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中國的不屈之城是哪個市

中國的不屈之城是哪個市

發布時間:2022-09-07 02:14:30

❶ 贊美重慶三月好風光的詩句

1. 重慶,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內陸山水之城,是一座有山有水,靈氣十足的城市。

2. 我們能夠找到大隧道慘案舊址、大轟炸死難同胞墓地、白骨塔,那是讓人心痛與悲憤的歷史;我們能夠找到抗戰勝利紀功碑、羅斯福圖書館,那是讓人激動與自豪的歷史;我們還能夠找到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舊址、各國大使館舊址,那是重慶最為驕傲的歷史。

3. 【第9句】「英雄之城」、「不屈之城」。在成為「戰時首都」之後,重慶成為中國抗戰時期大後方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治舞台,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遠東指揮中心,以及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的「英雄之城」、「不屈之城」。這座城市,自然成為了日軍的「眼中釘」,必須加以摧毀而後快。在無法進行地面進攻的情況下,從1938年春到1944年冬,日本陸海軍航空部隊聯合對重慶進行了長達六年多的狂轟濫炸,史稱「重慶大轟炸」,其地域之廣泛、轟炸之頻繁、死傷之慘重,罄竹難書。在如此災難下,重慶民眾絕不向苦難低頭的堅毅決心,令世界動容。

4. 【第10句】美麗的萬盛黑山谷,是目前重慶地區最大,自然生態環境保護最完美的森林公園。被專家譽為「渝黔生物基因庫」。萬盛的變化非常大,萬盛黑山谷成了該區的旅遊名片。許許多多的遊客從全國各地向萬盛黑山谷涌去,許多外國遊客也有前往,如潮水般洶涌澎湃。這張旅遊名片給萬盛的經濟繁榮帶來了活力。據了解,「黑山谷風景區原始生態風景由峻嶺、峰林、幽峽、峭壁、森林、竹海、飛瀑、碧水、溶洞、仿古棧道、浮橋、雲海、田園、原始植被、珍稀動植物等各具特色的景觀組成。被評定為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亞洲大中華區最具魅力風景名勝區、中國最佳休閑名山、重慶市「巴渝新十二景」、重慶市首家環保示範景區等榮譽」。

❷ 哪些地方曾經成為國民政府所在地

廣州、武漢、南京、重慶、南昌等。

1、廣州

廣州,簡稱「穗」,別稱羊城、花城,是廣東省省會、副省級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重要的中心城市、國際商貿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

1925年孫中山應馮玉祥之請,北上商討國事,不料肝炎復發病逝北京。為了統一全國,中國國民黨政治委員會決議籌組國民政府,於1925年7月1日在廣州正式成立。

2、武漢

武漢,簡稱「漢」,別稱江城,是湖北省省會、副省級市,特大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教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

民國十六年(1927年)1月1日,國民黨中央臨時聯席會議宣布,國民政府在漢口開始辦公。武昌、漢口、漢陽三鎮合為京兆區,定名「武漢」,作為中華民國臨時首都。

3、南京

南京,簡稱「寧」,古稱金陵、建康,是江蘇省會、副省級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東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國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

1927年3月24日,國民革命軍北伐攻克南京。4月18日在成立南京國民政府,定南京為首都,同年置南京特別市。1930年改為院轄市(直轄市)。

1927年至1937年定都南京的這十年被稱作中國的「黃金十年」,期間南京進行大規模的首都建設,奠定了南京現代城市發展的良好基礎。

4、重慶

重慶,簡稱「渝」。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中西部唯一的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國際大都市,長江上游地區的經濟、金融、科創、航運和商貿物流中心。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1月,中華民國政府頒布《國民政府移駐重慶宣言》;11月16日,國民政府主席林森,交代屬下的文官、參軍兩處干員清點好中華民國印信旗幡等重要器物,先離南京而首途重慶;

12月1日正式於重慶辦公。在成為「戰時首都」之後,重慶成為中國抗戰時期大後方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治舞台,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遠東指揮中心,以及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的「英雄之城」、「不屈之城」。

5、南昌

南昌,簡稱 「洪」或「昌」,古稱豫章、洪都,是江西省省會、環鄱陽湖城市群核心城市,江西省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教和交通中心,國務院批復確定的長江中游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

1926年(民國二十四年)北伐(蔣中正)軍攻克南昌後開始設市。撤道,析南昌、新建縣治置南昌市,由省直轄。南昌成為了中華民國軍事首都、民國第二首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民國國民政府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武漢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重慶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南京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廣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南昌

❸ 重慶的歷史資料

重慶,簡稱巴或渝,位於中國西南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關於重慶的 歷史 資料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重慶的歷史資料,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重慶的歷史資料之簡介

重慶,簡稱巴或渝,位於中國西南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1]、超大城市、 國際 大都市,長江上游地區經濟、金融、商貿物流、 科技 創新和航運中心,[2]西南地區綜合交通樞紐和最大的 工商 業城市[3],國家重要的現代製造業基地,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1]西部開放開發戰略支撐和長江經濟帶西部中心樞紐;東鄰湖北、湖南,南靠貴州,西接四川,北連陝西。[2]

重慶總面積8.24萬平方千米,轄38個區縣(自治縣),常住人口3048.43萬(2016年);2016年,重慶地區生產總值17558.76億元。地形由南北向長江河谷傾斜,地貌以丘陵、山地為主,其山地佔76%,以江城著稱,又以“山城”揚名;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冬暖春早,夏熱秋涼;有長江三峽、世界 文化 遺產大足石刻、世界 自然 遺產武隆喀斯特等人文景觀。[4]

重慶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3000餘年歷史,亦是巴渝文化的發祥地;因嘉陵江古稱“渝水”,故簡稱“渝”;又因宋淳熙十六年,光宗趙惇先封恭王再即帝位,自詡“雙重喜慶”,由此得名;[4]有“中國火鍋之都”[5]、“中國會展名城”[6]、“世界溫泉之都”[7]之稱;曾三為國都,四次築城,史稱“巴渝”;二戰時期,為戰時陪都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遠東指揮中心;[8]1997年恢復為直轄市。[9][10]

重慶是中國老工業基地之一;有國家重點實驗室8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共454個,其中國家級中心10個;[11]高校67所;[12]擁有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13]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14]兩江新區[15]、渝新歐國際鐵路等戰略項目。

重慶的歷史資料之歷史沿革

【主詞條:重慶歷史】

距今200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早期,在今重慶巫山縣已經出現了中國最早的人類——巫山人。

距今兩萬年至三萬年的舊石器時代晚期,出現了“銅梁文化”(今重慶銅梁區)。

夏商時期,三峽地區是中國主要岩鹽產區,由於鹽是古代重要的硬通貨之一,由此在巫山地區催生了早期的巴國文明。

先秦時期,諸侯國巴國先後在枳(今重慶涪陵區)、江州(今重慶渝中區)、墊江(今重慶合川區)建都。周莊王八年(前689年),巴國與楚國激戰於那處(今湖北省荊門市東南),雙方相持數月,巴人不敵而歸。巴楚之戰時斷時續,幾乎貫穿整個巴史。

周慎靚王五年,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前316年),張儀帶兵滅巴之後,屯兵江州,築巴郡城(江州城),城址在今渝中區長江、嘉陵江匯合處朝天門附近。是為史載重慶建城之始。秦朝分 天下 為三十六郡,巴郡為其一。

重慶

重慶(12)

漢朝時候巴郡稱江州,為益州刺史部所管轄。漢光武帝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岑彭由江州入蜀平定公孫述。漢獻帝初平元年(190年),劉璋分置永寧郡,治江州。漢獻帝建安六年(201年)復為巴郡。漢獻帝建安十九年(214年),劉備、諸葛亮由江州入蜀平定益州。

三國 時期,蜀漢李嚴在江州築大城。晉朝改永寧郡為巴都郡。晉桓溫討伐李勢,朱齡石平定譙縱,皆由江州入蜀。南朝宋齊復為巴郡,郡治皆為江州。南朝梁元帝太清四年(550年),武陵王蕭紀於巴郡置楚州,西魏文帝大統十七年(551年)改為巴州,北周閔帝元年(557年)又改楚州。魏晉南北朝時期,巴郡先後是荊州、益州、巴州、楚州的一個轄區。

隋文帝開皇元年(581年),廢郡,以渝水(嘉陵江古稱)繞城,改楚州為渝州,治巴縣。這是重慶簡稱渝的來歷。隋煬帝大業三年(607年),州廢,復為巴郡。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為渝州,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改南平郡,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復為渝州。唐代延續渝州之稱,為山南西道轄地。

宋代時,先後屬西川路、陝西路、夔州路管轄,崇寧元年(1102年),因趙諗謀反之事,宋徽宗以“渝”有“變”之意,改渝州為恭州。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宋光宗先封恭王,後即帝位,自詡“雙重喜慶”,升恭州為重慶府,重慶由此而得名。

重慶

重慶(8)

宋朝末期,蒙古軍隊大舉南侵,先後攻陷閬中、德陽、資中、遂寧等多個四川重鎮。南宋開慶元年(1259年)夏,四川成都已危在旦夕,10月,蒙軍為堵截從重慶救援四川成都的援軍,在重慶合川打響 釣魚 城之戰(或稱釣魚城保衛戰)。在戰斗中被稱為“上帝之鞭”的蒙古大汗蒙哥(元憲宗)被流彈擊中身亡,此後歐亞各戰場蒙古眾王回師爭奪汗位,使得宋王朝延續20年,甚至改變了歐亞戰場的格局。

南宋景定二年,蒙古中統二年(1261年),蒙軍攻破四川,宋軍退守重慶,彭大雅出任重慶知府。為防禦之需,彭大雅竭盡全力拓修重慶城,向北擴至嘉陵江邊,向西擴至今臨江門、通遠門一線,范圍大致比李嚴擴建的江州城擴大了兩倍,奠定了此後直至明清重慶古城的大致格局。南宋景炎三年,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正月,重慶被蒙古軍隊攻破,入城時蒙軍遭到激烈抵抗,後蒙軍在重慶大肆屠殺。而合川釣魚城直到南宋祥興二年,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才被佔領。[17]釣魚城保衛戰長逾36年,寫下了中外戰爭史上罕見的以弱勝強的戰例,因此被歐洲人譽為“東方麥加城”、“上帝折鞭處”。

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80年)立重慶路總管府,管轄四川南道宣慰司,隸屬於四川行省。

元順帝至正二十年(1360年),農民起義軍領袖明玉珍建都於此,國號“大夏”,轄今重慶、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平夏,復改為重慶府,隸屬於四川布政使司,轄2州、11縣、1廳,包括巴縣、江津、長壽、永川、榮昌、綦江、南川、合州、涪州、銅梁、大足、璧山、定遠、江北廳。

明清時期設川東道,管轄巴縣、江津縣、長壽縣、城口縣、綦江縣、南川縣、永川縣、榮昌縣、銅梁縣、大足縣、璧山縣、武勝縣、合川縣、江北縣、奉節縣、巫溪縣、巫山縣、雲陽縣、萬縣、開縣、達縣、宣漢縣、開江縣、渠縣、大竹縣、萬源縣、忠縣、酆都縣、墊江縣、梁山縣(今梁平區)、酉陽縣、秀山縣、黔江縣、彭水縣、石砫縣、涪陵縣等36縣。

1876年9月13日,英國以“滇案”為借口,迫使清政府簽訂了中英《煙台條約》,其中規定英國可向重慶派駐領事。

1890年3月31日,中英簽訂《新訂煙台條約續增專條》,確定重慶作為通商口岸。隨後英商開辟從宜昌到重慶的輪船航線。同年,英國在重慶設立總領事館。

1891年3月1日,重慶海關在朝天門附近設立。[18]

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戰爭中被日本打敗,根據當年4月簽訂的《馬關條約》(日稱為《日清媾和條約》)中規定,重慶成為中國第一批向日本開放的內陸通商口岸。[18]

1896年,法國、日本、美國分別在重慶設立總領事館。1901年,日本在今南岸區王家沱設立了日本租界。同年,法國在今南岸區彈子石附近先後建立了水師碼頭和兵營。1902年,沙俄在今渝中區枇杷山上建立了俄羅斯公館。1904年,德國在重慶設立領事館。

重慶

重慶(27)

1921年,重慶設埠督辦處,任命楊森為督辦,籌辦市政。其時重慶市區范圍未定,權以巴縣城關即今渝中半島部分及原江北縣城附近一帶居民區為轄區。

1922年,將商埠督辦處改為市政公所。

1926年,又改為商埠督辦公署, 拓展 城區,開始進行城市建設。

1927年,又將商埠督辦公署改為市政廳,潘文華任,劃定重慶兩江上下游南北兩岸30華里為市區,但無明確邊界。西部首個設市城市。

1929年,重慶正式建市,編制為國民政府二級乙等省轄市,首任潘文華。

1930年2月,二十一軍軍部明令召集審定市縣許可權委員會全權辦理劃界事宜,並由重慶市政府與江北、巴縣政府組織市區測量委員會。[19]

1931年,不忍國權喪失、國民受辱的重慶人民,以王家沱日本租界30年租期到期和九一八事變為契機,開展了多次斗爭。

重慶

重慶(9)

1937年11月,中華民國政府頒布《國民政府移駐重慶宣言》,定重慶為戰時首都;11月16日,國民政府主席林森,遵循遷都大計,交代屬下的文官、參軍兩處干員,清點好中華民國印信旗幡等重要器物,連夜登船,先離南京而首途重慶;12月1日正式於重慶辦公,16日日軍攻破南京。在成為“戰時首都”之後,重慶成為中國抗戰時期大後方的 政治 、 軍事 、經濟、文化中心,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治舞台,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遠東指揮中心,以及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的“英雄之城”、“不屈之城”。

1938年,英國、美國、法國、比利時、德國、瑞士駐中華民國大使館移駐重慶。

1939年,重慶市將原有的6個區改設為12個區,巴縣龍隱鄉(小龍坎、沙坪壩、磁器口一帶)劃入重慶市。1939年至1940年,巴縣、江北縣位於城郊的區域陸續劃歸重慶市。

1939年5月5日,遷都至重慶的國民政府頒令,將重慶升格為甲等中央院轄市(即直轄市),重慶亦是繼南京、上海、天津、青島、北平後第六個中央院轄市,轄區范圍大致為今重慶主城區,即渝中區、九龍坡區、沙坪壩區以及江北區、南岸區,而北碚市(今重慶北碚區)為中央行政院和臨時政府所在地。[18]

重慶

重慶(10)

1941年6月5日,重慶市渝中區公共防空大隧道中,躲避日軍地毯式戰略轟炸的7764名市民窒息死亡,史稱“大隧道慘案”。[18]

從1938年春到1944年冬,日本陸海軍航空部隊聯合對重慶進行了長達六年多的狂轟濫炸,史稱“重慶大轟炸”,其地域之廣泛、轟炸之頻繁、死傷之慘重、罄竹難書。在如此災難下,重慶民眾絕不向苦難低頭的堅毅決心,令世界動容。歷經長達6年半的轟炸,重慶沒有倒下,大轟炸下的英雄之城感動了不少外國政要。當時,英國首相丘吉爾、美國總統羅斯福、副總統華萊士等,紛紛致電、致信重慶人民,鼓勵和歌頌重慶人民的堅毅。

1941年12月,中華民國政府在重慶發表文書與納粹德國宣戰,德國大使館關閉;12月31日,蔣介石在渝中區鄒容路與五四路口設立“精神堡壘”昭示國民政府與重慶人民抗戰到底,這就是解放碑的前身;同年12月至1945年,重慶成為大韓民國(流亡政府)臨時駐地。

1945年8月15日, 抗日戰爭 結束,國民政府還都南京。在其後的制憲國大中,以 法律 形式規定重慶為永久陪都。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為避免內戰、爭取和平,國民政府與中國共產黨在重慶進行了為期43天的和平談判,史稱“重慶談判”。[18]

1946年2月10日,在重慶較場口舉行“慶祝政治協商會議 成功 大會”時發生騷亂事件,李公朴、施復亮遭到毆打,郭沫若、陶行知、章乃器和新聞記者及勞協會員等60餘人也被打傷。中國共產黨稱之為“血案”、“慘案”,而國民政府方面則稱之為“較場口事件”。[18]

重慶

重慶(1)

1949年9月2日,重慶發生火災,延燒18小時,死亡近萬人,重慶市建築損失大半,國民政府聲稱中國共產黨縱火,史稱“九二火災”;10月11日,總統令宣布政府將於10月15日第二次移渝辦公;10月13日,李宗仁代總統由廣州飛桂林,行政院各首長由廣州遷往重慶;10月15日,宣布國民政府正式在重慶辦公;11月27日,中國國民黨中央直接授權中統對關押於渣滓洞、白公館的400多名政治犯進行“最後解決”,史稱重慶"11.27"大屠殺。

1949年11月3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入重慶,隨後成為西南軍政委員會駐地,為西南大區代管的中央直轄市,駐地亦設在重慶。

1950年至1952年,設立川東行署區,隸屬於中共中央西南局。1950年行署駐地為重慶市黃桷埡,1951年遷駐北碚市。1952年8月7日,川東行署區被撤銷,與川南行署區、川北行署區、川西行署區合並為四川省。

1954年7月,西南大區北碚市並入重慶市,重慶直轄市被撤銷,重慶與四川合並,重慶從直轄市降為副省級市。

重慶

重慶(16)

1964年,北部灣事件爆發,三線建設開始,重慶成為三線建設的核心城市。

1964年至1968年4年間,從上海、江蘇、東北等地內遷三線職工27萬餘人,占重慶當時企業職工的1/4以上。

1965年和1979年,中國三線建設重點控制鐵路工程渝黔鐵路和襄渝鐵路相繼通車。

1975年,重慶主城區三線建設內遷而來的外來職工達到最高峰,總人數43.5萬人,占當時重慶市區人口的1/4。

1983年3月3日,永川地區8個縣並入重慶市,重慶成為中國第一個享有省級經濟管理許可權的計劃單列市。

1992年,重慶辟為沿江開放城市。

1996年9月15日,重慶市代管萬縣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區。

1997年3月14日,第八屆中國人大五次會議批准設立重慶直轄市,撤銷原重慶市。重慶直轄市轄原重慶市、萬縣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區[20]。共43個區市縣,面積82402.95平方千米,3002萬人。

1997年6月18日,重慶直轄市政府機構正式掛牌。重慶至此在歷史上第三次成為直轄市。

2005年10月12日至2005年10月13日,第五屆亞太城市峰會在重慶召開,並指定重慶為常任主辦城市。

2009年1月16日,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於推進重慶市統籌城鄉改革和發展的若干 意見 》,確定為“國家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2010年6月18日,中國第三個副省級新區、中西部第一個國家級新區——兩江新區正式掛牌成立,其面積為1200平方千米,包含重慶渝北區、江北區、北碚區的部分區域,可開發面積約為650平方千米。

❹ 如果大陸增設第三個證券交易所,你認為會落戶重慶還是成都

因為大陸的三家交易所 上海證券交易所 深圳交易所 北京新三板 都有一個共同點!都是副國級地區 市委書記 省委書記都是高配的副國級國家領導人!!所以如果在大陸設立第四交易所按照慣例希望最大的只有廣州 重慶 天津 但是廣州剛剛落地期貨交易所 而且深圳已經有了不可能重復建設 所以希望最大的只能是重慶和天津!!

落戶重慶的十大理由:

1)西部最早開埠的城市;1891年開埠;西部第一個證券交易所;

2)抗戰時期:世界反法西斯四大國際城市;

3)抗戰時期:被日本轟炸六年,不屈之城,英雄之城;

4)抗戰時期:中共西南局,革命之城,紅色富礦;

5)新中國成立:西南首府,中央直轄市,鄧小平任西南局第一書記、劉伯承為第二書記、賀龍為第三書記。新中國的幾位革命元老革命、工作、生活的地方;

6)中西部唯一直轄市;

7)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雙節點城市;

8)交通樞紐城市,八縱八橫、長江航運;

9)門類最齊全的工業城市之一;

10)唯一定位為:內陸國際金融中心的城市。

中國首先使用紙質錢幣交子的城市就是成都,落戶成都是古往今來天註定,交易場上成不成交都成,多麼和氣生財的城市!

必須重慶

重慶地理位置有點偏南,又接近中東部,對西部沒有什麼輻射力。重慶的金融指數也明顯不如成都,山城霧都等各種自然條件也比成都差,還是做工業城市比較好。

而成都不但是事實上的西部金融中心,也是西部地理中心,四川與七八個省市接壤,輻射帶動西部最佳。

成都優勢明顯:

1,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張紙幣,

2,新中國第一張股票

就是成都的蜀都證券,

3,新中國第一家當鋪誕生在成都,

4,成都的證券交易額中西部第一,

5,成都上市公司數量中西部第一,

6,成都證券交易所簡稱「成交所」,名字就很喜慶吉利。

結論:成都是新證券交易所不二候選。

我認為是重慶和天津最有可能!

一,都是中央直轄市。

二,金融增加值排名前列,重慶排在第5,天津第6。

三,天津是北方城市,現在證券交易所都在南方,北方增加一個也是應該的。天津又是京津冀經濟圈的中心之一,北京是首都,又是中政治文化金融中心,北京不可能在設交易所。重慶是西部城市,是西部的中心城市之一,是中國正在打造的內陸國際金融中心。

天津和重慶希望非常大!

作為重慶人,我認為在北方城市更合適。如果確定是西部,我希望是重慶。但是如果最後確定成都,我們重慶人民會送上最誠摯的祝福。

重慶

一定是西部唯一農業直轄市噻

當然是重慶!看看前面二個,有省會的份嗎?

❺ 國民政府正式遷都的城市是哪個城市

1937年11月20日國民政府宣告並正式遷都重慶。

抗戰全面爆發以後,國民黨軍隊經過三個多月的作戰相繼丟失大部國土。同時對戰時策略進行重新調整,於是在1937年10月中下旬提出遷都重慶並做長期抗戰的准備。

12月1日正式於重慶辦公。在成為「戰時首都」之後,重慶成為中國抗戰時期大後方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治舞台,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遠東指揮中心,以及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的「英雄之城」、「不屈之城」。

詳細介紹:

重慶是一座山城,位於四川盆地東南,正當嘉陵江與長江匯合之處,交通便利,商業發達,為西南地區的重鎮。

作出遷都重慶的決策,主要基於以下考慮:其一,北方戰事發展,使遷都洛陽已不可能;其二,遷都西安距陝甘寧邊區過近,並且缺少拱衛之屏障;其三,四川四面環山,一條大江直抵中原,若挾地勢之利,便可抵禦日軍入侵;其四,四川號稱「天府之國」,物產豐富,可以支持長期抗戰。

1935年,隨著中國四川和西南各主要省份的統一問題漸趨解決,南京國民政府逐漸將國防中心轉向西南,轉向中國四川。其時四川人口眾多,物產豐富,在人力、物力、財力上都能長期支撐。

❻ 11月20日國民政府正式遷都的城市是哪個城市

1937年11月20日國民政府宣告並正式遷都重慶。抗戰全面爆發以後,國民黨軍隊經過三個多月的作戰相繼丟失大部國土。同時對戰時策略進行重新調整,於是在1937年10月中下旬提出遷都重慶並做長期抗戰的准備。

12月1日正式於重慶辦公。在成為「戰時首都」之後,重慶成為中國抗戰時期大後方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治舞台,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遠東指揮中心,以及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的「英雄之城」、「不屈之城」。

其他城市:

1、廣州

廣州,簡稱「穗」,別稱羊城、花城,是廣東省省會、副省級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重要的中心城市、國際商貿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

1925年孫中山應馮玉祥之請,北上商討國事,不料肝炎復發病逝北京。為了統一全國,中國國民黨政治委員會決議籌組國民政府,於1925年7月1日在廣州正式成立。

2、武漢

武漢,簡稱「漢」,別稱江城,是湖北省省會、副省級市,特大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教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

民國十六年(1927年)1月1日,國民黨中央臨時聯席會議宣布,國民政府在漢口開始辦公。武昌、漢口、漢陽三鎮合為京兆區,定名「武漢」,作為中華民國臨時首都。

閱讀全文

與中國的不屈之城是哪個市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生蚝海鮮義大利面怎麼做 瀏覽:875
印度的雞肉怎麼去皮 瀏覽:492
義大利的比薩斜塔是什麼樣子的 瀏覽:380
伊朗駐歐佩克代表什麼 瀏覽:833
中國男籃奧運落選賽哪裡看 瀏覽:709
東京奧運會中國運動員穿的衣服叫什麼 瀏覽:118
綠茶在英國怎麼說 瀏覽:394
越南人自己怎麼做水泥 瀏覽:724
中國哪個省種櫻桃 瀏覽:630
印尼晚上可以做什麼兼職 瀏覽:41
英國炸魚薯條多少錢 瀏覽:647
英國總共有多少運輸機 瀏覽:477
美國海運到中國港口需要多久 瀏覽:372
美國給中國轉錢怎麼辦 瀏覽:938
人在英國怎麼玩微博 瀏覽:701
英國留學回國有什麼補貼 瀏覽:182
伊朗人的祖先是什麼種族 瀏覽:511
目前英國女王管轄多少國家 瀏覽:740
注銷中國電信寬頻怎麼辦理 瀏覽:29
越南人怎麼養雞 瀏覽: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