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從1912年到1928年,民國一共有多少位大總統最好有任職時間 首任為孫中山,二任袁大頭,三任黎元洪,。。
1912年1月1日-1912年4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1912年3月10日-1916年6月6日,袁世凱在北京任中華民國大總統,其中1913年10月10日前為臨時大總統,1915年12月12日稱帝,次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
第一任大總統為袁世凱(注意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未成為大總統),任內死亡,按法律副總統黎元洪繼任,至1917年7月14日;後馮國璋繼任,至1918年10月10日。
第二任大總統為徐世昌,1918年10月10日始至1923年10月10日,期間國務院曾經兩度攝行大總統職權,黎元洪更是在1922年6月至1923年6月暫時任大總統。
第三任大總統為曹錕,1923年10月10日至1924年11月2日
1924年至1928年這四年間,
首先段祺瑞自任中華民國臨時執政(1924年11月10日至26年4月20日)
之後經過短暫混亂,張作霖入主北京,自任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1927年6月18日-28年6月3日)
最終國民黨在蔣介石的帶領下完成北伐,形式上一統中國。
1928年-1948年這期間為國民黨訓政時期,國家元首為南京國民政府主席。
1948年開始憲政時期,蔣介石當選第一任中華民國總統。(注意與北洋時期的「大」總統區別)
⑵ 民國大總統都有幾個人分別是誰
1912年1月1日-1912年2月13日,國父孫文,臨時大總統,第1任,中國同盟會
1912年3月10日-1913年10月10日,袁世凱,臨時大總統,第2任,北洋政府,共和黨
1913年10月10日-1916年1月1日,袁世凱,大總統,第1任,北洋政府,進步黨
1916年3月22日-1916年6月6日,袁世凱,大總統,再任北洋政府,進步黨
1916年6月7日-1917年7月1日,黎元洪,大總統,繼任北洋政府,進步黨
1917年7月6日-1918年10月10日,馮國璋,大總統,代理北洋政府(直系)
1918年10月10日-1922年6月2日,徐世昌,大總統,第2任,北洋政府(皖系)
1922年6月2日-1922年6月11日,周自齊,國務總理署任大總統,署任北洋政府,交通系
1922年6月11日-1923年6月13日,黎元洪,大總統,復任北洋政府,研究系
1923年6月14日-1923年10月10日,高凌霨,代總理,署任大總統署任北洋政府
1923年10月10日-1924年10月30日,曹錕,大總統,第3任,北洋政府(直系),津保派
1924年11月2日-1924年11月24日,黃郛,代總理署任大總統,署任北洋政府
1924年11月24日-1926年4月20日,段祺瑞,臨時執政,第1任,北洋政府(皖系)
1926年4月20日-1926年5月13日,胡惟德,代總理署任臨時執政,署任北洋政府
1926年5月13日-1926年6月22日,顏惠慶,總理署任大總統,署任北洋政府
1926年6月22日-1926年10月1日,杜鍚圭,代總理署任大總統,署任北洋政府(直系)
1926年10月1日-1927年6月16日,顧維鈞,代總理署任大總統,署任北洋政府
1927年6月18日-1928年6月3日,張作霖,陸海軍大元帥,第1任,北洋政府(奉系)
1928年2月7日-1928年10月10日,譚延闓,國民政府主席,第1任,南京國民政府,中國國民黨
1928年10月10日-1931年12月15日,蔣中正,國民政府主席,第2任,南京國民政府,中國國民黨
1931年12月15日-1932年1月1日,林森,國民政府主席,代理南京國民政府,中國國民黨
1932年1月1日-1943年8月1日,林森,國民政府主席,第3任,南京國民政府,中國國民黨
1943年8月1日-1943年10月10日,蔣中正,國民政府主席,代理南京國民政府,中國國民黨
1943年10月10日-1948年5月20日,蔣中正,國民政府主席,第4任,南京國民政府,中國國民黨
1948年5月20日-1949年1月21日,蔣中正,總統,第1任,中華民國政府,中國國民黨
1949年1月21日-1950年3月1日,李宗仁,總統代理,中華民國政府,中國國民黨
1950年3月1日-1954年5月20日,蔣中正,總統復職
⑶ 民國共經歷了哪幾位總統次序是多少,在位多久
八位,依次為孫中山(臨時)、袁世凱、黎元洪、馮國璋、徐世昌、曹錕、蔣介石、李宗仁(代)。
自1911年孫中山出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起,至1949年10月1日止,正式擔任過中華民國總統職務的有:
1、孫中山(1911年12月29日---1913年10月10日 政黨或派系:中國同盟會)
2、袁世凱(1913年10月10日——1916年3月22日;1915年12月12日——1916年6月6日 政黨或派系:北洋軍閥)
3、黎元洪(1916年6月7日——1917年7月1日;1922年6月12日——1923年6月14日 政黨:進步黨、研究系),1922年6月12日黎元洪復任大總統
4、馮國璋(1917年7月6日——1918年10月10日 政黨或派系:直系軍閥),1917年7月6日馮國璋以副總統代理大總職。
5、徐世昌(1918年10月10日——1922年6月2日 政黨或派系:皖系軍閥)
6、曹錕(1923年10月10日——1924年11月2日 政黨或派系:直系軍閥)
7、蔣介石(就任時間:1948年5月20日——1949年1月21日 政黨:中國國民黨,副總統:李宗仁),1949年1月21日蔣發布「引退文告」,由副總統李宗仁任代理總統。
8、李宗仁(就任時間:1949年1月21日——1949年10月1日 政黨:中國國民黨,副總統:無)為代行職權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華民國總統法律上取消職權。
(3)民國時期中國有多少大官擴展閱讀:
總統資料:
1、袁世凱
袁世凱(1859年—1916年),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北洋軍閥領袖。字慰亭(又作慰廷),號容庵、洗心亭主人,漢族,河南項城人,故人稱「袁項城」。
袁世凱早年發跡於朝鮮,歸國後在天津小站訓練新軍。清末新政期間積極推動近代化改革。辛亥革命期間逼清帝溥儀退位,以和平的方式推翻清朝,成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3年鎮壓二次革命,同年當選為首任中華民國大總統。
袁世凱被後人指責較多的是他建立中華帝國稱帝問題。當時倡導袁世凱君主立憲的有楊度、嚴復、劉師培、孫毓筠、李燮和、胡瑛等國家精英人物。
袁世凱打算建中華帝國,與楊度等君主立憲人士蠱惑及長子袁克定迷戀太子權位是分不開的,其中最嚴重的是袁克定偽造《順天時報》,營造日本支持袁世凱稱帝的氛圍(此事被袁世凱次子袁克文和女兒袁叔楨無意中發現),袁世凱曾責袁克定「欺父誤國」。
袁世凱死後,王士珍、張鎮芳等打開金匱石屋,找出了袁世凱留下的繼承者的提名,只見上面親筆寫著:黎元洪、段祺瑞、徐世昌,並沒有自己的兒子袁克定。
2、黎元洪
黎元洪(1864年10月19日—1928年6月3日),原名秉經,字宋卿,是湖北黃陂人,故稱「黎黃陂」,中華民國第一任副總統、第二任大總統。世居湖北黃陂西鄉、縣城、東鄉與北鄉。
1923年10月5日,曹錕賄選成功,反直同盟隨之瓦解,黎元洪復位總統的夢想破滅。一年來的奔走呼號,使黎元洪身心疲憊。
加之曹錕上台後加大了對異己的打擊力度,黎元洪的生活和生存空間越發狹小,他只好選擇東渡日本。1928年6月3日,黎元洪因為腦溢血在天津去世,享年65歲。
黎元洪死後,以國葬的形式葬在土公山(現華中師范大學東南門附近)。1935年11月24日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於武昌為黎元洪舉行國葬典禮,遺體歸葬於武昌卓刀泉。
3、徐世昌
徐世昌(1855—1939年),字卜五,號菊人,又號弢齋、東海、濤齋,晚號水竹村人、石門山人、東海居士。
直隸(今河北)天津人。其曾祖父、祖父在河南為官居,出生於河南省衛輝府(今衛輝市)府城曹營街寓所。
民國七年(1918年)10月,徐世昌被國會選為民國大總統。他下令對南方停戰,次年召開議和會議。民國十一年(1922年)6月通電辭職,退隱天津租界以書畫自娛。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6月,85歲的徐世昌病逝於天津,歸葬輝縣,未修墓,僅豎一塊「水竹邨人之墓」碑。
4、曹錕
曹錕(1862.12.12-1938.5.17),字仲珊,保定王,第五任中華民國大總統,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中華民國初年直系軍閥的首領。
1923年10月5日,重金收買議員,賄選而被選舉為第五任中華民國大總統。
第二次直奉戰爭發生了一件事,就是馮玉祥倒戈,使直軍慘敗,曹錕被趕下台,並遭到軟禁。
1927年2月,奉系軍閥為了阻止國民革命軍東進河南,渡河南下,吳佩孚自鄭州撤退而逃。曹錕只得匆匆離開河南回到天津。
曹錕回天津後,住在英租界內的19號路(當今河北路34中學),和鄭夫人及陳夫人住在一起。
1938年5月的一天,曹錕因感冒轉成肺炎,經醫治無效,於5月17日(農歷四月十八)在天津泉山裡劉夫人寓所病故,終年76歲。曹錕的葬禮十分隆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民國
⑷ 民國時期有幾個元首叫什麼名字
中華民國歷屆總統
孫中山 中國同盟會 1912年1月1日 1912年4月1日 第壹任臨時大總統,副總統為黎元洪
袁世凱 1912年3月10日 1912年10月10日 第貳任臨時大總統,副總統為黎元洪
北洋軍閥政府
袁世凱¹ 1913年10月10日 1916年6月6日 第壹任,副總統為黎元洪
黎元洪 1916年6月7日 1917年7月1日 繼任,後被段祺瑞驅走,副總統為馮國璋
馮國璋 1917年7月6日 1918年10月10日 代理大總統
徐世昌 1918年10月10日 1922年6月2日 第貳任,後被直系軍閥驅走
(周自齊) 1922年6月2日 1922年6月11日 國務院國務總理攝行大總統職
黎元洪 1922年6月11日 1923年6月13日 復任,後被直系軍閥驅走
(高凌霨) 1923年6月14日 1923年10月10日 國務院國務總理攝行大總統職
曹錕 1923年10月10日 1924年11月2日 第叄任,賄選,後被馮玉祥驅走
(黃郛) 1924年11月4日 1924年11月24日 國務院國務總理攝行大總統職
段祺瑞 1924年11月24日 1926年4月20日 臨時執政
(胡惟德) 1926年4月20日 1926年5月13日 國務院國務總理攝行大總統職
(顏惠慶) 1926年5月13日 1926年6月22日 國務院國務總理攝行大總統職
(杜錫珪) 1926年6月22日 1926年10月1日 國務院國務總理攝行大總統職
(顧維鈞) 1926年10月1日 1927年6月18日 國務院國務總理攝行大總統職
張作霖 1927年6月18日 1928年6月3日 (安國軍)海陸軍大元帥
廣州軍政府
孫中山 中華革命黨 1917年9月10日 1918年5月4日 海陸軍大元帥
岑春煊 1918年8月21日 1920年10月24日 主席總裁
孫中山 中國國民黨 1921年5月5日 1922年6月16日 (非常)大總統
孫中山 中國國民黨 1923年3月2日 1925年3月12日 海陸軍大元帥
胡漢民 中國國民黨 1925年3月12日 1925年7月1日 孫中山逝世後,代理海陸軍大元帥職權
1916年1月1日稱帝,改國號中華帝國,年號洪憲,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復大總統職,6月6日卒。
廣州國民政府(主席)
汪精衛 中國國民黨 1925年7月1日 1926年3月23日 因中山艦事件辭去主席職權
譚延闓 中國國民黨 1926年3月30日 1927年3月11日 汪精衛去職後,代理主席職權
南京國民政府(主席)
譚延闓¹ 中國國民黨 1928年2月7日 1928年10月8日
蔣介石 中國國民黨 1928年10月8日 1931年12月15日
林森 中國國民黨 1931年12月15日 1943年8月1日
蔣介石 中國國民黨 1943年8月1日 1948年5月20日
1927年至1928年間不設國民政府主席一職,實際執政的是一個多人委員會,由譚氏擔任召集人。
蔣介石¹ 中國國民黨 1948年5月20日 1949年1月21日 第一屆,副總統為李宗仁
李宗仁 中國國民黨 1949年1月21日 1950年3月1日 代總統
蔣介石 中國國民黨 1950年3月1日 1975年4月5日 第一至五屆,副總統依序為陳誠,嚴家淦
嚴家淦 中國國民黨 1975年4月6日 1978年5月20日 繼任
蔣經國 中國國民黨 1978年5月20日 1988年1月13日 第六至七屆,副總統依序為謝東閔,李登輝
李登輝 中國國民黨 1988年1月13日 1990年5月20日 繼任
李登輝 中國國民黨 1990年5月20日 2000年5月20日 第八至九屆,副總統依序為李元簇,連戰
陳水扁 民主進步黨 2000年5月20日 至今 第十至十一屆,副總統皆為呂秀蓮
馬英九 2005年7月,以72.36%的得票率當選為國民黨主席,同年8月正式就任。
蔣介石於1949年1月21日發布引退文告,由副總統李宗仁代行總統職權。但國民政府於1949年12月7日遷台後,蔣介石即於1950年3月1日恢復總統職權。
⑸ 中華民國時期有哪些著名將領
⑹ 民國時期的總理有哪些
1、唐紹儀
清末為南北議和北方代表,民國時出任第一任內閣總理。民國二十年(1931年),出任中山縣縣長。上海淪陷後,因盛傳被日敵利用組織偽政府,蔣介石下令戴笠派趙理君於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9月30日將其刺殺於家中,時年七十五歲。
2、陸征祥
畢業於廣方言館和同文館,隨清朝駐俄、德、奧、荷四國欽差大臣許景澄在駐俄使館任翻譯,此後即一直在外交界服務,成為中國第一代職業外交家。一戰結束後,曾代表中華民國率代表團赴法國參加巴黎和會。
3、趙秉鈞
清末民初著名政治人物。在袁世凱擔任中華民國大總統期間,被提拔重用為第三任國務總理。曾擬訂警務章程,創設警務學堂。是中國近現代警察制度創始人。
4、段祺瑞
中華民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號稱「北洋之虎」,皖系軍閥首領,孫中山「護法運動」的主要討伐對象。1916年至1920年為北洋政府的實際掌權者。1924年至1926年為中華民國臨時執政。
5、朱啟鈐
1872年11月12日生於河南信陽。1964年2月26日卒於北京。中國北洋政府官員,愛國人士。中國政治家、實業家、古建築學家,工藝美術家。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中華民國大總統
⑺ 民國時期有多少姓蔣的當大官
蔣介石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校長 蔣百里
第一戰區司令官 蔣鼎文
十九路軍總指揮 蔣光鼐
⑻ 民國的中將都有誰,只要名單
唐縱,宣鐵吾,酨笠,雷忠,湯恩伯,劉峙,吳石,吳仲禧,孫元良,劉岳,吳奇偉,盧漢,俞瀘,吳國禎,胡文臣,王子衡,杜聿明
⑼ 民國有多少個總統
從1912年到1949年中華民國歷史上共有八位總統:孫文(臨時)、袁世凱、黎元洪(代理)、馮國璋(代理)、徐世昌(代理)、曹錕、蔣中正、李宗仁(代)。後兩個為國民政府改組為「中華民國政府」時期,前幾個為北洋政府時期。
(9)民國時期中國有多少大官擴展閱讀
中華民國大總統的由來: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革命黨在南京建立臨時政府,各省代表推舉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1912年元月民國正式建立。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勢力主政中國,北洋政府分崩離析後政局動盪不安,孫中山南下廣州,召開國民黨一大,建立黃埔軍校隨而建立國民政府,促成國共合作後的孫中山不久病逝。
1926年蔣介石繼承孫中山遺志領導國民北伐,意欲統一中國,到1928年東北易幟,國民政府從形式上統一中國,蔣介石成為繼孫中山之後的國民黨領袖。統一之後,民國進入所謂的「黃金十年」建設時期,此間社會穩定,教育穩步發展、趨於定型。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中國成為反法西斯同盟國,國際地位大大提高,一舉成為美英中蘇四大國。1949年後因國共內戰失利而遷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