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鄉土中國》的大概內容
《故鄉》是李箕永的作品,李箕永,生於1895年,卒於1984年,是朝鮮現代文學和無產階級文學的優秀代表、傑出的創始人之一。《故鄉》,反映了「卡普」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作,也是朝鮮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作品,在朝鮮文學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二地主安承學是《故鄉》中反動勢力的代表。他是日本帝國主義的忠實走狗,也是地主閔判書的凶惡管家和爪牙。他靠高利貸和收租而成為村裡的暴發戶。他剛剛來到元德村時,本是一個毫無所有、一貧如洗的流浪漢。由於狡猾詭詐,善於鑽營,在郡里弄到了一個雇員的差事。
接著,這個人人唾罵的壞蛋又得到了地主閔判書的垂青和信任,讓他成為地主的代理人。他到處催租逼債,為非作歹,人面獸心。他認賊作父,同日本警察勾搭起來,又是一個奴顏婢膝甘當洋奴的民族敗類。
《故鄉》的藝術成就,也是十分突出的。
首先,他塑造了符合於時代要求的新型知識分子的典型形象——金喜俊,這是具有開創意義的。金喜俊是作家早期創作同類革命知識分子的繼續和發展。作家曾說過:「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給『卡普』作家們提出了創作與運動的新形勢相適應的主人公的光榮任務。《故鄉》就是這一課題的回答。」應該說,這一光榮任務,首先由李箕永勝利地完成了。
其次,《故鄉》中生動地展示了朝鮮農村的民俗風貌。如:農樂隊的歌舞、婚禮的歡慶和生日的祝賀以及其他民間習俗的描繪,散發著濃郁的鄉土氣息,顯示了與眾不同的民族特色。
再次,善於利用景物描寫展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借景抒情,把人物精神面貌和感情活動,通過自然景物生動而形象地展示在讀者面前。如:抗租斗爭勝利的一章中的黎明的描寫:
……灰黑色的雲彩已經開始在天空的一角漸漸地散去,它彷彿向人們預告:光明就要來臨……」這種景物描寫是寓意深刻的,使人們清楚地意識到:斗爭的勝利就在眼前。
㈡ 求費孝通《鄉土中國》電子版,PDF和TXT都可以
費孝通《鄉土中國》,有PDF版本。需要發私信。
㈢ 關於《鄉土中國》的有關問題
鄉是自己內心的神聖的地方!土是萬物生長的必需品
㈣ 《鄉土中國》思考題 第一章 鄉土本色 1.中國基層的主要特徵是什麼
中國基層的主要特徵就是中國人口地大物博,每個人身心發展的水平是不一樣的,城鄉差距比較大。
「從基層上看去,中國社會是鄉土性的。」在這一章中,費孝通將中國社會的基層定義為鄉土性的,這「鄉土性」帶有三方面特點:
其一、「鄉下人離不了泥土」。鄉下人以種地為最普通的謀生方法,因而也最明白泥土的可貴。
其二、不流動性。靠農業謀生的人是「粘在土地上的」,並不是說鄉村人口是固定的,而是說在人與空間的關繫上是不流動的,安土重遷,各自保持著孤立與隔膜。
其三、熟人社會。鄉土社會的這種人口流動性緩慢的特點使鄉村生活很富於「地方性」特點,聚村而居,終老是鄉。
(4)鄉土中國哪個版本裡面有題擴展閱讀
在該書中,作者把鄉土中國看作是包含在具體的中國基層傳統社會的一種特具體系,支配中國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以中國的事實來說明鄉土社會的特性。
費孝通認為中國社會從基層上看是鄉土性的。以土地為本的鄉土社會人口流動率極低,從而導致村落之間的孤立和隔膜,「鄉土社會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於斯,死於斯的社會」。人們在熟悉的環境中長大,代代相傳的社會習俗指導著他們的行為。
在這種社會里語言足夠傳遞世代的經驗,「全部文化可以在親子之間傳授無缺」。據此,費孝通指出文字下鄉的困難在於鄉土社會的人們沒有用字幫助他們社會生活的需要,提出治愚的根本在於中國社會鄉土性的基層發生變化。
㈤ 鄉土中國哪個版本適合高中生
鄉土中國這個系列節目,任何一個版本都非常適合高中生,因為鄉土中國主要包含的內容包括一些當地的美食,或者是一些地區的特色美景。
㈥ 費孝通先生的《鄉土中國》哪個版本比較好
其實哪個出版社的都不錯,只是會有些許的不同,內容都是一樣的,如果喜歡字比較大的,推薦人民出版社的。
比如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理想國系列,這都是很好的書。
《鄉土中國》這本書我記得有一個後記,你看看版本裡面有沒有,有的話應該就差不了。
手裡的書是「北京大學出版社」,個人認為版本沒有多大區別,無非是序、題記、後記等的差異(也許有部分版本代序、評價等等),文章本質上都是一樣的。至於作者自己對這些觀點的反思、認知的升華調整,可以參閱其他著作,或者後期的演講。
讀書也沒必要糾結於版本如何,就像有人問詢:
究竟是早上健身好,還是晚上健身好,答曰:只要健身就好。
書都是收集費孝通於1946年在西南聯大和雲南大學講授「鄉村社會學」時的講義,應《世紀評論》雜志之約,分期連載而成。
本書一書收錄了《鄉土本色》《文字下鄉》《再論文字下鄉》《差序格局》《系維著私人的道德》《家族》《男女有別》《禮治秩序》《無訟》《無為政治》《長老統治》《血緣和地緣》《名實的分離》《從慾望到需要》十四篇論文。
㈦ 高一《鄉土中國》買什麼版本的好
教科版。
《鄉土中國》是當代社會學家費孝通創作的社會學著作,首次出版於1948年。
《鄉土中國》是費孝通著述的一部研究中國農村的作品。全書由14篇文章組成,涉及鄉土社會人文環境、傳統社會結構、權力分配、道德體系、法禮、血緣地緣等各方面。
在《鄉土中國》中,作者用通俗、簡潔的語言對中國的基層社會的主要特徵進行了概述和分析,全面展現了中國基層社會的面貌。全書主要探討了差序格局、男女有別、家族、血緣和地緣等。
作者簡介
費孝通(1910—2005),江蘇吳江人,社會學家。1920年進入蘇州振華女校讀書。1928年就讀於東吳大學醫學預科。1930年考入燕京大學社會學系。
1933年成為清華大學社會學系及人類學系研究生。1936年獲公費留學資格赴英國倫敦大學政治學院學習人類學。1938年獲哲學博士(社會人類學)學位。
㈧ 鄉土中國哪個版本適合高中生
鄉土中國這個系列節目,任何一個版本都非常適合高中生,因為鄉土中國主要包含的內容包括一些當地的美食,或者是一些地區的特色美景。《鄉土中國》是費孝通著述的一部研究中國農村的作品。全書由14篇文章組成。
涉及鄉土社會人文環境、傳統社會結構、權力分配、道德體系、法禮、血緣地緣等各方面。在《鄉土中國》中,作者用通俗、簡潔的語言對中國的基層社會的主要特徵進行了概述和分析,全面展現了中國基層社會的面貌。全書主要探討了差序格局、男女有別、家族、血緣和地緣等。該書語言流暢,淺顯易懂。
相關信息
費孝通認為中國社會從基層上看是鄉土性的。以土地為本的鄉土社會人口流動率極低,從而導致村落之間的孤立和隔膜,「鄉土社會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於斯,死於斯的社會」。人們在熟悉的環境中長大,代代相傳的社會習俗指導著他們的行為。
在這種社會里語言足夠傳遞世代的經驗,「全部文化可以在親子之間傳授無缺」。據此,費孝通指出文字下鄉的困難在於鄉土社會的人們沒有用字幫助他們社會生活的需要,提出治愚的根本在於中國社會鄉土性的基層發生變化。
㈨ 鄉土中國高中生買哪個版本的
教科版。
《鄉土中國》是當代社會學家費孝通創作的社會學著作,首次出版於1948年。
《鄉土中國》是費孝通著述的一部研究中國農村的作品。全書由14篇文章組成,涉及鄉土社會人文環境、傳統社會結構、權力分配、道德體系、法禮、血緣地緣等各方面。
在《鄉土中國》中,作者用通俗、簡潔的語言對中國的基層社會的主要特徵進行了概述和分析,全面展現了中國基層社會的面貌。全書主要探討了差序格局、男女有別、家族、血緣和地緣等。
作者簡介
費孝通(1910—2005),江蘇吳江人,社會學家。1920年進入蘇州振華女校讀書。1928年就讀於東吳大學醫學預科。1930年考入燕京大學社會學系。1933年成為清華大學社會學系及人類學系研究生。1936年獲公費留學資格赴英國倫敦大學政治學院學習人類學。1938年獲哲學博士(社會人類學)學位。
㈩ 《鄉土中國》買哪一個版本或是出版社的比較好
對我個人而言,我是推薦前兩家「老字型大小」出版社的(中華書局、三聯出版社),其畢竟歷經了歲月滄桑,沉澱了一程又一程人間冷暖炎涼。
中華書局(1912)
中華書局,全名為中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一家集編輯、印刷、出版、發行於一體的出版機構。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生活書店成立於1932、讀書出版社1936、新知書店1935,三店於1948年合並成立三聯書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簡稱三聯書店)是一家有悠久歷史的著名出版社。它的前身是鄒韜奮、徐伯昕等三十年代在上海創立的生活書店、新知書店和讀書出版社。
其中出版《鄉土中國》的就有這樣的兩家巨頭出版社。
《鄉土中國》是當代社會學家費孝通創作的社會學著作,首次出版於1948年。
《鄉土中國》是費孝通著述的一部研究中國農村的作品。全書由14篇文章組成,涉及鄉土社會人文環境、傳統社會結構、權力分配、道德體系、法禮、血緣地緣等各方面。
在《鄉土中國》中,作者用通俗、簡潔的語言對中國的基層社會的主要特徵進行了概述和分析,全面展現了中國基層社會的面貌。全書主要探討了差序格局、男女有別、家族、血緣和地緣等。該書語言流暢,淺顯易懂。
《鄉土中國》是學界共認的中國鄉土社會傳統文化和社會結構理論研究的重要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