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古代的涼州在現在的哪裡
古代的涼州在現在的武威市。
涼州,古稱雍州、姑臧、休屠,今武威市,又稱雍涼之都、天下要沖、夢幻之城,簡稱雍涼、涼,先設雍州、後改涼州,前涼、後涼、南涼、北涼、大涼在此建都,雍涼文化的發源地,曾經中國第三大城市,一度是西北的軍政、經濟、文化中心。
東晉時期,北有姑臧,南有建康,姑臧是華夏兩大中心之一。隋唐時期,涼州是唐朝三大經濟中心之一。
涼州有「五涼古都」、「河西都會」、「西夏陪都」、「馬踏飛燕故里」、「中國旅遊標志之都」、「中國對外開放城市」、「歷史文化名城」、「優秀旅遊城市」、「中國葡萄酒城」 、「涼都」、「雍都」、「涼州詞的故鄉」、「西藏納入中國版圖的歷史見證地」、「世界白氂牛唯一產地」和「中國人參果之鄉」之美譽。
威武市,簡稱「雍涼」、「涼」、「雍」。古稱涼州、雍州、姑臧、休屠、屠各,是古西北首府,六朝古都。又稱雍涼之都、天下要沖、國家蕃衛、夢幻涼州。先設雍州,後改涼州。
前涼、後涼、南涼、北涼、大涼在此建都,雍涼文化的發源地。是漢武帝為彰顯大漢帝國軍隊的武功軍威而得名,曾經的中國第三大城市,西北的軍政中心、經濟文化中心。
武威地勢平坦遼闊,有河西最大堆積平原,自古就是控制三大高原和西域的中心城市,一帶一路的節點之一。涼州箴中說每在季王,常失厥緒。上帝不寧,命漢作涼。北魏時期,姑臧是北魏的兩大經濟中心之一。西夏時期,涼州是西夏的西都,兩大經濟中心之一。
㈡ 涼州是現在的什麼地方 古代的涼州如今是哪裡
1、是甘肅。
2、自漢朝建郡以來,「涼州」的名字換了多次,有時叫「武威」,有時叫「姑臧」,有時叫「西涼」,有時叫「前涼」……,其疆域,也時大時小。最大時,把大半個甘肅都佔了,還擴延到周圍幾省,史稱「涼州大馬,橫行天下」。
3、涼州有「五涼古都」、「河西都會」、「西夏陪都」、「馬踏飛燕故里」、「歷史文化名城」、「優秀旅遊城市」、「中國葡萄酒城」 、「涼都」、「雍都」、「涼州詞的故鄉」、「西藏納入中國版圖的歷史見證地」、「世界白氂牛唯一產地」和「中國人參果之鄉」之美譽。
4、涼州南接蘭州,北通新疆,山脈前隔,沙漠後繞,「通一線於廣漠,控五郡之咽喉」。官方初設雍州治所就在武威。古浪峽被稱為中國西部的「金關銀鎖」,最窄處寬僅數米,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於是,就留下了許多故事。
㈢ 涼州是現在的哪個城市
涼州,即現在的武威,地處甘肅省河西走廊東端。
涼州地勢平坦遼闊,河西最大堆積平原,西漢揚雄涼州箴中說每在季王,常失厥緒。上帝不寧,命漢作涼。涼州自古以來就是「人煙撲地桑柘稠」的富饒之地,「車馬相交錯,歌吹日縱橫」的西北商埠重鎮,古時素有「通一線於廣漠,控五郡之咽喉」之重地之稱,絲綢之路節點之一。
武威介紹
武威,簡稱「涼」,古稱涼州、姑臧,是甘肅省轄地級市,甘肅省人民政府批復確定的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段重要節點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河西走廊中心城市。
截至2019年,轄1個區、2個縣、1個自治縣,總面積3.23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82.5萬人,城鎮人口79.05萬人,聚居著漢、藏、回、蒙等45個民族。
以上回答來自:網路-涼州
以上回答來自:網路-武威 (甘肅省轄地級市)
㈣ 武威別名涼都,涼州,雍涼之都,姑戚,俠都!等!。六盤水亦稱涼都!。這不別名重名了嗎
六盤水市,是貴州省地級市。 [1] 六盤水市地處貴州西部烏蒙山區,年平均氣溫15℃,夏季平均氣溫19.7℃,冬季平均氣溫3℃。氣候涼爽、舒適、滋潤、清新,紫外線輻射適中,被中國氣象學會授予「中國涼都」稱號,是全國唯一以氣候特徵命名的城市。 [2] 六盤水春秋時期為牂牁國屬地;戰國時期,市境內為夜郎國屬地,由於金屬工具的使用,已進入了農耕時代,並反映奴隸制生產關系的特徵;秦統一中國後,為巴郡漢陽縣屬地。
武威,簡稱「涼」,古稱涼州、姑臧,是甘肅省轄地級市,甘肅省人民政府批復確定的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段重要節點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河西走廊中心城市。截至2019年,轄1個區、2個縣、1個自治縣,總面積3.23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82.5萬人,城鎮人口79.05萬人,聚居著漢、藏、回、蒙等45個民族。 [1]
武威地處中國西北地區,甘肅省中部,河西走廊東端,東接蘭州、南靠西寧、北臨銀川和內蒙古、西通新疆,是國務院命名的對外開放城市、甘肅省確定的區域中心城市、西部重要的交通隘口城市。武威名勝古跡眾多,自然景觀與歷史文化交相輝映,先後被命名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和中國葡萄酒城。
武威歷史悠久,早在四、五千年前,就有戎、崔、月氏、烏孫等北方民族聚族而居。自漢武帝派驃騎將軍霍去病遠征河西,擊敗匈奴,彰顯大漢帝國的「武功軍威」命名武威,已有近2200多年的歷史。因武威地處古絲綢之路要沖,是古代中原與西域的經濟樞紐,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的融匯傳播之地,絲綢之路西段的要隘,中外商人雲集的都會,歷代王朝都曾在武威設郡置府。
㈤ 涼州在哪
涼州,古地名,即現在的武威,地處甘肅省河西走廊東端,是「中國旅遊標志之都」、「中國葡萄酒的故鄉」、「西藏歸屬祖國的歷史見證地」和「世界白氂牛唯一產地」,素有「銀武威」之稱。1986年被國務院命名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和對外開放城市,2001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撤地設市,2002年被命名為省級衛生城市。現轄涼州區、民勤縣、古浪縣和天祝藏族自治縣,鄉鎮政府116個,其中鎮政府41個,全市總土地面積3.3萬平方公里,其中地面積382.32萬畝。總人口193.02萬人,其上城鎮人口50.96萬人。聚居著漢、回、蒙、土等38個民族。
武威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早在5000多年前這里就有人類活動。公元前121年,漢武帝派驃騎大將軍霍去病遠征河西,擊敗匈奴為彰其武功軍威而得名。自漢武帝開辟河西四郡,歷代王朝曾在這里設郡置府,東十六國是,前涼、後涼、南涼、北涼國和隋末的大涼政權先後在此建都,成為長安以西的大都會,中西交通的咽喉,絲綢之路的重鎮,民族融合的熔爐。悠久的歷史孕育了燦爛絢麗的五涼文化、西夏文化、佛教文化和民族民間地域文化,名勝跡眾多,文化遺存豐富,是甘肅省的文物大市。現已普查清楚的文物保護單位543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58處,館藏文物4.7萬多件,其中國寶級文物3件,一級文物177件,二級文物346件,三級文758件,突出的特色是「一馬」(銅奔馬)、「一碑」(西夏碑)、「一寺」(白塔寺)、「一窟」(天梯山石窟)、『一塔「(羅什寺塔)、」一廟「(文廟)。鉛奔馬是中國旅遊標志,被譽為」古典藝術品的最高峰「西夏碑是獨一無二的稀世珍寶,是我國研究西夏歷史少有的實物資料;白塔寺是元代闊端太子與西藏佛教領袖薩班舉行「涼州會盟」之地,是西藏正式納入中國版圖的歷史見證;天梯山石窟被稱為中國「石窟之袓」,是我國早期石窟藝術的傑出代表;羅什寺塔是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講經說法之地,鳩摩羅什被稱為我國古代四大佛經翻譯家之首,被譽為譯經泰斗;文廟是全國三大孔廟之一,其規模「壯偉宏耀」,為「隴右學宮之冠」。同是還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處,省級自然保護區3處,雪高原、綠洲風光和大漠戈壁等自然景觀與歷史文化交相輝映,具有較高的文化旅遊價值。
㈥ 涼州現在的具體位置
涼州是現在的武威,坐標是甘肅省河西走廊東端。
涼州(Liangzhou),簡稱雍涼、涼、雍,西北首府、六朝古都。古稱雍州、姑臧、休屠,今武威市,又稱雍涼之都、天下要沖、夢幻之城,先設雍州、後改涼州,前涼、後涼、南涼、北涼。
大涼在此建都,雍涼文化的發源地,曾經中國第三大城市,一度是西北的軍政、經濟、文化中心。東晉時期,北有姑臧,南有建康,姑臧是華夏兩大中心之一。隋唐時期,涼州是唐朝三大經濟中心之一。
涼州的由來:
公元前121年,漢武帝開辟了河西四郡,即武威、酒泉、張掖、敦煌四郡。武威,即武功軍威之意,因此而得名。
當時武威郡下屬姑臧、張掖、武威、休屠、次、鸞鳥、撲 、媼圍、蒼松、宣圍10個縣,治所在故臧。元封五年,分天下為13州,各置一刺史,史稱「十三部刺史」。
東晉,十六國時期,前涼、後涼、南涼、北涼及唐初的大涼,都曾建都與此。
涼州地勢平坦遼闊,河西最大堆積平原,自古就是控制三大高原和西域的中心城市。涼州箴中說每在季王,常失厥緒。上帝不寧,命漢作涼。北魏時期,姑臧是北魏的兩大經濟中心之一。西夏時期,涼州是西夏的西都,兩大經濟中心之一。
㈦ 古代的涼州在現在的哪裡 古代的涼州在現在的什麼地方
1、古代的涼州在現在的武威市。
2、涼州,古稱雍州、姑臧、休屠,今武威市,又稱雍涼之都、天下要沖、夢幻之城,簡稱雍涼、涼,先設雍州、後改涼州,前涼、後涼、南涼、北涼、大涼在此建都,雍涼文化的發源地,曾經中國第三大城市,一度是西北的軍政、經濟、文化中心。
㈧ 涼州是現在的什麼地方
涼州,即現在的武威,地處甘肅省河西走廊東端。
涼州(Liangzhou),簡稱雍涼、涼、雍,西北首府、六朝古都。古稱雍州、姑臧、休屠,今武威市,又稱雍涼之都、天下要沖、夢幻之城,先設雍州、後改涼州,前涼、後涼、南涼、北涼。
大涼在此建都,雍涼文化的發源地,曾經中國第三大城市,一度是西北的軍政、經濟、文化中心。東晉時期,北有姑臧,南有建康,姑臧是華夏兩大中心之一。隋唐時期,涼州是唐朝三大經濟中心之一。
相關概況
涼州地處漢羌邊界,民風剽悍,悍不畏死。自古涼州精騎便橫行天下,史稱「涼州大馬,橫行天下」。
曾是「涼州刺史部」、「雍州牧」、「雍州刺史」、「涼州牧」、「涼州刺史」、「河西節度使」、「涼州總管府」、「涼州都督府」、「西涼府」、「涼州提督」、「永昌路」、「涼州總兵」、「涼州鎮守使」的政府駐地。
涼州有「五涼古都」、「河西都會」、「西夏陪都」、「馬踏飛燕故里」、「中國旅遊標志之都」、「中國對外開放城市」、「歷史文化名城」、「優秀旅遊城市」、「中國葡萄酒城」 、「涼都」之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