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全國頂尖大醫院里的大夫,他們的年收入究竟有多高
提起醫院的醫生,大家第一反應,高社會地位,受人尊敬的職業不說,收入什麼的也一定很高,醫院發的薪水不說,還有「回扣」可以拿,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醫生的年收入取決於幾個方面,一般包括工資,獎金,額外獎金等。
工資部分其實並不高,幾乎是按級別和年資拿的,主要的收入部分是獎金,普遍與科室的業績有關,一線城市有名的專科醫院和綜合醫院重點科室的業績都非常可觀,普遍的獎金都比較客觀。
額外獎金主要指的是部分高級別職稱的各種津貼補助,以及過節啊,過年啊發的各種福利。
那麼,醫生的年收入到底有多少呢?
三甲級大醫院
北京各個頂級的專科醫院比如阜外的心血管、同仁的眼科、積水潭的燒傷科等和排名前幾的綜合醫院比如協和、301等。這些醫院的核心科室都是非常賺錢的,正高(主任醫師)職稱年入百萬毫無問題,副高(副主任醫師)職稱年入50-80萬的也非常普遍。即便是主治醫師,只要有一定的年資,也絕對是30萬打底。
地方小醫院
反觀一些小醫院,哪怕是也在北京的一些小醫院,收入差距與大的三甲醫院就非常大。很多小醫院的普通科室,一般也就是拿著5000左右的工資和2000-3000元的獎金,最多再有點飯補之類的錢,一個月8000-10000的很普遍。與三甲醫院的大夫收入差距還是非常大的。
中國人口泱泱大國,醫療資源卻非常有限,從這個角度就註定了平均醫療資源的匱乏,有些人確實看不起病,也沒有社會保障,這確實非常無奈。
也希望患者和醫生互相多一些理解和體諒,畢竟醫療體制的建立不由醫生決定,近些年醫改體制推行不斷加大,讓我們一同期待醫療體制政策越來越好吧。
㈡ 我國大城市的醫生,每月工資大概是多少錢
我國大城市的醫生,工資有差距,幾萬到幾十萬的都有。但這些對於醫生來說,不是主要收入,醫生越老越值錢,可以去體制外的醫院做專家門診,這是國家容許的,這筆收入就非常高,一天一萬幾萬不等,還包食宿,機票。
還有其他外快,醫療推銷會給。國外也是醫生收入高,有社會地位。但醫生不不能沖錢去,還是要醫術和仁愛之心。
算是中等偏上吧,但工作量卻是屬較大的群體。工作環境相對較差。可以說是個有技術要求的辛苦職業。人們應該給予理解和信任,畢竟是我們生病要拜託他們給治療而不是相反。
㈢ 醫生一般的工資是多少錢一個月
醫生的工資分職位高低,職位低一點的話,大約是在四五千塊錢,職務高一點的話,有可能是在一萬多塊錢。
㈣ 現在的醫生工資一般多少
這個問題必須回答一下。我1982 年從北京醫科大畢業的,畢業後就被分配到我們當地的市級醫院。
82年,實習醫生的46.5一個月,一個季度10塊錢的獎金。一年40塊,當時一個早餐才不到1毛錢,8分錢。其其它的工人一個月18塊錢,我們單位知青上來的賺36塊錢。這個工資在當時,已經算高工資了。
83年升級為住院醫,工資變成了56.5,這個工資可以輕松養活一家6口人。干到88年,我晉級成主治醫生,工資變成了79塊錢。
好像是95年,還是93年,記不清楚了,突然工資上調,工資漲到了97塊錢,10塊錢的季獎金,變成了月獎金,一個月大概在12-15塊,別看工資漲了,物價也漲啊,這會早餐已經漲到了差不多一塊錢。這么看來,工資被稀釋了。
到99年的時候,我們醫院已經變成了三甲醫院,我也晉級成副高了,工資突然漲起來了,變成1000多了,吃的好點的早餐也得4塊錢。
這個工資拿了5年,差不多到04 05年,又晉級了,變成主任醫師,工資漲了一截,變成了兩千八九百,因為特殊貢獻,單位給補了兩級工資,到手三千多,這個時候開始繳稅了,每個月交十幾塊,二十幾塊稅。
這個時候物價飛速大漲,一輛捷安特自行車800多塊錢,掙得多了錢反而不夠用了,孩子又在上高中,花銷很大,於是在市衛生局的邀請下,去社區做一些健康科普教育講座,每個月能多賺一兩千塊錢。
到10年的時候,工資又漲了,漲到5000多塊錢。每個月獎金能到1000到1500塊錢。最大的感受就是錢毛了,工資根本就沒跟上物價上漲的速度。感覺就是錢越來越不夠花,孩子小的時候還能出去旅遊,但是從工資上了2000塊錢以後,反而沒錢出去旅遊了,你說搞笑嗎?
這么多年,單位分了一個房子,自己買了一個房子,真心把積蓄花光了。
16年生病了,花了小20萬,都是醫保加商業保險報銷的,不然家裡拿出這么多錢真的挺難的。
現在退休了,因為地區原因,我一個月能拿到6000塊退休金,但是孩子工作了不用我操心,6000塊錢突然又夠花了,不僅能吃喝好,還能出去旅遊了,還能有點小積蓄。反而松活了。
退休後,以前從單位下海的同事邀請我去他們單位當個副總,一個月3w不比孩子掙得少,但是太累了,沒答應。現在就跟同學們出去玩一玩,鍛煉一下,去一下什麼最美的路啊那些,過得無比愜意。
㈤ 醫生月薪一般多少錢
私立醫院才走年薪制,多為專家而設,所謂專家最低職稱為副主任醫師。公家醫療單位是事業編,掙工資走職稱。醫生職稱分五檔,分別是醫士、醫師、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分別對應的月工資為:2千、三千、五千、七千、九千左右。研究生剛畢業按醫師對待,月工資四千來塊。這是國家給的工資,至於獎金多少看醫院的效益如何,三甲醫院獎金和工資不相上下,鄉鎮醫院基本沒獎金。人事部規定:研究生畢業滿二年晉升主治醫師,主治醫師滿五年考評副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滿五年考評主任醫師。年輕醫生掙不了多少錢,醫道靠熬年限,老了才吃香,姜還是老的辣。
現將北大醫學部的各所醫院的待遇與留院情況做一下對比與解釋。
北京大學醫學部各個醫院的待遇情況:
北大醫院(北大第一附屬醫院---百年歷史,最具有教學資質的北大附屬醫院):
待遇:各個科室不同,如腎內科室每月3000左右,血液科室每月1000左右,平均下來內科科室平均2000左右,外科科室平均2000-5000左右,這裡面還有醫學部定期的補助500元在內。
留院情況:北大醫院的專碩與科碩基本無法留院,可留院的是博士或者八年制中的精英,偶爾科碩聽說留院的,也是發表了sci影響因子達到十幾分的超人類才可以。
北大人民醫院(北大第二附屬醫院---外號:北大人民幣醫院):
待遇:各個科室也不近相同,基本科研型每月待遇=學校500+科室500左右=1000左右,專業型=學校500+科室1000-2000不等,為啥是人民幣醫院,因為他們的研究生享受住院醫師的科室獎金與節日分紅,比如過年費高達8000.所以一名普通的專碩研究生,一年最低純收入3萬以上。
留院情況:參考北大醫院,基本不留人,但是像一些冷門專業,比如兒科、麻醉、影像有可能會有留人名額。據說要擴建,不曉得什麼時候實現。
北大三院(離北醫最近的醫院之一,享受北醫所有的資源)
待遇:近兩年伴隨北醫對北醫三元的大力扶持,三院的待遇也可與北大醫院進行媲美,專碩基本達到每月1000-1500不等的待遇,過節費較二院少,基本是1000-3000左右,最高尚不清楚。
留院情況:前兩年由於三院擴建,留下了一批自己培養的博士與八年制,但隨著編制的飽和,目前留人越來越難,所以跟北大醫院雷同。
北大基礎醫學院(號稱最窮的醫學院--其實不然)
待遇:根據大家對基礎專業的各種猜疑與事實的呈現,很多學生對基礎的待遇存在誤解,基礎醫學院各個專業基本待遇=學校500+科室400-500左右,其實這裡面我要重點情調基礎里的戰斗機----中西醫結合基礎專業,待遇研一學校500+科室補助600左右+飯補200左右,研二科室補助漲到1000,研三收入漲到1400。
留下情況:基礎專業部分專業可以有留校計劃,基本是直博生,出國比率也比各個臨床醫學院強很多,中西醫結合專業的特殊性,留校與出國概率最為樂觀。
中日友好醫院(北大待遇最好的教學醫院)
待遇:中日友好醫院是衛生部直屬,所以比北大直屬的三所醫院表面上更牛氣,也是因為此,中日近些年的待遇也隨之增加,由於統招研究生基本全是專碩,所以待遇=學校500+醫院科室1500-2000不等,也具有著研究生值夜班費用150/晚的最高紀錄。
留院情況:中日友好醫院由於在朝陽區的位置原因,病床數量與自身的各種名譽相比,有很大的落差,所以目前正在籌劃合並小醫院,所以近些年考上中日的學生,有很大可能留院,但介於中日歷年的習慣,一般喜歡要北大前三所醫院的博士畢業生,還是面臨著很大的用人缺憾。
航天中心醫院(最具有傳奇色彩的教學醫院)
待遇:航天醫院隸屬於航天二部(製造導彈的),近些年由於合並北大後,飛速發展,隨著外科大樓的落下帷幕,病床數量與患者量也有大幅度提升。研究生待遇=學校500+醫院600-1000左右。
留院情況:航天中心醫院由於新建外科大樓,所以目前有留人計劃,但是能否像三院一樣何時接近飽和,尚不清楚。
世紀壇醫院(首醫直屬腫瘤醫院)
待遇:世紀壇醫師也是北大第九臨床醫學院,之前一直想並入北大直屬醫院,但已經落到了直屬第九醫院,心有不甘,後因首醫伸出橄欖枝,給其腫瘤醫院的名號,所以目前「狼狽為奸」(玩笑話),所以世紀壇醫院腫瘤專業尚在起步階段,是個不錯的選擇。基本待遇=學校500+科室300-800不等。
留院情況:也是由於自身的地理位置原因,兼顧首醫與北醫的教學,所以留院情況近些年較為模糊,靜觀其變。
北大六院(精神病研究所)
待遇:北大六院也是近年來國家重點扶持的醫院,由於精神衛生方向的萎靡,所以目前無論是招生還是留院情況均讓人歡喜,待遇=學校500+醫院300-1000不等。
留院情況:北大留院也是非常喜歡留自己的學生,即使不留,在北京找到其他精神病醫院還是有很好地就業前景。
北大積水潭醫院(中國骨科頂尖醫院)
待遇:積水潭醫院以其骨科聞名天下,所以名氣也是享譽國內外,經常舉辦國際骨科年會等,研究生待遇每個科室不近相同,外科基本是學校500+科室1000-3000,內科學校500+科室500-1500左右。
留院情況:基本不留人,除非是冷門專業。
解放軍302、306醫院
待遇:這兩所北大的軍隊附屬教學醫院,有著自己的傳承,基本每年過線學生較少,專業設置也較少,今年基本靠調劑,學生待遇跟其他醫院比較也有很大差距=學校500+醫院200-500不等。
留院情況:很難留下。不給軍籍。
北大口腔醫院:
待遇:口腔醫院的學生算是北醫里相對叫苦的,不但由於學生每天都要醫院學校來回跑(由於醫院不安排宿舍),同時待遇相對較差,基本就靠醫學部的每月500來支撐,個別科室會有200左右的補助。
留院情況:留院上不清楚。
北大深圳醫院(距離北大最遠的醫院):
待遇:北大深圳醫院的近些年開始招收專業型碩士,之前一直是科研型,所以待遇有所一同,科研型研一在醫院部學習期間=學校500+醫院300,研二研三=學習500+醫院1000-1500左右。
留院情況:北大深圳醫院由於之前一直是科研型所以沒有留院名額,不曉得近些年的專業型如何,但是深圳來看醫生就業北大畢業相對看好。
㈥ 醫生這個職業收入高不高醫生的社會地位怎麼樣
我小時候在農村生活過,在縣城長大,在二線城市工作,也陪親戚到一線城市看過病,就我所接觸的環境來說,醫生的收入和 社會 地位還是比較高的。
前幾天,我們辦公室的幾個同事在討論房價,說起黃金地段的房價已經五萬了,大家都哀嘆著自己買不起。
有個同事說,咱們買不起,小李家能買起啊。大家都默認了,因為小李的丈夫是胸科醫院的主刀大夫,收入高的令人咋舌。小李也默認了,因為她們家確實買了一套。
有能力的醫生,不但在單位收入高,還會被別人請去講課,參加各種學術論壇,被別人的醫院請去指導手術,這些收入都是很豐厚的。
醫生的 社會 地位較高,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因為醫生這個職業是懸壺濟世,救死扶傷的,所以我們尊稱他們為「白衣天使」。就連范仲淹這么憂國憂民的政治家都說:不為良相,便為良醫。良相和良醫,都有拯救天下蒼生的寓意,可見醫生的 社會 地位之高。
另一方面,很現實,人吃五穀雜糧,誰不生病呢?所以我們都願意結交、認識一兩個靠譜的醫生,在自己遇到這些麻煩事的時候,有個熟人總是放心一些。
我表妹就是一名醫生,還是住院醫的時候,隔一天值一個夜班,36個小時不能回家。她從來沒有雙休過,沒有休過完整的假日,總是在值班,在手術,在查房,就算回到家裡,病人的電話也追蹤而至,她總是很耐心,一說起來就是半個小時,我們都不愛和她一起吃飯,這邊菜都涼了,她和病號的電話還沒有打完。
醫生的辛苦表現在另一個方面就是要一直不斷的學習、考試。
我表妹研究生畢業後又考了博士,拿到中級職稱之後,又考了副高,現在又在沖刺正高,寫的論文是全英文的。還要出去培訓學習,一走就是大半年,孩子扔給老人,根本顧不上,更別說做家務了。她自己都感嘆到,從事醫生行業的,沒有幾個賢妻良母,沒有幾個模範丈夫。
不是他們不願意,而是這個職業,要求他們必須比別人付出更多。
醫生職業的高風險,一是醫療事故。我表妹就曾感嘆地說,看著我們收入也挺高的,萬一發生醫療事故,可能全部家產都賠給人家。二是醫患關系。每次看到有人砍醫生護士,心都揪了起來。我們不排除有些醫生不負責任,導致醫患關系緊張,但在大部分的醫生,還是很負責任的,如果為了工作搭上自己的性命,這樣的職業確實是高風險的。
醫生這個職業收入非常高,可以高到年收入上千萬,不是開玩笑,國內有些著名大咖,外出做手術、自己醫院做手術、講課、甚至到國外做手術。出場費用可能很多基層醫生得幾個月才有那麼多收入。國外醫生更是。
醫生這個職業收入不高,為什麼?你到基層看看,一個村醫一個月能拿多少錢?可能就4000?或者幾百。
醫生這個職業 社會 地位怎麼樣?可以很高,患者排著隊,甚至幾個月、半年才能排上手術,在國外發達國家,甚至看個社區醫生預約都得等很久,不是加拿大有個患者患癌,排隊沒排到就犧牲了嗎。所以醫生地位很高。
醫生這個職業 社會 地位又很低,你看現如今醫患關系,醫生做的再好,患者不滿意,動輒打罵醫生。醫生由於工作特殊,得不到勞動法保障,長期超時間勞動,得不到很好休息,很多基層醫生待遇低,導致醫生流失。所以醫生這個職業 社會 地位很低。
綜上,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做到翹楚,地位自然有,收入自然高。醫生也一樣,醫改在進行,醫改其中一個目標就是提高醫生的陽光收入、增加醫生的獲得感,改善百姓就醫環境。
歡迎評論區斧正。
醫生救死扶傷,幫助患者擺脫痛苦,是白衣天使,備受 社會 尊敬。醫生也是非常熱門的職業, 社會 地位高,工資收入高。
我不是醫生,卻對醫生非常尊敬和崇拜。我的閨女時常生病,與兒科的醫生接觸比較多。
兒科醫生非常的專業。 孩子感冒以後, 帶孩子去看病, 在詳細詢問孩子病情以後,能夠做出准確的判斷,有時候為了保證判斷准確,需要配合簡單的驗血等措施,醫生會拿出治療措施。通常情況下,按照醫生的囑咐,我閨女吃過葯以後,很快就會恢復好。
兒科醫生非常的熱情。由於我閨女比較小,非常害怕到醫院,更害怕讓醫生檢查,但是兒科的醫生非常熱情和專業,他們會哄的小孩積極配合醫生的檢查,他們會像變魔術一樣拿出一個玩具哄孩子,轉移他們的注意力,讓孩子們配合醫生。
在醫生的專業和熱情下,我閨女會乖乖的配合醫生,接受檢查和治療,病狀很快就會消失。
通過我與醫生的接觸和觀察,我認為,醫生是非常好的工作。
一是工資收入高。 醫院大部分是國有的事業單位,醫生很多也都是事業編制,他們的工資非常高,尤其是那些專業技術高的醫生,他們的工資更高。而且,醫生加班工作比較多,加班費也高。在基本的工資之外,醫生的福利待遇也很好,享受事業單位的一切工資待遇。
我的一個表哥,在淄博某醫生上班,是心腦科醫生。他的工作非常忙,經常加班加點的工作,尤其是遇到危重病人,他們在手術室經常會工作到很晚。但是他們的工資也高,他每個月能夠拿到1萬元左右,是我工資的兩倍。
二是 社會 地位高。 醫生救死扶傷,解除病人痛苦,有白衣天使的美譽。他們備受 社會 的尊敬和崇拜。我們經常會見到這樣的場面,患者出院的時候,淚流滿面的感激醫生,緊緊握著醫生的手不願意松開,有的也給醫院送去感謝信或者錦旗,表示對醫生的感謝和感恩。
三是發展前景好。 醫生是專業性非常強的工作。優秀的醫生,都必須具備高超的醫術和高尚的醫德。隨著醫生工作年齡的增長,工作經驗的提高,醫術也在不斷地提升,會不斷地成為本院本科室的頂樑柱和專家。醫術越好,越受患者歡迎。醫生的發展前景非常好,非常受歡迎。
四是個人收獲多。 醫生是成就感最強,幸福感最多的工作。這種成就感是來自內心的滿足。當我們看到患者經過我們的治療後,病狀減輕,消除了痛苦,看到患者露出了笑容,我們內心也是快樂和幸福的。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減輕他人痛苦,同樣是一件造福於民的事情。
因此,醫生是非常受 社會 尊敬的職業, 社會 地位很高,工資收入很高,工作成就很高。
個人做為圈內人,身邊朋友同事都是醫護人員,今天的對這兩個問題答疑一下。
職業收入高不高是相對的,要結合當地的平均水平、房價水平、消費水平綜合來考慮才有意義,否則光看一個數值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根據經濟發展水平分
1.東部沿海及北上廣深等經濟發達地區,因為這些地方富裕人口太多,同時醫療、教育、住房及其他消費都是非常大的壓力,相比而言, 醫生群體收入應該算是中等偏下。
本人也算是發達地區小縣城,工作15年以上小碩,住房也就平均水平,前兩年房貸款剛還完,就一部17W 汽車 ,收入基本剛剛夠用,無存款。
2.中部經濟中等發展地區,相對低的房價和消費水平,人口整體收入中等偏下,醫生群體收入相對的應該中等偏上吧!所以最近幾年這些地區的同學應該過得還好吧,盡管收入不高,但生活壓力也不。
3.西部欠發達地區,由於當地的經濟不發達,貧困人口偏多,所以衛生方面的財政支出不多,醫生的整體收入不高,但相對平均水平和低廉的房價和消費而言,醫生群體收入應算中等吧。
總而言之,中國醫生這個群體收入中等,相對他們學習時的付出和工作時的付出而言,他們的勞動是非常低廉的。
以本人為例,高中畢業後本科5年,研究生3年,讀完進醫院工作後還得接受各種考試,規范化培訓、職稱晉升考試、每年的再教育,還有什麼專科醫師培訓。。。。。。各種考試學習層出不窮。
在這里,我想對大眾講, 看病難、看病貴不是中國才有的,最發達的美國也是這樣的,所以不能把氣灑在醫院,更不能灑在醫護人員身上,你也許不知道,在給你看病的醫生自己也許是在生病中,醫生跟你一樣,也是一個普通人。
在這里,我想對我的戰友講, 不管前面有多少困難,不管面對多少不理解,我們始終要保持良好的心態,把手上的事情做好, 社會 必會對我們的價值重新評估,相信這一天塊來了。
關於醫生的 社會 地位,其實不用我講,大家心裡都有桿秤。
中國 歷史 上范仲提出的「不為良相,則為良醫」,古代看病是「求醫」,這些都已經說明了醫生的 社會 地位。
現代 社會 ,盡管出現了一些「嘈雜聲音」,我只想問大家一句:生命是否寶貴?答案是肯定的,那救死扶傷和挽救生命的醫生的 社會 地位怎麼樣?不言自明。
希望大家 跟帖發表不同意見,更多 健康 知識及觀點分享,請點擊右上角的「關注」,謝謝!
客觀來說我國醫生收入在 社會 整體中較高, 社會 地位也較高。但無論是與同學歷還是與外國同行們相比,我國醫生整體的收入較低, 社會 地位也較低。
醫生作為救死扶傷的職業,在我國目前收入尚可,屬於收入中上的職業。絕大多數的醫生收入普遍在3000-8000元這個區間;三甲醫院醫生的收入相對客觀,主治醫師及以上職稱的醫生平均能夠超過8000元;大城市(一線城市及省會城市)三甲醫院醫生(副主任以上職稱)收入普遍超過萬元;全國著名專科醫院核心科室醫生(副主任以上職稱)收入普遍超過2萬元。
因為醫生普遍為高學歷、高素質人才,所以正常情況下還是比較受人敬仰的,但受制於我國日益嚴重的醫患矛盾和醫療資源緊張的問題,也有部分人是談醫生色變的,認為醫生過度醫療,看錢治病的人也不在少數。
這主要是由於目前醫療體系中對於醫療保障和醫療資源分配不均所導致的問題,因為我國人口眾多,且國民的人均生活水平還未發展到很高的程度,導致醫療資源對於全國整體而言還是過度匱乏,醫療保障還未做到能夠照顧到所有人,所以產生和激化的矛盾都被無情的歸結於醫生身上。
雖然在我國醫生無論是收入還是地位都在中上水平,但放眼世界顯然我國醫生的收入和地位較外國醫生還差得很遠。在大部分發達國家,醫生都是 社會 中收入最高的職業之一,收入大概是我國醫生的7-8倍。而在我國,醫生的收入是無法與金融、銀行、互聯網等行業相提並論的。
目前我國醫生的生存現狀就是工作強度大,高危高風險,收入不高,責任重大。
醫生這個職業收入高,不說感覺,就拿統計局的數字來說,17年城鎮非私營單位的衛生和 社會 工作的平均年工資將近9萬(這裡麵包含醫生),比17年城鎮私營單位的所有行業都要高,所以說,不管是在大城市還是小城市,只要醫生的醫術還可以,那收入絕對是中上的。
現在醫院的普遍是差額事業單位,每年的收入有一部分上交財政,另一部分作獎金發掉,平時的醫院裡面基本上都是人滿為患,可見醫院的效益是非常不錯的,事實也確實如此,現在一般醫院的醫生收入不錯,比一般事業單位、公務員什麼的都要高。而且,現在醫院的改革方向是逐漸往企業方向做,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嗎?現在醫院作為差額的事業單位,其實每位醫生拿到獎金多少,是被限制的,等真改成企業,那醫生的獎金估計還得漲,尤其是三甲醫院,不要太好。
至於 社會 地位,現在醫生的情況是兩極分化。醫術高明,救死扶傷的,往往好評率極高,要是再研製出一點新的醫學成果,那就更了不起了,「神醫再世」,當然這也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對於普通的醫生而言,尤其是偶爾出現過醫療事故的,那這個醫生的名聲可能就比較差了,弄得不好還要發生醫鬧事故。
鄉鎮醫生,基層醫生收入很低,也沒啥灰色收入。從縣級醫院到市級,省部級,醫生定薪標准不高,灰色收入看專業。別拿紅包說事,根本就不會要病人的,要了後患無窮。你不是特別熟的關系,你送紅包試試?根本不睬你。有葯品,器械回扣就夠了。能拿回扣的一般是主治以上高年資的,沒到主治級別的也就是個辛苦命,主任看心情給個三瓜兩棗。市立醫院,三甲醫院主治以上級,熱門科室主任,收入年薪過百那不是事。綜合來說,醫生這個職業,明白收入不高,偏低,小醫生,特別基層醫生很可憐,基層工作幾十年三五千塊錢一個月,退休的能拿個六千七千,大醫院醫生熬成婆了,收入才可觀。不要老盯著醫生收入高,每個行業你做到翹楚,收入都不低。只不過,灰色收入這個事,制度,規則就是這樣。醫生不拿回扣,病人也不會少花錢,價格權不是醫生定。你該花多少還是多少。
高不高這個問題沒法回答 什麼叫高什麼叫不高?
這是一個相對概念
跟清潔工比肯定高
跟其他白領 國有企業比 醫生就是個底層
表哥學計算機的 現在年薪70w 怎麼比?
甚至跟工廠廠妹比 有些醫護人員收入都不如他們
但是換一個角度 至少醫生的工作環境要比搬磚的好些
當個明星4天6000w 當個主播還上千萬 違約金1個億照樣分分鍾拿出來呢 你找個能靠醫生這個行業賺1個億的出來呢
所以這個高不高真的沒法回答 這是一個相對的概念
我個人感覺 這個行業現在處於 社會 中等偏下水平
因為你根本想不到就站在你面前的鄉下賣賣水果 蔬菜的 存款是按百萬計 很多行業的收入水平是遠遠高於醫生的
看看每年的畢業就業收入排行 你什麼時候看到醫生排到前面的 前幾哪個不是金融 娛樂 計算機行業
在這更要說說的是 有些人老是說
你看xx醫生多賺錢 才工作一兩年就買房買車
但是這類人有沒有想過
他不是做了醫生才買得起
而是他本身就買得起 又恰好做了醫生
很多人不談家庭條件就一味的黑 有什麼意思呢?
至於 社會 地位 呵呵
我以前一直覺的能做醫生是非常光榮的事 救死扶傷
因為以前的人也是十分信任醫生的 他們會抱著感恩之心求醫
而現在 我不覺得醫生 社會 地位高到哪裡去 醫院里晃一圈 「這醫生吃了屎」之類的話哪哪都聽得見 你覺得這是 社會 地位高的表現嗎?
現在的人 有幾個錢 都當自己是大爺 覺得去了醫院就是上帝 醫生都是靠他的錢活下去
社會 地位高?你問問身邊 有多少人覺得去了醫院 醫生就該對親爹媽一樣對他們的
再次感謝您邀請俺回答此問題。醫生?醫生在我的心目中,除了科學家,第二就是醫生的職業最高尚了(醫學也有許多科學家)。其他職業都靠邊站。
您問醫生職業的收入高不高?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在縣級基層醫院收入並不高,只是夠生存。和大醫院比差遠了一一 這是不正常的。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曹操偉大,我崇拜他,但是我更崇拜華佗。在我心目中,華佗甚至比曹操還偉大。東漢時就發明了麻醉葯,敢在骨頭颳去發了炎的腐爛的肉,不讓患者得敗血症。
㈦ 當醫生的話,月薪能有1w嗎
題主的問題太籠統了,同樣是醫生,首先要定位在哪一級醫院,這是個大前提。如果再細分,還有科室,醫生的職稱等等。
第一檔次,三甲醫院,且不說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即所謂的正高副高),即便是中級職稱(主治醫師),月薪一萬應該是輕輕鬆鬆的了,這還僅僅是月薪。
第二檔次,二甲醫院,月薪要拿到一萬恐怕只有正高職醫師才有可能,副高職稱及中級職稱相應就要少很多,具體的數字還要看醫院的運營狀況如何。
最後是基層社區醫院,如果沒有政策支持和政府補貼,無論何種職稱要拿到萬元月薪幾乎是不可能的。
根據上文對比,醫生收入與所在醫院規模與「級別」有著太密切的關系,這也是為什麼醫療人才往三甲大醫院跑的原因所在。大型醫院占盡天時地利各種有利因素,各種資源讓中小醫院望塵莫及,其收入遠超其他同行。我所說的是公立醫院為標准,民營醫院有著特殊的運營模式,不在此列。
如果以每個月實際到手多少錢作為月薪,四川省內的副主任醫師,在公立三甲醫院工作的應該都能夠達到,三乙醫院的基本也能達到。
目前,正常情況下,大多數本科畢業當醫生都在23歲左右,研究生畢業就得晚幾年了。情況順利,大概在33到35歲能夠晉到副主任醫師,當然也有成就突出的極少數醫生提前幾年破格晉的,也有人因為各種原因滯後幾年晉的。
而在公立二甲或二乙醫院工作的副主任醫師就不見得都能月薪上萬了。這就得靠醫院所處的地區發展情況、人口密度、醫院規模及實力、個人從事的專業、實際業務開展情況等來決定。因為同樣技術級別的醫院,位於不同地區,實際相差還是比較明顯的,最終就體現在個人收入上的差距。一位同學曾先後在兩家級別一樣、分別位於經濟發展程度還比較接近的兩個地區,在間隔不足百里的醫院干同樣的技術工作,收入上就差了近三分之一。
同樣,在社區醫院、鄉鎮衛生院,如果是副主任醫師,能不能每個月有上萬收入,也是受多方面因素影響,不過,還是有上萬的,只是不太多。
總體而言,三級醫院的醫生月收入上萬應該比較普遍,二級醫院醫生稍微差一些,而基層醫院的醫生能上萬的是少數。
如果考慮到醫生工作的辛苦程度以及所承擔的風險,熬到三十多歲,能夠拿到在當地算比較不錯的收入,也還是可以的。
看在什麼地方上班,一級醫院,也就是衛生院,不能。2級醫院 也就是縣級醫院,我們這邊也是有的可以 有的醫生不行,達到的比例不足一半。 3級醫院,也就是市級醫院,達到的就比較多了,但是還是不能都達到,省級醫院也是 達到比例比較大,不是全部都是。
在縣級以上醫院上班,外科醫生,婦科醫生,急診醫生,比較勞累的一般都會達到每月一萬多收入。別的科室,輔助科室有的也可以,兒科醫生說實話,達不到這個數,經常的門診醫生也沒有這么多。一句話就是,非常勞累的,勞累的讓你懷疑人生,這樣才能達到一萬多一個月。人生就是這樣,不容易啊!
我們這里都是,工資不高,但是要掙錢,就要努力工作,怎麼努力,加班加點,至於節假日,為人民服務,是白衣天使,既然是天使就是比較厲害了,要節假日沒用 ,努力工作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至於人生的意義是什麼,沒有時間去想了。
有的有,有的沒有
全中國,很多東西都在漲價,但是有一個行業卻在拚命降價,那就是醫療!
葯品?醫療器械集采,DRG付費,使醫療費用進一步下降,讓老百姓得到了真正的實惠!
醫生的收入差別很大!在北上廣、經濟比較發達的城市,醫生的收入很是挺高的!
但是醫生的工資是真的低!
醫生的收入主要由工資+績效,績效由加班費、夜班費、效能獎勵組成!
我所在的中西部小城市,醫生的工資只有兩千多,你敢信嗎?
績效就要看所在醫院的級別、科室的大小了,基本就是靠年資和生命換錢!
三甲醫院、規模較大的醫院和科室,月入是可以過萬的!
一些二甲醫院、三甲醫院的邊緣科室,月入過萬就比較難了!
希望以後的醫改能落到實處,讓老百姓享受更便宜,更優質的醫療服務!醫生可以好好的幹活,靠技術養家糊口!
分單位,看個人
看職稱、年限、科室、職務,還要看醫院級別和地區差別。鄉鎮衛生院臨床科室、副高級別、科室主任的領1w的也很稀有。就別說毛頭小夥子了。不過,近幾年國家越來越重視基層衛生,基本工資 績效考核收入過萬應該很快不是夢了!
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房價,菜價,肉價,什麼都在漲。就只有醫療在降價,各種葯物耗材代量采購,我門診以前給患者開的葯從50多每盒到現在8塊每盒,比外面葯房便宜甚多。前段時間沸沸揚揚的冠脈支架也從一萬多降到700多。體現醫生價值的工資真的是不高。坐標直轄市三甲醫院編制內,剛入職基本工資2200,不吹。五險一金扣除後不上1000。有些人會說我們是靠績效吃飯。是,績效是比工資高。病源量多,科室業務好,自然績效就高。但是很多人會說,醫院會為了績效過度治療,亂開檢查。我覺得吧,在稍微小一點醫院,或者不是那種人多的很的教學醫院。門診醫生面對的病人不會那麼多,也會有時間給患者耐心溝通。我上門診,我一般給病人從最簡單的檢查做起。比如結石我就開B超,有些時候照不出問題,需要做CT,患者就會反問一句,為什麼一開始不開CT檢查?B超100多,CT兩個部位800多。你選什麼?
醫生月薪1萬是沒有問題的,即使在鄉鎮衛生院,有的醫生也可以拿到這個薪酬,因為我就在鄉鎮醫院,我最有發言權。這個跟他勞動量,基本工資,職稱等的情況有關,希望對你有幫助。
分什麼醫院,還有職稱,還有科室職務,一個好的三甲醫院一個護士都能月薪過萬,你說醫生能開多少?這還只是打到卡上賬面的錢,其他的額外收入呢?我聽過最經典的話就是:工資卡里余額我從來不看,也用不上!
㈧ 醫生的工資到底怎麼樣
談醫院醫生收入要分開談
第一類是鄉鎮衛生所或者小城市社區醫院,專科畢業,考執業醫師十幾年都考不上的那種醫生。他們工資確實低,也配不上,其實這類人並不少。還有就是他們同事,相對好點,本科畢業因為各種原因只能在這些小醫院的也有。不過平台太低,患者很少,收入大部分靠醫保政策。想了解的可以去查去年沈陽騙醫保的新聞。不過即使如此他們一線醫生收入最多也有六七千左右,少的就兩三千。
第二類是縣區級地區的龍頭級醫院,這類醫院是大部分醫生的選擇,工資待遇和醫生的臨床水平都有很大提升,很多年資大一些的醫生也能月入過萬甚至更多兩三萬也不少,根據各個地區人口數量和經濟水平不一樣。
第三類是各個城市的三甲龍頭醫院,代表當地最高的醫療水平,一般都是招聘碩士研究生甚至博士生,這是最累的醫院,患者最多,掙得血汗錢,收入低於一萬,我建議你換家醫院。
第四類各醫學院校附屬醫院代表中國最高醫療水平,就醫院的收入而言可能與第三類差不多,不過這是醫生實現自身價值最好的地方,進職稱搞科研都方便,患者數量多,不過進修的規培的實習的人也多。
最後,醫生真的不收紅包,得不償失,主要收入就是醫院的績效獎金,工資一般就是兩三千的樣子,我知道很多人就拿這說事。網路上總有兩個聲音,一個說醫生都是黑心的,收入很高月入百萬,一個說醫生都是天使每天累的要死收入還不如搬磚的。只是因為這兩種話走流量,吸引眼球所以才廣為人知,說收入的時候就說第一類醫院,說勞動強度的時候說第三類醫院。其實醫生只是個職業很難大富大貴,但是一個普通的上進的醫生勉強維持一個小康之家還是沒有太大問題的。
㈨ 在中國一個醫生的年收入多少啊
現在在中國做醫生,收入與水平不一樣。與職稱的關系也不大。從與同學和同事交談的情況來看,大致可以分以下幾種:
牛皮大佬級:年收入大約在50萬到100萬之間。我有個同學自己就說有這么多。據大家在一起交流分析,這級別的人實在太少,而且局限在少數幾個專業:如會做搭橋手術的心外科醫生,做心導管的心內科醫生,做導管的神經內科醫生(有的醫院是神經外科醫生做),做肝手術的普外醫生,做腔鏡的普外醫生(僅會做膽囊切除已經不夠了)和泌外醫生等,全國也就那麼幾個,數都可以數得過來,所以這樣的人很少,不代表醫生全體。這些人一般的紅包不收,只收大的,另外在外做手術,一般都是3000-5000元。再多的沒有聽說過。所有的臨床科室加起來,估計全國也就100來人左右。當然不排除個別人超過了100萬的,但是估計也超過不了多少。當然,珠三角地區的某些科主任甚至主治醫師也在這個級別之類,但是那主要是地域差所致,我覺得最好不算在這一級內。
㈩ 醫生的工資真的那麼低嗎
每月6000多元把自己賣到醫院,一個月都買不起一平米的房子。
不只是我們的醫院
我市各醫院的內科系統已經不能保留男醫生了。我們得養家糊口。有太多的醫生在逃跑,這是一個失誤。第一附屬醫院消化科學系是最誇張的,小醫生跑了出去,5一線醫生45歲以上副高,誰也拒絕接受,他也升不上去,獎金2000每個月,總統無用的工資,每天早會拍拍表戰爭!心臟某一科只有4名一線醫生,80多張病床。他們向領導問好,並要求研究生們停止輪流上課,組成1人班,迫使他們聚集到5人班。隔壁的某三甲醫院呼吸科還是省重點學科,已經失去了所有男醫生,做鏡只能做最簡單的,有技術的去南方的私立醫院。
另一件奇怪的事情是,每個醫生在計算獎金時,如果他接收了一個以上的病人,他只能收到50多個獎金。我不知道如何分配獎金,導致各部門和同事之間的病人晉升,各部門同事和本科部門之間的關系冷淡甚至緊張。
到了一個腸胃科的醫生去院長那裡開了個無果的晨會,大院長說:
你的薪水低嗎?看看這是誰。你的頭銜都副高了,掙6000,獎金還有2000,快拿到了,醫生是救死扶傷的,哪裡有那麼多要求。
住院醫生小聲逼問:我怎麼只有1500還沒有獎金??
半年試用期後,我會給你獎金。導演繼續說:
中國有越來越多的單身人士買不起房子,也有越來越多的人買不起兒子的房子。醫生也是普通人。為什麼他們不能成為其中一員?你的研究生們抱怨你的時間和努力與你未來的收入不成比例有什麼用呢?是積極的!醫生應該是自我犧牲的!此外,普通醫生有一個試用期3000,然後慢慢上升,煮沸希望十多年聘請副高翻倍,但也不滿意!
為什麼我,一個卑微的農民家庭,決定學醫?瞎了!因為當我在省立醫院的時候,我看到了很多好東西!很多錢,好醫生,所有部門都很開心。省會和我市的發展差不多,想當然地認為我市三甲也應該不錯,考研後發現只能是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