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的時間是以那個地方時間為準的
在中國公認的是北京的時間!其實不是的。中國的真正的正確的時間是以北京以北大概河北以東的那個太陽出來的時間為正確的時間的!
B. 中國的標准時間是怎樣計算的
什麼是「北京時間」呢?它是我國根據區時制以及本國的具體情況制定出的一種標准時。
我國幅員廣大,如果按照標准時區的劃分,我國由西到東可劃為東5區、東6區、東7區、東8區和東9區,共5個時區,最東的地方和最西的地方,區時相差4個多小時。但為了計時方便,我國採用首都北京所在的東8區的區時作為全國統一的時間。「北京時間」不是北京的真太陽時或北京的地方平時,而是東8區中心線120°經線上的地方平太陽時,它以東經120°的地方視時為基礎,並經過視太陽時流通不均的訂正。它只符合東經120°的天文條件,而不符合北京(東經116°9′)的天文條件,因而不是北京的地方平時。
這種電台傳出的清脆悅耳的報時聲是哪裡發出來的?北京時間是在哪裡測定的呢?報時聲是由北京天文台通過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發出來的;而北京天文台卻是通過陝西天文台授時台授時,校正時間,向全國播出標準的北京時間。
陝西天文台授時台位於離西安約150公里的蒲城縣境內,是我國目前唯一的一個規模較大的現代化授時中心,也是我國測定和發播標准時間的地方。
授時台主要有兩個發播標准時間與頻率的專用電台。一個是以BPM呼聲為代表的短波時台,一個是以BPL呼聲為代表的長波授時台,都是1981年正式使用發播的。
在短波授時台,縱橫交錯的天線宛如蛛網,基準鍾房和微波發射室里的各種現代化儀器有節奏地發出「嘟,嘟」的信號,日夜不停地進行著時間的測定和發播。這個台承擔了我國短波無線電標准時間、標准頻率的發播任務,用短波無線電傳播時間信號。在我國任何地方都可以准確可靠地收聽到它們所發播的精確信號,即使在歐洲非洲和美洲也可以清晰地收聽到它的信號。現在,全世界已有幾十個類似的短波台分布在全球各地。
長波授時台是利用長波無線電波傳播時間信號的,它的精確度比短波授時台更高。在這里,利用氫原子鍾和銫原子鍾等現代化授時儀器,建立了我國原子時間標准,可以保持3萬年甚至30萬年才有正負一秒的偏差。它使我國的定時精度從短波發播的毫秒(千分之一秒)量級,推進到微秒(萬分之一秒)量級,提高3~4倍以上。它完全可以適應空間技術,發射衛星、導彈和科學研究等方面的需要,標志著我國的授時工作已經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C. 北京時間到底是中國哪個地方的時間
北京時間指的是陝西蒲城(處於東七區)的時間。
北京時間並不是北京(東經116.4°)的地方時間,而是東經120°(東八區)的地方時間,故東經120度地方時比北京的地方時早約14分半鍾。因為北京處於國際時區劃分中的東八區,同格林威治時間(世界時)整整相差8小時(即北京時間=世界時+8小時),故命名為「北京時間」。
而中國幅員遼闊,東西相跨5個時區(即東五區、東六區、東七區、東八區、東九區5個時區)授時台必須建在地理中心地帶,從而也就產生了長短波授。「北京時間」與「北京當地時間」是兩個概念,「北京時間」的發播不在北京,而在陝西蒲城(處於東七區)。
(3)中國時間以哪裡計算擴展閱讀
中國全境(大陸、港澳、台灣)均採取北京時間(UTC+8),但在大陸的新疆、西藏等地,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作息時間等雖然用北京時間來表示,但也比其他各省相差,如中國電信的長途電話優惠時段,在新疆、西藏推遲兩小時走
我國現代無線電授時最早由南京紫金山天文台負責,而後由上海天文台租用郵電部的一個短波無線電台發播。然而上海偏居東南一隅,發播信號無法覆蓋全國范圍,難以適應當時國家的需要。因此,科學院組織相關專家經過實地考察和多方論證,在1966年將台址選在了陝西蒲城。
D. 北京時間取自哪裡
北京時間取自國際時區東八時區的區時。北京時間並不是北京市的地方平太陽時間(東116.4°),而是東經120°的地方平太陽時間,二者相差約14.5分鍾。
北京時間由位於中國版圖幾何中心位置陝西臨潼的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的9台銫原子鍾和2台氫原子鍾組通過精密比對和計算實現報時,並通過人造衛星與世界各國授時部門進行實時比對。
時台選址
中國全境(大陸、港澳、台灣)均採取北京時間(UTC+8),但在大陸的新疆、西藏等地,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作息時間和郵政通訊費用優惠分界點雖然用北京時間來表示,但也比其他各省延晚2小時。
如中國電信的長途電話優惠時段,在新疆、西藏推遲兩小時走。而在新疆民間(特別是維吾爾族群眾中間),使用UTC+6的情況更為普遍。新疆電視台漢語頻道與少兒頻道使用北京時間,維語頻道與哈語頻道使用新疆時間。
我國現代無線電授時最早由南京紫金山天文台負責,而後由上海天文台租用郵電部的一個短波無線電台發播。然而上海偏居東南一隅,發播信號無法覆蓋全國范圍,難以適應當時國家大規模經濟建設的需要。
因此,在1955年,全國科技發展12年遠景規劃中,將在內陸籌建一個能覆蓋全國、精度達到毫秒量級的授時台列入國家重點建設項目。
科學院組織相關專家經過實地考察和多方論證,初步將台址選在了甘肅蘭州市,但是由於和當時的蘇聯專家意見相左,建台計劃暫時擱置。
1965年,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重提建設授時台計劃,科學院再次派專家赴新疆、青海、甘肅和陝西勘址,並將台址預選在陝西楊陵。1966年授時台台址最終確定在陝西蒲城縣,並以「326工程」為代號開工建設短波授時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