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最會賺錢的城市,有小上海之稱,為什麼GDP全國前列卻跌出新一線
無錫是一座美麗的城市,被稱為小上海,也是一座富裕的城市。2017年,無錫的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0500億元,成為江蘇省第三個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萬億元的城市。然而,接下來是無錫一線城市的消息。許多人說這很難理解。很明顯,無錫的經濟實力越來越強,自去年以來,無錫一直是新的一線城市之一。為什麼無錫會在今年的重新評估中被忽略?無錫不具備一線城市的資格嗎?大多數原因是無錫不能滿足一線城市的要求。
無錫是一個很有底蘊的城市。它早在3000年前商朝末期就存在了。它是我國江南文明的發源地之一、自古以來,無錫就在長江以南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近代以來,無錫已經成為中國南方最富有的城市之一、無錫雖然已經從一線城市跌落,但其發展速度和人才仍然是顯而易見的。信任經過幾年的努力,無錫將能夠全面、均衡地發展經濟。在不久的將來,無錫一定會回到一線城市的行列。
⑵ 中國這么大啊, 哪裡富人最多。
報告顯示,2013—2015年三年中,得益於較高的GDP增長、人口紅利、資本市場的快速發展等因素,中國私人財富規模的年復合增速高達21%,預計2015年底,中國個人可投資資產總額大約為110萬億元人民幣,其中,高凈值家庭財富約佔全部個人資產的41%,全年高凈值人群可投資資產總額將達44萬億元。未來5年,隨著中國經濟邁入新常態,私人財富累積增速進一步放緩,預計將以13%左右的年均復合增長率(CAGR)平穩增長至196萬億元。
從高凈值家庭地域分布圖上來看,沿海代表「舊錢」(通常指家族財富已經積累經過幾代,個人財富很大一部分通過繼承獲得),而中部(長江經濟帶、京廣鐵路沿線)財富人群正在崛起。預計未來5年內,高增長率和高密度的地區將會減少,北京、上海、廣東等富裕地區的增長會進一步放緩。中國經濟增長的重心將會轉移至內陸地區,私人財富規模基礎較好且受政策紅利影響較大的省份,如四川、河南、內蒙古、重慶等地將會具有更大發展潛力(見圖1)。
具體來看,中國高凈值家庭的區域分布仍以環渤海、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經濟發達地區為主。根據BCG中國財富市場模型預測,2015年廣東、北京、江蘇、浙江、山東和上海等6個東部沿海省份的高凈值家庭數量均將超過10萬戶,約佔全國高凈值家庭總數的一半,成為各類財富管理機構爭奪客戶的主戰場。四川是高凈值家庭數量最多的內陸省份,其次為河北、遼寧、河南、湖北等經濟大省。
從高凈值家庭財富總額來看,廣東、江蘇、北京、山東、上海和浙江等6個省份總額為23萬億元人民幣,約為全國高凈值家庭資產規模的一半,是中國私人財富最為集中的地區,其中,廣東省高凈值家庭可投資資產總額高達6萬億元人民幣,為全國之首;河北、四川、河南等較富裕地區高凈值家庭財富總量也都在1萬億元人民幣以上。
以北京、廣東和江蘇為代表的省份,高凈值家庭密度較高,總體私人財富規模較大,但過去3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逐漸下降,增長的主要驅動因素在於特殊的政治和經濟地位。這些省份已成為財富管理和私人銀行業務的必爭之地。
⑶ 中國最賺錢的地方在哪裡
這個當然是,福建=廣東,錢是比較好賺的
還有雲南,這地方寶貝多看你懂不懂了
⑷ 中國哪裡的人最會賺錢,最有錢
中國哪裡都有會賺錢的人,但是中國哪裡的人最會賺錢是誰也說不準的。因為保密財富的人太多太多。
目前公開的中國最有錢的是:
2016中國十大富豪:王健林、李河君、馬雲、宗慶後、李彥宏、馬化騰、雷軍、嚴介和、嚴彬、何享健。
2016中國十大年輕富豪:王思聰、黃澤金、紀凱婷、楊惠妍、范冰冰、郭敬明、章子怡、周傑倫、言承旭、趙薇。
⑸ 中國身家過億的人12萬人,有錢人都是怎麼賺到錢的
有錢人都是賺到錢在計劃經濟時代就是官商勾結。
在計劃經濟時代,由於科技的不發達,加上計劃生產,很多東西的生產供不應求。那人時候。供應的東西的價格比較低,而大多數人沒有指標,很多人有錢購不到東西,只有高價從市場上購買。比如化服,尿素,市場價基本上分配價格的一倍,有關系的人,或者說斡旋中有當官的人。有分配指標,或者說能搞到指標,所以有一部分發了財。當時還有的是自行車,電視機等,比較的緊俏,一搞就是一台好幾百,上千,如果能開出幾十百把台。就成了富人,不出本錢不出力,那是的錢比較的值錢。
有錢人都是賺到錢是改革開放初期,信息不對稱賺錢。在改革開放初期,由於經濟通比較快。經濟發展很快,一部分人下海經商,說白了就開始做生意。那個時候。交通運輸不發達,沒有網路,信息不發達,各個地方的差價比較大,因此頭腦靈活的,從沿海地區,或其他省份。將東西搞到內陸地區,差價比較的大。那時比較明顯的是電子手錶,幾角一支的可以銷售到十幾元一支,那是下海基本上發了的。
改革開放官商勾結賺錢。改革開放以後,為了推動經濟的發展,為了擴大內需,加快了各種建設。國家投入了大量的全國的人力和物力。各種建設需要人來承包和負責,有許多的工地,進行招投標的暗箱操作。這部分有一定的資金,或者利用國家的資金,取得工地的承包權,一轉手就是錢。一個上百萬的工地,一轉手就是幾十萬。由於要靠關系,靠請客送禮,靠行賄受賄。沒有關系的人,有錢都找不到廟子,所以有一部分發財致富了。
⑹ 中國這么多億萬富豪 錢都都是哪來的
《2010胡潤財富報告》(下稱《報告》)稱, 中國內地千萬富豪人數已達87.5萬人,相比去年增長6.1%,其中億萬富豪達5.5萬人,相比去年增長7.8%。《報告》還顯示,中國內地現在已有1900位十億富豪和140位百億富豪。胡潤在發布會上分析說,中國內地富豪數量的增長主要依賴三個方面的因素,即股指上漲、房價上漲和中國2009年GDP的快速增長。《報告》將中國內地千萬富豪主要分為四種類型:商人、高收入人士(如跨國公司高層)、「炒房者」和「職業股民」。以富豪的長期居住地為劃分標准,北京、廣東、上海三地的千萬富豪數量佔中國內地的48%。北京有15.1萬位千萬富豪和9400位億萬富豪,排名第一;廣東有14.5萬位千萬富豪和8200位億萬富豪,排名第二;上海有12.2萬位千萬富豪和7300位億萬富豪,排名第三
⑺ 中國最有錢的十大城市
中國最富十大城市排名
1、上海
上海的經濟一直發展的相當迅速,排在中國最富十大城市第一位完全是實至名歸的。這里是有名的金融中心,有很多大企業都在這里來創辦企業,也有
很多人在這里完成了自己的夢想,另外上海市GDP達到2.75萬億人民幣,是真正意義上的富可敵國。
2、北京
北京是中國的首都,也是中國的中心城市,這里不僅GDP發展很不錯,人均收入也很高,不過這里的房價也很貴,假如沒有更多的底氣是沒辦法在這里生活的。
3、福州
福州是一個美麗的海濱城市,同時還是中國有名的模範城市,也是比較美麗的旅遊城市。有很多知名品牌運動鞋都在福州生產的。
4、廣州
廣州市是廣東省的省會城市,也是國家級的大都市。中國很多知名的服裝公司都是在廣州生產開發的,這里的汽車製造以及石油化工等等也是比較發達的。
5、深圳
深圳市是廣東省的省轄市,還是國家區域的中心城市。一直以來這里都有各種的大力扶持經濟的措施,這里的電子產業發展也是比較先進的,這是一個富有魅力的城市。
6、重慶
重慶市是國家的中心城市,這里的火鍋、溫泉都是相當出名的,這里也是有名的國際大都市,GDP更是達到1.76萬億人民幣。
7、天津
天津離北京比較近,近些年來經濟也在不斷的發展當中,進入中國最富十大城市也是意料中的結果。這里是一個自由貿易體驗區,整體都是十分繁榮的。
8、蘇州
蘇州是一個十分美麗而富有文化氣息的城市,這里有很多有名的旅遊景點,山水之美也是一直為人們所稱贊的,近些年來經濟發展也是相當迅速了。
9、成都
成都是四川省省會,同時也是全國特大城市。這里有多家國家級科研機構、國家級研發平台等等,高校也是數量較多的。
10、舟山
舟山是一個有名港口城市,這里還有著很大的商品貿易中心,經濟一直在平穩的發展中,最終成功的進入中國最富十大城市行列。
⑻ 中國就那麼多錢都想要錢到底賺誰的錢
因為很多商品都可以來迴流通,只要不打仗就都賺錢,你有水果,我有蔬菜。咱兩交易,誰虧了?咱兩不交易,誰虧了?交易,將你吃不掉,可能腐爛的水果賣給我,和買你需要的蔬菜,否則我的蔬菜也會爛掉。
這個簡單的比方,你應該就明白了,為什麼貿易可以共贏了吧!
⑼ 中國南方人有錢還是北方人有錢或者是哪方掙錢好掙又多
南方人一般都是比北方人有錢的,很多人都說,南方人有錢那是因為南方正好趕到大開放。其實,南方人比北方人有錢是有道理的,畢竟心性不同。
先是廣東的地理位置比較好,屬於沿海地區,是通往港澳地區的必經之路,旅遊業發達,而又因為毗鄰港澳,吸引港澳地區投資較方便,所以各種工業發達。
優越的地理位置,讓廣東地區從三來一補到來料加工,從製造業到智能信息技術產業,門類齊全,與各地往來貿易頻繁,並且體現了廣東地區的創新能力。
其次廣東是最早進行改革開放試點的城市,珠三角地區、珠海特區、深圳特區,和現在的粵港澳大灣區等一系列的政策,較好的政策讓廣東地區高速發展。
因為高速發展,所以吸引力很多先進的人才和技術等中堅力量,加上吸引來的國外資金和技術,讓很多頂尖人才向廣東地區聚集。
就是因為南方人沒事愛喝茶,這喝茶的時候都覺得自己窮,聊得是怎麼做生意。我們呢,就愛喝酒,只要一沾上酒,都覺得自個兒是皇上,然後就開始胡說八道,回家倒頭睡。然後第二天起來接茬喝,那怎麼成啊。要不怎麼說是「萬丈紅塵三杯酒,千秋大業一壺茶」呢。
網友們紛紛表示驚呆了,「沒喝酒我是北方的,喝了酒北方是我的。」、「吹吧,與喝茶有個鳥關系?是改革開放佔了地域的便宜,你在大西北天天泡在茶缸子里也不管用。」、「瞎**扯淡」。
⑽ 社會疑問:中國哪來的這么多有錢人他們如何來錢的呢
兩周前,我在自己的專欄文章《中國一直在「補貼」西方?》中談到了中國大城市某些物價比西方還貴這一現象,並試圖探討其中的原因,引來了很多讀者評論。 其實,這也是我內心的疑惑。常理告訴我:如果中國大城市存在著比西方還貴的物價,那就一定有比西方還富的人群在支撐著這種物價。我今年在北京生活了半年多,所見所聞,確實驗證了這一常理。 當然,這類富人在整個中國所佔比例極小,但由於中國人口基數特別大,即使極小的比例,絕對人數也不少。波士頓咨詢公司(BCG)最近公布了一份關於 中國富人的研究報告,報告稱,2008年中國擁有百萬美元資產的家庭不到中國家庭總數的0.1%,但擁有45%的總財富,半數以上的百萬美元資產家庭集中 在廣東、上海、浙江、北京、江蘇和山東六個省市。 別 的地方我不清楚,我只談談我生活過的北京。我的感覺是:即使是在北京,富人也是少數,但由於灰色收入的存在,北京能夠支撐比西方還貴的物價的消費者比例應 該大於0.1%。半年多的北京生活,我算是親身見識了這些北京人的「不差錢」:他們開著好車,戴著名表,經常去高檔餐館吃飯,豪華洗浴中心泡澡,卡拉OK 歌廳飆歌,燈紅酒綠之處按摩、洗腳……他們花錢時出手之大方、之豪爽,應該不比西方同類遜色,有時甚至更勝一籌。 這些人大致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人是中國市場化改革的產物,包括私企老闆、外企的高薪雇員、律師、咨詢師、會計師等高級專業人員、歌星、演員等娛樂 圈名人;第二類人是中國房市和股市兩大市場的受益者,包括房地產開發商、股市莊家、資本玩家和一些成功的炒房者和股民;第三類人則是吃「官糧」者,包括黨 政機關的中高層官員、國有企業的中高層管理人員等。切記:不要小瞧第三類人的資產和消費能力,雖然他們工資單上的收入看上去遠遠低於前兩類人的資產,但正 如一首民謠所說,他們「工資基本不動」,吃飯「有地兒報銷」,購物「有人買單」,而且還有很多的「外快」,也就是所謂的「灰色收入」。 接下來的第二個問題,就是本文開頭提到的那位讀者的疑問:這些人「都是哪裡來的錢?」 第一類人和第三類人獲取財富的方式,不用我多說,或白、或黑、或灰,中國老百姓有很多議論,中國媒體有很多討論,經濟學家也有很多研究,例如,中國 改革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小魯曾經帶領課題組進行過有關灰色收入的調查,得出結論稱,2005年中國全國城鎮居民收入中沒有被統計到的灰色收入總 計4.4萬億元,相當於當年GDP的24%,而有機會獲得這些灰色收入的人,原來就是高收入階層或權力階層。但第二類人的財富究竟「都是哪裡來的?」我則 一直似懂非懂,稀里糊塗。 這位朋友說,在北京、上海等中國大城市中,歷時10多年、至今尚未完成的房地產商品化運動、舊城改造運動和城市擴張運動,加在一起,等於是一場具有 中國特色的「造富運動」。首先是掌握土地拍賣權的官員們:地方政府高價賣地,使地方政府的財庫鼓了起來,官員們也因此富了起來;其次是房地產商們:他們在 拍來的土地上蓋房子,然而再高價賣給消費者,緊跟著也富了起來;接下來是各類投機性炒房者們:他們搭乘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房價飆升的快車,買進賣出,也迅 速地富了起來;最後是舊城改造運動和城市擴張運動的受益者們: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中,一部分老市區居民和「被城市化」的原郊區農民成為一波一波的拆遷活 動的受害者,他們被地方政府和開發商剝奪和侵害,淪落為城市貧民,但其中另外一部分人,則通過討價還價、甚至做「釘子戶」等方式,為自己維權爭利,成功地 在這場「造富運動」中分得了一杯羹 ……總之,這場通過賣地和蓋房子而起的「造富運動」,就像一道點石成金的魔杖,點到之處,一批又一批大大小小的富翁們因此「被」製造了出來。 「聽上去,好像僅僅是拆老房子、蓋新房子這樣一種城市翻新過程,就『翻'出了一個新富階層,」他接著說,「但實際情況是,僅僅造房子是造不出一個新 富階層的,房子需要有人買,而北京、上海等中國大城市的房子,其買主是全中國的有錢人,甚至包括某些外國的有錢人。從這個意義上講,是來自全中國和全世界 的部分金錢,共同滋養、培育了北京、上海等地的新富階層。」 聽了他這一席話,我彷彿茅塞頓開:我甚至連想起了今年上半年我在北京的某些生活片斷。那些不連貫的生活片斷,經這位朋友如此點撥,也都紛紛自動互相連接起來,並具有了意義。 我 在北京生活期間,曾經住過兩個小區。從小區內有游泳池、健身房、足浴中心、寵物醫院等設施來看,這兩個小區均可算做中產階級小區。我喜歡游泳,泳後順便泡 泡桑拿。在我最初住過的那個小區,我泡桑拿時常常遇到本小區的三個業主:兩個老闆,一個官員。其中一個老闆是廣東人,在北京做化妝品生意,故在北京置業; 另一個老闆原來是所謂的「山西煤老闆」,後來通過買房、炒房,「洗盡」了手指縫中的煤黑,搖身一變,成為京城房老闆,現在的主要收入來源是房租;至於那位 官員,則單位不明,官職不祥,因為他常常對此含糊其辭,我也不好細問,但聽話聽音,我大概可以猜出他在涉外經貿部門工作,他常常對那兩位老闆抱怨自己沒 錢,但他開的汽車,卻與那兩位老闆不相上下:他的車是寶馬。 這個生活片段,似乎驗證了北京業主來自全國的說法,也驗證了政府官員「工資基本不動」的那首民謠。 我最後住過的那個小區,業主的收入略低一些,主要是政府官員、國企員工、外企或私企的「小白領」。例如,我最要好的「泳友」之一,是北京一家旅行社 的普通導游。時值盛夏,我們游完泳後常到泳池外的樹蔭下乘涼聊天。他是地地道道的「老北京」,特別健談。他的工作似乎不忙,他的說法是:他就職的那家旅行 社是國企,遊客不多,效益不好,因此他的收入也不高,每月只有兩千多元人民幣的工資,但這份工作的好處是,他平時不用去上班,只有等到遊客人數足夠時,他 才會組團帶遊客去外地遊玩,因此即使是平時上班時間,他也有很多時間去健身房和游泳池鍛煉。但一直令我感到迷惑不解的是,他也似乎「不差錢」:他在本小區 擁有一套三室一廳的公寓房,開著一輛奧迪牌汽車,每天游泳後,也經常與一幫小區里的「酒友」去附近的餐館去吃飯喝酒……直到有一天我們閑聊時,我才明白: 他在旅行社每月領取的兩千多元人民幣的工資並非他的主要收入,他在市中心還有兩處房產,一套租給一家住戶,租金三千多元,另外一套租給一個餐館,月租一萬 五千元。當然了,後來我又聽其他人說,導游的灰色收入也不低…… 這個生活片段,似乎驗證了北京市區的老居民只要有幾處房產至少都不屬於「弱勢群體」的說法,更驗證了國企員工工資不代表其全部收入的說法。 中國經濟高速發展30多年,其間沒有經歷過大的衰退,這本身就是一個奇跡,也是一個謎,有人說,誰能給出謎底,誰就應該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但在我 看來,更大的一個謎是:那些「先富起來的」中國人,究竟是怎麼富起來的?其真相、其謎底更是被層層迷霧所纏繞,被種種神話所包裹,站在中國之外的人,如同 隔霧看花,越看越迷糊,站在中國之內的人,也「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即使是官方的統計數字,也被五花八門的地下經濟、灰色收入所扭曲,無法 成為判斷真偽虛實的依據,甚至就連王小魯的4.4萬億元灰色收入之說,也有很多推測的成分,因為你無法精確地界定和計算「灰色」的東西。 我索性放棄為每一個疑惑提供既明確、又全面的答案的徒勞努力,不妨提一些問題,以激讀者討論;拋幾塊磚頭,以引專家之玉。即使引來的不是玉石,而是同樣的磚頭,在磚磚互撞的過程中,也許就能撞出真理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