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恐龍之鄉在哪呀
「中華恐龍之鄉」:廣東河源、雲南祿豐、四川自貢。
「中華恐龍之鄉」稱號是中國地質學界權威機構對廣東河源、雲南祿豐、四川自貢等的官方認可,許氏祿豐龍是最早出現的恐龍之一(2億多年前生活在雲南地區的侏羅紀早期),是原蜥腳下目恐龍的一個屬,生存於侏羅紀早到中期的中國西南部。是中國第一具裝架的恐龍化石(1941年在重慶北碚裝架展出),由中國古脊椎動物學的奠基人楊鍾健院士於1941年研究命名,被稱為「中國第一龍」,是中國古動物館的鎮館之寶。
是河源恐龍蛋繼成功申報「館藏恐龍蛋化石數量世界第一」吉尼斯世界紀錄之後再一次在國際視野中成功亮相。據了解,目前河源博物館館藏有「黃氏河源龍」化石和1萬多枚恐龍蛋化石。 從1996年恐龍蛋首度現身河源之後,伴隨富有效率和力度的開發保護,河源已經成為全球范圍內的恐龍蛋化石主要出土地和館藏地,也是世界罕見的同時發現恐龍蛋化石、恐龍化石、恐龍腳印化石的地方。
② 河源為什麼會是恐龍之鄉
河源因為館藏恐龍蛋化石數居世界之首,被授予「中華恐龍之鄉」稱號。
河源,別稱槎城,廣東省地級市、深圳都市圈城市,地處廣東省東北部、東江中上游,擁有華南最大湖——萬綠湖,設有河源國家高新區。總面積1.5642萬平方千米,轄1個區、5個縣。2019年戶籍人口372.7萬人。市政府駐源城區。
河源市是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市、國家級生態保護與建設示範區、國際綠色生態旅遊名城、中國綠色經濟十佳城市、中國十大特色休閑城市、全國生態環境保護最佳範例 。
(2)中國恐龍第一鄉在哪裡擴展閱讀:
河源是最早客家先民的落居地,嶺南文化的發祥地,客家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千百年來,河源客家人以東江流域為聚居地,形成了以東江為情感紐帶的獨具個性的客家文化。
客家民間藝術多姿多彩,如客家山歌、龍川雜技、紫金花朝戲,東江客家美食,龍川雜技、紫金花朝戲、連平採茶戲、和平紙馬舞、舞春牛、船燈舞、花燈舞、客家婚慶等等。
以及以「重名節、重孝悌、重文教、重信義」著稱的客家人精神。其中,紫金花朝戲被確定為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和平邑人徐旭曾所著《豐湖雜記》是中國系統論述客家歷史文化的開山之作。
③ 恐龍之鄉在中國的什麼地方啊
恐龍之鄉有:四川省自貢市,雲南省楚雄州祿豐縣,內蒙古自治區二連浩特市,山東省濰坊諸城市,遼西熱河等等。
一、四川省自貢市
四川省自貢市出土的恐龍化石有永川龍、和平中華盜龍、建設氣龍、沱江龍、華陽龍、峨眉龍、鹽都龍、楊氏馬門溪龍、合川馬門溪龍、巨刺龍等著名的恐龍化石。
二、雲南省楚雄州祿豐縣
雲南省祿豐縣是中國最早發掘出恐龍的地方。出土的有巨大祿豐龍、許氏祿豐龍、雲南龍、蘆溝龍、孫氏彝州龍等。
三、內蒙古自治區二連浩特市
內蒙古自治區二連浩特市號稱「中國恐龍之鄉」和「亞洲最大的恐龍之鄉」。
四、山東省濰坊諸城市
山東省濰坊諸城市是新崛起的恐龍化石發現地,在這里發現了目前亞洲最大的肉食恐龍諸城暴龍、亞洲最大的角龍諸城中國角龍、最大的鴨嘴龍山東龍。
五、遼西熱河
遼西熱河地區是中國最著名的恐龍化石發現地,有著許多重要的世界級大發現,許多外國學者都認為這是一個重要的恐龍研究地方。
④ 恐龍之鄉在我國的哪個城市
1、四川自貢(這也是公認的恐龍之鄉)
中國一位著名古生物學家曾說,「四川恐龍多,自貢是個窩。」四川盆地是中國中生代侏羅紀(1.95億年前至1.37億年前)恐龍化石的重要產地,而四川自貢市蘊藏的恐龍化石,其數量之豐富,埋藏之集中,門類之眾多,保存之完好,都為世界罕見。在已經發掘清理的不足3000平方米的面積上,出土的化石竟有上百噸。因此自貢被譽為"恐龍之鄉」「恐龍公墓」、「恐龍故居」。
幾乎所有已知種類的恐龍,在自貢都有完整的骨架出土。尤為難得的是,這里出土了大量完整的恐龍頭骨。(恐龍頭骨十分脆弱,所以完整的頭骨化石可遇而不可求。)
全世界已發掘的恐龍化石,僅有約五分之一屬於侏羅紀(多為晚期),缺少侏羅紀早、中期(恐龍由原始到進化演變的關鍵時期)的化石,而自貢恐龍化石則主要屬於這個關鍵時期,填補了恐龍研究資料中的薄弱環節。
除了恐龍外,這里還有大量其它脊椎動物化石共生在一起,也是極為可貴的。
1986年,自貢恐龍博物館在發掘現場建成開放。該館與美國國立恐龍公園、加拿大恐龍公園齊名,合稱為世界三大恐龍博物館。美國《國家地理》雜志曾稱「自貢恐龍博物館是世界上最好的恐龍博物館」。
2、雲南祿豐
祿豐-恐龍之鄉,恐龍化石分布於祿豐縣恐龍山方圓10平方公里的范圍內。
1938年地質學家卞美年在恐龍山西部首次發現完整的恐龍化石。次年,偕同著名的古生物學家楊鍾健教授前往考察,采獲了豐富的脊椎動物標本,裝架了我國第一具恐龍。
1941年楊氏發表了《中國雲南一條完整的許氏祿豐龍骨骼》一文,震驚了中外學術界。在恐龍山已發掘恐龍有幾十條,已研究鑒定的有24屬30多種,分別屬於兩棲動物、爬行動物、哺吸取動物三大類,統稱為"祿豐晰龍動物群"。
祿豐恐龍山是當今世界古老、豐富、完整的脊椎動物化石群產地。在祿豐恐龍動物群中尤以許氏祿豐龍震驚全球,這種恐龍個體雖小,但十分完整,比較原始,對探討恐龍早期進化具有重要意義。
3、廣東河源
2005年4月10日,來自國內外的專家和有關人員在河源市源城區石峽地段考察。當日,廣東省河源市被中國地質調查局地層與古生物中心正式授予「中國恐龍之鄉」稱號。該市曾因館藏10568枚恐龍蛋化石而榮登吉尼斯世界紀錄榜,還因出土了「晚白堊紀竊蛋龍」(又名黃氏河源龍)蜚聲海內外。
⑤ 恐龍之鄉在哪裡
中國一位著名古生物學家曾說,「四川恐龍多,自貢是個窩。」四川盆地是中國中生代侏羅紀(1.95億年前至1.37億年前)恐龍化石的重要產地,而四川自貢市蘊藏的恐龍化石,其數量之豐富,埋藏之集中,門類之眾多,保存之完好,都為世界罕見。在已經發掘清理的不足3000平方米的面積上,出土的化石竟有上百噸。因此自貢被譽為"恐龍之鄉」「恐龍公墓」、「恐龍故居」。
幾乎所有已知種類的恐龍,在自貢都有完整的骨架出土。尤為難得的是,這里出土了大量完整的恐龍頭骨。(恐龍頭骨十分脆弱,所以完整的頭骨化石可遇而不可求。)
⑥ 我國的恐龍之鄉是四川的哪裡
自貢。
自貢被稱為恐龍鎮。自貢擁有兩千多年制鹽的歷史,並擁有70多年的城市建設歷史。193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批准成立28周年。自貢市是四川省最早的省級城市和工業城鎮之一,也是中國最早的23個城市之一。自貢是四川省南部第一個擁有數百萬居民的城市,被稱為恐龍之鄉。
發掘歷史:
20世紀70年代初,地質部第二地質大隊技術員黃建國等人意外地在四川省自貢大山公路旁的裸露岩石中發現了生物化石,後來得到證實。
確認這是恐龍化石。從那以後,中國考古學家聚集在這個偏遠的丘陵地區,發現了大量的的大型恐龍化石。因此,他們認為這是恐龍化石的寶庫。
⑦ 我國的「恐龍之鄉」是四川( )(地名)
四川自貢
四川自貢是我國重要的恐龍化石產地。這一帶侏羅紀(1.35億年-2.1億年前)的陸相地層相當發育,恐龍化石就埋藏在侏羅紀早、中期陸地層中,而此期的恐龍化石正是世界恐龍研究中的薄弱環節,所以自貢的恐龍化石為世界研究恐龍的演化,提供了豐富的關鍵性的原始資料。
自貢恐龍博物館
自貢市東北郊大山鋪恐龍化石發掘現場,距自貢市區11公里。是我國繼半坡遺址和秦始皇兵馬俑坑之後,又一大型現場博物館。博物館第一期工程佔地面積為2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6000平方米,分館舍、綠化地帶和附屬建築3部分。主體館舍內設有化石埋藏館、中央大廳、化石裝架陳列館、報告廳和恐龍生態環境廳。恐龍埋藏遺址有1900平方米,可見到多種恐龍的骨骼錯落交織,分布在近水平狀延伸的砂岩層中,是巨大恐龍墓地的縮影。在裝架館內,有近10米高的「天府峨眉龍」和多具恐龍的復原骨架組合,以及古脊椎動物化石標本。館舍外形用天然砂岩石塊堆壘而成,使整個建築與恐龍發掘現場相協調,立意新穎,造型獨特,引人入勝。大山鋪發掘的各種恐龍及伴生物化石數以百計,組成了一個完整的「恐龍動物群」。其中包括了3個綱、11個目、15個科的屬種,既有陸生、水生、兩棲類,又有空中飛行的古脊椎動物;有長達20米的草食長頸椎蜥腳龍、兇猛的肉食恐龍和數量多而完整的短頸椎蜥腳龍,也有僅14米長的鳥腳龍。最珍貴的是目前世界上發掘最早的中侏羅紀劍龍和首次發現的翼龍,填補了恐龍演化史上的一段空白。自貢恐龍博物館被評為「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之一。
自貢博物館在世界上與美國國立恐龍公園、加拿大恐龍公園齊名,合稱為世界三大恐龍博物館。自貢恐龍博物館位於四川省自貢市大山鋪。
大山鋪恐龍化石群遺址位於四川省自貢市東北郊約11公里的大山鋪鎮旁,是一個盛產一億六千萬年前的中侏羅世恐龍及其它脊椎動物化石的遺址,是我國最重要的恐龍化石埋藏地,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古生物化石埋藏地之一。該遺址最早於1972年發現,1977 年首次發掘,獲得一具較完整的蜥腳類恐龍骨架,1979 年因基建施工化石被大量暴露。1979~1984 年間先後組織三次大規模的清理和發掘,在約2800平方米范圍內獲得恐龍及其它脊椎動物200多個個體的上萬件化石骨骼標本,從中已研究定名了恐龍魚類、兩棲類、龜鱉類、鱷類、翼龍類、似哺乳爬行類等18個屬21 個種。估計整個化石群集中埋藏范圍約17000平方米,化石骨骼10 萬塊以上, 被譽為"恐龍公墓"。八十年代中期,在該遺址上修建有我國第一座大型的恐龍遺址博物館——自貢恐龍博物館。
大山鋪恐龍化石群遺址具有化石藏量巨大、門類齊全、埋藏集中、保存完整等特點。作為一處罕見的自然歷史遺產,它所產出的化石不僅具有重要的科普教育和旅遊觀光價值,而且填補了恐龍演化史上侏羅紀早-中期恐龍化石材料缺乏的空白,對研究恐龍及其相關古動物的系統演化、生理特徵、生活環境等具有十分重大的科學價值。
大山鋪恐龍化石群遺址位於內(江)樂(山)公路旁,分別與成渝高速公路和成渝鐵路連通的內(江)宜(賓)高速公路和內(江)昆(明)鐵路也經過此地,並分別設有出口和火車站。該地距成都202公里,距重慶204公里,交通便利。
博物館簡介
恐龍博物館的外型,很象一座巨大的岩窟,造型奇特美觀,是我國繼西安半坡博物館、秦始皇兵馬俑館之後修建的又一大型專業性現場博物館。它佔地2.5萬平方米,陳列面積3600平方米,分為三層。陳列以大山鋪恐龍化石埋藏現場及出土的恐龍化石為主。展覽共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 著重介紹與恐龍相關的基礎知識、如生物進化、化石、地質年代、恐龍的演化與分類等等。
第二部分主要介紹大山鋪的各類恐龍化石。它們陳列在高大寬敞的裝架廳里,這里有幾副完整的恐龍化石骨架,其中「天府峨嵋龍」是該廳最引人注目的龐然大物。它的頭被細長的頸支的老高,離地面約10米,全身長約20米,軀體粗大,尾巴很長,四腳著地,昂首挺立。大廳里除了「天府峨嵋龍」之外,還是一具兇猛的能食「天府峨嵋龍」的「建設氣龍」的骨架,但它全身長僅四五米。其他還有進步性與原始性相兼地蜥腳類恐龍-李氏蜀龍,身軀細小,兩足行走的鳥腳類恐龍-多齒鹽都龍,早期的比較原始的劍龍-太白華陽龍,空中飛翔的龍和遨遊水中的兇猛肉食性蛇頸龍等等。
第三部分是恐龍埋葬遺址。這里向人們展現了大面積的發掘現場。左圖就是「天府峨嵋龍」[點擊放大]看看博物館對它的介紹1979年在自貢大仙鋪發現恐龍群窟,經過整理,共有200多個恐龍個體,其中較完整的骨架18具,如此眾多的恐龍共處一窟,頓時引起世界的關注,之後又陸續發掘出大批珍貴的恐龍化石,成為一個罕見的恐龍化石寶庫。至今自貢已有70餘處發掘出恐龍化石。
據地質考察,這里曾是恐龍的「極樂世界」。侏羅紀時期,自貢這一帶是開闊的濱湖地帶,氣候炎熱,水草豐茂,是恐龍理想的生活場所,而大山鋪又是風平浪靜的砂質淺灘,在此死亡的以及被河水從遠處搬運來的恐龍屍骸,都被淺灘上的泥沙掩埋起來。屍骸地堆積與泥沙的掩埋交替進行了很長時期,以後再經過一兩億年漫長歲月的積壓,終於形成了今天所見的含化石的砂岩層。這個化石群中,相當部份是新屬新種,有長達20米的亞洲第二長龍、植食性長頸椎蜥腳恐龍、兇猛的食肉性恐龍、身體矮小的鳥腳類恐龍和極珍貴的原始劍龍,在國內外同地質時代的地層中極為罕見。1987年,在大山鋪恐龍化石遺址發掘現場,修建了亞洲最大的恐龍自然博物館,是繼美國、加拿大之後的世界三大恐龍博物館之一,被譽為「東方龍宮」。
博物館主館建築遠望如一堆黃色巨石,與周圍中生代殘存植物相映生輝,給人一種遠古洪荒的印象。從大門進去,一步跨過時間千萬載,進入遠石恐龍時代,眼前呈現的是一個蔚為壯觀的史前景象:中央大廳地下室和化石埋藏廳,眾多的動物遺骸,酷似慘遭殺戮後被活埋的「萬龍坑」。所有化石都保持其原始埋藏狀況,這種神奇的自然景觀,令人驚嘆不已。
此外,在發掘現場還發現不少魚類、鳥類、兩棲動物、爬行動物及哺乳動物的化石。這些化石也都經過整理,陳列在博物館內的知識廳及標本陳列廳內,展示了侏羅紀恐龍動物群落的生態面貌。
⑧ 恐龍之鄉在中國的什麼地方啊 恐龍之鄉的簡介
1、恐龍之鄉有:四川省自貢市,雲南省楚雄州祿豐縣,內蒙古自治區二連浩特市,山東省濰坊諸城市,遼西熱河等等。
2、四川省自貢市。四川省自貢市出土的恐龍化石有永川龍、和平中華盜龍、建設氣龍、沱江龍、華陽龍、峨眉龍、鹽都龍、楊氏馬門溪龍、合川馬門溪龍、巨刺龍等著名的恐龍化石。
3、雲南省楚雄州祿豐縣。雲南省祿豐縣是中國最早發掘出恐龍的地方。出土的有巨大祿豐龍、許氏祿豐龍、雲南龍、蘆溝龍、孫氏彝州龍等。
4、內蒙古自治區二連浩特市。內蒙古自治區二連浩特市號稱「中國恐龍之鄉」和「亞洲最大的恐龍之鄉」。
5、山東省濰坊諸城市。山東省濰坊諸城市是新崛起的恐龍化石發現地,在這里發現了目前亞洲最大的肉食恐龍諸城暴龍、亞洲最大的角龍諸城中國角龍、最大的鴨嘴龍山東龍。
6、遼西熱河。遼西熱河地區是中國最著名的恐龍化石發現地,有著許多重要的世界級大發現,許多外國學者都認為這是一個重要的恐龍研究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