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園珠筆芯哪個國家生產的最好
應該是瑞士了。可以生產圓珠筆筆頭的國家有瑞士、日本、中國。
筆頭和墨水是圓珠筆的關鍵,其中筆頭分為筆尖上的球珠和球座體。目前,碳化鎢球珠在國內外應用最為廣泛,我國已經具有很好的基礎,不僅可以滿足國內生產需要,還大量供出口。但球座體的生產,無論是設備還是原材料,長期以來都掌握在瑞士、日本等國家手中。
生產一個小小的圓珠筆頭需要二十多道工序,傳統工藝需要分開進行處理加工。為了滿足出口的需求,國內制筆企業開始大量採用瑞士米克朗公司的一體化生產設備,以提高質量和生產效率。
圓珠筆使用注意
角度過小
易磨損球座的收口處(球座材料為鎳鉑銅或不銹鋼,較球珠易磨損得多),如長時接觸被寫物,即使被寫物是紙張,球座也經不起磨損,如此會造成球珠脫落。
正確角度
圓珠筆書寫時,角度控制在55°至70°是最為理想的,這時,僅是球珠與紙接觸(球珠很硬、碳化鎢或陶瓷,很不易磨損),收口處不接觸書寫物,從而保證圓珠筆在良好的書寫狀態下延長使用壽命。
墊紙過厚
書寫時,墊紙過厚,筆頭收口處接觸到紙,易磨損脫珠,建議:0.4的球珠不能復寫;0.5的球珠最多復寫1張,不宜再多;0.7的球珠最多復寫3張至4張,不宜再多,復寫時最好75°書寫。
染料
染料的作用是賦予油墨足夠的顏色深度,圓珠筆油墨中所用染料可分為油溶性染料和醇溶性染料,本試驗所用染料為酞菁系染料,該染料不溶於溶劑,在油墨中有好的分散性,對成膜劑有強的附著力,從而不滲透於紙張內部,且顏色要色澤鮮艷,耐候性好。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圓珠筆
Ⅱ 為什麼全球只有3個國家能製造出圓珠筆頭
早在1888年圓珠筆就已經出現了,但那時的圓珠筆和現代的還是有點差別。到了1916年,經過德國改造過的圓珠筆和現代的會相似一些。在那時,圓珠筆的價格比鋼筆貴多了。再到了二戰時期,美國人開始批量生產圓珠筆,因為當時美國投放原子彈的事情,圓珠筆也叫原子筆,隨後圓珠筆的銷量也日益增多。直到1948年,中國才開始製造生產圓珠筆,隨後國內制筆廠雨後春筍般的出現。
就拿瑞士公司的筆頭一體化生產設備來說,生產一個小小的圓珠筆頭需要二十多道工序。筆頭裡面有不同高度的台階和五條引導墨水的溝槽,加工精度都要達到千分之一毫米的數量級。一個筆頭裡面有5條引導墨水的溝槽,滾珠與筆頭、溝槽位之間有嚴格的適配要求,加工誤差要求不能超過3微米,而且筆頭最頂端的地方厚度僅有0.3-0.4毫米。這是什麼概念,一根頭發大概有100微米,難度可想而知。
當然,更重要的一點是,很多國家原子彈都能造,沒道理造不出一個圓珠筆頭。畢竟資本是逐利的,一家鋼鐵廠一天的產量就能抵得過制筆行業一年的用鋼量。而市場上一支圓珠筆不過才賣幾塊錢便宜的可能就只要幾毛錢,利潤實在太少。因此,很多國家的鋼鐵廠並不是造不出圓珠筆頭,而是在利益面前,它們既不願做制筆商、更不願費錢去做研發。
Ⅲ 哪些國家可以生產圓珠筆筆頭
可以生產圓珠筆筆頭的國家有瑞士、日本、中國。
筆頭和墨水是圓珠筆的關鍵,其中筆頭分為筆尖上的球珠和球座體。目前,碳化鎢球珠在國內外應用最為廣泛,我國已經具有很好的基礎,不僅可以滿足國內生產需要,還大量供出口。但球座體的生產,無論是設備還是原材料,長期以來都掌握在瑞士、日本等國家手中。
生產一個小小的圓珠筆頭需要二十多道工序,傳統工藝需要分開進行處理加工。為了滿足出口的需求,國內制筆企業開始大量採用瑞士米克朗公司的一體化生產設備,以提高質量和生產效率。
(3)中國哪個公司能生產圓珠筆頭擴展閱讀
研發筆尖鋼技術的意義
對於國內的制筆企業來說,筆尖鋼技術的突破無疑也是個好消息。中國每年生產400多億支圓珠筆,是世界上最大的圓珠筆生產國。
然而,作為核心部件之一的圓珠筆尖所需的特殊用鋼,卻長期完全依賴進口,每年企業需要用每噸12萬元左右的價格,從日本等國家進口1000多噸。不僅如此,由於核心技術的缺失,在國際市場上我們的企業從生產加工到標准制定都缺乏主動權。
在如此困局面前,中國造筆尖鋼的出現就顯得意義非凡。據專家介紹,中國研製成功易切削不銹鋼線材以後,日本的鋼材供應商立刻將價格從每噸12.5萬元下調到9萬元左右,而如果筆尖鋼能完全實現國產化,國內制筆企業的成本將進一步下降,我們也將在國際市場上獲得更多主動權。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圓珠筆球珠
中新網-圓珠筆頭「中國造」,技術突破是如何實現的?
Ⅳ 5個國家能造圓珠筆頭是哪五個
截止2021年,能生產圓珠筆頭的國家只有三個國家:日本,瑞士,中國。因為生產圓珠筆的技術太過於復雜,難度大。
據相關技術專家的介紹,一個小小的圓珠筆頭的製作工藝之精細程度,毫無疑問可以與製造航空母艦的技術難度相媲美。
即使航空母艦對於一個國家而言明顯比圓珠筆頭重要太多。但是現實情況就是因為一顆小小的圓珠筆頭而難住了全體中華兒女十年之久的時間,明明很多高科技的產品我們都能自給自足,但是唯獨微不足道的一個圓珠筆頭卻讓我國多年來只能靠進口來維持需要。
這一隻一支小小的筆頭,需要5條溝槽引導墨水。這5條溝槽融會貫通,每一條都有著決定性地位。如果哪一條出現了堵塞或者其他問題,那麼墨水流量就會減少,字也相繼寫不清晰了。
但是,如果某一條溝槽的墨水流量太大了,那就會出現漏墨現象,會弄臟紙張,書寫污漬,所以,這5條溝槽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製造要求不僅要精密,還要精良。
另外,筆頭中有一隻微小的滾珠,滾珠與溝槽之間的結合也是十分關鍵的。滾珠的潤滑度和粗糙度都決定著最後的結果。假如說滾珠出現了潤滑過度的情況,那就會造成沒有相對摩擦力的情況,就會寫不出字。
如果滾珠過於粗糙,那麼就會卡紙。所以,圓珠筆的滾珠與溝槽都是工程師經過嚴密計算而確定的。特別是在加工的時候,是會有一個關於誤差值范圍,就是在3微米以內。3微米的長度大概是我們每根頭發的三十三分之一。所以,製造難度可想而知。
中國筆頭的突破
給數百億支圓珠筆安上「中國筆頭」,國家早在2011年就開啟了這一重點項目的攻關。
太鋼集團技術中心高級工程師王輝綿認為,鋼材要製造筆頭,必須用很多特殊的微量元素,把鋼材調整到最佳性能,微量元素配比的細微變化都會影響著鋼材質量,這個配比找不到,中國的制筆行業永遠都需要進口筆尖鋼。
為了提煉材料,太鋼集團技術中心高級工程師王輝綿說,因為開發這個產品沒有可借鑒的資料,都是從一個成分的配比從幾十公斤的開始煉,各種成分加入多少這個次數沒法統計了。
筆頭產品的生產工藝是國外企業的核心機密,王輝綿他們必須自主開發一套前所未有的煉鋼工藝。沒有任何參考,只能不斷地積累數據、調整參數、設計工藝方法。
突破的靈感來自家常的「和面」,面要想活得軟硬適中,就要加入新「料」,相對應的鋼水裡就要加入工業「添加劑」。普通的添加劑都是塊狀,如果能把塊狀兒變細變薄,鋼水和添加劑就會融合的更加均勻,這樣就可以增強切削性。
經過五年數不清的失敗,在電子顯微鏡下,太鋼集團終於看到了「添加劑」分布均勻的筆尖鋼,試驗在2016年9月取得成功。大規模煉鋼十多次後,第一批切削性好的鋼材終於出爐了。這批直徑2.3毫米的不銹鋼鋼絲,可以驕傲的寫上了「中國製造」的標志。
在貝發筆業的測試實驗室,用太鋼原料生產出來的筆芯正在進行極限測試,在同一個角度下,每支筆芯都要連續不斷地書寫800米不出現斷線情況,這已經是對這一產品的第六輪測試。現在,一些筆頭企業已經開始使用,在未來兩年有望完全替代進口。
以上內容參考來源:網路-圓珠筆球珠
以上內容參考來源:人民網-搞定!中國終於能造出圓珠筆頭了
Ⅳ 圓珠筆頭中國能造嗎
其實,中國現在有能生產圓珠筆球珠的企業,比如筆者找到的這家:大連某鋼珠製造有限公司,其在官方網站上自稱是「一家專業生產微型球珠的企業」,主要產品包括:不銹鋼球珠、碳化鎢球珠、陶瓷球珠。而在網路找到的其他介紹文字中,可以發現這家企業承擔了全國85%的圓珠筆球珠生產銷售工作。
這樣的企業是個什麼規模的企業呢?技術和產品達沒達到需要進口、保密、中國現在生產不了的級別?其實這家企業坐落在遼寧大連庄河太平嶺大趙村,員工只有50人,專業技工7人,是個實實在在的村級民辦企業。
圓柱筆頭槌珠的製造利潤極低
也就是說,近端時間盛傳的「中國根本沒實力製造的圓珠筆球珠」,其實在一個中國普普通通的鄉鎮民辦企業就可以生產。而且,這地方既不是北上廣,專業技工的待遇肯定也不是特別高。
當然圓珠筆球珠也分高檔、低檔,也許低檔的鋼珠可以生產,其他高檔的圓珠筆球珠就生產不了呢?這也是現在網上最為盛傳的一種說法。
當然,這種說法也是錯誤的。
高端的圓珠筆球珠,用的是碳化鎢材料,材料強度和硬度鋼高,僅比金剛石稍差。而這種碳化鎢球珠中國也是可以生產的——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碳化鎢加工國和出口國,其中最大的碳化鎢出口國依次是日本、韓國、德國、義大利。從材料角度,中國可以生產圓珠筆球珠用碳化鎢。而上文中所提到的那個大連鄉鎮級民辦企業也能生產不銹鋼球珠、碳化鎢球珠、陶瓷球珠在內的所有圓珠筆球珠。
既然中國企業有能力生產圓珠筆球珠,也有企業在生產圓珠筆球珠,那麼為什麼大量的中國企業自己不生產,反而要到國外進口這么多的圓珠筆球珠呢?
因為成本。
圓珠筆的價格大家都知道,便宜的幾毛錢、貴的也不過幾塊錢,其中的利潤肯定少得可憐。中國年產圓珠筆四百多億支,可以說這四百多億支的圓珠筆,本身就代表圓珠筆行業薄利、無利多銷,幾乎完全沒有附加值的現狀。
那球珠呢?別看朋友圈裡把球珠捧得「天花亂墜」、高深莫測,其實球珠更是非常廉價的產品。
阿里巴巴上搜索圓珠筆不銹鋼球珠的批發價是30塊10000個,四百億支的圓珠筆產業規模,整個球珠的銷售額不過1億出頭。而具體到每個球珠的利潤,估計只能以「毫」(100毫=10厘=1分)作為單位計算了,即便壟斷全國圓珠筆的球珠生產,年利潤才3000萬左右。
但在極低利潤的背後,卻是球珠研發生產的巨大成本。一方面是生產成本和生產損耗,一方面是技術開發的成本。但即便如此,仍然有企業開發出了圓珠筆球珠的「精密加工技術」。
以下是網上可以搜索到的某圓珠筆製造企業的文字簡介:
「公司字創立起就致力於直線導軌式多工位圓珠筆頭自動加工機床的開發和研製,目前已全部採用34—45工位的圓珠筆自動加工機床進行自動化、大批量生產不銹鋼和鎳白銅水性、中性圓珠筆頭,該機床能一次性完成車削、鑽孔、鏜孔、沖槽、清洗、加球珠和收口的全過程,生產率高加工精度高,產品圓珠筆書寫流暢,線條均勻,不掉珠,不斷線,並通過國家輕工業自來水筆、圓珠筆質量監督檢測中心測試和省級技術鑒定,被國內各大制筆企業採用和替代進口不銹鋼筆頭裝成筆出口世界各地。」
無論從企業管理、成本還是財務的角度考慮,圓珠筆企業進口球珠都比自己研發生產劃算。就目前的產業而言,圓珠筆球珠加工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落後產能」,是需要淘汰和出清的那部分。如果說中國產業結構的調整是發展高新技術、淘汰落後產能和低附加值產能的話,重新發展依賴金融資源的球珠加工,就是本質上的「本末倒置」和倒退。
中國製造需要升級,但別拿圓珠筆說事
中國經濟目前正在經歷經濟轉型,的確有一大批落後的產能需要淘汰,製造業急需轉型,需要跟上國際的步伐和節奏。《長江日報》刊登過一篇文章這樣說:「不是造不出筆,難在造出中國好筆,而且高價賣出去。」圓珠筆這事上,你可以說中國製造的筆不好看、太廉價、不高貴、不好用,但就是不能說製造不出來。
但是,廉價和傾銷這個鍋要背也是中國經濟模式背,而不是讓圓珠筆產業背。前段時間不是有篇文章說「中國低價模式是發達國家絞肉機」,不是挺驕傲的么?
Ⅵ 有沒有正規的圓珠筆生產廠家
正規的廠家,是不會輕易的外發加工點的,但是只給周邊的加工點組裝的,廠在桐廬分水制筆之鄉,基本上加工點都放在那邊,圓珠筆筆芯還在是個暴利行業,所以它沒有在中國設立加工廠,這些筆芯都是進口的。
可以生產圓珠筆筆頭的國家有瑞士、日本、中國,筆頭和墨水是圓珠筆的關鍵,其中筆頭分為筆尖上的球珠和球座體,碳化鎢球珠在國內外應用最為廣泛,具有很好的基礎,不僅可以滿足國內生產需要,還大量供出口,但球座體的生產,無論是設備還是原材料。
圓珠筆頭需要二十多道工序,工藝需要分開進行處理加工,為了滿足出口的需求,國內制筆企業開始大量採用瑞士米克朗公司的一體化生產設備,以提高質量和生產效率。
(6)中國哪個公司能生產圓珠筆頭擴展閱讀:
該筆比一般鋼筆堅固耐用,但如果使用保管不當,往往寫不出字來,這主要是因干固的墨油粘結在鋼珠周圍阻礙油墨流出的緣故。
油墨是一種黏性油質,是用胡麻子油、合成松子油(主含萜烯醇類物質)、礦物油(分餾石油等礦物而得到的油質)、硬膠加入油煙等而調製成的。
在使用圓珠筆時,不要在有油、有蠟的紙上寫字,不然油、蠟嵌入鋼珠沿邊的銅碗內影響出墨而寫不出字來,還要避免筆的撞擊、曝曬,不用時隨手套好筆帽,以防止碰壞筆頭、筆桿變形及筆芯漏油而污染物體。
如遇天冷或久置未用。
筆不出油時,可將筆頭放入溫水中浸泡片刻後再在紙上滑動筆尖,即可寫出字來。
圓珠筆有一個很大的缺點:它寫出來的字跡起初很清晰。
可是卻經不起時間的考驗,時間一久,字跡就會慢慢的模糊起來。
這是因為圓珠筆的油墨是用染料和蓖麻油製成的。
油與水不一樣,它很不容易干,日子久了,油就會慢慢的在紙上浸開去,字跡就會變得模糊。
因此,圓珠筆只能作為一種普通書寫用筆。如果想要把字跡長久保存起來,那麼就需要用鋼筆。
圓珠筆落地,如筆尖90度碰地,則圓珠筆筆頭不會損壞,但若收口處碰傷,這樣就會在此缺口處產生「冒油」現象,嚴重時,球珠還會脫落、出現書寫困難等現象。
Ⅶ 為何說圓珠筆頭比原子彈還難造全球僅3國能造出,是哪3國
先看曾經的一篇報道,(德媒:中國機械已有相當高精密度)據《德國之聲》報道,中國首次完成圓珠筆頭國產化。文章表示“這一新聞不容小覷”,德國之聲認為,圓珠筆芯國產化確實為中國精密製造的突破。文章稱“中國在過去20年由發展中國家變為高科技國家,但圓珠筆頭一直依賴日本和德國”。這進一步說明“中國可在無需外國幫助的情況下,實現技術進步”。 那為何這么一件看似是小事的事件,會引起德媒或其他國家的注意,換句話說就是只有中國技術進步了才能完成國產圓珠筆頭?中國年產近四百億量的圓珠筆,筆頭卻依賴進口?
製造圓珠筆尖需要精密的儀器設備,這些國內的設備達不到要求,再加上圓珠筆尖的利潤空間小,國內企業很少有人願意投入資金研發,大部分依靠進口。不過,我國太鋼集團已經可以生產圓珠筆尖了,打破了國外的壟斷,要說以前是日本能研發出來,並不奇怪,再很早以前日本與德國就在精尖技術方面深究,還有一個是瑞士,再一個就是我們中國了,美國都不行。
Ⅷ 中國現在可以造出圓珠筆頭嗎它為什麼這么難研發
可以,2016年9月,太鋼集團通過歷時5年的研究,終於取得成功,一批直徑2.3毫米的不銹鋼鋼絲,可以驕傲地寫上了「中國製造」的標志(用來造筆頭的)。
難研發的原因如下:
在圓珠筆頭小小的「球珠」裡面,還有五條引導墨水的溝槽,加工精度達到千分之一毫米的數量級。
為了保證筆頭書寫的流暢度和使用壽命,筆尖的開口厚度不到0.1毫米,球珠與筆頭、墨水溝槽位的搭配,加工誤差不能超過0.003毫米(成人的頭發絲大約0.07毫米)。這種「世界級別」的難度,難倒了中國3000多家制筆企業。
至於對於中國來說這就是一個要不想要的造的問題,要知道現在中國正在進行製造業轉型,將原來的「中國製造」轉變成「中國創造」和「中國智造」。對於圓珠筆這個行業來說,成本才是人們考慮的主要問題。
現在中國佔領了全球80%的圓珠筆市場,一年生產380億支圓珠筆。換算一下,說明世界圓珠筆年銷量頂天475億支,看起來這個數值很唬人是吧!而事實上,就算全球五百億支的圓珠筆產業規模,整個球珠的銷售額撐死不超過2億。
而具體到每個球珠的利潤,估計只能以「毫」(1分=100毫)作為單位計算了。所以對於國內許多生產製造圓珠筆的廠家而言,即便壟斷全國圓珠筆的球珠生產,年利潤才3000萬左右。而圓珠筆尖這個東西進口又比自己研製便宜的多,所以就沒什麼人去研製了。
同樣的,對於圓珠筆頭這么小小的一塊肉,許多鋼鐵企業並不是太過關注。據了解,國內對於筆頭不銹鋼材料的需求大概在1000多噸,進口價格大概是在12萬元/噸左右。1000多噸的需求量,與開發出國產筆尖的太鋼那數以百萬噸計的不銹鋼產量相比,這就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了。
所以生產和銷售的人都不是太關注這一塊,所以以前我國那個圓珠筆頭就直接進口了事。
其實這個行業早在5年前就已經步入價格戰了,主要是因為韓國、法國等國廠商的介入。
他們其實是通過筆的革命作為蠻荒者強行殺入這個領域了,後起的水性筆/中性筆對筆尖、筆座體的工藝要求遠遠低於傳統油性圓珠筆,一些水性筆的筆尖甚至就是普通的桿形鋼芯,光滑度要求較低。
有的廠商甚至都不需要用鋼材就做出水性筆的筆尖了,門檻越拉越低,此後幾年大批廠商涌進水性筆芯領域(包括中國廠商),後起廠商一下子掀起了水落石出式的粉碎性革命。
(諷刺的是,中性筆的理論概念最早居然是日本人自己提出來的,真是自己埋葬自己的利潤,別跟我扯三菱的水筆,這和扯NEC的鍍膜是一回事,說白了都是情懷。)
韓系廠商發動的這次產業革命得涉及到圓珠筆的定義:
傳統狹義上的圓珠筆其實就是指的油性筆,這種筆對圓珠、圓珠的座體的光滑程度要求極高(其實細小的鋼珠製造並沒有什麼難度,難度在於光滑度、鋼珠曲面變化率的工藝控制)。
敢問現在還有多少人用油性圓珠筆?現在已經是改良水性筆和中性筆的時代了,圓珠筆在各方面屬性上都已經淪為雞肋,可能就剩日本,烏茲別克,土耳其等保守國家還在大量使用圓珠筆。
也就是說水性筆的筆尖廠商已經通過新事物進行了毀滅性地彎道超車。這是對傳統瑞士、日本廠商的高利潤的粉碎。
實際上圓珠筆產業的產值即便像行業協會吹噓的有600億人民幣,也趕不上IT行業下屬細分類別的一個零頭,更別說和迅速崛起的人工智慧相比了。
至於筆的鋼芯生產商的各家全年利潤加起來連 台積電一個季度的利潤都不如。至於其中對圓珠工藝要求較高的油性圓珠筆鋼珠生產領域,全年總利潤加起來估計連台積電買的一台ASML光刻機的單價都不如。
就算不提圓珠筆的圓珠已經被水性筆革命殺成了雞蛋水餃產業。
整個筆的上下游產業鏈都已經是夕陽行業了,先不談產能過剩,敢問今天你是用筆多還是用鍵盤/觸屏多,筆的行業產值的增長幅度還趕不上通貨膨脹率,無論是產值、利潤還是成長率,這和今天的成長性新興產業完全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如果非要說「筆」還有什麼高利潤率的例子,那就只有少數幾個奢侈品牌了,一年賣不了多少支,比如萬寶龍的筆,鑲它個一堆黃金寶石的,誰還看你的鋼珠啊。
筆者寫這些,也是因為心中的一個質疑,當時這筆專項研發巨款完全可以劃撥到晶元光刻機領域、射頻晶元領域、先進半導體製程領域、人工智慧領域的,可是立項的時候,資源被某些傳統鋼鐵行業的院士給搶到了。這一大筆錢原本應該有更好的回報的,可惜現在看來回本都夠嗆。
日本所擅長的產業大多已是傳統夕陽行業,就靠冗長的日吹PPT誤導輿論,這類夕陽行業即便產值還不低,利潤卻是少得可憐或者是負利潤。
所有的日本冶金、材料、電器企業的利潤加起來還不如三星電子(投行預計三星電子2017年第2季度利潤將超過116億美元,直逼工商銀行),大把的日企靠做假賬 騙可轉債成為不死僵屍(資不抵債的東芝集團面臨退市的概率不小,誠信危機太嚴重,恐怕連僵屍企業都做不成)。
中國要跨過中等收入陷阱,必須集中精力抓住主導未來經濟的新興產業,多向美帝矽谷學習,才有彎道超車的機遇。
然而在一個已經殺得很成熟的傳統產業拚命往往是事倍功半,一個國家的資源和精力都是有限的,筆者不反對在任何科研領域拼資源,但是應該集中資源按優先次序進行攻關,這是新興國家在經濟人力物力資源配置領域的一個基本原則。
既然油性圓珠筆的鋼珠做成功了,中國從此可以繼韓國之後,進一步把「筆」這個夕陽產業從地板價殺到地獄價,把韓國、捷克廠商的利潤打到零,把日本、瑞士廠商的利潤殺到負值。
Ⅸ 圓珠筆芯中國能造嗎來看正確答案
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圓珠筆製造大國,年產圓珠筆400多億支,但是圓珠筆芯卻是一個大難題。如今中國製造業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卻面臨著圓珠筆核心技術和材料的問題,那麼圓珠筆芯中國能造嗎?詳細情況跟小編一起去看看吧。Ⅹ 中國造不造得出來圓珠筆頭,其實都不是什
看到報道,一直中國不能國產的圓珠筆頭終於被上市公司太鋼集團(太鋼不銹)生產出來了。作為由總理親自點名過的產品,圓珠筆頭不能國產,過去一直刺激著關心中國製造業者的心。作為一個制筆大國,圓珠筆頭竟然只能進口,真是讓人大跌眼鏡。現在太鋼集團終於可以大規模量產直徑為2.3毫米的不銹鋼鋼絲,有能力「擺脫其他國家的壓制」。
消息一出,太鋼集團的股價1月10日大漲5.2%。事實上,這個技術對太鋼的業績影響有限,因為即使是可以量產,也不等於可以打開銷路。太鋼還需要在成本和質量上,與國外競爭對手同場競爭,性價比比不上,強求國內廠商采購是行不通的。咱們也不可能為止征一個反傾銷稅。其次,即使是成本與質量比得過,市場據說中國一年也就1000多噸的需求量,對於太鋼數以百萬噸計的不銹鋼產量來比,不足1%的銷量。股價大漲5%以上,說明股民(股東)對於業績增長的估計有些樂觀。
其實,不僅是圓珠筆頭,還有很多的東西,咱們都沒能力國產。在元器件行業,大把我們造不出來,但是需求量(市場容量)遠比圓珠筆要大得多的原材料。例如電普通的鋁電解電容裡面的電解紙,質量最好的產自日本,電解液材料,也產業日本。即使是我們釣魚用的魚桿,高噸位的碳布,也只有日本能生產。但是國產鋁電解電容、國產魚桿,照樣在國內佔有最大的市場份額。
任何一個國家,都有其不能生產的東西。不僅是取決於技術,還取得於市場生態、生產效率等。有人分析,現在1噸的圓珠筆頭的不銹鋼鋼絲,成本是20萬,但是進口的價格是12萬一噸。咱們新引進的設備成本,以及目前生產效率,決定了成本不會比國外同行低。再加上即使你把生產效率做上去,市場需求量也不會增長。因此,做不做得出圓珠筆頭,不僅僅是製造業的技術能力問題,同時也是一個市場問題。總理可以號召解決技術問題,但他也解決不了市場需求問題。
同樣類似的東西還有電腦CPU、手機操作系統、電腦操作系統、GPS等。有的產品並不是利潤不夠高,而是市場上你研發出來的產品,就是沒辦法在市場競爭中勝出。
說另外一個故事。
我的一個朋友在好多年前就生產出來USB插座,遠比市場上任何一款USB電源插座要早問市兩三年。但他的產品並沒有成為最好賣的產品。原因是他的插板里採用的晶元都是工業級電源IC,一個插板的BOM成本就快一百塊,市場定價肯定要150塊以上,消費者根本不能理解一個USB充電插座要花150塊的理由。
在這里我不是說他的產品不好。對於錯失後來的USB插座市場,他也沒有任何不滿。市場從來就不是做出產品來就可以拿到。幾年過去了,他的USB插座300個首批量產的庫存,作為禮品慢慢地給朋友們送完了。他早就開始了另外的項目研發。也許下一個更強大的產品的成功,就在不遠處等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