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的獅城是指哪個城市
獅城,浙江省舊地名,原遂安縣縣城,位於今浙江省淳安縣千島湖景區。
據《淳安縣志》等歷史資料的記載,1955年10月,當時的電力工業部建設新安江水電站,選址淳安和建德交界的銅官。1959年9月21日,新安江截流,庫區開始蓄水。從此,獅城及賀城兩座歷史悠久的浙西縣城悄然「沉入」了千島湖底。2011年1月7日,該古城被評為省級文物保護區。2011年2月,《中國國家地理》雜志刊發了一組水下古城的精美照片,再度引爆了各界對水底千年古城的關注熱情。
遂安縣曾是浙西著名的戰略要鎮,水陸交通極其便利,是古代小商販集中地。遂安縣因為背靠五獅山,所以被稱為獅城。曾經的獅城被千島湖淹沒了,於是人們又在陸地上仿照獅城又建了一個文淵獅城。文淵獅城復制了遂安縣最繁華的東大街、北大街,還有著名的功德牌坊、貞節牌坊等。
㈡ 被稱為獅城的是哪座城市
新加坡,據馬來史籍記載,公元1150年左右,蘇門答臘的室利佛逝王國王子(般+木)那乘船到達此島,看見一頭黑獸,當地人告知為獅子,遂有「獅城」之稱。新加坡是梵語「獅城」之諧音,由於當地居民受印度文化影響較深,喜歡用梵語作為地名。而獅子具有勇猛、雄健的特徵,故以此作為地名是很自然的事。過去華僑多稱其為「息辣」,即馬來語「海峽」的意思,也有因其小而將之稱為星洲、星島的。
有以下版本的傳說:
新加坡的標志是一種魚尾獅,傳說當年以為馬來的王子在高山上打獵時發現新加坡這座小島,次日便出海到這個小島上。旅途中遇上風暴,王子把自己的王冠投入海中,風暴得以平息。
到達小島後,一隻雄獅要來襲擊他們,而當他和王子的目光交匯時卻又安靜了。
王子開始發展新加坡。
後人為了紀念王子,就把師資和大海聯系起來形成魚尾獅,新加坡也被稱為獅城。
㈢ 中國獅城是那裡
中國獅城是滄州。
滄州鐵獅子位於河北省滄州市政府駐地東南偏北16.5公里。坐落在東關村西0.5公里處。鐵獅身高5.78米,長5.34米,寬3.17米,體重約50噸。背負巨盆相傳是文殊菩薩蓮坐,獅身向南,頭向西南,兩左腳在前,兩右腳在後,呈前進狀,姿態雄偉,昂首闊步,栩栩如生的鐵獅是中國大型的精巧鑄鐵工藝,也是中國著名的古跡。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它充分的顯示出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智慧和藝術才華。解放後鐵獅子受到了黨和政府的重視與保護,國務院首先把它列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且對它進行各種的修繕。
神話傳說
據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滄州這地方是一塊風景優美、土地肥沃的魚米之鄉。它一面臨海,因而遠遠地望去,海碧天藍。再加上氣候溫和,人又勤勞,家家戶戶的日子,過得都那麼美好。所以就連飛禽、走獸,也都願意到這里落落腳。
有一年穀子黃梢,棒子蒼皮的時候,海面上突然颳起一股黑風,卷著海浪,像虎叫狼嚎一樣咆哮著直撲滄州城。眼看著船翻桅折,房倒屋塌,滿窪的好莊稼被海水吞沒。黑風惡浪來得急,老百姓來不及躲,人也淹死了不少。那情景是真叫慘啊!
這黑風惡浪怎麼突然來得這么猛呢?原來是一條惡龍在興妖作怪。它看著滄州這地方好,就一心想獨吞這地方做它的龍宮。就在惡龍興妖作怪、慘害黎民百姓的時候,人們猛地聽到一聲
像山崩地裂一樣的怒吼。只見一頭紅黃色的雄獅,從海邊一躍而起,像鷹抓兔子一樣,嗖的一聲,沖向大海,直取惡龍。海面上頓時水柱沖天,狂風大作,龍騰獅躍,雄獅和惡龍從天黑一直廝殺到黎明,惡龍招架不住,掉頭就跑。它邊跑邊想:「我占不了這塊地方,也叫這地方好不了。」於是它一邊跑著一邊吐著又苦又鹼的白沫。雄獅在後面緊追不放,一直到東海深處,逼著惡龍收回了淹沒滄州的海水,這才罷休。惡龍在逃跑的路上留下了一條深溝。傳說,這條深溝就是現在的黑龍港河。滄州這地方,特別是黑龍港流域,那白花花的鹽鹼,據說就是那條惡龍吐出的白沫。
惡龍跑了,海水退了,滄州一帶的老百姓,才避免了一場更大的災難,又能安居樂業了。人們為了感謝為民除害的雄獅,就請一位叫李雲的打鐵名匠,帶領著九九八十一個手藝高超的徒弟,用了九九八十一噸鋼鐵,鑄造了九九八十一天,終於在當年雄獅躍起的地方,鑄成了這尊活靈活現非常雄偉的鐵獅子。
那條惡龍雖然沒死,可是它一望見這頭鐵獅子,就渾身發軟,爪子發麻,再也不敢興妖作怪了,所以,後來人們又把這尊鐵獅子叫做鎮海吼。
㈣ 獅城是中國哪個城市
中國的話就是滄州了。滄州鐵獅子,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體現了滄州古老「鑄造之鄉」鑄造藝術的神韻。
㈤ 獅城是哪座城市
要說「獅城」的話毫無疑問就是指新加坡了——城市之國。
新加坡是一個城市國家,原意為獅城。據馬來史籍記載,公元1150年左右,蘇門答臘的室利佛逝王國王子(般加木那)乘船到達此島,看見一頭黑獸,當地人告知為獅子,遂有「獅城」之稱。新加坡是梵語「獅城」之諧音,由於當地居民受印度文化影響較深,喜歡用梵語作為地名。
㈥ 獅城是哪個城市
獅城是指:新加坡這個國家。
新加坡,全稱為新加坡共和國(英語:RepublicofSingapore),舊稱新嘉坡、星洲或星島,別稱為獅城,是東南亞的一個島國,政治體制實行議會制共和制。新加坡北隔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為鄰,南隔新加坡海峽與印度尼西亞相望,毗鄰馬六甲海峽南口,國土除新加坡島之外,還包括周圍數島。
㈦ 獅城是指什馬地方
獅城,新加坡,全稱為新加坡共和國(英語: Republic of Singapore),舊稱新嘉坡、星洲或星島,別稱為獅城。
新加坡的象徵標志是魚尾獅,所以新加坡又被人稱為「獅城」。
新加坡早期的歷史記載並不多,使用的名字也各不相同。公元3世紀,中國將新加坡叫作「蒲羅中」,即「半島末端的島嶼」。史料記載,1320年,元朝派人到一個叫「龍牙門」的地方尋找大象。「龍牙門」或許就是今天的岌巴港。1330年,一個名叫汪大淵的中國人首次來到此地,將其命名為Pancur(泉水),當時已經有華人居住。最早把新加坡叫做「淡馬錫」(海城)的,是1365年的《爪哇史頌》。類似的名字還出現在同一時期的一份越南文獻上。一直到14世紀末,梵文名字Singapure(意為「獅城」)才首次出現。
新加坡的名字來源於梵文"信訶補羅",並有著美麗的傳說。新加坡古稱淡馬錫(爪哇語"海市"之意),公元8世紀建國,歸屬印尼室利佛逝王朝。相傳11世紀時,室利佛逝王國的王子與謬內島的公主結為百年之好,在謬內島住了下來。一天,王子攜公主外出打獵,乘船時遇大風浪,在即將翻船時,王子把王冠丟到海里,風浪頓時平靜下來。他們便把船劃到馬錫海邊。在附近樹林里打獵時,他們忽然發現一隻頭黑胸白、身體紅色、行動敏捷的怪獸,隨從告訴王子這是一隻獅子,王子聽了非常高興,認為這是一個吉祥的地方,便決定留下來。因登岸時首見獅子,後來他就把淡馬錫改名為新加坡拉。在馬來語中,「新加」是獅子,「坡拉」是城的意思。
這便是新加坡和獅子城名稱的來歷。
㈧ 河北滄州為什麼被稱為獅城
河北地區很久以前就有一句歌謠:「滄州獅子景州塔,真定府的大菩薩」,說的正是河北最著名的三處文物。
滄州歷史悠久,據史料記載,它始建於北魏熙平二年(517年),割瀛、冀二州之地所建,因臨近滄海,故取名滄州(滄海之州)。
滄州是京津的南大門,歷代為兵家必爭之地,因武術興盛,素有「武術之鄉」之稱。南運河和京滬鐵路,縱觀南北,公路四通八達,石油天然氣等資源豐富。!
㈨ 獅城是哪裡水城呢
獅城是新加坡的別稱。
新加坡是一個城市國家,原意為獅城。據馬來史籍記載,公元1150年左右,蘇門答臘的室利佛逝王國王子(般+木)那乘船到達此島,看見一頭黑獸,當地人告知為獅子,遂有「獅城」之稱。新加坡是梵語「獅城」之諧音,由於當地居民受印度文化影響較深,喜歡用梵語作為地名。而獅子具有勇猛、雄健的特徵,故以此作為地名是很自然的事。過去華僑多稱其為「息辣」,即馬來語「海峽」的意思,也有因其小而將之稱為星洲、星島的。
有以下版本的傳說:
新加坡的標志是一種魚尾獅,傳說當年以為馬來的王子在高山上打獵時發現新加坡這座小島,次日便出海到這個小島上。旅途中遇上風暴,王子把自己的王冠投入海中,風暴得以平息。
到達小島後,一隻雄獅要來襲擊他們,而當他和王子的目光交匯時卻又安靜了。
王子開始發展新加坡。
後人為了紀念王子,就把師資和大海聯系起來形成魚尾獅,新加坡也被稱為獅城。
水城:山東聊城
聊城有悠久的歷史,遠在春秋戰國時期,聊城就是「築城屯兵為齊之要地」,「洪武初年,置東昌府建城池」。明清時期,聊城源京河運河水陸交通之便利,商賈雲集,沿河兩岸,會館林立,被譽為「漕輓之咽喉,天都之肘腋」,「江北一都會」。成為京杭運河沿河全國九大商埠之一。
馳名中外的古運河象一條游龍穿越本區腹地。環繞聊城古城的東昌湖,總面積420公頃,是長江以北城市內最大的人工湖泊。
人稱江北水城
㈩ 獅城是哪裡水城呢.....
獅城:新加坡的別稱,滄州也稱獅城
水城:威尼斯的別稱,蘇州也稱水城
花城:廣州的別稱
日光城:拉薩的別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