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北海位於哪裡
北海位於故宮和景山之西,是一處有800年歷史的皇家園林,從金代到明、清,都被列為禁苑;金世宗時(1179年)先在瓊華島建離宮,將北宋汴梁艮岳的太湖石置於島上,在島上最高處建廣寒殿,改名萬歲山、太液池,並以瓊華島為中心建設元大都。明清兩代,北海與中海、南海合稱三海。順治八年(1651年)拆除廣寒殿建白色喇嘛塔一座,並在山的南坡建永安寺,改名白塔山。乾隆年間大規模擴建,現存的建築多在此時所建。
北海的建築布局是以白塔為中心組成以瓊華島為主體的四面景觀,瓊華島山高32.8米,周長9.3米;紅塔高35.9米。山的南坡,從白塔起有琉璃善因殿、普安殿、正覺殿、堆雲積翠牌坊、永安石橋直抵團城,形成全園的主軸線。軸線上的各主要建築屋石以黃、綠、紫色琉璃組成圖案,從山頂俯瞰,色彩斑瀾,蔚為壯觀。永安寺西之悅山殿是清朝皇帝引見、理事之所。在它的後面有慶霄樓,是一個踞半山的二層建築,是冬天觀冰嬉的場所。山的西面有琳光殿和閱古樓。閱古樓平面為一馬蹄形,有廊二十五間,壁上都砌有三希堂法帖石刻。山坡上還點綴著假山、亭閣,高下曲折有致,如甘露殿、揖山亭等。山的北面,臨水有半圓的延樓,登上此樓就可以南瞻白塔,北瞰碧波。北坡石岩陡峭,石洞、亭閣錯迭,洞室相通,極盡機巧,有寫妙石室、環碧樓、一壺天地亭等。山的東面,有智珠殿,是供奉文殊佛像之所。殿之北有見春亭,亭北有瓊島春蔭石幢,幢苗、石座、欄桿雕刻都十分精美,傳為燕京八景之一。
北海的東部、北部兩岸有建築群多處,各具特色。東岸有濠濮澗,在嶙峋的山石間有一泓池水,池中有敞軒、曲橋,頗具自然之趣。濠濮澗北的畫舫齋,是一個環繞方形水池對稱布置的庭院,四面回廓相通。北岸的鏡清齋(後改名靜心齋)是一個精美的園中園,是清朝的太子來游時的居所,入門為荷池,池北為堂,堂後臨山池,左右皆是峰巒岩洞,過去曾有飛瀑流水往還縈回。池中敞閣三間,名叫沁泉廊,廊後有山石回抱,是乾隆時迭石的精品。北岸有許多宗教的建築:小西天、大西天、極樂世界等。小西天西邊的九龍壁用五色琉璃砌成,造型生動。闡福寺前面有王龍亭伸入水中,五亭都是方形,前後錯落布置。五亭都用綠琉璃瓦頂,黃瓦剪邊。
永安橋南邊的團城,是金代(1163年)挖湖泥堆成。元、明、清三代屢有修繕,歷代都是做為御園的。團城是一個高台,圓形,台高4.6米,周長276米。城兩掖有門,門上有樓,入門有蹬道。團城上的建築按中軸線對稱布置。主殿承光殿位於中央,是康熙時在元代儀天殿基礎上改建的。殿的主體結構為正方形。屋頂造形如故宮的角樓的形狀。殿內供玉觀音菩薩,傳說是高宗時西藏的貢品。殿的正南有石亭,裡面存放元代的玉瓮。殿北為敬濟堂,堂東側有古簌堂、朵雲亭,西側有餘清齋。由余清齋曲折而西有沁香亭,其後的假山上有鏡瀾亭,是觀賞風景最佳的地方。團城上邊的全部建築全是用黃琉璃瓦,用綠瓦剪邊。
B. 北海位於哪個省哪個市
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是一個地級市,不屬於任何一個市。
北海,是廣西壯族自治區地級市,地處廣西壯族自治區南端,北部灣東北岸。西北距首府南寧206公里,東距廣東湛江198公里,東南距海南海口市147海里。
地勢總體呈北高南低,地形平坦開闊;氣候屬海洋性季風氣候,具有典型的亞熱帶特色;下轄3個區、1個縣,總面積3337平方千米;2017年總人口175.42萬人。
北海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始發港,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重要組成城市。
北海區位優勢突出,地處華南經濟圈、西南經濟圈和東盟經濟圈的結合部,處於泛北部灣經濟合作區域結合部的中心位置,是中國西部地區唯一列入全國首批14個進一步對外開放的沿海城市,也是中國西部唯一同時擁有深水海港、全天候機場、高速鐵路和高速公路的城市。
(2)中國的北海在哪裡擴展閱讀:
北海歷史
元至元三十年(1293年)在廉州設提舉市舶司,專事海運與外國船隻並收「船頭規」時為全國六大市舶司之郡,逮揚州,統11個縣。
明洪武元年(1368年)設兩廣總督後改名為廉州府,統合浦,石康,靈山,廉州。
清康熙元年(1662年)設北海鎮標(軍事建)。乾隆年間,北海市開始形成。
咸豐五年(1855年)珠場巡檢司移駐北海,標志北部灣中心從廉州(合浦)移至北海,北海港口商業城市開始形成。光緒六年(1876年)中英簽訂《煙台條約》北海與宜昌、蕪湖、溫州、一並辟為通商口岸。
1949年12月4日解放,當時為鎮,歸合浦縣管轄(屬廣東南路專區)。1951年1月前為廣東省轄市,同年5月委託廣西省領導。
1952年3月,正式劃歸廣西。
1955年5月,重歸廣東。
1956年,降為縣級市。
1958年,降為合浦縣北海人民公社(屬湛江專區)。
1959年,改為縣級鎮。
1964年,恢復為縣。
1965年6月,又劃歸廣西。
1983年10月,提升為地級市。
1987年7月1日,合浦縣劃歸北海市管轄。
C. 北海屬於哪個省在什麼地方
北海市屬於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地級市。
北海地處廣西壯族自治區南端,北部灣東北岸。北海是我國最早的對外通商口岸和海上「絲綢之路」起點之一,歷史上是雲貴、川、桂、湘、鄂等省與海外貿易的主要商品集散地之一。
西北距首府南寧206公里,東距廣東湛江198公里,東南距海南海口市147海里。地勢總體呈北高南低,地形平坦開闊;氣候屬海洋性季風氣候,具有典型的亞熱帶特色;下轄3個區、1個縣,總面積3337平方千米;2017年總人口175.42萬人。
(3)中國的北海在哪裡擴展閱讀:
北海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始發港,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重要組成城市。北海區位優勢突出,地處華南經濟圈、西南經濟圈和東盟經濟圈的結合部,處於泛北部灣經濟合作區域結合部的中心位置。
是中國西部地區唯一列入全國首批14個進一步對外開放的沿海城市,也是中國西部唯一同時擁有深水海港、全天候機場、高速鐵路和高速公路的城市。 2018年11月,入選中國城市全面小康指數前100名。
D. 北海在哪裡屬於哪個城市
北海市屬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地處廣西壯族自治區南端,北部灣東北岸。
位於東經108°50′45″~109°47′28″,北緯20°26′~21°55′34″之間,西北距首府南寧206公里,東距廣東湛江198公里,東南距海南海口市147海里。
北海是全國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亦是中國最美的海濱城市之一;
既是中國西南地區同時擁有深水海港、全天候機場、高鐵、高速公路的城市,也是中國大西南連接東盟的最便捷的出海口。
北海位於華南經濟圈、西南經濟圈、東盟經濟圈的結合部,處於泛北灣經濟合作區域結合部的中心位置。
邕北線高鐵及南北高速公路把北海與南寧、昆明、廣州、成都、重慶、貴陽、長沙等重要城市連接起來,構成了便捷的出海大通道。
地理位置
北海市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南端,北部灣東北岸,介於北緯20°26'~21°55'、東經108°50′~109°47'之間,東鄰廣東省,南與海南省隔海相望,西瀕越南。
地形地貌
北海地勢從北向南傾斜,東北、西北為丘陵,南部沿海為台地和平原。市區海濱平原土地佔總面積70%以上,土質由砂質粘土、砂礫構成,地層結構穩定,承壓力強,一般為18~25噸/平方米。海洋灘塗約占市區土地總面積20%左右,土地耐力較低,為12~16噸/平方米。平均海拔10~15米。最高峰554米(五點梅),市區最高點120米(冠頭嶺)。
E. 北海是哪個地方的
北海,是廣西壯族自治區地級市,地處廣西壯族自治區南端,北部灣東北岸。北海是全國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亦是中國最美的海濱城市之一;既是中國西南地區同時擁有深水海港、全天候機場、高鐵、高速公路的城市,也是中國大西南連接東盟的最便捷的出海口。
拓展資料:
「朝滄梧而夕北海」,北海的名字很早就有了,北海地名的形成,定位於康熙元年(1662)年,清政府設「北海鎮標」作為「北海」地名的稱謂。由於此種說法轉述頻繁、引證廣泛,因此成為一個定例。據文史資料記載,「北海」一詞可追溯至宋朝甚至是魏晉南北朝時期,這個時期,「北海」更多的是被外國人所稱呼。1965年6月,北海由廣東省劃歸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之名也一直沿用至今。
F. 北海是在哪座城市
北海是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是廣西地級市。
1、北海,是廣西壯族自治區地級市,地處廣西壯族自治區南端,北部灣東北岸,是全國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亦是中國最美的海濱城市之一。
2、北海位於華南經濟圈、西南經濟圈、東盟經濟圈的結合部,處於泛北灣經濟合作區域結合部的中心位置,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始發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6)中國的北海在哪裡擴展閱讀:
1、廣西,簡稱「桂」,地處中國華南地區,南瀕北部灣、面向東南亞,西南與越南毗鄰,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是西南地區最便捷的出海通道。
2、廣西地處祖國南疆,位於東經104°28′~112°04′,北緯20°54′~26°24′之間,北回歸線橫貫中部,總體是山地丘陵性盆地地貌,分山地、丘陵、台地、平原、石山、水面6類。
3、廣西北部灣港由防城港、欽州港和北海港三港組成;桂東南的玉林、梧州、賀州、南寧、北海、欽州等日常飲食主要以清淡。
4、北海地勢從北向南傾斜,東北、西北為丘陵,南部沿海為台地和平原;北海市面臨的北部灣有豐富的海洋資源,為中國「四大漁場」之一。
G. 北海在哪
北海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本身就是一座城市。
擴展: 北海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始發港,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重要組成城市,是中國西部地區唯一列入全國首批14個進一步對外開放的沿海城市,也是中國西部唯一同時擁有深水海港、全天候機場、高速鐵路和高速公路的城市。
H. 中國北海在哪裡
北海市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南端,北部灣東北岸,介於北緯20°26'~21°55'、東經108°50′~109°47'之間,東鄰廣東省,南與海南省隔海相望,西瀕越南。
北海是全國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中國西南地區同時擁有深水海港、全天候機場、高鐵、高速公路的城市,也是中國大西南連接東盟的最便捷的出海口。北海位於華南經濟圈、西南經濟圈、東盟經濟圈的結合部,處於泛北灣經濟合作區域結合部的中心位置。邕北線高鐵及南北高速公路把北海與南寧、廣州、成都、重慶、長沙等重要城市連接起來,構成了便捷的出海通道。
I. 中國北海在哪
廣西壯族自治區。
北海地處廣西壯族自治區南端,北部灣東北岸。西北距首府南寧206公里,東距廣東湛江198公里,東南距海南海口市147海里。
「北海」一名來自其海城區地角鎮的同名漁村「北海村」,由於此地最早開發人群都是疍家漁民,他們長年集中居住在靠近避風港的村落,該避風港面向北面海域(北海市是個半島),所以此村得名「北海村」。
北海地名的形成,定位於康熙元年(1662年),清政府設「北海鎮標」作為「北海」地名的稱謂。據文史資料記載,「北海」一詞可追溯至宋朝甚至是魏晉南北朝時期,這個時期,「北海」更多的是被外國人所稱呼。
北海市有壯族、瑤族、苗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回族、京族、彝族、水族、仡佬族、滿族、蒙古族、土家族、朝鮮族、白族、傣族、高山族、藏族、黎族、達斡爾族、東鄉族、維吾爾族等43個少數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