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中國哪裡沒有沙蒿

中國哪裡沒有沙蒿

發布時間:2022-09-07 22:21:00

A. 沙蒿的介紹

沙蒿(學名:Artemisia desertorum)為菊科蒿屬的植物。分布於印度、日本、巴基斯坦、俄羅斯、朝鮮以及中國大陸的新疆、陝西、貴州、黑龍江、青海、河北、四川、遼寧、吉林、西藏、寧夏、山西、甘肅、內蒙古、雲南等地,生長於海拔3,000米至4,000米的地區,多生長於干河谷、河岸邊、森林草原、路旁等、高山草原、草甸、礫質坡地、林緣、局部地區成片生長、荒坡、草原和為草原地區植物群落的主要伴生種,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常作為牛羊等的冬季飼料,具備很好的固沙效果,在我國北方較多見。

B. 沙漠里長的沙蒿籽人吃了有付作用嗎

沒有副作用,但是也不能亂吃哦。
沙蒿子的功效與作用:
祛風濕,提膿拔毒。治風濕性關節炎,感冒,咽痛,瘡癤癰腫。
①《內蒙古中草葯》:"莖葉:去風濕,消熱消腫。治風濕性關節炎,咽喉腫痛。"
②《中國沙漠地區葯用植物》:"葉:搗爛外敷瘡癤癰腫可提早化膿開口,具拔膿作用。"
沙蒿子的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錢。
外用:搗敷或作發泡劑。
沙蒿子的禁忌注意:
忌生冷。

C. 沙蒿的特性有哪些

沙蒿
一種普通植物,屬於多年生草本。生長於海拔3,000米至4,000米的地區,多生長於干河谷、河岸邊、森林草原、路旁等,是誘發過敏性鼻炎的最根本植物。
植株:多年生 草本。

根:主根明顯,木質或半木質,側根少數;根狀莖稍粗,短,半木質,直徑4-10毫米,有短的營養枝。
莖:莖單生或少數,高30-70厘米,具細縱棱;上部分枝,枝短或長,斜貼向莖端;莖、枝幼時被微柔毛,後漸脫落無毛。
葉:葉紙質,上面無毛,背面初時被薄絨毛,後無毛;莖下部葉與營養枝葉長圓形或長卵形,長2-5厘米,寬1.5-4.5厘米,二回羽狀全裂或深裂,每側有裂片2-3枚,裂片橢圓形或長圓形,長1-1.5(-2)厘米,寬0.3-0.6厘米,每裂片常再3-5深裂或淺裂,小裂片線形、線狀披針形或長橢圓形,長0.5-1.5厘米,寬1-1.5毫米,葉柄長1-3厘米,除基生葉外,葉柄基部有線形、半抱莖的假託葉;中部葉略小,長卵形或長圓形,一至二回羽狀深裂,基部寬楔形,葉柄短,具小型、半抱莖的假託葉;上部葉3-5深裂,基部有小型的假託葉;苞片葉3深裂或不分裂,線狀披針形或線形,基部假託葉小。
花:頭狀花序多數,卵球形或近球形,直徑2.5-3毫米,有短梗或近無梗,基部有小苞葉,在分枝上排成穗狀花序式的總狀花序或復總狀花序,而在莖上組成狹而長的掃帚形的圓錐花序;總苞片3-4層,外層總苞片略小,卵形;中層總苞片長卵形;外、中層總苞片背面深綠色或帶紫色,初時微有薄毛,後脫落無毛,邊白色,膜質,內層總苞片長卵形,半膜質,背面無毛;雌花4-8朵,花冠狹圓錐狀或狹管狀,檐部具2(-3)裂齒,花柱長,伸出花冠外,先端2叉,叉端長銳尖;兩性花5-10朵,不孕育,花冠管狀,花葯線形,先端附屬物尖,長三角形,基部圓鈍,花柱短,先端稍膨大,不叉開。
果:瘦果倒卵形或長圓形。
花果期:8-10月。

D. 沙蒿種子種植技術

1.選地

首先是選地,沙蒿的栽培適宜於陽坡沙性土壤,一般可以用不適合種莊稼的土地種沙蒿。只要栽種好就能存活下來,還不怕風沙。但在黏性較大的土地上不易存苗。

沙蒿的種子很小,必須做好提前整地。在播種之前淺耕一遍,耕後待播。播種期最好是在夏至前後,趁陰雨天氣的時候播種。冬季較冷的地區播種的話容易遭受凍害。

用耬橫坡條播法播種。行距保持在70厘米,播後輕耱,然後覆土0.5-1厘米即可。幼苗出土後,根據植株生長情況,分次把苗子剪成50-70厘米左右的株距。這樣對於促進植株的生長發育和保持水土的起到很大的作用。

E. 運城有沙蒿嗎

全中國的每個地方都會有這種植物。不光是運城有這樣的東西是非常多的。只要死。雨量充足,什麼地方都會生長。

F. 黃花蒿和沙蒿的區別

黃花蒿和沙蒿的主要區別是,品種不同、形態特徵不同、生境分布不同,具體如下:

一、品種不同

1、黃花蒿

黃花蒿是桔梗目、菊科、蒿屬、黃花蒿種植物。

二、形態特徵不同

1、黃花蒿

根單生,莖高100-200cm,多分枝,葉紙質,頭狀花序球形,多數,總苞片3-4層,花深黃色,兩性花10-30朵,瘦果小,橢圓狀卵形,略扁。花果期8-11月。

2、沙蒿

根狀莖稍粗,莖單生或少數,高30-70厘米。葉紙質,莖下部葉與營養枝葉長圓形或長卵形。頭狀花序多數,卵球形或近球形,有短梗或近無梗,基部有小苞葉,在分枝上排成穗狀花序式的總狀花序或復總狀花序,而在莖上組成狹而長的掃帚形的圓錐花序。瘦果倒卵形或長圓形。花果期8-10月。

三、生境分布不同

1、黃花蒿

遍及中國全境,東半部省區分布在海拔1500m以下地區,西北及西南省區分布在2000-3000m地區,西藏分布在3650m地區;生境適應性強,中國東部、南部省區生長在路旁、荒地、山坡、林緣等處;其他省區還生長在草原、森林草原、干河谷、半荒漠及礫質坡地等,也見於鹽漬化的土壤上,局部地區可成為植物群落的優勢種或主要伴生種。

2、沙蒿

華北、西北、東北分布在低海拔至海拔3000米地區,西南省區分布在海拔3000-4000米地區;多生長於草原、草甸、森林草原、高山草原、荒坡、礫質坡地、干河谷、河岸邊、林緣及路旁等,局部地區成片生長,為草原地區植物群落的主要伴生種。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黃花蒿、網路-沙蒿

G. 在中國的戈壁沙漠有哪些樹木

胡楊樹:

沙漠的脊樑

胡楊,或稱「胡桐」。它和一般的楊樹不同,能忍受荒漠中乾旱、多變的惡劣氣候,對鹽鹼有極強的忍耐力。在地下水的含鹽量很高的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照樣枝繁葉茂。人們贊美胡楊為「沙漠的脊樑」。
胡楊有特殊的生存本領。它的根可以扎到20米以下的地層中吸取地下水,體內還能貯存大量的水分,可防乾旱。胡楊的細胞有特殊的機能,不受鹼水的傷害;細胞液的濃度很高,能不斷地從含有鹽鹼的地下水中吸取水分和養料。折斷胡楊的樹枝,從斷口處流出的樹液蒸發後就留下生物鹼。胡楊鹼除食用外,還可製造肥皂,或用來製革。人們利用胡楊生產鹼,一株大胡楊樹一年可生產幾十斤鹼。
胡楊是最古老的一種楊樹,在六千多萬年前就開始在地球上生存。它是落葉喬木,樹高15——30米,幼樹和嫩枝上密生柔毛。葉子變異很大,在幼樹或嫩枝上的葉呈線狀披針形,而中年樹上的葉於卻變成卵形或腎形,所以又稱異葉楊。開紫紅色披針形花,結長橢圓形葫果。胡楊還能從根部萌生幼苗,不斷擴大自己的疆域。
胡楊生長較快,它的葉子可作飼料,木材耐水耐腐,是造橋的特質材,也可用於造紙和製作傢俱。胡楊林可以阻擋風沙,綠化環境;保護農田,是我國西北地區河流兩岸或地下水較高地方的重要造林樹種。

維吾爾人的英雄樹
美麗的胡楊樹在塔里木河流域,胡楊樹被世居於此的維吾爾族人稱為「英雄樹」,有「生下來千年不死,死後千年不倒,倒下去千年不朽」的說法。胡楊是隨青藏高原隆起而出現的古老樹種,中國塔里木盆地分布著世界最大的胡楊原始森林。在乾旱少雨的沙漠地帶,胡楊可將根扎進地下1O多米,頑強地支撐起一片生命的綠洲。
置身塔克拉瑪干沙漠,看著一株株與命運抗爭的胡楊,令人由衷地感嘆生命的頑強。從合抱粗的老樹,到不及盈握的細枝,橫逸豎斜,雜蕪而立。然而,無論柔弱,無論蒼老,總有一抹生命的綠色點染著枝梢。很少有人能夠明白,正是無言流淌的塔里木河孕育出這一片片不屈的生命。
在沙漠腹地生活著二十多種土著動、植物,它們以各自獨特的方式適應著乾旱多風的大漠。塔克拉瑪干沙生植物仰仗著豐富的地下水資源及其發達的根系,頑強地生存著。有人測量了紅柳的地下部分與地上部分的比值竟達20:1。蘆葦發達的水平根系是其得以在沙地上穩定擴散種群、維持群落繁衍的根本保證。大部分多年生植物就是*根莖繁殖和延伸的。
胡楊樹除了很繁,沙生植物的另一特點是種子或果實長有冠毛或翅片,可以藉助風媒傳播後代。如蘆葦、沙拐棗、羅布麻、*枝蔥等。但在缺少地表水的沙漠瀚海中,大量的種子很難找到發芽的機會,只有在低窪、潮濕的丘間地上才有可能生根。
沙漠植物還有許多特點。如多乳汁的夾竹科植物羅布麻、菊科*枝鴉蔥、蘿藦拉牛皮消等,不僅有利於抵禦風沙的破壞,還可以減少酷熱和於旱引起的強烈蒸發。還有一些植物葉片雖然退化,或變成膜、鞘、革質等,同樣也可以抵抗狂風,減少蒸發。漫長的冬季,那些枯而不落,甚至是枯而不黃的植物成了沙漠中又一迷人景色。

H. 白沙蒿主要分布在我國什麼地方

白沙蒿別名:圓頭蒿、籽蒿、油沙蒿;白沙蒿為典型的沙生半灌木,自然分布於中國和蒙古(南部)。在中國分布於內蒙古(西南部)、山西(北部)、陝西(北部)、寧夏、甘肅(西部和北部)、青海(北部)及新疆(東部)。生於海拔1000~2850m的荒漠草原地區的流動、半流動和固定沙丘,也見於乾旱的荒坡。在沙地可成為優勢種,形成單一優勢群落。是一種超乾旱沙生植物和流動沙丘的先鋒植物。由於抗旱、耐風蝕、抗沙埋、耐瘠薄、易繁殖等,枝葉又是良好飼草,因此,早在20世紀50年代以前,內蒙古毛烏素沙漠地區廣大群眾就有栽植白沙蒿,恢復沙地植被的習慣和技術。1958年中國科學院治沙隊在總結群眾經驗基礎上,對白沙蒿的生態生物學特性、栽培技術等開展研究,雖然沒有選育出白沙蒿的栽培品種,但是,仍然是廣大沙區恢復植被最重要的植物之一。曾在50年代末到80年代,先後在毛烏素沙漠、庫布齊沙漠、烏蘭布和沙漠及騰格里沙漠栽植和飛播白沙蒿,都取得顯著效果。實踐證明,白沙蒿是廣大乾旱、半乾旱沙區恢復植被,治理嚴重沙化和退化草地,提高植被覆蓋度和飼草生產的最有利用價值的防風固沙植物和飼用植物。

I. 沙蒿與過敏有多大關系

北京協和醫院調查顯示,我國北方地區夏秋季的主要致敏花粉是蒿屬花粉。近年來多項研究證實,蒿屬花粉是當前我國北方沙區夏秋季過敏性鼻炎的主要致敏原之一

我國北方沙區蒿屬植物種類多、分布廣,且其花粉數量大、體積小、質輕,在空氣中飄浮時間長而且具有較高的飄散量,同時又具有較強的致敏能力,使蒿屬花粉成為當地過敏性鼻炎患者的最主要致敏原。

研究表明,籽蒿花粉是西北一些地區引起「伏天花粉症」的重要致病花粉,是季節性變應性鼻炎的主要原因。中國疾控中心專家表示,蒿屬花粉是世界范圍內重要的氣源性致敏原,中國約有11.3%的呼吸系統過敏患者對蒿屬花粉過敏。

此外,專家還提示,過敏性疾病患者往往不僅僅對蒿屬植物過敏,通常也對塵蟎、黴菌等其他過敏原敏感。

(9)中國哪裡沒有沙蒿擴展閱讀

延伸閱讀——部分地區已停止或准備停止在飛播造林中使用沙蒿:

我國北方地區由蒿屬植物為建群種或優勢種形成的沙生植被,主要是自然界長期演化的結果,人工營造的只佔很小一部分。

據北京師范大學、北京林業大學、陝西省治沙所、甘肅省治沙所等單位專家研究,在長期的凈化過程中,沙蒿形成了獨特的形態結構、生理特性和繁殖習性。沙蒿群落能夠防風固沙,還能促進土壤的發育,在荒漠生態系統重建與恢復中發揮較好作用。

回望上世紀50、60年代,北方沙區就分布有大面積沙蒿。80年代開始大規模飛播造林治沙,為提高飛播造林成效,加入一小部分沙蒿等作為伴生種。

沙蒿,先期發揮固沙作用。但隨著主要樹種的生長,沙蒿逐步衰亡。當主要樹種由於老化成熟而退化到一定程度時,地帶性植被沙蒿、黃蒿等蒿屬植物又可能重新侵入生態系統。

據不完全統計,內蒙古、陝西、甘肅、青海四省區現有沙蒿保存面積約1300萬畝。當前,部分地區已停止或准備停止在飛播造林中使用沙蒿。

J. 梭梭樹就是沙蒿嗎,是一個植物嗎

不一樣的。
1.梭梭 是梭梭樹 又叫「鹽木」、「瑣瑣樹」,莧科梭梭屬植物。落葉灌木或小喬木;耐乾旱,一般生長在中國新疆和內蒙古西的沙漠地區。是沙漠造林用的重要植物之一。 同屬另有黑梭梭和白梭梭兩種。
2.梭梭草 是 香附子,又叫莎草、香附、回頭青,是一種多年生莎草科雜草,位居世界十大惡性雜草之首,為草坪中的惡性雜草。

閱讀全文

與中國哪裡沒有沙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越南人怎麼養雞 瀏覽:808
哪個國家的第一條路是中國人修的 瀏覽:44
義大利家居品牌有哪些品牌 瀏覽:339
印度為什麼要租借俄核潛艇 瀏覽:539
伊朗是什麼運河 瀏覽:871
中國向義大利提供了什麼幫助 瀏覽:377
普頓在印尼什麼地方 瀏覽:111
印度相當於中國哪個省 瀏覽:830
14萬越南幣人民幣是多少錢 瀏覽:442
如何去中國地理雜志上班 瀏覽:922
怎麼投訴中國石油 瀏覽:341
在越南買一包jo香煙多少錢 瀏覽:471
上海義大利人喜歡去哪裡 瀏覽:327
英國大學均分56可以申請什麼大學 瀏覽:31
去印尼打工能帶多少葯 瀏覽:12
印尼98排華事件中國做了什麼 瀏覽:890
泛伊朗人是什麼意思 瀏覽:489
英國空置稅什麼時候開始征 瀏覽:438
義大利旅遊穿什麼衣服合適 瀏覽:987
出口印尼中華多少錢一條 瀏覽: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