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回族的祖先到底是什麼
回族是以中東阿拉伯、波斯族系為祖先。
回族源於唐宋時期的西北「回紇」、「回鶻」、「大食」諸郡。元世祖忽必烈攻滅大理國後,任命回回人賽典赤為行省長官,以後才大量遷入。
由於長期與漢族及其他民族雜居,衣著打扮與當地民族基本一致,如迪慶的回族,酷似藏胞;西雙版納的回族婦女,穿窄袖緊身上衣,下著統裙,猶如傣家女;白族地區的回族著白裝;漢族地區的回族著漢裝。
遇有紅白喜事或節日,男子喜戴小白帽,生活習俗固守回族傳統,遵循教規,講究衛生,不吃豬肉。
(1)中國回民最早來源於哪裡擴展閱讀
回族是中國人口較多的一個少數民族,總人口981.68萬人(2000年,不包括台灣省),全國的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均有分布。寧夏回族自治區是其主要聚居區,全區擁有回族人口186.25萬,佔全國回族總人口的18.9%。
回族人口在20萬以上的地區還有:北京、河北、內蒙古、遼寧、安徽、山東、河南、雲南、甘肅和新疆等。以東、中、西三大地區來看,回族人口在西部地區最多,占其總數的60.75%。其次是東部地區,中部地區最少。
回族主要分布在黃河流域的北方各省區,南方分布的回族人口較少。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資料,在56個民族中,回族按省區市顯示出的人口分布離散度僅次於漢族和高山族,位居第三,這表明回族是我國分布最廣的民族之一。
2. 回民的祖先是哪裡人
1、中國回族的先祖是、波斯人和阿拉伯人。
2、唐朝的長安是世界的中心,吸引諸多中東的穆斯林來唐經商,讓中東第一次認識中國。
3、安史之外後,唐肅宗李亨為平定安史之亂借大食兵3000,而後他們留在中國,這是中國最早的成規模的穆斯林族群。
4、後期,蒙古人打通了歐亞,大量的穆斯林來到中原做官、經商、或從事手工藝生產,穆斯林男子與中原女子結合,慢慢形成了穆斯林的龐大群體,但仍未擁有戶籍。
5、直到1252年,元朝憲宗蒙哥時代,任子籍戶,首次把穆斯林編入戶籍,這也說明回族在中國的形成。
6、回族是我國人口較多的一個少數民族,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21》,中國境回族人口為11377914人。
7、當代回族通用漢語,不同地區持不同方言。在回族先民東遷初期,是阿拉伯語、波斯語和漢語同時使用的。
8、回族的族源可以追溯到唐代,學術界一般認為回族大致形成於明代,而元代是回族形成的准備時期,明代是回民族最終形成的時期。
9、各地回族還以不同的形式參加反抗帝國主義侵略的斗爭,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成立,為回族人民的徹底解放指明了方向。
10、不論在政治、經濟、文化上,回民族在歷史上都涌現過不少傑出的人物,對當時人民生活和生產建設都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3. 回族的起源是什麼
回族的族源可以追溯到唐代,學術界一般認為回族大致形成於明代,而元代是回族形成的准備時期,明代是回回民族最終形成的時期。各地回族還以不同的形式參加反抗帝國主義侵略的斗爭,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成立,為回族人民的徹底解放指明了方向。
回族的先祖最早可追溯到唐宋時期來到中國的波斯人和阿拉伯人,他們往往集中住在稱為「番坊」的居住區內,接受當地政府的管理,同時享有一定的自治權。番坊居民眾多,史載唐末僅在廣州一地就多達十餘萬。
回族的禁忌:
1、在飲食方面,禁食豬、狗、驢、騾、馬、貓及一切兇猛禽獸,自死的牲畜、動物以及非伊斯蘭教徒宰的牲畜,禁止抽煙、喝酒等。豬是回族群眾最為敏感的一個問題,也是回族風俗習慣中最主要的問題之一。長期以來,無論遇到什麼壓力和阻力,始終未改變回族禁養豬,禁食豬肉的習慣。
2、在信仰方面,禁止崇拜偶像等。
3、在社會行為等方面,禁止放高利貸,玩賭等。
4. 回族人的祖先主要來自哪裡
回族是中國分布最廣的少數民族,因為民族整體信仰伊斯蘭教,故全民主要的生活方式為伊斯蘭,在居住較集中的地方建有清真寺,又稱禮拜寺。公元7世紀中葉,大批波斯和阿拉伯商人經海路和陸路來到中國的廣州、泉州等沿海城市以及內地的長安、開封等地定居。公元13世紀,蒙古軍隊西征,中亞的穆斯林(伊斯蘭教徒的特稱)大批遷入中國,以這些信仰伊斯蘭教的中亞移民、波斯人、阿拉伯人為主,後吸收漢、蒙古、維吾爾等民族成分,逐漸形成了一個統一的民族——回族。
也有不少被XX的學者認為回族的祖先其實是漢族,應為在元朝時遷入的阿拉伯人根本就不足以成為一個新的民族!而這些漢族的祖先在元朝時由於蒙古人對漢人和南人的民族壓迫改信伊斯蘭教以獲得色目人(中亞等地的人)的地位,後來漸漸伊斯蘭化,成為回族人。
5. 回族是從哪來的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簡稱,也有稱作「回民」的。「回回」這一名稱的由來與回族的族源是兩回事。
「回回」一詞最早見於宋代沈括的《夢溪筆談》中,指的是「回鶻」,即維吾爾族。元代的漢文史書中,便把信奉伊斯蘭教的維吾爾族、西亞、中亞的各族穆斯林均統稱為「回回」。這時「回回」的涵義是西亞、中亞和新疆的穆斯林了。歷史上,蒙古文史料中的Sartqul一詞,常用來指中亞一帶的穆斯林商人,即指「回回」。明代《回回館雜字》(漢語、波斯語分類詞彙),《高昌館雜字》(漢語維吾爾語分類詞彙)中,「回回」一詞都被寫作musulman(穆斯林)。迄今,在不同的地區,各民族語中對回族還有各自不同的稱呼。如藏族稱回族為kace,據說是因西藏的回族中有一部分來自克什米爾而得名。在有的蒙古族地區,蒙古族把回族稱作為Hotun,據說那裡的部分回族來自新疆和田(Hotan),Hotan在蒙古口語中因母音和諧的關系讀成Hotun了。新疆的維吾爾、哈薩克、柯爾克孜等族把回族稱作
Tung'gan-Tung'gen,有人解釋為由於新疆的回族來自潼關或「東甘」(甘肅東部)而得名,有的解釋為Tung'gan來自turupqalgan(留住下來的)。四川涼山的彝族多稱回族為Maja(馬家),因回族中馬姓多而得名。
雲南佤、
傣等少數民族稱回族為
Basi,
Basi
來自parsi、Farsi(波斯),是因為雲南回族中有一部分來自波斯。各民族對回族的不同稱呼,多少也反映出了回族的族源、職業及遷徙等情況。
寧夏回族歷史淵源流長,最早可上溯唐末。「絲綢之路」從西漢初辟始,就一直是連接歐亞陸路交往的交通大動脈,寧夏正處在這條商路的必經地區。唐代盛世使絲路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活躍,而當時同樣強大且與唐接壤的大食國民、包括當地波斯人及已經改信伊斯蘭的中亞各族穆斯林,在這支異常活躍的絲路商業大軍中占很大的比重。他們從西域經河西走廊,入涼州(今甘肅武威)、景泰,之後過黃河到靖遠,越干鹽池、西安州到今海原縣城,穿莧麻河到黑城、三營固原城,而後過開城、瓦亭、三關口出寧夏境,又經甘肅東部進入陝西,最後到達唐京長安。其中也有部分人在寧境長期逗留,成為這里最先的一批回族先民。
元朝是西域回回人大量進入中國的時期,也是寧夏有大量回回進入的發軔期。1227年蒙古軍滅夏,簽發大批「回回軍」進駐其地,屯墾牧養,以資守御。
明代對回族所採取的懷柔政策,使回回民族族體穩定發展,人口迅速繁衍。明初,不斷有大批「西域回回」歸附,被安插到靈州及固原等州縣,在原有的基礎上形成了許多比較大的回族聚居點。到明代中後期,史書中已有了回族族體的正式記載。
6. 中國回族的起源
回族的族源可以追溯到唐代。根據現有史料,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年),阿拉伯和波斯的穆斯林商人陸續由海路來華,在廣州、泉州、杭州、揚州及長安等城市定居。
他們建築了中國最早的一批禮拜寺,不少人娶妻生子,繁衍生息,世代定居,並建立公共墓地。他們被稱為蕃客或土生蕃客,被視為回回民族的先民。
宋代東來的猶太人,由於宗教上的親近關系,後來也成為回族一部分。唐宋時期的蕃客聚居之地,被稱為蕃坊。蕃坊設蕃長或都蕃長一人,蕃長由德高望重、財力雄厚的人擔任。
具體封職由皇帝下詔,或由皇帝令地方官裁定。蕃長主要管理蕃坊的各項事務,依據《古蘭經》、聖訓行事。
13世紀初葉,蒙古軍隊西征期間,一批批信仰伊斯蘭教的中亞各族人以及波斯人、阿拉伯人,不斷被簽發到中國來。
他們主要以駐軍屯牧的形式,以工匠、商人、學者、官吏、掌教等不同的身份,散布在全國各地,成為形成回族的主體人群。
在歷史發展中,元代被稱為「啰哩回回」 、「綠睛回回」 、以及被改宗伊斯蘭教的基督教徒、祆教徒等,均成了今天回族先民。
宋元時寓居在占城(今越南中南部)即「占城回回」、中印半島南部和南洋諸島上屬於馬來人種的「昆侖回回」因遷居中國而成為回族的先民。
維吾爾族普遍接受伊斯蘭教信仰後,當其遷到內地漸漸同化於回回之中。元、明以來,不少蒙古貴族及其士卒因接受伊斯蘭教信仰而逐漸同化於回回之中。
另外,由於通婚和政治等原因,以及接受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的原因,回回中不斷吸收了一些漢族的成分。
明代仍有大量的人群融入回族。如原籍為阿拉伯、波斯、西域突厥諸種和東南亞的「歸附回回」,還有僑居的「寄住回回」,他們往往以「貢使」形式進入中國,使團成員多達數百。
貢事完畢,有的返歸本國,有的則僑居或定居中國,明朝永樂間蘇祿東王病逝山東德州,其後人守墳,成為德州北營回民的先祖。
(6)中國回民最早來源於哪裡擴展閱讀:
回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回族約有1/3人口聚居在寧夏回族自治區 。他們信奉伊斯蘭教。回族人尊敬長者,禁止居室裡面放豬皮、豬鬃等製品。
回族非常注意並尊重別人的自尊感,顧全別人面子,不喊外號。「阿訇」是清真寺教務主持,非常受穆斯林和回族人的尊敬。在接待工作中,如果他們在祈禱,不能被打擾。忌用左手遞送物品。
凡供人飲用的水井、泉眼,一律不許牲畜飲水,也不許任何人在附近洗臉、或洗衣服。取水前一定要洗手,盛水容器中的剩水不能倒回井裡。
回族的日常飲食很注意衛生,凡有條件的地方,飯前、飯後都要用流動的水洗手。在飲食方面,禁食豬、狗、驢、騾、馬、貓及一切兇猛禽獸。
自死的牲畜、動物以及非伊斯蘭教徒宰的牲畜,禁止抽煙、喝酒,禁止用食物開玩笑,不能用禁忌的東西作比喻(比如不能說某某東西像血一樣紅)等,甚至在談話中也忌帶「豬」字或同音字。
在信仰方面,禁止崇拜偶像等;在社會行為等方面,禁止在背後誹謗別人和議論他人短處,禁止放高利貸,玩賭等。一般實行族內通婚,但限制同乳兄弟姐妹結婚。茶葉和紅糖是回族人的節日佳品。
7. 回族的起源
來源: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簡稱,「回回」最初為他稱,後來才演變為自稱。「回回」一詞,最早見於北宋沈括的《夢溪筆談》。學術界一般認為回族大致形成於明代,而元代是回族形成的准備時期,明代是回回民族最終形成的時期。
十三世紀初葉,蒙古軍隊西征期間,一批信仰伊斯蘭教的中亞各族人以及波斯人、阿拉伯人,不斷地被簽發或自動遷徙到我國來。他們被稱作「回回人」,後來他們也就以「回回」自稱了。
(7)中國回民最早來源於哪裡擴展閱讀
分布
回族是中國人口較多的一個少數民族,總人口981.68萬人(2000年,不包括台灣省),全國的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均有分布。寧夏回族自治區是其主要聚居區。在56個民族中,回族按省區市顯示出的人口分布離散度僅次於漢族和高山族,位居第三,這表明回族是我國分布最廣的民族之一。
參考資料
網路-回族
8. 回民的祖先是哪裡人
回民的祖先是:波斯人和阿拉伯人。回族的先祖是波斯人和阿拉伯人。當時他們沿著絲綢之路來到中國經商,最終在沿海定居,大多居住在蘇杭、泉州以及長安等地,便逐漸開始形成回族,而之後到宋代時期還融入了部分猶太人的血統。
祖先的意思
祖先就是比宗親還遠的先人,祖宗則是祖父至鼻祖,他們就是祖宗。在家族中,縱觀族譜,我們家的這一枝,無論是宗親還是旁系血親,都寫的清清楚楚。我們家跟誰家近誰家遠,哪一枝人多,哪一枝沒有人了,第多少代沒的。只要你一看就一目瞭然,這種民間記載,對家族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祖先一般是指家族的上代先輩,例如,奶奶的太爺爺或太奶奶,或者是太爺爺的爺爺都可以被稱之為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