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第一個和新中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的西方國家是哪個國家
第一個和新中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的西方國家是瑞典。
瑞典於1950年1月14日承認新中國,1950年5月9日同中國建交,是第一個與中國建交的西方國家。同年,兩國互派大使。 1950年1月6日,英國政府宣布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第一個承認新中國的西方國家。
外交政策
中國將致力於深化同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關系,積極參與周邊各種合作機制,推動區域合作深入發展,共同營造和平穩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贏的地區環境。
加強與廣大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深化傳統友誼,擴大互利合作,推動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維護發展中國家的正當權益和共同利益。加強與各大國的戰略對話,增進戰略互信,拓展合作領域,推進相互關系長期穩定健康發展。積極參與多邊事務和全球治理,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願與世界各國人民一道,共同為維護和促進人類的和平、發展與進步事業而不懈努力。
② 最先和新中國建交的國家是哪個
蘇聯。
1、1949年10月3日,政務院總理周恩來復電蘇聯副外長葛羅米柯:對蘇聯政府正式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決定和中國建立外交關系,並互派大使表示熱烈歡迎。中蘇正式建立外交關系。蘇聯成為第一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
2、中蘇建交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符合中國的願望。在剛成立的新中國急需廣泛國際承認的情況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蘇聯首先承認,無疑是對新中國的極大支持,對新中國地位的鞏固,經濟、科技及文化教育的發展都發揮了積極作用。
(2)哪個國家和新中國建交了擴展閱讀:
中蘇建交背景:
1、中蘇兩國外交關系是在美蘇冷戰第一次高潮的大背景下確立的。1947年美國提出「杜魯門主義」,「馬歇爾計劃」,喬治·凱南的「遏制理論」也公之於世,美蘇冷戰迎來了第一次高潮。當時,良好的中蘇關系對蘇聯具有重要的地緣政治意義。
2、毛澤東為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28周年,發表重磅文章《論人民民主專政》。他在文中明確宣告:中國新政權建立後,外交上要向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一邊倒」。中蘇兩黨經緯萬端的特殊關系,成為新中國後中蘇兩國立即建交的政治前提。
③ 第一個和中國建交的國家是哪個
第一個和中國建交的國家是蘇聯。
1949年10月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第二天,蘇聯即宣布承認新中國。次日,中國與蘇聯正式建交。蘇聯是第一個承認並與新中國建交的國家,1950年蘇聯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簽署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
朝鮮戰爭期間,蘇方向中國提供了軍事援助,在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第二個五年計劃時期,蘇聯援華的重點是「156項」基礎工業設施建設。
1960年代中蘇關系急劇惡化,援助也大大減少直至終止。1962年,中國與印度發生軍事沖突(中印戰爭),蘇方支持印度。1969年,中蘇在邊境爆發大規模軍事沖突,其中包括珍寶島戰役。
同年8月,蘇軍在中蘇西部邊界鐵列克提對中方實行報復性打擊,雙方再次發生武裝沖突。這一系列事件史稱「中蘇邊界沖突」。兩國一度處於核戰邊緣。
1985年,戈爾巴喬夫上台,開始實行較為緩和的外交政策,得到中方的積極回應。1989年5月,戈爾巴喬夫訪華,雙方關系得到進一步恢復。
④ 第一個同新中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的國家是
第一個同新中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的國家是蘇聯。
1949年上半年,新中國未建國,跟哪個國家也沒有建交。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第二天蘇聯同新中國建交,這是第一個同新中國建交的國家。隨後朝鮮,越南等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同中國建立了外交關系。
外交簡介:
外交關系,是指國家為了實現對外政策,通過外交活動而與其他國際法主體交往而形成的關系。其形式多種多樣。從官方的角度看,包括正式外交關系、不完全的外交關系、非正式外交關系;從非官方的角度看,還有國民外交。
正式外交關系是完全的外交關系,主要體現為雙方互相派駐外交使節。正式外交關系是正常的外交關系,最為常見。
外交關系:
1.正式外交關系:也稱為正常的外交關系,以雙方互派常駐使節為主要特徵。
2.半外交關系:也稱為不完全的外交關系,以雙方互派代辦級外交使節為主要特徵。
3.非正式外交:其特徵是兩個沒有正式建交的國家直接進行外交談判,並互設某種聯絡機構保持相互接觸。
4.國家間外交:可以通過任何方式來實現,但是正式外交關系的建立,通常是通過互設使館來實現的。國家之間也可通過直接接觸、簽定條約和換文的方式,建立外交關系。
⑤ 求與新中國建交的國家順序
1949年10月2日,新中國和蘇聯建交。蘇聯是第一個承認並與新中國建交的國家。圖為慶祝新中國成立十周年、蘇聯與新中國建交紀念郵票。
1949年10月4日新中國與保加利亞建交。保加利亞,全稱保加利亞共和國。因民族名而得名,意為「叛逆者」,位於歐洲巴爾干半島東南部。
1949年10月4日,匈牙利宣布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10月6日,兩國建立外交關系。建交後,兩國友好關系全面發展。在2014年10月,中匈兩國領導人及外長就兩國建交65周年互致賀電。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周恩來1953年12月31日同印度政府代表團談話時的部分內容,話指出,新中國成立後就確立了處理中印兩國關系的原則,那就是互相尊重領土主權、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處。
該協定在序言中把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定為指導兩國關系的原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一個整體首次在國際條約上成為國際關系的指導原則。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一個開放包容的國際法原則,集中體現了主權、正義、民主、法治的價值觀。
⑥ 1949年,中國與哪些國家建交﹖
1、蘇聯
1949年10月2日,新中國和蘇聯建交。蘇聯是第一個承認並與新中國建交的國家。圖為慶祝新中國成立十周年、蘇聯與新中國建交紀念郵票。
2、保加利亞
1949年10月4日新中國與保加利亞建交。保加利亞,全稱保加利亞共和國。因民族名而得名,意為「叛逆者」。位於歐洲巴爾干半島東南部。
3、匈牙利
1949年10月4日,匈牙利宣布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10月6日,兩國建立外交關系。建交後,兩國友好關系全面發展。
4、捷克斯洛伐克
1949年10月6日新中國與捷克斯洛伐克建交。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位於歐洲中部,首都布拉格。
5、朝鮮
1949年10月6日新中國與朝鮮建交。位於東亞朝鮮半島北部的社會主義國家,執政黨是朝鮮勞動黨,首都平壤。南部與韓國以三八線朝韓非軍事區分隔,北部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接壤。西臨黃海,與山東半島隔海相望,東臨日本海。
6、波蘭
1949年10月7日新中國與波蘭建交。位於中歐,由16個省組成的民主共和制國家。東與烏克蘭及白俄羅斯相連,東北與立陶宛及俄羅斯的飛地加里寧格勒州接壤,西與德國接壤,南與捷克和斯洛伐克為鄰,北面瀕臨波羅的海。
7、蒙古國
1949年10月16日 我國與蒙古國建交。蒙古,全稱蒙古國。位於亞洲中部的內陸國。主要語言為喀爾喀蒙古語,首都烏蘭巴托。
8、德意志民主共和國
1949年10月17日新中國與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建交。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國正式加入聯邦德國,德國實現統一。全稱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意為「人民的國家」。
9、阿爾巴尼亞
1949年11月23日新中國與阿爾巴尼亞建交。阿爾巴尼亞,位於歐洲東南巴爾干半島西岸,首都地拉那。
10、羅馬尼亞
1949年10月5日新中國與羅馬尼亞建交。位於東南歐巴爾干半島東北部。北和東北分別與烏克蘭和摩爾多瓦為鄰,南接保加利亞,西南和西北分別與塞爾維亞和匈牙利接壤,東南臨黑海。國土面積238391平方公里,首都布加勒斯特。
⑦ 銘記:新中國成立第一年,只有哪些國家與中國建交
新中國成立第一年,與中國建交的國家如下:
1949年有10個·
蘇聯:1949年10月3日
保加利亞:1949年10月4日
羅馬尼亞:1949年10月5日
匈牙利:1949年10月6日
朝鮮:1949年10月6日
捷克斯洛伐克:1949年10月6日
波蘭:1949年10月7日
蒙古:1949年10月16日
民主德國:1949年10月27日
阿爾巴尼亞:1949年11月23日
1950年有9個:
越南:1950年1月18日
印度:1950年4月1日
印度尼西亞:1950年4月13日
瑞典:1950年5月9日
丹麥:1950年5月11日
緬甸:1950年6月8日
瑞士:1950年9月14日
列支敦斯登:1950年9月14日
芬蘭:1950年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