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連江苔祿管轄多少村
連江苔祿管轄8個行政村:3201_北茭村、3202_橫塍村、3203_茭南村、3204_苔菉村、3205_東洛村、3206_琇垹村、3207_上塘村、3208_後灣村。
苔菉鎮是福建省連江縣下轄鎮,地處黃岐半島最末端,三面臨海,西面與黃岐鎮相連,南面與馬祖列島隔海相望(兩岸最近處僅4.96海里),北面為北茭海峽,連接羅源灣可門口和三都澳,是閩浙海上主要航道,距縣城68公里。
位於連江縣黃岐半島最末端,三面瀕臨東海,有島嶼7個。轄8個行政村:3201_北茭村、3202_橫塍村、3203_茭南村、3204_苔菉村、3205_東洛村、3206_琇垹村、3207_上塘村、3208_後灣村。
2017年,苔菉鎮行政區域面積771公頃,常住人口28601人 。
B. 連江縣的行政區劃
西晉太康三年(282年)置溫麻縣時,境域廣闊,從閩江口連江沿海之北一直到閩浙交界,涵蓋連江、寧德(蕉城區)、福安、周寧、壽寧、霞浦、福鼎、柘榮等8個縣(區)以及羅源、政和2個縣的一半區域。
唐武德六年(623年)重置溫麻縣,改名連江縣,同時割原溫麻縣土地設置長溪縣(治所在今霞浦縣),不久長溪縣再並入連江縣,境域與西晉溫麻縣相同。
連江縣自唐代始設5個鄉:寧善、永福、太平、名聞、五賢。統20個里。宋代,寧善鄉析為西寧善鄉和東寧善鄉;永福鄉析為永福鄉和南永福鄉,共7個鄉,統24里。元代東、西寧善鄉合並為一,南永福鄉改名永福鄉,原永福鄉的崇德四里至崇德一里依序改為二十九至二十六都,不隸鄉里。全縣共5個鄉(統21里)、4都,此後歷明、清兩朝沿襲未改。
唐長安二年(702年),又割連江縣北4個鄉重置長溪縣,治所在今霞浦縣。
唐大中元年(847年),割連江縣北1個鄉設置羅源場(繼後改永貞鎮、羅源縣)。北宋元豐四年(1081年),又割連江縣招賢里5個圖給羅源縣。至此,連江縣境域基本穩定。據南宋淳熙《三山志》記載,連江為望縣,在福州府東北90里(市裡,下同)。東西寬95里,南北長115里。東至海20里,西至懷安縣界40里,南至閩縣界25里,北至羅源縣界45里。東南至海35里,西南至閩縣界25里,東北至羅源縣界120里,西北至懷安縣界90里。
1936年12月,東引島劃屬連江縣。1937年2月,琯頭以西的新道、拱嶼、塘頭、竹岐、陽岐、山兜、塘邊、溪邊等8個鄉及川石島、壺江島兩島從閩侯縣劃歸連江縣。1941年2月,連江縣第二區赤石北部之巽(嶼)北(山)鄉劃屬羅源縣。1956年5月,羅源縣上杭鄉的漈頭村劃屬連江縣丹陽區文朱鄉。其間琅岐島曾於1956年6-10月、1970年7月-1975年12月劃屬連江縣,後劃屬福州郊區。從此連江縣境域穩定不變。 至2005年底,全縣除馬祖列島(馬祖鄉)尚待統一外,共設22個鄉鎮(16鎮、6鄉)、269個村(居)民委員會。鄉鎮分別為:
16個鎮:鳳城鎮、敖江鎮、東湖鎮、浦口鎮、東岱鎮、曉澳鎮、琯頭鎮、丹陽鎮、長龍鎮、透堡鎮、馬鼻鎮、官坂鎮、坑園鎮、筱埕鎮、黃岐鎮、苔菉鎮;
7個鄉:江南鄉、潘渡鄉、小滄畲族鄉、蓼沿鄉、下宮鄉、安凱鄉、馬祖鄉(待統一)。
C. 連江縣馬鼻鎮幾個村
摘要 連江縣馬鼻鎮管轄15個行政村,10個自然村。
D. 連江縣有多少人口
連江縣地處福建省東南沿海、閩江口北岸,東瀕台灣海峽,東與台灣、馬祖列島一衣帶水,西傍省會福州,陸路相距50公里;南臨閩江出口;北控閩浙兩省通衢。全縣總面積4280平方公里,其中海域面積3112平方公里、陸域面積1168平方公里(包括待統一的馬祖列島),轄22個鄉鎮270個村居,戶籍人口64.14萬,常駐人口58萬(2015)。
E. 連江縣黃岐鎮有幾個村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1-08
F. 福州連江縣
江南村、已古村、橫槎村、連沙村、魁岐村、南塘村、鏡路村、連興村、連登村、澄岩村、花塢村、文新村、王莊村、儒洋村、梅洋村。15個村
G. 連江縣面積多少
一個是大陸這邊的福建連江現全縣轄16個鎮、6個鄉、266個行政村。全縣陸海總面積4280.15平方公里(包括待統一的馬祖列島)。陸地廣67.8公里,袤36.5公里,面積1168.13平方公里;海域面積3112.02平方公里。 人口62萬。
另一個是台灣設有所謂「福建省政府」,連江縣。其實兩個連江原先是一家的,後來被分割開來。
H. 連江縣浦口鎮有幾個村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0-19
I. 福建連江縣有幾個鎮
福建連江縣有22個鄉鎮(除馬祖列島),其中鎮有16個,鄉有6個
連江縣除馬祖列島尚待統一外,共設22個鄉鎮、269個村、社區,政府駐鳳城鎮。
鄉鎮分別為:鳳城鎮、敖江鎮、江南鄉、東湖鎮、浦口鎮、東岱鎮、曉澳鎮、琯頭鎮、潘渡鄉、小滄畲族鄉、丹陽鎮、蓼沿鄉、長龍鎮、透堡鎮、馬鼻鎮、官坂鎮、坑園鎮、下宮鄉、筱埕鎮、安凱鄉、黃岐鎮、苔菉鎮。
(9)中國連江縣有多少村擴展閱讀:
2015年,連江縣開展敖江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敖江流域飾面石材礦山全面退出。全縣造林綠化2.1萬畝,順利通過國家生態縣技術評估。
全縣20個鄉鎮獲得省級生態鄉鎮命名,其中10個鄉鎮通過國家級生態鄉鎮驗收並命名,8個鄉鎮通過國家級生態鄉鎮省級考核並上報環保部待命名,國家級生態鄉鎮完成率達81.8%。
全縣共221個通過市級以上生態村,其中梅洋村通過國家級生態村考核並命名,20個村莊獲得省級生態村命名,市級以上生態村完成率達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