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四大奇石產地在哪
東坡肉形石出自內蒙阿拉善左旗;
中華神鷹出自廣東紫金南母寺;
小雞出殼現收藏於北京朝陽區人民政府;
歲月現收藏於銀川的一位趙姓藏家手中。
精品奇石是不可再生性資源,受產地和存世量的局限,有枯竭客觀性存在,所以價值只會上升不會下降。再加之賞石可以反復消費而沒有損耗,隨著時間推移更能增值,可以代代相傳,分享千年。
拓展資料:
奇石在我國歷史上又稱為怪石、雅石、供石、案石、幾石、玩石、巧石、丑石、趣石、珍石、異石、孤賞石等,我國台灣及港澳稱謂雅石,日本稱水石,在韓國稱壽石。 從廣義上來講,凡是具有觀賞價值的自然石均可稱為奇石。
⑵ 我國「第一奇石」在哪裡它神奇在哪裡
其實我們這個世界上真的是有很多很神奇的東西,有些甚至是連科學也無法解釋,那我們今天呢說的是一塊石頭,當然,肯定不可能是普普通通的石頭,而是我們中國第一奇石。
這塊石頭常年屹立於大海邊,距今已經有幾百年歷史了,就是再大的風,都不能絲毫吹動它,就像銅牆鐵壁一樣,真是太厲害了,太神奇了,可以說是我們中國的第一奇石!它有一個非常美麗動聽的名字——銅山風動石!
風動石非常大,立於懸崖之上,高約4米,寬約4.3米,重達200噸,彷彿一隻玉兔盤坐在哪裡,石頭底部為圓滑形,和地面接觸並不多,每當刮來大風時,這塊巨石開始搖晃,遊客們如果用手推一推,巨石也會隨之晃動,但就是不會倒下,所以叫做風動石。為天下奇觀。
但是這個石頭卻能一直都保持這樣不倒,當年還發生了地震,很多房屋都倒塌了,但是這個石頭卻好好的,真的是很神奇,對於這樣的一個石頭,你感興趣嗎?有機會一定要去看看喲。
⑶ 亞洲「最大」的巨石!有1000多級台階,在我國境內哪裡
在這個冬去春來,充滿朝氣的季節中,每個人都想要出去踏青,看看大千世界,但奈何因為疫情的原因不能外出,但這一點都沒有影響我們想要看看大千世界的決心,雖然現在不能出去,但等疫情結束之後我們依舊可以出去,尤其是對於山水風景,會有一種莫名的親切感。每年的這個季節山水風景的旅遊景區都是人山人海的樣子,不過不去過那麼多的旅遊景點,知道亞洲最大的巨石在哪裡嗎?
可能很多人都有去過武夷山,甚至不止一次,但關注到這座山的人應該很少,這座山是有傳說的,據悉中國古代最長壽的人彭祖(活了800歲),他的兩個兒子彭武,彭夷有一年發生洪災的時候,這兩人帶著村民救災,在洪水過後就出現了這樣壯麗的景色,而大家為了紀念這兩人,所以將這個山脈取名「武夷山」。
⑷ 李四光小時俁發現大石頭是怎麼來的
李四光家的周圍有一塊大石頭,李四光和小朋友常在石頭周圍玩捉迷藏。
他為了老師,和爸爸,都沒有得到大石頭是從哪裡來的准確答案,長大後,李四光遠渡重洋,去英國留學,刻苦學習科學知識。
學成後,李四光不忘祖國,放棄國外的優越環境,回到貧窮而落後的中國,建設祖國。
後來,李四光回答家鄉,考察了大石頭。他終於弄明白了,這塊大石頭是從遙遠的秦嶺被冰川帶到這里來的。經過進一步的考察,他發現在長江流域有大量第四冰川活動的遺跡。
⑸ 亞洲最大的石頭,如今成了中國5A級景區,為何千年至今不起名字
現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通過旅遊來豐富自己的業餘生活。當然,旅遊的意義就是去看不同的風景來感受不同的人文氣息。畢竟人活一輩子,每天面臨著工作,家庭以及來自社會的各種壓力。人需要適當的出去放鬆一下。而咱們中國地大物博。有很多旅遊景點都值得一看。
但是這塊石頭至今都沒有一個名字。即便如此,很多遊客來到武夷山就是為了瞻仰一下這塊石頭,來感受一下大自然的力量。每到旅遊旺季,這你的人群密密麻麻。很多人到這里來鍛煉身體。據悉,這塊石頭的歷史也很悠久。幾百年前他就已經存在。後來因為地球的地殼運動,使它慢慢凸顯出來。就形成了今天一塊巨大的石頭。由於它的獨特性。國家才把它列為五A級景點。讓更多的是人來瞻仰他的風采。小編也建議你,如果你有時間,可以來看一下。相信它和你以往去過的地方都會有很大的不同。
⑹ 李四光發現的那個大石頭在哪裡
李四光小時候經常和小夥伴們在一塊大坪上玩捉迷藏的游戲。小朋友有的藏在草垛背後,有的藏在大樹背後,而他最喜歡藏在一塊大石頭的背後。有一天,小四光突然想到,在平整的草坪上,這塊凸起的大石頭屹立在這兒,顯得十分不相稱。李四光去問村裡見多識廣的陳二爹。「陳二爹,您說坪上那塊石頭,是從哪裡來的呢?」「噢,別人都說,它是從天上掉下來的。」
小四光更不明白了,他又去問爸爸:「爸爸,陳二爹說,坪上那塊石頭是天上掉下來的。您說是真的嗎?」「也有可能。天上的流星落到地上,就變成了石頭,叫『隕石』。」
「真是從天上落下來的?」「我也不能確定。」李四光感到很不滿足:「它到底是從哪裡來的呢?」父親回答不了他,他就下決心,一定要當個科學家,探求其中的奧秘。
李四光從小上的是私塾,後來到武昌求學。他到武昌水陸街的湖北省務處報名,小心謹慎地從錢袋子里掏出一元錢買了張報名表。由於工作人員態度不好,弄得他很緊張,在填表時把自己的年齡(十四)填在了姓名欄里。填錯了就得新買一張報名表,一元錢對借錢來讀書的李四光來說來之不易。他想了想決定把原名李仲揆改了,他把「十」改成了「李」,把「四」保留了下來。「李仲揆」變成了「李四」,他覺得太俗,這時他抬頭看到大廳中央一塊橫匾上有四個大字:「光被四表」,於是就在「李四」後面加了一個「光」。
李四光以優異成績考入武昌高等小學堂,沒過幾年,便被保送到日本留學。在日本學的是造船專業,回國後卻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因為當時中國根本沒有鋼材來建造船隻。於是1913年7月,李四光去了英國伯明翰大學學習采礦專業,他想學成歸國後把我國的鐵礦開采出煉成鋼,這樣就有造船的材料了。可是一年後,他又決定改學地質,因為他覺得,如果不知道礦藏在哪裡是不能開採的,還是不能達到目的。這樣,學地質便成了他終生的選擇。
回國後,在太行山麓的一次地質考察中,李四光第一次發現了中國第四紀冰川存在的遺跡。這時,李四光才意識到,故鄉那塊大石頭,也許是被冰川推移過來的一塊大漂礫。
1933年,李四光回到故鄉,對這塊大石頭進行了仔細考察,鑒定出它是片麻岩,不是隕石。而在那一帶地區的地層外沒有這種片麻岩,說明它不是原來就有的石頭。哪裡有片麻岩呢?秦嶺!如果這是事實,究竟是什麼力量將其推移到這么遠的地方呢?冰川!只有冰川能將它推移到這兒。進一步考察後,李四光發現這一帶廣泛分布著冰川帶來的礫石和黏土堆積物,他專門寫了一篇《揚子江流域第四紀冰期》的論文,特別提到了他兒時捉迷藏玩的大石頭。這個「使他迷惑不解達四分之一世紀」的問題,終於有了答案。
⑺ 中國的大斑石是世界上最大的石頭 澳大利亞也有一塊石頭叫爾斯石頭 也是是世界上最大石頭
封開大斑石
封開大斑石位於廣東省封開縣城去48公里處的杏花鎮斑石村。大斑石像一座石山,巍然屹立。它是一個半球狀花崗岩體,高191.3米,長1350米,寬695米,周長4100米,佔地1101畝,遠遠看去就像一座挺拔的山巒。這不僅是中國,也是亞洲第一大石。
澳大利亞艾爾斯岩石
澳大利亞艾爾斯岩石(Ayers Rock),又名烏魯魯巨石。艾爾斯岩高348米,長3000米,基圍周長約9.4公里,東高寬而西低狹,是世界最大的整體岩石(體積雖巨,只是獨塊石頭)。
⑻ 刻著中國第一灘的大石頭在哪兒
茂名
⑼ 中國第一奇石村靠撿奇石為生,一塊十幾萬,如今村裡都是富豪嗎
石頭,是地質運動變化而形成的。最是平淡無奇,也是朴實無華。它平躺在地上,看過路的人們來來往往。任他們在身上邁過,也無怨無悔。可能,沒有人想到過,在這些沒有生命的石頭中也有「寶石」的存在
一塊石頭也許沒有什麼經濟價值,但若是一塊經歷了自然界「諸多磨難」,又游歷過諸多地方的奇石,其身價頓時倍增。在我國的眾多鄉村中,位於四川的何家壩村就依靠著奇石逐漸富庶起來,一塊品相好的石頭甚至能拍賣到10幾萬上下。
「撿石人」
何家壩村的發展讓這個村子裡的男女老少都對騎士有所了解。在這個鄉村中的青年男子會在長江退潮時去長江附近挑選品相好的奇石。這是「撿石人」。奇石,追根究底還是石頭,其重量不會因為其紋理的改變而改變。所以,撿石人背著草筐的雙肩在長時間的擦與壓力下會變得紅腫,疼痛。
在較長時間的熏陶下,撿石人不僅鍛煉出了健康的身體,還擁有了極其毒辣的眼力,更培養出了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撿石人將奇石撿回家,會對奇石稍加處理,比如:用水沖洗裂縫中隱藏的泥垢,或者用含酸性的液體將奇石浸泡,讓它的色彩更加絢麗。
「好馬配好鞍」。一塊美麗的奇石需要一個專屬底座。讓其更加完美,也能提高奇石的觀賞度。這也讓一些對奇石有興趣的手藝人心動不已。何家壩村並不排斥外來人到這里當撿石人,所以,有不少人聞風而動,到何家壩村開始了自己的撿石生涯。
交易
之前是買石人到何家壩村當地去當場相看,心生歡喜便現場與何家壩村的村民商量,若是沒有喜歡的,更是可以自己動手,去長江附近尋找。可以確保,自己得到的奇石是自己喜歡的。
現在隨著技術的進步,各大奇石網站紛紛建立。免去了長途跋涉的疲倦,也能買到心儀的奇石。若是遇到不誠信的商家,各個網站和平台將會採取相關措施,將其列入黑名單中。無法通過線上平台交易奇石。
「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羅丹
是啊,美就在那裡,不會憑空出現,也不會無故消失,只是人們都缺少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當今世界,人們都處於一種快節奏的生活中,每天為了工作到處奔波。有時會感到疲累,卻無處安放。
柏拉圖曾經說過:「 美不是人工造就的,而是天生固有。」大自然的聲音總能讓人們不自覺地放慢腳步,為之停留。也許,那些喜愛奇石的收藏家們,是為了追求內心的平靜才不惜金錢買了一份安寧。