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中國第一船政學堂在哪裡

中國第一船政學堂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2-08-31 06:01:29

⑴ 我國第一代培養海軍的學校是哪一所

福建船政學堂,創辦於1866年,是中國第一所近代海軍學校,也是中國近代航海教育和海軍教育的發源地。學堂由左宗棠奏請創辦,在船政大臣沈葆禎的主持下於1866年在福州設立。初建時稱為「求是堂藝局」。1867年馬尾造船廠建成後搬遷至馬尾遂改名為船政學堂。
船政學堂一支為「前學堂」學習造船,「後學堂」學習航海,另一支為繪事院、藝圃,培養技工。
前後學堂一支後改稱海軍製造學校、海軍學校、海軍飛潛學校、青島海軍軍官學校

⑵ 我國近代第一所培養海軍的學校是什麼學校

我國近代第一所培養海軍的學校是福建船政學堂。福建船政學堂由左宗棠1866年在福建馬尾創辦,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培養海軍人才的學校,也是中國近代航海教育和海軍教育的發源地。

福建船政學堂分為前後兩學堂。前學堂為製造學堂,又稱「法語學堂」。目的是培育船舶製造和設計人才,主設有造船專業。開設有法語、基礎數學、解析幾何、微積分、物理、機械學、船體製造、蒸汽機製造等課程。優等生後被派往法國學習深造。

福建船政學堂的後學堂為駕駛學堂,亦稱「英語學堂」。旨在培養海上航行駕駛人員和海軍船長,主要專業為駕駛專業,以後增設了輪機專業。下設英語、地理、航海天文、航海理論學等課程,學習優異者選送英國留學。學生稱為藝童,堂長稱為監督。同年為了培養工程繪圖人才在前學堂內又附設了繪事院。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福建船政學堂

⑶ 我國近代第一所培養海軍人才的學校是

我國近代第一所培養海軍人才的學校是馬尾福建船政學堂。1866年,船政大臣沈葆禎在福州設立了馬尾船政學堂,這個學堂也是中國最早的海軍學校。

馬尾福建船政學堂

初建時稱為「求是堂藝局」。為求人才,沈葆禎主持了求是堂藝局的首次錄取考試,親自為考試制定、批閱試卷,求是堂藝局首次錄取考試的第一名考生就是後來成為北洋水師學堂教習的嚴復。

1867年,馬尾造船廠建成後搬遷至馬尾,遂改名為:船政學堂,分為前後兩學堂。前學堂為製造學堂,又稱「法語學堂」。目的是培育船舶製造和設計人才,主設有造船專業。開設有法語、基礎數學、解析幾何、微積分、物理、機械學、船體製造、蒸汽機製造等課程。優等生後被派往法國學習深造。

後學堂為駕駛學堂,亦稱「英語學堂」旨在培養海上航行駕駛人員和海軍船長,主要專業為駕駛專業,以後增設了輪機專業。下設英語、地理、航海天文、航海理論學等課程,學習優異者選送英國留學。學生稱為藝童,堂長稱為監督。

同年又在前學堂內增設一所技工學校——藝圃,藝圃的藝徒半天上課半天學習,學習期限3年,畢業後擇其優者隨前學堂學生赴法國各大船廠實習,其餘分配於船政各廠。

船政學堂自1866年一路開辦至1907年福建船政停辦為止,畢業生共628名。辛亥革命後,船政前學堂於1913年改為海軍製造學校,後學堂改為海軍學校。

船政學堂初年要求嚴格,教授內容學、術並重,在當時的中國是最為現代化、最為西化的學校。其後各地先後成立的海軍院校,俱以船政學堂為模式。

船政學堂著名畢業生

船政學堂第一屆尤為人材輩出,以至有史學家稱中日黃海海戰為以一校一級戰一國。就算到了民國成立後的中國海軍,仍然存在的福建派別,亦是出於船政。

船政學堂著名畢業生:嚴復、鄧世昌、魏翰、詹天佑、劉步蟾、林永升、林泰曾、葉祖圭、薩鎮冰、程璧光、陳季同。

⑷ 第一所培養海軍人才的學校是哪個學堂

第一所培養海軍人才的學校是福建船政學堂。

福建船政學堂創辦於1866年,是中國第一所近代海軍學校,也是中國近代航海教育和海軍教育的發源地。學堂由左宗棠奏請創辦,在船政大臣沈葆禎的主持下於1866年在福州設立。初建時稱為「求是堂藝局」。1867年馬尾造船廠建成後搬遷至馬尾遂改名為船政學堂。

福建船政學堂,分為前後兩學堂。前學堂為製造學堂,又稱「法語學堂」。目的是培育船舶製造和設計人才,主設有造船專業。開設有法語、基礎數學、解析幾何、微積分、物理、機械學、船體製造、蒸汽機製造等課程。

(4)中國第一船政學堂在哪裡擴展閱讀

福建船政學堂創建背景:

自1842年鴉片戰爭起,中國在科技上落後於西方的現實逐漸明顯。必須學習西方技術以達「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想法亦漸為朝野所認同。以學習西方技術的洋務運動於同治初年(1860年代)開始興起。1866年,時任閩浙總督的左宗棠,奏准於福建福州成立船政局,製造船艦及相關火炮等軍械。

同年左宗棠調往陝甘,船政大臣由沈葆禎任。福建船政選擇在馬尾為基地,興建船塢及相關海軍設施,從歐洲聘請工匠及教習教授造船。在建造造船基地的同時,沈葆禎亦非常著重培養船政及海軍人材。

⑸ 中國第一所近代海軍學校在哪裡

福建船政學堂,福州船政學堂或馬尾水師學堂。船政學堂最初稱「求是堂藝局」。1867年夏「求是堂藝局」搬至馬尾,並改稱船政學堂

⑹ 中國最早的海軍學校是什麼

馬尾船政學堂是中國第一所近代海軍學校,在船政大臣沈葆禎的主持下於1866年在福州設立。初建時稱為"求是堂藝局",為求人才沈葆禎主持了求是堂藝局的首次錄取考試,親自為考試制定、批閱試卷,求是堂藝局首次錄取考試的第一名考生就是後來成為北洋水師學堂教習的嚴復。1867年馬尾造船廠建成後搬遷至馬尾遂改名為船政學堂。在沈葆禎的苦心孤詣下船政學堂培養出了中國的第一批近代海軍軍官和第一批工程技術人才,由船政畢業的學生成為了中國近代海軍和近代工業的骨幹中堅。
前學堂為製造學堂,主要培養船舶製造和設計人才,當時開設有法語、數學、物理、機械學、船體製造、蒸汽機製造等課程;後學堂為駕駛學堂,最初為駕駛專業,後增設輪機專業,主要培養海上航行駕駛人員和海軍指揮人員,其課程包括英語、地理、航海天文、航海理論學等。

馬尾船政前學堂
「平地中間那一幢白色外牆、二層歐式建築就是船政後學堂的教室,旁邊就是教師與學生的宿舍。」林櫻堯說,法國人送來的老照片、福建船政平面示意圖與地形圖的原件均攝影於、繪於19世紀六七十年代,加上他本人收藏的攝於上世紀20年代的船政學堂老照片,幾份歷史資料一對照,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後學堂的准確方位與剛創辦時的原樣。從兩張相隔半個世紀的老照片上可以看出,後學堂的建築格局並沒有太大的變化。照片還顯示後學堂的斜後方還有洋教師與船舶洋監督的住房,外表與後學堂的教學樓相似,也是典型的歐式建築。

另外,林櫻堯還從另一張老照片中發現了船政前學堂的最初模式,建築特徵總體上與前學堂相似,教學樓也是歐式建築,旁邊則是教師與學生的宿舍。但是前學堂與後學堂均在1938年被日軍投下的炸彈炸毀。
□相關鏈接
福建船政學堂創建於1866年。當年,左宗棠在創辦福建船政同時,提出必須設立「藝局」(即船政學堂)。船政學堂培養出眾多傑出人才,嚴復、劉步蟾、詹天佑、薩鎮冰等著名人物,都為該學堂早期畢業生。(記者 關永輝 侯希辰 肖春道 文/圖)

⑺ 近代第一所培養海軍人才的學校是哪一所

福建船政學堂

福建船政學堂創辦於1866年,是中國第一所近代海軍學校,也是中國近代航海教育和海軍教育的發源地。學堂由左宗棠奏請創辦,在船政大臣沈葆禎的主持下於1866年在福州設立。

曾培養出嚴復、鄧世昌、詹天佑、陳季同、薩鎮冰等一大批近代著名海軍將領。

福建船政學堂舊址

⑻ 近代第一所培養海軍人才的學校是哪一所

近代第一所培養海軍人才的學校是福建船政學堂。

福建船政學堂創辦於1866年,是中國第一所近代養海軍 人才的學校,也是中國近代航海教育和海軍教育的發源地。

學堂由左宗棠奏請創辦,在船政大臣沈葆禎的主持下於1866年在福州設立。初建時稱為「求是堂藝局」。1867年馬尾造船廠建成後搬遷至馬尾遂改名為船政學堂。船政學堂-支為"前學堂"學習造船,"後學堂"學習航海,另一支為繪事院、藝圃,培養技工。

辦學歷史

1866年12月開始招生,對象多是貧寒學生或華僑子弟。年齡在15歲左右。學制前學堂8年,後學堂5年。次年1月6日,正式開學。

分別由法國、英國教習授課或外籍技術人員兼課,師資力量較強。除教授書本知識外,強調實習,造船專業深入車間從事體力勞動,實習船體的設計,裝配蒸汽機;駕駛專業配有專用的練船,讓學生上船訓練駕駛與演炮,並遠航南北洋。1877年首次派出留學生赴英、法等國學習。

1897年(清光緒二十三年)3月,船政學堂擴大招生,學制定為6年。前學堂除保留初期的基礎課外,又增設高等代數等。藝圃分為藝徒學堂、匠首學堂,學制均為3年,課程設置進一步正規化。到1911年,前後學堂培養了629名造船、航海人才,派出留學生107名,成為中國近代海軍人才的搖籃,嚴復、劉步蟾、薩鎮冰等著名人物,都為學堂早期畢業生。

閱讀全文

與中國第一船政學堂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義大利的錫紙焗鰻魚怎麼做 瀏覽:257
中國哪個地方口腔好做 瀏覽:860
伊朗克爾曼省巴姆市什麼氣候 瀏覽:624
手機怎麼沒有中國移動 瀏覽:891
青蛇和中國醫生哪個好看 瀏覽:459
羅馬時代中國什麼時候 瀏覽:810
印尼是世界最大的什麼出口國 瀏覽:156
伊朗現在做什麼好 瀏覽:327
中國去巴域怎麼走 瀏覽:389
中國石化加油站如何開發票 瀏覽:531
在英國讀什麼最賺錢 瀏覽:359
中國女排奪冠評分是多少 瀏覽:301
去印度一定要去什麼地方玩 瀏覽:527
印度芋頭怎麼炸好吃 瀏覽:855
伊朗宗教集會什麼時候 瀏覽:5
越南哪裡買工業設備便宜 瀏覽:118
巴厘島6個人換多少印尼盾 瀏覽:907
緬甸和越南的人口是多少 瀏覽:125
惠普中國官網是哪個 瀏覽:173
為什麼說咖啡是起源於義大利 瀏覽: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