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中國出使西域了多少年

中國出使西域了多少年

發布時間:2022-08-30 17:59:47

⑴ 出使西域至2020今多少年

出使西域至2020年已經1880年了。

⑵ 張騫出使西域的時間是什麼

張騫出使西域的時間:分兩次第一次是前139年,第二次是前119年。

第一次:漢武帝建元二年(前139),為聯合大月氏共擊匈奴,張騫應募任使者,出隴西,經匈奴,被俘。後逃脫,西行至大宛,經康居,抵達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

第二次:元狩四年(前119)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目的是聯絡烏孫。

張騫出使西域的投訴影響

漢通西域,雖然起初是出於軍事目的,但西域開通以後,它的影響,遠遠超出了軍事范圍。從西漢的敦煌,出玉門關,進入新疆,再從新疆連接中亞、西亞的一條橫貫東西的通道,再次暢通無阻。這條通道,就是後世聞名的「絲綢之路」。「絲綢之路」把西漢同中亞許多國家聯系起來,促進了它們之間的政治,經濟和軍事,文化的交流。

由於中國歷代封建中央政府都稱邊疆少數民族為「夷」,所以張騫出使西域促進了漢夷之間的第一次文化交融。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蠶豆苜蓿等十幾種植物,逐漸在中原栽培。龜茲的樂曲和胡琴等樂器,豐富了漢族人民的文化生活。

漢軍在鄯善、車師等地屯田時使用地下相通的穿井術,習稱「坎兒井」,在當地逐漸推廣。此外,大宛的汗血馬在漢代非常著名,名曰「天馬」,「使者相望於道以求之」。那時大宛以西到安息國都不產絲,也不懂得鑄鐵器,後來漢的使臣和散兵把這些技術傳了過去。中國蠶絲和冶鐵術的西進,對促進人類文明的發展貢獻甚大。

⑶ 張騫出使西域幾年

首使西域

建元二年(前139年),張騫率領100多名隨行人員,由匈奴人堂邑父為向導從長安出發前往西域。元朔三年(前126年)初,匈奴為爭奪王位發生內亂,張騫趁機和堂邑父逃回長安。從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年)出發,至元朔三年(前126年)歸漢,共歷十三年。

⑷ 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花了多少年

  1. 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花了13年。

    漢武帝建元元年( 前140)為郎。武帝欲聯合大月氏共擊匈奴,張騫應募任使者,於建元二年出隴西,經匈奴,被俘。在匈奴10年余,娶妻生子,但始終秉持漢節。後逃脫,西行至大宛,經康居,抵達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歸途中,張騫改從南道,依傍南山,企圖避免被匈奴發現,但仍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內亂,張騫乘機逃回漢朝,向漢武帝詳細報告了西域情況,武帝授以太中大夫。

  2. 張騫出使西域體現了張騫的不怕艱險,蹈死不顧,臨危不懼,靈活多變,不泥陳古,英勇無畏,愛國愛民,建功立業的英雄氣概。

  3. 張騫(約公元前164年―前114年),字子文,漢中郡城固縣(今陝西省城固縣)人,漢代傑出的探險家、外交家,對絲綢之路的開拓有重大貢獻。開拓漢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並從西域諸國引進了汗血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

    張騫富有開拓和冒險精神,漢武帝以軍功封博望侯。公元前139年,由匈奴人甘父做向導,率領一百多人,從隴西出發,中途被匈奴扣十年,並娶妻生子。公元前114年張騫病逝於長安,歸葬故里。

⑸ 張騫出使西域前後幾年

(前139年-公元前115年)共計24年。

1、首次西行

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年),張騫奉命率領一百多人,從隴西(今甘肅臨洮)出發。一個歸順的「胡人」、堂邑氏的家奴堂邑父,自願充當張騫的向導和翻譯。他們西行進入河西走廊。這一地區自月氏人西遷後,已完全為匈奴人所控制。

正當張騫一行匆匆穿過河西走廊時,不幸碰上匈奴的騎兵隊,全部被抓獲。匈奴的右部諸王將立即把張騫等人押送到匈奴王庭(今內蒙古呼和浩特附近),見當時的軍臣單於(老上單於之子)。

軍臣單於得知張騫欲出使月氏後,對張騫說:「月氏在吾北,漢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漢肯聽我乎?」這就是說,站在匈奴人的立場,無論如何也不容許漢使通過匈奴人地區,去出使月氏。就像漢朝不會讓匈奴使者穿過漢區,到南方的越國去一樣。張騫一行被扣留和軟禁起來。

2、二出西域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張騫第二次奉派出使西域。這時,漢朝業已控制了河西走廊、積極進行武帝時對匈奴最大規模的一次戰役。

幾年來漢武帝多次向張騫詢問大夏等地情況,張騫著重介紹了烏孫到伊犁河畔後已經與匈奴發生矛盾的具體情況,建議招烏孫東返敦煌一帶,跟漢共同抵抗匈奴。這就是「斷匈奴右臂」的著名戰略。同時,張騫也著重提出應該與西域各族加強友好往來。這些意見得到了漢武帝的採納。

張騫率領300人組成的使團,每人備兩匹馬,帶牛羊萬頭,金帛貨物價值「數千巨萬」,到了烏孫,游說烏孫王東返,沒有成功。他又分遣副使持節到了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國。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張騫回來,烏孫派使者幾十人隨同張騫一起到了長安。

此後,漢朝派出的使者還到過安息(波斯)、身毒(印度)、奄蔡(在鹹海與裏海間)、條支(安息屬國)、犁軒(附屬大秦的埃及亞歷山大城),中國使者還受到安息專門組織的二萬人的盛大歡迎。安息等國的使者也不斷來長安訪問和貿易。從此,漢與西域的交通建立起來。

(5)中國出使西域了多少年擴展閱讀

西域歸漢

張騫二次出使西域回漢,帶來了烏孫國的使者,「因令窺漢,知其廣大」後,烏孫國與西漢開始在平等的基礎上友好交往。此後的一年時間內,張騫在烏孫國所遣持節副使也與西域諸國使者相繼歸漢,漢與西域諸國正式開始平等友好的交往,漢與西域諸國外交活動的第一個高潮開始到來。

張騫出使西域,接觸到西域各國的風土人情,是漢朝開始對西域各國有所了解,使漢朝與西域建立了友好關系,為後來西漢政府設置西域都護府,使西域正式歸西漢政府管轄打下了基礎。

漢朝使者不斷往來於西域諸國,一年多則十幾次,少則五六次,都用「博望侯」的名義,以取信於各國。

漢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西漢政府設置了西域都護府,總管西域事物,保護往來的商旅。從此,西域正式歸於中央政權的統治下。

⑹ 張騫出使西域去了多少年,他的西域之行對我國的經濟文化做出了那些貢獻

張騫兩次出使西域,打開了中國與中亞、西亞、南亞及歐洲等國交往的大門,構建了漢與西方國家友好交往的橋梁,同時也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經濟的交流和發展,對整個世界的文明與進步注入了新的活力,這在文獻記載中可以得到證明。 第一、 漢武帝在張騫出使西域後,才開始"復事西南夷" 張騫一次出使西域回漢後,向漢武帝報告了自己出使過程中所了解到的情況,"天子既聞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屬皆大國,多奇物,土著,頗與中國同業,而兵弱而貴漢財物,其北有大月氏、康居之屬,兵強,可以賂遺設利朝也。且誠得而以義屬之,則廣地萬里,重九澤,致殊俗,威德遍於四海。天子欣然,以騫言為然,乃令騫因蜀犍為發間使此載說明漢武帝是在張騫介紹了道可通大夏後才開始命張騫四道並出,向西南方向發展的。 第二、張騫二次出使西域後,漢開始與西域諸國友好往來 張騫二次出使西域回漢,帶來了烏孫國的使者,"因令窺漢,知其廣大"後,烏孫國使者歸國後"其國乃益重漢",兩國才開始在平等的基礎上友好交往。 在以後的一年時間內,張騫在烏孫國所遣持節副使也與西域諸國使者相繼歸漢,此時,漢才與西域諸才有了正式的國與國之間的平等友好的交往。 張騫死後,匈奴聞烏孫國通漢,欲擊烏孫,烏孫國君恐懼,才希望與漢聯合,於是才"使使獻馬,願得尚漢翁主,為昆弟"漢要求烏孫國納聘後再與烏孫國聯姻,從此,兩國關系才開始日益密切。 為加強與西域諸國的聯系,漢開始"築令居以西,初置酒泉郡以通西北國,"而"益發使抵安息、奄蔡、黎軒(今羅馬共和國)、條枝(今伊拉克)、身毒國。"其後,"諸使外國一輩大者數百,少者百餘人,人所齎操大放博望侯時",漢代與西域諸國的外交活動的第一個高潮才開始到來。 張騫帶著一種軍人特有的敏銳,在進入匈奴人的控制范圍之後,他就開始留心每一處水源、每一塊草地,並詳細記錄下來。他還告訴漢武帝,在大宛國(今費爾干納盆地),他曾經見過一種良馬,這種馬的耐力和速度都十分驚人,它們有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名字——「汗血寶馬」。據說它們快速奔跑之後,流汗似血色,這後來被證實是寄生蟲感染引起的一種症狀。張騫稱賞它們為漢王朝騎兵最好的坐騎,漢武帝本人非常喜歡馬,聽說有這樣的寶馬,自然想得到。漢武帝此時態度也發生了轉變,他認為雖然結盟不成,但通商也不失為一個好選擇,盡管此前武帝派出的許多使節商旅都被游牧部落洗劫一空。 不久,張騫加入大將軍衛青的軍隊,官職為校尉。因為收集情報方面積累了很多經驗,所以張騫主要負責刺探情報和沿途的給養。在北方,衛青率領軍隊與匈奴人展開激烈的廝殺,正是張騫先前收集的水源和牧草分布資料幫助了漢朝軍隊,他們贏得了一系列勝利,張騫也因此被封為博望侯。 漢武帝並不急於求成,他決定分別實施兩步策略,以此來贏得這些國家的歸附。首先,他又發動了一次對匈奴的戰爭,並取得了大勝,殺傷匈奴士兵9萬人。然後,在公元前101年,他又攻佔了中亞的大宛國,就是汗血寶馬的故鄉。但其實,奪取這些名馬只是漢武帝的一個借口。漢武帝曾經數次派使者沿當年張騫的足跡來到大宛,不惜用重金交換汗血馬,但大宛國王一次次地拒絕了他的請求。最後一次,漢武帝派遣使者韓不害帶著一匹用黃 金鑄造的金馬和許多貴重禮物交換漢血馬,大宛國王雖然仍不想交出寶馬,但又非常想要漢武帝送來的寶物,他殺死了使者,奪取了寶物。 漢武帝終於找到了出兵的借口,他派出的先遣部隊全由國內的刑犯和惡少組成,他們沒有攜帶充足的給養,沿途向別國索要,如果不交出糧食,就被視為大宛的同謀。毫不出人意料,這支部隊失敗了,但也麻痹了大宛國。漢武帝怎能接受這樣的失敗,他隨後調集近20萬大軍在敦煌集結。聽說大宛國的飲水全取自城外,漢武帝特意派遣幾位水利專家隨軍同行。漢軍切斷了大宛都城隱蔽的引水系統,很快征服了整個部落。 取得大勝的漢朝軍隊凱旋而歸,沿途中亞各國聽說漢軍征服了大宛國,無不大受震動。各國王公貴族紛紛派遣子侄跟隨漢軍回到中原,他們為漢武帝呈上貢品,並留在漢朝作為人質,表示對漢武帝的效忠。至此,張騫定下的用外交手段和貿易來擴張漢王朝在中亞影響力的策略取得了成功。 這個外交策略最偉大的實施者無疑是漢武帝,但張騫作為提出者和實踐者,更值得人們尊重。可惜的是,張騫沒有等到他的宏願實現的一天,從烏孫國返回第二年,他就去世了。

⑺ 張騫通西域歷經多少年

公元前138年,張騫被任命為出使大月氏國的使者,帶著100多人的隊伍,從長安出發了。

不久,他們就踏進匈奴人的活動范圍。張騫帶領手下人想迅速通過匈奴境地,卻被匈奴士兵發現了。當時,匈奴和漢朝表面上的關系還不錯。單於就把張騫留下作人質。

張騫不甘心失敗。這一天,他和甘父等幾個人商量好,趁匈奴看守放鬆警惕的時候,偷走了幾匹駱駝和駿馬,向西逃走。翻過蔥嶺,他們來到了大宛國,這兒的人非常熱情。

大宛國王也早就想和漢朝來往。張騫舉著使節,對大宛王說:「如果大王能派人把我們送到大月氏國去,我們會更加感謝您的。」大宛國王說:「當然可以。我派騎兵和翻譯把你們送過去就是了。」

張騫等人到了康居國後,康居王也很熱情,又繼續派人把他們送到月氏。張騫見到大月氏國王,向他講明自己的來意,大月氏人卻不想報仇了。

又過了一年,張騫看大月氏根本不想打擊匈奴,就只好回到長安去了。路過匈奴時,又被扣押。後來乘單於死後,匈奴放鬆警惕的時候,他又逃了出來,回到漢朝。這次出使,張賽可是吃了不苦頭。

13年前的使團終於回來,漢武帝也非常高興。

張騫的一生大部分都是在旅途中渡過的。張騫通西域雖然沒有成功,但他了解到沿途很多地理、民俗、氣候等情況。還從西域帶回了中原沒有的種子和果實,為我國各民族的交流作出了貢獻,並為以後同西方國家的交往奠定了基礎。

⑻ 張騫出使西域是在哪一年

第一次是公元前138年,第二次是公元前119年。這是我們歷史書上寫的。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聯絡被匈奴從河西走廊趕到西域的大月氏人,第二次是為了與西域各國友好交往。希望能對您有幫助~~~

閱讀全文

與中國出使西域了多少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義大利的錫紙焗鰻魚怎麼做 瀏覽:257
中國哪個地方口腔好做 瀏覽:860
伊朗克爾曼省巴姆市什麼氣候 瀏覽:624
手機怎麼沒有中國移動 瀏覽:891
青蛇和中國醫生哪個好看 瀏覽:459
羅馬時代中國什麼時候 瀏覽:810
印尼是世界最大的什麼出口國 瀏覽:156
伊朗現在做什麼好 瀏覽:327
中國去巴域怎麼走 瀏覽:389
中國石化加油站如何開發票 瀏覽:531
在英國讀什麼最賺錢 瀏覽:359
中國女排奪冠評分是多少 瀏覽:301
去印度一定要去什麼地方玩 瀏覽:527
印度芋頭怎麼炸好吃 瀏覽:855
伊朗宗教集會什麼時候 瀏覽:5
越南哪裡買工業設備便宜 瀏覽:118
巴厘島6個人換多少印尼盾 瀏覽:907
緬甸和越南的人口是多少 瀏覽:125
惠普中國官網是哪個 瀏覽:173
為什麼說咖啡是起源於義大利 瀏覽: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