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的簡單介紹
北京師范大學壹基金公益研究院是北京師范大學與壹基金共同發起並建立的專業公益研究機構。研究院以學位教育為基礎,以應用性研究為載體,以公益交流為平台,以政策咨詢為手段,力爭成為代表國內公益領域最高水平,國際一流的教學、研究和政策咨詢機構。 2012年1月,北京師范大學壹基金公益研究院更名為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
在慈善推動社會進步的願景下,中國公益研究院 以公益研究為基礎,公益教育、公益交流與倡導為平台,公益咨詢服務為業務引擎,開展國際國內交流與合作,培養專業公益人才,促進公益行業建立新型知識生產方式,推動中國現代慈善體系的建立與發展。
中國公益研究院在公益研究與應用、公益教育與培訓、公益交流與倡導、公益咨詢與服務四個領域開展工作。公益研究:注重國際視野與本土實踐相結合,理論研究與應用研究並重,以公益行業、兒童福利和老年人福利為重點研究領域。公益教育:開發全球公益教育資源,在培養專業公益人才的同時,注重面向公眾傳播公益知識和技能,構建面向大眾的公益網路教育平台。公益交流與倡導:建設國際公益慈善交流平台,策劃和組織國際考察、高端交流等項目,促進中外慈善家族、組織之間的交往。定期舉辦「京師公益講堂」等系列倡導活動,促進行業信息的交流與先進理念的推廣。公益咨詢與服務:為政府、企業、慈善家族、公益慈善基金會提供公益慈善戰略規劃、社會福利發展規劃以及管理模式、業務發展、項目委託管理等方面的咨詢服務。
㈡ 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的成立背景
北京師范大學是一所具有百年悠久歷史、深厚文化底蘊、優良學術傳統的著名高等學府,在公共政策和社會發展研究及實踐等諸多領域在國內外具有較大的影響。壹基金秉承「全球一家人」的理念,扶貧幫困,關注教育,致力於傳播公益文化,搭建公益平台,促進公益事業的發展。為整合北師大與壹基金各自的優勢與資源,雙方本著「真誠合作、共同發展」的原則,於2010年6月10日正式簽署合作協議。
㈢ 中國目前有沒有慈善大學
貴州盛華職業學院,國內第一所公益慈善大學
㈣ 中國首所免費大學,真的是免費大學嗎
姜嵐昕發起的中國首所免費大學,聯合了百位企業家聯盟。學生在中國首所免費大學求學期間大學免收學生的學費和住宿費。同時通過:
1、崗位定製模式。
2、智力投資模式。
3、助學基金模式。
4、創業孵化模式四種模式保證中國首所免費大學的正常運行。
簡介:
大學(University、College)是提供教學和研究條件,授權頒發學位的高等教育機構,是與社會的經濟和政治機構既相互關聯又鼎足而立的傳承、研究、融合和創新高深學術的高等學府。
大學主要從德國、英國等國家最早發展起來,其競爭力主要包括教師素質、學生來源、硬體設施等,是大學賴以生存、發展、承擔重大社會責任的根本。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公益大學
㈤ 中國第一所民辦高校是
湖南九疑職業學院,是北京農業大學第一任校長樂天宇教授於1980年創辦的新中國第一所民辦高校。
校園佔地面積240餘畝,校園三面環水,綠草如茵,幽雅靜縊,空氣清新,是讀書治學的理想之地。
學院全日制在校學生2000餘人,專業教師160餘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25人,講師30人,碩士6人,雙師型教師50餘人)。
學院教學、生活、體育、文化設施布局合理,擁有高標准語音教學大樓、庫存達20餘萬冊的圖書館、500餘台(套)的計算機實訓及電子電工培訓大樓以及機、模、電焊強化培訓基地、酒店管理與市場營銷實訓基地。
㈥ 中國第一所民辦大學
當然是南開大學啊,第一任校長張伯苓於1919年建立的中國第一所正規的私立大學之後被改為國立
㈦ 中國第一所大學在哪
北洋大學堂,建於1895年,當年是北方洋務運動的產物,是中國公認的第一所現代大學,1949年解放後,更名為天津大學,校址在天津市南開區的六里台,是985,也是211,它的級建築工程專業與精密儀器專業都是世界一流。
㈧ 為何馮庸大學名氣如此之大
馮庸,漢族人,1901年生於奉天海城,他的父親大家可能會更加熟悉——奉系軍閥馮德麟,馮德麟既是東北王張作霖的老對手,也是張作霖的結拜兄弟。馮庸與少帥張學良也是同年而生,兩人如父輩一般曾拜把子。
馮庸大學
新中國成立後,馮庸撤至台灣,1981年在台北去世。
㈨ 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的介紹
2010年6月21日,北京師范大學壹基金公益研究院正式宣布成立。這是國內首家由大學與公益組織聯合發起成立的專門從事公益理論研究、公益人才培養與公益政策咨詢服務的研究機構。公益研究院將在國內首次開展高級公共管理碩士學位(EMPA)的招生和教學工作。2012年1月,北京師范大學壹基金公益研究院更名為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
㈩ 什麼叫公益性大學
公益大學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應愛國主義教育的需要而產生的新鮮事物,專門為國家培養更多的高素質、高水平的公益專業人才,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公益大學是遼寧省愛國主義傳統文化交流基地的四個主要項目之一,教育基地還包括中華姓氏廣場、中華姓氏宗祠群、中華姓氏博物館以及學術交流中心、研討中心等相關場館及配套設施。
公益大學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應愛國主義教育的需要而產生的新鮮事物,專門為國家培養更多的高素質、高水平的公益專業人才,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在8月8日舉行的遼寧省愛國主義教育大型公益活動新聞發布會上,主辦方宣布,中國第一家公益大學建成啟動,專門為國家培養品行兼備的公益專業人才,學校可容納在校學生2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