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須元參的形狀樣子
根長圓柱形或紡錘形。莖具四棱,有溝紋。下部葉對生,上部葉有的互生,卵形至披針形。
須元參為玄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玄參的根,主產於浙江、四川、湖北等地。別名:元參、浙玄參、黑參、烏元參。味苦咸。性微寒。無毒。正稟北方水氣。
兼得春陽之和以生。可升可降。陰也。惡黃 、乾薑、茴香、山萸。反藜蘆。勿犯銅鐵。 主治:溫熱病熱和營血、身熱、煩渴、舌絳、發斑、骨蒸勞嗽、虛煩不寤、津傷便秘、目澀昏花、咽喉腫痛、瘰癧痰核、癰疽瘡毒。
1.須元參味咸性寒,能入血分而清熱涼血。用於溫熱病熱入營血,常配生地、丹皮等同用,如營血湯。並有清熱瀉火的作用,瀉火所以解毒(熱毒)。用於溫熱病發斑,熱毒盛之咽痛、目赤、耳腫等症。常配麥冬、生地、黃芩、連翹等同用,治療咽喉腫痛和白喉有良效。
2.涼血滋陰,瀉火解毒,發燒煩渴,自汗盜汗,便秘,吐血鼻血,咽喉炎,肺結核。用於熱病傷陰、舌絳煩渴、溫毒發斑、津傷便秘、骨蒸勞嗽、目赤、咽痛、瘰癧、白喉、癰腫瘡毒,用量9~15克。
3.本品味咸能軟堅,性寒能清熱,以清熱軟堅而消散郁結之痰火。用治療痰火結核、瘰癧等症,常配牡蠣,貝母等清熱解毒、軟堅散結的葯同用,如消瘰丸。
網路——須元參
『貳』 國葯葯材八大種植基地在哪裡
1、安徽亳州
亳州位於安徽省西北部,有「中華葯都」之稱,有著3700年的文明史的亳州,始於商湯時代,受漢代名醫華佗的影響,在明清時期亳州就發展為全國四大葯都之一。現如今葯材已成為亳州四大經濟支柱之一,建成「中國葯材第一市」。 安徽亳州是全國聞名的中葯材種植基地,其中白芍產量佔全國總產量的60%,種植品種達400多個,種植面積65萬畝。
2、河北安國
河北安國在歷史上稱為祁州,在北宋太平興國年間,就建有葯王廟,吸引葯商聚集,因此又有「草到安國方成葯,葯經祁州始生香」的美譽,還有「葯都」美稱。安國中葯材交易,至今已經有千年歷史,安國以葯材加工及葯材交易為主。現在安國市是全國最大的中葯材集散地,以及中葯文化發祥地,有「葯都」和「天下第一葯市」的美譽。3、河南禹州
河南禹州是中國醫葯發祥地之一,被稱為「中華葯城」。禹州中葯材已經形成了悠久的種植、採集、加工歷史,歷史上有「葯不到禹州不香,醫不見葯王不妙」的說法。自春秋戰國以來,神醫扁鵲、醫聖張仲景、葯王孫思邈都在禹行采葯,以及著書。在明朝時,禹州成為了全國四大葯材集散地,現在是河南省唯一的國家定點葯材專業市場。
4、江西樟樹
中國葯都之一樟樹,樟樹的葯業源遠流長,是我國歷史上最大的葯材集散地,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自古以來就有「葯不到樟樹不齊,葯不過樟樹不靈」之譽。樟樹鎮閣皂山有天然葯材200多種,中外聞名的江枳殼、江枳實,就是當地特產之一。5、浙江磐安
磐安作為浙江省最大的中葯材主產區,就如一個中葯材的「聚寶盆」。磐安葯材不僅品種多、種類齊全,而且產量大、質量好,在國內外都很受歡迎,其中享譽全球的「浙八味」中,白術、元胡、浙貝母、玄參、白芍五味葯材盛產於此,俗稱「磐五味」。境內的大盤山,被植物學家稱為「野生中葯材的寶庫」,崇山峻嶺間隱藏著許多珍貴中葯物種,區內有野生葯用植物1219種,占浙江省葯用植物種類的68%。
『叄』 玄參的地理分布
為中國特產,是一分布較廣,變異較大的種類,產河北(南部)、河南、山西、陝西(南部)、湖北、安徽、江蘇、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廣東、貴州、四川。
『肆』 威靈仙,玄參,石楠葉,白附子有什麼用
威靈仙,分布於中國雲南南部、貴州、四川、陝西南部、廣西、廣東、湖南、湖北等地。該種根及莖入葯,具有祛風濕、通經絡、消骨梗之功效,臨床上可用於治療膽結石,跟骨骨刺、足跟痛、食管癌等。
1.祛風除濕
威靈仙具有祛風除濕的功效,能用於風濕痹痛,對於治療反應性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骨關節炎、坐骨神經痛、頸椎病酸痛等疾病有一定的效果。用於風濕所致的肢體疼痛及腳氣疼痛等症,常與羌活、獨活、牛膝、秦艽等配伍同用。
2.通絡止痛
威靈仙還具有通經活絡、止痛功效,對於治療肢體麻木、筋脈拘攣、痛風、屈伸不利、腳氣腫痛等症狀有一些作用。
3.降血糖
威靈仙浸劑對正常大鼠有顯著增強葡萄糖同化的作用(即給予大鼠以大量葡萄糖後,尿糖試驗仍為陰性),故可能有降血糖作用。
『伍』 海拔1500米左右適合種植的中葯材
黨參、黃山貢菊、玄參、黃連、黃精等。
1、黨參
產地中國北方海拔1560-3100米的山地林邊及灌叢中。喜溫和涼爽氣候,耐寒,根部能在土壤中露地越冬。幼苗喜潮濕、蔭蔽、怕強光。播種後缺水不易出苗,出苗後缺水可大批死亡。高溫易引起爛根。大苗至成株喜陽光充足。適宜在土層深厚、排水良好、土質疏鬆而富含腐殖質的砂質壤土栽培。
2、黃山貢菊
黃山貢菊產自主產區在黃山歙縣金竹村一帶。黃山貢菊產地山巒起伏,綠水長流,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四季分明,溫暖濕潤,雨量充沛,陽光充足,年均氣溫16.4℃,屬熱帶北緣區,特別適宜貢菊生長。
3、玄參
生於海拔1700米以下的竹林、溪旁、叢林及高草叢中。為中國特產,是一分布較廣,變異較大的種類,產河北(南部)、河南、山西、陝西(南部)、湖北、安徽、江蘇、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廣東、貴州、四川。
4、黃連
黃連喜冷涼、濕潤、蔭蔽,忌高溫、乾旱。一般分布在1200~1800m的高山區,需要溫度低、空氣濕度大的自然環境。不能經受強烈的陽光,喜弱光,因此需要遮蔭。根淺,分布於5~10cm的土層,適宜表土疏鬆肥沃,有豐富的腐殖質,土層深厚的土壤,pH5.5~6.5,為微酸性。
生海拔1500~2300米間的高山寒濕的林蔭下,野生或有時栽培。
5、黃精
產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西、陝西、內蒙古、寧夏、甘肅(東部)、河南、山東、安徽(東部)、浙江(西北部)。生林下、灌叢或山坡陰處,海拔800-2800米。朝鮮、蒙古和蘇聯西伯利亞東部地區也有。
『陸』 須元參怎麼辨別真偽啊告訴我一下吧。
我告訴你,須元參可通過產地檢驗標識、身份卡辨別真偽的,我前幾天就是用這方法辨別新買的覓陽參的真偽的,挺簡單方便的,相信我,你就是試一下吧。
『柒』 玄參的產地
分布於河北、山西、陝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四川、貴州。南方各地均有栽培。主產浙江、四川、湖北。
『捌』 全國中葯材產地分布
陝西中葯材主要生長的中葯材有:天麻、杜仲、丹參、地黃、黃芩、山茱萸、烏頭、防已、連翹、遠志、絞股藍、麻黃、柴胡、薯蕷、秦艽等。
甘肅中葯材主要生長的中葯材有:羌活、秦艽、黨參、黃芪、鎖陽、當歸、大黃、甘草、豬苓、知母、九節菖蒲、麻黃、遠志、枸杞、等。
青海中葯材主要生長的中葯材有: 黃芩、款冬花、菟絲子大黃、貝母、甘草、羌活、豬苓、鎖陽、秦艽、肉蓯蓉、冬蟲夏草等。
重慶中葯材主要生長的中葯材有:半夏、天冬、黃連、杜仲、厚朴、金蕎麥、仙茅等。
河北中葯材主要生長的中葯材有: 柴胡、遠志、知母、黃芩、防風、菘藍、薏苡、菊、北蒼術、紫菀、金蓮花、肉蓯蓉、酸棗白芷、桔梗、藁本等。
葯材的認知
葯鄉購葯材認識,旨在收集全國中葯材品種。各葯均按名稱、來源、形態、環境、栽培、採制、化學、葯理、性味功能、主治用法、附方制劑等編寫,並附以彩色圖,這些葯物中,植物性葯材佔大多數,使用也更普遍,所以古來相沿葯學叫做「本草學」。全國有十七大中葯材市場,最大的中葯材市場在安徽省亳州市。
山西中葯材主要生長的中葯材有:杏、小茴香、連翹、麻黃、黃芪、防風、豬苓、知母、黨參、遠志、秦艽、蒼術、甘遂等。
遼寧中葯材主要生長的中葯材有: 蒼術、薏苡、遠志、藁本、黃檗、黨參、升麻、人參、細辛、五味子、柴胡、酸棗等。
吉林中葯材主要生長的中葯材有:人參、五味子、黃精、玉竹、白薇、桔梗、紫花地丁、知母、黨參、黃芩、地榆、穿山龍等。
江蘇中葯材主要生長的中葯材有:太子參、蘆葦、桔梗、薄荷、菊、菘藍、芡實、半夏、荊芥、紫蘇、栝樓、百合、丹參、夏枯草 牛蒡等。
四川中葯材主要生長的中葯材有:川木香、麥冬、川芎、烏頭、川貝母、魚腥草、川木通、芍葯、紅花、大黃、川續斷、冬蟲夏草、乾薑、使君子、川楝、黃皮樹、澤瀉、半夏、金銀花、羌活、黃連、天麻、杜仲、桔梗、花椒、白芍、川黃柏、佛手、枇杷葉、金錢草、黨參、龍膽、辛夷、烏梅、銀耳、川明參、柴胡、白芷、川牛膝、丹參、補骨脂、鬱金、姜黃、莪術、天門冬、厚朴等。
貴州中葯材主要生長的中葯材有:半夏、吳茱萸、天南星、黔黨參、川牛膝、何首烏、白及、淫羊藿、黃檗、厚朴、白術、麥冬、百合、鉤藤、續斷、菊花、山葯、瓜蔞、黃柏、桔梗、龍膽、前胡、天花粉、夏枯草、西洋參、通草、射干、烏梅、木瓜、三七、石斛、蒼耳子、金銀花、南沙參、姜黃、天麻、杜仲、天冬、黃精、茯苓、桃仁、百部、仙茅、黃芩、草烏、玉竹、赤芍、秦艽、防風、澤瀉、獨活、茯苓、白芍、白芷、黃連、玄參、大黃、梔子、雲木香、薏苡、火麻仁、葛根、雷丸、魚腥草、石菖蒲、木蝴蝶、五倍子等。
雲南中葯材主要生長的中葯材有:當歸、貝母、千年健、三七、雲木香、黃連、天麻、石斛、訶子、肉桂、防風、豬苓、兒茶、草果、蘇木、龍膽、木蝴蝶、陽春砂、半夏等。
西藏中葯材主要生長的中葯材有: 秦艽、麻黃、莨菪、川木香、羌活、胡黃連、大黃、貝母、冬蟲夏草等。
福建中葯材主要生長的中葯材有: 太子參、酸橙、龍眼、穿心蓮、澤瀉、烏梅、栝樓、金櫻子、厚朴、金毛狗脊、虎杖、貫眾、巴戟天等。
江西中葯材主要生長的中葯材有:青葙、車前、澤瀉、香薷、薄荷、鉤藤、防己、酸橙、梔子、荊芥、蔓荊子、夏天無、蓬蘽等。
山東中葯材主要生長的中葯材有:栝樓、酸棗、茵陳、香附、遠志、黃芩、山楂、忍冬、北沙參、牡丹、徐長卿、靈芝、天南星。
寧夏中葯材主要生長的中葯材有:銀柴胡、鎖陽、秦艽、柴胡、白鮮、大黃、寧夏枸杞、甘草、麻黃、黨參、升麻、遠志等。
新疆中葯材主要生長的中葯材有:赤芍、阿魏、鎖陽、牛蒡、紫草、甘草、伊貝母、枸杞、秦艽、麻黃、紅花、肉蓯蓉、款冬花、雪蓮等。
黑龍江中葯材主要生長的中葯材有:知母、五味子、赤芍、黃檗、人參、龍膽、槲寄生、黃芪、防風、蒼術、牛蒡、刺五加、板藍根等。
內蒙古中葯材主要生長的中葯材有: 黃芩、銀柴胡、甘草、麻黃、赤芍、防風、地榆、升麻、鎖陽、苦參、肉蓯蓉、木賊、郁李等。
浙江中葯材主要生長的中葯材有:白術、玄參、麥冬、百合、山茱萸、夏枯草、菊、白芷、浙貝母、延胡索、芍葯、厚朴、烏葯、益母草等。
安徽中葯材主要生長的中葯材有:太子參、 南沙參、枸骨葉、蓮須、夏枯草(球)、女貞、芍葯、鹿銜草、華細辛、淫羊藿、魚腥草、牡丹、菊、菘藍、白前、土茯苓、蒼術、半夏、獨活、側柏、木瓜、前胡、杜仲、金錢草、金銀花、白蘞、白薇、萆解、葛根、茜草、青木香、地榆、
防己、 蒿本、三棱、商陸、射干、天麻、烏葯、香附、黃精、山楂、玉竹、紫菀、蓽澄茄、金櫻子、蔓荊、山茱萸、桑椹、葶藶子、紫蘇子、合歡皮、淡竹葉、野菊花、半邊蓮、大薊、翻白草、龜甲、紅娘子、蜈蚣等。
北京中葯材主要生長的中葯材有: 益母草、玉竹、黃芩、知母、蒼術、酸棗、瞿麥、柴胡、遠志等。
天津中葯材主要生長的中葯材有:菘藍、茵陳、酸棗、牛膝、北沙參等。
上海中葯材主要生長的中葯材有: 栝樓、菘藍、番紅花、延胡索、丹參等。
河南中葯材主要生長的中葯材有: 辛夷、忍冬、地黃、牛膝、白芷、白附子、牛蒡子、桔梗、菊、薯蕷、山茱萸、連翹、半夏、豬苓、獨角蓮、望春花、柴胡、款冬花、栝樓、天南星、酸棗等。
湖北中葯材主要生長的中葯材有:厚朴、續斷、茯苓、黃連、獨活、蒼術、半夏、射干、杜仲、白術、湖北貝母等。
湖南中葯材主要生長的中葯材有: 玉竹、牡丹、厚朴、木瓜、黃精、烏葯、前胡、吳茱萸、蓮、芍葯、望春花、白及(白芨)、夏枯草、百合等。
廣東中葯材主要生長的中葯材有:草豆蔻、肉桂、陽春砂、益智、巴戟天、訶子、佛手、橘、化州柚、仙茅、何首烏、烏葯、廣藿香、廣防己、紅豆蔻、穿心蓮等。
廣西中葯材主要生長的中葯材有: 石斛、吳茱萸、羅漢果、廣金錢草、雞骨草、莪術、天冬、鬱金、大戟、肉桂、千年健、土茯苓、栝樓、茯苓、何首烏、八角茴香、葛等。
海南中葯材主要生長的中葯材有:胡椒、丁香、檳榔、陽春砂、益智、肉豆蔻、蘆薈、高良姜、巴戟天、廣藿香、金線蓮等。
『玖』 玄參有什麼用途
玄參是玄參科、屬植物。玄參為中國特產,分布較廣,玄參的乾燥根為常用中葯,性微寒,味甘、苦咸,歸肺經、胃經、腎經。具有滋陰涼血、瀉火解毒、滋腎養陰、抗炎殺菌等功效。
1、滋陰涼血:玄參具有滋陰涼血的功效,主要適用於陰虛燥熱患者,手心腳心煩熱的患者,玄參可配合地骨皮或者銀柴胡使用。
2、瀉火解毒:玄參具有瀉火解毒的功效,用於熱毒熾盛的各種熱證,常用於治療發熱、咽腫、目赤、瘡癤、脫疽等病症。
3、滋腎養陰:玄參性寒,味甘,呈黑色,黑色入腎,具有滋腎養陰的作用,主要適合於腎陰虛患者。
4、抗炎殺菌:玄參具有較好的抗炎殺菌作用,能夠緩解皮膚過敏的症狀,對於治療感染性、過敏性、免疫性的斑疹具有較大的幫助,與生地黃等葯材同時使用,能夠有效消退斑疹,改善皮膚過敏的症狀。
『拾』 玄參屬的產地生境
本屬約200-300種,分布於歐、亞大陸的北溫帶,地中海地區尤多,在美洲只有少數種類,我國約30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