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科技「卡脖子」具體是在哪些領域如何突破這種困境
在過去的一年裡,在中國科技中遇到了「卡脖子」問題,引發了我國科技創新的熱潮。各領域涌現出許多尋求創新和突破的優秀企業家。他們面對了哪些困難,又是如何突破的?
應加強前沿科技領域的知識產權保護
國際仲裁員陶景洲也參加了前沿科技大賽圓桌對話相關議題的討論。陶景洲律師從業35年,在處理商業合同糾紛和國際投資仲裁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他看來,我國科技企業的人才短缺問題非常突出,對科技工作者更需要寬容。但在國內創業,知識產權保護不夠,違約和侵權成本太低,尤其是在前沿科技領域。山書科技的葛冬冬對這一點深有體會。
在圓桌對話中,他提到公司曾經有一款工業互聯網產品,就在發布的第二天,就被一家巨頭公司使用。朋友告訴巨人,已經建立了內部項目專門做類似的軟體。所以葛冬冬認為,製作核心工業軟體需要採取一些極端的保護措施。「有些核心員工甚至不敢出現在公司花名冊上,怕大公司一直盯著你,讓他們合作開發。這是沒有辦法的,不然你可能會失去一個人,整個產品都沒了。」
陶景洲進一步指出,科技前沿的較量無非是自己研發或引進技術。過去,中國收購了很多高科技公司,但在目前的國際形勢下,美國投資管理委員會對高科技產業的出口有限制,歐盟增加了所謂的互惠原則,影響了中國企業未來的科技發展。
這種情況下,對於中國企業來說,最大的問題是法律保護根本不是特別重要,這方面的成本很小。「有一次,美國矽谷一家公司的技術被抄襲。我們代表這家公司提起訴訟,因為我們投保了訴訟風險。最後,我們向這家公司提起了800多萬美元的訴訟。對於創業公司來說,這是不可想像的。」
⑵ 中國的科技創新發展和趨勢,是怎樣的
中國科技創新發展正處於非常關鍵的轉型階段,目前中國的核心任務就是在科技創新上、經濟發展內生動力上進一步加強。二零一九年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時間點,在這個時間點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國內外的形勢都出現了新的變化,中國在科技創新上也出現了轉折點。
總的來說,中國科技的創新能力和其它世界科技強國相比較,還有有一定的差距的。中國需要突破,科技體制需要改革,在這個階段中國的科技發展非常關鍵。
⑶ 中國高科技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一、機遇:
國家科技創新發展和國防與軍隊建設三步走戰略部署確定的機遇。202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基本實現機械化,信息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戰略能力有較大的提升。到2035年,躍身創新型國家行列,基本實現軍事理論、軍隊組織形態、軍事人員和武器裝備現代化。
到2050年,全面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和一流軍隊。三步走戰略部署給我國科技發展的理論和實踐創新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信息科技、生物科技、航天科技、「四新技術」是全球研發投入最大、發展最快的四個領域。以晶元和元器件、雲操作系統、區塊鏈、人工智慧為核心的技術加速發展,人類進入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和萬物互聯時代,將對產業結構、產業形態、社會生產生活方式帶來決定性影響。
二、挑戰
高科技發展使我國面臨發展速度的挑戰。我國與發達國家之間明顯存在的科技差距,對我們產生很大的壓力,而且在新一輪國際競爭中,我國與發達國家並不處在同一起跑線上。
這就意味著,我國必須始終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指導思想,並以較快的速度發展,否則科技差距有可能拉大,進而導致發展差距拉大。
(3)中國現在科技哪裡需要突破擴展閱讀
高科技發展為我國提供了縮小科技差距的機遇。高科技的迅速發展,將使全球的科技水平大大提高,並產生關聯、輻射的現象。通過積極的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和創新,我國能盡快縮小與發達國家之間客觀存在的科技差距,提高創新能力,為新世紀的經濟騰飛和社會發展奠定基礎。
高科技發展同時為我國提供了加快高新科技產業化的機遇。在全球競相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背景下,我國能深入探討「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操作步驟,積極創造各方面的條件,加強硬環境和軟環境建設,加快高新技術產業化的進程,不斷為經濟發展增添活力。
⑷ 中國近幾年來在科學上有哪些突破
天河2號超級計算機成為世界上運算最快的計算機。
世界首個存儲單光子量子存儲器。
世界上第一個成功研發出SFGT。
中科大測出量子糾纏速度下限。
使用小分子化學物質誘導多功能幹細胞。
實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
嫦娥登月,神十與天宮一號的對接。
世界最長的碳納米管。
成功研發H7N9禽流感疫苗。
艾滋病感染粘膜疫苗研究取得重大進展。
以上全部是2013年的最新成功。
更早的2012年
還有核聚變的維持時間取得突破。
四代機的首飛。
遼寧號的服役。
中華神盾的使用。
蛟龍號深潛7062米創紀錄。
北斗」完成亞太地區全覆蓋。
首張水稻全基因組育種晶元誕生。
世界最大人胚胎幹細胞庫建成。
科學家發現新的中微子振盪。
子午工程」通過驗收正式運行。
這是這兩年比較有代表性的科研成功,中國每年的科研成果是非常非常多的
⑸ 中國最新的科技突破在哪方面
任何企業的力量都無法超越大國的工業化力量。無論企業在工業革命後掌握了多少所謂的「技術核心」,它最終都會被國家權力和國家意志所超越。這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最恐懼社會主義人民中國的地方——疆域大國、人口大國、人才大國、製造業大國、技術原創大國,最關鍵還是具有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精神和情懷的血性大國……
在開放的初期,中國在了自主科學技術的發展,如:從蘇聯技術等我就不多說了。我們知道,互聯網技術,其實美國為軍事開發通信的技術,轉民用後已成為改變我們生活並席捲全球的互聯網。為了「保持低調」而重新開放已經結束了許多國防軍事技術的研究和開發,這一技術在當年引領世界,不僅讓中國的軍事技術受到美國的壓制,而且來開和美國的科技發展距離。導致中國的科學技術落後。任何國家的先進技術幾乎全部來自軍事技術,然後轉移到民用,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軍民融合」技術。
最近2018年軍轉民技術推廣目錄,大家有空可以網路看看,當然我們已有發布過。現在開放的軍民融合技術。
目錄(詳細內容,請自己網路了解)
一、 重點推薦項目
1. 車輛底盤全液壓制動技術
2. 應急機械化橋系列產品
3. 面齒輪傳動成套技術及關鍵裝備
4. 第三代半導體碳化硅新型功能材料及功率器件
5. 新型輕量化高強度鑄造鋁合金材料
6. 高精度硅諧振壓力感測器
7. QD128燃氣輪機
8. 高品質大尺寸碳化硅(SiC)單晶襯底材料
9. 主動式太赫茲人體安檢儀
10. 艾保板---納米孔二氧化硅氣凝膠岩棉復合保溫板
二、 推薦項目
(一) 先進材料領域
11. 低摩擦碳基薄膜技術與電離分離PVD鍍膜設備一體化
12. 500噸級芳綸Ⅲ產業化技術
13. 6英寸高純半絕緣SiC襯底
14. 銅鋼復合材料製造技術
15. 固體潤滑塗層
16. 電弧法碳納米角
17. 功能型建築塗料在美麗鄉村綠色農房中的示範與推廣
18. 人工合成雲母超大晶體
(二) 智能製造領域
19. 面向智能製造的三維在位精密測量技術及裝置
20. 激光雷達用硅APD探測器
21. 高轉速精密微小型數控車銑復合加工中心
22. 超大型結構超低頻姿態監測系統
23. 微電子共燒陶瓷基板智能製造生產線
(三) 高端裝備領域
24. 高端軸承技術及產品
25. 數控深孔拉削技術及裝備
26. 小型化航空物探綜合測量系統
27. 電動伺服缸技術
28. 基於COTS的衛星高速數傳接收技術
29. 發動機點火系統技術
30. 超薄鋰電銅箔成套裝備
31. 調頻激光雷達掃描儀
(四) 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
32. 56Gbps高速連接器
33. 第二代砷化鎵微波毫米波軍民兩用晶元製造技術
34. 嵌入式龍芯計算機
35. 多核32位空間應用片上系統/SoC2012
36. 表面貼裝式恆溫繼電器
37. 電場探測先進感測器技術
38. 5G通信基站傳輸用高速光收發晶元
39. 18位2/5MSps高精度模數轉換器
(五) 新能源與環保領域
40. 生物浸提-化學共沉澱串聯工藝從廢舊鋅錳電池制備鋅
41. 小型城鎮生活污水生態處理技術
42. 大馬力渦輪增壓技術
43. 強聲強光碟機離系統
44. 煤粉濃度測量系統
(六) 應急救援及公共安全領域
45. 高靈敏度手持式拉曼光譜探測儀
46. 天地協同無線電信號定位技術
47. 天幕直擊雷保護裝置
48. ZYBH型礦用巷道抑爆裝置
49. 大視場復眼成像儀
50. 「天地一體」精準搜救系統
三、 推廣項目
(一)先進材料
51. 溶劑型清洗劑
52. 石墨烯新材料
53. 化學沉澱PbS光電薄膜制備技術
54. 高溫碳基復合材料研發制備技術/碳陶高鐵剎車盤
55. 艦船XX燃機動力渦輪導向葉片
56. SC007X型55V P溝VDMOS晶元
57. 多組分摻鈰石榴石結構(Ce:GAGG)閃爍晶體及組件
58. 基於TNT硝化技術的甲苯二異氰酸酯(TDI)系列產品
59. 重離子微孔膜
60. 一種耐沸騰硝酸腐蝕的鈦合金
61. 高性能聚醯亞胺材料及器件
62. 高性能PVC防石擊塗料
63. 石墨烯重防腐塗料體系
64. 片式電容器MLCC
65. 高精度液壓伺服控制系統專用潤滑油
66. 高透光聚乙烯醇縮丁醛(PVB)薄膜材料
(二)智能製造領域
67. 智能噴塗特種工藝機器人系統
68. 熔模精密鑄造技術
69. 雙目立體視覺系統
70. 工業機器人
71. 雙聯渦輪導向葉片多軸聯動自動塗覆熱障塗層技術
72. 航空航天薄壁件液力精準成形技術及裝備
(三)高端裝備領域
73. 風電偏航、變槳驅動裝置
74. HM-J-16-I型醫用電子直線加速器
75. 旋轉斜盤式變數柱塞泵
76. 高精度、高動態三維運動模擬技術
77. 綜合監視系統
78. 高鐵動車組用流體控制系統裝置
79. 動態壓力校準裝置
80. 大氣激光通信智能終端系統
81. 單兵夜視眼鏡
82. 大功率低壓伺服電機
83. 高精度慣導
84. 超短波空間譜估計偵察測向系統
85. TJZ-3光纖陀螺井跡多參數測量裝置
86. 特種車輛快速調平控制技術
87. 光纖陀螺
88. 太陽電池陣模擬器
89. 多普勒雷達
90. 全光纖超連續譜激光器技術
91. 深海管道內外聯合檢測系統
92. 一體化氣調保鮮裝置
93. 液冷冷板
94. 橋梁無障礙GZBS滾軸板式伸縮裝置
95. 自適應可收放抗干擾系留系統
96. 裝甲車輛應急啟動電源
97. 電子產品可靠性綜合模擬分析與設計優化平台
(四)新一代信息技術
98. 空天大數據承載與智能服務平台-GEOVIS 5
99. Web大數據搜索與挖掘雲服務系統
100. 32位空間應用片上系統/SoC2008
101. 基於模型的產品設計規范及建模指南
102. 衛星移動通信基帶晶元
103. 鈮酸鋰強度調制器
104. 微型無人機監測對抗系統
105. AVIDM企業級協同產品研製管理平台
106. AVPLAN企業級項目管理系統
107. 高速公路惡劣天氣監測預報預警及道路安全管理系統
108. 大容量信息傳輸平行高速數據線纜
109. 高精度北斗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
110. 新一代智能通訊用微型高性能毫米波連接器及組件
(五)新能源與環保
111. 全電驅動多輪同步差速控制器
112. 系列電動高壓空壓機
113. 氣體軸承斯特林製冷機技術
114. 6592A攜帶型高精度光伏電池伏安特性測試儀
115. 煙氣「脫白」協同超超低排放技術
116. 鋅空氣燃料電池
117. 鋁及其合金化銑穩定控制技術
118. 5噸電動防爆無軌膠輪材料運輸車
119. 「綠草地」牌大功率攜帶型啟動電源
120. 工業危險廢物綜合利用與治理技術
(六)應急救援及公共安全
121. 小型化質譜分析儀
122. 北斗海上救生終端
123. 智能視頻監控
124. 機場道面外來物(FOD)探測系統
125. 橋梁凈空高度監測系統
126. 北斗應急搜救技術/設備
127. 跑道安全監控系統
128. 化工事故安全檢測救援車
129. 機械化路面
130. 自動破窗裝置
131. 安全監測與預警雲服務平台
132. GStar FDMA、TDMA寬頻衛星通信系統
133. 邊海防視頻監控系統
134. 雷達生命探測儀
135. 城市要地近距凈空防禦體系
136. 高層建築智能滅火無人機
137. 無人機載滅火系統
138. 車輛放射性物質檢查系統
139. 石墨型鹼金屬火災滅火器
140. 聲表面波氣相色譜儀
141. 基於迫彈總體技術的發射或無人機發射滅火彈
142. 超強視頻安全技術
143. 超強網路適應技術
144. 動中通衛星通信系統
145. 預案推演、演練評估、輔助決策及情景規劃系統
146. 聲波炮(db2700)
147. 核與輻射應急航空監測技術
148. 全地形運輸系列車
149. 機械彈性防爆車輪
150. 臨近空間應急通信與災害預警系統
⑹ 10項突破,3大優勢,中國軍力都有過哪些輝煌歷史
十項突破,三大優勢,中國軍力都有哪些輝煌的歷史?下面給大家講述一下:
⑺ 現如今我國在哪些科技領域實現了彎道超車,超過了國外的科技
在21世紀的今天,我們國家的發展也是非常的快速的,雖然我國還是處於發展中國家,但我們國家的一些技術已經實現了彎道超車,超越了那些資本主義國家,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列舉一下,我國在世界上領先的科學技術。
1、高鐵技術
高鐵雖然不是我們國家率先開始投入建設的,但現在我國已經擁有了世界上最多的高鐵線路,而且在速度和穩定性上,我國的高鐵在世界上說第二,沒有國家敢說第一,所以世界上的好多國家都向我們國家請教高鐵技術,足以見得我們國家的高鐵技術在世界上的領先地位。
4、健康碼
健康碼可以說是我國針對疫情防控發明的最成功的一項技術,健康碼的存在很好地控制住了疫情的發展,這也是國外人民所羨慕的一項技術,畢竟國外的疫情防控做得實在是太差了。
我國的科技發展可以說已經進入了成熟期,各項科技都在飛速的發展,最後小編非常自豪自己能生在中國這樣的國家。
⑻ 想要迎來里程碑式的發展,現代科學的突破點在哪裡
我們知道在進入雖然21世紀以後,人類的一個科學發展,雖然說一直在處於穩步向前的發展,但一直沒有較為突破性的改變和理論學術的提出。因為想要發布一個全球科學家都認同的觀點,這需要時間和更多的精力去研究這樣的理論學說,但目前來說我們還是沒有這樣的科學家誕生。那麼想要迎來里程碑式的發展,現代科學突破點會在哪些地方?個人角度出發可能在以下幾點。
三、人類完成對光的研究。最後一點就是,如果真的有一天哪一個國家率先完成對光學的一個研究和發展,那麼這一國家它就會佔有先機或佔有更多的武器和實力。因為光這是一種人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而這種能量對於人類來說想要使用,目前太過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