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夷陵之戰雙方兵力多少
夷陵之戰雙方兵力是劉備三萬人,孫權五萬人。
公元221年7月,劉備親率蜀漢軍隊數萬人,對吳國發動了大規模的戰爭。當時,兩國的國界已西移到巫山附近,長江三峽成為兩國之間的主要通道。
劉備派遣將軍吳班、馮習、張南率領約三萬人為先頭部隊,奪取峽口,攻入吳境,在巫地擊破吳軍李異、劉阿部,佔領秭歸。
為了防範曹魏乘機襲擊,劉備派鎮北將軍黃權駐扎在長江北岸,又派侍中馬良到武陵活動,爭取當地部族首領沙摩柯起兵協同蜀漢大軍作戰。
孫權在面臨蜀軍戰略進攻的情況下,奮起應戰。他任命右護軍、鎮西將軍陸遜為大都督,統率朱然、潘璋、韓當、徐盛、孫桓等部共五萬人開赴前線,抵禦蜀軍。
夷陵之戰的影響:
夷陵之敗讓新建的蜀漢政權受到沉重的打擊,不僅損失大量士兵與物資,還有多名將領陣亡。而隔年君主劉備的死亡更讓這個建立在他名望之上的國家搖搖欲墜,國內叛亂四起。丞相諸葛亮花了約5年的時間才能重建軍隊與彌平這些叛亂,並讓國力提升到可以對外出兵的地步。
這場戰役之後近四十年的時間內,三國互相之間的疆域基本保持不變,吳蜀重修於好的聯盟再也沒有發生動搖,三國局勢出現穩定的對峙,夷陵之戰也因此被認為是前後三國的分界點之一。
『貳』 三峽歷史
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2月長江水利委員會成立,著手開展長江的綜合治理。
1955年開始全面開展長江流域規劃和三峽工程勘測、科研與計劃工作,1957年底基本完成。
1970年12月26日,長江葛洲壩工程批准興建,這是有計劃、有步驟地為建設三峽工程作實戰准備。
1992年4月3日,七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關於興建三峽工程的決議》,完成三峽工程的立法程序並進入實施階段。
1993年9月27日,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在宜昌市正式成立。
1994年12月14日,國務院總理李鵬在宜昌三斗坪向全世界宣布三峽工程正式開工。
(2)中國在三峽部屬多少兵力擴展閱讀
三峽工程:
1、一期工程5年(1993-1997年),除准備工程外,主要進行一期圍堰填築,導流明渠開挖等。
2、 二期工程6年(1997-2003年),工程主要任務是修築二期圍堰,左岸大壩的電站設施建設及機組安裝等。導流明渠截流是二期工程轉向三期工程建設的重要標志。
3、三期工程6年(2003-2009年),本期進行的右岸大壩和電站的施工,並繼續完成全部機組安裝。屆時,三峽水庫將是一座長達600公里,最寬處達2000米,面積達 10000平方公里,水面平靜的峽谷型水庫。
三峽工程投資:經國家正式批準的三峽工程初步設計靜態總概算(1993年5月末價格,不包括物價上漲及施工期貸款利息)為900.9億元。其中樞紐工程投資500.9億元,水庫淹沒處理及移民安置費用400億元。
三峽工程施工期長達17年,且其資金來源多元化,計入物價上漲及施工期貸款利息動態總投資,估算約為2039億元。近年由於我國經濟發展、物價穩定、利率下調,預測三峽工程總投資不會超過1800億元。
『叄』 三峽水電站有多少職工
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員工數1.5萬餘人
『肆』 中國總兵力有多少人2022
中國的現役部隊大概有200萬,預備役有上千萬,准軍事部隊有66萬,可服役年齡人數有1,976萬,這主要得益於我國龐大的人口資源,其他國家比如韓國,泰國的服軍役是強制性的,只有中國是選拔性的。
『伍』 三峽工程投入多少人力
三峽大壩:長城之後中國最大規模的建築工程
[日期:07-26]
核心提示:這項舉世矚目的水利工程,動用了4萬人力,工期歷時17年。Discovery(發現)頻道評價說,三峽工程堪稱繼2500年前中國的長城之後最大規模的建築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