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什麼時候誕生
新中國是1949年10月1日
中國偉大的中華民族已經走過了5000年的文明歷程。在古老的中華大地上,勤勞、勇敢、智慧的各族人民共同
炎黃二帝
開拓了幅員遼闊的國土,共同締造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共同發展了悠久燦爛的中華文化。一部厚重的中國史,就是一部中國各民族誕生、發展、交融並共同締造統一國家的歷史。
炎帝與黃帝被視為中華民族的始祖。傳說起源於陝西中部渭河流域的部落領袖。《國語》載:「昔少典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渭河支流,今陝西關中中部漆水河)成,炎帝以姜水(渭河支流,今陝西關中西部清姜河)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二帝用師以相濟也,異德之故也。」這是我們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記載炎帝、黃帝誕生地的史料。後來為了爭奪領地,兩個部落展開阪泉之戰,黃帝打敗了炎帝,兩個部落漸漸融合成華夏族,華夏族在漢朝以後稱為漢人,唐朝以後又稱為唐人。炎帝和黃帝也是中國文化、技術的始祖,傳說他們以及他們的臣子、後代創造了上古幾乎所有重要的發明。
2. 中國古代文明起源於什麼時間
中國古代文明起源於公元前3000年。
中國古代文明探源的重點在文獻記載的「五帝」時期至秦王朝的建立,即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221年。
初步擬訂的課題包括:黃帝、炎帝和堯舜禹時期的文化與社會、漢字的起源、夏商周時期環境的變遷、農業和牧業起源、手工業的發展、城市起源、戰爭與文明起源及王權形成的關系、宗教信仰的起源、中國古代文明與世界其他古代文明的比較等。
相關課題還包括:史前至夏商周時期音樂、繪畫、雕刻藝術、天文與歷法、數學和金屬礦產開采等。
考古學家將在傳說中炎黃集團主要活動區域內,提取五千年前古人類遺傳基因,將其與夏商周、秦漢以至現代中國各地人類基因對比,以研究中華民族的形成過程。
(2)中國起源於哪個時間擴展閱讀:
中國古代文明的兩個重要發祥地:
河南濮陽和陝西。
濮陽古稱帝丘,據傳五帝之一的顓頊曾以此為都,故有帝都之譽。濮陽之名始於戰國時期,因位於濮水(黃河與濟水支流,後因黃河泛濫淤沒)之陽而得名,是中國古代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
在中國歷史上最為輝煌的周、秦、漢、唐等十四個王朝都定格於陝西。
中國大地原點所在地的陝西,既是當代中國的地理中心,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和古文化的中心。特別是建都陝西的周秦漢唐四個王朝譜寫了中華文明最華彩的樂章,為世界文明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並跨越時空影響著現代中國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和社會生活。
3. 「中國」一詞最初起源於什麼時候
「中國」名稱約在三千年前就有了,據一九八三年出土的西周文物上記有「余其宅茲中或」。專家考證,「中或」就是中國。
4. 「中國」一說最早出現在哪個朝代
中國一詞最早見於西周初年的青銅器「何尊」銘文中的「余其宅茲中國,自之辟民」,同時又以「華夏」、「中華」、「中夏」、「中原」、「諸夏」、「諸華」、「神州」、「九州」、「海內」等的代稱出現。
「華夏」一詞最早見於周朝《尚書·周書·武成》,「華夏蠻貊,罔不率俾」。白話文:「華夏蠻夷,沒有人不順從」。
《尚書正義》註:「冕服華章曰華,大國曰夏」。「華」,是指華麗、興旺;也有說上古華、夏同音,本一字。
《左傳》曰:「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華是指漢服,夏指行周禮的大國,故中國有禮儀之邦、衣冠上國之美譽。
而漢語中的「中國」一詞,最早指西周京畿地區,後演變為黃河流域黃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區,中國以外則稱為四夷,所謂「天子有道,守在四夷」。中國是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國,四夷是居天地之偏者。
漢代始建蠻夷邱,並使漢字文化圈正式成型,南北朝建四夷館,明代四夷館,內分八館,曰:韃靼、女真、西番、西天、回回、百夷、高昌、緬甸。自近代的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作為東亞文化宗主的局勢逐步被打破了。
(4)中國起源於哪個時間擴展閱讀:
一、中國歷史
中國,是以華夏文明為源泉、中華文化為基礎,並以漢族為主體民族的多民族國家,通用漢語、漢字,漢族與少數民族被統稱為「中華民族」,又自稱為炎黃子孫、龍的傳人。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距今約5000年前,以中原地區為中心開始出現聚落組織進而形成國家,後歷經多次民族交融和朝代更迭,直至形成多民族國家的大一統局面。
20世紀初辛亥革命後,君主政體退出歷史舞台,共和政體建立。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中國大陸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
中國疆域遼闊、民族眾多,先秦時期的華夏族在中原地區繁衍生息,到了漢代通過文化交融使漢族正式成型,奠定了中國主體民族的基礎。
後又通過與周邊民族的交融,逐步形成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局面,而人口也不斷攀升,宋代中國人口突破一億,清朝時期人口突破四億,到2005年中國人口已突破十三億。
二、中國經濟
古代中國有著發達的農業經濟,其經濟規模在很長一段歷史時期內領先於世界。在歷史上由於自然環境的變化和戰爭等人為因素的影響,古代中國的經濟通常與王朝的興衰與更替具有相同的周期。
明(明朝前期實施海禁,後來隆慶開關,允許民間私人遠販東西二洋)清以來,中國固守農業經濟,而西方世界在同一時期率先實現了工業革命,中國經濟遂落後於西方。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原來保守的農業經濟體系受到了西方世界的極大挑戰。
中國效仿西方發展工業的過程,於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成立後至中日戰爭開戰前夕已順暢發展,盡管其間受到內外因素的多重干擾。爾後直至中日戰爭和國共戰爭的結束,中國始有較為長期的和平發展時期。
1980年代以來,鄧小平政府宣布改革開放,開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並推行經濟體制改革。中國大陸近年至2010年,GDP超過72000億美元,已經成為美國之後的世界第二經濟大國。
普遍認為中國目前仍然是世界上發展速度最快的經濟體,但是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仍位於世界中等水平(第89位),並逐漸受到資源限制和貧富差距加大的制約。中華人民共和國省份中,廣東為GDP最高的第一強省,浙江為人均收入最高的第一富省。
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台灣之間的經濟聯系在全球化的過程中日益緊密。
5. 中國的起源是哪個時期
中國一詞最早源於三國時期,不過沒有現在這麽廣闊。泛指中原一帶(長江北岸至黃河南岸地區)
中國早在炎帝和黃帝時期就以部落形式存在。
6. 中國歷史最早從什麼時候開始
中國歷史最早從夏朝開始的。
夏朝(約前21世紀—約前16世紀 )是中國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 一般認為夏朝是多個部落聯盟或復雜酋邦形式的國家。夏時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數量的青銅和玉制的禮器, 年代約在新石器時代晚期、青銅時代初期。
根據史書記載,禹傳位於子啟,改變了原始部落的禪讓制,開創中國近四千年世襲的先河 ,中國歷史上的「家天下」,從夏朝的建立開始。夏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與夏後氏中央王室在血緣上有宗法關系,政治上有分封關系,經濟上有貢賦關系,大致構成夏王朝的核心領土范圍。夏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東至河南省、山東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處,南達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這個區域的地理中心是今偃師、登封、新密、禹州一帶 。
夏朝共傳十四代,十七後 (夏朝統治者在位時稱」後「,去世後稱」帝「),延續約471年 ,為商朝所滅。後人常以「華夏」自稱,使之成為中國的代名詞。
中國傳統文獻中關於夏朝的記載較多,但由於都成書較晚,已知的又沒有發現公認的夏朝存在的直接證據,如夏朝同時期的文字作為自證物,因此近現代史學界一直有人質疑夏朝存在的真實性。在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發現的二里頭文化具備了屬於夏文化的年代和地理位置的基本條件,但由於一直未能出土類似殷墟甲骨卜辭的同時期的文字記載,夏朝的存在性始終無法被證實。許多中外歷史學家認為,河南省偃師市二里頭遺址的全期或第一、二期是夏朝都城的遺跡,不過仍在尋找確鑿的依據來釐清。
7. 中國起源於何時
起源於華夏文明。
中國一詞最早見於西周初年的青銅器「何尊」銘文中的「余其宅茲中國,自之辟民」,同時又以「華夏」、「中華」、「中夏」、「中原」、「諸夏」、「諸華」、「神州」、「九州」、「海內」等的代稱出現。
中國,是以華夏文明為源泉、中華文化為基礎,並以漢族為主體民族的多民族國家,通用漢語、漢字,漢族與少數民族被統稱為「中華民族」,又自稱為炎黃子孫、龍的傳人。
(7)中國起源於哪個時間擴展閱讀:
中國的禮制:
儒教傳統里,男子二十歲行冠禮,取字,女子行笄禮,為成人之道。
天子諸侯為早日執掌國政,多提早行禮。周文王十二歲而冠,成王十五歲而冠。日本近代以來稱之為成人式。
中國遵循婚禮六禮,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納采就是求婚,問名為請教女子的姓名(同姓不婚之故),納吉為占卜生辰八字是否合適,納征為交納彩禮,請期為確定迎親日期,親迎為迎接新娘。
中國遵循喪服、喪制的禮儀,主要表現為披麻戴孝、招魂等等禮節。辦喪禮的時間越長,越能表現家人對死者的敬重和愛意。在古時代,在葬禮過後還需守一百天的哀悼期,並且在接下來的一到三年內,家中的人都不可嫁娶。
根據儒教經典,漢人祭祖,祭祀日月、星辰、社稷、山川、大儺。
8. 中國最早起源於啥時候
根據現有史料,能證明的中國最早的朝代是商朝,中國歷史上說是夏朝是最早的王朝,但是一直沒有相關的文物的發現,所以一直為史學界所質疑。從現在考古發掘來看,中國的最早起源好像沒有一定的時期,像山東章丘城子崖的龍城文化、四川三星堆文化等,都是中國文化最早的一部分,如果要從象形文字的起源開始說,賀蘭山的岩畫怕是最早記錄中國人的史料了。
9. 中國起源於哪一年
中國,我們的祖國,是世界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有著五千年的文明史,與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並稱為「四大文明古國」。 中國古代史 一、遠古時代 元謀人 雲南元謀 距今約170萬年,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 北京人 距今約70——20萬年。評價1,用天然火;2,製造工具。 山頂洞人 約18000年前 北京周口店龍骨山山頂洞穴。評價1,人工取火;2,進入氏族公社。 河姆渡氏族 浙江餘姚河姆渡村 距今約7000年 母系氏族。評價1,使用陶器,食物剩餘;2,栽種水稻。 半坡氏族 陝西西安半坡村。評價1,工具先進(新石器時代);2,種聚;3,原始文字。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 山東省大汶口 距今約4000、5000年。評價1,人類社會進入父系;2,貧富分化。 黃帝、炎帝 4000多年前黃河流域。黃帝、炎帝部落聯盟——華夏族主幹。「炎黃子孫」 堯、舜、禹時期——部落聯盟民主推選首領的制度:「禪讓」 二、夏、商、周 夏 公元前2070年 啟建立 王位世襲制代替禪讓制。 商 公元前1600 湯建立。 公元前1300年,商王盤庚遷至殷。 「殷墟」發現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甲骨文」。 司母戊大方鼎——世界最大青銅器。四羊方尊。 西周 武王伐紂——公元前11世紀左右,牧野。周平王—洛邑(平王東遷。分封制;井田制:土地被劃成方塊形,阡陌縱橫,好像井字狀
麻煩採納,謝謝!
10. 中國名稱起源於什麼時候
「中國」一詞最早出現是在寶雞出土的「何尊」銘文之中。「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則廷告於天,曰:余其宅茲中國,自茲乂民」。
其次,在《詩經》當中,也有較早的記載。如《大雅·民勞》:「惠此中國」。但《詩經》中的此類「中國」實為「國中」,還不是真正指國家。稱國家的「中國」一詞,在戰國諸子書中已屢見不鮮了。如《孟子·滕文公上》雲:「陳良產地,悅周公仲尼之道,北學於中國」,又「獸蹄鳥跡之道,交於中國」;《莊子·田子方》:「中國之君子,明乎禮義而陋干知人心」……這些都說明:上古所謂「中國」,即指後世「中原」。但地域不及後世中原廣,而相當於今山西、山東、河南、河北一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