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帆船是在中國哪個朝代出現的
中國宋、元、明、清時代使用過的帆船有平底沙船、尖底的福船、廣船和快速小船鳥船,以及大型戰船樓船和運糧的漕船。帆船通常為單體,也有抗風浪較強的雙體船。帆船主要靠帆具藉助風力航行,靠槳、櫓和篙作為無風時推進和靠泊與啟航的手段。
② 中國帆船產生的歷史背景
公元前2500年.中國就已經製造出了舟楫. 在商代出現帆船運輸的記載.中國是世界上造船航海歷史最悠久的國家之一.唐代對外貿易的商船 直達波斯灣和紅海之濱.所經航路被譽為[海上絲綢之路".那時 使用的海船具有9個水密隔艙.抗沉性好.並設有帆和舵.可利用側 逆風行駛.12世紀初.中國首先將指南針用於航海導航.15世紀初 至30年代.鄭和率巨大船隊7次下西洋.所用寶船有9桅12帆.長44 丈.寬18丈.船隊大小船200餘艘.最遠航程到達非洲東岸現今的索馬里和肯亞一帶.
三國時期,中國的帆船主要是以軍事用途為主。
建議您考察一下《世界帆船發展漫談》,這上邊有交詳細的記載。
摘自網路網友,謝謝。
③ 中國古代帆船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
西漢時期。中國帆船,是中國獨創的帆船類型,相傳於西元前200年的漢朝便已出現。經改良演變後,直至20世紀初仍活躍於中國近海,多用來貿易載運。
④ 帆船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公元前6世紀中期,我國正值春秋時期。為了適應水網地區作戰的需要,南方的吳國、越國、楚國和北方面臨東海的齊國,都先後建造和改裝戰船,並抽調官兵進行水上訓練。至此,中國古代海軍便應運而生了。當時吳國舟師中的戰船有大翼、中翼、小翼、突冒、樓船、橋船等,還出現了專用的水戰器具「鉤拒」。公元前206~25年的西漢時期,中國戰船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其性能已逐步趕上和超過了當時的地中海國家,並一直保持到15世紀中期。中國戰船是當時世界上最大、最牢固、適航性最好的船舶。公元220~265年我國的三國時期,吳國水軍曾擁有5000艘戰船,其中大型樓船設樓五層,可運載士兵多達3000名。公元3世紀20年代的西晉初期,王濬為准備伐吳而建造的連舫戰艦,長120步,上面有樓櫓,開四門,能馳馬行車。公元588~589年隋滅陳時,楊素所率最大的戰艦「五牙」艦,設樓五層,可容士卒800人,前後左右設有六具「拍竿」。「拍竿」是利用杠桿原理高懸巨石,在接舷戰中用來拍擊敵船,是一種威力很大的冷兵器。公元618~907年的唐代,造船技術獲得進一步的發展,所建「海鶻」號能在較大風浪條件下航行戰斗。李皋發明的車船(亦稱車輪船、輪槳船),行動便捷,可視作後來機械明輪船的先驅。公元960~1279年的宋代,中國戰船已普遍採用了水密艙壁技術,提高了不沉性。公元1000年,神衛水師隊長唐福曾向朝廷獻火箭、火球、火蒺藜等燃燒性武器。1130年,楊么起義軍大量使用的車船中,最大的長約110米,裝有24個車輪和六具「拍竿」,載士兵1000餘人。1203年,秦世輔造的載重約60噸的「鐵壁鏵嘴平面海鶻」戰船,艙壁裝有鐵板,是裝甲船的祖先。船艏裝有形似鏵嘴的犀利鐵尖,用以在水戰中沖擊並犁沉敵船,較沖角破壞力更大。 古代戰船的發展經歷了槳帆戰船和風帆戰船兩個時期。槳帆戰艦船體結構為木質,船型較瘦長,吃水較淺,干舷較低,主要靠人力劃槳搖櫓推進,順風時輔以風帆。槳帆船裝備冷兵器,作戰時多採用撞擊戰和接舷戰,主要局限於內河、湖泊和近海航行作戰。
⑤ 中國帆船出現在哪個朝代時間最好准確一點。
公元前2500年.中國就已經製造出了舟楫. 在商代出現帆船運輸的記載.中國是世界上造船航海歷史最悠久的國家之一.唐代對外貿易的商船 直達波斯灣和紅海之濱.所經航路被譽為[海上絲綢之路".那時 使用的海船具有9個水密隔艙.抗沉性好.並設有帆和舵.可利用側 逆風行駛.12世紀初.中國首先將指南針用於航海導航.15世紀初 至30年代.鄭和率巨大船隊7次下西洋.所用寶船有9桅12帆.長44 丈.寬18丈.船隊大小船200餘艘.最遠航程到達非洲東岸現今的索馬里和肯亞一帶. 三國時期,中國的帆船主要是以軍事用途為主。 建議您考察一下《世界帆船發展漫談》,這上邊有交詳細的記載。
滿意請採納
⑥ 中國最早帆船誕生於何時
中國最早的古帆船圖案就在珠海,就在高欄島的寶鏡灣摩崖石刻上!
早在公元前2500年,中國製造舟楫,早在商代出現帆船運輸。中 國是世界上造船航海歷史最悠久的國家之一。唐代對外貿易的商船 直達波斯灣和紅海之濱,所經航路被譽為「海上絲綢之路」。那時 使用的海船具有9個水密隔艙,抗沉性好,並設有帆和舵,可利用側 逆風行駛。12世紀初,中國首先將指南針用於航海導航。15世紀初 至30年代,鄭和率巨大船隊7次下西洋,所用寶船有9桅12帆,長44 丈,寬18丈。船隊大小船200餘艘,最遠航程到達非洲東岸現今的索馬里和肯亞一帶。
⑦ 帆船是在中國哪個朝代出現的
公元前2500年.中國就已經製造出了舟楫. 在商代出現帆船運輸的記載.中國是世界上造船航海歷史最悠久的國家之一.唐代對外貿易的商船 直達波斯灣和紅海之濱.所經航路被譽為[海上絲綢之路".那時 使用的海船具有9個水密隔艙.抗沉性好.並設有帆和舵.可利用側 逆風行駛.12世紀初.中國首先將指南針用於航海導航.15世紀初 至30年代.鄭和率巨大船隊7次下西洋.所用寶船有9桅12帆.長44 丈.寬18丈.船隊大小船200餘艘.最遠航程到達非洲東岸現今的索馬里和肯亞一帶.
三國時期,中國的帆船主要是以軍事用途為主。
建議您考察一下《世界帆船發展漫談》,這上邊有交詳細的記載。
⑧ 中國古代船帆出現在何時
中國帆船,是中國獨創的帆船類型,相傳於西元前200年的漢朝便已出現。經改良演變後,直至20世紀初仍活躍於中國近海,多用來貿易載運。
帆船首初於文獻出現是在漢朝的《南州異物志》。根據該書描述,漢朝中國帆船船當
清朝的沙船。
時設計四個風帆,並不直接迎風,而是橫向且稍傾斜地面對迎風面。這樣能夠使船隻即使在逆風的情況下仍然能夠高速前行,無需像西方帆船一般降帆。在帆的材質方面,則是使用竹竿加強的「硬篷」。當時最大的船長達20米,寬10即可容納700人左右或260噸以上貨物。
經過宋朝與元朝改進後,中國帆船於15世紀-17世紀中,大量於中國近海出現。值得一提的是,明朝特使鄭和船隊改良此類船隻遍游東亞與南亞,甚至遠達非洲。另外有證據顯示,當時的中國帆船,長約一百多米,寬度約五十多米,並稱為寶船。
18世紀後,作為民間運輸的中國帆船仍為平底船,舵位於尾部的正中間。中國帆船兩端用木板封死,船底為矩形的中空盒子,船內有多道防水措施。大小則為長約12米,寬約4米,高約1米半。這種船甚至應用到1920年代。
英語稱中國帆船為「junk」,一說此英文名是由馬來語的「dgong」或「jong」所演變來的;另一說是由閩南語發音的「船」轉音而來。
望採納
⑨ 中國帆船出現在哪個朝代
中國的帆船,在漢朝開始出現,到了三國時期,據說吳國已經能夠造出搭載近千人的巨型戰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