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中國農產量增加了多少年

中國農產量增加了多少年

發布時間:2022-08-23 03:29:40

1. 我國農業總產值1979-1984年增長455.40%,糧食產量由1978年的3.04億噸增加到1984年的4.07億噸。出現這種

1984年糧食產量實際6900億斤,所謂的8140億斤完全是浮誇,比1979年6642.4億斤略有增長,比1980年的大減產和1981年、1982年的繼續減產要好一些,所以該年的糧食增產完全是吹牛吹出來的。大包干並沒有帶來什麼豐收大豐收特大豐收,只有減產。
1984年農業可以有所恢復,比1979年略有增長,這是因為:文革大規模建設化肥工業,興修水利,改良土壤,以及人類歷史上最大的科技工程,「科學種田」培養了一大批優良品種有關,以化肥廠為例,毛主席引進了13個大化肥廠,1976年投產4個,1977年投產3個,按理1980年應該全部完成,可是鄧匪復辟,有五個被拖到1983年才投產,資金也用多了,效益也不好了,但是好歹是投產了,自然足以提高糧食產量。也和鄧匪搞了一大批什麼退耕還林、反對種雙季稻、反對提高復種指數,等等到來了巨大的破壞作用,不得不「退回去」有關。鄧匪小走卒則稱之為「政策不穩」。
大包干是破壞因素,從來不促進增產,根本不存在什麼豐收大豐收特大豐收。

2. 中國農業從改革至今有什麼變化

改革開放以來,農業和農村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農產量穩步增加,農村基礎設施明顯加強,生產條件大大改善,農村居民生活水平和質量實現了跨越式提高。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不僅解決了13億中國人的吃飯問題,而且對世界農業也做出了積極貢獻,取得的輝煌成就舉世矚目。
一、農業生產快速發展,主要農產品供求呈現新格局
10月25日,河北省寧晉縣東旺村幾位農民正在將豐收的玉米碼垛。據國家統計局河北調查總隊介紹,2008年全省糧食播種面積達9237.17萬畝,糧食總產量預計將達到2903.15萬噸,比2007年增加61.60萬噸,增長2.17%。糧食生產將實現自2004年以來的連續第5年增產。新華社記者 楊世堯 攝
我國農村改革突破人民公社制度、實行家庭承包責任制後,生產力得到極大發展。進入新世紀新階段,黨中央、國務院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不斷加強支農惠農政策,在全國徹底取消農業稅和農業特產稅,終結了延續2600多年農民種田交稅的歷史,對種糧農民進行「四補貼」(直接補貼、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和農業生產資料綜合補貼),對主要糧食品種實行保護價收購政策,農業生產持續穩步增長。
(一)糧食等主要農產品產量以及人均佔有量均大幅度增加
2007年我國糧食總產量達到50160萬噸(10032億斤),比1978年增加近20000萬噸(近4000億斤),增長65%;棉花產量達到762萬噸,增加了2.5倍;油料產量達到2569萬噸,增加了3.9倍;糖料產量達到12188萬噸,增加了4.1倍。肉類總產量達到6866萬噸,增加了6倍多;水產品產量達到4748萬噸,增加了9倍。主要農產品的人均佔有量也有較大幅度提高,2007年糧食人均佔有量381公斤,比1978年提高19.4%;棉花5.8公斤,增長1.5倍;油料19公斤,增長2.5倍;糖料93公斤,增長2.7倍;水果138公斤,增長19倍;肉類人均佔有量52公斤,增長4.3倍,水產品36公斤,增長6.3倍。糧、油、棉、水果和蔬菜等農產品全面穩定增長,為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提供了物質基礎。
(二)農產品品種優化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農業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結構調整更加註重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現代農業,更加註重發揮各地農業的比較優勢,更加註重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目前,我國主要農產品良種覆蓋率和優質化水平明顯提高。

3. 幾十年來,農業糧食產量的提高,靠的是什麼


現在,糧食產量逐年提高,以小麥的畝產量走勢來看,由過去70年代的每畝350斤左右,增長到了現在每畝1100斤左右,畝產量增長到了750斤左右,可以說,這是農民最期盼的。因為每一個農民都希望五穀豐登。再看看稻穀的產量,由過去70年代每畝500斤左右,一下子增長到了現在每畝田均產1700斤左右,畝產增幅達到了1200斤。這些實實在在的畝產量,具有十分強大的說服力。


事實上,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幾十年來,我們各方面的都在這為此而努力奮斗。現在實現了糧食的豐產,人民由過去吃不飽穿不暖到現在吃得營養健康,最主要的還是農業科技水平的突飛猛進和一大批熱愛農業的專家們默默無聞的奉獻。可以說,是這些無數紮根農業的科技專家的智慧實現了我們糧食產量的不斷提高。因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4. 建國後到1956年,我國共農產品產量增長的原因有哪些

建國後到1956年,我國共農產品產量增長的原因有哪些?首先是因為在1953發布了一五計劃和三大改造,這兩個重大的政策是工農產品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從而慢慢的改變我國落後的工業面貌,所以建國後到1956年,我國共農產品產量增長的原因是因為發布了一五計劃和三大改造的政策

5. 100年來,中國水稻畝產經歷了多少提升其中有哪些關鍵節點

建國以來中國水稻的成就及發展

第一階段(1949-1961):大力開展以治水、改土為中心的農田基本建設的同時,進行了單季稻改雙季稻、秈稻改粳稻等耕作制度的改革,並推廣了有關先進栽培技術,對提高水稻產量起了重要的作用。

第二階段(1962-1979):繼續選育普及矮稈優良品種,並採用了與之相配套的優化栽培技術,在改革生產條件的基礎上,恢復和發展了雙季稻生產。

第三階段(1980-至今):雜交水稻「三系」配套,並配製了一系列高產組合,大面積應用於生產;東北水稻大面積的種植,是我國水稻總產大幅上升。

與此同時,由過去只注重單一栽培技術的研究,發展成為利用器官之間的相關生長規律,在不同生態條件下,創建了一些綜合配套高產高效栽培模式,對提高水稻單產起了重要的作用。

21世紀以來中國稻米產業發展狀況

進入21世紀以來,總體上我國水稻面積和產量都呈增加狀態,2004年以來,隨著前期積壓的稻穀庫存減少,我國稻穀播種面積和產量開始出現恢復性增長,佔全國糧食總產35%,僅次於玉米居第二位;平均單產6743公斤/公頃。

2011年中國稻穀種植面積維持在3005.7萬公頃,2012年稻穀種植種面積在3029.7萬公頃,較上年增長0.7%。2013年預估總體種植面積小幅下降,2014年維持在2013的水平。

6. 中國的糧食18年是第幾年增

根據國家統計局對全國31個省(區、市)抽樣調查和農業生產經營單位的全面統計,2018年全國糧食播種面積、單位面積產量、糧食總產量如下:
一、全國糧食播種面積117037千公頃(175555萬畝),比2017年[1]減少952千公頃(1428萬畝),下降0.8%。其中穀物[2]播種面積99685千公頃(149528萬畝),比2017年減少1079千公頃(1619萬畝),下降1.1%。
二、全國糧食單位面積產量5621公斤/公頃(375公斤/畝),比2017年增加14公斤/公頃(0.9公斤/畝),增長0.2%。其中穀物單位面積產量6121公斤/公頃(408公斤/畝),比2017年增加16公斤/公頃(1.1公斤/畝),增長0.3%。
三、全國糧食總產量65789萬噸(13158億斤),比2017年減少371萬噸(74億斤),下降0.6%。其中穀物產量61019萬噸(12204億斤),比2017年減少502萬噸(100億斤),下降0.8%。
國家統計局
2018年12月14日

閱讀全文

與中國農產量增加了多少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到印尼雅加達機票多少錢 瀏覽:297
武漢比英國小多少 瀏覽:81
英國封國怎麼改善自己 瀏覽:180
現在去伊朗旅遊多少錢 瀏覽:249
義大利哪裡可以買被子 瀏覽:145
坐火車到越南要注意什麼 瀏覽:262
中國舞董老師如何下豎叉 瀏覽:821
中國哪個縣城不娶女不嫁 瀏覽:555
印尼不能帶什麼入境 瀏覽:269
義大利黑面醬怎麼做 瀏覽:900
英國的羊肉怎麼樣 瀏覽:659
越南訂機票怎麼樣 瀏覽:909
伊朗人與中國人有什麼區別 瀏覽:613
越南女人怎麼吃豬血 瀏覽:252
香港去印尼泗水機票多少錢 瀏覽:426
哪個葯店買伊朗白斑膏 瀏覽:768
義大利披薩怎麼捏邊 瀏覽:150
遨遊中國倒車鏡怎麼放大 瀏覽:843
為什麼印尼不入侵東帝汶 瀏覽:233
中國為什麼噴子那麼多 瀏覽: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