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中國哪個朝代災難和災荒最多

中國哪個朝代災難和災荒最多

發布時間:2022-08-31 07:22:56

A. 你認為中國歷史上哪個朝代受災害的影響最大呢

我覺得應該是秦朝吧,畢竟秦朝二世而亡,這其中除了秦王嬴政的暴政之外,天災也給予了秦朝最後的致命一擊。

B. 現在的地震還是無法准確的預測,歷史上哪個朝代的地震最多

中國歷史上明朝是天災發生最頻繁的年代,經歷過1000多次地震水災。據科學統計,明朝在二百一六年裡一共發生了一千一百五十九次地震。明朝初期雖然時有地震,但危害一般不大。譬如洪武十一年,即公元一三七八年的「四月乙巳」,寧夏地震,東北城垣崩塌「三丈五尺」,「女牆崩一十九丈」。正統十三年,公元一四四八年,「九月丙戌」,延安榆林等地發生地震,城牆倒塌了一百來丈。這些地震基本上震級不高,對於普通民眾的影響並不算太大,也沒有造成人員傷亡。到了明朝中後期,地震的震級越來越大,正德四年三月,山東大家峪因地震出現山崩。嘉靖五年四月,貴州安南地震,同樣出現山崩,毀壞民舍。

明朝中後期地震平均發生概率都在百分之三百五以上,這是一個相當高的指標。相當於每年發生的地震超過三次之多。尤其是明朝末期,地震頻率最高,短短五十年共發生地震三百四十三次之多。平均概率達到驚人的百分之六百八十六,相當於每年發生地震近七次之多。

C. 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中,哪個時期君王的生存環境最惡劣

生存環境最為惡劣的應是明朝的明太祖朱元璋時期。明太祖朱元璋是布衣農民出身,元末時期,對百姓分為四等,漢人是等級最低下的,布衣出身的朱元璋在這個不公平的年代吃了很多苦頭,徭役賦稅沉重,災荒連年不斷,普通百姓處在水深火熱之中。


朱元璋這一路走來可以說是吃盡了苦頭,他受過飢荒,嘗過天冷沒衣服穿的滋味,他體諒農民,知道他們有多麼不容易,朱元璋在位期間,對農民的政策都十分友好,深得農民階級愛戴,皇宮內也一向主張簡朴,嚴禁鋪張浪費,甚至親自下令禁止子孫後代吃人參,等等。

D. 歷史上出現戰亂最多的是哪個朝代

歷史上出現戰亂最多的應該是春秋戰國時代。東周末年,由於皇帝的不作為,導致諸侯們揭竿起義,不把周天子放在眼裡,全國進入大混戰時期。

春秋戰國時期國家經濟虛弱,但是與此不一樣的是文化出現百家爭鳴,由於戰爭需要各式各樣的人才,這個時期的文化反而出現大碰撞。這可能就是有得有失吧!

E. 在歷史中,中國的哪一個朝代受災害的影響最大

古代王朝興衰固然有其自身原因,但災害往往也在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尤其是在王朝末期,國家統治本就岌岌可危,如果再遭遇到嚴重的災害,那麼簡直就是滅頂之災。而在古代王朝之中,受災害影響最大的,無疑就是東漢和明朝。

結果,這兩場大規模的災害,不僅導致明末農民起義此起彼伏,更直接導致明朝北部九邊重鎮中的大同、山西、薊州、宣府等鎮被直接摧毀。當李自成從西安發兵攻打京師之時,一路根本未遭到抵抗,而在攻打京師時,即使守城將官不低聲下氣的求人守城,結果仍是“逾五六日尚未集”,以致不得不調遣宮中三四千太監參與守城。而即便如此,城防仍然極度空虛,平均五個城垛才有一個士兵,而剛剛經歷瘟疫的明軍更是“鳩形鵠面,充數而已”,這仗也就沒法打了。

F. 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次天災是哪次多少人喪命

你知道世界上有哪四大文明古國嗎?他們就是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國,除了中國,其他三個古國已經不存在了。中國的華夏文明不僅存在還傳承了下來,是我們應該值得驕傲的,可是傳承的過程中並不是順風順水的,當時的中原就發生過三次災亂。第一次是在五胡亂華,當時存在著很多的少數民族,在西晉動亂的時候,侵入中原。第二次就是在明清時期的小冰期,那次出現了大規模的乾旱。第三次就是日軍侵華,對中國人民的傷害相當大。相比之下,其實第二次才是當時中國規模最大的一次天災,上億人口死亡,中國發展也被影響得特別大。我國歷史上最大的一次天災,億人喪命,要不然中國人口早就超過20億了。


長時間下來,越來越多的老百姓開始反擊,除了中原地區,關外的滿人也受到了波及,乾旱帶來的是生存空間的壓縮,當時的李自成就成立了起義軍,規模也是越來越龐大,眾多勢力壓迫下,最終明朝走向滅亡。據粗略統計下,15世紀到20世紀,死亡的人數達到了上億人。新中國成立後,中國的人口數量並不多,如果那些人還存在,現在的中國人口簡直不敢想像,也許是能夠促進新中國經濟發展的。

G. 鬧飢荒的年代是哪個年代

鬧飢荒的年代是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

1959-1961年的大飢荒可謂是中國歷史的一個痛點,三年久旱,赤地千里,稀見炊煙,遍地飢號。

年代,將一個世紀以連續的十年為階段進行劃分的叫法,通常適用於用公元紀年。每一世紀中從「零」到「九」的十年,如1990~1999是20世紀90年代。

其他飢荒年代

乾隆三十三年夏,沂水、日照大飢。

乾隆三十五年,蘭州、鞏昌、秦州大飢。

乾隆三十六年夏,會寧、肥城大飢。

乾隆三十九年秋,秦州、鎮番大飢。

乾隆四十年,溧水、武進、高郵、南陵大飢。

乾隆四十三年,全蜀大飢。

乾隆五十年春,宜城、光化、隨州、枝江大飢;秋,壽光、昌樂、安丘、諸城大飢。

乾隆五十一年春,山東各府、州、縣大飢。

乾隆五十二年,臨榆大飢。

H. 中國哪個朝代因為水災覆滅

因為水災而覆滅的朝代是清朝。

從1891年開始,北方各地相繼陷入水災的困擾當中,文安、武清、樂亭等16個州縣雨水量遠遠超過往年,進入7月後,風雨交加半月不止,氣溫驟降。到了9月,建昌等縣又提前出現霜凍天氣,田禾受損嚴重。

1892年,北方地區的水災較上一年更加嚴重,從6月底到7月中,陰雨連天不開,永定、大清、潮白等河流暴漲,沿河的地區幾乎都遭遇了水災。

尤其是天津地區,天津的海拔本來就不高,窪地被海水倒灌,路面被淹沒,交通全部斷絕。除此以外,黃河暴漲,沿岸40餘縣受災,山東境內的衛河、運河決堤,80餘縣受災。

遼河、汾河、金沙江特、長江幹流都出現不同程度的洪水,全國受災州縣合計約有220餘個,再加上霜凍和蟲災,糧食產量嚴重下跌。

1893年,水患絲毫沒有減弱的跡象,除了直隸各地,連紫禁城所在的北京也未能倖免,城外水面上漲,屋舍被毀、莊稼被淹、舉目皆是難民,城門被水和淤泥堵塞,已經不能正常開啟,城內外交通斷絕,不少人家斷炊,被倒塌的牆壓死的、被水淹死的人不在少數。

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這一年也是順直地區第四個水災之年,剛剛入夏就是狂風暴雨,北方各地一片澤國,據統計,直隸受災的州縣達到68個之多,一些重災區,糧食的產量不足往年的十分之一。

為了逃難,很多飢民舉家遷徙奔向熱河等地,一路上餓死的、絕望自盡的、賣兒賣女的舉目皆是,赤野千里、餓殍浮屍。

天災對於甲午戰爭的影響至少有兩個方面,一是糧食產量下跌,農民交不上糧,國庫空虛,無錢打仗,本來就緊張的軍需還要勻出一部分去賑災。

日軍有完善的後勤供給線,軍糧不成問題,清軍卻需要就地征糧,本來,這對於清軍是糧草上的一個重要優勢,可水災的發生讓這個優勢完全喪失了。

吳大澄糧征不上來還得賑災,仗打不了還得管治安,急得他不停地給朝廷遞奏摺,向李鴻章、盛宣懷、王文韶等人把苦訴了個遍,可是朝廷也沒有辦法。

第二個影響就是軍事部署,1895年春天,清軍集結在田台庄一帶,吳大澄本來打算在離田台庄不遠的雙檯子駐軍休整,但是,一年前這里剛剛爆發過水災,地勢塌陷,全部都是未清理的淤泥,軍隊無處可以扎營,只能退到另一處地方,失去了占據有利地形的機會。

戰爭期間,為了加強對京畿的保衛,陳鳳樓馬隊奉命駐扎灤州。但一直到1895年4月,劉坤一在奏摺中仍然說,陳鳳樓馬隊因為灤州的飢荒,無法購買草料,根本出動不了。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關外。原本清政府打算調撥察哈爾馬匹,充作各軍之戰馬,此事卻始終未能實現。原因很簡單,到處歉收,連草料都湊不齊,希望等到有水草時,再能籌集足夠糧草。可是等到水草豐茂之時,戰事已經結束了。

這場水患並沒有因為甲午戰爭的結束而結束,一直到1898年,水災才逐漸平息。這場長達八年的水災與甲午戰爭相互影響,幾個自然災害的地區恰恰與甲午戰爭的戰區臨近或重合。

災害不僅影響到民心和民力,使抗戰無法得到人民有效支持,軍糧的籌集也成為很大的問題,甚至清軍因此無法在一些戰略要地屯駐立足。同時災害所導致的社會動盪,也動搖了軍心,嚴重影響到統治者和軍事統帥戰斗到底的信心和決心。

待到戰後及賑災時,災荒又變成了清政府掩蓋戰敗和被迫簽約的借口。也許有人會認為這是天災,可滿清立國兩百多年,應對災害以及賑災的能力反而越來越差,以至於。馬關一紙屈辱條約的十六年後,清王朝沒費一槍一彈便宣布退位,

閱讀全文

與中國哪個朝代災難和災荒最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國人種怎麼樣 瀏覽:422
印度孟買冬天多少度 瀏覽:135
印尼盧比英語怎麼讀 瀏覽:501
伊朗和瑞典哪個國力強 瀏覽:855
中國哪裡產翡翠和玉 瀏覽:267
印度傳說中的眾神之車是什麼 瀏覽:258
航運從美國到中國需要多久 瀏覽:824
越南小米手機有哪些 瀏覽:803
1000美金多少印尼錢 瀏覽:382
中國目前援助了哪些國家 瀏覽:418
越南華人什麼意思 瀏覽:375
印度長途汽車怎麼下 瀏覽:277
人民幣兌多少越南錢 瀏覽:357
印尼按摩的店叫什麼名字 瀏覽:239
中國銅儲備能維持多久 瀏覽:336
伊朗這狀態怎麼跟美國斗 瀏覽:205
印度國家排多少名 瀏覽:54
中國的疫情有多少例 瀏覽:896
為什麼中國沒有研發新葯 瀏覽:216
印度有多少大型車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