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神舟七號造價是多少
神舟七號造價是20億。
神舟七號,簡稱「神七」,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發射的第七艘飛船,是中國的第三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也是中國「三步走」空間發展戰略的第二階段。
神舟七號於2008年9月25日發射升空,進入預定軌道 ;於2008年9月27日進行出艙活動,完成中國人首次太空行走 ;於2008年9月28日進入返回程序,返回艙安全著陸於內蒙古預定區域,完成載人航天飛行任務。
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實現了航天員出艙活動和小衛星伴飛,成功完成了多項技術試驗,開啟了中國的新篇章。
神舟七號特點
神舟七號主要目的是為了實施中國航天員首次空間出艙按計劃活動,突破和掌握出艙活動相關技術;同時,開展衛星伴飛、飛行數據終計劃等空間科學技術實驗 。
氣閘艙與生活艙一體化設計技術。軌道艙進行了全新的設計,兼作航天員生活艙和出艙活動氣閘艙,增加了泄復壓控制功能、出艙活動空間支持功能、艙外航天服支持功能、出艙活動無線電通信功能、艙外活動照明和攝像功能、出艙活動准備期間的人工控制和顯示功能等。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神舟七號
Ⅱ 我國航天的資料
一個國家有多少個航天發射場,是這個國家航天實力的象徵,我國目前有5大航天發射基地,分別是酒泉(甘肅)、西昌(四川)、太原(山西)、文昌(海南)、煙台東方航天港(山東)衛星發射中心。
而且還在建設第6個航天發射基地,就是寧波象山航天發射基地。
之所以有這么多航天發射基地,一方面是我國航天產業快速增加的需求,另一方面和航天發射本身的特點有關系。
航天發射的成本很高、代價很大,而且航天器又比較精密,許多的航天器屬於軍用保密系列,所以每個發射中心的主要任務是不同的。
▍火箭發射要考慮節約燃料。
地球赤道周長40,076公里,24小時轉一圈,赤道的自轉線速度是每秒鍾463米。
如果在赤道朝著地球自轉方向發射衛星,利用地球自轉的速度,可以節省大約5%的燃料。
緯度越高,發射衛星所需要的燃料就越多,節約燃料等價於提升火箭的有效載荷。
我國6個發射場的緯度如下:甘肅酒泉,北緯42度;山西太原,北緯38度;四川西昌,北緯28度;海南文昌,北緯19度;山東煙台,北緯36度;浙江象山,北緯29度。
我國緯度最低的航天發射中心是海南文昌發射中心,考慮到成本的問題,最大、最重的火箭都會在海南發射。
目前中國最大、最重的火箭是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將來可與土星5號相媲美的長征九號運載火箭,也是在文昌發射。
寧波象山航天發射基地的緯度和西昌基本持平,是我國發射條件僅次於海南的衛星發射基地。
酒泉、西昌和太原發射基地是中國比較老的航天發射基地,酒泉和太原緯度高,但是西昌的緯度比較低,這是有原因的。
以前國家搞的是軍事航天,導彈和運載火箭不分家,這幾個航天發射基地周圍都有大批的軍工配套企業。
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基地啟用以前,四川西昌是發射衛星最多的地方,就是因為那裡緯度低。
▍航天產業興旺,職能適當分開,需要增加新的發射基地。
以往中國航天所有產業都是國家隊,隸屬於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1999年,經國務院批准,拆分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兩家公司。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偏重於民用航天,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偏重於軍事航天。簡單
的
說,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目的是把人送上太空,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目的是把人送上西天。
航天發射基地的職能和配套建設是相關的,應該適當分開。
山東煙台航天港今後主打的是海上發射任務,主要使用固體運載火箭進行快速發射。煙台附近不僅有我國最大的造船基地之一,而且有一個深水良港,可以停泊大型船舶。
今後將建成的世界上最大海上發射船,基地就位於煙台。
目前航天產業的發展形勢是從國家專有體制向民間擴散,在國外已經有了像SpaceX公司這樣的民營發射巨頭,它基本上承攬了全世界90%以上的民用航天發射任務。
民營航天企業的管理模式會大幅度降低航天發射的成本,由於SpaceX公司的介入,送一公斤貨物進入太空的成本,已經從10萬美元降低到5000美元,並且今後可能會降低到100美元以內。
成本降低,市場才能做大,今後很可能民營航天會占據航天發射的主流。
如果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全民宇航將是必須跨越的門檻。
中國民用航天現在是雨後春筍,已注冊的和航天相關業務的有幾十家企業,其中具有火箭研製和發射能力(潛力)的就有9家,分別是:藍箭航天、星際榮耀、星河動力、深藍航天、天兵科技、零壹空間、靈動飛天、星途探索、領客航天。
它們目前的市場規模都比較小,如果使用國家級別的航天發射中心,會帶來成本上的上升,所以浙江象山航天發射基地主要是面向民營的發射。
根據相關的資料,象山國際航天發射中心總投資是200億元人民幣,航天發射區面積32平方公里,配套產業園區32平方公里。
從定位來說,主要是偏向於民營航天產業的孵化。
▍航天發射基地的選址要考慮交通運輸方便,並且遠離鬧市。
多數情況下,交通便利之地都是工商業繁茂,人口眾多的鬧市區。航天發射基地既要交通方便,又遠離鬧市,可供選擇的地點不多。
我國大火箭總裝廠位於天津,基本上所有的大火箭都是從這里發送的。火箭運輸有公路運輸、鐵路運輸和海運可以選擇,內陸長距離運輸一般是用鐵路。
大火箭是超長、超高、超寬的物體,長征2號F運載火箭用於發射神舟系列載人宇宙飛船,火箭芯級直徑3.35米,這是由火車運輸極限確定的。
超大尺寸的部件無法通過隧道,所以中國最早的火箭發射基地酒泉、太原都偏北,因為北方比較平,火車不會鑽山洞。
四川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的建設比酒泉、太原晚,當時考慮到中蘇關系緊張,大三線建設的時候才上馬,特點是處於中國內陸,安全保密性好。
考慮到航天器的轉運成本,航天基地一般會選擇在東部沿海,但是東部沿海只有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台灣、廣東和海南可以選擇。
台灣東海岸是建發射場的好位置,但是現在不用考慮,而且福建在台灣對面,也不用考慮。
江蘇緯度偏高,剩下能夠選的地方只有浙江、廣東和海南,海南已經有一個發射基地,廣東、浙江沿海城鎮工廠密布,所以只能在象山島上建新的發射基地。
▍象山航天發射基地的前景。
我國火箭的生產研製企業大部分位於北方,從交通的便利條件上來說,象山基地還優於海南文昌。
[圖片10]
上海也是我國火箭研究和製造中心之一,長征4號丙、長征6號火箭都是上海研製並且生產的。原來這些火箭都要運到酒泉、太原發射,象山發射場建成以後,上海產的絕大部分火箭會在這里發射。
象山發射場以後可能會成為我國商業發射的主力發射場,其設計目標是每年發射100枚火箭,目標若達成會成為中國發射火箭最多的地方。
Ⅲ 關於中國航天耗資情況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謝名苞10月16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表示,到目前為止,中國共組織了5次「神舟」飛船發射,前4次每次直接消耗大約為1億美元;第5次發射,因為是載人飛行,費用稍多,但也不到1.25億美元。
謝名苞說,載人航天飛行計劃的預算是經過國家批準的。到現在為止,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已經開展10多年,使用資金約為22,5億美元。
這些資金的使用分兩部分:一部分形成了現在的產品,如飛船、火箭、電子設備、應用設備等,大部分產品在每次飛行試驗時被消耗;另一部分則形成了研製載人航天器的各種技術基礎設施,如已經建成的航天城、載人航天發射場以及加工設備、測試設備等固定資產,這些技術基礎設施投資費用大約為10多億美元。
Ⅳ 航天海鷹是不是騙子
不是。
航天科工海鷹集團有限公司是中國航天科工飛航技術研究院的全資公司,是中國航天科工飛航技術研究院開展民用產業市場營銷的主渠道,主要負責院民用產業整體市場推廣、營銷資源聯合和重點產品項目的整體營銷等工作。
航天海鷹鈦業有限公司注冊資金3.5億元,佔地超26萬平方米,項目總投資13.55億元,是集研發、設計、製造、服務為一體的高端鈦產業基地。
Ⅳ 問:中國航天計劃總共花多少錢
我只知道神六花了9億元人民幣。中國航天計劃花費需結合客觀條件來說。因此沒准數
Ⅵ 我國第5個航天發射中心即將開建投資百億,每年可發射百發,對此你怎麼看
據國內媒體報道,浙江省象山縣將啟動一個龐大的航空基礎設施項目,即國際商業航天發射中心根據媒體目前發布的信息,該項目計劃佔地67平方公里,總投資將達到200億元成功完成所有建設工作後,發射中心將成為我國的第五個太空發射中心同時,這也是海南文昌發射場落成之後,我國另一個新的太空發射中心也即將開始建設但是,與酒泉發射場、太原發射場、西昌發射場、文昌發射場不同,象山發射場集中在商業航天上。
Ⅶ 中國花大量的錢投資太空是為了什麼
神舟飛船工程到底花了多少錢? 中國太空項目預算相對而言較不透明。雖然中國白皮書[1]和其他官方文件肯定了太空項目的重要性並表示這能為「達到實現現代化基本要求」作出至關重要的貢獻,但其中關於太空行為的部分並未涉及預算方面的數據。前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主任表示[7]「太空發展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體現」。所有這些都意味著北京很可能將為中國的太空活動投入相當一部分的政府資源。 關於中國的載人太空項目存在許多非官方的涉及各個方面的論述,但是它們在深度和廣度上各不相同,因此對於具體的預算數據只能提供一些模糊的線索。神州五號[3]載人航天項目經估算約花費了10億人民幣(約1.2億美元),而11年來(截止2003年)中國在載人航天項目上總共投入了約180億人民幣(約21.5億美元)。中國國家航天局局長孫來燕透露[4]中國用於太空工業發展的資金約為每年20億人民幣(約2.4億美元)。 西方的分析家們[5]一貫懷疑這些數據存在著匯率變化,勞工報酬差異等方面的爭議,而且中國的太空研究和發展部門已經和軍事類部門整合到了一定程度,因此很難從中確定在載人航空飛行這單個方面的支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後勤學院[6]針對西方國家對中國國防支出測算的數據差異及存在問題進行了研究,認為:統計上的這種巨大差異之所以會產生,主要的原因是西方國家不了解中國國防支出的口徑、中國軍事經濟的運行機制以及計算與比較方法差異而造成了誤解。 西方關於中國太空行為的估測的結果差異很大。雖然沒有正式文件作為實證,但西方的媒體還是報道中國每年在太空行為上的投入約在13億美元至30億美元。還有言論表明中國已經在其軍事相關的太空項目上投資了數百億美元。大部分研究估測中國在太空項目上每年約花費15億至2億美元,與日本接近,並遠遠超過俄羅斯在這方面的投入。與此相比,歐洲太空組織在這方面的預算為每年50億美元;在美國,國家宇航局每年可得到155億美元的資助,除此以外聯邦政府每年還投入85億美元支持其他一些未具體分類的軍事太空項目。
Ⅷ 航天事業發展,每年要耗費多少資金
中國航天到底花了多少錢,真的是勞民傷財嗎? 嫦娥一號大家都知道,中國首次探月工程,這探月可比搞衛星難度大多了,一般的衛星軌道高度也才幾百公里,最高的同步衛星軌道也才三萬五千多公里,但是這探月要把探測衛星送到38萬km之外的月球,那麼難度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