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各省博物館鎮館之寶是什麼你知道嗎
遼寧省博物館鎮館之寶是摹顧愷之《洛神賦圖》,該文物是宋代的摹本,主要有三部分,該圖以曹植的《洛神賦》為基礎的繪畫作品,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黑龍江省博館鎮館之寶是金代銅坐龍和黑龍江滿洲龍化石,該文物是研究金代歷史和文化最重要的依據,不論是工藝水平和紋飾樣式非常進展。黑龍江滿洲龍是我國境內發現的第一尊恐龍化石。
四川省博物館鎮館之寶是青銅立人像,縱目面具,青銅神樹。這三個文物全部出土於三星堆,屬於三星堆文化中的祭祀品,對研究三星堆文明具有重要的意義。
國家博物館鎮館之寶是後母戊大方鼎,故宮博物院鎮館之寶是清明上河圖,上海市博物館鎮館之寶是大克鼎。
㈡ 國家博物館的十大鎮館之寶陳列在哪
1、上海博物館——上虞帖
三星堆古遺址被稱為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昭示了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一樣,同屬中華文明的母體。三星堆博物館就位於三星堆遺址東北角,這里不計其數光怪陸離奇異詭譎的古蜀秘寶,給人以身臨其境、故國神遊的感覺。
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出土的八棵青銅神樹,屬夏代晚期青銅器。其中最大的一號神樹高達3.96米,樹干殘高3.84米,巨大到需要仰望,普通相機甚至難以拍下全景。
㈢ 湖北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出爐了,這些寶物都是來自哪個朝代的
湖北博物館官方宣布的鎮館之寶是四件,不是十件。分別是鄖縣人頭骨化石,越王勾踐劍,編鍾和元代四愛青花圖梅瓶。湖北博物館的珍貴文物很多,我們來列舉一些吧。
大玉戈商代前期玉質儀仗器,1974年武漢市黃陂區盤龍城李家嘴三號墓出土的大玉戈,玉質成青黃色,長94厘米、寬14厘米、厚僅1厘米,在目前出土的玉戈中是最長的,堪稱「玉戈之王」。
曾侯乙編鍾戰國早期文物,1978年在湖北隨縣(今隨州市)出土。整組由六十五件青銅編鍾組成的龐大樂器,其音域跨五個半八度,十二個半音齊備,至今仍舊能夠准確演奏。它高超的鑄造技術和良好的音樂性能,改寫了世界音樂史,被中外專家稱為「稀世珍寶」。
秦雲夢睡虎地秦簡《語書》睡虎地秦墓竹簡,1975年12月在湖北省雲夢縣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大量竹簡,這些竹簡內文為墨書秦篆,寫於戰國晚期及秦始皇時期,反映了篆書向隸書轉變階段的情況,其內容主要是秦朝時的法律制度、行政文書、醫學著作以及關於吉凶時日的占書,為研究中國書法、秦帝國的政治、法律、經濟、文化、醫學、等方面的發展歷史提供了詳實的資料,具有十分重要的學術價值。
㈣ 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揭曉,分別是什麼
12月13日,湖北省博物館新晉十大“鎮館之寶”正式揭曉, 分別有曾侯乙編鍾、越王勾踐劍、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這一些具有歷史意義的寶物。
曾侯乙編鍾是我國發現數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氣勢最宏偉的一套編鍾 ,也是具有紀念意義。1978年出土於湖北隨州曾侯乙墓,鍾架長7.48米、高2.65米。全套編鍾共六十五件,分三層八組懸掛在呈曲尺形的銅木結構鍾架子上。
虎座鳥架鼓戰國時期楚國的重要樂器種類。是一件東周時期的漆器,出土於湖北省棗陽市九連墩2號墓,具有濃厚的楚文化特色。
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1987年出土於湖北荊門包山楚墓,是漆奩外壁一周的漆畫,展開全長87.4厘米,寬5.2厘米,描繪了戰國時期楚國貴族車馬出行的場景。
㈤ 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新鮮出爐,這些寶物從何而來
8、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
1987年出土於湖北省荊門市包山2號墓。漆奩外壁彩繪了戰國時代車馬出行的場景,畫家以5棵迎風飛舞的樹分隔出4組互有關聯的畫面,26個人物姿態各異,是中國最早的「連環畫」。
9、石家河玉人像
出土於天門石家河文化遺址,距今4200至4000年,面龐寫實,散發著威嚴與神秘的氣息。長江中游地區史前玉器發展的高峰,具有鮮明特徵的玉文化。
10、崇陽銅鼓
此銅鼓1977年6月14日出土於湖北省崇陽縣白霓鎮,是我國僅存的商代獸面紋青銅鼓,是研究我國古代青銅藝術珍貴的實物資料,堪稱絕世之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