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佛教什麼時候開始傳入中國的
佛教是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這個問題,以前中學教科書的官方說法是東漢時期。但現在這個問題無疑是存在爭議的,不能下定論。至少有下列五種不同的記述:
第一種,也是最早的說法,追溯到了戰國時期。
據宋人吳曾的《能改齋漫錄》卷二記載:「予按《符子》曰:『朔又獻燕昭王以大豕,曰養奚若,……王乃命豕宰養之。十五年大如沙墳,足不勝其體,王異之,令衡官橋(橋即大衡器)而量之。折十橋,豕不量。命水宮浮舟而量之,其重千鈞。……乃知以舟量物,此燕昭王時已有此法矣,不始於鄧哀王也。」燕昭王(公元前335年-公元前279年)生於公元前4-3世紀之間,原始佛教產生於公元前6-5世紀的尼泊爾,從時間上來看是有可能的。
第二種,回溯到了公元前242年。其依據是秦本紀中有秦始皇五年西域沙門遠涉萬里到秦地傳教但被趕走的相關記載。
史載,秦始皇五年,西域沙門室利防等18人攜帶梵本經籍到咸陽。若此事屬實,那麼佛教進入中國應該更早,定位為公元前3世紀後半期不為過,因為他們從進入中國傳教到面見秦王之間的時間自然不會太快。需要注意的是,此時的秦國還沒有統一東方六國,不能說是秦朝。
第三種,是西漢漢武帝時期。史載漢武帝元狩年間,佛教之名第一次被漢人所聞述,但又說佛教猶未在漢地有信徒。
第四種,是西漢漢哀帝時期。史載公元前後漢哀帝時期,漢人開始有人接受佛教,有少量信徒。也就是說,至少在公元前1世紀印度佛教已由克什米爾傳入於闐,再傳入中國西北。
第五種,也是傳說的最廣的一種,即東漢漢明帝時期。因為排場大、影響大,所以被定為是佛教正式傳入中國的時間。
史載,東漢明帝永平四年(公元61年),漢明帝夢見頂有白光的金人(金甲神)現身於中國西方。次日,明帝召集群臣解夢。大臣傅毅說,這個金甲神必定是西方印度幾百年前的一個大聖人。於是,明帝就派使者蔡愔、秦景等18人到大月氏,蔡、秦等人得到後者的熱情接待。後來,蔡愔等人帶著佛畫像和佛經以及兩位中天竺高僧攝摩騰(又譯迦葉摩騰)和竺法蘭,一同返歸洛陽。蔡愔迎佛畫歸國,佛像在中國始有藍本。
公元68年,漢明帝為迦葉摩騰和竺法蘭在洛陽建造了中國第一座佛教寺院,以馱載經書佛像的白馬命名,稱為白馬寺。攝摩騰在寺中曾譯《四十二章經》,藏於14石函中,於是建起塔寺。明帝的異母弟楚王英皈依佛門,成為中國最早的佛教徒。楚王英經常與沙門(佛教僧侶)、佛徒們在一起祭祀佛陀,並使佛教傳到了中國南方。
雖然這種說法比較官方,但我們從為明帝釋夢的傅毅所說的話來看,佛教和其教義在明帝得夢前就在中國有所傳播了,因此,傅毅才會把西方金甲神附會為印度佛祖,且明帝也才會相信。
東漢延熹年間(公元158—166),桓帝在宮中親祀黃老和佛陀,佛教與黃老並重。當時信奉佛教的主要是皇族和上層貴族,他們把佛陀和黃帝、老子並列起來當作一種神仙進行崇拜。佛教既受提倡,佛典的翻譯就勢在必行。到東漢靈帝、獻帝時,西域的佛教學者相繼來中國,佛經才開始大量翻譯,促進了佛教的傳播。
『貳』 佛教傳入中國是哪個朝代
如果說不系統的傳入,秦朝就有傳入的痕跡了,但是官方認可的都是在漢明帝時期(公元紀67年),皇帝晚上「夜夢金人」,在空中飛翔,詢問大臣說是西方出了聖人名曰「佛陀」,於是派遣使者前往求法,在新疆遇到印度僧人迦葉摩騰和竺法蘭,請入漢朝,以白馬馱經,因此至今洛陽還有「白馬寺」留存
『叄』 佛教傳入中國是哪個朝代
普遍說法,漢地佛教起於公元67年, 東漢明帝派遣中郎將蔡愔等十八人去西域求經,正式由官方傳入中國。
根據佛教史的記載,在周朝時代,佛法已經被漢人所知,也陸陸續續有一些梵僧來到中國傳法。
而真正意義的,大幅度的傳入經典,而且是正規的受朝廷接待的,是在東漢,由竺法蘭,迦葉摩騰二位尊者引入,通過辯論和交流,受漢朝重視,官方將驛站更改為佛寺,賜名白馬寺,此為佛教傳入的開始。
(3)夢幻佛教傳入中國是在哪個時期擴展閱讀:
佛教傳入
印度佛教傳入中國漢地年代,學術界已有定論。據《善見律毗婆沙》記述,在阿育王時代,佛教第三次結集後,曾派大德摩訶勒棄多至臾那世界(原註:漢地);派末世摩至雪山邊國。西藏多羅那他《印度佛教史》稱達摩阿育王時,高僧善見至大支那弘法。南璺(wen四聲)佛教史書則稱派末世摩至支那。以上這些布教活動因無譯述遺跡傳世,無法證實。
佛教的傳入和發展大約在漢明帝時期(約在公元紀67年左右),佛教傳入中國被稱為浮屠教。據文獻記載,佛像可能於此同時傳入。但在中國西部的新疆以及甘肅河西走廊地區(古代稱之為西域),佛教和佛教藝術的傳入則更要早一些。
印度的佛教藝術,經過中國的藝術家和民間工匠的吸收、融合和再創造,形成了更具中國特點的佛教藝術,從而更容易在中國社會流傳和發展。形形式式的佛像,主要是作為佛教徒供奉和禮拜的對象,因此佛像藝術的發展和流行,基本上是伴隨著中國佛教的興衰而興衰,兩者之間的密切關系是顯而易見的。
中國佛教史開始於公歷紀元前後,佛教開始由古印度傳入中國,經長期傳播發展,而形成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中國佛教。由於傳入的時間、途徑、地區和民族文化、社會歷史背景的不同,中國佛教形成三大系,即漢地佛教(漢語系)、藏傳佛教(藏語系)和雲南地區上座部佛教(巴利語系)。佛教西漢末年東漢初年傳入我國。
大乘佛教
公元前565年,釋迦牟尼在古印度誕生,35歲開悟後創立了佛教。目的是引導眾生了知宇宙人生的真相、苦樂的真諦,以及離苦得樂的方法,給人類以和平、幸福和智慧。
漢哀帝時,佛教傳到了氣候風土、民族、信仰迥然不同的中國。佛教在中國的南北朝時期得以弘揚,至唐代達到鼎盛。佛教在印度於公元十三世紀初消亡,被商羯羅趕出了印度,在中國卻作為「大乘佛法」而得以發展和創新。
漢傳佛教體現了中期的大乘佛教的思想,而大乘佛教提倡「發菩提心,行菩薩行」。「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正體現了這種利益一切眾生的菩薩道精神。它強調應報四重恩——父母恩、眾生恩、國家恩、三寶恩。
『肆』 佛教是什麼朝代傳入我國的
佛教傳入中國的確切年代尚無定論,異說頗多,最廣泛的說法是東漢永平十年,漢明帝派遣使者至西域廣求佛像及經典,並迎請迦葉摩騰、竺法蘭等僧至洛陽,在洛陽建立第一座官辦寺廟——白馬寺,為我國寺院的發祥地;並於此寺完成我國最早傳譯的佛典《四十二章經》。
隋唐時期是中國佛教鼎盛之時。隋朝皇室崇信佛教,唐朝皇帝崇信道教,但對佛教等其它諸多宗教都採取寬容、保護政策。中國佛學逐步發展成熟。
(4)夢幻佛教傳入中國是在哪個時期擴展閱讀:
佛教傳入中國以後,形成以漢語經典為依據的漢傳佛教。而由於佛典的翻譯刺激了中國文學的革命,從詩文的意境到文化的演變,在魏晉南北朝的時代,就已有了新氣象。
而佛教典籍的體裁也非常豐富,既有詩歌式的也有小說式,戲劇式的,即使不從信仰層面來接受,也可作為文化傳承來學習,因而在傳統的文人士大夫中非常普及。
早在東晉時期,即有十八高賢會集廬山,於高僧慧遠法師門下同結蓮社,共修凈業,及至唐宋,文人好佛之風更盛,著名的王勃、王維、白居易、柳宗元、劉禹錫、范仲淹、王安石、蘇東坡等都是虔誠的佛教徒,他們給後世留下了許多極富禪意的詩作,而王維更是有「詩佛」的美譽。
『伍』 佛教是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
關於佛教到底是何時傳入中國的,其實並沒有一個准確的說法,大多數人都認為佛教是在東漢漢明帝劉庄時傳入的,但是缺乏確切的考證,在學界上主要有5種說法,第1種是認為在秦始皇時期傳入的,第2種是認為在戰國燕昭王時傳入的,第3種就是在漢武帝時,第4種是兩漢之交是傳入的,第5種就是東漢漢明帝時傳入。傳說在永平7年的時候,漢明帝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在他的夢中夢到有一個頭頂發光的金人從西方飛來,於是第2天上朝的時候,他將自己的這個夢將書給大臣們聽,有一味博士聽見之後惶然大悟,告訴漢明帝說您夢到的西方的神名字叫做佛,於是漢明帝非常高興地派遣使者去印度求得佛法了。
『陸』 佛教是什麼時候傳到中國的
佛教是中國人比較喜聞樂見的教派,其是東漢明帝的時候傳入了中國,傳言是漢明帝在夢中看到一個頭頂上帶有白光的人金甲神人現身西方,第二天,漢明帝便召集群臣,將這個奇怪的夢說給了他們聽,大臣分析這個神人應該是西方印度國家的一個聖人,所以漢明帝就派人去西方尋找這個神人的原型,最後,大官帶著佛畫回來,佛教自此在中國流程開來。
明帝夢中的那個金甲神人就是西方極樂世界佛祖的原型,明帝後來開始建立寺廟,並將第一所佛教寺廟成為白馬寺,可見明帝對這個金甲神人教派的推崇,當然,這之後,佛教逐漸在中國播散開來,很多帝王都將佛教終生的信仰,直至現今,佛教的發展也是非常好的。
『柒』 佛教傳入中國大約在什麼時間
一般認為佛教是在西漢末,新莽時和東漢前期時由印度經西域傳入的。
根據記載,漢哀帝元壽元年(前2年)博士弟子景盧出使大月氏,其王使人口授《浮屠經》。
到了東漢永平十年(67年),漢明帝夢見金人,於是派人去西域,迎來迦葉摩騰與竺法蘭兩位高僧,並且帶來了許多佛像和佛經,用白馬馱回首都洛陽,皇帝命人修建房屋供其居住,翻譯《四十二章經》。也就是現在的白馬寺。
延伸:
至10世紀中葉後形成藏語系佛教,後又輾轉傳到四川、青海、甘肅、蒙古和俄國布利雅特蒙古族居住的地區。
在4—5世紀時獲得廣泛傳播。10—14世紀,越南佛教進入興盛時期。泰國和緬甸佛教對越南佛教也產生影響。
7世紀新羅王朝統一朝鮮半島後,由中.國傳入的華嚴宗、法相宗、律宗、禪宗都很盛行,以後禪宗尤為興盛。14世紀末刊行了《高麗藏》。14世紀李氏王朝雖然一度採取排佛崇儒的政策,但朝鮮佛教仍然有所發展,17世紀中葉以後開始衰落,至近代又有所復興。
7世紀初,聖德太子在《十七條憲法》中要求全體臣民「皈依三寶」。
從中.國隋唐時期開始,日.本向中國派出了大批留學僧,中.國佛教的主要宗派相繼傳入日本。12世紀以後,日.本佛教形成很多民族化的宗派。
『捌』 佛教是在什麼時期傳入中國
佛教大約是在兩漢之際傳入中國的,而這個時候恰恰也是儒家獨尊後,儒家文化盛行的時間。佛教傳入的時候,他們並沒有急於宣傳佛教,而是選擇翻譯佛經,之後就不斷的有高僧來到中原加入到翻譯佛經的隊伍之中。
早期的佛家傳播主要是以翻譯佛經為主。翻譯佛經的高僧代表,東漢時期的安世高和支讖,三國西晉時期的支謙和康僧會。早期的佛經翻譯也有一些問題,早期的一些高僧有些是憑記憶來背誦佛經的,有些帶來了梵語或者是西域不同地區語言的佛經,但往往肯定有記憶不全的地方,翻譯中存在的問題就是翻譯不全面。
『玖』 佛教傳入我國是在什麼時期
佛教傳入中國的時間,學術界多數認為是在東漢明帝時期(公元67年)。
皇帝詔書、佛典東傳與佛寺建立,是學者們判定佛教在漢明帝時傳入中國的主要依據。
但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韓偉認為,佛教傳入中國內地最遲應在秦始皇時代。
他認為,「《史記》中有秦始皇『禁不得祠』的記載,『不得』就是佛陀的音譯,『不得祠』就是佛寺。」
『拾』 佛教傳入我國是在什麼時期
佛教傳入我國是在西漢時期。
西漢末年,西域佛教國大月氏派來使臣,這是佛教思想傳入我國最早的記載。後來,公元67年,東漢也派使臣去大月氏,邀請天竺和尚,用白馬馱載佛經及釋迦牟尼像,到達洛陽。東漢朝廷專修白馬寺迎候,據此西漢末年佛教開始傳入中國。
歷史發展
三國時西來傳教者以曇摩迦羅、曇帝、康僧鎧、康僧會、支謙等最著名:曇摩迦羅(法時、曇柯迦羅),中天竺人,嘉平二年(251年)於魏都洛陽譯僧祗戒心,立羯磨法授戒、為中土有佛教戒律受戒之始。曇帝(諦),安息人,譯有曇無德羯摩四分律受戒法、摩訶僧祗律之戒本等。康僧鎧(僧伽跋摩、僧伽婆羅),在白馬寺譯有郁伽長者等四部經。
康僧會,其先祖康居人,世居天竺,其父移交阯從商。會十餘歲父母雙亡,孝服畢出家,明三藏,博六經,通天文,初行佛教於江左。譯有六度集經。
支讖弟子支亮,支亮弟子支謙(恭明),其父月氏人,漢靈帝世來中國,謙於漢末避亂於吳,孫權驚其才慧,拜為博士。留吳三十餘年,譯有維摩、大明度無極、瑞應本起、大般泥洹等經至今仍存。其他尚譯有本業、首楞嚴、阿彌陀等經今已不存,共三十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