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中國冬瓜歷史多久了

中國冬瓜歷史多久了

發布時間:2022-08-23 18:32:33

1. 冬瓜是夏天吃的為什麼叫冬瓜

冬瓜名稱的由來,有多種說法。其中有一種說法是,.冬瓜的表皮比較厚,表面上有一層白粉,看上去就像被冰凍了一樣,而且像冬天的雪霜,讓人誤以為它是在冬季結果的,所以就叫它冬瓜。還有一種說法,冬瓜老熟以後,身披一層白霜,酷似冬日白雪落於其上。夏秋暑熱之際,十分悅目,故取名為「冬瓜」。 綠色的冬瓜披白霜,皮厚,肉質細嫩,水分多,味淡爽口,營養也豐富。

2. 冬瓜產地在哪裡 冬瓜什麼時候種

冬瓜是我們較為常見的蔬菜,我國各地區有栽培。主要分布於亞洲其他熱帶、亞熱帶地區,澳大利亞東部及馬達加斯加等地。

冬瓜種植時間:廣州地區冬瓜栽培分春植和秋植兩季,以春植較多,一般在1-2月播種。在採取防寒措施前提下,早播比遲播好,在1月上、中旬播種,可延長生長期,尤其延長營養生長期,使冬瓜在雨季前後,空氣濕度較大,溫度在20℃以上之時座果。

廣州地區冬瓜栽培分春植和秋植兩季,以春植較多,一般在1-2月播種。在採取防寒措施前提下,早播比遲播好,在1月上、中旬播種,可延長生長期,尤其延長營養生長期,使冬瓜在雨季前後,空氣濕度較大,溫度在20℃以上之時座果。秋植冬瓜一般在小暑前後(7月上、中旬)播種。

育苗

農歷臘月上旬,先用55℃溫水將種子浸泡5分鍾,不斷攪拌,再進行催芽,每天用溫水沖刷一次。待種子露白時,投入營養缽內,按期灑水,使營養土維持一定濕度。1個月後瓜苗長出心葉,移入大棚。

定植

定植前施足底肥,按行距2米—2.5米,株距0.5米起壟,起壟後覆膜,移苗後用高美施有機腐殖酸活性液肥500倍—600倍灌根,以利促根發育。

生長中期管理

定植至開花期,沖施適量腐熟好的雞糞,待冬瓜長至0.5公斤—1公斤時,要水勤肥重,以促果實發育膨大。牽藤長蔓後,適時引蔓、壓蔓、打叉、摘心,否則會影響坐瓜率。開花時,早上6時—8時,用2,4—D坐瓜靈人工授粉,並留意病蟲害防治。

適時採收

冬瓜以老瓜耐貯運,食味佳,在座果後45天左右,瓜皮發亮墨綠色,而植株大部分葉片保持青綠而未枯黃,選擇晴天的上午採收。但也可根據市場的供求情況,適當提前採收上市。

3. 西瓜有多少年的歷史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西瓜產地,但關於西瓜的由來,說法不一。
有介紹說西瓜在神農嘗百草時發現,原名叫稀瓜,是水多肉稀的瓜之意,但後來傳著傳著就變成了西瓜。
另一種說法是並非源於中國,於西域傳來,故名西瓜。
早在四千年前,埃及人就種植西瓜,後來逐漸北移,最初由地中海沿岸傳至北歐,而後南下進入中東、印度等地,四五世紀時,由西域傳入我國,所以稱之為「西瓜」。
據明代科學家徐光啟《農政全書》記載:「西瓜,種出西域,故之名。」明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按胡嬌於回紇得瓜種,名曰西瓜。則西瓜自五代時始入中國;今南北皆有。」這說明西瓜在我國的栽培已有悠久的歷史。
埃及栽培西瓜已有五六千年的歷史。過去,有人引宋代歐陽修《新五代史·四夷附錄》說:五代同州郃陽縣令胡嶠入契丹「始食西瓜」,「契丹破回紇得此種,以牛糞覆棚而種,大如中國冬瓜而味甘」,「周廣順三年(953)……嶠歸」。於是,西瓜從五代時由西域傳入中國的說法,似乎成了定論。近年報刊上談論西瓜的文章多持此說。1981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學生課外讀物《衣食住行史話》中就有「西瓜始於五代」一節。其實,這種說法並不確切。
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指出:西瓜又名寒瓜。「陶弘景(南北朝時人)注瓜蒂言永嘉(晉懷帝年號)有寒瓜甚大,可藏至春音,即此也。蓋五代之先瓜種已入浙東,但無西瓜之名,未遍中國爾。」《南史·滕曇恭傳》說,曇恭「年五歲,母楊氏患熱,思食寒瓜,土俗所不產。曇恭歷訪不能得,銜悲哀切。俄遇一桑門問其故,曇恭具以告。桑門曰:『我有兩瓜,分一相遺。』還以與母,舉室驚異,尋訪桑門,莫知所在」。唐代段成式的《酉陽雜俎》卷十九記載隱侯(沈約)的《行園》詩雲:「寒瓜方卧壠,秋蒲正滿陂。紫茄紛爛熳,綠芋都參差。」從詩中談到寒瓜卧壠的時節看,正跟西瓜相符。另外,舊北京曾稱先上市的西瓜為「水瓜」,後上市的為「寒瓜」;今訪老農,也說晚西瓜確有「寒瓜」一稱。看來,上述文獻資料可以和李時珍的說法相印證。然而,李時珍的說法幾百年來似乎並未引起人們的注意。1976年,廣西貴縣西漢墓槨室淤泥中曾發現西瓜籽;1980年,江蘇省揚州西郊邗江縣漢墓隨葬漆笥中出有西瓜籽,墓主卒於漢宣帝本始三年(前71年)。這就無可辯駁地證明了李時珍記載的可靠性。

4. 冬瓜是什麼

冬瓜原產於中國和東印度,在我國栽培歷史已有2000多年。具有良好的烹調性,在全國南北各地市場是最受歡迎的蔬菜之一。

冬瓜營養價值高

冬瓜除含水分外,還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每百克冬瓜肉中含蛋白質0.4克,碳類1.9克,鈣19毫克,磷12毫克,鐵0.2毫克及多種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C的含量較高,每百克含有18毫克,為西紅柿的1.2倍。

冬瓜可減肥輕身

冬瓜中還含有丙醇二酸,對防止人體發胖、增進形體健美有重要作用。冬瓜不含脂肪,碳水化物含量少,故熱值低,屬於清淡性食物。夏秋季經常吃些冬瓜,對於一般人群或是體重偏高的人群,都是有益的。冬瓜自古被稱為減肥妙品。《食療本草》說:欲得體瘦輕健者,則可常食之;若要肥,則勿食也。

每100g冬瓜含:脂肪(0g)熱量(11Kcarl)故現代醫學研究認為,冬瓜與其它菜不同的是不含脂肪,含鈉量極低,有利尿排濕功效。

因此,常吃冬瓜有明顯的減肥輕身作用,對腎炎水腫者有消腫作用,也是糖尿病及高血壓患者的理想佳蔬。

5. 冬瓜名稱來歷

之所以叫冬瓜,是因為冬瓜外皮上白白的蠟質可以保護冬瓜越冬不壞,起到儲存作用,故稱冬瓜。

冬瓜,葫蘆科冬瓜屬一年生蔓生或架生草本植物,莖被黃褐色硬毛及長柔毛,有棱溝,葉柄粗壯,被粗硬毛和長柔毛,雌雄同株,花單生,果實長圓柱狀或近球狀,大型,有硬毛和白霜,種子卵形。

冬瓜主要分布於亞洲其他熱帶、亞熱帶地區,中國各地地區均有栽培。中國雲南南部(西雙版納)有野生者,果遠較小。澳大利亞東部及馬達加斯加也有分布。

冬瓜果實除作蔬菜外,也可浸漬為各種糖果。

(5)中國冬瓜歷史多久了擴展閱讀

冬瓜營養價值

冬瓜包括果肉、瓤和籽,含有豐富的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以及礦質元素等營養成分。

研究表明,冬瓜維生素中以抗壞血酸、硫胺素、核黃素及尼克酸含量較高,具防治癌症效果的維生素B1,在冬瓜子中含量相當豐富;礦質元素有鉀、鈉、鈣、鐵、鋅、銅、磷、硒等8種,其中含鉀量顯著高於含鈉量,屬典型的高鉀低鈉型蔬菜,其中元素硒還具有抗癌等多種功能。

含有除色氨酸外的8種人體必需氨基酸,谷氨酸和天門冬氨酸含量較高,還含有鳥氨酸和Y-氨基丁酸以及兒童特需的組氨酸;冬瓜不含脂肪,膳食纖維高達0.8%,營養豐富而且結構合理,為有益健康的優質食物。

6. 為什麼冬瓜叫冬瓜

冬瓜因瓜熟之際,瓜皮表面會蒙上一層白粉狀的東西,很像冬天的白霜,因此,稱為「冬瓜」也稱為「白瓜」。再者,因為其外形為橢圓形,也酷似睡覺時所使用的枕頭,因此也有「枕瓜」的別名 。

唐代詩人張祜的一首《昭君怨》: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朝中伶人沒有不會唱的,張祜的小名就喚做冬瓜,因為出生之時,張母夢見了冬瓜。與張祜同期的錢塘酒徒詩人朱沖和,與張祜向來不和睦,贈了張一首《冬瓜詩》以做譏諷:白在東都元已薨,蘭台鳳閣少人登。冬瓜堰下逢張祜,牛屎堆邊說我能。

7. 冬瓜由來

冬瓜起源於中國和東印度,廣泛分布於亞洲的熱帶、亞熱帶及溫帶地區。中國從秦漢時的《神農本草經》就有栽培記載,公元3世紀初張揖撰《廣雅·釋草》也有冬瓜的記載。《齊民要術》中記述了冬瓜的栽培及醬漬方法。16世紀印度有冬瓜記載,截止到1988年已遍及全印度。日本在9世紀已有記錄。

冬瓜起源於中國和東印度,廣泛分布於亞洲的熱帶、亞熱帶及溫帶地區。中國從秦漢時的《神農本草經》就有栽培記載,公元3世紀初張揖撰《廣雅·釋草》也有冬瓜的記載。《齊民要術》中記述了冬瓜的栽培及醬漬方法。16世紀印度有冬瓜記載,截止到1988年已遍及全印度。日本在9世紀已有記錄。

歐洲於16世紀開始栽培,19世紀由法國傳達室入美國。20世紀70年代以後由中國傳入非洲,截止到1988年冬瓜栽培仍以中國、東南亞和印度等地為主。

閱讀全文

與中國冬瓜歷史多久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種姓性質怎麼樣 瀏覽:357
印度跟中國哪裡 瀏覽:796
英國出產什麼車 瀏覽:258
外國人怎麼看中國用筷子 瀏覽:802
希臘與伊朗哪個強 瀏覽:819
伊朗瓷磚怎麼樣 瀏覽:583
如何上好中國近代史這門課 瀏覽:298
義大利旅行哪裡好 瀏覽:628
人民幣9000對印尼多少錢 瀏覽:662
一塊印尼放點什麼都軟了 瀏覽:282
中國有哪些技術領跑全球 瀏覽:853
越南對外戰爭有哪些 瀏覽:588
義大利和西班牙哪個是主場 瀏覽:767
為什麼印度景色總是昏黃的 瀏覽:816
印尼產的摩托車怎麼能看出來 瀏覽:730
義大利商務男裝品牌有哪些 瀏覽:63
越南當兵去什麼地方 瀏覽:238
印度紅犬什麼時候能長大 瀏覽:775
印尼電話卡上網慢怎麼做 瀏覽:696
英國最厲害的時候殖民了多少地方 瀏覽: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