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最古老的山是什麼
中嶽嵩山是中國最古老的山,它的故事要從35億年前說起。
約36億年前,差不多是地球分層結構形成的初始時期,一股岩漿沖破脆弱的地殼從海底噴出,凝結成為嵩山最年長的岩層。
過了大概10億年,這層岩石才在「嵩陽運動」的作用下頂著厚厚的沉積層露出海面,並形成山脈。
億萬年間,風化侵蝕與地殼運動讓這座山脈在海洋中幾度沉浮,直到距今5.4億年前後,「少林運動」使這一帶大范圍抬升,形成現代嵩山的基本格局。
從此以後,海水再未沒過嵩山的山頂。
㈡ 山西千年古村落形似布達拉宮,這個村有什麼歷史傳承
山西千年古村落形似布達拉宮,元末明初的時候,為了躲避天災而到此設立村落傳承之今:
1、這個村子有1500多年歷史,其成因已不可考;
2、村子的修建方式是依山而建;
3、村子裡還保留著古老的傳統文化。
提到山西,首先映入我們腦海的兩樣東西就是煤炭和老陳醋。然而除此之外,山西還是一個擁有5000多年歷史的古城,這里的地上古文物非常豐富,有著數不勝數的優秀的文化歷史遺產,能夠感受到非常濃郁的人文和歷史氣息。比如這個形似布達拉宮的村子就有著1500年的歷史。
三、村子獨有的文化氛圍面對外面世界的燈紅酒綠,這個小村子無疑是落後而閉塞的。但這里的人每天臉上都洋溢著幸福和滿足的笑容,面對這種原始而古老的生活方式他們感到十分滿足。而在文化傳播相對閉塞和落後的村子裡面,定期會有戲班子前來唱戲,面對人們這種依山而建的房屋格局,人們不用來到村口,只要出了自家房門就可以看到村口的戲曲放映。這也是獨屬於這種梯田式格局村落的好處。
雖然這個村子裡面的固定居民越來越少,甚至有可能在幾年或十幾年後變成一個空村,但是這里所蘊含的旅遊資源十分豐富,且是其他地方所無法比擬的。有很大的開發和利用價值。
㈢ 中國最古老的山是什麼
中國最古老的山有:
1、天山
天山是世界七大山系之一,位於地球上最大的一塊陸地歐亞大陸腹地,天山東西橫跨中國、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和烏茲別克四國,全長2500公里,南北平均寬250-350公里,最寬處達800公里以上。天山是世界上最大的獨立緯向山系;天山同時也是世界上距離海洋最遠的山系和全球乾旱地區最大的山系。
天山呈東西走向,綿延中國境內1700千米,佔地57萬多平方公里,佔新疆全區面積約1/3。中國境內的天山山脈把新疆大致分成兩部分:南邊是塔里木盆地;北邊是准噶爾盆地。托木爾峰是天山山脈的最高峰,海拔7435.3米。錫爾河、楚河和伊犁河都發源於天山。
2013年6月21日12:10,中國境內天山的托木爾峰、喀拉峻-庫爾德寧、巴音布魯克、博格達4個片區以「新疆天山」名稱成功申請成為世界自然遺產,成為中國第44處世界遺產。
2、昆侖山
昆侖山,又稱昆侖虛、中國第一神山、萬祖之山、昆侖丘或玉山。亞洲中部大山系,也是中國西部山系的主幹。西起帕米爾高原東部,橫貫新疆、西藏間,伸延至青海境內,全長約2500公里,平均海拔5500-6000米,寬130-200公里,西窄東寬總面積達50多萬平方公里。昆侖山在中華民族的文化史上具有「萬山之祖」的顯赫地位,古人稱昆侖山為中華「龍脈之祖」。
古代神話認為昆侖山中居住著一位神仙「西王母」,人頭豹身,由兩只青鳥侍奉。是道教正神,與東王公分掌男女修仙登引之事。
3、祁連山
祁連山脈位於中國青海省東北部與甘肅省西部邊境,是中國境內主要山脈之一。由多條西北-東南走向的平行山脈和寬谷組成。因位於河西走廊南側,又名南山。東西長800公里,南北寬200~400公里,海拔4000~6000米,共有冰川3306條,面積約2062平方公里。
西端在當金山口與阿爾金山脈相接。東端至黃河谷地,與秦嶺、六盤山相連。長近1000千米。屬褶皺斷塊山。最寬處在酒泉市與柴達木盆地之間,達300千米。
山脈自西北至東南走向,包括大雪山、托來山、托來南山、野馬南山、疏勒南山、黨河南山、土爾根達坂山、柴達木山和宗務隆山。山峰多海拔4000~5000米,最高峰疏勒南山的團結峰海拔5808米。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峰終年積雪,山間谷地也在海拔3000~3500米之間。
4、泰山
泰山(Mount Tai),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泰山位於山東省泰安市中部。主峰玉皇頂海拔1545米,氣勢雄偉磅礴,有「五嶽之首」、「天下第一山」的之稱。自古以來,中國人就崇拜泰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說法。在漢族傳統文化中,泰山一直有「五嶽獨尊」的美譽。自秦始皇封禪泰山後,歷朝歷代帝王不斷在泰山封禪和祭祀,並且在泰山上下建廟塑神,刻石題字。古代的文人雅士更對泰山仰慕備至,紛紛前來游歷,作詩記文。泰山宏大的山體上留下了20餘處古建築群,2200餘處碑碣石刻。
泰山風景以壯麗著稱。重疊的山勢,厚重的形體,蒼松巨石的烘托,雲煙的變化,使它在雄渾中兼有明麗,靜穆中透著神奇。[1] 最為有名的是「泰山四大奇觀」。古人以「泰山北斗」來喻指人道德高、名望重或有卓越成就為眾人所敬仰的人。
5、華山
華山(Mount Hua)古稱「西嶽」,為中國著名的五嶽之一。華山位於陝西省渭南市華陰市,在西安市以東120公里處。南接秦嶺,北瞰黃渭。
華山是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也是漢族民間廣泛崇奉的神祇,即西嶽華山君神。截至2013年華山有72個半懸空洞,道觀20餘座,其中玉泉院、都龍廟、東道院、鎮岳宮被列為全國重點道教宮觀。
華山1982年被國務院頒布為首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991年被國家旅遊局評為四十佳旅遊勝地之一;1999年被國家文明委、建設部、旅遊局命名為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2004年被評為中華十大名山; 2011年 被國家旅遊局評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華山還是神州九大觀日處之一。華山觀日處位於華山東峰(亦稱朝陽峰),朝陽台為最佳地點。華山還是道教勝地,為「第四洞天」,有陳摶、郝大通、賀元希諸位著名的道教高人。
㈣ 古城下的古村落:北京最古老的村莊
北京是除去幾大古城之後歷史也算悠久的一個城市,更是保留了許多歷史上的文物。在這個充滿了古生古色的北京保留下來的並不僅僅是一些表面上的財富。
爨底下村位於北京西郊門頭溝區齋堂鎮,川底下村,實名爨底下。因在明代「爨里安口」(當地人稱爨頭)下方得名。位於京西齋堂西北狹谷中部,解放前屬宛平縣八區,現屬齋堂鎮所轄。距京90公里,海拔650米,村域面積5.3平方公里,清水河流域,溫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0.1℃,自然植被良好,適合養羊,養蜜蜂。爨底下是國家A級景區。
爨底下村人(戶主及子女)全姓韓。相傳是明代由山西洪洞縣大槐樹下移民而來,原村址在村西北老墳處,後因山洪暴發,將整個村莊摧毀。只有一對青年男女,外出倖免遇難。為延續韓族後代,二人以推磨為媒而成婚,並在現址立村,婚後所生三子,為:韓福金、韓福銀、韓福蒼。
三子分三門,即:東門、中門、西門。始以福字為第一輩序排20輩:福景自守玉、有明萬宏思、義巨曉懷孟、永茂廣連文,至今已發展到17輩,茂,字輩。還相傳是因為爨被村民們編成了順口溜: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大火燒林燒的興,豈不很熱?所以姓韓,諧音寒。
爨底下是國家3A級景區,市級文明單位,市級民俗旅遊專業村,2003年被國家建設部,國家文物局評為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區級革命傳統教育基地。爨底下古山村是一顆中國古典建築瑰寶的明珠,它蘊含著深厚的北方建築文化內涵,就其歷史,文化藝術價值來說,不僅在北京,就是在全國也屬於珍貴之列,公之於世,功莫大焉。
爨底下村民有財神的化身關公廟,有盼子的娘娘廟,有保佑太平的觀音廟,村民們世代相安而息。爨底下村民合著時代的節拍,迎改革創業之風,民俗旅遊業蓬勃發展,「農家樂」旅遊、服務已成為村民的一種時尚。爨底下村又是京西傳統教育基地、影視基地。
爨底下村位於京西山區深山峽谷中。川底下村現保存著500間、70餘套明清時代的四合院民居。整個村莊保留著比較完整的古代建築群,坐落在北側緩坡之上,依山而建,層層升高,村上一條蜿蜒東西走向的紫石、青石砌成的小巷,看去幽雅漂亮。村分上下兩層,高低錯落線條清晰,被稱為北京地區的「布達拉宮」。
【結束語】爨底下村在北京也算是一個觀光景點,由於其深厚的歷史背景也為這獲取了不少的粉絲。
㈤ 郭家溝,《平凡的世界》里的雙水村,現實生活中的古老村落
郭家溝村位於綏德城東17公里的滿堂川鄉。《平凡的世界》里的雙水村,就是在這里完成取景拍攝並搬上熒幕的。這個小山村因電視劇走紅而名聲大噪。更巧的是,這里與位於延川縣延川鎮的路遙故居郭家溝同名,讓人們聽起來十分親切。
王彩娥家的窯洞取景地。目前仍有人居住。村民說,在《平凡的世界》拍攝時,劇組每天給他200元錢租金。
郭家溝別看它只是一個陝北的小山村,可卻毗鄰陝北民歌《三十里鋪》誕生地三十里鋪村,是全國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小村民風淳樸,富有濃郁的陝北風情。特別引人矚目的是村裡的龍山上有數百孔造型各異的老式窯洞,古香古色、魅力十足,是鄉村 旅遊 、寫生、影視拍攝的理想之地,因此,吸引了眾多遊人、知名美術院校和影視攝制組,遊人如織。
㈥ 北京周邊地區最滄桑的古村落-靈岳寺村
京西深山峽谷之中,蒼松翠柏掩映著一座歷經滄桑的古老村莊——靈岳寺村。村落中宏大的靈岳寺與斑駁的古民居交相輝映,整體建築格局被完好地保留下來,見證了昔日的輝煌,積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蘊。
坐落在深山峽谷之中的這座古老的山村,由於交通閉塞,它似乎在人們的記憶中消失了。仲夏的一天,我們來到了這座原始村落,陽光灑在明末清初時期留下的老屋上,年久失修的殘垣斷壁隨處可見,滿目荒涼,許多院落已人去屋空,偌大的村落如今只有幾戶人家固守在這里。村落的滄桑美景令人震撼。也許由於我們的到來,給靜謐的村落帶來了生氣,惹得民居院落的狗在不停地叫,伴隨著悅耳的鳥鳴,打破了山村的寂靜。
一進村口,映入眼簾的就是聞名遐邇的靈岳寺。大唐盛世,貞觀年間,門頭溝區齋堂鎮北部十餘公里的白鐵山上建起了一座寺廟——靈岳寺。各朝各代寺廟宇幾經修繕,歷經滄桑。
舊時靈岳寺的香火極盛,現已人去寺空。古剎四周,從明代起就有徐、宋、劉、李4姓人家給靈岳寺務農,最後逐漸形成4個小自然村,統稱為靈岳寺村,為齋堂鎮轄村。圍寺而居,村中有寺,寺中有村,村莊和寺院相互依存,不斷發展,最後形成今天的靈岳寺村。四個自然村,已有兩座成了廢墟。現在只有徐、劉兩村尚存,在靈岳寺的一左一右,與古剎相伴。
整個山村民居建造得錯落有序,石板鋪成的小路在村中蜿蜒相連。村落的古民居整體保留了 歷史 風貌,老宅、小巷、石橋古樸而典雅。
村中的建築均為山地四合院和三合院,鱗次櫛比,依山形地勢而建,自然而古樸。村落的建築總體特點是老宅深院,青磚灰瓦,清水脊,蠍子尾,正房為三開間,廂房為二開間,屋內設火炕和地爐。院落方磚墁地,院中有地窖。
靈岳寺位於門頭溝區齋堂鎮以北的白鐵山上,始建於唐貞觀年間(627—649年),五代時遭戰亂破壞,遼代重建,稱「白貼山院」,金稱「靈岳寺」。至元三十年(1293年)、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雍正十一年(1733年)多次予以重修。寺院處於白鐵山主峰前的平台上,坐北朝南,中軸線上有山門、天王殿和釋迦佛殿,兩廂為寮房,配殿18間,院內古松(油松)一株,山門外有古槐(國槐)一棵,有院牆,整座古剎形成一獨立封閉的院落。
山門建在石台基上,六級青石踏步。山門用磚砌成,面闊3.40米,進深3.42米,高約5米,門洞高2.50米,歇山頂,磚券拱門。
寺南部山門兩側為鍾鼓樓遺址。天王殿(前殿)為懸山式建築,建在0.85米高的台基上,面闊三間9.52米,進深兩間5.90米,通高7米。正脊上雕有蔓草紋飾,灰角瓦頂帶勾頭滴水,具檐椽,木架梁飾旋子彩繪。三架梁和五架梁之間用斗拱乘托。現殿門窗皆無。殿內原供奉四大天王、韋陀、接引佛塑像。
釋迦佛殿建在0.80米高的台基上,大殿面闊三間13.10米,進深三間8.55米,四周帶有迴廊,五架梁帶隨枋,廡殿頂,灰筒瓦頂,帶勾頭滴水,雙層椽子。內檐柱雙昂三棲斗拱,繪有旋子彩繪。拱眼壁為彩繪佛像。殿內依舊供奉一佛二菩薩像,系柳木雕刻,高近4米。1954年拆毀。寺院內現存元至元三十年(1293年)《重修靈岳寺記》和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重修靈岳禪林碑記》兩塊碑石。
1981年,門頭溝區政府公布靈岳寺為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
靈岳寺,隨著歲月流逝,這座千年古剎在深山峽谷之中歷經磨礪。在靈岳寺的村落中,或漫步,或靜坐,冥思人類與自然在此和諧的相處,感受佛教文化,凈化心靈。
孫克勤、孫博撰文和攝影
參考文獻
孫克勤,宋官雅,孫博,2006,探訪京西古村落。北京:中國畫報出版社。
㈦ 中國最古老的村落是
中國最古老的村落——初春探訪邢台縣英談村 在老白的極力推薦下,我們一行四人由邢台出發,駕駛小吉普行使70公里,來到了中國最古老的村落——邢台縣英談村。出發之前通過網路做了相關的了解,讓我對這個古老而美麗的村落產生了濃厚的興趣:600年的古老歷史、紅色的古城堡、「以牆做房、以房為牆」、「坐在房頂上漂亮的赤腳寫生妹妹」、「一滴泉」「老人、孩子、狗」。可能還沒有到季節,此次之行較為冷清,只有兩批遊客,這可能讓我們感受到了村落另一種不為人知的美。
入口洞門內外景:
㈧ 中國最古老的山村在哪
半坡遺址。原始社會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遺址,在西安,距今6000年左右。可惜只是遺址。
幾百年歷史的村落,比如京郊的爨底下村,除東三省、內蒙外,那就遍地都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