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在中國學做人和學英語哪個難

在中國學做人和學英語哪個難

發布時間:2022-08-19 10:13:37

Ⅰ 中文和英文,哪個語言更難學

英文更難學。英文字母雖然只有26個字母,但組合的英文單詞非常繁瑣,非常難記。學習英文趣味性也差。中國漢字正好與英文相對。而且中國文字更高效,同樣一本書,中文不需要太厚就能寫完,英文寫完需要更多的紙張。

Ⅱ 對於既不是中國人,也不是英國人,中文和英語哪個更難學

作為世界最難學的語言當然中文最難學。但中文作為象形語言還是非常生動,當你一旦掌握2000個漢字,基本的讀寫就沒問題了。而英文作為字母文字和其他的字母文字有共通之處。所以還是好學的。

Ⅲ 大家覺得是我們中國人學英語比較難,還是老外學中文比較難啊

當然是老外學中文難了... 中文是世界上比較難學的語言之一,還分普通話和粵語。按聽說讀寫四個方面來比較的話:
聽:
中文:我本人是在國外念書,看見過身邊的老外朋友如何學中文。他們的聽力練習都是用最最標準的普通話來練的,一般中國人我覺得都說不了這么標准... 所以,等他們實際和中國人交談,北京人有北京味兒,說話愛吞字,四川人有四川話,這個還是和他們練的有很大差距的...
英文:中國人學英文,聽力有英音有美音,而這世界上母語為英文的人,刨去那些有重口音的南美人或印度人,一共就這兩種發音。多聽聽就啥都會了,再天天看看美劇什麼的,就基本能搞定。老外一共就愛用那麼幾個詞兒,跑不出這圈兒,中國話博大精深,四字詞語什麼的多了去了,老外絕對學不過來,除非他們土生土長在中國。
說:
中文:聽和說分不開,中國人愛用的詞彙和文化脫不開干係。中國文化上下五千年,老外很難理解真正的中國文化。因此也很難理解中國人是怎樣說話的。中國人實際日常用語我認為和老外中文課本上教的有很大差距。中文發音和英文發音相差甚遠,很多漢字的發音用英文表達不出來。有人說也叫他們學漢語拼音。學倒是不難,但讓他們看著一個中文字腦子里反應出來它的漢語拼音、怎麼念,則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漢字那麼多,有的象形有的不是,讓老外大部分都認得確實不容易。
英文:老外有個神奇的東西叫音標。一看英文單詞就可以按照其拼寫差不多猜出來怎麼念。西方很多語言都是一樣的道理。所以掌握發音規律就很容易了。
讀:
這方面的話,我個人認為這兩種語言打成平手。兩種語言都可以根據書寫形式猜意思。所以難度不分上下。
寫:
中文:寫漢字絕對是要用一生練習的。老家兒都說一個漢字的反應一個人是否做人端正。有的中國人都四五十歲了還是寫得一筆臭字兒,更別提老外了。中文的結構和英文單詞相差很多,我身邊的老外寫中文都像畫畫... 因為他們不太理解每個偏旁部首都啥意思。

英文:一個字母就是一個字母,搞本描紅字帖自己寫去吧,保准你寫的比老外還漂亮。只要拼寫正確,英文書寫沒啥特別的門道。
一個留學生根據自己的經歷總結出這些.... 希望可以幫到你。

Ⅳ 到底是英語難學還是中文難學

還是中文好學一些, 英文有語法, 有詞性, 單詞可變性很強。

中文(Chinese)是中國的語言文字。特指漢族的語言文字,即漢語和漢字 。在漢字文化圈和海外華人社區中,中文也被稱為華文、漢文。

中文(漢語)有標准語和方言之分,其標准語即漢語普通話,是規范後的漢民族共同語,也是中國的國家通用語言。現代漢語方言一般可分為:官話方言、吳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閩方言、粵方言、贛方言等。

漢字是中文的書寫體系,現存最早可識的漢字是殷商的甲骨文和稍後的金文,在西周時演變成籀文,到秦朝發展出小篆和秦隸,至漢魏時隸書盛行,到了漢末隸書隸變楷化為正楷,楷書盛行於魏晉南北朝,至今通行。現代漢字是指楷化後的漢字正楷字形,包括繁體中文和簡體中文。

2001年1月1日起,中國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該法確立了普通話和規范漢字作為中國通用語言文字的法律地位。中文(漢字)的使用人數在17億以上,范圍包括中國全境(大陸、港澳、台灣)和東亞、東南亞等漢字文化圈地區。



Ⅳ 中國人學英語難還是英國人學漢語難

漢語難學,中國人學英語覺得語法、閱讀、作文什麼的都很難搞很難理解。卻不知道其實漢語的各種難度系數都比英語高很多,正兒八經的讓外國人學漢語,比我們學英語要難很多。
這就是為什麼中國人去國外生活一年,就能把英語學的有模有樣,和外國人交流不成問題,而外國人來中國生活一年,只能學會基礎的和人交流的話

Ⅵ 漢語和英語哪個比較難學

很簡單,漢語比較難學。可以從以下原因來看:
1,漢語是漢語漢字相分開的,漢語族裡不同語言都能讀漢字,但讀音不一。學習漢語就要漢語漢字一起學,而英語是兩者合一的。所以漢語學習要比英語難。
2,漢語比英語復雜。漢語組成:筆畫-->單字-->詞語-->句子。英語呢,字母-->單詞-->句子。
3,漢語有聲調而英語沒有。這也是漢語學習的難題。
所以漢語要比英語難學。

Ⅶ 漢語和英語哪個難

國際上一般認為是韓語難學。對於西方人來說字母、單詞和看著單詞就能發音的語言是他們所擅長和熟悉的,而對於漢語,漢字就是西方人難以跨越的坎,其字形復雜難記,而且不能通過字形知道其發音。漢語的語法系統使得分詞極其讓人費解,在西方語言系統中,單詞和單詞之間有空隙,而漢語中詞和詞連在一起,使得本就熟悉漢語的西方人無法掌握一句話的確切含義。其次,漢語的發音和西方語言不通,它無法使用國際音標標注,而且同一個發音還分為五個不同的聲調。但是漢語優勢在於其語法簡單。
對於中國人來說,語法不算復雜的英語就已經讓人感覺很難了。中國人學英語難,難點在於無法掌握英語的語法系統。英語相對而言算是一種比較隨意的語言,但它的語法已經讓人十分苦惱了。相對於英語,法語、德語等對中國人來說更加難學。

Ⅷ 中文難學還是英語難學原因.

要看條件吧 。
外國人學中文比中國人學英文難。

對於外國人來說,漢語是一門很困難的語言。
據統計,美國的學生普遍認為學習漢語很費力氣。其實中國人學習英語要比外國人學習漢語容易得多。在世界性的調查中,各地區都說漢語是世界上最難的語言。
為什麼學習漢語要比學習英語難呢?學習英語,僅需要掌握字母,音標。然後可以組成單詞,句子,最後是短文,大概分為五步。而漢語首先要學會音節,然後是拼音(外國人不會發一聲和四聲音調,所以音調不包括在內),接下來要學字的筆畫(偏旁部首包括在內),然後組成字,組成詞(包括成語),然後是句子,最後才是短文。大概分七步,況且漢字的造字結構是很復雜的,有許多形近字和形音字,所以外國人認為漢語很難,不好學。事實上確實如此。但是如果生長在中國,耳熏目染,即使父母都是外國人,學起來也會簡單得多。

又因為漢字的構詞法巧奪天工。詞頭前綴、詞尾後綴是英文常用的構詞法。比如Saccharose(糖精)和Saccharomycetes(酵母菌)有相同的拉丁詞頭,但記住它們即便對英美人士也非易事,至少我測試過的幾個母語是英文的工科研究生是這樣。一維的串狀結構是導致其不醒目不明了的直接原因。試問讀書至研究生,連酵母菌與糖精都不知道,又該叫人作何感想呢?
用漢字組詞描述起來簡潔明了。即便是沒吃過糖精、沒用過酵母菌的沒受過教育的中國人,他也明白糖精可能是糖的「精煉部分」,比糖更甜(盡管這不確切);酵母菌是「一種能引起發酵的細菌」。但英文就不能如此簡單地組詞,即便組出來也恐怕令人難以接受:糖精=Sugessece="Sugar"+"Essence"(「糖」與「精」合起來),酵母菌=Yeabacteria="Yeast"+"Bacteria"(「發酵」與「細菌」合起來)。這豈不是太不像話了?
與拼音文字一維串狀前後綴構詞法不同,漢字是通過二維方式構字的。例如:
「人」在無門的四堵牆內便成了「囚」;
「木」在無門的四堵牆內要受「困」;
「露」-下「雨」天在大馬「路」上要暴「露」在雨水之下了;
「米」(與糧食有關)「唐」(表聲)=「糖」;
柴「禾」上長「草」=「菌」;
「木」「林」「森」——分別是wood、tree和forest的意思,但比較之下哪一種構詞法更好?答案一目瞭然。
在當今的英語社會,早期英文造字所遵循的拉丁詞根早字法也已逐漸被甩開了,類似以上造的Sugessece,Yeabacteria可一點都不是笑話,日常生活中天天都有。商店裡不同品牌的巧克力、糖果總會有不同的名字,有些名字在字典里找不到,它們會隨某個廠家的某種巧克力糖的產生而產生,消亡而消亡。當一個外國人讀到這個詞時,他不會意識到這是北美某個地區的很受歡迎的一種糖果,多半隻能和中國人一樣搖搖頭罷了。

閱讀全文

與在中國學做人和學英語哪個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義大利語有了一點點基礎該怎麼學 瀏覽:939
英國禁用什麼塑料 瀏覽:936
印度為什麼屠宰牛 瀏覽:652
援伊朗醫生有多少報酬 瀏覽:381
印度餅名字怎麼樣 瀏覽:478
在越南住一個膠囊酒店多少錢 瀏覽:459
印度的劉怎麼寫 瀏覽:800
越南缺哪些中國產品 瀏覽:845
義大利空耳什麼意思 瀏覽:719
為什麼伊朗有絲綢 瀏覽:22
伊朗的祖先是哪個國家 瀏覽:440
英國mi6是多少碼 瀏覽:88
上海直飛越南多少時間 瀏覽:926
中國現在多少人口2019 瀏覽:523
為什麼中國人比印度人團結 瀏覽:123
越南山裡做什麼好吃 瀏覽:355
印度為什麼技術落後外包產業好 瀏覽:339
中國的長城印度的東埔寨是什麼 瀏覽:988
印度人為什麼要講話 瀏覽:947
印度是哪個國家的軍工 瀏覽: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