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在中國設立領事館的國家有多少個

在中國設立領事館的國家有多少個

發布時間:2022-09-08 09:02:18

㈠ 駐扎在中國的大使館有哪些國家

駐華使館外交官名單(Diplomatic Missions)

· (Afghanistan)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大使館

· (Albania)阿爾巴尼亞共和國大使館

· (Algeria)阿爾及利亞民主人民共和國大使館 (2006/10/06)

· (Angola)安哥拉共和國大使館

· (Antigua and Barbuda)安地卡及巴布達大使館 (2005/11/11)

· (Argentina)阿根廷共和國大使館

· (Armenia)亞美尼亞共和國大使館

· (Australia)澳大利亞大使館

· (Austria)奧地利共和國大使館

· (Azerjan)亞塞拜然共和國大使館

· (Bahamas)巴哈馬國大使館

· (Bahrain)巴林王國大使館

· (Bangladesh)孟加拉人民共和國大使館

· (Barbados)巴貝多大使館

· (Belarus)白俄羅斯共和國大使館

· (Belgium)比利時王國大使館

· (Benin)貝南共和國大使館

· (Bolivia)玻利維亞共和國大使館

· (Bosnia and Herzegovina)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大使館

· (Botswana)波札那共和國大使館

· (Brazil)巴西聯邦共和國大使館

· (Brunei)汶萊達魯薩蘭國大使館

· (Bulgaria)保加利亞共和國大使館

· (Burundi)蒲隆地共和國大使館

· (Cambodia)柬埔寨王國大使館

· (Cameroon)喀麥隆共和國大使館

· (Canada)加拿大大使館

· (Cape Verde)維德角共和國大使館

· (Central Africa)中非共和國大使館

· (Chad)查德共和國大使館 (2007/04/23)

· (Chile)智利共和國大使館

· (Colombia)哥倫比亞共和國大使館

· (Congo)剛果共和國大使館

· (Cote d'Ivoire) 象牙海岸共和國大使館

· (Croatia) 克羅埃西亞共和國大使館

· (Cuba) 古巴共和國大使館

· (Cyprus) 塞普勒斯共和國大使館

· (Czech) 捷克共和國大使館

· (Denmark) 丹麥王國大使館

· (Djibouti)吉布地共和國大使館

· (Dominica) 多米尼克國大使館

· (DPRK)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大使館

· (DR Congo)剛果民主共和國大使館

· (Ecuador)厄瓜多共和國大使館

· (Egypt)阿拉伯埃及共和國大使館

· (Equatorial Guinea)赤道幾內亞共和國大使館

· (Eritrea)厄利垂亞國大使館

· (Estonia)愛沙尼亞共和國大使館

· (Ethiopia) 衣索比亞聯邦民主共和國大使館

· (Fiji)斐濟群島共和國大使館

· (Finland )芬蘭共和國大使館

· (France)法蘭西共和國大使館

· (Gabon)加彭共和國大使館

· (Georgia)喬治亞大使館 (2005/04/01)

· (Germany)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大使館

· (Ghana)迦納共和國大使館

· (Greece)希臘共和國大使館

· (Grenada)格瑞那達大使館 (2005/11/06)

· (Guinea)幾內亞共和國大使館

· (Guinea-Bissau)幾內亞比索共和國大使館

· (Guyana)蓋亞那合作共和國大使館

· (Hungary)匈牙利共和國大使館

· (Iceland)冰島共和國大使館

· (India)印度共和國大使館

· (Indonesia)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大使館

· (Iran)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大使館

· (Iraq)伊拉克共和國大使館

· (Ireland)愛爾蘭大使館

· (Israel)以色列國大使館

· (Italy)義大利共和國大使館

· (Jamaica)牙買加大使館

· (Japan)日本國大使館

· (Jordan)約旦哈希姆王國大使館

· (Kazakhstan)哈薩克共和國大使館

· (Kenya)肯亞共和國大使館

· (Kuwait)科威特國大使館

· (Kyrgyzstan)吉爾吉斯共和國大使館

· (Laos)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大使館

· (Latvia)拉脫維亞共和國大使館

· (Lebanon) 黎巴嫩共和國大使館

· (Lesotho)賴索托王國大使館

· (Liberia)賴比瑞亞共和國大使館

· (Libya)大阿拉伯利比亞人民社會主義民眾國人民辦事處

· (Lithuania)立陶宛共和國大使館

· (Luxembourg)盧森堡大公國大使館

· (Macedonia)馬其頓共和國大使館

· (Madagascar)馬達加斯加共和國大使館

· (Malaysia)馬來西亞大使館

· (Mali)馬利共和國大使館

· (Malta)馬爾他共和國大使館

· (Mauritania)茅利塔尼亞伊斯蘭共和國大使館

· (Mauritius)模里西斯共和國大使館

· (Mexico)墨西哥合眾國大使館

· (Micronesia)密克羅尼西亞聯邦大使館

· (Moldova)摩爾多瓦共和國大使館

· (Mongolia)蒙古國大使館

· (Morocco)摩洛哥王國大使館

· (Mozambique)莫三比克共和國大使館

· (Myanmar)緬甸聯邦大使館

· (Namibia)納米比亞共和國大使館

· (Nepal)尼泊爾大使館

· (Netherlands)荷蘭王國大使館

· (New Zealand)紐西蘭大使館

· (Niger)尼日共和國大使館

· (Nigeria) 奈及利亞聯邦共和國大使館

· (Norway)挪威王國大使館

· (Oman)阿曼蘇丹國大使館

· (Pakistan)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大使館

· (Palestine)巴勒斯坦國大使館

· (Papua New Guinea)巴布亞紐幾內亞大使館

· (Peru)秘魯共和國大使館

· (Philippines)菲律賓共和國大使館

· (Poland )波蘭共和國大使館

· (Portugal)葡萄牙共和國大使館

· (Qatar)卡達國大使館

· (ROK) 大韓民國大使館

· (Romania)羅馬尼亞大使館

· (Russia)俄羅斯聯邦大使館

· (Rwanda)盧安達共和國大使館

· (San Marino)聖馬利諾共和國大使館

· (Saudi Arabia)沙烏地阿拉伯王國大使館

· (Senegal)塞內加爾共和國大使館 (2006/06/27)

· (Serbia)塞爾維亞共和國大使館 (2006/06/29)

· (Seychelles)塞席爾共和國大使館

· (Sierra Leone)獅子山共和國大使館

· (Singapore)新加坡共和國大使館

· (Slovakia)斯洛伐克共和國大使館 (2006/02/14)

· (Slovenia)斯洛維尼亞大使館

· (Somalia )索馬里聯邦共和國大使館

· (South Africa)南非共和國大使館

· (Spain)西班牙大使館

· (Sri Lanka)斯里蘭卡民主社會主義共和國大使館

· (Sudan)蘇丹共和國大使館

· (Suriname)蘇利南共和國大使館

· (Sweden)瑞典大使館

· (Switzerland)瑞士大使館

· (Syria)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大使館

· (Tajikistan)塔吉克共和國大使館

· (Tanzania)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大使館

· (Thailand)泰王國大使館

· (Timor-Leste)東帝汶民主共和國大使館

· (Togo)多哥共和國大使館

· (Tonga)湯加王國大使館 (2005/07/04)

· (Tunisia)突尼西亞共和國大使館

· (Turkey)土耳其共和國大使館

· (Turkmenistan)土庫曼大使館

· (Uganda)烏干達共和國大使館

· (Ukraine)烏克蘭大使館

· (United Arab Emirates)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大使館

· (United Kingdom)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大使館

· (United States)美利堅合眾國大使館

· (Uruguay)烏拉圭東岸共和國大使館 (2006/02/14)

· (Uzbekistan)烏茲別克共和國大使館

· (Vanuatu)萬那杜共和國大使館 (2005/09/29)

· (Venezuela)委內瑞拉玻利瓦爾共和國大使館

· (Viet Nam)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大使館

· (Yemen)葉門共和國大使館

· (Zambia)尚比亞共和國大使館

· (Zimbabwe)辛巴威共和國大使館

㈡ 多少個國家在中國有大使館,他們分別在哪些城市中

主要大使館有以下這些,包括地址和電話:

阿爾巴尼亞共和國大使館 光華路28號 65321120,65321119
阿根廷共和國大使館 三里屯東51街11號 65322090,65322142
澳大利亞大使館 東直門外大街21號 65322331-7,65321724
奧地利共和國大使館 建國門外秀水大街21號 65322062,65322063
孟加拉人民共和國大使館 光華路42號 65322521,65323706
白俄羅斯共和國大使館 東直門內北中街4號 65326834
比利時王國大使館 三里屯路6號 65321736
巴西聯邦共和國大使館 光華路27號 65322883
加拿大大使館 東直門外大街19號 65323536
智利共和國大使館 三里屯東41街1號 65322074,65321591
剛果共和國大使館 三里屯東41街2號 65321658
古巴共和國大使館 建國門外秀水南街1號 65322822
塞普勒斯共和國大使館 塔園外交人員辦公樓2-13-2 65325075
捷克共和國大使館 建國門外日壇路 65326902-4
丹麥王國大使館 三里屯東51街1號 65322431/2
埃及共和國大使館 日壇東路2號 65321825,65322760
衣索比亞大使館 建國門外秀水南街3號 65325258
芬蘭共和國大使館 塔園外交人員辦公1單元111樓1號 65321817,65321806
德國大使館 東直門外大街5號 65322161-65,65321181
希臘共和國大使館 光華路19號 65321391,65321588
匈牙利共和國大使館 三里屯東直門外大街10號 65321413,65321432
印度共和國大使館 日壇東路1號 65321856,65321908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大使館 三里屯外交人員辦公1樓 65325488,65325484-87
伊朗共和國大使館 三里屯東61街13號 65322040,65324870-73
以色列大使館 三里屯東2街2號 65322131-34,65322187
日本大使館 建國門外日壇路7號 65322361
肯亞共和國大使館 三里屯西6街4號 65323381,65322473
科威特國大使館 塔運外交人員辦公2-4-1 65326458
馬來西亞大使館 東直門外大街13號 65322531-3
墨西哥合眾國大使館 三里屯東51街5號 65322574,65322070
蒙古國大使館 建國門外秀水北街2號 65321203,65321810
莫三比克共和國大使館 塔園外交人員辦公樓1單元7樓9號 65323664
緬甸聯邦大使館 東直門外大街6號 65321488
荷蘭大使館 亮馬河南路4號 6531
紐西蘭大使館 日壇路東21街1號 65322731
奈及利亞大使館 三里屯東51街2號 65323631
挪威大使館 三里屯東街1號 65322261
阿曼蘇丹大使館 亮馬河南路6號 65323276
巴基斯坦大使館 東直門外大街1號 65322504
秘魯大使館 三里屯外交人員辦公樓2單元82號 65324658
菲律賓大使館 建國門外日壇路1號 65321872
波蘭大使館 建國門外日壇路1號 65321235
葡萄牙大使館 塔園辦公樓2-15-1/2號 65323497
大韓大使館 建國門外大街1號國貿中心4層 65052587
羅馬尼亞大使館 日壇路東2街 65323879
俄羅斯大使館 東直門北中街4號 65321267
沙烏地阿拉伯大使館 三里屯北小街1號 65323926
新加坡大使館 建國門外秀水北街1號 65324825
西班牙大使館 三里屯路9號 65321986
斯里蘭卡大使館 建國門外建華路3號 65321861
蘇丹大使館 三里屯東2街1號 65323715
瑞典大使館 東直門外大街3號 65322736
瑞士大使館 三里屯東5街3號 65322736
泰國大使館 光華路40號 65321903
土耳其大使館 三里屯東5街9號 65322650
烏克蘭大使館 三里屯東6街11號 65324014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大使館 塔園外交人員辦公羅1單元9層1號 65322112
美國大使館 建國門外秀水北街3號 65323431
越南大使館 建國門外光華路32號 65321155
辛巴威大使館 三里屯東3街7號 65323795
南斯拉夫大使館 三里屯東6街1號 65323516
尚比亞大使館 三里屯東4街5號 65321554
委內瑞拉大使館 三里屯東路14號 65321295
突尼西亞大使館 三里屯東街1號 65322435
坦尚尼亞大使館 三里屯東亮馬河南路8號 65321491

㈢ 中國駐各國大使館、領事館總共有多少個

目前,中國在166個建交國設有157個大使館、60多個(總)領事館

大使館是一國在建交國首都派駐的常設外交代表機關。領事館是一國政府派駐對方國家某個城市並在一定區域執行領事職務的政府代表機關。兩個國家斷交,一定會撤銷大使館,但不一定撤銷領事館。
大使館代表整個國家的利益,全面負責兩國關系,館長是大使,由國家元首任命並作為國家元首的代表履行職責。大使館的首要職責是代表派遣國,促進兩國的政治關系,其次是促進經濟、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關系,使館同時具有領事職能。促進兩國關系和人民間的往來是領事館的重要職責,但其最主要的職責是領事工作,比如:維護本國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權益,向本國公民頒發或延期護照、向外國公民頒發簽證。
大使館的職責范圍遍及駐在國各個地區,領事館只負責所轄地區。大使館通常受政府和外交部門的直接領導,而領事館通常接受外交部門和所在國大使館的雙重領導。
許多國家在多數國家只設大使館,不設領事館。設不設領事館、設哪個級別的領事館,主要看僑民和領事業務的多少以及所在地區的重要性,並依照對等原則進行。如中國在美國設有大使館和5個總領事館,負責各自轄區內的領事業務。在個別小國,外國只設領事館和派駐領事官員。

㈣ 中國在全世界一共有多少個大使館

截至2018年5月,中國在全世界有177個大使館。

中國的外交,就其活動方式和活動的實質內容而言,可以溯及兩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戰國時代。但正如前面提到的,當時各諸侯國畢竟形式上還是在一個大一統的國家之內,而後來也又復歸於大一統。

因此嚴格地講,和今天我們所講的主權國家之間的外交還不是同樣的事。在此後的漫長歲月里,中國和周圍少數民族互有徵伐,逐漸融合,而和周圍一些國家建立的也都是藩屬關系,雖然也時有貢使來往,也曾派出使節遠赴異鄉,但由於獨特的地理位置,中國並沒有真正和世界其他地方的大國建立交往,因此自然也談不上有什麼現代意義上的外交關系。

多少接近現代意義的西方使節的首次來華是1793年英國的馬嘎爾厄對清朝乾隆皇帝的拜謁。馬氏來華實際上是作為殖民主義的先鋒官來這個古老的中華帝國探一下虛實,好為今後的殖民侵略作一個鋪墊。當時中國政府也把馬嘎爾尼看作是願意臣附中國的英國派來朝貢的。因此無論對於中國還是英國,這自然不能算是一次成功的外交活動。

中國派往外國的第一位使節,是湖南人郭嵩燾。他是清廷的二品大員,以欽差大臣的身份於1876年12月前往英國,到達那裡以後留駐倫敦,成為中國政府派駐外國的首任公使。

郭嵩燾在前往英國的途中看到沿途不少地方有中國人在經商謀生,遂於1877年向中央政府打報告,建議在那些華人較多的地方設立中國領事,以保護和管理在當地經商的華人。清政府批准了郭的建議,在新加坡任命了中國有史以來的第一位領事——當地僑商胡璇澤。

(4)在中國設立領事館的國家有多少個擴展閱讀

除其他事項外,使館之職務如下:

(甲)在接受國中代表派遣國;

(乙)於國際法許可之限度內,在接受國中保護派遣國及其國民之利益;

(丙)與接受國政府辦理交涉;

(丁)以一切合法手段調查接受國之狀況及發展情形,向派遣國政府具報;

(戊)促進派遣國與接受國之友好關系,及發展兩國間之經濟、文化和科學關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大使館

㈤ 哪個國家最早在中國設立領事館

隨著綜合國力增強,中國在對外交往方面變得越來越開放,越來越自信,越來越務實

經多年准備,美國駐武漢總領事館在闊別武漢半個多世紀之後,11月20日正式開館,成為繼法國駐武漢領事館之後,我國中部地區設立的第二個外國領事機構。

據外交部2005年發布的數據,在中國設立領事機構的國家已達143個。除在上海、廣州、廈門等沿海城市設立領館外,各國開始青睞成都、重慶、昆明、武漢、拉薩等中西部內陸城市。眾多領事館的設立,有力推動了當地與各國間經貿、文化的合作交往,縮短了中國與世界的距離。

外交學院外交學系副教授夏莉萍在接受《瞭望》新聞周刊采訪時指出,領事關系是國與國進行經常聯系的一種形式,是外交關系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也是國家處理和發展對外關系的重要手段。改革開放以來,中外領事關系取得了很大發展,對促進中國對外關系起了重要作用。

美國領事館落戶武漢

根據1981年中美互設總領館協議,美國可在中國的上海、廣州、沈陽、成都、武漢五個城市設立總領事館,中國也可相應在美國的舊金山、紐約、芝加哥、休斯敦、檀香山5個城市設立總領事館。1985年前,美國已分別在除武漢之外的其他4個城市和香港特別行政區設立總領事館。

隨著近年來中部崛起戰略的推進和武漢區位優勢與市場優勢的凸顯,美國各地企業與武漢及中部地區的經貿往來和文化交流日益緊密,美國在武漢設立總領事館的意願也日趨強烈。

從2006年9月開始,中美政府就美國在武漢設立總領事館的相關事宜進行了多輪談判,最終達成一致。

新設立的美國駐武漢總領館暫棲身於漢口新世界國貿大廈內,領區為湖北、湖南、河南、江西四省,目的在於促進美國與中國中部四個省份的經貿往來和學術文化交流,增進兩國人民的友誼與合作。

美國駐武漢總領事白小琳女士在接受《瞭望》新聞周刊采訪時說:「美國在1981年簽訂領事協議時就認定了武漢地區的重要性。」

作為美國在華的首位女總領事,白小琳是一名祖籍台灣的華裔,曾在美國新聞界和駐沈陽、廣州總領事館任職,是《中級美國英語》主編之一,在中國一度被廣泛用作英語口語教材的《英語900句》就由她錄音。此次是她第三次到中國工作。

白小琳說,武漢是中部地區的龍頭,也是中國歷史重鎮之一,高校眾多,人力資源豐富。同時,武漢也是中國的重工業中心,水路陸路四通八達,既有投資環境又有外商合資條件。

她認為,近年來中國中部地區在經濟、貿易、文化、教育各個方面都受到重視。中國推動中部崛起戰略,並把武漢城市圈、長株潭城市群作為中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是有一定意義和條件的。

近年來,美國在中國中部地區的投資逐年增加。例如,美國的可口可樂和百威啤酒已在武漢設廠,美國汽車零件和機械公司也逐漸走入中部市場。中部四省在美國也有很多友好城市和姊妹州,20多年來經貿文化交流頻繁。中部許多大學跟哈佛、耶魯、哥倫比亞等美國名校都有不斷的學術往來及互訪項目。越來越多的美國人和其他外籍人士在中部地區安家落戶。

白小琳說:「美國駐武漢總領館的設立,是美中外交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在開設總領館時,有一位中文流暢、文化沒有隔閡的外交官是非常重要的。作為一個華裔,我非常榮幸有機會能擔此重任,做美中兩國之間經貿、學術、文化或其他方面的橋梁,為這個歷史性的創舉作出貢獻。」

從幾個駐華領館到超過100個

資料顯示,至改革開放之前,雖然中國同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但同這些國家相互設領卻很少。截至1978年底,外國在華設立的領館只有波蘭駐上海和廣州總領事館、尼泊爾駐拉薩總領事館以及日本駐上海總領事館。中國在外國設有7個領館,即駐波蘭革但斯克、瑞士日內瓦、巴基斯坦卡拉奇、埃及亞歷山大、日本大阪、加拿大溫哥華總領事館及駐坦尚尼亞桑給巴爾領事館。

中國同國外簽訂了3個領事條約,即1959年簽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領事條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條約》以及1960年簽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領事條約》。

夏莉萍副教授分析說,中國對外領事關系發展緩慢的主要原因,一是從領事制度的緣起來說,其本身「就是從國際貿易的需要中發展出來的工具」,因而領事工作的發展同一個國家對外交往的程度,尤其是對外貿易的發展密切相關。在沒有全面對外開放之前,中國還沒有發展對外領事關系的迫切需要。二是在美蘇爭霸的冷戰背景下,中國雖然改變了「世界革命」的戰略,但一些國家仍然對中國懷有戒心,對發展與中國的領事關系十分謹慎。三是受文革一系列政策的束縛和影響,中國政府對促進國家雙邊關系的重要作用認識上的局限性,也是制約這一時期中外領事關系發展緩慢的因素之一。

1979年中國加入《維也納領事關系公約》。在夏莉萍看來,中國加入「維約」是一個重大行動,從此中外領事關系進入了全面發展的新時期。其中,領事館的設立是雙邊領事關系建立與發展的重要標志與體現。

1979年1月,中國政府同美國政府達成關於互相建立領事關系和開設總領事館的協議。中國同意美國在廣州和上海開設總領事館,美國同意中國在舊金山和休斯敦開設總領事館。

1979年8月24日,中國外交部和美國駐華大使館以換文方式達成協議,確定了中國駐舊金山總領事館、駐休斯敦總領事館和美國駐上海總領事館、駐廣州總領事館的設館事宜以及各館的領區。

此後,中外互設領事館不斷增加。改革開放以來至2006年底,中國在國外共設置了61個總領事館、領事館和領事辦公室。這還不包括12個已達成設領協議,但還未開館的領事機構。

外國在中國設立了115個總領事館、領事館、領事辦公室和名譽領事館。此外,中國與有關國家就外國在中國設立22個領事機構已達成了設領協議,領區也已經劃定。外國在中國香港設立了58個總領事館、66位名譽領事;在澳門設立了3個總領事館,13位名譽領事。

進入新世紀,更是出現了一輪外國在華設領的高潮。各國比以往更加重視在華利益。中國從服務於國內發展戰略的角度出發,也同意外國在華設領。

夏莉萍認為,外國在中國內地設領,不僅可以提高該地區的知名度,促進對外開放,也有利於中國引進外資、先進技術和人才,充分利用國際和國內兩個市場和兩種資源,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和國際競爭。

此外,外國在華設立的領館可以起到窗口和橋梁的作用,准備來華投資、旅遊的外國人可以通過這個窗口盡可能多地了解中國,了解地方;外國駐華領館也可以為其本國的有關企業和機構與想「走出去」的中國地方企業、人員牽線搭橋。

在接受名譽領事方面,中國的態度也較改革開放前有了很大的轉變。新中國成立後,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中國只承認和實行職業領事制度、不派遣也不接受名譽領事。1997年香港回歸後,中國政府同意外國政府在港保留名譽領事,或者向香港特區派遣名譽領事。

1998年1月,中國政府同萬那杜政府簽訂協議,同意萬那杜在北京設立名譽領館。中國政府開始承認並在內地試行名譽領事制度。至2006年底,中國接受了9個國家在中國內地委派名譽領事。

以上這些發展表明,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中國在對外交往方面變得越來越開放,越來越自信,中國外交也越來越務實。

33家領館入住廣州

作為改革開放的南大門,廣州成為外國在華設領增長最快的地區。廣東省外辦領事處處長羅軍介紹說,改革開放之初,美國率先於1979年在廣州開設總領事館,隨後外國駐穗領館不斷增加,於2000年達到16家。新世紀頭8年,外國駐穗領館數量翻番,達到33家,僅次於上海。「以色列駐廣州總領館預計明年初開館,西班牙計劃明年在廣州設領,厄瓜多也在加緊設領籌備工作。」

「領館數量不斷增加表明,越來越多的國家希望加強與我國的領事關系,並由此進一步促進與我國的交流與合作。33家領館這一數字不僅表明了廣東及華南地區經濟發展的對外吸引力,也顯現了廣東及華南地區在我國對外交往中的地位和作用。」外國在廣州設立領館,主觀上是滿足自身的需要,但客觀上也為廣東擴大對外交往、促進對外合作提供了許多的便利。

許多國家在穗設領後,它們與廣東的經貿往來都有較大幅度的增長。目前,廣東與這33家領館派遣國的貿易額已經超過了廣東外貿總額的50%。不論國內企業出去,還是外國的企業進來,領館作為外國常駐官方機構,都可為它們前往對方尋求合作、謀求發展提供真實可信的資訊服務,發揮長期、穩定的橋梁作用。「譬如,2006年在廣州舉辦的中國國際中小企業博覽會,我們與義大利駐廣州總領館密切合作、相互協調、努力推動,促成義大利總理普羅迪親自帶著包括七八名部長級官員和700多家企業在內的龐大參展團來到廣州,開啟中意中小企業合作的良好局面。又如,每年的廣交會、高交會以及各地市和部門舉辦的經貿招商、投資推介、產品展示等重大經貿活動,駐穗領館都會應邀派員前往參加,充分了解各種商機,為派遣國與廣東各地市和部門之間的互利合作牽線搭橋,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領館有不同的領區,大多數領館的領區除了廣東之外還包括廣西、福建、海南,有些還包括湖南、江西,甚至雲南、貴州等省。在促進派遣國與廣東的交往的同時,它們也以不同的方式推動了派遣國與這些省區的交流與合作。」

為幫助各國更好地了解中國,廣東每年都邀請領館官員旁聽「兩會」或參加各類情況介紹會,讓他們從權威渠道認識廣東的經濟社會發展形勢和未來規劃,了解重大改革舉措、社會熱點問題的因果及影響,從而客觀地向派遣國及其國民介紹。2003年「非典」期間,國外對廣東形勢的猜測和誤報很多,中方通過安排各國領館官員參加形勢介紹、專家訪談、參觀考察等活動,讓他們了解了廣東的真實情況,從而打消了疑慮、消除了誤解、穩定了人心。今年8月,廣東專門組織各國領館官員前往珠江東岸的廣州、東莞、深圳、惠州等地參觀考察,讓他們親身感受改革開放給珠三角地區帶來的巨大變化。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來到廣東,隨之產生的問題也逐漸增多。為妥善解決這些問題,外國駐穗領館發揮應有的作用,為有關人員提供了幫助、解決了困難。「2003年的10月,廣州一周出現了4個精神失常的美國公民。他們自身已喪失行為能力,又無親友監護,自身安全面臨危險,而且危及他人安全。當時,相關部門通過聯系美國駐穗總領館,由他們協助安排病人住院治療,並及時與家人溝通,最後安排他們平安回國。近年來,類似事件不時發生,如果沒有領館協助,處理起來都十分困難。」

30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對外交往經驗逐步積累,廣東根據國際條約和慣例與外國駐穗領館的交往和合作日益密切,具有中國特色並符合廣東實際的領事工作也日漸成熟。羅軍介紹說,外國領館受邀參加和自行舉辦的經貿和文化活動每年都有過百場之多,有些活動已對內對外形成品牌,如廣交會、高交會、廣州的「焰火晚會」、深圳的「海濱日」、東莞的「荔枝節」,英國、澳大利亞等國領館的教育展等。

據了解,越來越多的駐穗領館正著手建設永久館舍。其中美國將在廣州珠江新城內建設一個佔地3萬平方米的永久館舍,預計下個月正式破土動工。羅軍介紹說,「為滿足領館建設永久館舍的需要,廣東在廣州赤崗規劃了一個領館區,供各國領館前往選地建館。最近,該區建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泰國領館已經取得建館用地,韓國、印尼、越南、科威特也已正式提出了用地申請,相關手續正在辦理中。」

駐華領事機構最多的城市

在內地眾多城市中,上海是外國駐華領事機構最多的地方。根據上海市外辦的最新統計數據,目前已有64個國家在上海設立領事機構,包括5個名譽領事、1個領事辦公室和1個領事館,其餘為總領館。

許多國家在上海設立領館的歷史都在百年以上。1854年美國任命首任駐滬領事羅伯特墨菲,這是美國在中國設立的第二個領事機構,也是美國在遠東地區最早設立的領事機構之一。

瑞典在上海的第一個總領事館設立於1863年,但是直到1893年才成為真正的領事館。館址搬遷了多次,1937年最終定於外灘的中山東二路9號。

新中國成立後,西方國家駐滬領館逐漸關閉,直至改革開放後才重新恢復。1980年4月28日,美國駐滬總領館在淮海中路1469號重新開館;1996年11月6日,瑞典駐滬總領館在瑞典前首相佩爾松的主持下復館。如今「G8」國家均已在上海設立總領事館,而近年來的一大趨勢是更多的發展中國家逐漸在上海建立總領館。

外國駐滬總領館的領區范圍基本上包括上海及長三角地區,除了為中國公民提供簽證服務和為本國公民提供領事服務外,越來越多的領館將業務范圍拓展到中外雙邊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環保、科技等眾多領域,導致領館的分支機構越來越多。近幾年上海許多領館都搬入面積更大的新址,有的則不停地在外購房以容納新設機構,甚至一個總領館下的業務部門可以「分居四地」。

由外國駐滬領館發放的簽證數量正在逐年攀升。以美國駐滬總領館為例,每年都要簽出約17萬張簽證,其中近90%來自上海領區的申請者都能順利通過,還有許多申請者拿到了一年內多次往返簽證。從2007年10月到2008年9月的這個財年裡,美國駐滬總領館共簽發了14.4萬張非移民簽證,比前一個財年增加22%;其中發放學生簽證量比2007財年增加40%。

而日益增多的本國公民也進入了外國駐滬總領館的轄區。中國已經成為美國學生第五大海外留學目的國,其中許多都在上海求學,美國駐滬總領館如今為7.5萬名生活或短期訪問上海領區的美國公民提供服務,而暫住在日本駐滬總領館領區的日本人已經超過了6.1萬人。

在日益增進的中外交流中,領事館發揮著獨特的作用。一方面它是兩國政府溝通的橋梁,為雙方縮小分歧、增進互信和理解提供幫助;另一方面它又為雙方民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提供管道。目前美國駐滬總領館負責商業事務、農業貿易、教育交流、媒體關系、海關合作以及航空合作的辦公室都散落在上海各地,最近添加的美國食品葯品監督局上海辦公室,也將於2009年春天開始正式運轉。

美國駐滬總領事康碧翠女士說,過去30年,中美雙方從上世紀70年代以前的互相隔絕發展到一個廣泛的包含多層次的雙邊對話機制。目前雙方政府對話非常頻繁,民間交流已經形成雙向的「洪流」。這樣的交流對於雙方在未來30年形成互相理解的氛圍都相當有利。「美國駐滬總領館為增進美國和中國東部的了解而驕傲,我相信雙方關系一定會繼續增強。」

㈥ 中國在哪些國家有大使館

和中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的國家都有中國的大使館
亞洲國家
1989年4月18日, 巴林與中國建交。
1950年6月8日, 緬甸與中國建交。
1949年10月16日,蒙古與中國建交。
1949年10月6日, 朝鮮與中國建交。
1950年4月1日, 印度與中國建交。
1992年8月24日, 韓國與中國建交。
1950年4月13日, 印度尼西亞與中國建交。
1950年1月, 越南與中國建交。
1961年4月25日, 寮國與中國建交。
1991年9月30日, 汶萊與中國建交。
1975年7月1日, 泰國與中國建交。
1978年5月25日, 阿曼與中國建交。
1977年4月7日, 約旦與中國建交。
1971年8月16日, 伊朗與中國建交。
1956年9月28日, 阿拉伯葉門與中國建交。
1955年1月20日, 阿富汗與中國建交。
1955年8月1日, 尼泊爾與中國建交。
1975年6月9日, 菲律賓與中國建交。
1958年7月19日, 柬埔寨與中國建交。
1990年10月3日, 新加坡與中國建交。
1992年1月24日, 以色列與中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
1988年7月9日, 卡達與中國建交。
1971年11月9日, 黎巴嫩與中國建交。
1971年3月22日, 科威特與中國建交。
1958年8月25日, 伊拉克與中國建交。
1956年8月1日, 敘利亞與中國建交。
1984年11月1日, 阿聯酋與中國建交。
1971年8月4日, 土耳其與中國建交。
1988年11月20日,巴勒斯坦與中國建交。
1971年12月14日,塞普勒斯與中國建交。
1957年2月7日, 斯里蘭卡與中國建交。
1972年10月14日,馬爾地夫與中國建交。
1951年5月21日, 巴基斯坦與中國建交。
1975年10月4日, 孟加拉國與中國建交。
1992年4月6日, 亞美尼亞共和國與中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
1992年4月2日, 亞塞拜然共和國與中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
1992年6月9日, 喬治亞與中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
1974年5月31日, 馬來西亞與中國建交。
1990年7月21日, 沙烏地阿拉伯與中國建交。
1992年1月3日, 哈薩克與中國建交。
1992年1月6日, 土庫曼同中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
1992年1月4日, 塔吉克與中國建交。
1992年1月5日, 吉爾吉斯斯坦與中國建交。
1992年1月2日, 烏茲別克與中國建交。

歐洲國家
1950年9月14日, 瑞士與中國建交。
1993年1月1日, 中國承認捷克共和國為獨立國家並與其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
1972年10月11日,聯邦德國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
1950年5月11日, 丹麥與中國建交。
1950年10月28日,芬蘭與中國建交。
1964年1月27日, 法國與中國建交。
1972年3月13日, 英國與中國簽訂了升格為大使級外交關系的聯合公報。
1972年6月5日, 希臘與中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
1971年12月8日, 冰島與中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
1972年5月18日, 荷蘭與中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
1954年10月5日, 挪威與中國建交。
1949年10月7日, 中國和波蘭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
1950年5月9日, 瑞典與中國建交。
1995年4月3日, 中國和波黑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
1994年6月29日, 安道爾與中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
1971年5月28日, 奧地利與中國建交。
1971年10月25日,比利時與中國建交。
1973年3月9日, 西班牙與中國建交。
1970年11月6日, 義大利與中國建交。
1972年11月16日,盧森堡與中國建交。
1995年1月16日, 摩納哥與中國正式建立領事關系。
1972年1月31日, 馬爾他與中國建交。
1979年2月8日, 葡萄牙與中國建交。
1979年6月22日, 愛爾蘭與中國建交。
1993年10月12日,馬其頓共和國同我國正式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
1991年9月14日, 中國與立陶宛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 。
1992年1月4日, 烏克蘭與中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
1949年10月6日, 中國與匈牙利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
1949年10月2日, 中國與蘇聯建交。
1949年10月4日, 保加利亞與中國建交。
1949年10月5日, 中國和羅馬尼亞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
1993年1月1日, 中國承認斯洛伐克為獨立的國家並同其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
1971年5月6日, 聖馬利諾與中國建立領事級外交關系。1991年7月15日
起中國與聖馬利諾兩國關系升格為大使級關系。
1992年1月30日, 中國與摩爾多瓦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
1992年5月13日, 克羅埃西亞共和國與中國建交。
1991年9月11日, 愛沙尼亞與中國建交。
1991年9月12日, 拉脫維亞同中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 。
1949年11月23日,阿爾巴尼亞與中國建交。
1992年5月12日, 斯洛維尼亞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
1950年9月14日, 列支敦斯登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
1955年1月2日, 南斯拉夫與中國建交。

非洲國家
1964年11月12日,貝南與中國建交。
1956年5月30日, 埃及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
1960年7月5日, 迦納與中國建交。
1960年10月25日,馬里同中國建交。
1959年2月4日, 蘇丹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
1972年11月28日,查德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
1972年9月19日, 多哥與中國建交。
1998年1月1日, 南非與中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
1974年4月20日, 加彭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
1983年1月12日, 安哥拉與中國建交。
1963年12月21日,蒲隆地與中國建交。
1971年3月26日, 喀麥隆與中國建交。
1975年11月13日,葛摩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
1976年4月25日, 維德角與中國建交。
1979年1月8日, 吉布地與中國建交。
1959年10月4日, 幾內亞與中國建交。
1963年12月14日,肯亞與中國建交。
1978年8月9日, 利比亞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
1983年4月30日, 賴索托與中國建交。
1958年11月1日, 摩洛哥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
1974年7月20日, 尼日和中國建立外交關系。
1974年12月14日,甘比亞與中國建交。
1971年11月12日,盧安達與中國建交。
1960年12月14日,索馬里與中國建交。
1976年6月30日, 塞席爾與中國建交。
1964年1月10日, 突尼西亞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
1962年10月18日,烏干達與中國建交。
1964年10月29日,尚比亞與中國建交。
1975年1月6日, 波札那與中國建交。
1983年3月2日, 象牙海岸與中國建交。
1980年4月18日, 辛巴威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
1975年6月25日, 莫三比克與中國建交。
1972年4月15日, 模里西斯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
1990年3月22日, 納米比亞與中國建交。
1971年2月10日, 奈及利亞與中國建交。
1971年12月7日, 塞內加爾與中國建交。
1971年7月29日, 獅子山與中國建交。
1964年4月26日, 坦尚尼亞與中國建交。
1977年2月17日, 賴比瑞亞與中國建交。
1958年12月20日,中國與阿爾及利亞建立外交關系。
1970年11月24日,衣索比亞與中國建交。
1993年5月24日, 厄利垂亞與中國建交。
1998年4月23日, 中國和幾內亞比索恢復外交關系。
1970年10月15日,赤道幾內亞與中國建交。
1965年7月19日, 茅利塔尼亞與中國建交。
1964年9月29日, 中非與中國建交。
1972年11月6日, 馬達加斯加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
1964年2月22日, 剛果共和國與中國建交。
1961年2月20日, 剛果民主共和國與中國建交。
1975年7月12日, 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同中國建交。

美洲國家
1979年1月1日, 美國與中國建交。
1974年8月15日, 巴西與中國建交。
1970年12月15日,智利與中國建交。
1960年9月28日, 古巴與中國建交。
1971年11月2日, 秘魯與中國建交。
1972年2月19日, 阿根廷與中國建交。
1997年5月23日, 巴哈馬與中國建交。
1972年6月27日, 蓋亞那與中國建交。
1970年10月13日,加拿大與中國建交。
1972年11月21日,牙買加與中國建交 。
1988年2月3日, 烏拉圭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
1972年2月14日, 墨西哥與中國建交。
1976年5月28日, 蘇利南與中國建交。
1985年7月9日, 玻利維亞與中國建交。
1977年5月30日, 巴貝多與中國建交。
1980年2月7日, 哥倫比亞與中國建交。
1974年6月28日, 委內瑞拉與中國建交。
1980年1月2日, 厄瓜多與中國建交。
1985年10月1日, 格瑞那達與中國建交。
1997年9月1日, 聖露西亞同中國建立外交關系。
1985年12月7日, 尼加拉瓜與中國建交。
2004年3月23日, 多米尼克國與中國相互承認並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
1983年1月1日, 安地卡及巴布達與中國建交。
1974年6月20日,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與中國建交。

大洋洲國家
1975年11月5日, 斐濟群島共和國與中國建交。
1998年11月2日, 湯加與中國正式建交。
2002年7月21日, 中國與諾魯相互承認並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
1975年11月6日, 薩摩亞與中國建交。
1972年12月22日,紐西蘭與中國建交。
1980年6月25日, 吉里巴斯同中國建立外交關系。
1982年3月26日, 萬那杜與中國建交。
1972年12月21日,澳大利亞與中國建交。
1997年7月25日, 庫克群島與中國建交。
1990年11月16日,馬紹爾群島同中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1976年10月12日,巴布亞紐幾內亞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
1989年9月11日, 密克羅尼西亞與中國建交。

㈦ 中國有多少個外國大使館,都在什麼地方

中國共有駐外外交機構二百四十多個,其中大使館159個,常駐國際組織代表團、處12個,總領事館、領事館等機構七十餘個。此外,外交部還分別在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設有特派員公署。

目前,中國有駐外外交人員五千多人,來自外交部、商務部、教育部、科技部、文化部、總參二部等32個部委。以外交部為例,共有兩千五百多人在國外工作,女外交官佔四分之一強,其中女大使12位、女總領事8位。

駐外外交機構規模不一,大的有一百多人,小的則只有兩至三人。最大的駐外機構是駐美國使館,共有一百七十多名外交官,加上隨任家屬共二百三十多人。最小的駐外機構只有一名外交官,如駐巴蘭基亞領事館(哥倫比亞)。

㈧ 有多少個國家在中國設有大使館

截至2011年7月9日,已與我國建交的國家達到172個(其中兩個是准 主 權 國 家)。這些國家應該都應設置了大使館。

㈨ 目前與中國建交的國家中,共有 個國家在中國設立了大使館

目前與中國建交的國家中,共有170 個國家在中國設立了大使館

閱讀全文

與在中國設立領事館的國家有多少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哪個國家的第一條路是中國人修的 瀏覽:44
義大利家居品牌有哪些品牌 瀏覽:339
印度為什麼要租借俄核潛艇 瀏覽:539
伊朗是什麼運河 瀏覽:871
中國向義大利提供了什麼幫助 瀏覽:377
普頓在印尼什麼地方 瀏覽:111
印度相當於中國哪個省 瀏覽:830
14萬越南幣人民幣是多少錢 瀏覽:442
如何去中國地理雜志上班 瀏覽:922
怎麼投訴中國石油 瀏覽:341
在越南買一包jo香煙多少錢 瀏覽:471
上海義大利人喜歡去哪裡 瀏覽:327
英國大學均分56可以申請什麼大學 瀏覽:31
去印尼打工能帶多少葯 瀏覽:12
印尼98排華事件中國做了什麼 瀏覽:890
泛伊朗人是什麼意思 瀏覽:489
英國空置稅什麼時候開始征 瀏覽:438
義大利旅遊穿什麼衣服合適 瀏覽:987
出口印尼中華多少錢一條 瀏覽:125
為什麼義大利登山靴出名 瀏覽: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