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是多少年的歷史呢
中國大約有5000年的歷史。
按史記的說法算起,從三皇五帝上古傳說,黃帝炎帝,堯舜禹開始,大約是公元前3000年左右,我大中國至今約有5000年的歷史。其中商以前的歷史沒有文字記載,屬於傳說中的歷史,需要通過考古證實。
夏朝(約前2070-前1600)第一個朝代,維持了近440年,主要活動區域是黃河中下游一帶,相當於今天的山西、河南、河北一帶。秦朝(前221年—前246年)公元221年,秦滅六國,建立起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皇朝,北方是匈奴和東胡這些民族,這時還尚未和西域接觸。
一般認為,中華文明的直接源頭有兩個,即:黃河文明和長江文明。中華文明主要是由這兩種區域文明交流、升華的果實。有歷史學者認為,在人類文明史中,「歷史時代」的定義是從產生文字之後算起,之前的時期稱之為「史前時代」。
史前時期的: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炎帝)、黃帝(軒轅氏) 被尊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中國的原始社會,起自大約170萬年前的元謀人,原始社會經歷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兩個時期。氏族公社又經歷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兩個階段。
⑵ 中國古代一共有多少年歷史了
中國古代一共有五千年的歷史。此外,若是從三皇五帝算起約有4600年,自夏朝算起約有近4100年,從中國秦朝算起約有2240年。中國是世界上文明發達最早的國家之一,有將近4000年的有文字可考的歷史。
(2)中國多少年前擴展閱讀:
中國古代史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原始社會(170萬年前-公元前2070年)、奴隸社會(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和封建社會。
中國的原始社會,約從一百七十萬年前的元謀人開始,到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前夕為止,經歷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兩個階段。氏族公社包括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
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夏朝是中國最早的奴隸制國家。從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476年止,中國奴隸社會延續了一千五六百年左右。
⑶ 中國形成於多少年前從地理看。
中國歷史是指中國從中華文明產生到現在的歷史。中國歷史悠久,自黃帝王朝的姬軒轅時期算起約有5000年;從三皇五帝算起約有4600年;自夏朝算起約有近4100年;從中國第一次大統一的中央集權制的秦朝算起約有2200年。
中國歷經多次演變和朝代更迭,也曾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經濟、文化、科技世界矚目。
中國史前時期炎黃二帝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公元前21世紀,中國最早的國家夏朝出現。東周推進了生產發展和社會變革,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帝國—秦朝,西漢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了大一統的局面。三國兩晉南北朝時,中國陷入分裂割據局面,五胡亂華期間,異族融於中國趨勢加強,諸多民族在分立政權的沖突中逐漸匯聚。隋唐時期,中央與邊疆少數民族聯系更為密切,經濟繁榮、科技文化高度發展。兩宋時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經濟、科技發展到新的高度。明朝鼎盛時期,社會經濟高度發展,明末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19世紀,清朝閉關鎖國政策阻礙對外交流,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11年爆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和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確立了共和政體。袁世凱死後,中國進入軍閥割據混亂時期。後經國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爭以及解放戰爭,終於在1949年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1978年後中國開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中國經濟快速發展,2011年中國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⑷ 中國有多少年歷史
中國有五千多年的歷史。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距今5800年前後,黃河、長江中下游以及西遼河等區域出現了文明起源跡象;距今5300年前後,中華大地各地區陸續進入了文明階段。
距今3800年前後,中原地區形成了更為成熟的文明形態,並向四方輻射文化影響力。後歷經多次民族交融和朝代更迭,直至形成多民族國家的大一統局面。
20世紀初辛亥革命後,廢除了封建帝制,創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中國大陸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制度。
中國最早的人類:
元謀人是已知的中國境內最早的人類。北京人是原始人群時期的典型。山頂洞人已經過著氏族公社的生活。長江流域的河姆渡氏族和黃河流域的半坡氏族是母系氏族公社的繁榮時期。大汶口文化的中晚期反映了父系氏族公社的情況。
傳說中,黃帝是大約4500多年前,生活在黃河流域原始部落的部落聯盟首領。他提倡種植五穀,馴養牲畜,促使這個部落聯盟逐步強大。
他曾率領部落打敗黃河上游的炎帝部落和南方的蚩尤部落。後來炎帝部落和黃帝部落結成聯盟,在黃河流域長期生活、繁衍,構成了以後華夏族的主幹成分。黃帝被尊奉為華夏族的祖先。中華民族被稱為炎黃子孫,就是這么來的。
⑸ 中國有多少年歷史
中國大約有5000年的歷史。
按史記的說法算起,從三皇五帝上古傳說,黃帝炎帝,堯舜禹開始,大約是公元前3000年左右,我大中國至今約有5000年的歷史。其中商以前的歷史沒有文字記載,屬於傳說中的歷史,需要通過考古證實。
夏朝(約前2070-前1600)第一個朝代,維持了近440年,主要活動區域是黃河中下游一帶,相當於今天的山西、河南、河北一帶。秦朝(前221年—前246年)公元221年,秦滅六國,建立起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皇朝,北方是匈奴和東胡這些民族,這時還尚未和西域接觸。
中國歷史年代時期
一般認為,中華文明的直接源頭有兩個,即:黃河文明和長江文明。中華文明主要是由這兩種區域文明交流、升華的果實。有歷史學者認為,在人類文明史中,「歷史時代」的定義是從產生文字之後算起,之前的時期稱之為「史前時代」。
史前時期的: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炎帝)、黃帝(軒轅氏)被尊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中國的原始社會,起自大約170萬年前的元謀人,原始社會經歷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兩個時期。氏族公社又經歷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兩個階段。
⑹ 中國五千年歷史,公元前多少年,公元後多少年
中國五千年歷史,是始於夏代的始年為公元前2070年,至今為五千年。
其中夏代的始年為公元前2070年,商代的始年為公元前1600年,盤庚遷殷為公元前1300年,周代始年為公元前1046年。專家們對中華文明起源和早期發展的過程進行了梗概式描述。
距今5800年前後,黃河、長江中下游以及西遼河等區域出現了文明起源跡象;距今5300年以來,中華大地各地區陸續進入了文明階段;距今3800年前後,中原地區形成了更為成熟的文明形態,並向四方輻射文化影響力,成為中華文明總進程的核心與引領者。
一、中國五千年歷史是由「夏商周斷代工程」與「中華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綜合研究」(簡稱「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共同證源的。
1、夏商周斷代工程是中國的一項文化工程,是一個以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相結合的方法來研究中國歷史上夏、商、周三個歷史時期的年代學的科學研究項目,是一個多學科交叉聯合攻關的系統工程。
1996年啟動,是國家「九五」科技攻關重點項目。該工程將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的研究手段和研究成果相結合,設置9個課題44個專題,組織來自歷史學、考古學、文獻學、古文字學、歷史地理學、天文學和測年技術學等領域的170名科學家進行聯合攻關,旨在研究和排定中國夏商周時期的確切年代,為研究中國五千年文明史創造條件。
夏商周斷代工程是一個以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相結合的方法來研究中國歷史上夏、商、周三個歷史時期的年代學的科學研究項目,是一個多學科交叉聯合攻關的系統工程。該工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九五計劃」中的一項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該工程正式啟動於1996年5月16日,2000年9月15日結題。
2、中華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綜合研究」(簡稱「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是繼國家「九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夏商周斷代工程」之後,又一項由國家支持的多學科結合、研究中國歷史與古代文化的重大科研項目。
該項目首先進行了為期三年(2001—2003年)的預研究。在預研究的基礎上,2004年夏季,國家「十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正式啟動。
該項目發布最新成果:在距今5000年前,我國已進入文明階段,出現了國家,進入「古國時代」。二、研究成果:
多年來,探源工程專家聚焦良渚、陶寺、石峁、二里頭等都邑性遺址,以田野考古工作為中心,並將實驗室「搬」到了考古工地,擦亮已經沉睡數千年的文明「星斗」,也為實證5000年中華文明提供重要證據。
在浙江良渚遺址,發現了建於距今約5000年前,面積近300萬平方米的內城和更大規模的外城。為了防止古城遭到洪水的侵害,在古城以北的山前地帶,良渚人堆砌起巨型水壩,其工程量在全世界同時期的建築中首屈一指。
在山西陶寺遺址和陝西石峁遺址,分別發現了面積在280萬乃至400萬平方米的巨型城址。這些城址內社會分化嚴重,高等級建築周圍有高高的圍牆圍繞。這一時期,墓葬中反映的階級分化非常明顯,小墓一無所有,或者僅有一兩件武器或陶器;大型墓葬隨葬品可達到上百件,不僅製作精美,而且表明等級身份。
「像這樣的社會,顯然不再是原來我們認為的部落聯盟,應該已經進入到國家階段。」探源工程負責人之一、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王巍說,「所以我們覺得,中原地區在這個時期已經進入到初級文明階段。」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表示,基於90年來中國田野考古學成果的科學總結,經過多學科聯合攻關研究,探源工程研究團隊還從社會分工、階級分化、中心城市和強制性權力等方面,提出了中國進入文明社會的突出特徵。(6)中國多少年前擴展閱讀:
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古代文明的起源和早期發展,在相當長的時間里,既缺乏資料,也缺乏系統的認識。因此,中華文明雖然具有悠久的歷史,但真正有文獻記載年代的「信史」卻開始於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見於《史記·十二諸侯年表》)。在此之前,中國的歷史只能是傳說和半信史,時間脈絡十分模糊。
但由於夏商周斷代工程缺乏有力的考古實證,公布《夏商周年表》以後,引發了不少商榷批評的聲音。為了彌補這個缺憾,2001年開始啟動旨在揭示中華民族5000年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的重大科研項目「中華文明探源工程」。
經過十幾年之後,5月28日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聞發布會上透露,截至目前探源工程已取得重大進展,以考古資料實證了中華大地5000年文明。
當「上下五千年」不再成為「傳說」,國人的激動之情,溢於言表。「考古實證中華文明有5000年」的消息,在朋友圈呈刷屏之勢。
「上下五千年」不再成為「傳說」,是回歸歷史的真實。中華文明的起源和早期發展是一段沒有被文字直接記載下來的歷史,隨著「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重大進展,我們已經可以成功實現對這段歷史進行描述,從而填補了歷史上這一關鍵時段的空白。
中華文明的起源和早期發展也是世界人類文明起源和早期發展的組成部分,因此,這還填補了世界文明史上的空白。
「上下五千年」不再成為「傳說」,是對「西方中心論」的有力駁斥。西方中心論,是隨著中華文明近代的落伍、西方文藝復興後產生工業革命殖民全球的產物。西方中心論是一種從西方的角度來看整個世界的一個隱含的信念,自覺或下意識感覺到歐洲對於世界的優越感,是對文明文化和歷史的誤解。
認為西方文化優於、高於非西方文化;或者認為人類的歷史圍繞西方文化展開;或者認為西方文化特徵、價值或理想帶有某種普遍性,從而代表非西方未來發展方向……這些都帶有西方中心論的色彩。
對中華文明在人類文明史中的歷史地位進行正確的定論,關繫到中華民族的精神原動力,進而關繫到人類文明的根本走向這樣的大問題。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用豐富的證據和科學的研究揭示出中華文明獨立起源的客觀事實,使「中華文明西來說」等謬論不攻自破。
「上下五千年」不再成為「傳說」,更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對於公眾而言,歷史的價值與魅力就在於其和現實之間的密切關聯。
經過幾十年高速發展之後的中國,深感於精神家園建設之迫切與重要。任何個人或民族,都不可能與過去割裂。從民族的歷史和文明源頭汲取營養,無疑是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重要支撐和最佳選擇。
探源工程實證了中華文明「多元一體、兼容並蓄、綿延不斷」的總體特徵。這既揭示了中華文明生生不息的秘密,更對於堅定文化自信、思考中華民族的未來,具有重要意義。
⑺ 中國最早可以追溯到多少年以前
中國最早可追溯到史前時期(史前時期的有巢氏 、燧人氏 、伏羲氏 、神農氏(炎帝) 、黃帝(軒轅氏)),中國歷史從公元前2070年,夏王朝建立算起。
⑻ 中國有多少年歷史
中國大約有5000年的歷史。
按史記的說法算起,從三皇五帝上古傳說,黃帝炎帝,堯舜禹開始,大約是公元前3000年左右,我大中國至今約有5000年的歷史。其中商以前的歷史沒有文字記載,屬於傳說中的歷史,需要通過考古證實。
夏朝(約前2070-前1600)第一個朝代,維持了近440年,主要活動區域是黃河中下游一帶,相當於今天的山西、河南、河北一帶。秦朝(前221年—前246年)公元221年,秦滅六國,建立起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皇朝,北方是匈奴和東胡這些民族,這時還尚未和西域接觸。
中國歷史年代時期
一般認為,中華文明的直接源頭有兩個,即:黃河文明和長江文明。中華文明主要是由這兩種區域文明交流、升華的果實。有歷史學者認為,在人類文明史中,「歷史時代」的定義是從產生文字之後算起,之前的時期稱之為「史前時代」。
史前時期的: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炎帝)、黃帝(軒轅氏) 被尊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中國的原始社會,起自大約170萬年前的元謀人,原始社會經歷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兩個時期。氏族公社又經歷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兩個階段。
⑼ 中國多少年前就存在
2500年歷史記載的,4000是
出土文物
,
上下五千年
三王五帝是傳說。國外認同的是4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