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中國政府向哪個國家提供援助

中國政府向哪個國家提供援助

發布時間:2022-09-06 20:57:23

A. 在疫情期間中國援助了哪些國家

緬甸、寮國、辛巴威、伊朗、韓國等。

1、緬甸

2021年5月2日,中國政府援助緬甸的新冠肺炎疫苗運抵緬甸仰光國際機場。新冠疫情發生以來,中緬兩國開展了有效的疫情防控合作,中方向緬方提供了大量防疫物資援助,並多次派遣醫療專家組赴緬協助防疫。

2020年3月,中國援助韓國一批物資,這批醫療物資中有110萬只口罩和1萬套醫用防護服,在分三次運抵韓國仁川機場後於20日上午結束清關,從仁川市被緊急運往其他各地的戰「疫」一線,助力韓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通訊:中國醫療專家組在寮國贏得「暖暖的人心」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中國援助的新冠疫苗運抵辛巴威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中國援助疫苗抵達緬甸仰光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守望相助,同舟共濟」——記中國醫療物資馳援韓國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中國軍隊向伊朗武裝力量援助抗疫醫療物資

B. 中國向哪裡提供過幫助,是幫助什麼的

一九七六年以前我國曾向朝鮮、越南、阿爾巴尼亞等110多個國家和地區提供過經濟援助,其中人均gdp超過中國的有92個國家。七六年後中國政府大幅度減少了對外援助,提倡合作互利。建國後最早的對外援助是在五四年,中國向外蒙古8200名工人,幫助蒙古建學校、醫院、療養院、專家招待所、熱電站、玻璃廠、造紙廠、養雞場等,甚至修復古廟。中國不能製造蒙古提出的紡織廠設備,不惜動用緊缺的外匯到英國訂購。五六年中蒙兩國簽訂經濟和技術援助協定,至五九年中國無償援助蒙古1.6億盧布。出工和物資摺合黃金800萬兩,摺合當時原油價格3億桶。「一五」期間,援助最多的國家是朝鮮和越南。五O年朝鮮戰爭爆發,中國出動100多萬志願軍,開支戰費7萬億元人民幣(舊幣)。五三年,中朝簽訂經濟文化合作協定,中國不僅將戰時費用一筆勾銷,又無償贈送朝鮮8萬億元人民幣(舊幣)。抗美援朝戰爭中,五O年中國拿出大量的作戰物資幫助越南抗擊法國殖民軍,五O至五四年,共向越南政府提供1.67萬億人民幣的援助,並表示,越南要求中國援助的軍事物資,均可予以解決,奠邊府戰役,中國派出軍事顧問團,提供戰役所需的全部武器彈葯、通信設備、糧食、醫葯等。五五年援助越南修復鐵路、恢復郵政電信、修復公路及航運、水利,援助煤礦、水泥廠、紗廠、發電廠等,並派出專家、技術人員和熟練工人,無償贈送越南8億元人民幣、援助3萬噸大米,以及300噸麵粉、5噸葡萄乾、1130箱酒及粉條、香煙、中成葯、醫療器械等;還有電爐、輪船、電話機、卡尺、燈泡;農業援助項目從農作物栽培、選種育種、病蟲害防治,到建獸醫院、家畜防疫葯劑製造廠、火柴廠、加固水壩等,還包括10個碾米廠、兩個汽油庫。五六年,對越援助大幅上升,五九年向越南提供人民幣3億元的長期貸款和1億元的無償援助。五六年,中國無償贈予柬埔寨8億柬元(摺合800萬英鎊)的物資。六O年,援助幾內亞一萬噸大米,援助剛果5000噸至一萬噸小麥和大米。向埃及等國派出一大批工程技術人員。中國在非洲最著名的援建工程是坦贊鐵路,這是當時中國最大的援外項目,中方59人犧牲。工程接近尾聲時,鐵軌告急,中國二話不說,將本國急需的鐵軌運去,保證了按時完工。這樣傾其所有的例子幾乎遍及受援國。中國曾無償為非洲國家建造了20多座體育場館。截止六O年,中國無償援助和貸款總額為40.28億元人民幣,大部分給了越南、蒙古、朝鮮。截至六六年,中國援非金額累計已達4.23億美元。「一五」計劃中的援外占國家基建投資的1/10。六二年,中國負責修建雲南孟臘至寮國豐沙里的公路,平均每公里公路造價為人民幣31萬余元,所有的修建費用都算作中國政府給予寮國王國政府無償的、不附帶任何條件的經濟援助。中國同時派出2.1萬人的高炮部隊擔負寮國的防空任務。六二年初,中國承諾對外援助69億多元人民幣,主要是越南、朝鮮、蒙古、阿爾巴尼亞,其次是柬埔寨、巴基斯坦、尼泊爾、埃及、馬里、敘利亞、索馬里等亞非拉國家。六一年,援外支出接近償還外債的支出。六二年以後援外更超過了償債。六二年夏,中越兩國領導人在北京會商,中國向越南無償提供可裝備230個步兵營的武器。六五年中國先後向越南派出防空兵、鐵道兵、工程兵和後勤部隊共計32萬人,最高年份高達17萬人。七O年中國軍隊奉命全部撤回國內,1442位烈士的遺骸至今仍留在越南。七一年中國與越南簽訂的無償援助協議共7筆,援助數額達36.1億元人民幣。還同朝鮮、阿爾巴尼亞、羅馬尼亞等國簽訂了援外協議,總額度為74.25億元人民幣,是建國以來對外援助任務最重的一年。對外援助支出占國家財政支出的比重,由上一年的3.5%上升到5.1%。8月,越南北方發生特大水災,危及數十萬人。中國緊急調動飛機和火車,運送救災物資到越南。9月27日,中越兩國政府簽訂1972年中國向越南提供經濟、軍事物資援助協定,確定中國無償援助越南27.98億元人民幣。七二年國家財政對外援助支出51.49億元人民幣,占國家財政支出的6.7%,比1971年上升31.6%。11月26日,中越簽訂1973年中國對越南13項無償援助的協定,援助價值21.07億元人民幣。七三年中越南簽署7筆包括一般物資、軍事裝備、成套項目和現匯在內的無償援助協定,摺合人民幣25.39億元人民幣,加上同其他國家簽訂的援助協定,1973年國家財政對外援助支出達到57.98億,占國家財政支出的7.2%,是建國以來對外援助支出最大的一年。七四年中國又簽署了給予越南無償經濟和軍事援助的協定。七五年,越南南方解放,中國援建越南的魚雷快艇修理廠、輕重機械廠、高射機槍廠及槍廠的擴建等工程還在繼續,中越兩國政府簽署中國向越南提供無息貸款的協定和1976年中國向越南提供一般物資的議定書。六八年前,中國生產的63式電台3000餘部,絕大多數支援了越南,自己僅留下少數樣機。六八年,越南提出急需107毫米火箭炮,中國已停止生產這種型號,把庫存全部給了越南。七一至七二年,越南更是把中國當成了免費武器庫,提出要1000架飛機,3個營的紅旗二號地空導彈地面設備及導彈180枚(這些當時最先進的武器都是從蘇聯進口的,中國自己還沒有這么多),警戒雷達2部,水陸坦克20輛,舟橋2套,大口徑加農炮204門,炮彈4.5萬發。這張清單完全超出中國的軍事和經濟實力。中國的對外援助中,對越南的援助時間最長,數量最大。截至七八年,中國援越的軍事物資可以裝備200萬陸海空軍隊,各種物質折價200多億美元。包括輕重武器、彈葯和軍需品,450個成套設備項目,346億米棉布,3.5萬輛汽車,500多萬噸糧食,200多萬噸汽油,3000多公里油管,6.35億美元的現匯。這些援助不附帶任何條件,絕大部分無償,一小部分是無息貸款。中國對外援助的另一個大戶是阿爾巴尼亞。六O年中國把蘇聯援助阿爾巴尼亞的項目全部包下來,援助規模不斷擴大,幾乎有求必應。六O年底,正值中國最嚴重的災荒時期,卻還是緊急援助了阿爾巴尼亞5萬噸糧食。從1954年起,中國政府向阿爾巴尼亞提供經濟和軍事援助摺合人民幣100多億元。而當時中國人的年收入才200多元。中國還先後派出近6000名專家,並為阿爾巴尼亞培養了幾千名技術骨幹。中國援助阿爾巴尼亞急需的東西,甚至包括2100萬美元的自由外匯。中國幫阿建設紡織廠,而阿自己不種棉花,要中國用外匯替它買。織成布做成衣服,沒地方賣,反過來賣給中國。中國援建了化肥廠,但阿方不放心中國的主機,提出要義大利的主機,結果義大利主機使用不長時間就壞了,又要中國用外匯買義大利的備件。優質鋼材中國自己都極少,而阿方用中國援助的優質鋼管做電線桿,優質鋼板鋪廠房地面,甚至鋪路。中國自己都捨不得用的高標號水泥,援助給阿,而阿方竟用來建烈士墓——2.8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上建了1萬多座紀念碑。七O年中國援阿19.5億元人民幣的長期低息貸款。七四年中國貸款給阿爾巴尼亞10億元人民幣。七五年中阿簽訂長期無息貸款等議定書。七六年鄧小平復出後,在外交領域的第一個重大決策就是結束中阿的畸形關系。直到八三年,中阿兩國才逐步恢復正常的國家關系。七O年至七六年,中國援非金額高達180.15億美元。六五年,周恩來對來訪的巴基斯坦總統說:在我們「三五」計劃期間,除已經提供的6000萬美元外,我們將繼續向你們提供援助。六六年中巴簽訂無償軍事援助議定書。僅此一年,中國對巴基斯坦的4筆無償援助已經達到1.8億元人民幣。六七年,中國再次無償援助巴基斯坦1億元人民幣。七O年,毛澤東會見巴基斯坦總統葉海亞·汗時說,「四五」計劃安排的對外經濟援助太少,特別是對巴基斯坦的經濟援助很不夠,要由原定的2億元人民幣增加到5億元人民幣。中國對朝鮮的援助一直未斷,不斷向朝提供物資援助。新華社報道:七O年中國向朝鮮提供石油15萬噸,七二年增加到140萬噸。七年 中朝商定共同建設輸油管,七四年2月破土動工,七六年1月輸油管竣工,年輸油能力為400萬噸。七五年4月23日,中共中央發出壓縮和調整我國對外援助支出的文件。我國對援助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例,「一五」、「二五」期間為1%多一點。從1963年開始比例逐年有所提高,到七二年、七三年、七四年上升到6.7%、7.2%、6.3%,超過了國力所能負擔的程度。中共中央決定,在第五個五年計劃期間,對外援助占財政支出的比例將由「四五」時期的預計6.5%降至5%以內。對外援助總額基本維持「四五」水平,大約平均每年50億元人民幣。七O年到七六年,中國對非洲的援助金額高達18.15億美元。七O年代後,又同31個國家簽訂了經濟技術合作協定。七O年代,我國先後同智利、秘魯、牙買加、蓋亞那等國簽訂了經濟合作協定。七五年8月18日,中柬兩國政府經濟技術合作協定在北京簽字。協議規定,中國向柬埔寨提供價值6億元人民幣的一般物資和成套項目的無償援助。七六年2月10日,簽訂中國向柬埔寨提供無償軍事援助協定,援助額摺合人民幣2.26億元。七六年中國對外援助為300億元人民幣,占國家財政支出的37%,比上年降低1.2%。新中國成立後,對外援助被當作中國支援世界革命,越援越多。一些受援國從工農業、軍事設施到日用品什麼都要,還有些援助國伸手要外匯還債。六二年,周恩來在七千人大會上就說過:國際義務必須承擔。

C. 都有哪些國家大力援助過中國,中國又大力援助過哪些國家呢

國與國之間應該互幫互助,互相交流,共同進步,這才是最和諧的外交關系。

中國幫助過的國家也有很多,從1956年至1959年,中國無償援助蒙古1.6億盧布。中國是第一個承認越南是民主共和國的國家,1959年中國向越南提供人民幣1億元的無償援助和3億元長期貸款。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中國抗美援朝支出了63億元的戰爭費用和560萬噸作戰物資…中國還援助過非洲國家、柬埔寨 、阿爾巴尼亞、寮國、印度等等。

D. 新冠疫情下義大利緊急求助中國,中國還向哪些國家伸出了援助之手

現在疫情發展的越來越激烈中國除了救援義大利之外,還給韓國日本等國家提供了物資的幫助。這次疫情剛開始的時候一些國外的人們都不太注意,一直發展到現在的態勢才沒有任何一個人小覷都開始了恐慌。如果不及時處理好這次疫情整個地球都會面臨著災難,並且經濟也會倒退。

如果還有其他國家向我們求助的話,在我們的能力范圍之內我們肯定還會去繼續幫助其他國家,畢竟只有全球戰勝了疫情才是這場疫情的真正勝利。在這種特殊時刻只有全球團結在一起互幫互助才能早日戰勝這場疫情迎來曙光。


E. 中國對外援助從幫助什麼國家開始

中國對外援助從幫助周邊友好國家開始起步。1950年,中國開始向朝鮮和越南兩國提供物資援助,從此開啟了中國對外援助的序幕。實行改革開放後,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合作由過去單純提供援助發展為多種形式的互利合作。進入新世紀特別是2004年以來,中國對外援助資金保持快速增長,2004年至2009年平均年增長率為29.4%。對外援助政策:堅持不附帶任何政治條件。中國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尊重各受援國自主選擇發展道路和模式的權利,相信各國能夠探索出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絕不把提供援助作為干涉他國內政、謀求政治特權的手段。

F. 中國幫助過哪些國家

中國幫助過朝鮮、越南、阿爾巴尼亞、古巴、埃及、阿爾及利亞等國。

1、1950年,中國開始向朝鮮和越南兩國提供物資援助,從此開啟了中國對外援助的序幕。1955年萬隆亞非會議後,隨著對外關系的發展,中國對外援助范圍從社會主義國家擴展到其他發展中國家。1956年,中國開始向非洲國家提供援助。

1964年,中國政府宣布以平等互利、不附帶條件為核心的對外經濟技術援助八項原則,確立了中國開展對外援助的基本方針。

1971年10月,在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支持下,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中國同更多的發展中國家建立了經濟和技術合作關系,並援建了坦贊鐵路等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

2、中國從1953年開始實施人力資源開發合作項目。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中國接收了大量來自朝鮮、越南、阿爾巴尼亞、古巴、埃及等國的實習生來華學習,涉及農林、水利、輕工、紡織、交通、衛生等20多個行業。

自1981年起,中國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合作,為發展中國家在華舉辦了多個領域的實用技術培訓班。自1998年起,中國政府開始舉辦官員研修班,培訓的部門、領域和規模迅速擴大。

截至2009年底,中國為發展中國家在華舉辦各類培訓班4000多期,培訓人員12萬人次,包括實習生、管理和技術人員以及官員。培訓內容涵蓋經濟、外交、農業、醫療衛生和環保等20多個領域。目前,每年在華培訓發展中國家人員約1萬名左右。

此外,中國還通過技術合作等方式為受援國就地培訓了大量管理和技術人員。

3、1963年,中國向阿爾及利亞派出第一支醫療隊。截至目前,中國已向亞洲、非洲、歐洲、拉丁美洲、加勒比和大洋洲69個國家派遣了援外醫療隊。

援外醫療隊一般工作在受援國缺醫少葯的落後地區,條件十分艱苦。援外醫療隊員治癒了大量常見病、多發病,並採用針灸、推拿以及中西醫結合診療方法診治了不少疑難重症,挽救了許多垂危病人的生命。援外醫療隊員還向當地醫務人員傳授醫療技術,促進了當地醫療衛生水平的提高。

援外醫療隊員以精湛的醫術、良好的醫德醫風和高度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全力為受援國人民服務,贏得了受援國政府和人民的尊重和贊揚。

截至2009年底,中國累計對外派遣21000多名援外醫療隊員,經中國醫生診治的受援國患者達2.6億人次。2009年,有60支援外醫療隊,共1324名醫療隊員,分別在57個發展中國家的130個醫療機構提供醫療服務。

4、2004年12月印度洋海嘯發生後,中國開展了對外援助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緊急救援行動,向受災國提供各種援助共計7億多元人民幣。

近5年來,中國政府累計開展緊急援助近200次,主要包括向東南亞國家提供防治禽流感緊急技術援助;就幾內亞比索蝗災和霍亂,厄瓜多登革熱,墨西哥甲型H1N1流感,伊朗、巴基斯坦、海地、智利地震,馬達加斯加颶風,緬甸、古巴熱帶風暴,巴基斯坦洪災等提供物資或現匯緊急援助;

向朝鮮、孟加拉國、尼泊爾、阿富汗、蒲隆地、賴索托、辛巴威、莫三比克等國提供緊急糧食援助。

5、2002年5月,中國首次派遣5名青年志願者赴寮國,在教育和醫療衛生領域開展了為期半年的志願服務。

截至2009年底,中國向泰國、衣索比亞、寮國、緬甸、塞席爾、賴比瑞亞、蓋亞那等19個發展中國家共派遣405名援外青年志願者,服務范圍涉及漢語教學、中醫治療、農業科技推廣、體育訓練、計算機培訓、國際救援等領域。

其中,向衣索比亞、蓋亞那等多個國家實現連續派遣。2003年,中國開始對外派遣漢語教師志願者。截至2009年底,向全球70多個國家派遣漢語教師志願者共計7590人次。

(6)中國政府向哪個國家提供援助擴展閱讀:

中國對外援助政策:

1、中國對外援助政策堅持不附帶任何政治條件。中國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尊重各受援國自主選擇發展道路和模式的權利,相信各國能夠探索出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絕不把提供援助作為干涉他國內政、謀求政治特權的手段。

2、中國對外援助政策堅持平等互利、共同發展。中國堅持把對外援助視為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相互幫助,注意實際效果,照顧對方利益,通過開展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技術合作,著力促進雙邊友好關系和互利共贏。

3、中國對外援助政策堅持量力而行、盡力而為。在援助規模和方式上,中國從自身國情出發,依據國力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注重充分發揮比較優勢,最大限度地結合受援國的實際需要。

4、中國對外援助政策堅持與時俱進、改革創新。中國對外援助順應國內外形勢發展變化,注重總結經驗,創新對外援助方式,及時調整改革管理機制,不斷提高對外援助工作水平。

G. 1950年中國開始向哪兩國提供物資援助

1950年,中國開始向【朝鮮和越南】兩國提供物資援助,從此開啟了中國對外援助的序幕。

H. 中國幫助過的國家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不到一年,在一窮二白的情況下,開始對外提供經濟援助。根據解密的外交部檔案,1976年以前我國曾向朝鮮、越南、阿爾巴尼亞等110多個國家和地區提供過經濟援助,1973年以後這種與國力不符的對外援助才逐步得到糾正。
1、援助外蒙古
建國後最早的對外援助是在1950年7月,我國首任駐蒙古大使吉雅泰剛到任,蒙古總理喬巴山就提出急需勞動力。這時新中國剛成立不到一年,國內戰爭還沒有結束,動員工人出國有困難,但中國並沒有拒絕,答應日後考慮。
1954年11月,副總理烏蘭夫率代表團訪問蒙古,周恩來指示外交部了解蒙方的困難以及我國可能給予的幫助。蒙古毫不客氣地提交了包括木匠、泥瓦匠、傢具製造、廚師、裁縫、制靴、印染等近40個工種12250名工人的清單。當年中國派出8200名工人,幫助蒙古建學校、醫院、療養院、專家招待所、熱電站、玻璃廠、造紙廠、養雞場等,甚至修復古廟。中國不能製造蒙古提出的紡織廠設備,不惜動用緊缺的外匯到英國訂購。1956年8月,中蒙兩國簽訂經 濟和技術援助協 定,中國從1956年至1959年,無償援助蒙古1.6億盧布。
2、援助朝鮮
中國「一五」計劃期間,雖資金捉襟見肘,仍慷慨外援,援助最多的國家是朝鮮和越南。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中國出動100多萬志願軍,開支戰費7萬億元人民幣(舊幣)。1953年11月金日成訪問中國,中朝簽訂經 濟文化合作協定,中國不僅將戰時費用一筆勾銷,又無償贈送朝鮮8萬億元人民幣(舊幣)。
中國對朝鮮的援助一直未斷,不斷向朝提供物資援助。新華社報道:1970年中國向朝鮮提供石油15萬噸,1972年增加到140萬噸。1972年中朝商定共同建設輸油管,1974年2月破土動工,1976年1月輸油管竣工,年輸油能力為400萬噸。
3、援助越南
1950年1月18日,中國第一個承認越南民主共和國並與之建交。在胡志明主席的要求下,周恩來代表黨中央表示:中國將拿出大量的作戰物資幫助越南抗擊法國殖民軍。5月15日,越南以斷炊為由,懇請中國再支援1500噸至2000噸大米。
在繁重的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仍念念不忘支援越南。從1950年至1954年,中國政府向越南政府提供1.67萬億人民幣(舊幣)的援助。1953年3月13日,周恩來復電駐越南的中央聯絡代表羅貴波並轉越南勞動黨中央:越南要求中國援助的軍事物資,均可予以解決,即由軍委總後勤部分批發貨。12月,為協 助越南具有決定意義的奠邊府戰役,中國派出軍事顧問團,提供戰役所需的全部武器彈葯、通信設備、糧食、醫葯等,保證了此役大獲全勝。
1954年5月日內瓦會議結束越南北部戰爭,中國繼續援助越南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12月,中越兩國政府在北京簽訂關於援助越南修復鐵路、恢復郵政電信、修復公路及航運、水利等議定書。
1955年越南政府代表團在胡志明主席率領下訪華,提出援建煤礦、水泥廠、紗廠、發電廠等。中國政府派出專家、技術人員和熟練工人,並無償贈送越南8億元人民幣。在《關於中國1955年援助越南議定書》的附件中,中國不顧本國大米供應緊張,援助越南3萬噸大米以及300噸麵粉、5噸葡萄乾、1130箱酒及粉條、香煙、中成葯、醫療器械等;還有電爐、輪船、電話機、卡尺、燈泡;農業援助項目從農作物栽培、選種育種、病蟲害防治,到建獸醫院、家畜防疫葯劑製造廠、火柴廠、加固水壩等,還包括10個碾米廠、兩個汽油庫。這份清單給人的感覺是中國確實把越南當成了兄弟,無所不給。
1956年以後,隨著「一五」計劃的順利完成,中國對越援助大幅上升。1959年2月18日,中越兩國政府簽訂7份文件,中國向越南提供人民幣3億元的長期貸款和1億元的無償援助。
1975年5月,越南南方解放,中國逐步減少對越南的支援,但中國援建的魚雷快艇修理廠、輕重機械廠、高射機槍廠及槍廠的擴建等工程還在繼續。9月越共中央第一書記黎筍訪問中國,中越兩國政府簽署中國向越南提供無息貸款協 定和1976年中國向越南提供一般物資的議定書。
周恩來對越南領導人說:為了支援你們,我們不惜承擔了最大的民族犧牲。在中國的對外援助中,對越南的援助時間最長,數量最大。截至1978年,中國援越的軍事物資可以裝備200萬陸海空軍隊,各種物資折價200多億美元。包括輕重武器、彈葯和軍需品,450個成套設備項目,346億米棉布,3.5萬輛汽車,500多萬噸糧食,200多萬噸汽油,3000多公里油管,6.35億美元的現匯。這些援助不附帶任何條件,絕大部分無償,一小部分是無息貸款。

I. 中國所援助過的國家

1、朝鮮

1960年,中國供應朝鮮10萬錠的棉紡設備,並供應其他項目。

1961年,中國援外支出接近償還外債的支出。

1962年以後援外更超過了償債。

1958年至1963年,這個中國最困難的時段, 中國以無息貸款方式為朝鮮承擔了紡織廠、軸承廠、糖廠、熱工儀表廠、繼電器廠、電子管廠、無線電零件廠等29個成套項目。

2、蒙古

1956年,中國開始向蒙古提供經濟技術援助,中蒙兩國簽訂經濟和技術援助協定,中國無償援助蒙古1.5億元人民幣。

1958年和1960年又向蒙古提供兩筆長期低息貸款,由於蒙古缺乏技術力量,援助項目都採取「交鑰匙」方式, 即中國包攬一切, 全部建成後把鑰匙交給蒙方就行了。

到1964年,共建了2座火力發電廠、毛紡織廠、玻璃廠、造紙廠、磚瓦廠、蔬菜農場、養雞場、醫院、療養院、6座橋梁等21個項目,中國不能製造蒙古提出的紡織廠設備,不惜動用緊缺的外匯到英國訂購。

3、阿爾巴尼亞

中國對阿爾巴尼亞的援助一直是在自己遭受封鎖、經濟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提供的。 從1954年起,中國向阿提供經濟、軍事援助摺合人民幣100多億元,阿總人口才200萬,平均給每人達4000多元(當時中國人均年收入不到100元,有的地方農民干一天才8分錢)。

至1978年6月底,中國幫助阿興建了鋼鐵、化肥、制鹼、制酸、玻璃、銅加工、造紙、塑料、軍工等新的工業部門,增建了電力、煤炭、石油、機械、輕工紡織、建材等工業企業和通信、廣播、電視等設施,共計承擔了142個項目,其中建成的92個,基本建成和正在建設的23個。

為建設這些項目,中國先後派出近6000名專家,並為阿爾巴尼亞培養了幾千名技術骨幹。 中國援阿的化肥廠年產20萬噸,平均1公頃地400公斤,遠遠超過我國農村耕地使用的化肥數量;軍援項目之繁、數量之大,也遠超出阿實際需要。

60年代初,中國把蘇聯援助阿爾巴尼亞的項目全部包下來,援助規模不斷擴大,幾乎有求必應。 1960年底,正值中國最嚴重的災荒時期,卻還是緊急援助了阿爾巴尼亞5萬噸糧食。

中國援助阿爾巴尼亞急需的東西,甚至包括2100萬美元的自由外匯 。

中華人民共和國從1950年以來,致力於自身發展的同時,向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加勒比、大洋洲和東歐等地區120多個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經濟和技術援助。



(9)中國政府向哪個國家提供援助擴展閱讀:

中國對外援助主要有8種方式:成套項目、一般物資、技術合作、人力資源開發合作、援外醫療隊、緊急人道主義援助、援外志願者和債務減免。

成套項目

成套項目援助是指中國通過提供無償援助和無息貸款等援助資金幫助受援國建設生產和民用領域的工程項目。

中方負責項目考察、勘察、設計和施工的全部或部分過程,提供全部或部分設備、建築材料,派遣工程技術人員組織和指導施工、安裝和試生產。項目竣工後,移交受援國使用。

成套項目是中國最主要的對外援助方式。從1954年開始,中國利用成套項目援助方式為越南、朝鮮兩國修復被戰爭破壞的鐵路、公路、港口、橋梁和市政交通等設施,並援建一批基礎工業,為兩國戰後重建和經濟發展作出巨大貢獻。

此後,成套項目建設的規模和范圍不斷擴大,在對外援助支出中一直佔有較大比例。目前,成套項目援助占對外援助財政支出的40%左右。

截至2009年底,中國共幫助發展中國家建成2000多個與當地民眾生產和生活息息相關的各類成套項目,涉及工業、農業、文教、衛生、通訊、電力、能源、交通等多個領域。

一般物資

一般物資援助是指中國在援助資金項下,向受援國提供所需生產生活物資、技術性產品或單項設備,並承擔必要的配套技術服務。

中國對外援助最早是從提供一般物資開始的。20世紀50、60年代,中國在國內物資十分短缺的情況下,為支持廣大亞非國家爭取民族解放和發展民族經濟,向上述國家提供了大量生產和生活物資。

除單項提供援外物資外,中國還配合成套項目建設提供各種配套設備和物資。中國始終將國內生產的質量最好的產品作為援助物資,提供的物資涉及機械設備、醫療設備、檢測設備、交通運輸工具、辦公用品、食品、葯品等眾多領域。

這些物資滿足了受援國生產生活急需,其中一些設備如民用飛機、機車、集裝箱檢測設備等,還促進了受援國裝備能力的提高和產業的發展。

技術合作

技術合作是指由中國派遣專家,對已建成成套項目後續生產、運營或維護提供技術指導,就地培訓受援國的管理和技術人員。

幫助發展中國家為發展生產而進行試種、試養、試制,傳授中國農業和傳統手工藝技術;幫助發展中國家完成某一項專業考察、勘探、規劃、研究、咨詢等。

技術合作是中國幫助受援國增強自主發展能力的重要合作方式。技術合作涉及領域廣泛,包括工業生產和管理,農業種植養殖,編織、刺綉等手工業生產,文化教育,體育訓練,醫療衛生,沼氣、小水電等清潔能源開發,地質普查勘探、經濟規劃等。

技術合作期限一般為1年至2年,必要時應對方要求,可以延長。

人力資源開發合作

人力資源開發合作是指中國通過多雙邊渠道為發展中國家舉辦各種形式的政府官員研修、學歷學位教育、專業技術培訓以及其他人員交流項目。

中國從1953年開始實施人力資源開發合作項目。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中國接收了大量來自朝鮮、越南、阿爾巴尼亞、古巴、埃及等國的實習生來華學習,涉及農林、水利、輕工、紡織、交通、衛生等20多個行業。

自1981年起,中國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合作,為發展中國家在華舉辦了多個領域的實用技術培訓班。

自1998年起,中國政府開始舉辦官員研修班,培訓的部門、領域和規模迅速擴大。

截至2009年底,中國為發展中國家在華舉辦各類培訓班4000多期,培訓人員12萬人次,包括實習生、管理和技術人員以及官員。培訓內容涵蓋經濟、外交、農業、醫療衛生和環保等20多個領域。

目前,每年在華培訓發展中國家人員約1萬名左右。此外,中國還通過技術合作等方式為受援國就地培訓了大量管理和技術人員。

援外醫療隊

援外醫療隊是指中國向受援國派出醫務人員團隊,並無償提供部分醫療設備和葯品,在受援國進行定點或巡迴醫療服務。

1963年,中國向阿爾及利亞派出第一支醫療隊。截至目前,中國已向亞洲、非洲、歐洲、拉丁美洲、加勒比和大洋洲69個國家派遣了援外醫療隊。

援外醫療隊一般工作在受援國缺醫少葯的落後地區,條件十分艱苦。援外醫療隊員治癒了大量常見病、多發病,並採用針灸、推拿以及中西醫結合診療方法診治了不少疑難重症,挽救了許多垂危病人的生命。

援外醫療隊員還向當地醫務人員傳授醫療技術,促進了當地醫療衛生水平的提高。援外醫療隊員以精湛的醫術、良好的醫德醫風和高度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全力為受援國人民服務,贏得了受援國政府和人民的尊重和贊揚。

截至2009年底,中國累計對外派遣21000多名援外醫療隊員,經中國醫生診治的受援國患者達2.6億人次。2009年,有60支援外醫療隊,共1324名醫療隊員,分別在57個發展中國家的130個醫療機構提供醫療服務。

緊急人道主義援助

緊急人道主義援助是指中國在有關國家和地區遭受各種嚴重自然災害或人道主義災難的情況下,主動或應受災國要求提供緊急救援物資、現匯或派出救援人員,以減輕災區人民生命財產損失,幫助受災國應對災害造成的困難局面。

多年來,中國積極參與對外緊急救援行動,並在國際緊急人道主義救援事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為使救援行動更加快速有效,中國政府於2004年9月正式建立人道主義緊急救災援助應急機制。2004年12月印度洋海嘯發生後,中國開展了對外援助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緊急救援行動,向受災國提供各種援助共計7億多元人民幣。

近5年來,中國政府累計開展緊急援助近200次,主要包括向東南亞國家提供防治禽流感緊急技術援助;就幾內亞比索蝗災和霍亂,厄瓜多登革熱,墨西哥甲型H1N1流感,伊朗、巴基斯坦、海地、智利地震,馬達加斯加颶風,緬甸、古巴熱帶風暴,巴基斯坦洪災等提供物資或現匯緊急援助。

向朝鮮、孟加拉國、尼泊爾、阿富汗、蒲隆地、賴索托、辛巴威、莫三比克等國提供緊急糧食援助。

援外志願者

援外志願者是指中國選派志願人員到其他發展中國家,在教育、醫療衛生和其他社會發展領域為當地民眾提供服務。目前,中國派出的志願者主要有援外青年志願者和漢語教師志願者。

2002年5月,中國首次派遣5名青年志願者赴寮國,在教育和醫療衛生領域開展了為期半年的志願服務。

截至2009年底,中國向泰國、衣索比亞、寮國、緬甸、塞席爾、賴比瑞亞、蓋亞那等19個發展中國家共派遣405名援外青年志願者,服務范圍涉及漢語教學、中醫治療、農業科技推廣、體育訓練、計算機培訓、國際救援等領域。

其中,向衣索比亞、蓋亞那等多個國家實現連續派遣。2003年,中國開始對外派遣漢語教師志願者。截至2009年底,向全球70多個國家派遣漢語教師志願者共計7590人次。

債務減免

債務減免是指中國免除部分發展中國家對華到期政府債務。對於受援國對華政府債務,中國政府從不施加還款壓力。

在受援國償還到期無息貸款遇到困難時,中國政府一向採取靈活的處理方式,通過雙邊協商延長還款期限。為進一步減輕經濟困難國家的債務負擔。

中國政府在2000年中非合作論壇第一屆部長級會議、2005年聯合國發展籌資高級別會議、2006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2008年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高級別會議、2009年中非合作論壇第四屆部長級會議和2010年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高級別會議上。

先後6次宣布免除與中國有外交關系的重債窮國和最不發達國家對華到期無息貸款債務。截至2009年底,中國與非洲、亞洲、拉丁美洲、加勒比和大洋洲50個國家簽署免債議定書,免除到期債務380筆,金額達255.8億元人民幣。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的對外援助-中國網


J. 中國援助過哪些國家

日本,韓國,非洲,義大利,泰國,菲律賓,埃及,南非,法國,希臘等一些國家

閱讀全文

與中國政府向哪個國家提供援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生蚝海鮮義大利面怎麼做 瀏覽:875
印度的雞肉怎麼去皮 瀏覽:492
義大利的比薩斜塔是什麼樣子的 瀏覽:380
伊朗駐歐佩克代表什麼 瀏覽:833
中國男籃奧運落選賽哪裡看 瀏覽:709
東京奧運會中國運動員穿的衣服叫什麼 瀏覽:118
綠茶在英國怎麼說 瀏覽:394
越南人自己怎麼做水泥 瀏覽:724
中國哪個省種櫻桃 瀏覽:630
印尼晚上可以做什麼兼職 瀏覽:41
英國炸魚薯條多少錢 瀏覽:647
英國總共有多少運輸機 瀏覽:477
美國海運到中國港口需要多久 瀏覽:372
美國給中國轉錢怎麼辦 瀏覽:938
人在英國怎麼玩微博 瀏覽:701
英國留學回國有什麼補貼 瀏覽:181
伊朗人的祖先是什麼種族 瀏覽:511
目前英國女王管轄多少國家 瀏覽:738
注銷中國電信寬頻怎麼辦理 瀏覽:28
越南人怎麼養雞 瀏覽: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