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中國交趾郡是哪個省

中國交趾郡是哪個省

發布時間:2022-08-16 17:09:03

Ⅰ 明朝交趾是現在哪裡

在越南北部
交趾承宣布政使司(交趾又作交阯、交址)是中國明朝設置的一個地方一級行政機構,布政使司下設十五府、三十六州、一百八十餘縣。
統治范圍大致為現在越南北緯十七度以北地區。
明成祖永樂五年(1407年)設置,宣德是從小深受理學在德不在險教誨的君主,謹記洪武的不征之國祖訓,一直有放棄交趾的打算,正值明軍剛受到挫敗,又聽到王通私自求和消息,三楊於是順水推舟,明宣宗宣德三年(1428年)正式廢除。嘉靖年間再置,為安南都統使司。
永樂四年(1406)底,明軍進人安南後,紀律嚴明,一再宣告;「黎氏父子,必獲無赦,脅從必釋,毋養亂,毋玩寇,毋毀廬墓,毋害稼牆,毋斥人妻女,毋殺降,有一犯者,雖功不饒。」此舉得到了許多不滿黎氏政權統治的安南各階層的支持,他們積極與明軍配合,提供幫助。永樂五年(1407 } 5月,黎氏父子被抓獲,戰爭勝利結束。在這場戰爭中,黃福受命先至兩廣治辦軍需,很好地保證了明軍的後勤供應,為平定安南提供了有力的物質保證。
在平定安南後,南策州官員莫邃與安南著老尹沛等1100餘人聯名給明軍統帥張輔上書:「安南本古中國之地,其後淪棄,溺於夷俗,不聞禮儀之教,幸遇聖朝掃除凶孽,軍民老稚得睹中華衣冠之盛,不勝慶幸,咸願復古郡縣,庶幾漸革夷風,永沾聖化。」
張輔根據當地人民要求,上書成祖,成祖於永樂五年(1407)宣布設立交趾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任命黃福以尚書兼掌布政、按察二司事,全權處理交趾的民政與司法工作,後又命英國公張輔鎮守交趾。
黃福在交趾任上,一直面臨著極為尖銳的民族矛盾。他意識到僅靠大量軍隊是難以穩定交趾局勢的。他寫信給張輔,力主在補充兵伍、完善兵制的基礎上用文治的辦法讓交趾人民安居樂業,使交趾局勢不致生變。為此,在任期間既協調完善軍隊又重點採取了種種穩定交趾局勢、發展交趾經濟、造福當地人民的舉措。

Ⅱ 古代地名"交趾"是哪裡

交趾在哪裡

越南(古稱交趾國)。

旅遊交通:

越南是一個有二千多年歷史的國家。自中國秦朝以前,傳說中的英雄雄王在現在越南北部成立國家,名叫鴻龐。

秦始皇統一中原以後,為鞏固南方而進侵今日越南的所在地,公元前214年,秦將越南北部歸屬於象郡管理,並向越南北部大量移民。

公元前204年,秦南海尉趙佗在秦末的混亂時期,自立為南越武王,越南北部成為南越國的一部分。公元前111年,漢武帝滅南越,並在越南北部地區設立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實施直接統治。在之後的一千多年時間里,越南北部交趾地區雖然屢有反抗,但是大體上一直受到中國政權的直接管轄。

大越、占婆的獨立和越南的統一
東漢末年,占族人區連殺死漢朝日南郡象林縣令,從中國獨立,占據了原日南郡的大部分地區,以婆羅門教為國教,建立占婆國,和中國以順化為界。1190年-1220年,占婆被真臘佔領,後復國。

公元939年,吳權自中國五代南漢政權獨立,建立吳朝,968年丁部領建立丁朝,受到中國宋太祖冊為交趾郡王,建大瞿越國,定都華閭(今寧平省寧平市),正式獨立。980年,黎恆建立前黎朝。1009年,李公蘊建立李朝。1225年,陳日煚建立陳朝。1407-1428年,中國明成祖派兵滅越南,進行直接統治。1428年,黎利擊退明軍,自立為帝,建立後黎朝,1471年,滅占婆。1527年,後黎朝南北分裂,北部由莫登庸建立的莫朝控制,後1592年後黎朝復辟,北部由鄭氏家族控制,南部則由阮氏家族控制,1698年,阮氏滅水真臘(今湄公河三角洲)。1771年,爆發西山三兄弟起義,先後滅阮、鄭,統一全國,建立西山朝。1802年,阮福映在法國支持下滅西山朝,建立阮朝,受中國嘉慶帝冊封為越南國王,正式建立越南國家。

法國佔領
法國在1884年佔領整個越南,並將之歸入法國在中南半島的殖民地領或內;與此同時,法國傳教士為本來採用漢字的越南設計了一套拼音文字,就是現在越南人稱呼為「國語」的越南文字。1930年代開始,越南的國父胡志明就開始在越北領導對抗殖民運動。1940年代,日本進侵中南半島。美國為了對抗日本的侵略而對胡志明義軍提供軍事支持,並承諾戰後支持越南尋求獨立。1945年,日軍宣布投降之際,胡志明在河內宣告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國。但美國和法國政府達成秘密協議,繼續讓法國殖民統治越南,胡志明轉而向蘇聯尋求支助。1954年,當越共軍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指揮和援助下取得奠邊府之役大勝之後,宣告獨立,並立即得到蘇聯和中國更廣泛的支持。為了跟以胡志明為首的越共對抗,法國政府在日內瓦和會(1954)上宣布將權力移交給阮朝的末代皇帝保大帝,並成立南越政府和越共的北越政權抗衡。保大帝並且委任了吳庭艷為首相。1955年,吳庭艷在美國的支持下簽署法令廢除皇室,並宣布自立成為越南南方共和國總統。

越南戰爭
受到美國的支持,以吳庭艷為首的南方政府拒絕在最後期限1955年7月前與北方就普選問題進行磋商。胡志明在北越獲得相當多的支持,主要由於他們推行了大規模的土地改革,使得貧農可取得土地所有權,南越則未推行,因此失去關鍵性的農民支持。南越拒絕遵守巴黎協定,並宣布成立共和國,北越隨即由胡志明宣布建國。為保障南方政權的發展,美國在1960年代對南越的經濟及軍事資助從不間斷,直到1973年南北雙方簽訂停火協議為止。之後,美國從南越撤軍。(參考越戰)

兩年後的1975年4月30日,北越軍隊擊敗南方政權,兩越在北越領導下統一。1976年,越南民主共和國更名為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這次戰爭總共導致三百八十萬人死亡,其後遺症在戰爭結束之後二十年也未能平息:香港的越南船民要到1997年之後才全部被遣返越南。

宗教
越南(古稱交趾國)佛教大約在公元2世紀末由中國傳入。到了6世紀佛教有了大的發展。9世紀初,中、越兩國僧侶來往求法取經開始頻繁。從10至14世紀的400年間,是佛教在越南發展的鼎盛時期。這期間先後有8位國王出家為僧,國王重用僧人並參與朝政,佛教奉為國教。形成「百姓大半為僧,國內到處皆寺」的情形。到15世紀初,後黎朝建立,獨尊儒學,下令只許庶民信奉佛教,從此佛教成為平民信仰的民間宗教。

Ⅲ 古代地名交趾是指現在我國的哪個地方

交趾,是越南的古稱。秦始皇統一中原以後,南下人侵今越南。公元前214年,秦朝將越南北部地區劃歸象郡管理,並向越南北部大量移民。公元前204年,秦朝南海尉趙佗起兵兼並桂林郡和象郡後,自立為南越武王,國都位於番禺(今廣東廣州),疆域包括今天廣東、廣西大部地區,福建、湖南、貴州、雲南的一小部分地區和越南的北部。公元前196年和公元前179年,南越國曾先後兩次名義上臣屬於西漢,成為西漢的「外臣」。公元前112年,南越國丞相呂嘉發動叛亂,謀害了第四代南越國君主趙興以及漢朝的使者,立趙興的哥哥趙建德為第五代南越國君主。公元前111年,漢武帝調遣十萬大軍,分五路進攻南越國,終於滅掉南越國,並在越南北部地區設立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實施直接的行政統治。在此後的一千多年時間里,越南北部交趾地區雖然出現多次反叛,但是基本上一直受到我國政權的直接管轄。漢朝的交趾郡下轄贏婁縣、安定縣、苟屬縣、麓泠縣、曲昜縣、北帶 縣、稽徐縣、西於縣、龍編縣、朱覯縣十縣,以羸婁為治所。到東漢改以龍編 為治所。東漢末期至東吳初期,交州太守士燮形成獨立的割據政權。隋朝滅南朝陳國之後,重新設置交趾郡,下轄九縣,郡治設於交趾縣。到唐代,廢除交 趾郡,原交趾郡故地歸屬於交州,交趾縣成為交州州治所在地。唐代詩人多次言及交趾,如杜審言《旅寓安南》:「交趾殊風候,寒遲 暖復催。」杜甫《送段功曹歸廣州》:「交趾丹砂重,韶州白葛輕。」白居易 《送客春遊嶺南二十韻》:「訶陵國分界,交趾郡為鄰。」 [收起]

Ⅳ 古代的交趾是現在的什麼地方王勃是在唐朝哪個皇帝時期任䝞卅參軍的公元65合

交趾又名"交阯",中國古代地名,先秦時期為百越支下駱越的分部,初期范圍為今越南北部紅河流域一帶。秦朝以後,設"交趾郡",為今越南北部。漢朝之後其地域范圍歷經演變,東漢時將交趾更名為"交州"(南交),交州最大范圍及其文化遺跡位包括今廣東省至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北部。公元前111年,漢武帝滅南越國,並在今越南北部地方設立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實施直接的行政管理;交趾郡治交趾縣即位於今越南河內。後來漢武帝在全國設立十三刺史部時,將包括交趾在內的7個郡分為交趾刺史部,後世稱為"交州"。「交趾」一名在南越國時代之前已有之。交趾名稱來源於《禮·王制》曰:南方曰蠻,雕題交趾,雕題是紋臉,交趾注曰「足相向」,就是盤腿。《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的解釋為:《禮記》稱"南方曰蠻,雕題交阯"。其俗男女同川而浴,故曰交阯。咸亨二年(671年,唐高宗李治統治時期)秋冬,王勃從蜀地返回長安參加科選。他的朋友凌季友當時為虢州司法,說虢州葯物豐富,而他知醫識葯草,便為他在虢州謀得一個參軍之職。就在他任虢州參軍期間,有個叫曹達的官奴犯罪,他將罪犯藏匿起來,後來又怕走漏風聲,便殺死曹達以了其事,結果因此而犯了死罪。幸虧遇大赦,王勃才沒有被處死。不過《舊唐書》記載,王勃藏匿曹達一事,其實是與王勃有過節的人給王勃埋下的圈套。

Ⅳ 益州、幽州、並州、朔方、交趾分別是現在什麼地方

1、益州:四川一帶古地名,漢武帝設置的十三州(十三刺史部)之一,其最大范圍(三國時期)包含今四川,重慶,雲南,貴州,漢中大部分地區及緬甸北部,湖北河南小部分,治所在蜀郡的成都。


2、幽州:現在的范圍為河北北部及遼寧一帶東北。古代行政區劃。言北方太陰,故以幽冥為號。古九州及漢十三刺史部之一;隋唐時北方的軍事重鎮、交通中心和商業都會。幽州是古九州及漢十三刺史部之一;隋唐時北方的軍事重鎮、交通中心和商業都會。

3、並州:山西太原古稱並州。相傳禹治洪水,劃分域內為九州。據《周禮》、《漢書·地理志上》記載, 並州為九州之一。其地約當今山西太原、大同和河北保定一帶地區。


4、朔方:位於黃河河套的西北部。朔方郡,漢武帝元朔二年開。西部都尉治窳渾。莽曰溝搜。屬並州。


5、交趾:初期范圍為今越南北部紅河流域一帶。秦朝以後,設"交趾郡",為今越南北部。交趾,又名"交阯",中國古代地名,先秦時期為百越支下駱越的分部。漢朝之後其地域范圍歷經演變,東漢時將交趾更名為"交州"(南交),交州最大范圍及其文化遺跡位包括今廣東省至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北部。


Ⅵ 交趾在哪裡

「交趾」,又名"交阯",本是古代北方中原人在古籍中描述「南蠻」民族風俗的詞,後來用於指代南蠻人所居的中原以南的區域。直到漢代,象郡南部專門辟出一塊設「交趾」郡,即今越南北部紅河三角洲地區。

交趾,先秦時期為百越支下駱越的分部,初期范圍為今越南北部紅河流域一帶。秦朝以後,設"交趾郡",為今越南北部。漢朝之後其地域范圍歷經演變,東漢時將交趾更名為"交州"(南交),交州最大范圍及其文化遺跡位包括今廣東省至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北部。

(6)中國交趾郡是哪個省擴展閱讀

先秦時交趾境域屬百越支下駱越15分部之一。公元前257年,蜀國末代王子蜀泮率領其族民,輾轉到達越南北部,建立甌雒國,並自稱為安陽王。

公元前214年,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後,派大軍越過嶺南佔領越南北部和廣西、廣東、福建,征服當地的百越諸部族,秦朝在這一帶大量移民,設立了三個郡,其中越南北部歸屬於象郡管理。

公元前111年,漢武帝滅南越國,並在越南北部地方設立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實施直接的行政管理。在之後的一千多年時間里,交趾地區雖然屢有反抗,但是大體上一直受到中國古代政權各朝代(漢朝、東吳、晉朝、南朝、隋朝、唐朝、南漢和明)的直接管轄。

Ⅶ 漢朝時設置的交阯、九真、日南三郡在現在的什麼地方

1、交阯,廣東省至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北部

交趾,又名"交阯",中國古代地名,先秦時期為百越支下駱越的分部,初期范圍為今越南北部紅河流域一帶。秦朝以後,設"交趾郡",為今越南北部。漢朝之後其地域范圍歷經演變,東漢時將交趾更名為"交州"(南交),交州最大范圍及其文化遺跡位包括今廣東省至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北部。

公元前111年,漢武帝滅南越國,並在今越南北部地方設立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實施直接的行政管理;交趾郡治交趾縣即位於今越南河內。後來漢武帝在全國設立十三刺史部時,將包括交趾在內的7個郡分為交趾刺史部,後世稱為"交州"。

「交趾」一名在南越國時代之前已有之。交趾名稱來源於《禮·王制》曰:南方曰蠻,雕題交趾,雕題是紋臉,交趾注曰「足相向」,就是盤腿。《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的解釋為:《禮記》稱"南方曰蠻,雕題交阯"。其俗男女同川而浴,故曰交阯。

2、九真,在今天的越南北部。

九真(九真郡),古代行政區劃;公元前111年,漢武帝滅南越國,設立九真郡,實施直接的行政管理。

3、日南郡,地域在今越南中部地區,治西卷縣(今越南廣治省東河市)。

日南郡是中國古代上一個郡的名字,其范圍在如今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的中部地區,轄境位於越南橫山以南,即從廣平省到平定省之間的沿海狹長地帶。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西漢王朝滅南越國,在百越地區設置了南海、蒼梧、鬱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共9個郡,隸屬交趾刺史部。

日南郡位於最南面,其名字的得來是因為當地位於北回歸線以南,深居熱帶地區,大約在北緯16度附近,一年中有近兩個月的時間太陽從北面照射,因而日影在南面,故稱「日南」。《漢書·地理志注》師古注曰:「言其在日之南,所謂開北戶以向日者。」

酈道元《水經注》則解釋道:「區粟(日南被林邑佔領後的名字)建八尺表,日影度南八寸,自此影以南,在日之南,故以名郡。」

日南郡下轄朱吾縣(今越南廣平省美麗)、比景縣(今越南廣平省箏河口)、盧容縣(今越南承天省順化市北)、西卷縣(今越南廣治省東河)、象林縣(今越南廣南省會安西南)共5個縣,其中西卷縣為郡治。郡境有16條小河,流入南海。日南產竹,可以做成竹杖。西漢末年日南郡有15460戶,69485人。

日南郡的主體民族是黑皮膚的占人,時常反叛。東漢末年(192年,一說137年),日南郡南部的象林縣脫離漢朝,獨立為林邑國(占婆國),此後林邑不斷北上蠶食郡境,南北朝以後遂為林邑所有,日南郡廢止。該郡存在時間約600年。

(7)中國交趾郡是哪個省擴展閱讀

國土范圍

秦末天下大亂,中原戰亂不休,致使河套為匈奴所據,南越、閩越、黔中等地相繼獨立,至漢初國土僅剩214萬平方公里 。到漢武帝時期,大規模開邊拓土,於元朔二年(前127年)派衛青北擊匈奴,收復河套置朔方郡、五原郡 。

元狩二年(前121年),霍去病出隴西擊滅居於河西走廊的匈奴部落,以其地設武威郡、酒泉郡,後又分出張掖郡、敦煌郡;元鼎六年(前111年),攻滅南越國並進占海南島,於該地設設南海、蒼梧、鬱林、合浦、交阯、九真、日南、珠厓、儋耳九郡,又平西南夷設武都、牂柯、越巂、沈黎、文山五郡。

元封二年(前109年),吞並滇國置益州郡,將西南邊境推至雲南哀牢山和高黎貢山;元封三年(前108年),滅亡衛滿朝鮮設樂浪、臨屯、玄菟、真番四郡,自此奠定漢地基本范圍;太初三年(前102年),又修建外長城之光祿塞、居延塞,將北疆推進至戈壁沙漠一帶。

漢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在西域烏壘城置西域都護府,正式將西域納入版圖。 東漢相對西漢國土有所收縮,漢昭帝始元五年(前82年)將真番郡、臨屯郡並入樂浪郡、玄菟郡,至光武帝建武六年(30年)棄嶺東地。

因漢元帝初元三年(前46年)放棄珠崖郡、儋耳郡而失去對海南的控制;交州的日南郡象林縣於漢順帝永和二年(137年)被林邑割據獨立 ;建武二十四年(48年)南匈奴內附並被安置於河套 ,又於建武二十六年(50年)置匈奴中郎將監護南匈奴降部。

建武二十五年(49年)烏桓率眾內屬 ,內遷於北部諸郡之北,又置烏桓校尉監護烏桓並兼領鮮卑;漢明帝永平十二年(69年)哀牢內附,以其地置永昌郡,西南得以擴充至緬甸北部;漢和帝永元六年(94年)徹底平定西域,西境抵海濱 。

後「及孝和晏駕,西域背畔」,直至漢安帝延光二年(123年)任命班勇為西域長史,並於漢順帝永建二年(127年)平定西域諸國,然而烏孫及蔥嶺以西諸國已脫離漢廷的控制,自此「三絕三通」而終。

東漢末年,因海內虛耗、人口銳減,曹操放棄定襄、雲中、五原、朔方、上郡、北地六郡,並將盤踞於河東的南匈奴分為五部,各設漢官司馬兼領之。

漢朝初期,劉邦封異姓王七人。但因各地叛亂不斷遂而消清大部分異姓王,僅留長沙王吳芮。同時大封同姓諸侯,這些王國「大者或五六郡,連城數十,置百官宮觀,譖於天子」。地方王國勢力的強大導致中央政府所實際控制的區域萎縮。

呂後時期,增加外戚諸侯王。到文帝時期又紛紛鏟除,增加劉氏諸侯王。但是地方王國勢力的膨脹已經對中央政府構成嚴重威脅。

文帝接受賈誼的建議,用分地的方法削弱諸侯的勢力。景帝即位後採納晁錯的建議,直接縮減王國的封地,引發諸侯王的強烈反彈,導致吳楚七國之亂爆發,但未幾就宣告失敗。景帝藉此縮小各王國的轄地。

武帝時期則採納主父偃的建議,推行推恩令,規定諸侯王位由嫡子即位,而餘子皆分一縣或一鄉的土地。因此王國不斷縮小,漢郡不斷擴大,加上邊郡的開擴,漢朝中央政府對地方的控制力日益加強。同時,政府將大量面積較大郡予以分割。到平帝元始二年,共有郡國103個,轄縣、侯國、邑、道等縣級政區1587個。

蜀漢時期的領土范圍大致為今四川、雲貴、陝西舊漢中府及緬甸北部地區一帶,雖然昭烈帝劉備曾經大舉伐吳,諸葛亮、姜維屢次北伐,但終究未曾改變蜀漢的基本國土范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交阯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九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日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漢朝

Ⅷ 滕王閣序中說的交趾現屬什麼省或市

滕王閣序中說的交趾現屬越南。

交趾,又名"交阯",中國古代地名,位於今越南北部紅河流域。

公元前111年,漢武帝滅南越國,並在今越南北部地方設立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實施直接的行政管理;交趾郡治交趾縣即位於今越南河內。後來漢武帝在全國設立十三刺史部時,將包括交趾在內的7個郡分為交趾刺史部,後世稱為"交州"。

閱讀全文

與中國交趾郡是哪個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為什麼中國疫苗比國外慢 瀏覽:980
印度防空武器怎麼樣 瀏覽:131
育英國際學校小學學費多少 瀏覽:382
中國人行報名照片怎麼弄 瀏覽:555
越南人買東西帶多少錢 瀏覽:920
來印度旅遊的女性發生了什麼 瀏覽:122
中國缺少哪些科學儀器 瀏覽:349
越南哪裡有挖機出售 瀏覽:874
服裝義大利有什麼品牌 瀏覽:616
中國神獸是什麼 瀏覽:39
精英國際的房子多少錢一平方 瀏覽:450
以下哪個宗教不是中國主要信仰的 瀏覽:120
中國哪裡沙灘值得去 瀏覽:559
新中國成立有哪些幹部 瀏覽:420
疫情過後去義大利讀博怎麼樣 瀏覽:141
寄到英國的海關怎麼申報單 瀏覽:1001
印尼為什麼食物熱量高 瀏覽:912
芒果為什麼比越南好 瀏覽:468
怎麼分辨印度低種姓 瀏覽:667
伊朗三十萬等於多少人民幣 瀏覽: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