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歷史上第一位太後——秦宣太後 最讓人驚嘆的兩件事是什麼
孫儷主演的電視劇《羋月傳》的原型就是秦宣太後羋八子。她雖姓羋,但已是當時楚國王室的遠支,自小在雲夢澤種茶、捕魚為生,後陰差陽錯雖陪嫁使團入咸陽,得秦惠文王寵幸封八子,生下一皇子嬴稷,也就是後來戰國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國君秦昭襄王。
《羋月傳》-義渠王、羋月
公元前266年,秦昭襄王四十一年,任用魏人范雎為相,利用魏冉肆意攻佔趙國失敗為由,驅逐魏冉及其黨出函谷關,宣太後失勢,被廢去王太後之位。次年(公元前265年)十月,宣太後倉惶離世,葬於芷陽酈山,今西安臨潼驪山,謚號宣。歷史上第一個有血有肉的奇女子,便結束了她傳奇的一生。
『貳』 慈禧太後如今下葬哪裡
1908年,光緒帝駕崩,慈禧選擇三歲的溥儀做為新帝,即日尊為太皇太後,次日17點(未正三刻)在儀鸞殿去世,葬於菩陀峪定東陵。
『叄』 中國第一任皇太後羋月,歷史中的羋月到底是怎麼樣的
宣太後(?―前265年),羋(mǐ)姓,出生地楚國丹陽(今湖北宜昌市),又稱羋八子、秦宣太後。戰國時期秦國王太後,秦惠文王之妾,秦昭襄王之母。秦昭襄王即位之初,宣太後以太後之位主政,執政期間,攻滅義渠國,一舉滅亡了秦國的西部大患。死後葬於芷陽驪山。
早年經歷
宣太後本是楚國人,後成為秦惠文王的姬妾,稱羋八子。前306年,秦武王因舉鼎而死。因秦武王無子,他的弟弟們爭奪王位。趙武靈王派代郡郡相趙固將在燕國作為人質的公子稷送回秦國。在宣太後異父弟魏冉的幫助下,公子稷繼位,即秦昭襄王。魏冉隨後平定了王室內部爭奪君位的動亂,誅殺惠文後及公子壯、公子雍,將秦武王後驅逐至魏國,肅清了與秦昭襄王不和的諸公子。因秦昭襄王年幼,由宣太後以太後之位主政,魏冉輔政。
主掌秦政
前307年,楚懷王派兵包圍韓國的雍氏,長達五個月不能攻克。韓襄王多次派使者向秦國求援,但秦國軍隊一直不出崤山,按兵不動。韓襄王又派尚靳出使秦國,尚靳以唇亡齒寒的道理勸說秦國盡快派兵救援。而宣太後因為自己的故鄉是楚國,不同意派兵救援,她召見尚靳對他說:「當年我服侍秦惠文王時,大王把大腿壓在我的身上,我感到身體疲倦不能承受。而他把整個身體都壓在我身上時,我卻並不感覺到重,這是因為這樣對我比較舒服。秦國要幫助韓國,如果兵力不足,糧草不濟,就無法解救韓國。解救韓國的危難,每天要耗費數以千計的財物,這對我和秦國又有什麼好處?」韓襄王於是又派張翠出使秦國。甘茂認為韓國一旦投靠楚國,楚、韓兩國就會挾持魏國來危害秦國,他主張秦昭襄王立即出兵救援韓國。秦昭襄王於是下令出兵,楚國聞訊後撤軍。
前287年,齊、趙、韓、魏、楚五國合縱攻秦未能成功,諸侯在成皋(停戰。秦昭襄王想讓韓國公子成陽君兼任韓、魏兩國的國相,韓、魏兩國不同意。宣太後通過穰侯魏冉對秦昭襄王建議不要任用成陽君。因為成陽君曾因秦昭襄王的緣故困居於齊國,在他窮困的時候,秦昭襄王沒有任用他,而成陽君受寵,秦昭襄王又要任用他,不會使他滿意;秦昭襄王任用成陽君而韓、魏兩國不同意,會有損於秦國與這兩國的關系。秦昭襄王聽後打消了這個念頭。
誘滅義渠
義渠是東周時期活躍於涇水北部至河套地區的一支古代民族,長期與秦國發生戰爭。前331年,義渠國內發生內亂,秦惠文王派庶長操平定內亂。前327年,秦惠文王在義渠設縣,義渠王向秦國稱臣。前319年,秦國攻打義渠,奪取了郁郅(今甘肅省慶陽市東)。 作為報復,次年義渠參與了公孫衍合縱楚、韓、趙、魏、燕的五國攻秦之戰。義渠趁秦軍主力與五國交戰之機,大敗秦軍於李帛(今甘肅省天水市東)。前314年,秦惠文王再次派兵攻打義渠,攻取了徒涇(位於今山西、陝西兩省間黃河南段以西地區境內)等二十五座城池,義渠國力大損,但仍保留一定實力。秦昭襄王繼位時,義渠王前來朝賀,宣太後與義渠王私通,生下兩子。後秦昭襄王與宣太後日夜密謀攻滅義渠之策。前272年,宣太後引誘義渠王入秦,殺之於甘泉宮。秦國趁機發兵攻滅義渠,在義渠的故地設立隴西、北地、上郡三郡。
失勢隱退
宣太後主政時任用弟弟魏冉、羋戎以及兒子公子悝、公子巿等四貴主政。宣太後及四貴的專權極大限制了秦昭襄王的權力,造成了秦國國內只知有太後和四貴,不知有秦王的局面。魏國人范雎逃亡至秦國後,受到秦昭襄王的重用。范雎向秦昭襄王建議收回五人的權力,以免造成淖齒、李兌那樣弒君篡國的禍亂。秦昭襄王採納范雎的建議,廢宣太後,將魏冉、羋戎、公子悝、公子巿等四貴驅逐出秦國。
晚年去世
宣太後十分寵愛情夫魏丑夫,宣太後生病即將去世時,傳令讓魏丑夫為自己殉葬。魏丑夫得知後十分害怕,於是請庸芮游說宣太後。庸芮先問宣太後人死後是否能夠感知到人世間的事情,宣太後回答說不能。庸芮繼而說既然人死後不會有什麼知覺,那您又為何要將自己心愛的人置於死地?如果死人真的有知覺,那麼先王早就因出軌之事對太後您恨之入骨。太後您彌補過失都來不及,又怎麼能和魏丑夫有私情呢?宣太後認為庸芮所說有理,於是撤銷了魏丑夫為自己殉葬的旨令。
前265年十月,宣太後去世,葬於芷陽驪山(今陝西西安臨潼區驪山)。
『肆』 真實的慈禧太後的墓在哪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欽顯皇後,葉赫那拉氏,咸豐帝的妃嬪,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實際統治者。
1852年入宮,賜號蘭貴人(清史稿記載懿貴人),次年晉封懿嬪;1856年生皇長子愛新覺羅·載淳(同治帝),晉封懿妃,次年晉封懿貴妃;1861年咸豐帝駕崩後,與孝貞顯皇後兩宮並尊,稱聖母皇太後,上徽號慈禧;後聯合慈安太後(即孝貞)、恭親王奕欣發動辛酉政變,誅顧命八大臣,奪取政權,形成「二宮垂簾,親王議政」的格局。清政府暫時進入平靜時期,史稱同治中興。1873年兩宮太後卷簾歸政。
1875年同治帝崩逝,擇其侄子愛新覺羅·載湉繼咸豐大統,年號光緒,兩宮再度垂簾聽政;1881年慈安太後去世,又因1884年慈禧發動「甲申易樞」罷免恭親王,開始獨掌大權;1889年歸政於光緒,退隱頤和園;1898年,戊戌變法中帝黨密謀圍園殺後,慈禧發動戊戌政變,囚光緒帝,斬戊戌六君子,再度訓政;1900年庚子國變後,實行清末新政,對兵商學官法進行改革。
1908年,光緒帝駕崩,慈禧選擇三歲的溥儀做為新帝,即日尊為太皇太後,十月二十二日(陽歷11月15日)未時(下午2時左右),在儀鸞殿去世,葬於菩陀峪定東陵。[1]
中文名
葉赫那拉氏
外文名
英拼:Empress Dowager Cixi;穆德林:hiyoo ungga gingguji iletu hūwangheo
別名
西太後 、那拉太後、老佛爺、孝欽顯皇後、慈禧太後
國籍
中國(清朝)
民族
滿族
人物關系
愛新覺羅·載淳
兒子
榮壽公主
養女
葉赫那拉·婉貞
妹妹
精品薦讀
為什麼慈禧是一位生錯年代的治世高手?
作者:說文解物
慈禧的「天價殉葬單」很了不起?大清才是她的陪葬品
作者:說文解物
若沒有御前女官裕德齡,我們就看不到慈禧太後生前鮮活的照片
作者:寫乎
慈禧御膳一頓要吃一百多種菜?
作者:時拾史事
快速
導航
為政舉措
人物評價
個人作品
親屬成員
軼事典故
墓葬陵寢
史書記載
藝術形象
人物生平
咸豐時期
咸豐二年二月十一日(1852年2月,十七歲),葉赫那拉氏被選秀入宮,賜號蘭貴人。
慈禧太後真實照片
咸豐四年二月二日(1854年,十九歲),晉封懿嬪。
咸豐六年(1856年)三月,生下咸豐帝唯一的皇子載淳(即同治皇帝),晉封懿妃。
咸豐七年正月初(1857年,二十二歲),晉封懿貴妃。[2]
咸豐帝體弱多病,兼之當時的大清北有英法聯軍入侵北京、南有太平天國反清農民運動,正值內憂外患之際,讓他心力憔悴。懿貴妃工於書法,於是咸豐帝時常口授並讓其代筆批閱奏章,並且允許懿貴妃發表自己的意見,因而大臣們多對葉赫那拉氏不滿。[3]
誰在給慈禧編造緋聞?
晚清陳卿美
贊54
閱讀4054
慈禧的西逃秘史!加速了滿清的衰敗!
晚清陳卿美
贊111
閱讀1.4萬
北寧之戰——中法戰爭關鍵一戰,戰後慈禧為何將軍機處全班撤職
小院之觀
贊14
閱讀2735
慈禧的政治手腕有多強?26歲發動一場政變,從此統治中國半世紀
朝文社
贊83
閱讀2萬
慈禧一進宮就受冷落,為何還能獲得咸豐帝垂青,並最終掌握了整個
歷史人物故事匯
贊14
閱讀4072
同治時期
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前,葉赫那拉氏隨咸豐帝逃往熱河。[4]
1861年8月咸豐帝在熱河去世,臨終前將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景壽、協辦大學士尚書肅順、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八人任命為贊襄政務王大臣,輔佐同治帝載淳處理朝政;又給皇後和皇太子(由皇帝生母懿貴妃代管)兩枚代表皇權的印章,希望他們相互牽制。[3]
同治皇帝
咸豐帝死後,皇子載淳即位,定年號「祺祥」。葉赫那拉氏與皇後鈕祜祿氏(當時的中宮皇後慈安)並尊為皇太後。顧命八大臣企圖專權,權力欲極強的慈禧非常不滿,於是聯合在京主持和談的咸豐帝的弟弟恭親王奕欣,利用帝後和咸豐帝的梓宮回京的機會發動辛酉政變,設計逮捕了八大臣,判處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自裁、肅順斬立決,其他人革職。奕欣被封為議政王。[2]
1861年12月2日,改年號「同治」,兩宮太後御養心殿,垂簾聽政。執政初期,她在議政王奕欣的輔佐下,整飭吏治,重用漢臣,依靠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漢族地主武裝;又在列強支持下,先後鎮壓了太平天國、捻軍、苗民,緩解了清王朝的統治危機,使清王朝得到暫時穩定。出於維護封建專制統治,她又重用洋務派,以「自強」和「求富」的方針,發展一些軍用,民用工業,訓練海軍和陸軍以加強政權實力。客觀上對中國的近代化起到了一定積極作用。這一時期,國內起義被平定,兩次鴉片戰爭暫時滿足了列強的貪欲,外交上沒有吃大虧,洋務運動後清王朝的軍事實力有所提高,工商業有了初步發展,被稱為「同治中興」。[5]
『伍』 慈禧太後的墓地在哪
慈禧太後的墓地在河北省遵化市昌瑞山南麓偏西之菩陀峪,東距裕陵妃園寢500米,西與普祥峪定東陵(慈安太後陵寢)之間僅隔一條馬槽溝。1908年在儀鸞殿去世。
菩陀峪定東陵 ,為清文宗咸豐帝孝欽顯皇後(即慈禧太後)的陵寢,因為位於咸豐帝定陵之東,所以統稱為定東陵。
1908年,光緒帝駕崩,慈禧選擇三歲的溥儀做為新帝,即日尊為太皇太後,次日17點(未正三刻)在儀鸞殿去世,葬於菩陀峪定東陵。
(5)中國歷史第一位太後葬於哪裡擴展閱讀:
慈禧太後的墓葬於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三月初九清明節,由同治皇帝親自勘察風水,於十五日將平頂山改為普祥峪定為慈安母後皇太後的墓葬,普陀山改名普陀峪,定為慈禧太後的墓葬所在.兩陵由第七世樣式雷雷廷昌主持設計修建,於當年八月同時動工,於光緒五年(1880年)六月同時完工,耗時六年,耗銀五百多萬兩.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慈禧陵又重修一次,工程歷時十三年於一九零八年十月十八日完工。
孫殿英盜東陵
1928年6月,國民革命軍第二次北伐成功。其時,孫殿英率部駐防在薊縣的馬伸橋,此地離清東陵僅一山之隔。當時有個慣匪馬福田,探知東陵地區無人看守,就夥同其他匪徒竄到東陵盜寶。孫殿英聞訊,抓住這個時機,調動一團兵力,開到馬蘭峪,以軍事演習為名封鎖了馬蘭峪東陵,打垮了馬匪後,把東陵三十里內戒嚴,順勢掘東陵。
7月上旬,孫殿英部以軍事演習施放地雷為名,驅走全部守陵人員,封鎖關隘,實行戒嚴,大肆洗劫乾隆的裕陵和慈禧的普陀峪定東陵。由於封鎖嚴密,所以外界雖有傳聞,卻不明真相。在動手盜陵的第三天,譚溫江前往北平晉謁第六軍團總指揮徐源泉,打探風頭,一見風平浪靜,次日馬上返回東陵,放手盜掘。
盜墓之前,孫殿英先致函遵化縣知事,以體諒地方疾苦、不忍就地籌糧為由,要求遵化縣代雇騾馬車30多輛,以便從其他地方裝運軍糧。就這樣,孫殿英便為轉運盜墓財寶鋪好道路。
『陸』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太後是誰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太後是宣太後。
宣太後本名姓羋,原本是戰國時期的楚國人,後來被秦惠文王看中並且帶回秦國成為秦惠文王的妃子,被封為八子,因此也被叫做羋八子。
在歷史上太後這個成為就是從她這里開始的,在宋代高承《事物紀原·卷一》裡面記載著:《史記·秦本紀》說,秦昭襄王的母親號稱是太後,原本大王的母親是以始來稱呼自己。
范睢聽聞以後對秦王說,他還是第一次聽到太後這個詞語,但是從宣太後自稱太後以後趙國的新王登基,也稱自己的母親的為太後,因此太後這個詞語是宣太後最先啟用的。
(6)中國歷史第一位太後葬於哪裡擴展閱讀:
宣太後性情奔放,政治手腕高超,通過任用魏冉,起用白起,強秦而弱六國。《戰國策·韓策二》中記載:楚國包圍了雍氏,已經五個月。韓國派使者去秦國求救。
使者的車輛絡繹不絕,秦軍沒有東出餚塞援韓。韓國又派尚靳出使秦國,對秦王說:韓國對秦國來說,平時是秦國的屏障,戰時出兵就充當先鋒。
現在韓國有了災難,秦軍不出餚塞援助。我聽說,唇亡則齒寒,希望大王深思熟慮。而宣太後用極其大膽的一番話,不僅顯露出其奔放的性格,更顯示出一名卓越政治家的深謀遠慮。
宣太後說,我服侍先王,先王把大腿壓在我身上,我受不了,但把身子全壓在我身上,我不以為重,為什麼呢。
因為感到舒服、愉快,對我有好處。現在援救韓國,如果兵力不足,糧食不多,就不足以救韓。解救韓國被圍困之危,每天要耗費千金,難道就不能稍微給我國一點好處嗎。
這段話揭示了國與國之間所謂的友情和道義,都比不上利益更重要。丘吉爾說過,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
韓國弱小而又地處四戰之地,西連強秦,北接趙魏,雖有韓昭侯任用申不害變法,終申子之身,國治兵強,無侵韓者。
『柒』 古代歷史上第一位太後,宣太後到底是何許人也
本文所要說的戰國時期,也有兩位執掌大權的太後,這兩位太後分別來自秦國和齊國,也即前者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宣太後,還是古代歷史上第一位太後,後者很多人則比較陌生,她就是齊王建的生母——君王後。
三
另一方面,君王後來說。君王後(?―公元前249年),太史敫(jiǎo)之女,齊襄王的王後,齊王建生母。公元前284年,燕、秦等六國攻打齊國,齊國國君齊湣王被殺。齊湣王之子田法章改名換姓在太史敫家中做傭人。太史敫的女兒(君王後)覺得田法章不是平常之人,對他很好。不久,莒地百姓共同擁立田法章為國君,是為齊襄王。齊襄王繼位後,立太史敫的女兒(君王後)為王後,史稱“君王後”。 公元前280年(齊襄王四年),君王後生下兒子田建。
公元前265年(齊襄王十九年),齊襄王去世,田建繼位,尊母親君王後為太後。在此基礎上,君王後作為齊國最後一位太後,開始執掌大權。在君王後之前,齊國的太後幾乎是很少參與朝政的,這讓君王後可謂獨樹一幟。君王後權傾朝野期間,正是秦國蠶食山東六國的重要歷史階段。不過,君王後不僅沒有幫助山東六國中的其他諸侯國,反而和秦國保持和睦的關系。
四
最後,君王後與秦國交往十分謹慎,與諸侯交往講求誠信,齊國又處在遠離秦國的東海邊上,秦國日夜攻打韓、趙、魏、燕、楚五國,其他五國在秦國的進攻中忙於自救,因此齊王田建繼位四十多年未經受戰爭。當然,對於君王後來說,不參與秦國和其他諸侯國的較量,也為齊國帶來了數十年的平穩時期。也即在五國伐齊之後,齊國幾乎沒有遭遇較大規模的戰爭。公元前249年(齊王建十六年),君王後去世。
此外,公元前249年(齊王田建十六年),君王後病危快死時,她告誡兒子田建說:“群臣中某某人可以任用。”田建沒有聽清,請求請把他們的名字寫下來。君王後同意,於是田建取筆和木簡要她寫下遺言。君王後卻說她已經忘記了。總的來說,君王後成為太後之後,主導了齊國的對外策略,促使齊國在山東六國中保持孤立,也即避免和秦國為敵,更不願意參與燕國、楚國、趙國、魏國、韓國的合縱攻秦之戰。等到齊王建掌權之後,秦國一統天下的趨勢,已經是不可阻擋了,所以齊王建也放棄了抵抗,坐視秦國消滅燕國、楚國、趙國、魏國、韓國,然後最後攻滅了齊國,結束了戰國七雄的時代。
『捌』 歷史上羋月宣太後羋八子是怎麼死的
歷史上的宣太後是病死的。
宣太後原名叫做羋月,出生在戰國時期的楚國,在嫁給秦惠文王以後被封為羋八子,她的兒子贏稷繼位以後尊稱其為太後,也叫做宣太後。
在她的兒子秦昭襄王贏稷剛繼位的時候,宣太後以贏稷年幼的名義主持朝政,執政期間,宣太後使用計謀滅掉了當時秦國的西部大患義渠國,公元前265年的時候,宣太後羋月因為身患重病去世,在她死後被葬於陝西芷陽的驪山。
(8)中國歷史第一位太後葬於哪裡擴展閱讀:
在宣太後的私生活上,是最富有爭議、也是被後世津津樂道的一點,除了正牌丈夫秦惠文王之外,宣太後和義渠王、宣太後和魏丑夫的關系也被寫入史料。
宣太後與秦惠文王屬於明媒正娶,並在後宮有了八」的職位。到了秦昭襄王登基,這時候的宣太後30歲上下,正值大好年華,加上自身權勢和特殊的歷史時代,想不出緋聞都很難。
首先是義渠王,義渠國當時是位於秦國西部的一支少數民族部落,長期與秦國發生戰爭。到了秦昭襄王的時代,由於秦國特殊的地理環境,義渠國成為秦國最大的外患。
因為有函谷關這個天險存在,所以當時秦國對於位處中原的其他戰國諸強並不畏懼,出可攻退可守,唯獨背後的義渠國讓秦國很難受。
有一次,義渠王到秦國來朝賀,就認識了宣太後,兩人開始成為情人關系,宣太後還為義渠王生了兩個孩子。
後來,在取得了義渠王的信任後,宣太後與秦昭襄王開始密謀滅了義渠國的計策,並由宣太後把義渠王詐到秦國來,在甘泉宮將其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