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現在的窮人和富人的比例大概是多少
中國0.4%家庭佔有70%社會財富,其餘有10%的中產者,90%左右多數則是窮人
家庭收入五到七千的人幸福感最強100萬以上的才算富人。
其實2/8是一直以來窮人與富人形象比例.有位著名人士曾經很哲學的告訴我們這樣一個定律"二八定律".
Ⅱ 中國的貧富比例是多少全世界的貧富比例又是多少
中國是財富兩極分化是世界上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基尼系數早就超過0.4.。。。
不過目前國家開始加大社會福利,加強義務教育和醫療保障等,這有助於解決貧富差距。其實這個過程是國家發展過程中都會出現的,只要社會福利等體系完善之後,貧富差距就會減少點。
不過有趣的是,改革開放前中國基尼系數只有0.2左右,財富很平均,但又有誰願意回到那個年代。
現在社會上又沒有統一的個人資產平台體制,貧富比例怎麼能統計出來呢,3500一下的不交稅,沒法統計啊,再說了,也不少偷稅漏稅的。但看調查說,中國的億萬富翁有6.54萬個,千萬富翁有100多萬個,至於百萬富翁應該就是你說的收入10000以上的了有多少就不知道了,你自己猜猜吧,本人月收入3500左右但是資產也有個100萬,所以這東西都不靠譜的。
Ⅲ 中國貧富標准怎麼劃分
①富人家庭:年入200萬以上,凈資產1000萬以上;
②富裕家庭:年入80-200萬,凈資產500-1000萬;
③中產家庭:年入40-80萬,凈資產200-500萬;
④小康家庭:年入20-40萬,凈資產80-200萬;
⑤貧窮家庭:年入10-20萬,凈資產60-80萬;
⑥貧困家庭:年入10萬以下,凈資產不足60萬。
中國貧富新標準是權威的對中國人收入階層的一個分類:5000萬以上的人劃分為超級大富豪,1000萬-5000萬的人劃分為超級富豪,而5000元以下收入的人被認為是最窮的人。
網路質疑:
昨日記者在寶雞街頭采訪時,大部分市民認為,按照寶雞的收入和消費標准,自己連個窮人都還不夠格。在政府機關工作的張先生說:「每月工資三千出頭,一年下來總共收入也就4萬左右,都說公務員好,這算下來還是窮人哪!」而在一家公司當文員的樊女士則表示她每月收入兩千,年收入不到3萬,「額的神啊,連個窮人都算不上。」對於這樣的評判標准,也有一些人覺得不以為然:「媒體經常報道收入標准、貧富標准,我覺得這些沒有什麼參考依據;如果生活中真的去參考這些,那會很累,窮不窮不是別人說了算的。
[李克強]:你們都是兩個頭銜,都是兩個以上問題。關於你向我提的問題,首先,中國是不是最大的世界經濟體。我在國外也經常聽到這種說法,總是有被忽悠的感覺。因為按照國際權威統計,中國也就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更重要的是,按人均GDP,我們是在世界80位以後。就在前不久的春節前,我去中國西部一個農村,連走兩戶人家。
一家母子二人,住在四面透風的破瓦房裡,兒子40多歲了,因為窮還沒有娶上媳婦。再到一家,好不容易出了一個大學生,但是他的妹妹為了讓哥哥更好地念書,春節還在外面打工沒有回家。我看了確實很心痛。這樣的例子還很多,如果按照世界銀行的標准,中國還有近2億貧困人口,中國是實實在在的發展中國家。
Ⅳ 中國是窮人多還是富人多各佔大約多少比例
中國目前約有14億人口,如果按上、中、下階層來劃分,也分三六九等。
不論是東南西北,有富足的,有大眾化的,也有基本溫飽型的,工薪階層,有年薪五六十萬的,也有七八萬的,還有三四萬的。就是按農村來劃分。也分城鄉結合部,邊遠山區和欠發達地區。
至於說,是有錢的人多,還是沒錢的人多?我個人認為高、中、低都有,相對來說中間的比例要佔的大一點。今後,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增長,精準扶貧不斷完善,貧富之間的差距會越來越小。
估計到這個世紀的中葉,會出現兩頭小中間大的趨勢。全社會中等收入的人群會更多。
但是,兩極分化的問題,依然存在,主要還是區域性的問題,由於種種原因,有些地區扶貧力度,確實屬於鞭長莫及,力不從心
Ⅳ 中國最新貧富劃分 看看自己是富人還是窮人
中國貧富新標準是權威的對中國人收入階層的一個分類:5000萬以上的人劃分為超級大富豪,1000萬-5000萬的人劃分為超級富豪,而500
網路流傳的最新中國貧富標准線(年收入):
超級大富豪5000萬以上
超級富豪1000萬~5000萬
大富豪300萬~1000萬
富豪50萬~300萬
高產者30萬~50萬
中產者15萬~30萬
低產者8萬~15萬
窮人3萬~8萬
很窮的人1萬~3萬
非常窮的人5000~1萬
最窮的人5000元以下
新白領標准:月薪2萬元以上;至少有兩居室;有至少15萬元的代步車
新金領標准:月薪5萬以上;至少有一線城市中心的三居室;有25萬的代步車。
0元以下收入的人被認為是最窮的人。
Ⅵ 中國貧富比例是多少
瑞信研究院公布的《2015年度財富報告》顯示,中國的中產階層按絕對值計算達1.09億人,為全球最多,但僅佔全國成年人口的11%,低於全球平均水平的15.9%,目前中國仍有九成人口生活在中產階級水平之下。因此,中國的社會結構更像是金字塔型而非均衡合理的橄欖型。
現狀
(一)城鄉間的收入差距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均收入不斷提高,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9年的405元提升到2015年的31790.3元,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由160.2元提升到10772元,城鄉收入的差距在絕對量上不斷的擴大,二者之間的差距已由244.8元上升至21018.3元。
二者之間的相對差距雖然在近幾年出現下滑的態勢,城鄉收入比由2009年的最高點3.33下降至2015年的2.95,但是相對差距依然保持在較高的位置,同時城鄉收入比也超過了1979年的2.52。現階段城鄉收入比的下降一方面反映了國家加大了對農村的支持力度,但另一方面更有可能是人口因素造成的。
近年來中國農村人口增長呈下降趨勢,農村人口不斷的向城鎮轉移,城鎮人口的數量不斷增加,向城鎮轉移的這部分人口並沒有獲得較高的收入,因此會拉低城鎮居民的人居可支配收入,同時也會使原有的城鄉二元結構向城鎮二元結構演化,從而造成城鎮內部的貧富差距更加突出。
(二)區域間的收入差距
雖然中國加大了對中西部地區的政策支持力度,但是各個區域之間的發展水平仍然存在較大的差距,區域間的不平衡發展沒有得到根本性改善,東部最發達地區的人均GDP與西部最貧困的地區之間的差距在2015年已擴大到8萬元以上,且這種差距還將會繼續擴大。
如果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進行衡量,則2015年東部最發達地區已超過西部最貧困地區29000元以上,是西部最貧困地區的2倍之多。
(三)行業間的收入差距
行業間的收入差距體現在部分帶有壟斷性質的行業以及高新技術行業的從業人員收入過高,具體特徵表現為准入門檻較高、專業性強、能夠獲得較高的利潤等,這些行業主要包括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金融保險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體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察業等。
而收入較低的行業往往具有競爭較為激烈、生產的產品附加值較低、准入門檻較低且以勞動密集型為主的特徵,這些行業主要包括農林牧漁業、製造業、住宿和餐飲業、居民服務業等。
其中金融保險業是平均工資最高的行業,而農林牧漁業是平均工資最低的行業,二者之間的收入差距在2014年時達到79917元,收入比達到3.82。
(四)財產差距不斷增大
除收入之外,人民所擁有的財產對貧富差距的影響越來越重要,而近年來中國財產逐漸向少數人聚集,這種財產不平等程度的加深也進一步拉大了貧富差距。北京大學公布的《中國民生發展報告2015》顯示,頂端1%的家庭佔有全國約三分之一的財產,底端25%的家庭擁有的財產總量僅在1%左右。
2015年胡潤公布的中國富豪榜中,前726人的財富為99350億元,佔2015年中國GDP的14.5%。同時,房地產在居民財富中佔有較大的比重,《中國家庭財富調查報告2016》顯示,房產凈值佔全國家庭人均財富的65.61%。
而近年來房地產價格,特別是一、二線城市房地產價格的快速上漲導致了貧富差距的分化,這種分化不僅體現在有房者和無房者之間的分化,還體現在不同城市之間的分化,過高的房價也使貸款買房者提前透支了未來的收入,使買房者「貧困化」。
此外,金融資產也對貧富差距的擴大具有推動作用,而且出現金融資產逐漸向高收入家庭集中的趨勢。《中國民生發展報告》也顯示中國財產不平等程度逐年走高,1995年中國財產的基尼系數為0.45,2002年為0.55,2012年達到0.73,財產不平等程度已明顯高於收入不平等程度。
解決方法
(一)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實現勞動報酬和勞動生產率的同步提高,在合理保護資本合法權益的前提下,規范和約束資本行為,建立勞動者報酬與企業經濟效益掛鉤的工資增長機制,加強工會力量,完善工資集體協商制度,縮小雇員與經理層的收入差距,增強勞動者的談判地位,同時需要規范國有壟斷性行業的勞動者報酬,提高非壟斷性行業的勞動者報酬。
(二)強化稅收制度在收入分配中的調節作用
加大稅收對收入分配的調節作用,加快個人所得稅制度改革,逐步轉向以家庭為單位課征所得稅,充分考慮家庭異質性問題,建立個稅綜合資料庫,健全財產稅稅收體系,進一步完善財產稅的稅基、稅種和稅率,加強對資本所得的徵收力度,盡快實現房產信息登記聯網制度。
適時開征房產稅、遺產稅,重點向擁有多套房產的人群征稅,減緩貧富差距向代際間的傳遞,降低弱勢行業的稅負標准,減輕低收入人群的稅負壓力。
(三)健全完善社會保障制度
提高社會保障支出占財政總支出的比重,加大對低收入人群的扶持力度,保證低收入人群的基本生活水平,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預算體系,加強保障資金的監管,確保資金使用的透明度,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擴大社會保障的覆蓋范圍,積極引入民間資本,穩定社會保障制度的資金來源,鼓勵企業積極從事各項慈善事業,健全公益財產管理制度。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中國貧富差距
Ⅶ 中國農村窮人佔全國比重有多少
中國農村窮人佔全國比重有幾多,窮人是多,但國家政策盡力為農村的人過上好日子,窮人日子比富人的快樂,不要看人家外表穿金戴銀開豪車住洋樓養翻狗,其實他們背後也很辛酸,欠銀行的錢都不知道多少錢,窮人拿出的現金,富人不一拿得出。再窮又怎樣,共產主義起碼沒有戰亂,沒有土匪。如果不相信你上網看下中東非洲戰亂的地方,你比他們幸福一萬倍。相信信共產領導。
Ⅷ 在中國富人、中產人士、窮人中的比例各佔多少
中國的富人站全中國人的3%,中產階級佔10%,87%(含87%)以下的人是窮人。
可以用基尼系數來分析財富比例以及收入差距。基尼系數最大為「1」,最小等於「0」。基尼系數越接近0表明收入分配越是趨向平等。國際慣例把0.2以下視為收入絕對平均,0.2-0.3視為收入比較平均;0.3-0.4視為收入相對合理;0.4-0.5視為收入差距較大,當基尼系數達到0.5以上時,則表示收入懸殊。
中產階層是那些在除去家庭衣食住行等方面基本生活消費支出後,仍具備更高消費能力及投資能力的社會群體,家庭基本消費支出不會超過家庭年均可支配收入的50%。具體來說就是在北上廣深一線城市生活的家庭,年收入至少在30萬,其他城市在20萬以上。
新中產則是那些除了不錯的家庭收入和財富條件,同時還應該具備良好的教育背景、穩定的生活環境等條件。這些新中產在常住的城市至少擁有1套房產,最好有私家車,家庭凈資產在300萬以上,接受過高等教育,總的來看,中國新中產的規模不超過中產階層總數的30%。
(8)中國的貧富比例多少擴展閱讀:
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調查中心發布《中國民生發展報告2014》。該報告稱,中國的財產不平等程度在迅速升高:1995年我國財產的基尼系數為0.45,2002年為0.55,2012年我國家庭凈財產的基尼系數達到0.73,頂端1%的家庭佔有全國三分之一以上的財產,底端25%的家庭擁有的財產總量僅在1%左右。
2010年,新華社兩位研究員指出中國的基尼系數實際上已超過了0.5。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今日在京發布的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家庭的基尼系數為0.61,大大高於0.44的全球平均水平。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基尼系數
Ⅸ 中國居民資產戶均能達到多少在世界上處於什麼水平
中國居民資產戶均能達到多少?在世界上處於什麼水平?這個統計無法看到什麼有效信息。
全世界只有咱們這么統計。如果計算涵蓋銀行負債和國有資產的話,那居民資產中有87%都是國家的。
美國統計居民戶均資產的方式是按照年齡段劃分,分為六個年齡階段,每個年齡階段人均收入,再加平均家庭人數。等於戶均資產總數。
我們的統計方式一直都是個迷,像國內按購買力平價計算我們早就已經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了。
Ⅹ 在中國,窮人,中產,和富人的比例是多少
按照以前新聞上報道的所謂平均工資,估計九成的人是窮人。剩下的人中,沒有參考數據,以窮人比例來考慮,應該也是九成中產。所以得出的就是90:9:1的比例。
反正貧富差距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