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內河航運和海運的主要內河航運干線
長江是中國「黃金水道」。干支流通航里程達7萬公里。幹流自四川宜賓至入海口,全長2800餘公里,可全年通航,是中國全年晝夜通航最長的深水干線內河航道;其中長江口至武漢航道可通5000噸級的船舶;漢口至重慶間航道可通3000噸江輪,在枯水期千噸輪船亦可上溯到重慶;宜賓至重慶間航道可通航千噸以下輪船。幹流、支流、湖泊與人工運河相互貫通聯結,組成了中國最大的水運網。1949年後,重點整治了重慶到宜昌段的險灘,改善了航道設施,大大提高了川江通航能力。長江干、支流航道同成昆、京廣、川黔、成渝、焦枝等鐵路干線相交,還通過運河和局部地段的水陸聯運,與淮河、珠江及浙閩水系相連。目前整個長江幹流貨運量比1949年初期增加約15倍,客運量增長12.6倍,沿線港口吞吐量增加12倍以上;所完成的貨運量佔全國內河航運貨運總量的42.6%。沿線主要港口有重慶、宜昌、沙市、城陵磯、武漢、黃石、九江、安慶、蕪湖、馬鞍山、南京、鎮江、張家港、南通、上海等(見長江)。
珠江 是華南以廣州為中心的最大水系、水運大動脈,通航價值僅次於長江。目前通航里程只及河長 1/3,其中通航機動船隻的僅佔1/6,尚有很大發展潛力。西江是珠江水系主要內河航運干線。梧州至廣州段可常年通航輪船,百色以下可通小型輪駁船,木帆船可上溯至雲南境內。北江韶關以下可通輪船,韶關以上及各支流多可通航木帆船。東江除龍川以上至合河口只能通航木船外,龍川以下 400多公里均可通航輪船(見珠江)。
淮河 自古即為重要通航河流,後因12世紀末黃河奪淮,又遭歷代人為破壞,淮河遂成害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經40年來的努力,干支流航運量增長較快,80年代後期比 1949年增長7倍。淮河水運潛力目前尚未得到充分利用(見淮河)。
黃河 航運價值遠不如長江、珠江等河流。貴德以上基本不能通航,貴德到中衛間只通皮筏,中衛一銀川、西小召—河口、龍門—孟津及孟津—陶城鋪間可通木船,陶城鋪—墾利間可通小輪,墾利以下航道水淺則不通航(見黃河)。
黑龍江、松花江 黑龍江在中國境內的通航里程約2200公里。 松花江是黑龍江最大支流, 可通航里程達1500公里,航運價值較大。黑龍江、松花江全年有冰封期5~6個月,冰封期間雖不能通航船隻,但可發展東北地區特有運輸方式──冰上運輸(見黑龍江、松花江)。
京杭運河 世界上開鑿最早、路線最長的一條人工運河。它的修通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中國缺少南北縱向天然航道之不足,對溝通中國南北物資交流有重要作用。京杭運河自興修以來,幾經變動,20世紀50年代以來不斷整治,季節性通航里程已可達1100公里,自邳縣以南660公里則終年通航(見京杭運河)。
『貳』 長江支流烏江和沱江與長江的交流處,分別是什麼城市
長江發源於我國的青藏高原,流向總體上為自西向東流動,橫跨我國地勢三級階梯,長江幹流流經我國11個省級行政區,總長度約為6387千米,是我國最長的河流,也是亞洲第一長河,在世界所有河流中排在尼羅河和亞馬孫河之後,位列第三位。長江是我國流域面積最大的河流,長江水系十分龐大,支流數量數以千計,其中流域面積在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支流有437條。長江除了給我們提供水資源之外,還蘊藏著巨大的水能資源,長江是世界水能第一大河,同時長江也是天然的航運航道,是我國內河航運最為發達的水系,被稱為“黃金水道”。
重慶市地形圖
烏江流域落差巨大,不是十分適宜進行航運開發,新中國成立後,進行了航道整治工程,使得烏江中下遊河段全線得以通航。烏江和長江交匯處的城市,就是“涪陵區”,是直轄市重慶市的市轄區,在1997年以前是“涪陵市”,涪陵距離重慶的距離很近,屬於重慶一小時經濟圈核心城市。“涪陵”名稱的由來和烏江有關,烏江古稱“涪水”,而這一地區在古代屬於“巴國”,涪陵是巴國的首都,所以巴國的王陵多位於此地,所以取名“涪陵”。涪陵是烏江流域最大的城市,人口數量約為120萬人,說到烏江和涪陵,我們肯定會想到一樣東西,那就是我們中國人吃飯必不可少的“榨菜”。
『叄』 從自然和社會經濟條件兩方面,說明為什麼長江航線是我國的「黃金水道」
長江是中國第一大河,世界大河之一,幹流全長六千三百多公里,發源於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脈主峰各拉丹冬雪山的西南側(北緯33°28′,東經91°08′)。幹流流經青、藏、 川、滇、 鄂、湘、贛、皖、蘇、滬10省、市、自治區,注入東海。全長約6300公里(若以當曲為源頭,長江全長應為6403公里),居世界第3位。流域介於北緯24°30′~35°45′,東經90°33′~112°25′,面積180餘萬平方公里(不包括淮河流域),約佔全國土地總面積的1/5。年均入海水量達1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3位。古時簡稱江,六朝以後才有大江和長江之稱。
幹流概況 長江幹流各段名稱不一:源頭至當曲口(藏語稱河為「曲」)稱沱沱河,為長江正源,長358公里;當曲口至青海省玉樹縣境的巴塘河口,稱通天河,長813公里;巴塘河口至四川省宜賓岷江口,稱金沙江,長2308公里;宜賓岷江口至長江入海口,約2800餘公里,通稱長江,其中宜賓至湖北省宜昌間稱「川江」(奉節至宜昌間的三峽河段又有「峽江」之稱),湖北省枝城至湖南省城陵磯間稱荊江,江蘇省揚州、鎮江以下又稱揚子江。 流域內高原、山地佔65.6%;丘陵佔24%;平原、低地佔10.4%。
長江支流流域面積超過1萬平方公里的有48條;5萬平方公里以上的有雅礱江、岷江及其支流大渡河、嘉陵江、烏江、沅江、湘江、漢江和贛江等9條。其中雅礱江、岷江、嘉陵江和漢江超過10萬平方公里,以嘉陵江流域面積最大,約16萬平方公里。
中國大部分的淡水湖分布在長江中下游地區,面積較大的有鄱陽湖、洞庭湖、太湖和巢湖。
長江源於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與唐古拉山脈間,在唐古拉山脈主峰各拉丹冬西南側。這里冰川廣布,冰雪融水就是長江的源頭。從江源到人海口,可分為三大段。四川宜賓以上為上游;宜賓至湖北宜昌為中游;宜昌以下為下游。上游段約長三千五百公里,楚瑪爾河是長江的北源;木魯烏蘇河是長江的南源,流程較長,水量也較多,按照「河源唯遠」的原則,其最長支流沱沱河應為長江的正源。自當曲河口到青海玉樹一段稱通天河,長八百一十三公里,河道較寬,水流舒緩。自玉樹到宜賓稱為金沙江,古稱麗水,從北向南流,穿過橫斷山脈,到雲南石鼓附近折向東北入四川盆地,在宜賓與岷江匯合,全長二千三百公里。自宜賓以下才稱長江。 中游段約長一千公里,因流經四川盆地,故俗稱川江。從宜賓到重慶,河道頗曲折。自奉節白帝山到宜昌南津關一段,江水穿過四川與湖北邊境山區的大峽谷地帶,自西至東有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統稱三峽,全長二百零四公里,灘多流急,江水落差甚大,自古稱為長江天險。 下游段約長一千八百五十公里,江水落差甚小,水流緩慢,江面寬闊,一般都超過二公里,最窄處也有六百五十公尺。河道非常曲折,尤其是自湖北枝江到湖南城陵磯一段,古稱荊江,素有「九曲回腸」之稱。由於流速緩慢,泥沙淤積多,每當汛期來臨,極易造成潰堤泛濫災害,自古有「萬里長江,險在荊江」的說法。從宜昌到蕪湖一段,兩岸湖泊極多,其中以洞庭湖和鄱陽湖最大。洞庭湖是長江的天然水庫。江水入江蘇後,因受山勢所阻,向東北繞過寧鎮山地。自鎮江以下,折向束南,進入三角洲地區,地勢平坦,湖泊星羅棋布,水道交織似網,一片水鄉澤國景象。江口竟寬達八十公里,呈現江海相連的壯觀景色。 長江兩岸多名山大澤,風光秀麗,有許多游覽勝地。由於流程長,流域廣,土地肥沃,灌溉便利,中游有「天府之國」,下游多「魚米之鄉」,物產豐富。中華民族的搖籃雖在黃河流域,但據史載,周武王滅殷後,領域南達長江流域,此後黃河、長江兩流域便成為中國歷史文化發展的重心。沿江有不少名城,如重慶、宜昌、武昌、南京、上海等。上海更是中國最大的工商業城市。兩岸有許多名勝古跡,是了解中國歷史的珍貴資料,還有不少神話傳說,是中國文學的寶貴遺產。 長江干支流自古以來就是中國南方橫貫東西、縱連南北的水上交通大動脈,航道總長八萬多公里。萬噸級輪船可達南京,三千噸級可抵達漢口,一千噸級可至重慶,五百噸級可通宜賓。
■長江中下游平原
中國長江三峽以東的中下游沿岸帶狀平原。北界淮陽丘陵和黃淮平原,南界江南丘陵及浙閩丘陵。由長江及其支流沖積而成。面積約20多萬平方千米。地勢低平,海拔大多50米左右。中游平原包括湖北江漢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合稱兩湖平原)、江西鄱陽湖平原;下游平原包括安徽長江沿岸平原和巢湖平原(皖中平原)以及江蘇、浙江、上海間的長江三角洲。氣候大部分屬北亞熱帶,小部分屬中亞熱帶北緣。年均溫14~18℃,最冷月均溫0~5.5℃,絕對最低氣溫-10~-20℃,最熱月均溫27~28℃,無霜期210~270天。農業一年二熟或三熟,年降水量1000~1400毫米,集中於春、夏兩季。地帶性土壤僅見於低丘緩岡,主要是黃棕壤或黃褐土。南緣為紅壤,平原大部為水稻土。農業發達,土地墾殖指數高(上海62.1%,江蘇45.6%),是重要的糧、棉、油生產基地。盛產稻米、小麥、棉花、油菜、桑蠶、薴麻、黃麻等。河汊縱橫交錯,湖盪星羅棋布,湖泊面積2萬平方千米,相當於平原面積10%。兩湖平原上,較大的湖泊有1300多個,包括小湖泊,共計1萬多個,面積1.2萬多平方千米,占兩湖平原面積的20%以上,是中國湖泊最多的地方。有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巢湖等大淡水湖,與長江相通,具有調節水量,削減洪峰的天然水庫作用,產魚、蝦、蟹、蓮、菱、葦,還有中華鱘、揚子鱷、白鱀豚等世界珍品,水產在中國占重要地位,素稱魚米之鄉。是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有上海市、南京市、武漢市、南昌市、蘇州市、無錫市、常州市、南通市、蕪湖市、長沙市等城市。主要工業有鋼鐵、機械、電力、紡織和化學等,是重要的工業基地。平原居中國南北和東西交通網的樞紐地帶,水陸交通都很發達。長江貫穿中部,成為一條東西向的水運大動脈,加上其無數支流,構成一龐大水道網。
『肆』 我國內河航線中,「黃金水道」之稱的是( )航線。我果凍部聯系南北的內核航線是()
我國內河航線中,「黃金水道」之稱的是( 長江)航線。我果東部聯系南北的內河航線是(京杭大運河)
『伍』 武漢簡稱是什麼
武漢簡稱漢。
別稱江城,中國超大城市和國家中心城市之一,湖北省省會、副省級城市,中國中部暨長江中游地區第一大城市,也是中部地區的政治、經濟、金融、商業、物流、科技、文化、教育中心及交通、通信樞紐,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九省通衢」的美譽。
武漢是中國經濟地理中心,中國三大「內河航運中心」之一,也是中國客運量最大的鐵路樞紐和航空、公路樞紐之一。「黃金水道」長江及其最大支流漢水橫貫市區,將武漢一分為三,形成了武昌、漢口、漢陽三塊區域隔江鼎立的格局,史上統稱之為「武漢三鎮」。
(5)中國黃金水道內河航線是哪個城市擴展閱讀
清中後期至民國,武漢經濟發達,是僅次於上海的中國第二大國際大都市,繁榮程度位居亞洲前列,被稱為「東方芝加哥」,而武漢也繼承了這一美稱。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發生在這里,中華民國誕生於此。1927年,國民政府決定將武漢三鎮合並為京兆區(首都),並將其設為中國的第一個「直轄市」。
同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及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遷到武漢,中國共產黨中央機關也搬到武漢,使其一度成為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抗日戰爭初期,國民政府在內遷伊始將武漢定為臨時陪都,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焦點城市。1949年以後,武漢轉型成為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教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
武漢是中國重要的科教研發和新興產業發展基地。截至2011年,武漢大學生人數已超過100萬,在世界所有城市中名列第一。截至2015年,武漢高等院校高達82所,僅次於北京。近年來,武漢經濟大幅增長,被認為是國內「唯一能夠實現製造產業升級換代的城市」和中國發展速度最快的極少數城市之一,目前全市高新技術製造業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僅次於深圳等極少數城市,城市創新能力在全國排名第二。
武漢近年來對外來人口的吸附作用日漸增強,年輕人口凈增率現僅次於深圳排名全國第二,是全國吸引外來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城市活力排名全球第七。
2014年起至2028年的每年9月,武漢都要舉行武漢網球公開賽,是中國國內級別最高的網球賽事之一。2019年,武漢舉辦了第7屆世界軍人運動會,參與舉辦了國際籃聯世界盃籃球賽。
2017年10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武漢市全球創意城市網路項目,授予武漢「設計之都」稱號,成為繼深圳、上海、北京之後的中國第四個「設計之都」。同年12月,武漢榮膺「2017年度城市創新」獎。
2020年1月,由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非常嚴重,中國政府宣布,自1月23日上午十時起將武漢封城,並強制市民出門必須戴口罩,這是近代中國的首次封城事件。
『陸』 長江通航里程佔全國內河航道總里程的23,因此人們把長江成稱為「黃金水道」.______.(判斷對錯
長江是中國東西向交通的大動脈,自古以來就享有「黃金水道」的盛譽.近半個世紀以來,經過航道綜合整治,加之三峽、葛洲壩等水利樞紐的建設,長江的通航條件得到顯著改善.重慶、武漢、南京等長期作為水陸交通的重要樞紐.目前,長江干支流通航里程超過7萬千米,通航里程佔全國內河航道總里程的
2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