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中國宗教聖地都有哪裡

中國宗教聖地都有哪裡

發布時間:2022-09-07 00:58:20

❶ 中國四大佛教聖地是哪

中國佛教四大名山分別是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分別是文殊菩薩、觀世音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的道場。

四大名山隨印度佛教的傳入,自中國漢朝開始建寺廟、修道場,延續至今,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得到政府的歷史性保護,確定作為文化文物重點管理單位,並對寺院進行了修葺,現已成為蜚聲中外的宗教、旅遊勝地。

四大佛教聖地的特點

五台山,佛教聖地之一,文殊師利菩薩道場,地處中華人民共和國山西省五台縣境內,方圓三千餘平方公里,海拔三千餘米,由五座山峰環抱合成,五峰高就,峰頂平坦寬闊,其狀如石壘之台,是故,稱「五台山」漢唐以來,五台山設佛寺弘法,以宗教利生,一直是世界與中國的多元佛教文化中心之一。

普陀山是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位於浙江舟山群島,觀音菩薩道場,同時也是著名的海島風景旅遊勝地,如此美麗,又有如此眾多文物古跡的小島,在我國可以說是絕無僅有,普陀山位於杭州灣以東約100海里,是舟山群島中的一個小島,全島面積約12.5平方公里。

峨眉山位於中國四川省峨眉山市境內,景區面積154平方公里,最高峰萬佛頂海拔3099米,是著名的旅遊勝地和佛教名山,是一個集自然風光與佛教文化為一體的中國國家級山嶽型風景名勝,1996年12月6日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名錄》。

九華山位於安徽省池州市,距池州市青陽縣20公里、距長江南岸貴池區約60公里,方圓120平方公里,主峰十王峰1344.4米,為黃山支脈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❷ 中國佛教四大聖地

佛教四大聖地,佛教是在印度產生的,卻在印度沒落了,留下了四大佛教聖地分別是藍毗尼、菩提伽耶、鹿野苑、拘屍那羅。而中國常常把佛教四大名山稱為中國佛教的四大聖地。

中文名
佛教四大聖地
外文名
Four Buddhist holy sites
包括
蘭毗尼 菩提伽耶 鹿野苑拘屍那羅
中國稱
佛教四大名山
四大菩薩四大菩薩排名四大菩薩道場普賢菩薩道場佛界所有佛的排名佛教菩薩排名佛教大乘佛教佛教四大道場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區別
藍毗尼園
藍毗尼是著名的佛教聖地,為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的誕生地。位於尼泊爾西部蘭毗尼專區的魯潘德希縣。蘭毗尼是梵文"可愛"之意。這里原為古代天臂國善覺王夫人蘭毗尼的花園,因而得名。相傳公元前623年,附近的迦毗羅衛國凈飯王之妻摩耶夫人,在尼歷正月月圓之夜,歸寧途中,在蘭毗尼花園里的娑羅雙樹下,手扶娑羅雙樹,生下悉達多(釋迦牟尼是尊稱,為"釋迦族聖人"之意)。在釋迦牟尼誕生處,今建有白色方型兩層的摩訶摩耶夫人廟,庄嚴肅穆。廟旁有一泓池水明澈如鏡,相傳是摩耶夫人沐浴處。池邊長著一顆娑羅雙樹,樹身粗約十三、四米,倒影水中,姿態華敷。

初轉正法地--鹿野苑
中國高僧晉代法顯和唐代玄奘分別在公元405年和633年到此瞻禮,在《佛國記》和《大唐西域記》中均有記述。法顯是最早來此訪問並留有真實記錄的第一個外國人。由於歲月悠久,勝跡淪堙,正是憑借他們的記述,近代才得以勘明蘭毗尼的原址,並加復建。原池邊的娑羅雙樹,在玄奘來訪時已"枯悴",現存此樹是後人補種的。附近有公元前249年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來此朝聖時所立石柱。廟南有新建的佛塔和佛寺,寺內有釋迦牟尼的巨大塑像。佛堂牆上繪有反映釋迦牟尼生平的壁畫。此外,蘭毗尼還建有文物館、中學、賓館、馬亨德拉國王紀念碑等。

佛陀出生地--尼泊爾藍毗尼園
每年尼歷正月望日釋迦牟尼誕生日,這里要舉行盛大廟會,佛教徒雲集朝覲。尼泊爾王國政府為了保護歷史古跡和發展宗教旅遊,從1968年開始了蘭毗尼的復興建設,擬建面積約為七、八平方公里的蘭毗尼花園,周圍有65平方公里的陪襯地帶。

菩提伽耶
菩提伽耶又稱菩提道場、佛陀伽耶是印度佛教的聖地,位於印度東北部恆河支流帕爾古河岸,比哈爾邦中部格雅城南11公里處,東距加爾各答約150公里。因相傳這里是佛祖釋迦牟尼成佛之地,故這座小城遂成了佛教信徒心目中的聖地。

菩提伽耶·正覺塔
據說,城內著名的佛塔寺為阿育王所建。佛塔寺它是一座下方上尖的佛塔,高50米。底層是邊長15米的方形,從中部開始,層層上縮,頂部為圓柱狀,上立一銅制螺旋圓頂。塔身第一層四角有四個小塔,形似主塔,呼應而立。塔上供有形態各異的佛像。寺內供有金身佛像一座,光彩照人,佛像不是很大。大菩提寺盡管在印度寺廟中算不上巍峨博大,但其獨特的構制充滿了庄嚴和壯麗。

在塔寺西面不遠處有一棵菩提樹,樹下有一紅砂石,即佛教的"金剛座"。相傳,佛祖釋迦牟尼就是在這棵樹下悟得真諦,創建佛教的。周圍有中國漢地及西藏地區、日本、緬甸、泰國、斯里蘭卡等國佛教組織和僧人修建的寺院。附近有村女善生供奉乳粥遺址和釋迦牟民留影窟遺址。近代曾在此發現五方北宋前期的漢文碑刻,現存加爾各答博物館。

中國晉代高僧法顯和唐代高僧玄奘都曾到過這里。玄奘在《大唐西域記》內寫道:"昔佛在世,高數百尺,屢經殘伐,猶高四五丈,佛坐其下成等正覺,因而謂之菩提樹焉。"

鹿野苑
鹿王古字為沙朗那 (Sarang nath) 後簡稱沙那 (Sarnath)。鹿野苑系中文意譯。釋迦牟尼在菩提伽耶覺悟成道後,首先來此傳教並收度了5個門徒。

當然,鹿野苑之所以成為佛教勝地,並不只是因為這一傳說。佛陀在離此地不遠的菩提伽耶證了正覺之後,首先來到這里進行他第一次傳教,並在這里為第一批五位弟子宣經講法。佛陀也是從這里開始,住世說法四十五年,凡講經三百餘會,化度弟子數千人。從那時起至今兩千多年來,他所倡導的佛教教義已經傳遍全球,全世界的佛教徒已經超過5億人之多。

據說中國晉代高僧法顯和唐代高僧玄奘都曾來過此地,鹿野苑當時的勝景在法顯的《佛國記》和玄奘的《大唐西域記》中都有記載。玄奘描述這里是"區界八分,連垣周堵,層軒重閣,麗窮規矩",他在這里還看到了30所寺院,3000名僧人,以及真人般大小的佛祖銅像。

鹿野苑
鹿野苑現主寺正門是座菩提伽耶式的現代建築,四周配以花圃草地樹林和鹿園,是個花園式的寺院。據說最早的寺院修建於孔雀王朝阿育王時代,笈多王朝時曾於重修,莫卧爾時期阿克巴大帝曾於再修。寺廟建於1931年。寺廟東北面有一棵碩大的菩提樹,樹高數丈,青蔥而濃密,據說還是從菩提伽耶的那棵大菩提樹上折枝移植而成的。傳說佛陀當年就是在這棵樹下第一次向5位弟子講經的,樹下有一佛陀向5弟子講經的群雕,周圍掛滿了信徒們送來的花環、流蘇。主寺西南有一座大圓桶似的高大建築,這是這里僅有的露出地面的古跡----達曼克塔。此塔高33米,下層石築,上層磚砌,內為實心。唐玄奘在他的《大唐西域記》中描寫此塔時曾寫道:"精舍(即寺院)西南有石翠堵坡(即達曼克塔。),無憂王建也。基雖傾陷,尚余百尺,前建石柱(即阿育王石柱),高七十餘尺,石含玉潤,鑒照映徹……"

許多亞洲的佛教國家在這里建有寺廟,中國的中華寺也是其中之一。原來是這里唯一的一位中國僧人。他叫羽清,自稱是青海塔爾寺人。36年前與人結伴來印度取經,不幸半路得病,留下這半身殘廢。由於行走不便,通郵又不便,他與國內的親人失去了聯系。他36年來一直住在鹿野苑,既沒有回過中國,也很少見到中國人。他說,中國使館曾經派人看過他。只是他年歲已老,沒有想頭了,只望客死他鄉,與佛陀為伴了。

阿育王石柱
拘屍那迦
庫耶那迦(Kushinagar) 是印度的佛教聖地,佛祖釋迦牟尼圓寂之地,位於印度與尼泊爾邊界附近。

拘屍那羅
佛在80歲時自知已得重病,便同弟子從毗舍離城向西北走。從方向上看是想回家鄉(今尼泊爾的藍毗尼)。但走到拘屍那羯羅,病情加重。涅盤的那天,他在河裡洗了澡,在一個長滿娑羅雙樹的小樹林里安了繩床。他枕著右手側身卧著,頭朝北,腳朝南,背朝東,面朝西,離世而去。所以,後來的卧佛雕像卧的方向都是這樣的。佛涅盤後火化剩下的骨灰叫舍利,當時有8位國王分了佛的舍利,各建塔供奉,佛舍利塔就是這樣起源的。

中國唐朝高僧玄奘曾到過迦夏。據記載,他渡過佛祖洗澡的阿恃多伐底河,到了婆羅雙樹林。他還在那裡見到阿育王建的涅盤塔,雖已傾陷,尚高200餘尺。如今,這座涅盤塔已不復存在,代之以1923年由緬甸佛教徒集資修建的新塔,塔頂部呈饅頭形,上有傘蓋。塔前有座小廟,裡面有佛涅盤的雕刻 。

國內分布
聖地概述
文殊菩薩道場--山西五台山,觀世音菩薩道場--浙江普陀山,普賢菩薩道場--四川峨眉山,地藏菩薩道場--安徽九華山。四大名山隨著佛教的傳入,自漢代開始建寺廟,修道場,延續至清末。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受到國家的保護,並對寺院進行了修葺。已成為蜚聲中外的宗教、旅遊勝地。

五台山
中國佛教第一聖地。位於山西省五台縣境內,方圓五百餘里,海拔三千米,由五座山峰環抱而成,五峰高聳,峰頂平坦寬闊,如壘土之台,故稱五台。漢唐以來,五台山一直是中國的佛教中心,此後歷朝不衰,屢經修建,鼎盛時期寺院達300餘座,規模之大可見一斑。大部分寺院都已無存,僅剩下台內寺廟39座,台外寺廟8座。五台山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旅遊區之一。寺院經過不斷修整,更加富麗堂皇,雄偉庄嚴,文化遺產極為豐富,舉世稱絕,其中最著名的五大禪寺有顯通寺、塔院寺、文殊寺、殊像寺、羅睺寺。

五台山
普陀山
普陀山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同時也是著名的海島風景旅遊勝地。如此美麗,又有如此眾多文物古跡的小島,在中國可以說是絕無僅有。普陀山位於杭州灣以東約100海里,是舟山群島中的一個小島,全島面積約12.5平方公里。普陀山的風景名勝、游覽點很多,主要有:普濟、法雨、慧濟三大寺,這是現今保存的二十多所寺庵中最大的。普濟禪寺始建於宋,為山中供奉觀音的主剎,建築總面積約11000多平方米。法雨禪寺始建於明,依山憑險,層層疊建,周圍古木參天,極為幽靜。慧濟禪寺建於佛頂山上,又名佛頂山寺。奇岩怪石。著名的有盤陀石、二龜聽法石、海天佛國石等二十餘處。在山海相接之處有許多石洞勝景,最著名的是潮音洞和梵音洞。

九華山
位於安徽省青陽縣城西南20公里處,距長江南岸貴池市約60公里。方圓120平方公里,主峰十王峰1342米,為黃山支脈,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九華山共有99座山峰,以天台、十王、蓮華、天柱等9峰最雄偉,群山眾壑、溪流飛瀑、怪石古洞、蒼松翠竹、奇麗清幽,相映成趣。名勝古跡,錯落其間。

九華山
峨嵋山
位於中國四川省峨嵋山市境內,景區面積154平方公里,最高峰萬佛頂海拔3099米,是著名的旅遊勝地和佛教名山;是一個集自然風光與佛教文化為一體的中國國家級山嶽型風景名勝。1996年12月6日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名錄》。相傳佛教於公元1世紀即傳入峨嵋山。近2000年的佛教發展歷程,給峨嵋山留下了豐富的佛教文化遺產,造就了許多高僧大德,使峨嵋山逐步成為中國乃至世界影響甚深的佛教聖地。全山共有僧尼約300人,寺廟近30座,其中著名的有報國寺、伏虎寺、清音閣、洪椿坪、仙峰寺、洗象池、金頂華藏寺、萬年寺等。

峨眉山
印度朝聖
去印度朝聖,佛陀聖跡有很多,而且有很多聖跡已經埋沒在歷史的塵封之中,眾生福慧淺薄,無緣再看到。現有的印度尼泊爾朝聖十八大聖跡線路,是根據蟬友圈·佛旅網創始人衲木錯,在多年的印度尼泊爾帶團朝聖實踐和朝聖體悟中,創新性地開辟了一條由順時針方向的佛陀朝聖線路。這條朝聖線路查閱了大量的佛教經典,徵求許多國內外高僧大德的開示。這條朝聖路線成功地開辟,對於印度尼泊爾佛教朝聖,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對於圓滿朝聖佛陀,體味佛陀正法和修行具有重要意義。

1、出 生--藍毗尼園:2500多年前佛陀出生時的腳印和沐浴的聖池;

2、成 長--佛陀祖國迦毗羅衛國的遺址和佛陀舍利塔;

3、出家--拘屍那羅森林南丹格爾

4、成道--菩提伽耶:娑婆世界的中心,最堅硬的地方。苦行林,尼連禪河,賢劫千佛成道的金剛座、菩提樹,正覺塔和佛陀親自開光的25歲等身像,480多座佛塔群,全世界佛教徒最嚮往的地方。

5、初轉法輪--鹿野苑。佛陀三轉*輪地,為五比丘宣說了四聖諦、八正道,成立最早的佛教僧團。佛陀舍利塔和最庄嚴的阿育王石柱(印度國徽以此為標志)。

6、涅 盤--拘屍那羅。佛陀最後度弟子須跋陀羅和涅盤後金剛力士放金剛杵處,佛陀最後說法處,佛陀荼毗塔,佛陀涅盤塔,佛陀6.1米最為庄嚴之涅盤像,拘屍那羅八王分舍利之地,佛陀舍利塔,佛陀聖體停放七天供人天瞻仰之地。

7、竹林精舍--佛教第一座精舍,佛陀洗浴的聖池迦蘭陀池;在此宣說諸多經典,如《佛說般舟三昧經》等。

8、只園精舍--佛教第二座精舍,《金剛經》、《佛說阿彌陀經》、《楞嚴經》、阿含部等經典均在此宣說佛陀宿舍-健陀俱提精舍,佛陀講經台,阿難菩提樹;央掘摩羅塔、給孤獨長老塔等。

9、西天靈山--靈鷲山。佛陀講成佛之經典《法華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大般若經》等重要經典之靈鷲凈土,佛陀依然在此講經說法;隋朝時,智者大師讀《法華經》至"葯王菩薩本事品"時,忽入定中,見靈山一會,儼然未散。

10、降凡處--桑克希亞。佛陀上忉利天為母說法後(《地藏經》)乘金色天梯降凡處,帝釋天、大梵天陪伴左右;佛教第一尊佛像產生之地;曲女城大法會玄奘大師辨經處。

11、神變處--吠舍離。(廣嚴大城靈塔中,如來思念壽量處)佛陀在廣嚴城外示現神通降服96種外道,佛陀預告涅盤處,佛陀舍利塔,阿難尊者舍利塔,首位比丘尼出家地,維摩詰大士故居,第二次經典結集之地。

12、世界佛教中心--那爛陀大學,蓮花生大士、寂天菩薩、玄奘大師等高僧大德曾在此參學講經。舍利弗尊者舍利塔;玄奘法師求學、辯經弘法地;規模宏大的佛教遺址。

13、玄奘大師紀念館--玄奘大師頭蓋骨舍利、佛陀腳印(千幅輪)、妙法蓮華經血經。

14、經典結集--佛教第一次經典結集之七葉窟,五

❸ 中國有哪些佛教聖地

1、九華山

九華山位於安徽青陽縣是中國五大佛教聖地之一,是地藏菩薩道場主要的山峰有天柱峰、芙蓉峰、十王峰等5座著名山峰,另外這里文化古跡眾多其中保存完好的有月身寶殿、慧居寺、百歲宮等建築佛像1500多尊還收藏了明萬曆皇帝頒賜的聖旨以及藏經和玉印等文物物件1300多件。

2、峨眉山

峨眉山位於四川峨眉山市這里是普賢菩薩的道場,這里生物種類繁多稀有動物有2300多種,植物有3200多種資源十分豐富另外還有一些佛教文化的遺跡其中包括報國寺、伏虎寺、洗象池、龍門洞、捨身崖、峨眉佛光等法器還有佛像、繪畫等具有強烈的宗教文化氣息,這里美景迷人是知名的旅遊聖地。

3、布達拉宮

布達拉宮位於西藏拉薩市瑪布日山是世界上最龐大最古老的古建築群,布達拉宮氣勢磅礴是藏式建築的代表,最初是吐蕃王朝松贊干布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化公主一起修建的,成為了佛教聖地,也被稱為觀世音菩薩的第二普陀山這里保存著很多珍貴的文物。

4、普陀山

普陀山位於舟山市普陀區是中國五大佛教聖地是觀音菩薩教化眾生的道場,這里有1390個小島嶼形似蒼龍卧海是國家知名的旅遊風景區,這里有4大寺100多庵139茅蓬4600多僧侶等具有佛教氣息的文化遺跡,來這里有很多知名景觀包括短姑聖跡、梅灣春曉、法華靈洞、南天門等多個古典文化遺跡,這里經常舉辦香火節被稱為中國五大佛教聖地之一,主要以神奇和神聖享譽海內外。

5、五台山

五台山位於山西忻州市是中國唯一一個青廟黃廟共處的佛教道場,這里有寺院近50處,台內39處曾經有多個朝代的皇帝前來跪拜,主要自然景觀有望海峰、葉斗峰等5個山峰,另外還有一些古建築文化遺跡包括佛光寺、菩薩頂、金閣寺等15個重點文化保護單位,佛像3萬多尊主要是一些菩薩、羅漢、護法神等類型成為國家知名旅遊景點。

6、白馬寺

白馬寺因是佛教傳入中國的第一座寺院,位於洛陽市老城東約幾公里邙山南麓洛河北岸之間,是佛教傳入我國內地興建的第一座寺院。初建於東漢明帝永平十一年(68年),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白馬寺原建築規模極為雄偉,歷代又曾多次重修,但因屢經戰亂,數度興衰,古建築所剩不多,人民政府為保存這一著名文化古跡,曾進行過多次修葺。

7、小昭寺

小昭寺位於大昭寺北面約500米處,為西藏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拉薩名勝之一。通常與大昭寺連稱"拉薩二昭"。小昭寺始建於唐代,與大昭寺同期建成,7世紀中葉由文成公主督飭藏漢族工匠建造。寺內供奉的釋迦牟尼佛為佛陀12歲時之等身像,是文成公主由長安攜帶進藏,成為西藏最珍貴的歷史文物,後移至大昭寺,又將公主攜帶的另一個尊佛移至小昭寺。

(3)中國宗教聖地都有哪裡擴展閱讀:

1.法門寺

法門寺因供奉"釋迦如來佛指舍利",位於陝西扶風縣城北十公里的法門鎮。始建於東漢末年,發跡於北魏,起興於隋,鼎盛於唐,被譽為"皇家寺廟",因安置釋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為舉國仰望的佛教聖地。

2.靈光寺

靈光寺因供奉釋迦牟尼佛牙舍利,位於北京西山余脈翠微山東麓,中外佛教徒朝拜的中心之一。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現由中國佛教協會派僧人管理。

3.大昭寺

大昭寺因供有釋迦牟尼在世時塑造的8歲等身像,坐落在拉薩市舊城中心八角街,始建於公元647年。傳說,在建寺之前,文成公主運用陰陽、五行,推測出西藏的地形似一仰卧的魔女,拉薩卧塘湖恰為魔女的心臟,在此填湖建寺才能驅魔。於是,松贊干布按文成公主的心願,為公主入藏而修建了這座大昭寺。

參考資料:網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

❹ 中國有名的宗教旅遊景點有哪些

中國有名的宗教旅遊景點有以下:
一,法門寺:
法門寺保持了塔前殿後的格局。現在的法門寺以真身寶塔為寺院中軸,塔前是山門、前殿,塔後是大雄寶殿,這是中國早期佛教寺院的典型格局。
真身寶塔幾經易改,由唐的四層樓閣式塔到明朝的十三層磚塔,現如今是按坍塌前的明塔實測圖施工復原,以鋼筋水泥為骨架,青磚砌色而成。塔內還修建了平台供遊人登高眺望。
地宮按唐朝狀況復原,只對個別損壞嚴重者予以更換。整個地宮用漢白玉和石灰石板構築而成,內壁和石門上布滿雕刻。在地宮修復過程中,設置了環繞唐地宮的環形地下室,並設有佛龕。僅存於世的佛指舍利在地宮中央供奉。
寺院的西院是法門寺博物館,現有多功能接待廳、珍寶閣等建築。

二,少林寺

少林寺 山門是少林寺最前面的建築,創修於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額懸「少林寺」黑漆方匾,為清康熙皇帝御書。據《少林寺志》載:此匾原懸於大王殿正門上方,大王殿焚毀後,移於此處,入少林寺山門,是一條寬闊的慢斜坡形雨道,兩旁有許多重要的碑刻,有武則天撰文的《大唐天後御制詩書碑》,還有日本僧人邵元所撰的息庵禪師道行之碑,碑文反映了邵元和息庵禪師之間的深厚情誼和古代中日人民的友好關系。郭沫若為此曾題詩說:「息庵碑是邵元文,求法來唐不讓仁。願作典型千萬代,相師相學倍相親」。寺內還有《唐秦王告少林寺主教碑》 、 《唐嵩岳少林寺碑》 、 《宋蘇東坡觀音贊》等。另外還有許多著名書法家如米芾、趙孟頫、董其昌、蔡京等人書寫的碑刻。這些碑刻不僅是重要的史料,而且都有很高的書法價值。
山門,應作「三門」。依佛經言,三門即三解脫門簡稱,稱寺院大門為三門,取其入道之義。現少林寺三門,系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敕修時所建。1974年重修。正門上方橫懸長方形黑底金字匾額,上書「少林寺」三字,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御題頒賜。三門殿內神龕供奉彌勒坐像。神龕後面為韋馱立像。三門前有石獅一對,豎眉鼓目,純真威武;雕工精緻,元明舊物。三門的八字牆外,有明嘉靖年間建立的石坊兩座,東西對稱,形制相同。

三,大昭寺:
藏族人民有「先有大昭寺,後有拉薩城」之說,大昭寺在拉薩市具有中心地位,不僅是地理位置上的,也是社會生活層面的。環大昭寺內中心的釋迦牟尼佛殿一圈稱為「囊廓」,環大昭寺外牆一圈稱為「八廓」,大昭寺外輻射出的街道叫「八廓街」即八角街。以大昭寺為中心,將布達拉宮、葯王山、小昭寺包括進來的一大圈稱為「林廓」。這從內到外的三個環型,便是藏民們行轉經儀式的路線。
從大昭寺金頂俯瞰大昭寺廣場,右邊遠處山上是布達拉宮,近處的柳樹是「公主柳」,相傳是文成公主所栽。大昭寺的布局方位與漢地佛教的寺院不同,其主殿是坐東面西的。主殿高四層,兩側列有配殿,布局結構上再現了佛教中曼陀羅壇城的宇宙理想模式。寺院內的佛殿主要有釋迦牟尼殿、宗喀巴大師殿、松贊干布殿、班旦拉姆殿(格魯派的護法神)、神羊熱姆傑姆殿、藏王殿等等。寺內各種木雕、壁畫精美絕倫,空氣中彌漫著酥油香氣,藏民們神情虔誠地參拜轉經。

四,樓觀台:
樓觀台的名勝古跡,現存上善池、說經台、煉丹爐、呂祖洞、仰天池、棲真亭、化女泉、古塔、老子墓及宗聖宮、會靈觀、玉真觀、玉華觀等遺址。
古人雲:「關中河山百二,以終南為最勝;終南千峰聳翠,以樓觀為最佳」,真實地反映了樓觀台豐富的自然景觀和眾多的人文景觀價值。素有「天下第一福地」、「洞天之冠」的美譽。陝西樓觀台國家森林公園,位於秦嶺西部北麓陝西省周至縣境內。東距古城西安70公里,與隴海鐵路、西寶高速公路、108國道相接。森林繁茂,山清水秀,環境優美,文物古跡眾多,生物資源豐富,地熱溫泉富集,民俗風情濃郁,構成了聞名遐邇「古、秀、幽、奇」的風景特色。森林公園始建於1982年,是林業部最早批建的中國十二個森林公園之一,也是西北地區首家森林公園。1992年被林業部定為國家級,1997年被評為「西安市十大景觀之一」。公園總面積2.75萬公頃。規劃為東樓觀、西樓觀、田峪觀、首陽山四個游園,12個景區,200餘處景點,是人文、自然、森林景觀融合俱佳的旅遊勝地。有40里峽一線天、野牛河高山瀑布、旺子溝古溶洞、首陽山五彩壁石及仰天池、洞賓泉、龍王潭等自然景觀;有光頭山草甸、高山雲冷杉、杜鵑天然林,數千畝人工竹林等森林景觀;垂直帶譜明顯,季相變化萬千;有說經台、煉丹峰、大陵山、吾老洞、紅孩洞、龍王廟、鐵廟等諸多人文景點。

五,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佔地1234畝,建築面積82.3萬平方米,擁有經堂6座,佛殿84座,藏式樓31座,佛宮30院,經輪房500餘間,僧舍10,000餘間。拉卜楞寺設有顯宗聞思學院、密宗續部下院、續部上院、喜金剛學院、時輪金剛學院、醫學院等六大學院,為世界最大的喇嘛教學府,其嚴格的入學、教學、考試和畢業制度為藏區培養出了大量宗教人才。
藏語稱「噶丹雪珠達爾傑扎西葉蘇旗衛林」,意為「足喜講修宏揚吉祥右旋洲」,簡稱為「拉章扎西旗」。據聞,第一世嘉木樣選定大夏河旁的扎西旗為寺址,後拉章(佛宮)建成後,出於對大師的尊崇,在寺名前冠以「拉章」,稱「拉章扎西旗」,久之「拉章」轉音為「拉卜楞」,且廣泛使用,於是拉卜楞成了寺名和地名。

六,塔爾寺:
塔爾寺該寺初建於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迄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整個寺院是由眾多的殿宇、經堂、佛塔、僧舍組成的一個漢藏藝術相結合的輝煌壯麗建築群,佔地面積約600餘畝。
該寺依山就勢,錯落而建。其中以八個塔、大金瓦殿、小金瓦寺、花寺、大經堂、九間殿等最為著名。八寶如意塔,位於寺前廣場。據說,這八個塔是為紀念佛祖釋迦牟尼一生之中的八大功德而建造的,建於1776年。其造型大同小異,塔身高6.4米,塔底周長9.4米,底座面積5.7平方米。塔身白灰抹面,底座青磚砌成,腰部裝飾有經文,每個塔身南面還有一個佛龕,裡面藏有梵文。

七,大慈恩寺:大慈恩寺是世界聞名的佛教寺院,唐代長安的四大譯經場之一,也是中國佛教法相唯識宗的祖庭,迄今已歷1350餘年。位於古城西安南郊,創建於唐太宗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年),是唐貞觀二十二年(648)太子李治為了追念他的母親文德皇後而建。大慈恩寺是唐長安城內最著名、最宏麗的佛寺,它是唐代皇室敕令修建的。唐三藏--玄奘,曾在這里主持寺務,領管佛經譯場,創立佛教宗派。寺內的大雁塔又是他親自督造的。所以大慈恩寺在中國佛教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一直受到國內外的重視。

八,大興善寺:
大興善寺位於西安南郊小寨興善寺西街,始建於西晉武帝泰始二年(公元265年),是西安現存歷史最悠久的佛寺之一。隋文帝開皇年間擴建西安城為大興城,寺占城內靖善坊一坊之地,取城名「大興」二字,取坊名「善」字,賜名大興善寺至今。
隋唐時長安佛教盛興,隋開皇年間有印度僧人那連提黎耶舍、那崛多,達摩及多等先後來華傳授佛法並翻譯佛經。唐玄宗開元年間又有開元三大士之稱的印度高僧善無畏,金剛智,不空先後在大興善寺翻譯佛教密宗經典,大興善寺成為長安三大譯場之一。不空法師在大興善寺傳法、灌頂弘揚密法,學成歸國盛弘密法,大興善寺被日本真言宗尊為祖庭。大興善寺是一座具有中外影響的古剎,被列為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開放寺院之一。

九,佳縣白雲觀:
佳縣白雲觀位於縣城南 5公里的黃河之濱,白雲山上。這座道觀始建於宋代,主建於明清。明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由白雲山著名道士李玉鳳真人,榆林總兵張臣,佳縣籍縣丞牛登第共同組織修建。
明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神宗帝朱鈞給白雲山道觀親頒聖旨一道,並賜制《道藏》4726卷,從此當地官民信士大興土木,營造道觀,後經歷代不斷修葺補建,形成規模宏大,鱗次櫛比,古樸典雅,神秘幽靜的廟群,是西北地區明代以來最大的古建築群和道教聖地。
白雲觀屬全真道龍門派,明萬曆三十六年,北京白雲觀道士王真壽、張真義、景真雲等來白雲山白雲觀闡教,弘清靜無為之道德,修明心見性之全真,迄今已歷十七代,三百九十餘年。

十,普救寺:
1986年以來,新修復的普救寺,寺院建築布局為上中下三層台,東中西三軸線(西軸為唐代,中軸為宋金兩代,東軸為明清形制),規模恢宏,別具一格。從塬上到塬下,殿宇樓閣,廊榭佛塔,依塬托勢,逐級升高,給人以雄渾庄嚴,挺拔俊逸之感。加之和《西廂記》故事密切關聯的建築:張生借宿的「西軒」,崔鶯鶯一家寄居的「梨花深院」,白馬解圍之後張生移居的「書齋院」穿插其間。寺後是一地勢高低起伏,形成活潑的園林花園。園內疊石假山懸險如削,鶯語雙亭飛檐翹角。荷花池塘上橫架曲徑鵲橋,亭橋相接、湖山相銜。鶯鶯的「拜月台」掩映在青松翠柏、千竿修竹之中。
屹立在寺中的鶯鶯塔,不僅形制古樸、蔚為壯觀,而且以奇特的結構,明顯的迴音效應著稱於世。遊人在塔側以石扣擊,塔上會發出清脆悅耳的「咯哇——」「咯哇——」的蛤蟆叫聲,令遊人連連稱奇。據方誌中稱之「普救蟾聲」,為古時永濟八景之一。

❺ 中國著名的佛教聖地有哪幾處

中國佛教五大名山分別為供奉文殊菩薩的山西五台山、供奉觀音菩薩的浙江普陀山、供奉普賢菩薩的四川峨眉山、供奉地藏菩薩的安徽九華山,供奉彌勒菩薩的浙江雪竇山。

中國佛教的聖地分別供奉文殊菩薩、觀音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彌勒菩薩,五大名山隨著佛教的傳入,自漢代開始建寺廟,修道場,延續至清末。已成為蜚聲中外的宗教、旅遊勝地。


(5)中國宗教聖地都有哪裡擴展閱讀:


一、五台山,中國佛教第一聖地。位於山西省五台縣境內,方圓五百餘里,海拔三千米,由五座山峰環抱而成,五峰高聳,峰頂平坦寬闊,如壘土之台,故稱五台。

漢唐以來,五台山一直是中國的佛教中心,此後歷朝不衰,屢經修建,鼎盛時期寺院達300餘座,規模之大可見一斑。截止2014年,僅剩下台內寺廟39座,台外寺廟8座。五台山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旅遊區之一。寺院經過不斷修整,更加富麗堂皇,雄偉庄嚴,文化遺產極為豐富,舉世稱絕,其中最著名的五大禪寺有顯通寺、塔院寺、文殊寺、殊像寺、羅睺寺。

二、普陀山是我國五大佛教名山之一,位於浙江舟山群島,觀音菩薩道場,同時也是著名的海島風景旅遊勝地。如此美麗,又有如此眾多文物古跡的小島,在我國可以說是絕無僅有。普陀山位於杭州灣以東約100海里,是舟山群島中的一個小島,全島面積約12.5平方公里。

三、峨眉山位於中國四川省峨眉山市境內,景區面積154平方公里,最高峰萬佛頂海拔3099米,是著名的旅峨眉山十方普賢菩薩游勝地和佛教名山;是一個集自然風光與佛教文化為一體的中國國家級山嶽型風景名勝。1996年12月6日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名錄》。

四、九華山位於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城西南20公里處,距長江南岸貴池區約60公里。方圓120平方公里,主峰十王峰1342米,為黃山支脈,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五、雪竇山,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AAAAA級風景名勝區,被譽為「四明第一山」,是中國佛教五大名山之一的彌勒道場。雪竇山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和深厚文化積淀的佛教名山,位於雪竇山心的雪竇寺,創於晉、興於唐、盛於宋,至今已有1700餘年歷史,宋時名列天下禪院「五山十剎」之一,明時位居「天下禪宗十剎五院」之一 ,千百年來,香火旺盛,高僧輩出,與天竺天寧萬壽永祚寺、南京蔣山太平興國寺等9寺並稱「天下禪宗十剎」 ,是彌勒的根本道場。

參考來源:

網路--中國五大佛教名山

❻ 五大佛教聖地都在哪裡

五大佛教聖地

中國佛教的聖地分別供奉文殊菩薩、觀音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彌勒菩薩 ,五大名山隨著佛教的傳入,自漢代開始建寺廟,修道場,延續至清末。已成為蜚聲中外的宗教、旅遊勝地。











❼ 中國的八大佛教聖地都是哪裡啊

銅川香山是我國八大佛教聖地之一

❽ 中國的四大佛教聖地

1、五台山

相傳是文殊菩薩道場。位於山西省忻州市,是中國唯一一個青廟黃廟共處的佛教道場。山高海拔二千八百九十米,由一系列大山和群峰組成。故名五台。又因山上氣候多寒,盛夏仍不見炎暑,故又別稱清涼山。方圓達250千米,總面積592.88平方千米。

2、普陀山

相傳是觀世音菩薩教化眾生的道場。位於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區,東海北部舟山群島,與舟山群島的沉家門隔海相望,素有「海天佛國」、「南海聖境」之稱。面積約12.5平方公里。島上風光旖旎,洞幽岩奇,古剎琳宮,雲霧繚繞。普陀山的佛教歷史悠久,作為觀音道場初創於唐代。

3、峨眉山

相傳是普賢菩薩的道場。位於四川省樂山市峨眉山市境內,因兩山相對如蛾眉,故有此稱。峨眉山地勢陡峭,風景秀麗,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稱。

山上的萬佛頂最高,海拔3099米,高出峨眉平原2700多米。山上多古跡、寺廟,有報國寺、伏虎寺、洗象池、龍門洞、捨身崖、峨眉佛光等勝跡。峨眉山金頂是峨眉山寺廟和景點最集中的地方,名勝雲集,為峨眉精華所在。

4、九華山

相傳是地藏菩薩的應化道場。位於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境內,素有「東南第一山」之稱,九華山北俯長江,南望黃山,東臨太平湖,西接池陽,綿亘一百餘公里,主要有九十九峰,最高的十王峰海拔1342米。九華山區域總面積約120平方公里。

九華山自山麓至天台峰,名剎古寺林立,文物古跡眾多,尚存化城寺、月身寶殿、慧居寺、百歲宮等古剎78座,佛像1500餘尊,藏有明萬曆皇帝頒賜的聖旨、藏經及其它玉印、法器等文物1300餘件。

(8)中國宗教聖地都有哪裡擴展閱讀

相傳西漢成帝時(前32年—7年),南昌尉梅福來山隱居,采葯煉丹,自此稱梅岑山。普陀山作為觀音道場初創於唐代。唐大中(847年—860年)年間,有梵僧來山禮佛,傳說在潮音洞目睹觀音現身。

唐咸通四年(863年)日本僧侶慧鍔大師從五台山請觀音像乘船歸國,舟至蓮花洋遭遇風浪,數次前行都無法如願,遂信觀音不肯東渡,乃留聖像於潮音洞側供奉,故稱「不肯去觀音」。普陀山經歷代興建,寺院林立。鼎盛時期全山共有4大寺、106庵、139茅蓬,4654餘僧侶,史稱「震旦第一佛國」。

❾ 中國四大佛教聖地在哪

1、中國佛教第一聖地。位於山西省五台縣境內,方圓五百餘里,海拔三千米,由五座山峰環抱而成,五峰高聳,峰頂平坦寬闊,如壘土之台,故稱五台。其中最著名的五大禪寺有顯通寺、塔院寺、文殊寺、殊像寺、羅睺寺。

❿ 中國著名的五大佛教聖地分別在哪裡

中國佛教聖地分別共憤的是文殊菩薩,觀音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和彌勒菩薩。五台山是文殊菩薩。觀音菩薩在普陀山。峨眉山是普賢菩薩,九華山是地藏菩薩。雪竇山是彌勒菩薩。

閱讀全文

與中國宗教聖地都有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生蚝海鮮義大利面怎麼做 瀏覽:875
印度的雞肉怎麼去皮 瀏覽:492
義大利的比薩斜塔是什麼樣子的 瀏覽:380
伊朗駐歐佩克代表什麼 瀏覽:833
中國男籃奧運落選賽哪裡看 瀏覽:709
東京奧運會中國運動員穿的衣服叫什麼 瀏覽:118
綠茶在英國怎麼說 瀏覽:394
越南人自己怎麼做水泥 瀏覽:724
中國哪個省種櫻桃 瀏覽:630
印尼晚上可以做什麼兼職 瀏覽:41
英國炸魚薯條多少錢 瀏覽:647
英國總共有多少運輸機 瀏覽:477
美國海運到中國港口需要多久 瀏覽:372
美國給中國轉錢怎麼辦 瀏覽:938
人在英國怎麼玩微博 瀏覽:701
英國留學回國有什麼補貼 瀏覽:181
伊朗人的祖先是什麼種族 瀏覽:511
目前英國女王管轄多少國家 瀏覽:738
注銷中國電信寬頻怎麼辦理 瀏覽:28
越南人怎麼養雞 瀏覽: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