緩慢而缺乏效率。在體制轉軌和經濟轉型時代,市場需求的培育、競爭機制的完善都離不開國家的適當干預。因此,醫療責任保險市場的發育和完善,國家運用經濟和法律手段進行適當干預是不可或缺的。通過立法將醫療責任保險規定為法定保險,強制醫療機構投保,能夠從根本上解決自願投保模式下所存在的市場需求不足的問題,從而迅速推動醫療責任保險的發展。
(四)強制醫療責任保險適應了現代侵權行為法歸責原則客觀化、損害賠償分擔社會化的發展趨勢
現代侵權法已由損害分散的思想逐漸成為侵權行為法的思考方式,認為損害可先加以內部化,由創造危險活動的企業負擔,再經由商品或服務的價格功能,或保險(尤其是責任保險)加以分散。可見,現代侵權法在追求損害彌補的同時,更加關注損害賠償風險的分散,即如何實現將集中在侵害人身上的風險通過一定的途徑由多數人承擔。對於高度風險的行業和職業而言,具備一定的風險分散機制是至關重要的。如果仍然將醫療過程中產生的賠償風險全部由醫院和醫生承擔,無疑會提高醫院的經營風險和醫生的職業風險,對於醫療機構及醫療事業的健康發展都是不利的。在這種背景下,建立以醫療責任保險為主體的風險分散機制是實現醫療損害賠償社會化的必然要求。
(五)發展強制醫療責任保險是適應醫療衛生體制改革與發展的需要
當前,我國政府已將推進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和全面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醫療損害賠償給付和醫療賠償風險的社會化分但是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這與醫療保險制度改革、葯品流通體制改革、醫療價格體制改革緊密相連。僅僅通過價格機制轉移醫療賠償風險,不僅會直接導致醫療服務價格的上漲,從而損害醫療服務的可及性和公平性,更會導致醫患關系的惡化和矛盾的尖銳。在這種情況下,建立一定的風險分擔機制,實現醫療機構賠償風險的社會化分擔,關繫到醫療衛生事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和衛生體制改革的穩步推進。
二、發展強制醫療責任保險的具體構想
(一)強制醫療責任保險的發展模式
綜合國內外醫療責任保險的發展狀況與推進模式,強制醫療責任保險可以採取兩種發展模式,即行政推動模式和立法主導模式。行政推動模式是行政機關通過行政權力強制要求醫療機構購買醫療責任保險,從而以行政力量強行推動醫療責任保險的發展。例如北京市從2005年1月開始實施的強制醫療責任保險則是採取該種模式,即通過衛生行政部門發布行政命令,強制要求公立醫療機構都必須參加醫療責任保險。立法主導模式是以立法的形式,在法律中明確醫療機構和醫生的投保義務,規定醫生在執業過程中必須購買醫療責任保險,從而使醫療責任保險成為法定保險。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⑷ 醫保會給醫院帶來虧損嗎
你好,醫保會給醫院帶來虧損嗎?我不知道你說這話是什麼目的,但是你這么說就是不對的,醫院不但不會虧損,而且還是盈利的,醫保是政 府的事,而不是醫院的事,和醫院沒關系,另外醫保的可報銷比例和葯品,都是在為醫院盈利的,謝謝。
⑸ 僅一年內,2萬家民營醫院虧損1300億,民營醫院為何現在不賺錢
《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發布,數據顯示僅一年,民營醫院虧損就高達1300億,而公立醫療機構,雖然同樣是虧損狀態,卻只虧損22億。這個數據無疑是讓很多人大跌眼鏡的。那麼民營醫院為何現在不賺錢?
從衛健委的《統計年鑒》中我們不難看出,近幾年民營醫院一直是持續增長的狀態。到2020年末,已經達到23524所,占醫院總數的66%左右。
之所以民營醫院發展如此迅速,和我們的政策有直接的關系。從2015年到2020年間,單是中央層面就有20多份是鼓勵民營醫院發展的。十四五規劃明確地提出了「支持社會辦醫,鼓勵有經驗的執業醫師開辦私人診所。」
如今的民營醫院正在困頓之中,這個行業整體都在走向「衰落」。想要快速地改變這種情況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面對這樣的現狀,民營醫院更應該做出反思。
首先要做的就是提升自己的服務和醫療水平,重新取得大眾的信任。只有得到患者的信任,民營醫院才有機會重獲新生。其次可以考慮轉型,向專科醫院的方向發展。只有找到正確的方向,才能幫助自己從泥潭中走出來。
⑹ 截止今年,全國共有多少家醫院
一、全國三甲醫院總數量 1475家
北京市: 80家
天津市: 49
河北省: 66家
山西省: 29家
內蒙古: 19家
遼寧省: 94家
吉林省: 36家
黑龍江省: 74家
上海市: 58家
江蘇省: 99家
浙江省: 40家
安徽省: 34家
福建省: 42家
江西省: 33家
山東省: 97家
河南省: 75家
湖北省: 71家
湖南省: 54家
廣東省: 104家
廣西省: 49家
海南省: 14家
重慶市: 26家
四川省: 48家
貴州省: 19家
雲南省: 30家
西藏自治區: 2家
陝西省: 57家
甘肅省: 22家
青海省: 12家
寧夏回族自治區: 9家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33家
二、全國二甲醫院總數量 6957家
北京市: 105家
天津市: 114家
河北省: 550家
山西省: 151家
內蒙古: 96 家
遼寧省: 819家
吉林省: 277家
黑龍江省: 397家
上海市: 117家
江蘇省: 249家
浙江省: 127家
安徽省: 139家
福建省: 124家
江西省: 209家
山東省: 455家
河南省: 332家
湖北省: 212家
湖南省: 264家
廣東省: 454家
廣西省: 174家
海南省: 78家
重慶市: 66家
四川省: 180家
貴州省: 43家
雲南省: 165家
西藏自治區: 7家
陝西省: 439家
甘肅省: 182家
青海省: 29家
寧夏回族自治區: 20家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133家
三、全國二乙醫院總數量 761家
北京市: 2家
天津市: 3家
河北省: 21家
山西省: 49家
內蒙古: 17家
遼寧省: 17 家
吉林省: 26家
黑龍江省: 34家
上海市: 48家
江蘇省: 13家
浙江省: 52家
安徽省: 12家
福建省: 30家
江西省: 14家
山東省: 28家
河南省: 34家
湖北省: 32家
湖南省: 15家
廣東省: 17家
廣西省: 31家
海南省: 3家
重慶市: 29家
四川省: 132家
貴州省: 43家
雲南省: 32家
西藏自治區: 0家
陝西省: 14家
甘肅省: 1家
青海省: 7家
寧夏回族自治區: 1家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4家
四、全國二丙醫院總數量 154家
北京市: 15家
天津市: 1家
河北省: 9家
山西省: 4家
內蒙古: 11家
遼寧省: 4家
吉林省: 5家
黑龍江省: 9家
上海市: 6家
江蘇省: 7家
浙江省: 29家
安徽省: 0家
福建省: 3家
江西省: 0家
山東省: 6家
河南省: 5家
湖北省: 2家
湖南省: 1家
廣東省: 5家
廣西省: 1家
海南省: 2家
重慶市: 0家
四川省: 5家
貴州省: 5家
雲南省: 7家
西藏自治區: 0家
陝西省: 1家
甘肅省: 4家
青海省: 1家
寧夏回族自治區: 1家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5家
五、中國人民解放軍醫院: 255家
北京市: 19家
天津市: 4家
河北省: 22家
山西省: 6家
內蒙古: 4家
遼寧省: 22家
吉林省: 10家
黑龍江省: 6家
上海市: 8家
江蘇省: 14家
浙江省: 3家
安徽省: 5家
福建省: 10家
江西省: 3家
山東省: 15家
河南省: 14家
湖北省: 12家
湖南省: 4家
廣東省: 10家
廣西省: 6家
海南省: 2家
重慶市: 0家
四川省: 10家
貴州省: 1家
雲南省: 9家
西藏自治區:3家
陝西省: 9家
甘肅省: 8家
青海省: 2家
寧夏回族自治區: 0家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9家
六、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醫院:82家
北京市: 4家
天津市: 3家
河北省: 5家
山西省: 4家
內蒙古: 1家
遼寧省: 3家
吉林省: 1家
黑龍江省:2家
上海市: 1家
江蘇省: 5家
浙江省: 4家
安徽省: 1家
福建省: 2家
江西省: 2家
山東省: 5家
河南省: 4家
湖北省: 1家
湖南省: 1家
廣東省: 7家
廣西省: 3家
海南省: 2家
重慶市: 1家
四川省: 5家
貴州省: 1家
雲南省: 4家
西藏自治區: 1家
陝西省: 2家
甘肅省: 2家
青海省: 1家
寧夏回族自治區: 0家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4家
⑺ 全國有多少家醫療機構老百姓一年平均跑了幾次醫院
小編之前對於醫院的概念還是沒有特別深刻的 但是隨著父母的年紀也逐漸增長小編一年去醫院的次數也開始變多兒在醫院之中也看到很多的人情冷暖,甚至還有很多住院已經幾十年的患者。今天小編就將根據一些社會現象來總結我國醫療機構及人們對於醫療的需求究竟有多大?
由於我國人口老齡化比較嚴重,所以醫院的人流量一直是只多不減 希望在今後的幾年之中這種情況能有所緩解。
⑻ 中國的醫院有多少是真正非盈利的
只要你有醫保,大病其實很便宜。
相比美國等歐洲國家的醫院,中國的醫院很實惠了,你要知道在美國一般人看不起病,而且需要預約。
⑼ ●現在的醫生醫德都很壞嗎●看病貴是因為醫德不好嗎●
評判一個合格的醫生應該首先立足於這是一個普通人,不要用天使的標准來衡量,也不要以魔鬼的性格來臆斷。今天的醫生道德標准遠遠低於以往嗎?絕對不是!為什麼今天的醫患矛盾如此尖銳。
現今社會人民之所以平均壽命增加,是人民享受比和之前的任何時代更高好的健康保健,技術快速的進步而制度建設的滯後,導致技術進步了人民卻無法享受技術進步帶來的好處,轉而成為現在社會的主要矛盾。政府有意引導公眾迴避矛盾本質,有選擇的引導人民關注一些現象,使社會的注意力集中在醫生群體的醫德討論。
一個池塘的魚死了一兩條,可以說是魚不好,一個池塘的魚全死了,只能說明環境不好。以聖人道德標准要求凡人是不可能的。就好比在繁華的大街上放了一萬的人民幣,然後要求所有人應該遵守道德准則不去拿,這顯然是不可能的。假如把這一萬是放在銀行的保險櫃中,人人知道拿到很困難,並且有伸手必然遭受懲罰。有句黑色幽默這么說的「好人就是沒有機會做壞事的壞人。」好的政策會讓壞的醫生沒法犯錯,錯誤的政策會誘惑好的醫生犯罪。講這個只是解釋用道德和政策來約束人的區別,並非為醫生的降低的醫德開脫。
給你幾個需要真正需要問的問題。
問:國家投入占醫院運行費用的百分比幾?
答:不到5%.
問:醫院需要賺多少錢才能平穩運行,現在這些錢從哪裡來?
答:即使是這些年擴大醫療投入的情況下,還是95%以上靠自己賺。
問:醫院的到底有多好賺?
答:除了少數「超級贏利」的醫院,官方有數據顯示,2000年到2007年間,中國醫院平均運營利潤率水平最高是2002年的4.42%,最低是2006年的0.64%。 2007年,公立醫院的利潤率是3.02%,
問:各級別醫生的「陽光的工資」有多少,合理嗎?
答:一個工作10年的主治醫生工資2000元左右,這是在沿海經濟發達的城市,同城市工資低於一個熟練的車衣工。內陸更凄涼。
問:為什麼每年新化學成分的葯物不足10種,卻會批20000多種新葯上市?
答:這個不需要解釋了吧,沒有新瓶裝老酒,怎麼把「地瓜酒」賣「茅台」的價格。審批的機構---醫院可沒有這權利。
問:為什麼街上10塊的葯物,會用100塊的價格招標招進醫保目錄,什麼人能做到?
答:當然是很有「能力」的人。
問:為什麼葯物年年降價,葯費還是很高。
答:前年降價的是「XXX」0.25規格的膠囊,去年改成「XXX」0.25的片劑的新葯不就得了,照樣賣你100塊,至於今年嘛,片劑也降價了,改成0.30規格的又是定價100塊。要知道這點小事怎麼難得倒有「能力」的人 。
問:葯品的定價怎麼來的,是醫院自主定價的嗎?
答:由政fu統一招標,然後中標企業的葯物編入目錄,醫院只能從目錄中選擇葯物。奇怪的是,葯品價格是越招越高,你在街上10塊錢買得到的葯醫院的批發價卻往往需要用50塊甚至更高。越有「能力」的定價越高。
問:「黑心的醫院和醫生」從我100塊的葯費中弄走了25塊錢,但這葯在街上只要10塊,其他的那裡去了?
答:生物鏈的頂端是 guan員 和葯品代理商 ,你花出去的100塊葯費裡面有50塊進了他們的口袋,代理商幫助guan員繼續「進步」所謂的「官商」共同進步。
國人長期將醫務人員叫成「天使」。天使是指具有起死回生的法力,只求付出、不求回報、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中的神仙。現在,大家不提「天使」,改叫「醫德」,但要求卻是一樣的:醫生必須提供一流的服務,卻絕對不能提待遇。道理很簡單,一提到「錢」,就俗了,不「天使」,也沒「醫德」了。
醫生哪點不天使? 我國醫生的真實收入沒有官方統計,但肯定低於公務員,相當於世界平均水平的1/7-10,是世界上收入最低的醫生。 我國醫生/人口比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2,也就是說,中國醫生一個人干著國外兩個以上醫生的活。 多數國家的醫生不僅待遇數倍甚至數十倍於人均收入,還是最熱、最受尊敬的職業。然而,在我國卻是卑賤的、最危險的職業之一。醫生除了收獲貧窮,就是鋪天蓋地的謾罵,此起彼伏的暴力。 以世界平均水平計算,醫院、醫生收入都將提高5倍,達到世界平均水平。
現在guo家支付醫院的經費只佔到醫院運行費用總額的3-5%,就是說運行醫院所需要費用的95%需要醫院自己賺,而醫院實際上是一家自負盈虧的企業。如果讓我說,比照政府提供的1-5%經費(還廣泛欠帳),醫院在公益上,已經做得非常不錯了。即使是在廣受抨擊的今天,幾乎所有醫院每年都有幾十萬上幾百萬的虧損來自無主病人的醫療,也就是說醫院每年都會花幾十萬做善事(這些錢本來是醫生和護士的工資和獎金),現在得到的仍是社會普遍的不理解。試問有哪個企業會每年強制員工從工資中分出百萬來做善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對於老百姓,只能使他們按照我們的意志去做,不能使他們懂得為什麼要這樣做。」 這是中國歷代奉承為治世經典的准則。除了別人告訴你的,自己多想多看,才會真正穿過迷霧,真相是什麼:你真的知道嗎?
⑽ 2019年,我國醫療行業有什麼新變化
2019年,我國醫療行業新變化:
一、努力推進醫聯體建設,提高縣級醫院服務能力
縣級醫院是醫療社區建設的重要環節,在醫療社區建設中起著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要加強縣級醫院的綜合服務能力,更好地完成上下銜接、雙向轉診的工作,理順上下級醫療機構之間的關系。
並且,在最新發布的《關於印發健康扶貧三年攻堅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中,要求推進縣域醫共體建設,探索實施以縣級醫院為龍頭、鄉鎮衛生院為樞紐、村衛生室為基礎的縣鄉村一體化管理,構建三級聯動的縣域醫療服務體系。
隨著縣域醫共體的全面推進,縣級醫院的服務能力將進一步提高,發揮主導作用。
二、大力發展遠程醫療
互聯網醫院正式走上軌道,遠程醫療將成為一種新型而普及的診療方式大范圍推廣開來,大大減少了醫療資源的浪費,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找專家看病。
三、做實家庭醫生簽約服務。
「做實做細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不再只是一個簡單的口號。去年10月份國家發布《關於規范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管理的指導意見》,公布家庭醫生簽約十一項,簽約內容得到明確細化,從內容和執行上「做實做細」,提高百姓獲得感。
從國家層面來看,近一年來,家庭醫生不再盲目追求簽約率,去掉各種指標壓制,更加註重服務質量的簽約,實現了「簽而有約」。
四、強化三醫聯動改革破解看病貴問題
三醫聯動就是醫保體制改革、衛生體制改革與葯品流通體制改革聯動,即醫療、醫保、醫葯改革聯動,即三醫聯動。
福建三明、安徽、上海等地,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資金使用效率最大化、醫療服務質量優化的目標。2019年,三醫聯動模式必將走向更多的地方,使醫療機構之間配合更加權責一致、統一高效。
五、健全國家基本葯物制度
會議提到完善國家基本葯物制度,進一步完善集中采購和使用的政策。
新版基葯目錄已經發布,並建立了動態調整機制。今後目錄將實行動態調整,調整周期原則上不超過3年。堅持進出口並重,不斷完善品種結構和數量,滿足疾病防治的需要。
六、統籌推進醫療價格調整和公立醫院績效考核
提高公立醫院管理水平,促進公立醫院整體醫療價格調整和績效考核,配合醫療保險支付方式改革,促進各地醫療直接結算。
不久前,國家命名148家醫院為試點醫院,建立和完善現代醫院管理體制。隨著合同管理的實施,公立醫院醫務人員合同時代的臨近,2019年公立醫院管理水平將發生重大變化。
同時,醫保支付方式也將覆蓋更多領域。12月29日,國家12個部門聯合發布《關於印發加快落實仿製葯供應保障及使用政策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加快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全面推進建立以按病種付費為主的多元復合型醫保支付方式,逐步減少按項目付費。
七、加強中醫葯人才培養
促進中醫葯發展,深入發展中醫葯服務,加強中醫葯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
去年,中醫專長考核紛紛落地,一大批民間中醫通過或即將通過考核,可以肯定的是,2019年將有一大批中醫診所出現,中醫葯事業迎來蓬勃發展。
八、加強衛生人才隊伍建設
加強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完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相關政策,完善職稱評定措施。
近兩年來,國家全力支持基層職稱特別是全科醫師的職稱評定,提高基層醫師的發展前景,鼓勵醫學人才留在基層。
九、進一步完善政策體系促進社會醫療服務發展
推進衛生健康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強法治建設,進一步完善政策體系,鼓勵社會醫療事業發展。加強政策解釋,做好典型宣傳工作,實行全面監管制度,加強科技創新,參與全球衛生治理。
十、反對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為基層工作騰出更多的時間和空間
要錘煉實事求是、一抓到底、擔當為民的工作作風,持之以恆反對「四風」,特別是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著力把層層檢查、層層匯報、層層留痕等形式主義減下來,給基層留出更多做工作的時間和空間。
這個要求可以說是符合基層醫生的要求。基層衛生工作不是靠山的形式,而是靠實際行動,少走形式,基層醫務人員可以多為人民做些實事求是的事情。
十一、構建更加成熟定型的分級診療制度
建立更加成熟、規范的分類診療體系,促進城鄉分離、上、下、快、慢相結合,引導優質醫療資源的沉陷。
十二、全面實施衛生扶貧工程
要實施全系統扶貧工程,進一步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建設的長效機制,完善貧困地區的醫療保障制度,加強貧困地區健康風險因素的防治。
十三、做好公共衛生工作,堅持預防,繼續前進
會議要求,扎實做好重大疾病防控和公共衛生工作,堅持預防為主,做好免疫規劃,加強傳染病、地方病、慢性病和職業病防治。
大健康理念的樹立,促使今年的公共衛生工作將更加完善、重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工作重心「以治病為中心」轉向「以健康為中心」。
十四、深入推進醫養結合
嚴格落實婦幼安全五項制度,構建養老護理體系,進一步促進醫療與護理的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