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景泰藍是什麼地方的特種工藝
北京是中國景泰藍的發祥地,也是最為重要的產地。北京景泰藍以典雅雄渾的造型、繁富的紋樣、清麗莊重的色彩著稱,給人以圓潤堅實、細膩工整、金碧輝煌、繁花似錦的藝術感受,成為馳名世界的傳統手工藝品。
景泰藍,正名「銅胎掐絲琺琅」,俗名「琺藍」,又稱「嵌琺琅」,是中國的著名特種金屬工藝品之一,是一種在銅質的胎型上,用柔軟的扁銅絲,掐成各種花紋焊上,然後把琺琅質的色釉填充在花紋內燒制而成的瓷器器物,2006年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景泰藍是中國哪個城市擴展閱讀:
景泰藍
精美的景泰藍器皿,首先要有良好的造型,這取決於制胎。還要有優美的裝飾花紋,這決定於掐絲。華麗的色彩決定於藍料的配製。輝煌的光澤完成於打磨和鍍金。所以,它是集美術、工藝、雕刻、鑲嵌、玻璃熔煉、冶金等專業技術為一體,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深刻文化內涵,是最具北京特色的傳統手工藝品之一。
景泰藍誕生於皇宮,是皇家重要的組成部分,是皇宮大殿的主要陳設,亦是鎮殿之寶。紫禁城金鑾寶殿,或者是國子監辟雍宮、頤和園排雲殿等等,在這些帝王尊屬的殿堂,景泰藍的寶石般的光芒總是令人贊嘆。
② 中國工藝品景泰藍以哪個地方最為盛名
景泰藍屬於北京的特產,北京景泰藍最負盛名。
景泰藍(Cloisonne),中國的著名特種金屬工藝品類之一,到明代景泰年間這種工藝技術製作達到了最巔峰,製作出的工藝品最為精美而著名,故後人稱這種金屬器為「景泰藍」。
景泰藍正名「銅胎掐絲琺琅」,俗名「琺藍」,又稱「嵌琺琅」,是一種在銅質的胎型上,用柔軟的扁銅絲,掐成各種花紋焊上,然後把琺琅質的色釉填充在花紋內燒制而成的器物 。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間盛行,製作技藝比較成熟,使用的琺琅釉多以藍色為主,故而得名「景泰藍」。
2017年12月1日,《公共服務領域英文譯寫規范》正式實施,規定景泰藍標准英文名為Cloisonne。
景泰藍是元朝時期傳入中國,明朝景泰年間發展比較昌盛,因此叫做景泰藍,景泰藍是以銅做胎,用銅絲掐絲成各種圖案,在掐絲縫隙中填充琺琅釉料,燒制而成傳統工藝品。在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景泰藍(琺琅)到現在已經有了很多的產品分類,現在比較多的包括有銅胎掐絲琺琅,銅胎畫琺琅,內填琺琅,琺琅彩等幾種。
③ 景泰藍是什麼地方
你好
北京是景泰藍技術的發源地,從元代至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最初的景泰藍多為仿古青銅器皿,到明朝景泰年間,工藝家們找到了一種深藍色的藍釉材料,用這種材料製作的工藝品端莊富麗,沉著大方,這就是今天的「景泰藍」。清代乾隆年間採用延伸性更好的純銅作原料,使景泰藍工藝達到頂峰。其中尤以明朝宣德年間的最為精緻。
景泰藍是一種瓷銅結合的獨特工藝。製作時先要用紫銅制胎,再用扁細的銅絲在銅胎上粘出圖案花紋,然後用色彩不同的琺琅釉料鑲嵌填充在圖案中。這道工序完成後才是反復燒結,磨光鍍金。可以說,景泰藍的製作工藝既運用了青銅工藝,又利用了瓷器工藝,同時又大量引進了傳統繪畫和雕刻技藝,堪稱中國傳統工藝的集大成者。在北京的一些工藝美術商店裡可以買到。
④ 景泰藍的原產地在哪裡
景泰藍的產地是在北京以及北京的周邊。
景泰藍作為一種美術工藝品,其製法即於銅器表面上以各色琺琅質塗成花紋,花紋的四周嵌以銅絲或金銀絲,再用高火度燒即成。剛從火中取出的景泰藍顏色基本呈黑色,待其冷卻後才顯現出五彩繽紛的樣貌。這項工藝始於明代景泰,而且初創時只有藍色,所以叫景泰藍。
雖然各色具備,然而仍然使用以前的名字。因為景泰藍已變為一種工藝的名稱,而不是顏色的名稱,據說景泰為宣德之子,宣德重視銅器以及鑄冶銅質,景泰在幼年期間耳濡目染,認識極詳,且嗜之極深,只是對於鑄煉方面,宣德已到達絕頂,沒有能力再求突破,就在顏色方面另別辟蹊徑,以圖出奇制勝。
終於有景泰藍的創制。到清朝乾隆時期,又開始燒制,且品類多,成績好,雖然不能和景泰、成化時期相比,但是比起弘正以後出品物絕不遜色。現今雖有康雍的器物出現,然而細細考究竟與乾隆所制器物沒有什麼不同,實際上是乾隆所制,刻康雍年款,卻不是康雍製作的。
製作原料:
製作景泰藍的主要原料是紫銅,也用琺琅。用紫銅做胎,在銅胎上用銅絲粘上各種圖案,然後在銅絲粘成的各種形式的小格子內填上色彩,經過煉焊、打磨等工序,最後入窯燒制而成的色彩明麗的手工藝品。
景泰藍釉料隨時代變化。明代景泰藍的主要原料是琺琅料,其顏色有藍、紅、黃、綠、黑、白諸種,使用時再用一種進口的油劑調成糊狀填塗。燒成後的器物釉面肥厚、色澤晶瑩透亮。
景泰藍把銅的延展性和釉的特點緊密結合,有的造型莊重大方,有的纖細、復雜高級。俗話說:遠看造型近看花。花紋也有不同風格,花卉、圖案都能用絲工嚴謹細膩地表達各種藝術造型。上釉也能按照造型花紋要求,隨位賦彩。
⑤ 「景泰藍」得名於( )
景泰藍是北京特有的傳統工藝品,得名於明朝景泰藍年間,且以藍釉為其特點。
清乾隆年間,景泰藍木品的花色、品種增多,除大量製作祭器外,還制有圍屏、屏風、桌椅、綉墩、枕頭、鼻煙壺等用具和陳設品。由於製作技木的提高與設備上的逐漸完善,不但能製作極小的精緻器物,還能製作一丈多高的大佛塔。
清末,景泰藍工藝品在國際市場漸負盛名,在1904年美國芝加哥世界博覽會、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兩次獲獎。
新中國建立後,景泰藍行業逐浙擴大,技藝精湛的工人和設計人員由建國初期的60多人增加到 5000多人,產值提高了好幾百倍,品種規格達1000多種。近年來又恢復了爐、鼎、壺、立體獸、蠟台的生產,還恢復了過去認為最難做的"六瓣瓶"、"梅瓶"、"海棠瓶"的侍統產品。用景泰藍形式仿製的部分出土文物,如"金銀錯豆"、"鳳頭扁壺"也都獲得了可喜的成功。一些群眾所喜聞樂見的龍鳳、獅子、纏枝蓮等圖案,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現實主義題材的"鋼花瓶"、"詠梅盤"、"禮花盆"、"首都八景"等產品不斷涌現,都具有高度的思想性與藝術性。
今天,北京景泰藍工藝品暢銷世界五大洲,成為中國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
⑥ 景泰藍是哪個城市的
景泰藍是北京著名的傳統手工藝品。
⑦ 景泰藍是中國哪個城市的著名手工藝品
江西的,我們專業課學過。景泰藍,又名「銅胎掐絲琺琅」,是一種瓷銅結合的獨特工藝品,製造歷史可追溯到元朝,明代景泰年間(1450年-1456年)最為盛行,又因當時多用藍色,故名景泰藍。景泰藍以紫銅作坯,製成各種造型,再用金線或銅絲掐成各種花,中充琺琅釉,經燒制、磨光、鍍金等工序製成。景德鎮 北京 福州 潮州這四個地方比較盛名。
⑧ 景泰藍是哪裡的工藝
是北京的工藝。
景泰藍,中國的著名特種工藝品之一,春秋時已有此技術,到明代景泰年間製作最為精美而著名,故稱「景泰藍」。景泰藍正名「銅胎掐絲琺琅」,俗名「琺藍」,又稱「嵌琺琅」,是一種在銅質的胎型上,用柔軟的扁銅絲,掐成各種花紋焊上,然後把琺琅質的色釉填充在花紋內燒制而成的器物 。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間盛行,製作技藝比較成熟,使用的琺琅釉多以藍色為主,故而得名「景泰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