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原在哪裡屬於哪個省
狹義的「中原」指的是河南省。廣義的「中原」是指包括河南省大部分地區以及河南鄰近的安徽北部、河北省南部、山西省南部,陝西省東部及山東省西部各一部分在內的黃河中下游地區。
中原,本意為「天下至中的原野」,後演變為指黃河中下游地區。黃河中下游地區是華夏文明和中華文明的發祥地,是華夏民族的搖籃,被視為天下中心。中原地區隨著華夏民族的大融合以及中原文明的擴展而逐漸向外蔓延,擴大了以中原文化為核心的漢族和各民族之間的交流。文化比較先進的華夏民族以別於四夷而稱中華。
中原一直是中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自古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說,逐鹿中原,方可鼎立天下。中國有歷史記載或考古證據表明較長時間的主要政權的八大古都中,中原地區占據四個,分別是十三朝古都洛陽、八朝古都開封、七朝古都安陽、夏商古都鄭州,此外還有商丘、南陽、濮陽、許昌、登封、夏邑、偃師、虞城、淮陽、新鄭等古都。
B. 古代中原地區指的是哪裡
中原又稱中土、中州、華夏,是指洛陽至開封一帶為中心的黃河中下游地區。
廣義上講,中原指的是江西、安徽、湖南、湖北、河南。具體來講指包括河南省大部分地區以及河南鄰近的安徽北部、河北省南部、山西省南部,陝西省東部及山東省西部各一部分在內的黃河中下游地區。
中原地區的重要性
從夏朝到宋金時期的3000多年間,中原一直是中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先後有200多位帝王建都或遷都於此。自古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說,逐鹿中原,方可鼎立天下,中國有歷史記載或考古證據表明較長時間的主要政權的八大古都中,中原地區占據四個,分別是洛陽、開封、鄭州和安陽。
C. 中國中原地區指的是哪個地方
廣義的「中原」是指包括河南省大部分地區以及河南周圍的河北省南部、山西省南部,陝西省東部及山東省西部各一部分在內的黃河中下游地區,這里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是華夏民族的搖籃。狹義的「中原」專指河南。通常所說的「中原」是指狹義的「中原」,即代指河南。因為河南不僅是絕大部分中國人的祖居之地,而且中國歷史上絕大部分時間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都在河南。
D. 中原地區指的是哪裡中原地區指哪
1、中原又稱中土、中州、華夏,傳統上是指洛陽至開封一帶為中心的黃河中下游地區,大概是今天的河南省全境。
2、廣義上包括今河南省全部、山西省東南部、河北省南部、山東省西南部、安徽省北部、江蘇省西北部等區域。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整個中部地區外加山東江蘇的邊邊角角。而在與北方外族相對應時,中原又泛指中國。
3、中原地區是中國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歷史最長,古都數量最多的地區。先後有20多個朝代在這里建都,如夏朝、商朝、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朝、唐朝、武周、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遼朝、北宋、南宋、金朝等。
4、雖然宋朝之後的朝代一般都在北京建都,但這里仍然是繁華依舊的地區,無數賢人義士聚集此地,共謀大業。300多位帝王建都或遷都於此,逐鹿中原,方可鼎立天下。在中國八大古都中,中原地區占據四個,分別是洛陽、開封、安陽和鄭州。
E. 中原指那些地方
中原是指洛陽至開封一帶為中心的黃河中下游地區。狹義上指今天的河南省。當與外族對應時,中原又泛指中國。 中原地區的人類活動可以追溯到有巢氏時代。
中原,本意為「天下至中的原野」,後演變為指黃河中下游地區。黃河中下游地區是華夏文明和中華文明的發祥地,是華夏民族的搖籃,被視為天下中心。中原地區隨著華夏民族的大融合以及中原文明的擴展而逐漸向外蔓延,擴大了以中原文化為核心的漢族和各民族之間的交流。文化比較先進的華夏民族以別於四夷而稱中華。
(5)中原是指中國哪個地方擴展閱讀:
中原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發祥地,是元代以前中國歷史的核心區域。夏朝、商朝、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隋朝、唐朝、武周、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遼朝、北宋、南宋、金朝、民國等先後有20多個朝代,300多位帝王建都或遷都於此,建都歷史長達3600餘年,是中國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歷史最長,古都數量最多的地區,數千年來中原都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
F. 中原指哪裡
中原(China Central Plain,別稱中土、華夏)是指洛陽至開封一帶為中心的黃河中下游地區,狹義上指今天的河南省,當與外族對應時,中原又泛指中國。 中原是中華文明及華夏文化的發源地之一,被華夏民族視為天下中心,而華夏文化之外的人群被稱為「化外之民」或者「四夷」。中原地區也是中國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歷史最長,古都數量最多的地區。
中原一詞從現存文獻最早可見於《詩經》。如《小雅·南有嘉魚之什·吉日》:「漆沮之從,天子之所。瞻彼中原,其祁孔有」;《小雅·節南山之什·小宛》:「中原有菽,庶民采之」;這些是「中原」一詞最早的出處,但並未形成完整而統一的地域概念,含有「原野」、「原中」的意思。
現代中原地區稱謂一般使用廣義的大中原地區,即「黃河中下游地區」,以河南省為中心,涵蓋周邊地方的廣大地區,包括河北省南部、山西省東南部、山東省西部、河南省、湖北省的襄陽、 十堰、 隨州、安徽省北部、江蘇省的徐州地區;大中原地區自古以來就是主導整個中華文明發展的核心地域,不但是中國歷史上絕大部分時間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所在地,同時又是華夏民族早期形成和居住的地方,也是今天絕大部分中國人的祖居之地。
[1]狹義中原一般專指河南省。河南又名「中原」和「中州」,在歷史上還曾被稱為「中國」、「中土」,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史學界普遍認為河南對於整個中華民族的歷史和發展起到重要決定性作用。而河南也是自三皇五帝到北宋中國長期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所在地之一。河南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發源地之一。4000多年前,河南為中國九州中心之豫州,故簡稱「豫」;之後有「中州」和「中原」之稱。中國歷史上絕大部分時間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都在黃河中游地區,從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朝在河南建都起,先後有夏、商、西周(成周洛邑)、東周、西漢(初期)、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含武周)、五代、北宋和金等20多個朝代在河南定都。中國八大古都,河南一省就有四個,分別為夏商故都鄭州、殷鄴七朝古都安陽、十三朝古都洛陽和七朝古都開封。不過河南也是中國歷史上戰爭和災難最集中的一個地區,很多民族、種族、國家為了爭奪中原地區的控制權,逐鹿中原。在歷史上的不同時期,大批大批的中原人士為了逃避戰亂而遷往異域他鄉,這極大地促進了祖國很多地方的開發和中華文明的傳播。中原地區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是華夏民族的搖籃。
G. 中原指的是哪裡
中原是指洛陽至開封一帶為中心的黃河中下游地區。狹義上指今天的河南省。當與外族對應時,中原又泛指中國。中原地區的人類活動可以追溯到有巢氏時代。
中原,本意為「天下至中的原野」,後演變為指黃河中下游地區。黃河中下游地區是華夏文明和中華文明的發祥地,是華夏民族的搖籃,被視為天下中心。
中原地區隨著華夏民族的大融合以及中原文明的擴展而逐漸向外蔓延,擴大了以中原文化為核心的漢族和各民族之間的交流。文化比較先進的華夏民族以別於四夷而稱中華。
簡介
中原一詞最早出現於《詩經》,意思是原野,原野之中。原意中並未指定確切地理方位。如《小雅·南有嘉魚之什·吉日》:「漆沮之從,天子之所。
瞻彼中原,其祁孔有」《小雅·節南山之什·小宛》:「中原有菽,庶民采之」;《詩經·小雅·吉日》曰:「瞻彼中原,其祁孔有」。《國語·越語上》:「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與大國執讎,以暴露百姓之骨於中原,此則寡人之罪也。」這些是「中原」一詞最早的出處,意指「原野」。中原地區在中國文明起源多元一體化過程中,占據了一體化的核心地位。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