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歷史上哪個城市建都最早,時間最長
時間最長的是洛陽
據考古發掘和史籍記載,自夏、商、東周、京漢、曹魏、西晉、北魏、隋(煬帝)、唐(武周)、五代的後梁、後唐、後晉共計12個朝代,94位帝王,歷時1337年,在洛陽建都。公元前約21世紀,夏帝太康曾建都斟潯(今洛陽東二里頭)。夏帝履癸(即夏桀),也建都洛內,史書載桀所居"左河、濟,右太華,前伊闕(龍門),後太行",這正是洛陽所處的位置。經考古發掘,在洛陽近郊"二里頭遺址"和洛南"銼李遺址"發現並經測定,在商代堆積層下,有夏代早期和晚期文化遺存。公元前約17 世紀,商湯滅夏桀,為了鎮服夏朝的"頑民"和擴展西部疆域,在原夏都附近另建新都西亳(今洛陽市東)。公元770年(東周平王元年),平王姬臼為避西戎的侵擾從鎬京遷都洛陽,史稱"東周"。公元25年(東漢建武元年),東漢光武帝劉秀滅新莽即帝位,建都洛陽,並改洛陽為雒陽。公元220年(東漢建安二十五年)12月,魏文帝曹丕廢漢獻帝,改國號魏,建都洛陽,以漢都為基礎,改雒為洛,修復洛陽宮。
公元264年(魏咸熙元年),司馬炎殺魏元帝曹奐自立,改國號晉,仍以洛陽為國都,史稱"西晉"。北魏和年十九年(495年),北魏孝文帝元宏(原姓拓拔,改漢姓元),自山西平城遷都洛陽。公元605年隋煬帝楊廣殺父即位,建都洛陽,備極豪華。公元 684年(唐光宅元年),唐武後廢中宗李顯和睿宗李旦,自立則天皇帝,改東都洛陽為"神都"。公元909年(後梁開平三年),梁太祖修葺洛陽,築南北二城,定洛陽 為"京都"。公元923年(後粱龍德三年),河東晉王李克用的兒子李存勖滅後粱,統一北方,即位稱帝,改國號後唐,建都洛陽。公元936年(後唐清泰三年),唐明宗李嗣源的女婿,河東節度使石敬瑭,依靠契丹人的支持,奪取了後唐天下,石敬瑭在洛陽登基稱帝,改國號為後晉,建都洛陽,一年零十一個月後遷都開封。
次數最多的是在西安建都的王朝
在中國歷史上,有20個政權被認為在西安建都。但是其中哪些應該稱為王朝,其中哪些王朝的首都應該算是西安,是一 個眾說紛紜的問題。這是人們對於什麼是「王朝」、「首都」和「建都」等概念理解存在的差異,導致對有哪些王朝在某地建都產生了分歧。目前被官方採用的說法是13個王朝。此外主要還有10朝、11朝、12朝、14朝和17朝4種數量上不同的說法;其中14朝和17朝的具體朝代又各有兩種說法。
·10朝說
10朝——依照時間次序為: 西周(前363年)、秦(統一後15年)、西漢(前210年)、前趙(11年)、前秦(33年)、後秦(34年)、西魏(22年)、北周(25年)、隋(38年)、唐(273年)。
·11朝說
11朝——在10朝的基礎上加上王莽建立的新朝(前15年)。
·12朝說
12朝——在11朝的基礎上加上西晉(愍帝4年)。
·13朝說
13朝——在12朝的基礎上加上東漢(獻帝6年)。
·14朝說
14朝——有兩種情形:(1) 在13朝的基礎上加上大夏王朝;(2)在13朝基礎上加上武則天建立的武周(15年)。
·16朝說
16朝——在13朝的基礎上加上西漢末年由劉玄建立的更始政權、由樊崇劉盆子建立的赤眉政權和黃巢建立的大齊。
·17朝說
17朝——分兩種情形:(1) 在14朝第1種情形的基礎上加上武周,大齊和李自成建立的大順;(2) 在13朝的基礎上加上更始政權、赤眉政權、大齊和的大順。
『貳』 中國第一個建設 城市
中國的城市最早建於約為公元前1750年~公元前1500年(一說前1730年~前1520年),其年代約為距今3800~3500年,相當於古代文獻中的夏、商王朝時期。位置在洛陽盆地東部的偃師市境內二里頭遺址。
二里頭遺址是迄今可以確認的最早的具有明確規劃的都邑。就現階段的認識而言,二里頭遺址的布局開中國古代都城規劃制度的先河。
根據眾多史料記載,夏都斟鄩的位置大致在伊洛平原地區,洛陽二里頭遺址的考古發掘也基本證實了這一點。 經碳14測定,二里頭遺址絕對年代,相當於夏代,總面積為3.75平方公里,內有大型宮殿遺址。眾多考古學家認為,二里頭文化遺址就是夏代都城遺址,即夏斟鄩的所在地。
該遺址南臨古洛河、北依邙山、背靠黃河,范圍包括二里頭、圪壋頭和四角樓等三個自然村,面積不少於3平方公里。二里頭遺址對研究華夏文明的淵源、國家的興起、城市的起源、王都建設、王宮定製等重大問題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學術界公認為中國最引人矚目的古文化遺址之一。
(2)中國哪個城市最早建城擴展閱讀:
六大遺址——勾勒堯舜時代的社會圖景
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第一階段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初步勾勒出了公元前2500年~前1500年即堯舜時代到夏商之際的社會圖景。
中原地區六座規模大、等級高的中心性城邑,被列入研究重點,它們是:
可能與黃帝有關的河南靈寶西坡遺址、與傳說中堯時代時空吻合的山西襄汾陶寺遺址、可能是禹都陽城的河南登封王城崗城址和可能是夏啟之居的河南新密新砦遺址,還有考古學界公認的夏代中晚期都城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以及鄭州大師姑遺址。
六大遺址年代先後銜接,時間上大體從公元前2500年到前l500年,為了解這一千年間的社會組織結構的變遷、王權發展的程度以及當時的自然社會環境等,提供了翔實的資料 。
這一千年的歷史正處於中華文明起源的關鍵期。其「社會圖景」可作如下歸納:
一、 農業生產取得長足進步。
1、農作物多樣化,原來認為只有小米、粟等是主要食物,發現稻米占相當比重,小麥也在這個時候出現了。
2、耕作技術的改進,為適應水稻、小麥等多種作物的種植,有了水田、旱田,耕作技術隨之發生變化。二里頭遺址等都找到了小麥,甚至還找到了除豬、狗之外飼養羊的證據 。
二、銅器冶鑄技術的發展。到了以二里頭文化為代表的夏代中晚期,已經能夠製造鼎等青銅容器了,青銅容器的製造比製造刀子等小件物品要復雜得多;而復雜的青銅容器,如鼎在這一時代的晚期成為中國王權的象徵。
三、社會發展變化方面。
1、等級制強化和制度化。比如在陶寺遺址中的1000多座墓葬中,大墓約佔1/10,每座墓葬能出土百餘件隨葬品,而小墓則佔大多數, 其出土的隨葬品寥寥無幾。
2、大型城邑的出現。陶寺遺址發現了建於公元前2100年左右的大型城址,它非常宏大,有280萬平方米,南北1800米,東西1500米。修建這樣規模的城址需要大量人力,可見當時組織人力從事工程的能力有很大提高;三是出現反映王權的宮殿、宗廟。
二里頭遺址發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宮城,發現了中軸線左右對稱的布局,多重院落,這個傳統一直影響到到北京紫禁城的建造,開了幾千年中國宮城布局的先河。
『叄』 中國建都最早、歷時最長、朝代最多的古城是哪個
當然是十三朝古都的西安了。西安為世界四大古都之一。公元前12世紀,商王朝君主帝辛寵幸奸臣,致使奸臣猖獗,百姓民不聊生。當時的周伯侯後順應民意,出軍伐紂。周武王姬發終取得勝利。周伯侯姬昌上位,定國號為西周,稱周文王。定鎬京為都城。鎬京也就是現在的西安。這就是西安第一次為我國的古都。西周後期,秦王嬴政在西安統一了中國,因地勢平坦有利於居中指揮定都咸陽。隋末天下大亂,英雄逐鹿。最終唐國公李淵於長安稱帝,建立唐朝。歷史學家認定西安是我國建都最早、歷時最長、朝代最多的古城。
,
『肆』 中國最古老的十個城市是哪裡
1.洛陽(4000年) 洛陽有著5000多年的文明史、4000年的建城史 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先後有105位帝王13個王朝在此定鼎九州,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之一、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
2.武漢(3500年) 武漢歷史可以上溯到距今6000年的新石器時代,盤龍城遺址是距今約3500年前的商朝方國宮城,是武漢建城的開端。武漢地理位置優越,歷來有九省通衢的美譽。
3.邢台(3500年) 邢台幾萬年前就有了人類生活的蹤跡,有3500年的建城史,曾是商代祖乙之都,歷史上四次建國、三次定都,素有「邢國故地、襄國故都」之譽。
4.濟寧(曲阜)(3400年) 五六千年前,華夏、東夷兩族的祖先就在這里繁衍生息,創造了人類早期的文明,曲阜有3400多年的建城史,是孔子故里,儒家思想在此發揚光大,也是齊魯文化的重要發源地。
5.安陽(3300年) 舊石器時代,這一帶已經有了人類的居住,安陽擁有3300多年的建城史,素有"七朝古都"之稱,也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同時安陽也是甲骨文的最早發現地。
6.西安(3100年) 西安擁有著5000多年文明史、3100多年建城史、1100多年的建都史,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之一,是聞名中外的古城。
7.鶴壁(朝歌)(3000年) 三千年前(公元前1238年-前1180年),淇縣矗立在淇河之濱。淇縣古稱沬邑、又稱沬鄉,因沬水而名,殷紂時易名朝歌,曾為殷末四代帝都,歷史悠久文化燦爛。
8.寶雞(2770年) 5000多年前的炎帝在這里開啟了中華農耕文明,寶雞古稱「陳倉」是聞名中外的「炎帝故里、青銅器之鄉」,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
9.徐州(2600年) 徐州擁有6000年的文明史和2600年的建城史,是舉世聞名的「帝王之鄉」,也是江蘇省內最早出現的城邑,同時也是大漢文化的重要發源地
10.太原(2500年) 太原具有4700多年歷史,2500多年建城史,因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是古代中國北方的軍事重鎮和文化聖地,素有"錦綉太原城"的美譽。
『伍』 中國建城歷史最早的十大城市
安陽,西安,商丘,成都。剩下想不起來
『陸』 中國歷史最古老,最先形成的城市是那座
目前已經發現的最古老的城市是良渚,距今5300-4300年,位於杭州附近。
2019年7月6日,中國良渚遺址獲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良渚古城復原圖
『柒』 中國最早建城市在那應在蘇州
應該是洛陽。古代夏朝的都城就是在洛陽。距今大約4000年歷史。
洛陽偃師的二里頭遺址是經考古學與歷史文獻學考證的最早王朝——夏朝的都城遺存。
『捌』 中國建城最早城市
這個有爭議,一說凌家灘,距今約5500年,在長江、淮河之間的巢湖流域,有大型宮殿和神廟建築,養殖業、畜牧業、手工業也初具規模,該遺址應該是迄今發現的中國最早的城市。
資料出處http://news.sina.com.cn/o/2006-09-04/01239924992s.shtml
另一說陶寺,《史記》中曾有「堯都平陽」、「舜都蒲坂」、「禹都安邑」的記載,由於這些都邑都處在山西西南部,因此,中國較早的城市都應該位於晉南。
2002年,國家重點攻關項目「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預研究」正式啟動,陶寺遺址被確定為項目的子課題—「聚落反映社會結構」。 兩年來,課題組對陶寺遺址進行了大規模的鑽探與重要遺跡的發掘,共鑽探32萬平方米,發掘1511平方米。
2002年發現並確認了陶寺文化早期小城、中期大城、中期小城、早期小城南部貴族居址、中期墓地及大墓、大型倉儲區。其中發掘出的中期大城面積達280萬平方米,是我國目前發現的最大的史前城址。
2003年,又發現並確認了中期小城內的祭祀區大型圓體夯土建築和早中期宮殿核心建築區的北出人口。尤其是大型圓體夯土建築,總面積約1400平方米,建築形狀奇特,規模宏大,是目前發現的最重要的史前建築之一。
經過多年較大規模的發掘,陶寺遺址出土了極其豐富的文化遺存,特別是文字、城址、宮殿區、王陵、銅器、陶禮器、觀象台等等,堪稱我國迄今為止最典型、最全面的發現。從聚落形態的角度來看,高規格的宮殿建築、宗教建築和與天文歷法有關的建築設施,應當是「王都」級聚落所具有的標志性的建築。顯然,陶寺已具備了早期文明化社會所具備的一些基本要素,應該說它是目前我國所發現的規模最大、顯現文明化程度最高的史前聚落。
資料出處《回望山西/華夏之根》,可參看http://www.daynews.com.cn/mag6/20051011/ca428280.htm
『玖』 中國最古老的古都是哪裡
鄭州是我國歷史文化名城,2004年被命名為古都,是中國八大古都中建城最早、比殷墟還古老的一個都城。作為八大古都之一的鄭州商城,可謂是最古老的大古都。3600年前,商朝開國第一個君王成湯在這里夯土築城,營建了規模宏偉的亳都。這一堪與古巴比倫城相媲美的商都,在中國和世界城市發展史上,都是不可替代的里程碑。令人稱奇的是,鄭州商城是一座持續使用三千多年的東方古城。直至今日,它還位於鄭州的城市中心區,雖然經歷了數千年風雨的侵蝕,周長近7公里的古城牆大部分還保留在地面上。一組有趣的統計數字,表明修建鄭州商城動用了強大的國力。它的城牆寬20米,頂寬5米多,要築起周長7公里的城牆,取土量為174萬立方米,其中夯土量就高達87萬立方米,倘若每天使用1萬個民工,也要連續施工8年才能完成。1950年秋,業余愛好考古的小學教師韓維周,在鄭州二里崗一帶採集到若干繩紋陶片和磨光石器,經鑒定為商代遺物,引起了考古界的重視。隨後,我國一批考古精英會聚鄭州,逐漸揭開塵封三千多年的商城面紗。半個世紀以來,考古工作者對鄭州商城進行了持續不斷的考古發掘,其在中國歷史上的重要地位也逐漸彰顯:這是迄今所知我國商代最早、最大的一座王都,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建有城垣的王都。它規劃布局嚴整,文化內涵豐富,擁有城牆、宮殿、手工作坊、祭祀窖藏、青銅禮器、防禦設施和配套的供排蓄水系統,在我國城市發展史上有開創性的地位。作為商代早期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中心,鄭州商城是探索夏、商、周三代文明發展史的紐帶,是探索中華文明起源無法繞開的古城。鄭州所在地域還存在一個古都群。以商都為中心,周圍地區還發現了西山、新砦、古城寨、大師姑等一批古代城址,春秋戰國時期的鄶國、虢國、鄭國、韓國等諸侯國也曾先後定都於此。近年來,鄭州市在商城保護和宣傳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制定了《鄭州商城遺址保護規劃》,不斷增強市民保護名城的意識。鄭州商城還被列入國家「十一五」期間重點保護的100處大遺址,其東南城垣遺址的保護展示工程正在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